跳转到内容

皇朝通志 (四庫全書本)/全覽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全覽4 皇朝通志 全覽5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通志卷一百二十一
  金石畧
  
  河南
  御製避暑熱河途中喜麥秀盈野詩康熙五十二年七言律一首行書御製咏新竹詩康熙五十八年七言律一首行書
  御製五言律詩行書
  御製賜雅爾圖進榖穂詩乾隆五年五言律一首行書雅爾圖恭䟦御製賜雅爾圖回任詩乾隆五年五言古一首行書
  御製吹臺詩乾隆十五年五言排律一首行書
  御製駐蹕開封詩示鄂容安乾隆十五年五言古一首行書
  御製示撫臣鄂容安詩乾隆十五年五言律一首行書
  御書中州霖雨四字乾隆十五年行書
  御製閲兵詩乾隆十五年五言律一首行書
  御製賜圖爾炳阿詩乾隆二十二年五言律一首行書
  御製免民欠詩示胡寳瑔乾隆二十七年五言古一首行書
  御製示胡寳瑔詩乾隆二十七年五言排律一首行書
  御製得雨詩賜胡寳瑔乾隆二十七年五言律一首行書
  御製賜阿思哈詩乾隆三十年五言律一首行書
  御製重修相國寺碑文乾隆三十三年正書
  御製賜何煟詩乾隆三十八年七言律一首行書
  御製恤災詩賜何煟乾隆三十八年七言律一首行書
  以上開封府
  御書福夀二字賜宋犖行書後有御題
  御製中州治河碑文乾隆二十三年錢汝誠奉  勅正書
  御製大學士阿桂等奏報黄河漫口合龍詩乾隆四十八年五言
  徘律一首行書

  以上歸徳府
  御製道經豐樂鎮詩乾隆十五年五言古一首行書
  御製謁周文王祠詩乾隆十五年五言古一首行書
  御製岳武穆廟詩乾隆十五年七言律一首行書
  以上彰徳府
  御製詩賜僧超玉康熙四十二年七言絶一首行書
  御書朱子薑詩賜僧超玉康熙四十二年行書
  御書朱子薑詩賜高必遴康熙四十二年行書
  御製過殷太師墓詩乾隆十五年四言正書
  御製題荷蕢詩乾隆十五年七言絶一首行書
  御製駐蹕百泉詩乾隆十五年七言律一首行書
  御題即景詩乾隆十五年七言律一首行書
  御製謁衛源廟詩乾隆十五年五言律一首行書
  御製邵子安樂窩詩乾隆十五年七言律一首行書
  以上衛輝府
  御製由豫省回鑾過孟津詩康熙四十二年七言律一首行書
  御書唐人五絶句康熙四十二年行書
  御書雨中望逺詩康熙四十二年行書
  御製渡孟津河恭依
  皇祖韻詩乾隆十五年七言律一首行書
  御製香山寺詩乾隆十五年五言律一首行書
  御製濟源盤谷考證乾隆三十四年行書一勒田盤一勒濟源
  以上懷慶府
  御臨董帖賜趙于京康熙四十二年行書
  御製過漳河入豫省詩乾隆十五年五言律一首行書
  御製緱山詩乾隆十五年七言律一首行書
  御製嵩陽書院詩乾隆十五年七言律一首行書
  御製登華葢峯詩乾隆十五年七言古一首行書
  御製謁嶽廟詩乾隆十五年五言律一首行書
  御製㑹善寺詩乾隆十五年五言排律一首行書
  御製中嶽廟秩祀禮成詩乾隆十五年五言律一首行書
  御製宿少林寺用沈佺期韻詩乾隆十五年五言律一首行書
  以上河南府
  山東
  御題趵突泉激湍二字康熙二十三年行書
  御書温庭筠詩賜佛倫康熙二十八年行書
  御書作霖二字康熙二十八年行書
  御製江寜駐蹕詩賜桑格康熙三十三年行書
  御臨董其昌書賜桑格康熙三十三年行書
  御書政尚清簡四字賜桑格康熙三十三年行書
  御製趵突泉詩康熙三十三年五言律一首行書
  御臨趙子昻趵突泉詩帖康熙三十三年行書
  御書珪璋特達四字賜王國昌康熙三十八年行書
  御書維徳之隅四字賜劉暟康熙三十八年行書
  御書書閣山雲起琴齋澗月流十字康熙四十一年行書
  御書唐人五絶康熙四十一年行書
  御書中峯上翠微詩康熙四十一年行書郎廷槐谷鵬各恭刻一本
  御製天津詩康熙四十一年五言律一首行書
  御臨米芾帖賜王然康熙四十一年行書
  御書五言絶句賜房之麟康熙四十一年草書
  御書唐人五絶賜徐炯康熙四十一年行書
  御臨米芾詩帖康熙四十一年行書
  御書唐人五絶賜祖維煥康熙四十一年行書
  御臨董其昌論書帖康熙四十一年行書
  御臨米芾詩帖賜王國昌康熙四十一年行書
  御書五言絶句賜滕永禎康熙四十一年草書
  御製登濟南城望華不注山詩賜王國昌康熙四十一年七言絶一首行書御書治理寛平四字賜王國昌康熙四十一年正書
  御臨董其昌詩帖康熙四十一年行書
  御書水急魚行澁風高鳥不棲十字康熙四十一年行書
  御書學宗洙泗四字康熙四十二年行書
  御臨蘇軾詩帖康熙四十二年行書
  御製二麥大熟長歌康熙四十三年七言古一首行書
  御書諭東撫趙世顯康熙四十四年正書
  御書扇上詩賜趙世顯康熙四十五年行書
  御書清漪二字賜徐旭齡康熙四十五年行書
  御書綏撫三齊四字賜李樹徳康熙五十八年正書
  御臨趙孟頫書歸田賦乾隆十二年行書
  御製趵突泉恭依
  聖祖原韻詩乾隆十三年五言律一首行書
  御書禮敦燕譽四字乾隆十三年行書
  御書東封保障四字乾隆十三年行書
  御書厯下亭三字乾隆十三年行書
  御製遊厯下亭詩乾隆十三年五言律三首行書
  御製珍珠泉詩乾隆十三年五言古一首行書
  御製大明湖詩乾隆十三年七言古一首行書
  御製謁虞帝廟詩乾隆十三年五言律一首行書
  御製登㑹波樓詩乾隆十三年七言律一首行書
  御製千佛山極目詩乾隆十三年五言古一首行書
  御製鵲華橋詩乾隆十三年七言絶三首行書
  御書觀止二字賜李敏第乾隆十三年行書
  御書朗潤二字賜赫赫乾隆十三年行書
  御書郎官壁記賜李渭乾隆十三年正書
  御臨蘇軾尺牘乾隆十三年行書
  御臨米芾帖乾隆十三年行書
  御製賜阿里衮詩乾隆十三年五言古一首行書
  御製雜詠示山東諸臣即賜阿里衮詩乾隆十三年五言古四首行書御製雨花岩詩乾隆十三年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三十六年四十一年四十五年四十
  九年七言絶各一首俱行書

  御製至徳州示阿里衮詩乾隆十三年五言律一首行書
  御製瑞榖圖詩示準泰乾隆十三年五言律一首行書
  御製示準泰詩乾隆十四年七言古一首行書
  御製賜白鍾山詩乾隆二十二年五言律一首行書
  御書海嶽宣猷四字賜鶴年乾隆二十二年行書
  御製賜鶴年詩乾隆二十二年五言律一首行書
  御製賜謝溶生詩乾隆二十二年五言律一首行書
  御製巢鶴岩詩乾隆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三十六年四十一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七
  言絶各一首俱行書

  御製卓錫泉詩乾隆二十二年七言絶一首二十七年五言古一首七言絶一首三十年四十
  一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七言絶各一首俱行書

  御製登玉符最高峯詩乾隆二十二年五言古一首二十七年七言古一首俱行書御書甘露亭三字行書一立石一摩崖
  御製甘露亭詩乾隆二十二年三十年三十六年四十一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七言絶各一
  首俱行書

  御製摩頂松詩乾隆二十二年七言絶一首三十年七言古二首三十六年七言律一首四十
  一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七言絶各一首俱行書

  御製白雲洞詩乾隆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三十六年四十一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七
  言絶各一首俱行書

  御製賜阿爾泰詩乾隆二十七年七言律一首五言律一首俱行書
  御製燕九徳州行宫寫梅箑頭題詩乾隆二十七年五言絶一首行書御製疊梅花箑頭元韻詩乾隆二十七年三十年五言絶各一首俱行書御製賜崔應階詩乾隆三十年五言律一首行書
  御製賜崔應階及屬吏食詩乾隆三十年五言律一首行書
  御臨顔真卿書裴將軍詩帖賜崔應階乾隆三十年前有  御題後
  有御跋

  御製晏子祠詩乾隆三十年七言絶一首行書
  御製靈巖寺疊韻詩乾隆三十年三十六年四十一年四十五年七言律各一首俱行書御製靈巖寺禮佛詩乾隆三十六年七言律一首行書
  御製賜富明安詩乾隆三十六年七言律一首行書
  御製賜徐績詩乾隆三十六年七言律一首行書
  御製賜徐績奏得雨詩乾隆三十八年七言律一首行書
  御製賜楊景素詩乾隆四十一年七言律一首行書
  御筆栁隂垂釣圖扇面
  等謹按
  御筆垂釣圖扇面
  御䟦二通其一面為張照書并刻一石
  以上濟南府
  御書雲峯二字康熙二十三年行書
  御製恭頌
  聖祖勒崖雲峯二大字詩乾隆十三年七言絶一首行書
  御製登泰山恭依
  聖祖韻詩乾隆十三年十六年七言律各一首二十二年七言律三首三十年三十六年四十一年七言
  律各一首俱行書

  御製恭奉
  皇太后登岱麓詩乾隆十三年七言律一首行書
  御製夜宿岱頂詩乾隆十三年五言古一首行書
  御製登封臺詩乾隆十三年七言古一首行書
  御製祀岱廟詩乾隆十三年七言律一首行書
  御製日觀峯詩乾隆十三年五言古一首三十六年四十一年七言絶各一首俱行書御製朝陽洞詩乾隆十三年五言古一首三十六年四十一年七言絶各一首俱行書御製壺天閣詩乾隆十三年五言古一首二十二年五言律一首三十六年四十一年七言絶
  各一首俱行書

  御製咏五大夫松詩乾隆十三年七言律一首三十六年七言古一首四十一年五言古
  一首俱行書

  御製對松山詩乾隆十三年五言律一首二十七年三十六年四十一年七言絶各一首俱行
  

  御製環咏亭詩乾隆十三年七言律一首二十七年七言絶一首三十六年七言律一首四十
  一年七言絶一首俱行書

  御製經迴馬嶺詩乾隆十三年七言絶一首二十二年五言絶一首三十六年四十一年七
  言絶各一首俱行書

  御製謁岱廟詩乾隆十六年七言律一首二十二年五言排律一首二十七年五言律一首三
  十六年四十一年五言排律各一首俱行書

  御製鳳凰臺春望詩乾隆二十一年七言排律一首行書
  御製登泰山詩乾隆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七言律各一首俱行書
  御製十八盤詩乾隆二十二年七言律一首三十六年七言絶一首俱行書
  御製漢柏詩并圖乾隆二十七年七言絶一首行書上有  御䟦
  御書朝陽洞三字乾隆三十六年正書
  御製丈人峯詩乾隆三十六年四十一年七言絶各一首俱行書
  御製飛來石詩乾隆三十六年四十一年七言絶各一首俱行書
  御製桃花峪詩乾隆三十六年四十一年七言絶各一首俱行書
  御製蓮花洞詩乾隆三十六年四十一年七言絶各一首俱行書
  御製無字碑詩乾隆三十六年五言律一首行書
  御製漢明堂詩乾隆三十六年七言絶一首行書
  御製漢柏詩乾隆三十六年四十一年七言絶各一首俱行書
  以上泰安府
  御製泉林記康熙二十三年國書正
  御製至聖先師孔子廟碑文康熙二十五年
  御製孟子廟碑文康熙二十六年
  御製重修闕里孔子廟碑文康熙三十三年
  御製冬至過闕里詩康熙三十三年五言律一
  御製修建闕里聖廟碑文首行書雍正八
  御製至聖先師孔子廟碑文年正書乾隆十三
  御製闕里祭先師禮成詩年正書乾隆十三年五言排律一首三十六年四十
  一年七言律各

  御製謁孔林酹酒詩一首俱行書乾隆十三年三十六年四十一年五言律各一首
  四十九年七

  御製聖蹟殿贊言律一首俱行書乾隆
  御製禮器贊十三年四言正書乾
  御製萬仭宫牆贊隆十三年四言正書
  御製奎文閣贊乾隆十三年四言正書
  御製故宅門贊乾隆十三年四言正書
  御製杏壇贊乾隆十三年四言正書
  御製故井贊乾隆十三年四言正書
  御製金絲堂贊乾隆十三年四言正書
  御製詩禮堂贊乾隆十三年四言正書
  御製手植檜贊乾隆十三年四言正書
  御製祀少昊陵詩乾隆十三年五言排律一首三十六年四十一年四十九年五言律各一
  首俱行書

  御製謁元聖祠詩乾隆十三年十六年四十一年四十九年五言律各一首俱行書御製復聖顔子贊乾隆十三年四言正書
  御製述聖子思子贊乾隆十三年四言正書
  御製亞聖孟子贊乾隆十三年四言正書
  御製賜衍聖公孔昭煥詩乾隆十三年七言律一首十六年七言絶一首二十一年
  七言律一首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七言絶各一首俱行書

  御製至曲阜詩乾隆二十一年七言律二首行書
  御製杏壇詩乾隆二十一年七言絶一首行書
  御製故井詩乾隆二十一年三十六年四十一年七言絶各一首俱行書
  御製魯壁詩乾隆二十一年七言絶一首行書
  御製詩禮堂詩乾隆二十一年五言排律一首三十六年四十一年七言絶各一首俱行書御製賦得手植檜並疊舊作詩乾隆十三年二十一年三十六年五言排律各
  一首俱行書

  御製古泮池詩乾隆二十一年七言絶六首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五言律各一首俱行書御書子在川上處五字乾隆二十一年正書
  御題子在川上處詩乾隆二十一年七言律一首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三十六年
  四十一年七言絶各一首俱行書

  御製至泉林詩乾隆二十一年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七言律各二首俱行書
  御製闕里詩乾隆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七言律各一首三十六年五言排律一首俱行書御製古泮池證疑説乾隆二十二年行書
  等謹按
  御製古泮池證疑説斷以今縣治為即古之魯城舊説
  㕘差謬誤一經
  宸論萬古得所折衷云
  御製韓莊閘詩乾隆三十年七言絶一首行書
  御製分水龍王廟詩乾隆三十年三十六年七言律各一首俱行書
  御製題乙夘遣祭碑隂詩乾隆三十六年七言絶一首後有  御䟦四十九年七
  言絶一首俱行書

  御製渌水曲詩乾隆三十六年五言絶一首行書
  御製顔子祠詩乾隆三十六年四十一年七言律各一首四十九年七言絶一首俱行書御製金絲堂詩乾隆三十六年四十一年七言絶各一首俱行書
  御製過闕里恭依
  皇祖韻詩乾隆三十六年四十一年四十九年五言律各一首俱行書
  御製釋奠先師疊癸夘韻詩乾隆四十九年七言律一首行書
  以上兖州府
  御製閲河堤詩康熙二十四年行書
  御製宗聖曾子贊乾隆十三年四言正書
  御製賜河東總河顧琮詩乾隆十六年七言絶一首行書
  御製賜河東總河張師載詩乾隆二十七年五言律一首行書御製過濟寜州詩乾隆三十年三十六年四十九年七言律各一首俱行書御製賜總河李宏詩乾隆三十年五言律一首行書
  御製太白樓詩乾隆三十年三十六年四十一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七言律各一首俱行書御製南池少陵祠詩乾隆三十年三十六年四十一年四十五年七言律各一首俱行書御製再咏南池詩乾隆三十年七言絶一首行書
  御製杜甫遊南池詩有䟦乾隆三十年行書
  等謹按南池詩
  御題云少陵祠舊鐫杜詩二首為明嘉靖間人書東嶽雲峯起一篇乃簡許主簿作溷附南池誤矣因為别立一石専書秋水章刻之
  御製南池詩乾隆三十六年五言律一首行書
  御製南池雜咏詩乾隆四十九年七言古一首行書
  御製津貼銀准銷詩乾隆四十九年五言古一首行書
  以上濟寜州
  御製甲子東巡出都詩康熙二十三年行書
  御臨董其昌詩帖行書
  御製駐蹕黄梅岩定五賢名目増王覽顔杲卿於祠内詩乾隆十六年七言絶一首行書
  御製琅邪五賢祠詩乾隆二十七年七言絶一首行書
  等謹按祠中所祀五賢王祥王覽諸葛亮顔杲卿顔真卿
  御製題二疏城詩乾隆二十七年七言絶一首行書
  以上沂州府
  御書二詩賜章宏康熙四十四年行書
  等謹按
  聖祖御書賜章宏一
  南巡舟中録朱子句一扇上書唐句合刻一石
  以上曹州府
  御臨米芾天馬賦賜任克溥康熙二十四年
  御製過東昌府詩乾隆三十年五言排律一首三十六年五言律一首俱行書御製光嶽樓詩乾隆三十年三十六年四十一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七言律各一首俱行書
  以上東昌府
  御製臨清舟中詩乾隆三十六年七言絶一首行書
  御製無為觀詩乾隆三十六年四十一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五言律各一首俱行書御製臨清歎乾隆三十九年五言古一首行書
  御製臨清歌乾隆四十一年七言古一首行書
  御書安瀾濟運四字行書
  以上臨清州
  御書朱子困學詩康熙四十二年行書
  御書東鎮廟靈氣所鍾四字行書
  御書東鎮廟大東陪嶽四字正書
  以上青州府
  御書七言律詩賜張聖清康熙四十二年行書
  以上登州府
  御書東海神廟海天浴日四字康熙三十八年正書
  御書振鷺初飛四字康熙三十八年行書
  御書朱子寫照銘康熙四十二年行書
  御書海神廟萬派朝宗四字正書
  以上萊州府
  山西
  御書樓法帖康熙四十一年
  等謹按
  御書樓法帖山西巡撫以至守令𫎇
  賜書者二十九人彚刻成帖巡撫噶禮學政汪灝恭䟦御書南巡舟行㑹通河雜咏四首之三賜王廷掄五言絶句行書
  等謹按

  御書舟行詩後附刻
  御書插花瓶七律一章又
  御賜書扇二律俱恭摹上石
  御書諭㫖并米芾詩帖賜吳琠康熙四十一年行書
  御臨米芾千字文賜吳琠康熙四十二年行書
  御書恒山廟化垂悠久四字行書
  御製賜陳廷敬詩康熙五十三年五言律一首有   御䟦正書
  御製輓大學士陳廷敬詩康熙五十三年五言律一首正書
  御書朱子五言律詩賜姜橚行書
  御書晨搖玉珮趨金殿夕捧天書拜瑣闈句賜王廷揚行書御書澤潤烝黎四字賜諾岷雍正元年行書
  御製得雨七言律詩賜諾岷雍正二年行書
  以上山西各府
  御製東臺望海寺碑文康熙二十二年國書正書
  御製西臺法雷寺碑文康熙二十二年國書正書
  御製南臺普濟寺碑文康熙二十二年國書正書
  御製北臺靈應寺碑文康熙二十二年國書正書
  御製中臺演教寺碑文康熙二十二年國書正書
  御製菩薩頂大文殊院碑文康熙二十四年國書正書
  御製射虎川臺麓寺碑文康熙二十八年國書正書
  御製五臺殊像寺碑文康熙三十九年正書
  御製五臺碧山寺碑文康熙三十九年正書
  御製五臺臺麓寺碑文康熙四十年正書
  御製五臺羅㬋寺碑文康熙四十一年正書
  御製湧泉寺碑文康熙四十四年正書
  御製五臺廣宗寺碑文康熙四十六年正書
  御製五臺顯通寺碑文康熙四十六年正書
  御製五臺棲賢寺碑文康熙四十六年正書
  御製五臺白雲寺碑文康熙四十六年正書
  御製五臺䕶國寺碑文康熙五十年趙熊詔奉   敕正書
  御製五臺夀寜寺碑文康熙五十年陳邦彦奉   敕正書
  御製五臺鎮海寺碑文康熙五十年賈國維奉   敕正書
  御製菩薩頂碑文乾隆十四年正書
  御製五臺殊像寺碑文乾隆十四年正書
  御製東臺望海寺碑文乾隆十四年國書正書
  御製西臺法雷寺碑文乾隆十四年國書正書
  御製南臺普濟寺碑文乾隆十四年國書正書
  御製北臺靈應寺碑文乾隆十四年國書正書
  御製中臺演教寺碑文乾隆十四年國書正書
  御製五臺大螺頂碑文乾隆十五年正書
  以上五臺山
  陜西
  御書寜靜致遠四字賜吳赫康熙三十六年行書
  御書五峯挺秀四字康熙四十二年行書
  御臨米芾燈賦賜鄂海康熙四十二年行書
  御製詩賜鄂海康熙四十二年西安偶作五言絶三首駐潼關五言律一首俱行書御製廣仁寺碑文康熙四十四年正書
  御製西嶽廟碑文康熙四十四年正書
  御書賜郭世隆詩扇五言律正書
  御臨米芾帖行書吳赫恭刻
  御臨董其昌帖草書吳赫恭刻
  御書各種法帖五卷
  御書保釐秦隴四字正書
  御書輸忠閫外四字賜潘育龍正書
  御書邊陲良將四字賜江琦正書
  御書賜岳鍾琪詩雍正二年五言律一首行書
  御製喜雨詩賜畢沅乾隆三十九年七言律一首行書後有畢沅恭和詩並䟦御製太白山謝雨詩乾隆四十三年七言律一首行書
  御製華山廟碑文乾隆四十四年正書
  以上陜西
  甘肅
  御製西安偶作詩賜齊世武五言絶三首行書
  御書陋室銘行書
  御製朋黨論雍正三年正書
  御製祐寜寺碑文雍正九年正書
  御製廣恵寺碑文雍正九年正書
  御製河源神廟碑文雍正九年正書
  以上甘肅
  四川
  御書江瀆廟涵濡萬物四字康熙四十二年正書
  御製瀘定橋碑記康熙四十二年行書
  御書永奠大川四字康熙四十八年正書
  御製打箭爐恵逺廟碑文雍正九年 國書正書䝉古書
  以上四川
  兩廣
  御書賜趙宏燦樂善不倦四字康熙三十八年行書
  御臨米芾書杜詩賜趙宏燦康熙三十八年行書
  御臨趙孟頫書秋興賦康熙三十八年行書
  御臨米芾書天馬賦康熙三十八年草書
  御書唐句賜王國昌康熙四十一年行書
  御書南海神廟萬里波澄四字康熙四十二年行書
  御臨董其昌詩帖康熙四十二年五言絶七言絶各一幅行書合刻一石
  御書詩扇康熙四十二年凡四面合刻一石
  御書題蘭詩扇行書
  御製虎跑泉詩康熙四十二年五言絶一首行書趙宏燦恭摹上石
  御臨董其昌天馬賦行書趙宏燦恭摹上石
  御書殿邦炎州四字康熙五十六年正書
  御製春幸詩康熙五十六年七言律一首正書
  等謹按
  御製春幸詩刻本有三浙江福建並滿保恭刻廣東楊琳
  恭刻
  御書西銘賜楊琳康熙五十六年行書
  御製御稻詩賜瑪爾泰康熙六十年七言絶一首行書乾隆三年瑪爾泰總督兩廣刻於端
  溪書院見瑪爾泰䟦語

  御臨董其昌書杜詩帖行書
  御書整肅綱維四字賜孔毓珣雍正五年行書
  以上廣東
  御書夀世慈䕃四字康熙五十四年正書
  等謹按
  聖祖御書夀世慈䕃四大字長六尺撫臣陳元龍等摩崖
  恭勒
  以上廣西
  雲南
  御書中和山滇雲拱極四字康熙四十四年正書
  御書五華書院育材二字康熙五十五年正書
  以上雲南
  貴州
  御書表裏常交正動静自勿違十字賜王國昌康熙四十一年行書
  以上貴州
  外藩
  御製與俄羅斯定約分界碑文康熙二十九年 國書行書俄羅斯䝉古拉題諾五
  種書額里古納河摩崖

  御書察罕齊老勒石銘康熙三十五年   親征噶爾丹   蹕路過此御書昭木多勒石銘康熙三十五年   親征噶爾丹殱其衆於此
  御書狼居胥山勒石銘康熙三十五年
  御書拖諾山勒石銘康熙三十五年   親征噶爾丹   駐蹕於此御製彚宗寺碑文康熙五十三年正書寺在多倫諾爾
  御製平定西藏碑文正書康熙六十年平定西藏雍正年伊克台勒石
  御製善因寺碑文雍正元年 國書正書寺在多倫諾爾
  御製平定準噶爾勒銘伊犁碑文乾隆二十年國書正書御製平定準噶爾後勒銘伊犁碑文乾隆二十年國書正書御製廣教寺碑文乾隆三十年 國書正書䝉古西畨四體書寺在喀爾喀部御製平定金川勒銘勒烏圍碑文乾隆四十一年 國書正書䝉古西畨四
  體書

  御製平定金川勒銘美諾碑文乾隆四十一年 國書正書䝉古西畨四體書御製平定金川勒銘噶喇依碑文乾隆四十一年 國書正書䝉古西畨四
  體書

  等謹按
  列聖奎章
  皇上睿藻炳耀寰區薄海内外罔不爭先快覩至於外藩碑版拓土紀功尤前古所莫及億萬年無疆之休洵足昭垂不朽云
  以上外藩



  皇朝通志卷一百二十一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皇朝通志>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通志卷一百二十二
  災祥畧
  等謹按史家皆志五行始自漢書詳列五行傳說及其占應後代作史者皆因之人主致中和則天地位萬物育其機甚㨗其理甚微而為災異之學者必欲條分縷析遂事以求其應有不合又旁引曲證以傅㑹其說此鄭樵所以斥為欺天之學也鄭氏作災祥畧専記實迹而削去五行相應禨祥術數之說誠通論已續通志既踵其體例編次成卷我
  國家重熙累洽庥和之氣暢垓泝埏實無所謂變異之徴如前史所載者至於
  列聖相承敬
  天勤民之心傳為
  家法
  皇上體中和之極賅對育之原
  兢業淵衷無時暫釋故不因見祥而喜亦不待見災而
  凛用以承
  景貺而集庥徴葢
  聖心即
  天心也茲謹就
  國初以來事蹟依類臚於卷内庶幾傳信徴實用以仰見欽若
  天道敬授人時之
  至意焉
  紀災天類 地類
  等謹按鄭氏災祥畧綜春秋迄隋千有餘年之事蹟志天則次以日月星志地則次以水旱而月與五星之薄蝕凌犯不載雷電雪霜氷雹之異不登葢名之為畧固與史家五行志體例各殊也惟考鄭氏志於天則有天裂天鳴諸異於日則有衆日並照日夜出諸異於月則有兩月並見月晝明諸異以類相從我
  朝至治光昭天地交泰既無此變徴則原書類例自當酌刪若夫堯湯水旱為上世所不能無
  列聖厪念黎元如傷在抱
  皇上周咨民瘼
  宵旰勤求每遇閭左偏災立加撫䘏是以水旱之數較之前史為獨多者前代水旱之來未必盡皆入告而我
  朝則隠飾有譴稽遲有罰則無不上達之隠也前代于水旱之告未能盡皆邀卹而我
  朝則賑貸有法蠲除有令則無不下究之澤也若依鄭志之例但書作某郡水某郡旱而不臚載
  恩施則
  聖朝之厚澤深仁超越千古者無由共見若於一邑一隅之旱澇並皆叙列則事不勝書且賑卹蠲免之
  條又當入之食貨門而不在災祥占騐之科矣今惟舉其事之大者類繫於篇
  天類
  順治元年八月丙辰朔日食在張宿八度十八分食二分有差二年十二月己夘朔日食食不及一分是日隂雲不見五年五月乙丑朔日食在觜宿十一度七分食九分有差七年十月辛巳朔日食在亢宿二度十五分食七分有差十四年五月癸夘朔日食在觜宿二度十二分食六分有差十五年五月丁酉朔日食在畢宿六度五十七分食四分有差康熙三年十二月戊午朔日食在斗宿二
  十一度二十分食八分有差五年六月庚戌朔日食在井宿九度四十五分食九分有差八年四月癸亥朔日食在婁宿十一度食五分有差十年八月己夘朔日食在張宿九度二十九分食一分有差十五年五月壬午朔日食食不及一分二十年八月辛巳朔日食在翼宿初度二十三分食三分有差二十四年十一月丁巳朔日食在心宿一度二十二分食二分有差
  聖祖仁皇帝諭大學士等曰天象稍有愆違即當修省或施行政事有未當歟或下有寃抑未得伸歟廷臣詳議以聞二十七年四月癸夘朔日食在婁宿十度五十九
  分食九分有差
  諭大學士等曰欽天監奏四月朔日食凡應行應革之事其令九卿詹事掌印科道集議以聞二十九年八月己未朔日食在張宿九度二十分食二分有差三十年二月丁巳朔日食在危宿十度五十二分食三分有差三十一年正月辛亥朔日食在虚宿九度三十四分食五分有差先期
  諭禮部曰天象之變見於嵗首朕兢愓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靡寧力圖修省其罷元旦行禮筵宴至是
  覽欽天監所奏日食占騐有大臣黜近臣有憂之語諭大學士等曰朕觀自古帝王于不肖大臣正法者頗多今設有貪汚之臣朕得其實亦必置之重典此皆係於人事凡占候當直書其占語今欽天監往往揣度時勢附㑹陳說如去年視有旱狀則用天時亢旱之占譸張殊甚可傳欽天監諭之三十四年十一月己未朔日食在尾宿三度二十六分食八分有差三十六年閏三月辛巳朔日食在婁宿一度五十七分食十分有差
  諭大學士曰日食雖可預推然自古帝王皆因此而戒懼葢所以敬天變修人事也若庸主則委諸氣數矣可諭九卿有宜修改者悉以聞四十三年十一月丁酉朔日食在心宿一度二十六分食四分有差四十五年四月戊子朔日食在胃宿八度十八分食六分有差四十七年八月甲辰朔日食在翼宿一度四十二分食五分有差四十八年八月己亥朔日食在張宿九度二十六分食四分有差五十一年六月癸丑朔日食在井宿十度三十二分食五分有差五十四年四月丙寅朔日食在婁宿十二度十九分食六分有差先期
  諭大學士九卿曰自古帝王敬天勤政凡遇垂象必實修人事以荅天戒其係國計民生有應行應改者詳議以聞五十八年正月甲戌朔日食在危宿初度四十五分
  食七分有差
  諭大學士九卿曰元旦日食以隂雲微雪未見别省無雲之處必有見者况日值三始人事不可不謹政或有闕失諸臣確議以聞五十九年七月丙寅朔日食在栁宿五度十六分食七分有差六十年閏六月庚申朔日食在井宿二十九度四十二分食二分有差雍正八年六月戊戌朔日食在井宿二十度四十二分食九分有差先期
  世宗憲皇帝諭大學士等曰朕御極以來七年之中未遇日食今欽天監奏稱六月朔日食朕心甚為畏懼時刻修省内外臣工宜共相勉朂以凛天戒尋山西廵撫以至期隂雨不見食稱賀江寧織造以是日隂雨過午晴明日光無虧稱賀俱奉
  㫖切責又
  諭大學士等曰天象之災祥由於人事之得失若上天嘉佑而示以休徴欲人之知所黽勉永保令善於勿替也若
  上天譴責而示以咎徴欲人之知所恐懼痛加修省也日食乃
  上天垂象示儆所當敬畏詎可以偶爾觀瞻之不顯而遂誇張以稱賀乎山西偶值陰雨不可以㮣天下江南日光不虧朕推求其故葢日光外向過午之後已是漸次復圎之時所虧止二三分是以不顯虧缺之象昔年遇日食四五分之時日光照耀難以仰視
  皇考親率朕同諸兄弟在乾清宫用千里鏡測騐四周以紙遮蔽日光然後㸔出又豈可因此而怠忽天戒稍存
  縱肆之心乎慶賀之奏甚屬非理大違朕心宣諭中外知之九年十二月庚寅朔日食在斗宿初度二十六分食九分有差十三年九月丁酉朔日食在角宿二度五分食八分有差
  乾隆七年五月己未朔日食在畢宿七度十七分食七分有差十年三月癸酉朔日食在壁宿六度四十九分食一分有差十一年三月丁夘朔日食在室宿十一度二十三分食六分有差先期二月
  上諭大學士等曰本月十六日月食三月初一日日食且自上冬以及今春雨雪稀少土膏待澤朕敬天勤民之心倍増乾惕所望大小臣工共體朕意加修省迓天和夫修省之道以實不以文其有闗於民生國計者當盡心籌畫竭誠辦理以盡職守若朕躬有愆𮘸政事有闕失應行陳奏者即據實以聞不得避忌瞻徇亦不得牽引虚文負朕諮詢之意十二年七月己丑朔日食在栁宿六度三十三分食二分有差十六年五月丁酉朔日食在𭥦宿七度三十七分食四分有差
  諭曰日食天象之大者自古重之顧僅以引咎求言虚文從事夫豈應天以實之義乃者五月丁酉朔日有食之朕自惟宵旰憂勤無時不深乾惕寧待懸象著明始知戒謹然遇災而懼㒺敢不欽戒懼修省惟崇實政行在鑾儀衛早晚鼓角是日著停止一日以示撤懸齋戒我君臣當就常存之敬畏倍加謹凜並修實政即如朕向來巡幸地方官惟修治道途此外一無華飾自乾隆十三年東巡該撫等於省㑹城市稍從觀美後乃踵事増華雖謂巷舞衢歌輿情共樂而以旬月經營僅供途次一覽實覺過於勞費且耳目之娱徒增喧聒朕心深所不取今嵗恭遇
  皇太后萬夀兆庶亦藉以申祝嘏之忱是以俯順民情至朕待督撫有司惟因其能實心辦事令地方日有起色方加恩奬予而不知朕心者未必不以辦差華羙求工取恱為得計將玩視民瘼専務浮華此風一開於吏治民風所闗者甚大嗣後以違制論諭中外知之二十三年十二月癸丑朔日食在斗宿一度五十一分食八分有差
  諭大學士九卿科道等曰春秋書日食古聖克警天戒惟是為兢兢兹者季冬之朔日食至八分之多望日又值月食一月之間雙曜薄蝕災莫大焉我君臣當動色相戒側席修省念邇年來西陲底定殊域來歸克奏膚功皆仰頼
  上蒼福佑在朕宵旰殷懐無刻不以持盈保㤗為惕並非出於矯強亦中外臣民所共知苐人情當順適之時檢持或有未至昔人所稱人苦不自知良非虚語夫
  天心仁愛人事宜修倘用人行政之間有所闕失而不力為振飭何以禆政治而召休和在廷諸臣共襄治理寅恭夙夜宜有同心其各抒所見據實敷陳無有隠諱二十五年五月甲辰朔日食在參宿一度十七分食九分有差
  諭大學士等曰序臨北至一隂始生薄蝕適逢益切乾惕所有本月朔内廷例用龍舟上年既以禱雨不行今雖際時和並飭停止用申祇荷
  天仁示戒之至意二十七年九月庚申朔日食在角宿三度二十六分食五分有差二十八年九月乙夘朔日食在軫宿六度一分食七分有差三十四年五月壬午朔日食在畢宿八度三十八分食三分有差三十五年五月丁丑朔日食在𭥦宿七度三十四分食三分有差三十八年三月庚寅朔日食在室宿十二度三十七分食四分有差三十九年八月壬午朔日食在張宿十度五十三分食三分有差四十年八月丙子朔日食在張宿初度六分食四分有差十二月甲辰朔日食在斗宿二十三度四十三分食一分有差四十九年七月甲寅朔日食在栁宿十六度二十一分食一分有差五十年七月戊申朔日食在栁宿五度三十五分食四分有差十二月以眀年正月元旦日食
  命停止朝賀並
  宣諭中外
  諭曰五十一年正月初一日日食業經頒諭停止朝賀其救䕶典禮禮部遵例奉行朕仍於内殿恭設香案䖍申祈禱以答
  上天垂象儆惕修省之意至於下詔求言史册所稱朕以
  為轉渉虚文葢事
  天以實為人君者敬
  天勤民躬理庶務日慎一日乃職分所當然即大臣言官應行陳奏事件原當隨時入告豈待日食然後求言况今毎日御便殿聽政批答章奏大學士軍機大臣及九卿科道等不時召見諮詢政務即外省自督撫至道府無不隨到宣召未致民隠壅於上聞詎因日食方始下詔求言耶至薄蝕天變日時度數有定昔宋仁宗康定元年正月丙辰朔應日食先時日官楊維徳等請移閏於庚辰年則日食在前月之晦帝曰閏所以正天時而授民事其可曲避乎不許所見甚為合理葢凡日食必以合朔移於晦日尤為非是又考漢唐以來如光武帝建武二年北魏孝文帝延興四年太和十四年唐太宗貞觀六年均以正月朔日食昔我
  皇祖時以康熙三十一年及五十八年正月朔日食且三十一年錫伯𤓰爾察達呼爾等來歸喀爾喀格楚爾喀亦以屬裔來歸之事可見日食為定數而君人者則當因此益加戒懼至於以改移為消弭之說則尢斷斷不可朕踐阼之始即叩
  天黙禱以若䝉
  天佑享國至六十年即當傳位歸政不敢如
  皇祖之數逾花甲今幸五十年來夀逾古稀康強如昔惟
  有宵旰勤求不遑暇逸以仰副
  上天眷顧之殷
  祖宗付託之重設以天變為可消弭即於今嵗歸政則是移咎後人圖卸已責如宋髙宗年未六十傳位孝宗置軍國大事於不問不獨無以對
  天並無以對子朕豈肯出此乎從前推算天行度數乾隆六十年乙夘亦當正旦日食與今嵗同若於是年歸政則值嗣子首嵗元正尤屬非宜朕心亦有不忍何若以是嵗為朕臨御六十年頤和錫福之餘即以次年為嗣子迎
  庥改元之始國祥家慶
  天日重光以符朕首祚之祈以紹我大清億萬年之寳命不其懿歟然此願亦不敢期必總以猶日孜孜以静俟
  上天垂佑耳將此通諭中外臣民咸知朕意
  等謹按鄭氏災祥畧但紀日食而不及月食盖以日為陽象故春秋書法特重日有食之今從其例
  右日食
  順治九年九月太白晝見是月乙未辰時太白見於翼宿三度丙申酉時有流星起中天入紫微垣時
  世祖章皇帝將巡塞外以
  上天垂象即行停止
  康熙三年十月彗星見東南方是月己未朔彗星見於軫宿之次在左轄星之旁其體㣲小毎夜逆行尾迹漸長經翼張井𭥦胃諸宿至十一月庚戌在婁宿之次
  聖祖仁皇帝諭議政王大臣曰星象示異皆因徳薄敷政失宜所致今惟力圗修省務期允當以答
  天心四年二月彗星復見先是三年十二月壬戌彗星移奎宿之次其體漸小四年正月癸巳不復見二月己巳復見東南方在女宿之次閱十餘日經虚室壁三宿
  諭曰異星復見實由徳薄所致
  上天垂象屢示警戒敢不益圖修省以後凡用人行政務加敬慎以求允當至於闗係國家利弊民生休戚應興應革事宜内而部院及科道官外而督撫其各抒所見以備採擇朕不憚改正七年五月太白晝見是月甲辰未時太白見午位在栁宿三度丙午庚戌同癸丑
  諭曰太白晝見
  天象屢示儆戒朕甚懼焉今力圗修省彌加敬慎勵精勤政以答
  天心在内部院官各盡乃職公亷自効在外督撫提鎮以下各綏理地方撫恤軍民咸今得所二十一年七月彗星見東北方是月己巳彗星見於井宿之北其色白尾迹指西南壬申行東北尾迹長六尺餘癸酉
  諭大學士等曰天道闗於人事彗星上見政事必有闕失其應行應革者令九卿詹事科道㑹議以聞
  乾隆七年正月異星見東南方是月丙戌異星見于斗宿之次在天弁第二星之上其色黄白向西北逆行四十餘日隠伏八年十一月彗星見是月己亥彗星見奎壁之中距奎宿第二星二度體如弹丸其色黄尾迹長尺餘每夜向西逆行由戌宫至亥宫十二月丁夘
  上御門聽政畢
  召大學士等前曰星象見異朕思
  天心仁愛垂象示儆必政事之間有所缺失我君臣當夙
  興夜寐勤加修省以回
  天意惟是應天以實不以文修省之實非徒託之空言也且書不云乎王省惟嵗今嵗序將周正其時矣我君臣必深思所以致此之由缺失何在亟圗悛改庶幾盡事天之道有以感召和氣而消未萌之𤯝也癸酉
  諭曰昨召見大學士陳世倌據奏近日彗星見宜下修省之詔宣示百官朕思人主君臨天下敬天勤民之心必嚴恭寅畏無時不凛
  上帝之鑒觀念兆人之休戚以期弭咎於未然誠以修省全在乎平日此朕之所以夙夜兢兢者事
  天以實不以文以誠不以偽也若但托於文告飾為敬慎警懼之詞而無引咎責躬之實徒務臣民之觀聽以塞責是眀以示戒而更加粉飾則欺世慢天其過愈大豈能感召天和潛消沴戻乎前日御門時朕面降諭㫖原欲與大臣等交相儆省深思所以致此之由缺失何在亟圖悛改格天之道惟在乎修省之實而不在修省之文我君臣其共勉之十三年三月客星見東方是月癸丑客星見於室宿第三星之南一度其色黄向東順行至次日即消二十四年三月彗星見東南方是月甲午彗星見於虚宿之次其色蒼白尾迹長尺餘指西南毎夜順行十餘日伏不見四月戊辰復出西南方在張宿第二星之上體勢甚微向東順行至五月初仍隠伏至十一月
  戊辰有客星見東南方在未宫井宿四星之下自未宫行至酉宫胃宿之次尋亦隠伏三十四年七月彗星見東南方是月甲辰彗星見于𭥦宿之次體如弹丸其色蒼白尾迹長二尺餘指正西偏南毎夜順行八月望後伏不見十月復移見西方尋即隠伏三十五年閏五月客星見東南方是月己酉客星見于斗宿之次在天弁第一星之西其色蒼黄毎夜向北行十餘日即隱伏十一月彗星見東南方是月彗星見于栁宿之次在第一星之下色蒼白尾迹長尺餘指南每夜向北行十餘度七日隠伏
  右星變



  皇朝通志卷一百二十二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通志卷一百二十三
  災祥畧
  地類
  順治二年河决考城之劉通口時河流北徙自午溝至徐州河身漸涸至四年决口始塞河流疏通三年直𨽻成安等縣水按分數免賦六年直𨽻真定順徳廣平大名四府屬山西太原平陽汾遼澤五府州屬水並免額賦八年蘇州松江等府屬水發銀米賑濟九年河决邳州水三日即退十三年河南衛輝府屬湖南常徳府屬水並免額賦十五年河决山陽之柴溝姚家灣塞之是年湖北地方水又浙江寧波紹興二府沿海地方水並按分數免賦十六年江南蘇州揚州淮安徐州鳳陽等屬水全免舊欠錢糧十七年河南河决睢州杞縣虞城柘城永城夏邑等處水又江南邳州蕭縣宿遷沭陽等處水並按分數免賦十八年直𨽻霸州保定新城等州縣江西鄱陽等縣湖北沔陽黄梅廣濟等州縣水並按分數免賦
  康熙元年江南鳳陽泗州等屬福建閩縣等十二縣陜西西安鳳翔興安等屬水並按分數免賦二年直𨽻河間等處以夏潦被水按分數免賦並遣官經理修隄挑淺事宜三年松江上海等處水蠲免額賦四年河决安東之茒良口等處至十年以次堵塞七年河决桃源之黄家觜次年堵塞是年直𨽻真定等五十州縣江南淮揚二府屬水分别免賦八年河决清河之三㲼口次年復决清河之王家營等處
  詔命河道總督羅多創築縷隄以次堵塞是年陜西南鄭等處水按分數免賦九年直𨽻博野等二十九州縣江南蘇松淮揚四府屬浙江嘉湖二府屬水並按分數免賦淮揚被水較重
  特命部院大臣往勘水災發帑賑給並罷本年漕運自康熙六年以後民欠銀米盡皆豁免十年淮安揚州水蠲免正賦自康熙元年至六年逋賦全免十一年揚州府屬水全免本年額賦十二年直𨽻霸州寳坻等十三州縣江南六安贛榆等州縣水並按分數免賦十三年揚州髙郵寳應泰州鳳陽泗州滁州等處水蠲地丁銀漕次年仍免賦有差十四年河决徐州之潘家堂及宿遷之蔡家樓俱塞之是年淮揚徐鳳四府屬水按分數免賦十五年黄水倒灌洪澤湖决髙堰三十四處時黄淮合併東下漕隄多潰
  詔遣工部尚書冀如錫户部侍郎伊桑阿往視興工命尚書靳輔為總河於十七年次第堵塞是年淮揚徐所
  屬水
  特遣大臣往江南發銀米賑濟次年仍蠲免額賦十七年淮揚徐各屬水蠲停地丁漕項有差十九年淮揚
  蘇松常鎮等處水蠲停正賦並發帑賑濟二十一年五月河决宿遷之徐家灣塞之六月河决宿遷之蕭家渡是年大修兩河各隄工告竣至次年三月塞蕭家渡决口河歸故道二十一年揚州髙郵寳應泰州興化等處水蠲停正賦二十四年直𨽻河間獻縣等縣江南宿遷興化邳州髙郵鹽城等州縣山東郯城魚臺等縣水蠲免額賦二十六年直𨽻霸州文安保定武清寳坻玉田豐潤等州縣江南淮揚二府屬水並按分數免賦二十七年江南興化亳州邳州等州縣水按分數免賦並發榖賑濟二十八年江南邳州等九州縣復水仍按分數免賦二十九年江南六合等十五州縣衛浙江紹興府屬水按分數免賦並撥榖賑濟三十年雲南昆明等十州縣水按分數免賦三十二年直𨽻順天保定河間永平四府水全免明年額賦三十三年福建閩清等縣水撥榖賑濟三十五年黄淮秋漲江南淮揚徐等處水撥米賑濟至次年復截留漕米散給並全免額賦是年直𨽻三十二州縣湖北九州縣衛水並按分數免賦三十六年江南山陽髙郵泗州潁州等處江西星子等縣水並按分數免賦三十七年福建臺灣地方水撥榖賑濟淮安揚州鳳陽府屬水並免額賦三十八年江南海州泗州盱眙等州縣湖北安陸府沔陽州等處水按分數免賦三十九年江南水泗州盱眙髙郵清河及上江潁上等六州縣下江邳州等十六州縣各按分數免賦並除淮安揚州鳳陽三府上年額賦四十年五月泗州盱眙等處水時修築商家堰閉塞六壩從洪澤湖水長泛溢泗州盱眙等處被淹
  命總河張鵬翮㑹同兩江督臣阿山親行察勘蠲停額賦四十一年山東濟兖青三府屬萊蕪新泰等州縣水全免明年額賦並發榖賑濟四十二年山東水凡九十四州縣
  詔截留漕糧遣官前往分路散賑並全免明年額賦四十四年江南江寧淮安揚州三府屬浙江寧波紹興二府屬廣東肇慶府屬湖北沔陽等州縣湖南岳州等州縣水撥榖賑濟並按分數免賦四十五年江蘇海州等十二州縣安徽潁州等州縣衛水按分數免賦四十七年江南蘇松等五府屬浙江湖州衢州台州各屬水發榖賑濟並免明年額賦四十八年直𨽻武清等十三州縣水設厰賑濟並按分數免賦四十九年直𨽻霸州等七州縣江南邳州等十三州縣河南商邱等三十九州縣水發榖散給並按分數免賦五十年江蘇海州等十五州縣衛水按分數免賦五十二年廣東三水等縣福建侯官等縣水全免額賦五十四年江南太倉長洲等十四州縣衛湖廣江夏嘉魚等州縣水發榖散給並停免額賦是年直𨽻順天永平保定河間
  宣化五府屬水發米賑濟全免額賦五十五年江南上元宣城等州縣衛浙江衢嚴二府金華新城等三十州縣廬州等七衛水發榖賑濟按分數免賦五十七年江南桐城等三十州縣廬州等七衛水發榖賑濟按分數免賦五十八年江南髙郵等州縣水按分數免賦五十九年江南淮揚二府屬湖廣漢川潜江等州縣水發榖賑濟按分數免賦六十一年直𨽻長垣等州縣山東夀張等州縣以黄汛驟漲被水發榖賑濟
  雍正元年河南中牟直𨽻長垣等州縣黄水漫溢發帑賑濟其陽武封邱中牟三縣各免五年額賦二年江浙沿海州縣潮災發帑賑濟分别免賦直𨽻山東河南三省雨水過多成災者一體給賑三年直𨽻霸州薊州等七十四州縣衛河南祥符等十九州縣水發倉給賑按分數免賦有差又山東歴城等五十三州縣衛所水並免正賦福建廣東被水地方亦分别賑䘏四年安徽所屬之舒城無為望江等州縣水發米煮賑其泗州災重處按户給銀又浙江仁和等州縣水按災分免額賦五年直𨽻玉田等二十三州縣水遣官賫銀分路散給又湖北江水溢被災之江陵漢陽等州縣及武昌荆州等衛盡除本年田賦七年雲南曲靖府屬水按分數免賦八年北河溢直𨽻順徳廣平大名等府水遣侍郎副都統等分四路散賑又山東河南江南瀕河州縣被災者一體賑䘏十一年江南海溢蘇州松江二府屬之常熟華亭等二十九州縣水如例賑䘏又直𨽻之薊州豐潤等處水並蠲賑有差十二年江南徐州府屬州縣水分免正賦有差十三年四川綦江合江等州縣水各免今年租乾隆元年浙江仁和錢塘等縣湖北漢川江陵等縣水免正賦及漕米有差二年河南西華等縣水按分數免租四年安徽宿鳳等十五州縣水免本年銀糧五年江蘇豐沛等十州縣衛水免丁屯蘆課河租各銀糧六年江南鳳陽潁州等府水分賑災民其上元等二十八州縣並免其年額賦七年江南黄淮交漲兩江水江蘇所屬江浦等州縣衛安徽所屬之夀州等州縣衛各蠲租截漕
  命大臣㑹同督撫勘賑是年湖北荆州安陸漢陽襄陽徳安五府湖南長沙岳州常徳澧四府州江西贛州吉安南安三府水各按分數免其年田租十一年淮黄漲江南沿河州縣水免額賦並截漕充賑十二年山東九十八州縣水免額賦截留山東河南漕運並撥天津倉米充賑是年江南海潮溢江蘇崇明寳山上海南滙鎮洋常熟昭文江隂等縣水蠲稅截漕有差十三年山東鄒平等二十州縣水截漕加賑
  命重臣巡視賑務十五年江蘇安徽二十七州縣水按分數賑濟免災田地漕銀糧十八年黄淮漲淮揚徐府屬水尋以河决銅山隄宿靈虹泗等州縣亦水
  命大臣往視發帑截漕並撥附近各省米賑糶免今年租十九年江南淮揚雨潦下江等處復水賑如例其安徽泗盱等州縣亦分免額賦二十年江南淮揚徐水按分數賑䘏設粥厰是年浙江杭州湖州紹興府所屬亦水
  予賑如例二十一年江南宿虹豐沛等十六州縣山東金鄉魚臺等縣水各蠲免按分數賑䘏是年河南歸徳府之夏邑商邱永城虞城等縣并陳許兩府州屬各縣亦以霪雨被水除田租免逋賦次年
  特遣官查視優䘏並以工代賑疏濬渠道引積水達於河二十二年漳河暴漲注衛河免直𨽻山東之被水州縣賦並發粟散賑給銀葺居二十六年河南久雨河溢祥符等縣水蠲䘏
  命大臣㑹勘賑濟設粥厰直𨽻之大名天津山東之徳州曹州均以水截漕充賑是年建楊橋
  河神祠先是七月河溢遂潰楊橋堤乃築引渠釃河溜兩匝月而合龍爰建祠並
  頒額勒碑從大學士劉統勲請也二十七年直𨽻霪雨所屬四十五州縣水按分數加賑又江蘇之清河等十一州縣浙江之仁和等十七州縣均以水蠲免漕賦三十年山東濟南等屬十五州縣江南安池等五府屬水均蠲賑如例三十二年下江上元等十一縣上江懐寧等十三州縣江西南昌等十三縣湖北黄梅等十三州縣水蠲䘏如例復
  命於正賑外各按分數加賑三十五年直隸各屬水諭部臣撥銀運米賑濟其浙江十四州縣災加賑亦如
  之是年古北口山水驟發
  特遣大臣齎銀運米逾格賑之三十八年江南水安東山陽阜寧清河沭陽海州大河衛宿逋令勿收責三十九年安徽夀州鳳陽等十州縣衛水分别蠲緩有差是年又因黄水驟漲免山陽清河鹽城阜寧明年租並淮安大河二衛漕賦四十年直隸霸州永清等十四州縣水於例䘏外加賑一月四十三年黄河溢河南災
  命重臣稽查截漕發帑賑之四十四年河南儀封延津等十三州縣水蠲賑如例四十五年直隸霸州文安等二十州縣水賑䘏有加是年張家油房漫口河南考城等五縣水均加賑四十六年江南黄水溢上江之鳳泗等州縣下江之邳睢等州縣禾稼受傷撥銀截漕賑之並分别加賑四十七年黄河溢河南山東江南水
  特命於例賑外各展賑
  皇上厪念江南豐沛等縣及山東兖曹濟各屬災甚諭令常予賑䘏災退後乃停四十八年重修雍正六年所建之惠安觀先是四十六年冬青龍岡漫口合龍
  敕建
  龍王廟以昭神貺四十七年更築新堤挑引渠自蘭陽至商邱一百七十餘里至是桃汛開放河流永慶安瀾大學士公阿桂等奏要工合龍全賴
  河神黙佑請將蘭陽北岸恵安觀鳩工重修得
  旨允行並
  御書祠額刋詩以紀事焉四十九年黄河溢河南安徽
  等處水蠲租除欠
  諭地方大吏督屬携帶錢米分途賑䘏其河南之商邱寧陵安徽之亳州等州縣分别加賑展賑有差右水災
  順治三年湖廣興國等十州縣旱按分數免賦八年江南寧國等府旱按分數免賦九年江南旱
  命督撫等按視災傷江蘇等處改折漕糧免派耗米安徽諸屬蠲免正賦十一年直隸山東浙江江南等處俱旱直隸八府屬山東二十一州縣浙江二十二州縣江南五州縣並按分數免賦十四年四月京師旱
  世祖章皇帝素服禱於
  圜丘遣官致祭
  方澤壇
  社稷壇
  神祇壇應時大雨十六年江西四十五縣湖南澧州等州縣貴州貴陽等府屬旱並免額賦十七年六月京師旱
  諭禮部今夏亢暘日乆農事堪憂朕念致災有由痛自刻責榖為民天非雨不遂竭誠祈禱積有日時乃精誠未達雨澤尚稽晝夜焦心不遑啟處兹卜于月之十三日預行齋戒黎明步至
  南郊於夜子刻祭告
  圜丘懇祈甘霖速降以拯災黎若仍不雨則再行躬禱務囘
  天意尋又
  諭先詣
  郊壇齋戒三日以十五日之夜子刻祭告届日丙申親率諸王文武羣臣素服步至
  南郊齋宿是日四際無雲頃之隂雲密布甘霖即降越三
  日戊戌行禮于
  圜丘祭畢雨復大霈十八年江南青浦等二十七縣衛浙
  江二十九縣旱並按分數免賦
  康熙三年江西四十一州縣旱按分數免賦四年三月京師旱
  命禮部遣官同河道總督朱之錫往泰山祈雨五年湖北沔陽黄岡等十二州縣江西寧州等三十五州縣旱並按分數免賦九年直隸開州等十四州縣山東濟陽等二十九州縣旱並按分數免賦十年四月京師旱
  聖祖仁皇帝諭旨深自刻責即詣
  南郊禱雨前期致齋三日素服詣
  壇致祭甘霖立沛是年鳳陽廬州安慶等府旱
  特遣部臣㑹同江南督撫截漕散賑並於江寧省㑹之地大設粥厰賑濟流民十三年山東泰安等五十二州縣旱按分數免賦十六年江西新建浮梁等十六州縣旱按分數免賦十七年六月京師旱
  諭禮部朕惟天人感召理有固然人事失於下則天變應於上㨗如影響豈曰罔稽天氣亢暘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禾苗枯槁朕夙夜靡寧力圖修省躬親齋戒䖍禱甘霖前期致齋届日自西天門步行至
  壇行禮時甘霖大沛是年江南鳳廬滁三屬旱按分數免賦並改折漕糧十八年蘇松府屬旱按分數免賦
  詔發帑令江蘇巡撫等親行督賑二十年蘇松常鎮府屬旱分别蠲折額賦廣行設賑二十二年江西分宜等十七縣衛旱按分數免賦二十三年直隸邢臺等二十州縣湖北江夏等十五州縣旱按分數免賦二十五年鳳陽徐州等處旱發銀米賑濟二十六年五月京師旱
  諭九卿等曰京師為天下根本之地乃幾月不雨朕甚憂之欲躬行祈禱大小臣工宜盡誠齋戒毋循故事届期
  上親製祭文素服自西天門步行詣
  壇行禮即時雨足是年江西宜春等十縣旱按分數免賦
  二十八年六月京師旱
  御製祭文遣官禱雨於
  圜丘是年直隸順天保定河間真定順徳廣平大名及宣
  化各府屬俱旱
  詔遣官詳勘先行發賑並免去年未徴及本年春夏額賦又湖北武昌等四府屬二十州縣四衛荆州安陸等二府屬九州縣四衛旱先行賑濟免明年春夏額賦江西寧州袁州等三十二州縣衛旱按分數免賦二十九年山西太原大同二府屬旱撥榖賑濟河南開封彰徳衛輝懐慶四府屬甘肅涼州等衛所旱按分數免賦三十年陜西西安鳳翔二府屬旱
  命大臣往勘撥銀賑濟並免明年民屯各銀米又直隸七十七州縣河南二十三州縣旱按分數免賦三十一年山西蒲州解州等州縣旱撥榖賑濟江南六合等十三州縣旱按分數免賦是年陜西西安鳳翔連嵗遭旱撥銀米賑濟明年
  上猶念陜西災民復免康熙三十三年額賦三十二年山
  西平陽澤州沁州所屬旱
  詔加賑濟全免積年逋賦三十三年直隸安州等十一州
  縣旱
  命户部遣官散賑發糶並免明年額賦又湖廣黄州府屬黄岡等州縣武昌府屬江夏等州縣旱並按分數賑濟三十四年山西平陽府屬江西新淦建昌南康等縣旱停免額賦三十六年直隸霸州等十七州縣旱按分數免賦三十七年直隸豐潤等二十二州縣旱撥榖賑濟四十年甘肅河州等處旱
  詔巡撫親行散賑於較重之蘭州隴西安定等設厰煮粥其西安被旱之二十六州縣衛所並按分數免賦四十二年浙江衢州府屬湖南長沙等三府屬旱並按分數免賦四十三年山東歴城等三十一州縣衛旱發榖賑濟四十五年湖廣漢川等十五州縣衛旱撥榖賑濟四十六年江南浙江旱
  詔截漕散賑免兩省明年丁銀積欠漕項四十九年福建泉州漳州等屬旱截留漕糧散給並停徴本年額賦五十年江南六安等州縣旱按分數免賦五十二年甘肅靖逺環縣等十四州縣衛旱全免額賦五十三年江南上元桐城等五十四州縣浙江錢塘山隂等十六州縣湖廣嘉魚等十七州縣旱撥米賑濟並按分數免賦五十四年甘肅寧州等五州縣衛靖逺等二十八州縣衛旱
  詔遣大臣巡視兼賑銀米全免明年額賦五十五年五月
  畿輔旱
  聖祖駐蹕熱河減膳齋戒
  諭京師䖍誠祈雨越七日雨足始復常膳五十七年湖廣武昌鍾祥等十九州縣衛甘肅涼州古浪等衛旱按分數免賦五十八年甘肅㑹寧等十七州縣衛浙江錢塘等二十一州縣旱撥米賑濟蠲免額賦五十九年山西平陽汾州二府屬陜西宜川等縣衛旱發倉賑濟按分數免賦六十年陜西旱
  詔發銀米遣部員三路散賑江南徽州府歙縣等十二州縣浙江杭州府仁和等三十九州縣旱發倉賑給按分數免賦六十一年直隸贊皇等四十二州縣山東濟南兖州東昌青州四府屬州縣湖北鍾祥等州縣旱撥榖賑濟按分數免賦
  雍正元年五月京師旱
  世宗憲皇帝諭禮部䖍誠祈雨並減膳齋戒精䖍致禱甘雨大沛羣臣諄請乃照常進膳是年直隸河南山東旱發倉榖帑銀及截留漕米各遣官散賑又下江蘇松常鎮府屬之太倉溧陽等州縣上江廬州府屬之合肥舒城等縣浙江仁和富陽等州縣及台州衛嚴州所被旱者分别免賦二年春直隸旱
  親詣黑龍潭致禱越數日
  親祭
  歴代帝王廟甘雨大沛臣工衣盡沾濕各加
  恩賜
  御製喜雨詩羣臣敬和是年湖廣岳州臨湘等縣衛旱按分數免賦三年山東平原等十七州縣衛旱免賦有差
  乾隆二年陜西靖邉等八州縣旱免其年租糧三年江南安徽等處旱免帶征逋賦及本年漕糧四年江南江常鎮淮揚徐海七府州旱免帶征應徴正賦其海安蕭碭四州縣尤重自雍正十三年以後逋賦悉予蠲除尋復議分别加賑八年直隸天津河間深州等屬二十八州縣山東徳州等十三州縣旱分别賑䘏是年甘肅臯蘭靖逺平蕃等七州縣旱免額賦九年夏畿輔旱是歳四月行
  常雩之禮
  皇上不乘輦不設鹵簿不作樂至五月初二日奉諭㫖一春以來雨澤稀少二麥黄萎今逾芒種之期甘霖猶未普降切恐秋禾難以布種民食堪虞朕心憂灼思過省愆無一時之暫釋朕詣
  暢春園問安
  皇太后雖慈訓屢頒寛慰朕躬而每見
  皇太后以天時亢旱憂形於色朕心更為不寧今日皇太后從寢宫步行至園内
  龍神廟䖍誠祈禱朕敬聞之下惶𢙀戰慄此皆朕之不徳不能感召
  天和而累
  母后焦勞至於此極為人子者實無地以自容即刻前往
  
  安諄懇謝罪恐衆不知以為他故並諭内外臣工知之十
  三年陜西各屬旱
  命河南泛粟賑之是年福建亦旱截江浙漕糧海運以濟各蠲免如例十六年浙東五十四州縣旱截留漕糧並撥湖廣倉米賑糶緩征蠲賦十七年陜西三十七州縣山西十一州縣旱按分數賑濟各免其年額賦二十三年甘肅河東西旱如例蠲賑並分别展賑有差二十四年夏畿輔旱時於孟夏行
  常雩禮
  皇上以天時亢旱前期詣
  壇齋宿時法駕鹵簿停止陳設翼朝由齋宫步行詣天壇行禮五月
  皇上步禱
  社稷壇六月舉
  大雩之禮先期徹膳䖍齋
  御製祝文祭日戴雨纓冠素服步詣
  圜丘行禮大雨立霈四境霑足乃令直隸所屬有司勸種晚禾酌借牛具耔種以待秋成是年甘肅臯蘭等二十五㕔州縣復旱其蠲賑視去歳有加仍分别展賑二十九年甘肅鞏昌等府屬旱免其年租是年江蘇江浦海州等處旱按災蠲免三十年浙江天台新昌寧海等縣旱賑䘏如例其甘肅河東西靖逺等十四㕔州縣旱
  特命加賑並除歴年逋賦三十三年直隸霸州等五十州縣㕔旱分别蠲緩加賑有差三十七年甘肅臯蘭等二十五㕔州縣旱免地畝銀糧三十九年直隸天津河間等屬十六州縣旱銀米兼賑各按災蠲賦四十年江蘇句容等三十州縣衛安徽定逺等十二州縣衛及甘肅臯蘭等十八州縣旱各按災蠲免加賑展賑有差四十二年甘肅臯蘭等三十二㕔州縣旱蠲賑如例復展賑四十三年河南
  旱被災較重之汲淇臨漳三縣緩徴額賦是年以河南山東雨澤稀少將四十五年輪免錢糧即於本年蠲免其已徴者准作明年正供四十九年河南衛輝府屬九縣懐慶彰徳開封府屬十六縣直隸大名等屬七州縣旱免上年逋賦五十年河南旱
  命分别蠲賑有差是年山東濟南各府屬三十州縣安徽亳州等八州縣旱截漕給賑其江蘇淮安等府屬撥漕平糶其五十一年安徽輪免錢糧即於是年蠲免
  右旱災




  皇朝通志卷一百二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通志卷一百二十四
  災祥畧
  紀祥天類 地類 物類
  等謹按鄭氏災祥畧詳於災而畧於祥顧自龍師鳥紀以還若圖書載易鳳凰歌詩傳為聖世之徴書策亦未嘗畧而不紀也我
  國家
  列聖相承敦崇實政
  皇上奉若
  天道軫念民依若瑞應之說久為
  聖朝所弗尚蓋自
  隆平奕葉以來太和洋溢協氣薰蒸在天為慶雲甘露在地為瑞麥嘉禾草野之間習以為常既不盡聞於疆吏其有可考見者不過千百之十一謹據實列載用以見
  郅治之世
  天人協應而
  聖主敬
  天勤民之心未嘗一日而懈固非若前史符瑞之志所可同日語也若夫各省通志及府州縣志所紀瑞應甚多其未經具
  奏者㮣不叙入
  天類
  順治二年正月丁亥未時日生左右珥上有戴氣赤黄色在女宿秋江南通州及蕭縣甘露降十一月辛亥巳時日生半暈上有戴氣赤黄色在箕宿康熙十六年三月四川順慶府甘露降夏秋復降二十一年江西瑞金縣甘露降徑里許閱四十餘日
  雍正三年二月以日月合璧五星聫珠告祭
  景陵先是正月欽天監疏言二月初二日庚午夘刻日月合璧五星聫珠宿躔營室之次位當娵訾之宫為從來未有之瑞請
  敕付史館
  世宗憲皇帝諭大學士等曰朕惟日月五星運行於天本有常度是以從古厯元可坐算而得然古稱髙陽時五星㑹於營室漢帝時五星聚於東井宋祖時五星聚於奎史書皆紀以為祥蓋七政㑹合數雖一定而遭逄其時者實海宇昇平民安物阜之㑹也若以為徳化所致朕方臨御二載有何功徳遽能致此嘉祥皆由我
  皇考六十餘年聖徳神功蟠天際地為千古不世出之君為
  上天第一篤愛之子所以純禧駢集厯數綿長錫祚垂光至於今日覩此難逄之嘉瑞朕嗣統以來兢兢業業率由舊章惟以
  皇考之心為心以
  皇考之政為政宅衷圖事罔敢稍越尺寸故邀
  上天垂鑒仍如
  皇考之御宇綏猷而錫以無疆之福也朕幸逄嘉㑹不但不敢自居亦不敢自謙總由
  上天申眷
  皇考朕與天下臣民同在福祐之中當與天下臣民共慶之至是諸王大臣等請
  陞殿慶賀復
  諭曰朕惟
  皇考六十餘年敬天勤民始終如一是以
  上天申眷至於今日覩此嘉祥在
  皇考為福鍾善慶之餘在朕躬為迎迓
  天庥之始惟有兢兢業業竭力盡心永久如一以仰答上天之眷祐以克承
  皇考之宏猷期與大小臣工矢誠心而敦實政陞殿受賀不必舉行但念
  天瑞實因
  皇考而致應遣官告祭
  景陵以昭祥瑞之自六年冬江南松江府甘露降七年正
  月鄂爾泰奏十月二十九日恭遇
  萬夀慶辰滇南省城五色慶雲光燦捧日經辰已午三時至十一月絢爛倍常凡呈現兩日楚雄姚安等府呈報皆同洵屬從來未有之嘉瑞
  諭曰朕每遇此祥瑞𫎇
  上天慈恩自應感喜然實絲毫不敢慶幸惟倍加敬畏之心况此嘉祥實係忠誠所感而獻於朕夀日者正表卿愛戴之心也諸王大臣等以滇南卿雲表賀奏請宣付
  史館得
  㫖朕治天下以實心實政為務不言祥瑞屢頒諭㫖甚明今據鄂爾泰奏滇省卿雲呈見又引孝經援神契之語曰天子孝則卿雲見朕之事
  親不敢言孝但自藩邸以至今四十餘年誠敬之心有如一日只此一念可以自信朕每承
  天眷昭示嘉祥感激慶幸之中益加儆惕兹逄卿雲之瑞益増朕心之敬畏鄂爾泰公忠體國實為不世出之名臣數年來節制滇黔等省是以仰邀
  天貺正所以表著該省官吏敬恭協和之忱悃也願内外大小臣工均以鄂爾泰為法且願各省官民等聞風慕義興孝勸忠人人共受
  上天之福佑乃朕心之所謂上祥大瑞也七月諸王大臣等疏言滇省日麗中天慶雲告瑞仰見太平有象
  天眷庥隆臣等不勝歡忭得
  㫖朕思雲霞之氣時結時散今慶雲屢見於滇南地方自因該省大臣官弁兵民有感格
  上天之處始𫎇賜此休徴以示恩奨但天象之災祥由於人心之敬肆㨗於影響呼吸可通朕每承
  天貺益深䖍惕夙夜靡寧惟冀滇省官民愈加黽勉以仰答
  上天垂象之鴻恩十二月以五色慶雲捧日
  躬詣太學
  文廟祭告
  命宣付史館時山東巡撫岳濬等疏言十一月二十六日丙申午刻慶雲環捧日輪歴午未申三時之久正當曲阜重建大成殿上梁前二日奏入
  諭大學士等曰雍正二年闕里
  文廟不戒於火朕心悚懼不寧親詣太學
  文廟䖍申祭告特發帑金修建䖍恪之心數年罔間今大成殿上梁前二日慶雲呈見或者
  上帝
  先師鑒朕悚惕誠敬之心昭示瑞應當躬詣太學文廟祭告以申感慶之𠂻將明年㑹試額數廣至四百名壬子科各省鄉試每正額十名加中一名宣付史館乾隆元年十月卿雲三見時監臣奏本月初二初三初五等日卿雲疊見其色鮮明為太平喜氣之應奉
  㫖知道了不必交部十四年五月瑞星見大如雞子形長而圓其色黄白光瑩潤澤而行不急按占書為含譽星二十五年十二月欽天監奏明年正月辛丑朔日月合璧五星聫珠時監臣推測得二十六年元旦午初一刻合朔日月同在元枵子宫躔女宿形如合璧水星附日月躔牛宿木火土金四星同在娵訾亥宫躔危室二宿亦與日月附近五星經度既屬相連而其緯度又均在黄道之南形如聫珠且其次序水木火土金以次順生按占書曰人君有至徳則見請宣付史館奏入
  諭大學士等曰據欽天監奏明年元旦午時日月合璧五星聫珠繪圖呈覽請宣付史館朕以七政同躔互運凌犯或所時有靈臺占候者轉指為瑞應以飾聽聞則大不是因召諸王大臣及監臣等面詢據勒爾森等稱五緯連貫相生不侵次舍實叶吉占並非以祲為祥等語朕於天文象緯素未深究從不強不知以為知但思日月五星行有常度史傳所載髙陽氏時五星聚於營室年代荒逺已難具論即如漢髙祖元年五星聚東井宋開寳元年五星聚奎殆千有餘年始一遇而其為實為偽亦莫可究及我朝雍正二年日月合璧五星聨珠相距宋時亦已七八百年今自乙巳至辛巳章蔀甫及兩周何以瑞應再覯耶據監臣奏稱較前度為尤昭明則安知將來不有議此度之亦不昭明者耶邇日西陲大功底定版圖式廓逺踰二萬餘里海宇宴安年榖順成内外諸臣大法小亷人民樂業其為祥瑞孰有大於此者乎又如今冬京師風日晴暖正在望雪之際而六花疊降四野均霑直隸河南山東山西等省並陸續奏報得雪而諸回城新闢耕屯亦有盈尺告豐之奏此則祥瑞之實而可徴者固不在乎合璧聨珠始足彰
  上蒼符應也在監臣等職司觀象諒不敢妄相附㑹以為潤色隆平之舉而揆之於理終難深信即使懸象著明星文表異實為我國家世運亨嘉之盛瑞惟當益加兢業保泰持盈用以上承
  靈庥以與我天下臣民共享太平之福耳至謂元正嘉兆
  適逄
  慈寧七旬大慶之年可徴
  萬夀延釐之祝朕惟心識之而黙叩
  乾貺若必宣付史館垂為慶牒則各省文武大吏必競以甘露慶雲等事紛紛入告將日事虚文轉致貽誤實政殊非朕敬天勤民宵旰圖治之至意所奏不必行仍將此宣諭中外知之
  地類
  順治二年正月河南孟縣黄河清二日閏六月錢塘江潮連日不至時和碩豫親王既定南京進取浙江駐營錢塘江岸敵兵見之以為潮至必淹没乃江潮連日不至驚為神助相率納欵三年五月錢塘江水淺可涉時大軍征浙江偽帥等營於江之東岸我軍未能即渡忽江沙暴漲水淺可涉都統圖賴等策馬徑渡遂破敵兵四年陜西咸陽縣渭水清八年十一月陜西静寧州黄河清康熙三年春江南安東縣黄河清八年六月山西樂平縣鳳凰山神泉自湧土人名靈瑞泉九年春山西榮河縣黄河清十一年二月宣化府東山廟山泉自湧成河時
  聖祖仁皇帝駐蹕東山廟舊有井易涸水不足用是日山泉忽湧成河人馬皆給二十一年十一月山西蒲州至平陸黄河清十有五日三十五年大軍征朔漠有靈泉忽湧之異是嵗
  聖祖大駕親征噶爾丹四月至塔勒竒爾掘井無水及駕至清泉忽湧導成巨流人馬資用不竭衆皆大恱五月至延圖庫列圖地方乏水侍衛等過一平山忽泉源湧出水極甘美充用有餘次年二月
  駐蹕李家溝地方溝水甚小是日水從山溝湧出俄頃深二三尺鄉人驚異次日至年延村山嶺險峻僅有二井
  大駕甫至南山之下見有水痕衆趨視之地中各處泉湧頃刻洋溢衆咸歡呼曰如此神異誠所以佑
  聖主也
  雍正二年青海湧靈泉時大軍西征道經青海於塞外嚴寒之候湧泉濟軍得
  㫖褒封五年正月河道總督齊蘇勒副總河嵇曽筠漕運總督張大有河南巡撫田文鏡山東巡撫塞楞額陜西巡撫法敏等先後奏報黄河自陜西府谷縣歴山西河南山東至江南之桃源縣河水澄清上下三千一百餘里綿歴三旬有餘陜西山西始自四年十二月初八日至五年正月十三日凡三十有六日河南山東自四年十二月初九日至五年正月十日凡三十有一日山東單縣亦始於十二月初九日至二十二日凡十四日江南始自十二月十六日至二十三日凡七日俱以漸復舊其清自上而下復舊自下而上諸王大臣合詞奏稱為從來未有之瑞懇請
  陞殿受賀
  世宗憲皇帝諭曰數年之中休徴疊見稽諸史册咸稱福慶而朕受寵若驚不以為喜實以為懼惟有君臣益加勉朂一徳一心以承
  天眷若允行慶賀則沿襲頌美之虚文大非誡儆之素志專遣祭告
  景陵遣大臣致祭
  河神内外大小官員各加一級羣臣恭請
  宣付史館
  御製碑文勒石得
  旨允行七年雲南趙州白巖地出甘泉十一年春廣西鬰林州瑞泉見鬰林州之富民鄉地湧瑞泉二穴味甘色清足以灌田爰建神祠䖍申祭禱十二年夏山西介休縣瑞泉見介休縣之上堡村向有水泉久淤於十一年復見至是又湧新泉可灌民田遂葺祠致祀以荅靈佑
  乾隆七年九月廣西太平府地湧瑞泉時夏仲微旱至是山泉忽湧灌溉數千畝二十七年七月嘉峪闗外地湧靈泉甘肅嘉峪闗外路多戈壁向乏水泉時大兵經過其地水勢騰湧普濟軍行得
  㫖照康熙年間托里建廟之例春秋致祀
  物類
  順治二年五月山東濟寧州産瑞麥自三四岐至十岐河道總督楊方興奏進得
  㫖時和年豐人民樂業即是禎祥不在瑞麥地方官當益知撫輯恵養元元副朝廷愛民徳意四年正月芝草生於河南嵩山河南巡撫吳景道表賀得
  㫖政教修明時和年稔方為祥瑞芝草何必稱竒康熙三十九年秋直隸巡撫李光地進嘉禾四十七年秋山東巡撫趙世顯奏進嘉穀自二三穂至十穂有差五十一年秋山東通省嘉禾雙穂者三千六百本
  雍正元年四月
  孝陵蓍草生總兵官范時繹奏進傳示廷臣大學士等奏孝陵新産蓍草由
  皇上孝治之感請
  敕付史館
  諭曰
  孝陵新産蓍草皆由
  世祖
  聖祖功徳隆盛所致非朕孝思所能感格諸臣陳奏剴切著照所請行八月河南山東二省瑞穀兩岐雙穂蜀黍
  一幹四穂又
  内池蓮房同莖分蒂諸瑞疊呈
  命宣付史館是年湖廣江華縣學宫生瑞芝雲南新興縣
  産五色芝二年八月
  耤田産瑞穀一莖二三四穂者十八本
  豐澤園生瑞稻一莖二三四穗者二百餘本大學士等奏
  耤田内既見瑞穀之登今
  御苑中復覩嘉禾之穫此皆
  皇上敬誠所感仁孝所孚上瑞嘉祥請
  宣付史館從之三年秋
  耤田産瑞穀四年秋
  耤田瑞穀一莖雙穗至九穗者共五十本
  豐澤園稻穀雙穗至四穗者二百九十餘本
  命宣付史館
  諭曰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朕即位以來舉行耕耤之禮殫竭精誠為民祈穀於
  上帝乃雍正二年三年耤田疊産嘉禾有至一莖九穗者朕心亦以為偶然之事今據順天府尹進呈今嵗耤田所産自一莖雙穗三穗以至八九穗皆碩大堅好異於常穀朕見之心甚慰恱特令宣示廷臣並非以此為祥瑞誇耀於衆也蓋實有見於天人感召之理㨗於影響朕以至誠肫懇之心每嵗躬耕耤田以重農事即䝉
  上帝降鑒叠産嘉穀以昭休應似此八穗九穗之榖豈人力所能為亦豈人君所能強之使有乎此皆
  上天俯鑒朕衷故嘉惠黎元而錫以盈寧之慶也五年以
  各處奏慶嘉禾
  命頒嘉禾圖於直省
  諭曰朕念切民依今嵗令各省通行耕耤之禮為百姓祈求年穀幸邀
  上天垂鑒雨暘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時若中外逺近俱獲豐登且各處皆産嘉禾以昭瑞應而其尤罕見者則京師耤田之穀自雙穗至十三穗御苑之稻自雙穗至四穗河南之穀則多至十有五穗山西之穀則長至一尺六七寸有餘又畿輔二十七州縣新開稻田共計四千餘頃約收禾稻二百餘萬石且有雙穗三穗之竒廷臣僉云嘉禾為自昔所未有而水田為北地所創見屢次陳請宣付史館朕惟古者圖畫豳風於殿壁所以誌重農務本之心今䝉
  上天特賜嘉糓養育萬姓實堅實好確有明徴朕秖承之下感激歡慶著繪圖頒示各省督撫等朕非誇張以為祥瑞也朕以誠恪之心仰𫎇
  帝鑒諸臣以敬謹之意感召
  天和所願自兹以往觀覽此圖益加儆惕以修徳為事神之本以勤民為立政之基將見嵗慶豐穰人歌樂利則斯圖之設未必無禆益云又
  諭曰今嵗各省俱産嘉禾頃鄂爾坤圖拉地方俱産瑞麥有一莖至十五穗之多恭進前來廷臣見之皆以為極邊初墾之地有此上瑞尤為罕覯自古聖帝賢王皆專務實心實政不以祥瑞為尚朕深明此理擯斥虚文而各處所産之嘉禾朕所以宣示中外者蓋因今年為舉行耕耤典禮之初即獲
  庥嘉普應是以特為表著以明天人感應之理庶期中外諸臣益加誠敬從來屢頒諭㫖甚明但恐嗣後地方有司未必人人深悉朕心競尚嘉禾之美名或借端粉飾致有隠匿旱潦之事亦未可定著將雍正五年以後各省田畝産嘉禾之處俱停其進獻奏聞六年十月
  景陵寳城生瑞芝諸王大臣等表賀言臣等敬觀景陵寳城所産瑞芝五本光彩輝燦五色鮮潤仰惟聖祖仁皇帝盛徳崇功超越隆古深仁厚澤普被羣生我皇上純孝性成至誠昭格今兹
  景陵寳城特産芝英請
  敕付史館昭示萬世
  諭曰朕以實心實政為本不言符瑞但今芝草生於景陵寳城此我
  聖祖仁皇帝昭示嘉祥景象朕心不勝感慶准照所請宣付史館七年十月
  景陵聖徳神功碑儀柱之右瑞芝産於石上總理陵寢事務大臣等具奏
  諭曰朕從來不言祥瑞惟是建立
  景陵聖徳神功碑甫經勒石告成而瑞芝即産於碑亭之右仰見
  上天特賜嘉祥以表揚我
  皇考功徳之隆盛朕心不勝慶慰是年貴州都匀府芝草叢生又貴州新闢苗疆産嘉禾每莖多至十五六穗刋圖
  頒示天下八年正月
  景陵寳城山上産靈芝諸王大臣入奏
  諭曰
  景陵寳城山上首春産瑞芝三本諸王大臣等奏為朕純孝之所感孚朕撫躬自問生平事我
  皇考不敢當純孝之名但誠敬之心數十年如一曰自御極以來不但一言一事仰體
  聖心而後見諸行事即夢寐之中一念舉發從無有知其
  不合
  聖意而敢存胸臆者諸王大臣等稱朕以
  皇考之心為心此實朕之悃忱至云朕以
  皇考之政為政朕之才力逺不逮我
  皇考舉凡宣猷敷政之間雖黽勉效法究不能企及於萬一何能致芝草之嘉祥諸臣以此歸美於朕朕不居也實因
  皇考之聖徳神功際天蟠地深仁渥澤積厚流光上天特欲顯示天下臣民是以數年之中三見芝英於陵寢以今之歴霜雪而挺生當首春而呈瑞稽之史册更屬罕聞朕感
  上天昭示之洪恩叨
  皇考貽謀之景福慶幸歡欣不敢不宣布於衆庶使天下後世臣民知
  上天之眷佑
  皇考與
  皇考之垂裕萬年者即瑞芝一事明顯昭著信而有徴固如是也著照所請行宣付史館是年秋湖南産嘉禾萬餘本九年秋四川南川縣生瑞穀一本十二莖一莖三穗十二年秋湖廣鎮筸紅苗地方瑞穀徧野又陜甘邊外髙臺地方生瑞穀一穗之上重生五六穗十三年八月直隸遵化州及保定縣生瑞穀直隸總督李衛奏報
  諭曰據李衛奏遵化州
  陵寢垣外地畝及保定縣耤田所産瑞穀多種並有一本九穗者朕覽之不勝欣慶朕常言地方年穀之豐歉在乎督撫居官之感召十餘年留心體察歴歴不爽至於京師畿輔之地則内觀刑部讞獄之公私外觀督撫政令之得失以為雨暘休咎之本總之感召之責固在督撫而用人之責則在於朕此中是非得失朕實與督撫共之所望内外大臣官員等時時儆戒刻刻提撕信天道之昭垂凛鑒觀之不逺則豐亨有慶災沴潜消萬民共受其澤矣朕素不言祥瑞久已降㫖不令各省進獻嘉禾今因瑞穀産於
  陵寢地方感
  天
  
  皇考之昭示福應信而有徴特賜廷臣共觀並將朕敬慎乾惕之意重加宣諭期與諸臣共勉之
  乾隆四年陜西西安鳳翔漢中同州等屬産嘉禾五年六月河南巡撫雅爾圖奏進穀穗盈尺七月直隸總督顧琮奏進穀穗盈尺並有
  御製詩紀之十一年七月直隸總督那蘇圖奏進穀穗
  長尺餘
  命宣示廷臣
  御製詩誌喜十四年九月山東巡撫準泰進瑞穀圖十六年春國子監古槐重榮國子監西講堂前有古槐一株為元臣許衡所手植嵗久已枯是嵗重榮
  枝葉鬰茂大學士蔣溥繪圖以進
  御製詩紀之二十五年駐防闢展屯田大臣奏進麥萬穗四十一年山東巡撫國泰奏進泰安縣雙穗穀
  御製詩紀之
  右植物類
  順治二年二月山西交城縣牛産麟十二年静寧州有異獸遊於西北野白質黑文按圖即古騶虞十八年江南定逺縣民家牛産麟
  康熙五年四月江西南昌縣民家牛産麟是年鳳凰見於河南唐縣二十四年山西廣靈縣民家牛産麟三十二年江南合肥縣民家牛産麟四十七年山東濰縣牛産麟四十八年九月巴延托羅海獲瑞鹿
  御製鹿角記追紀之
  雍正七年七月浙江總督性桂等奏報湖州府歸安縣民王文隆家育蠶二十七筐有九筐萬蠶同織瑞繭一幅長五尺八寸寛二尺三寸自然成就不由人工洵為上瑞
  諭曰前據浙江署督性桂等奏進湖州居民家萬蠶同織瑞繭一幅父老稱為從來未有之竒朕恐小民圖利望恩或用人工造作而成因令體訪確實勿為所欺昨性桂等於本地詳加騐看訪察實係自然成就具摺覆奏廷臣等以蠶桑織絍乃衣被之大原養民之切務今浙省有此瑞應則人民温暖可期咸為國家稱慶朕素不言祥瑞數年以來每遇休徴必倍加乾惕儆戒所頒諭㫖至再至三朕愛育元元務期普天率土之人得沾實惠一時希有之物不足以禦飢寒倘䝉
  上天俯鑒悃誠錫福黎庶蠶桑普盛衣食充盈乃朕心之所謂祥瑞也八年正月鳳凰見於房山縣直隸總督唐
  執玉奏報
  諭曰上年據散秩大臣尚崇廙奏稱天台山民李萬良等呈報十一月十三日黎明見山中有一神鳥髙五六尺毛羽如錦五色俱備所立處羣鳥環繞北向飛鳴等語朕以邊地居民所見事屬渺茫將所奏發還未曽宣示廷臣昨據總理石道事務散秩大臣常明侍郎宗室普太奏稱石工監督司官田周呈報正月二十日在房山縣石梯溝山中見瑞鳳集於峯頂五色俱備文彩燦然工匠樵牧居民人等約千有餘人莫不共見又據總兵官管承澤及順天府府尹孫嘉淦等所奏亦皆相同朕亦俱未宣示廷臣可以知朕心矣今據總督唐執玉繕本具奏朕思古稱鳳凰乃王者之嘉祥朕撫躬自問功徳涼薄不足以致鳳儀之上瑞此事猶疑而未信也十年山東鉅野縣民家牛産麟山東巡撫岳濬奏報
  諭曰山東地方前嵗被水百姓不獲寧居去夏今春雨復愆期朕遣官發粟賑恤多方幸未至流離失所即京師去夏今春晴雨亦不均調西北兩路不得已用兵征戍將士露處於外備極勞苦朕心戒懼修省但知感
  上天垂象示儆之恩不敢望嘉祥之誕錫今聞瑞麟産於東省實増愧悚該撫奏請詔付史館宣示中外皆屬虚文將朕朝乾夕惕對越
  上天之悃誠曉諭天下臣民共知之
  乾隆十一年浙江杭州府野蠶成繭浙江巡撫常安入奏
  諭曰浙江巡撫常安奏杭州諸府桑間自生蠶繭可取以織綢名曰天蠶盖以為瑞也朕謂此范成大詩所謂野蠶可繅而常安未之知者然不假人力用佐女紅則信乎授衣之助十六年時䝉古台吉必里衮達賚獲瑞麅以獻其色純白如雪目睛如丹砂所謂鹿夀滿五百嵗則色白者此其類也次年秋復獲於巴延和羅圍中均有
  御製詩紀之
  右動物類

  皇朝通志卷一百二十四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通志卷一百二十五
  昆蟲草木畧
  等謹按鄭樵通志殿以昆蟲草木畧分為八類専採名物志爾雅補註本草疏積數年之勤而始成書然而蒐羅未廣攷證未確往往絓漏舛訛名目牽混等奉
  命續纂通志廣徵博引㕘稽衆説缺者補之舛訛牽混者釐辨之然亦僅就五朝所隸方域版圖書冊記載可攷者彚集増訂若夫天地絪緼化醇草木之變蕃羽毛鱗介昆蟲之亭毓知必有應
  昌期景運而日新不已者我
  朝深仁厚澤百數十年來
  帝徳之廣運
  皇猷之允塞固已阜百昌而昭大美矣我
  皇上乗乾御宇聲教四訖隸版章奉正朔者環大瀛數
  萬里海涵山負動植飛潛莫不含濡
  聖澤乗時茂育凡奇葩異卉珍禽靈獸錦鱗文介載諸圖史或古無而今有或名同而實異咸仰
  列聖格致精詳寵題篇什伏讀我
  皇上御製文集詩集
  天章炳焕釐正品類雖在微物亦必使辨形析理昭信
  來兹焉至於臣下扈從奉
  使身履目擊登諸鉛槧皆可旁收而兼採之猗歟盛哉因地考宜足徴為衆庶福應
  郅治綏來之實蹟非僅如木禾火䑕前古圖經以耳食傳疑侈陳荒怪者所可比倫萬一也謹詳稽典冊創見之物用仿鄭例分載於篇以資博覽云草類
  萬年花草本小朶如盞一莖百朶色粉紅而有紅絲雖久乾枯顔色不變仰䝉
  聖祖御賜嘉名見
  佩文齋廣羣芳譜
  藍雀花花如雀有身有翼有尾有黄心如兩目曽經
  聖祖御製題詠見
  佩文齋廣羣芳譜
  金蓮花
  佩文齋廣羣芳譜曰出山西五臺山塞外尤多花色金黄七瓣兩層若蓮而小六月盛開至秋花乾而不落仰䝉
  聖祖賜名賦詠並荷
  天藻親題
  晚香玉種出西域今
  京師多種之花如白玉簮入晚更香
  聖祖賜以今名並荷
  天藻題詠
  人葠三椏五葉間成人形産遼陽深山中為醫經
  上品蓋神臯鍾毓厥草効靈實
  王氣悠長之徴吉林寧古塔等地所産其品已為稍遜至所稱上黨參直同凡卉矣疊荷
  奎章題詠
  知時草産西洋名僧息底斡譯漢音為知時也貢使攜種以至歴夏秋而榮以手撫之則眠踰刻而起花葉皆然其起眠之候在午前為時五分午後為時十分實為遐方異卉仰經
  睿題
  箭草有刺著人衣難去仰經
  睿題
  黙克爾草實名生漠北野鼠每取藏穴中以為食喀爾喀窮乏之人多有掘得之以充饑然必留少許穴中不欲盡絶其糧恭繹
  御製讀蘇武傳注闢漢書張宴注謂蘇武取䑕並草實而食之之謬使千古訛傳一旦發䝉振瞶即師古是蘇林之説以為取草實而食之亦所載未詳盖其時為方隅所限局於耳目故也
  徳哷蘇草塞外叢生䓤翠挺拔經霜則變而為白見
  佩文齋廣羣芳譜
  蝎子草産塞外髙四五尺叢生亂草間其葉有毒䝉古謂哈拉垓見
  佩文齋廣羣芳譜
  金絲桃塞外徧地叢生六七月花開五瓣如桃而長色鵞黄心微緑一苞出五花開則五花齊放如黄金然見
  佩文齋廣羣芳譜
  黄花一朶四瓣合抱如金盞其色鵞黄出汗特穆爾嶺以北經霜顔色愈鮮明見
  佩文齋廣羣芳譜
  馬蹄蘭産塞外葉劒樣如蘭堅韌不可斷花翠色可愛秋則結苞成子見
  佩文齋廣羣芳譜
  地椹花青紫色花瓣如葵一花八九瓣徑二寸許瓣落盡則花心結子見
  佩文齋廣羣芳譜
  翠蛾眉花翠色隨日側映鮮妍有致見
  佩文齋廣羣芳譜
  鹿葱色類萱鹿喜食之故名
  佩文齋廣羣芳譜謂嵇含以宜男花為鹿葱則古人以鹿葱為萱花實一類而二種
  紅姑娘叢生塞外山谷間結子成苞四瓣如鈴中含丹實狀如火齊亦呼豆瓤兒見
  佩文齋廣羣芳譜
  髙麗牡丹藤花而牡丹葉與洛種異見日下舊聞考
  扁擔草似黍葉稍窄有穗有粒多生田中見
  佩文齋廣羣芳譜及
  盛京通志
  嬌草似香蒲可以飼馬見
  佩文齋廣羣芳譜及
  盛京通志
  馬房節節相生無葉可以飼馬見
  佩文齋廣羣芳譜及
  盛京通志
  星星草葉如韭有穗星星故名見
  佩文齋廣羣芳譜及
  盛京通志
  黄背草層層有節細葉乾之可代茅結屋見
  佩文齋廣羣芳譜及
  盛京通志
  鳳尾草葉莖如鳳尾多生山隂近水處見
  佩文齋廣羣芳譜及
  盛京通志
  矬草可治木器見
  盛京通志
  羊草生山原間可飼牛羊西北邊謂之羊鬍草長尺許莖末圓勁如松針黝色油潤飼馬肥澤見
  盛京通志
  狼尾草又有馬尾草俱以形相似而名見
  盛京通志
  塔子頭窪地叢生其根裹土壅如小塔見
  盛京通志
  草芙蓉葉細如皂莢花開同菊瓣見
  盛京通志
  日奇花類蝴蝶花而小一莖十數花辰收申放數必奇故名黒龍江出見
  盛京通志
  髙麗菊産朝鮮枝葉類萬年菊單瓣色赤黄相間見
  盛京通志
  雀兒花黒龍江諸境有之色翡翠似鴛鴦菊而單蒂跗横枝上如鳥之翔見
  盛京通志
  老鸛嘴蔓生枝間結角形如鸛嘴入藥治風見
  盛京通志
  烟草本名淡巴菰亦稱為烟酒隴旁隙地多種之葉肥大至徑尺食之禦寒見
  盛京通志
  猫兒眼草葉紋如猫兒眼故名見
  盛京通志
  明開夜合産塞外山中結實纍纍色映紅狀如秋海棠中含紅珠晨放暮斂故名見熱河志
  烏拉草生塞外細輭而暖可以絮鞋見熱河志烏蘭齊齊克草本髙三五尺葉形尖細有微毛花五瓣有深紅淺紅兩種出準噶爾部見西域圖志察罕齊齊克草名出準噶爾部花五瓣色白葉小而圓本髙尺餘見西域圖志
  庫克齊齊克草本色緑花狀如梅準噶爾部所生見西域圖志
  哈喇庫克齊齊克草本色深碧似翠翹準噶爾部所生見西域圖志
  哈特草本髙三四尺葉小圓而頭岐花五瓣小如豆色白結小實如枸杞子産準噶爾部見西域圖志
  羊刺草上生刺蜜味甚甘美準噶爾部多有之見西域圖志
  葉斯穆克草名産回部沿地蔓為藤花紅白子細而扁圓見西域圖志
  克頗斯草實如繭中有絲如細纑回部人取織為布見西域圖志
  火草産武定府麥岔蠻地見
  皇朝職貢圖
  名䕶蘭葉短而厚與桂葉同大僅如指三四月開花一箭八九朶攅開香清越勝蘭出南海名䕶嶽巖石間見臣徐葆光中山傳信錄
  捧蘭産琉球國狀如珊瑚樹緑色無葉花從椏間出似蘭較小見臣徐葆光中山傳信録
  野牡丹種出南海太平山上名什花葉如牡丹無異二三月花開作叢纍纍如鈴鐸素瓣紫暈檀心如碗大極芳烈見臣徐葆光中山傳信録
  山蘇花一名猿莚花無花無榦出土長不及尺葉如蕉而小堅厚有紋出琉球國見臣徐葆光中山傳信録
  雷山花産琉球國土名吉茄葉如鐵梗海棠花如牽牛花差小鴉翠色四五月開至十一月結子如豆見臣徐葆光中山傳信録
  蔬類
  天花出五臺山生於古樹嫩則色青為菌可食老則色絳為芝可作屏疊經
  睿詠
  龍葵葉似酸漿子大如珠或赤或黒世以此當苦菜乃大誤也伏讀
  御製月令七十二候苦菜秀詩釐辨品彚洵足正千古
  訛傳
  番薯有紅白二種性宜沙土蔓生蔽野人以為糧本出琉球國閩地今亦有之我
  皇上時切民依
  特命中州等地給種教藝俾佐粒食自此廣布蕃滋仰
  
  子惠黎元之至意
  苦益菜産盤山澗中似野菊有浮毛三月間採以為食見盤山志日下舊聞考
  豆苗菜産盤山叢生似豆苗山家採食之作𦎟極鮮美見盤山志及日下舊聞考
  蘑菇亦作⿱菰菌之屬中土絶重之呼曰口蘑生於榆者為榆蘑生於榛者為榛蘑見
  盛京通志
  夸蘭蘑菇生齊齊哈爾城東草地内七月入市夸蘭者氊廬椸木之周遭也木氣入土生蘑故名見
  盛京通志
  龍芽菜有二種樹龍牙葉似椿而大採其初生者可食地龍芽葉亦相似見
  佩文齋廣羣芳譜及
  盛京通志
  杏葉菜葉似杏可食見
  佩文齋廣羣芳譜及
  盛京通志
  歪脖菜葉圓而大其梗至頂稍彎故名見
  佩文齋廣羣芳譜及
  盛京通志
  灰藋俗名灰條菜見
  盛京通志
  攪瓜形類倭瓜而小内生筋絲醬醃蜜餞皆宜食時以筯攪取出之似縷切者見
  盛京通志
  步連菜生野中類苦菜葉微大葉如筋見
  盛京通志
  山兒菜似菠薐而髙大葉圓鮮可茹見
  盛京通志
  河白菜生近水田可采食見
  盛京通志
  海藴葉似亂絲又有海藻色黒如髮見
  盛京通志
  海帶似海藻而粗俗呼海白菜見
  盛京通志
  俄羅斯松一名老鎗菜抽薹如萵苣髙二尺許葉出層層其末層葉葉相抱如毬畧似安菘見
  盛京通志
  地螺菜名形如小螺鹽漬可食見熱河志
  松吉納葱名出準噶爾部根大而穗青髙二尺見西域圖志
  達爾吉爾小蒜也準噶爾部所産根甚小苗可三四寸見西域圖志
  薩喇納野蒜名出準噶爾部髙尺餘色青獨莖頂結小花其根有黄白二種味淡可作羮見西域圖志
  稻粱類
  早御稻米色微紅較長味甘香六月早熟見
  聖祖御製㡬暇格物編
  等謹按
  豐澤園中有水田數區布玉田穀種至九月始刈穫登場我
  聖祖仁皇帝軫念民依㡬餘省稼一日循行阡陌時方六月下旬穀穗方穎忽見一科髙出衆稻之上實已堅好因收藏其種
  命待來嵗驗其成熟早否至期果先熟從此生生不已嵗
  取千百以其生自
  苑田故
  賜名御稻並頒給其種於江浙督撫令民間種之今廣被炎方一嵗兩熟實為天降嘉種謹誌於此沙蓬米枝葉叢生米似胡麻而小凡沙地皆生之鄂爾多斯所産尤多恭繹
  聖祖御製幾暇格物編向來食之者少我
  聖祖仁皇帝厪念稼穡親辨嘉種性可宜人自此播植流
  傳利賴羣生謹誌於此
  烏拉白粟米莖榦葉穂較他種倍大熟亦先時初生於烏拉樹孔中土人以其種來獻遂流布日廣見
  聖祖御製幾暇格物編
  黒龍江麥種最佳色潔白性復宜人相傳其種自俄羅斯來見
  聖祖御製幾暇格物編
  石窩稻色白粒觕味極香美以為飯雖盛暑經數宿不餲産直𨽻房山縣見日下舊聞考
  西番穀苗髙如蜀黍穂如蒲奉天等處産見
  盛京通志
  髙麗糓大紅色如雞冠髙丈許實如栟櫚子亦奉天等處所産見
  盛京通志
  穬麥産黒龍江呼鈴鐺麥見
  盛京通志
  秔稗味甘滑如秔亦黒龍江産土人以為秔所化
  
  盛京通志
  圖圖爾噶準噶爾部所産稻名米不甚黏見西域圖志
  香米産鳳山縣放䌇等社熟番地見
  皇朝職貢圖
  木類
  瑞樹産長白山自頂至根合十餘丈大數百圍上分十有二大枝莖葉各異具松檜白楊遮勒穆期紫樺白樺密克特白榆八種並生靈芝其上萬木環衛如星拱北實非大椿八千嵗為春秋所可比倫恭繹
  御製歌詠徴祥紀實用昭神臯鍾秀開我
  國家萬年有道之基
  夜亮木生塞外山中枯木根入土千嵗煜有光晶置之暗室可以燭物仰經
  聖祖御題並荷
  天章賦詠
  香片梅種初出㑹稽伏讀
  御題王冕畫梅詩以名花新品䝉入
  奎章藻詠實可補羣芳之所未備
  查克其樹無皮當枝葉青翠時著火即燃燒時有燄而無烟與炭相似瀚海一帶多有之見
  聖祖御製幾暇格物編
  扎卜扎雅木出西藏草根結成者製以為椀可解諸毒仰荷
  御題
  烏哷音噶克察克徹黙多獨樹名出哈薩克西北其上五枝廣可蔽二百騎仰經
  御題
  達蘭海拉遜産塞上其皮可製為筆筒戍邊者迴或以此獻仰荷
  御題具見綏柔絶域之至意
  六稜木枝葉皆六稜見
  盛京通志
  鸞枝花木本枝葉俱似桃葉有刻缺三月附枝開花或著樹身瓣多而圓深紅色見
  佩文齋廣羣芳譜
  黄蒿松松枝葉如蒿生寧古塔石甸之上他處所無見
  盛京通志
  伊竒松生吉林北伊竒甸子質瘦勁少枝葉因所生地而名見
  盛京通志
  香樹莖直叢生花黄出長白山可取以作香生近石崖者有節名竹節香見
  盛京通志
  花柜栁質堅緻蠟蟲食之一名蠟條見
  盛京通志
  老鸛眼一名䑕李木堅緻有花紋子赤黒如鴉眼見
  盛京通志
  東瓜木似柜栁皮色青質堅中為硯材見
  盛京通志
  欂欏樹其葉似槲可以飼蠺今朝陽縣土黙特山中有之見熱河志
  曬樹塞外樹名其花黄産山中見熱河志
  六道木生塞外幹有紋六道細如線而界畫甚匀見熱河志
  呼遜樹名産準噶爾部形如樺其方苞可為木椀其油可以燃燈見西域圖志
  察爾察樹名形似山茶其葉可以代茶荈準噶爾部所産見西域圖志
  呀喇菩葉亦對節生白花似梅十一二月實又號君子樹生琉球國見臣徐葆光中山傳信錄古巴梯斯琉球國産樹髙二三丈葉大如柿花五椏八九月實如青果而少扁味香甘閩中亦有之名戊土見臣徐葆光中山傳信録
  右納樹髙三四丈葉似白桐夏季開花黄瓣檀心琉球國産見臣徐葆光中山傳信録
  梯姑樹髙七八丈大者合數圍葉抽作品字形四月開花朱紅色長尺二三寸如紫木筆吐燄髙麗種出海外太平山見臣徐葆光中山傳信録悉達慈姑産琉球國樹髙丈許葉類桃子如葡萄穗纍纍深藍色名慈姑奶不可食見臣徐葆光中山傳信録



  皇朝通志卷一百二十五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通志卷一百二十六
  昆蟲草木畧二
  果類
  草荔枝叢生朱顆味甘似普盤而無子内地所無惟塞外興安及烏拉有之
  聖祖命移植避暑山莊
  錫以今名較之閩貢蠲渴生津未易伯仲並𫎇
  奎藻題詠
  普盤木本叢生結朱實味甘酸畧似楊梅本草以為即覆盆誤也見
  聖祖御製幾暇格物編
  櫻額亦名稠梨子叢生結實形如黑蔔萄而差小至秋熟可食味甘澁見
  聖祖御製幾暇格物編
  倒弔果俗名弔搭果形如山梨而小其花實皆下垂故名熟時可食其味酢遵化州沿邊有之見
  聖祖御製幾暇格物編
  哈宻瓜體甚鉅長尺許兩端皆鋭味較内地甘美可曬為脯芳鮮歴久不變自哈宻臣服以來每嵗常充供獻中土始嘗此味前此所未有也見
  聖祖御製幾暇格物編
  土魯畨西瓜土魯畨在哈宻之西其地産西瓜最佳毎熟時人徃摘瓜必相戒勿語若一聞人聲則盡拆裂無完者見
  聖祖御製幾暇格物編
  西域葡萄種類不一自我
  朝式廓疆宇康熙間哈宻等地咸隸版章因悉得其種植諸
  苑籞結實有白者紫者長如馬乳者又有一種大中問有小者名公領孫又有一種小者名瑣瑣葡萄味俱極甘美見
  聖祖御製幾暇格物編
  哈果出肅州及寧夏邊外囘部呼為哈特枝葉叢生不甚高大其皮可以飾箭溜矢把結實似野葡蔔而小有赤黑二色秋深乃熟邊人採以熬膏成皮如油紙名菓煆皮本草注曰菓單以楸子為之不知楸子特黄色一種其有紅黑二色者乃哈果所成也伏讀
  聖祖御製幾暇格物編辨定名類實可補圖經之所未備北天竺叢生塞山絶壁結實纍纍色正赤類南天竺子
  皇上賜名曰北天竺並䝉
  奎章題詠
  烏沙爾齊樹生塞外髙數尺秋結紅果一枝纍纍千百顆狀如櫻桃而小可食其味甘酸仰經
  睿題
  竒實宻實緑葡萄也結實無子本布哈爾種西域
  平定後自囘部移植
  禁苑伏讀
  御製天章具見懐方綏逺之徴
  阿克蘇桑椹結實寸許甘美逺踰腹地自平定囘部後移根
  上苑魁碩一如西域仰經
  睿題
  温普産遼陽山中形似樝味甘而酢或借榅桲二字書之恭繹
  御製詩引釐辨精詳始知榅桲為梨别種與温普不相
  類向皆沿襲舛謬也
  烏拉納塞外紅果烏拉一帯之地尤多實似櫻桃而大味甘酸見
  佩文齋廣羣芳譜
  枸柰子色紅而實小味甘酸俗呼為狗嬭子見
  佩文齋廣羣芳譜及
  盛京通志
  法法哈實如小杏味酸甜寧古塔所出見
  佩文齋廣羣芳譜及
  盛京通志
  宻蘇呼實哈樹連綴而上實類櫻桃味甘酸出吉林寧古塔一名烏察拉齊見
  佩文齋廣羣芳譜及
  盛京通志
  歐李子柔條叢生髙二尺許花碎白實如小李味酸澁寧古塔愛渾皆有之見
  盛京通志
  杜實産愛渾小而赤似桑果味酸見
  盛京通志
  伊勒哈穆克出寧古塔果生草莖色紅味甘置器中少刻成水一名桃花水見
  盛京通志
  巴㰖仁果名出灤平見熱河志
  哆囉宻山果産陸川縣山子猺地見
  皇朝職貢圖
  阿呾呢産琉球國葉長旁有刺開花者為男木花白若蓮瓣女木無花結實大如𤓰粤東亦有之名鳯梨見臣徐葆光中山傳信録
  楮子南海姑米等山生之一名芝子如橡栗而小見臣徐葆光中山傳信録
  蟲類
  等謹按鄭志合蟲魚為一部續纂通志仿爾雅釋蟲釋魚分為二部今仍前例以歸畫一云榛蟈周禮蟈氏及月令螻蟈鳴注皆以蟈為蛙今塞外所産榛蟈則係絡緯蟋蟀之類善以翼鳴土人呼為呌嘓嘓伏誦
  御製鴻章正名辨物永垂格致之經而觧千古之惑塞蟬産闗外較内地者大而音直䝉古名之曰綽爾齊仰經
  聖藻題詠
  山蠶一名樗𧁧海州葢平復州人放之樗柞等樹春秋收繭見
  盛京通志
  馬陸塞外深山叢樹中有之斷之能行觸之則捲見
  盛京通志
  摩該蛇名生水中渾身有金㸃準噶爾部所生見西域圖志
  塞蝶生沙漠黑質黄駁時來草間見臣髙士竒扈從録
  塞螢極大光可燭三尺許見臣查慎行考牧集雲虎生塞外山中長四寸許頭以下如翡翠有紋如魚鱗尾作金色吐氣為雲故名見臣查慎行考牧集
  魚類
  逹法哈魚八月自海入江積數至衆或有履魚背而渡者寧古塔黑龍江土人取魚炙腊積以為糧見
  聖祖御製幾暇格物編
  瀚海螺蚌甲瀚海一望斥鹵無溪澗山谷而沙中徃徃見螺蚌甲葢其先皆津國也伏讀
  聖祖御製幾暇格物編由委推原燭見古來西北本係水
  區非即沙磧實發前史所未言
  箬漠𩺵出口外溪澗中状似鱸細鱗重唇身有黑班伊遜河所産尤多䝉古謂之濟伯格仰經
  宸翰題詠
  哲魯魚似鱸色黑出寧古塔黑龍江見
  盛京通志
  倒鱗魚鱗皆倒生或言龍種也見
  盛京通志
  海青魚出寧海州其至海水有聲去則水激如箭見
  盛京通志
  竹魚翠色如竹出黑龍混同兩江見
  盛京通志
  雷魚雷多則生出黑龍混同兩江見
  盛京通志
  海獺或名海豹打牲者納皮於官用飾鞦轡見
  盛京通志
  海狗出東海及寧古塔土人跳冰取之見
  盛京通志
  秋生子魚出葢平清河形類白溧見
  盛京通志
  偏口魚背青腹白形匾而薄匾行水中海中惟此先至雁魚次之故諺云先偏後雁見
  盛京通志
  竒爾富魚産黑龍江見
  盛京通志
  烏庫哩魚四五月自海迎水入江寧古塔出見
  盛京通志
  勾星魚黑龍江出鱗斑然如列星見
  盛京通志
  滑子魚長五寸許形狹而修産平泉州山溪中見熱河志
  蟲魚一名尖口魚大盈尺許鋭口細鱗産塞外山溪中見熱河志
  竒勒必無鱗魚出額爾齊斯郭勒見西域圖志易里木魚長一二尺有通骨嘴甚大而無刺出準噶爾部見西域圖志
  納和魚長二三尺腹甚匾而濶多腴準噶爾部所出見西域圖志
  魯赫依魚名出囘部無鱗口圓身微匾大者可七八尺見西域圖志
  毛魚細小外視似腐咀嚼有味閩人皆重之為珍品見臣徐葆光中山傳信録
  針魚産南海頭戴針形見臣徐葆光中山傳信録靴魚頭長如靴出南海見臣徐葆光中山傳信録石鮔首圓下生八手無脚生南海見臣徐葆光中山傳信録
  海膽背生刺如蝟蠕之能運行出南海見臣徐葆光中山傳信録
  壁虎魚出南海螺殻上生五六爪形如壁虎故名見臣徐葆光中山傳信録
  桅螺殻尖出如桅生刺滿之産南海見臣徐葆光中山傳信録
  墨魚産海外姑米山形小聚浮海靣見臣徐葆光中山傳信録
  禽類
  海東青鷹屬形較小能飛入雲擒天鵞寧古塔黑龍江所出向以小而鷙者為隼今無其名伏讀
  御製月令七十二候鷹始摯詩按語釐辨名類實可正
  古來禽經之訛
  白海青西域霍罕汗所進實為鷙鳥之英恭讀
  睿題不獨徵遐方之瑞而綏柔絶域荒服來庭足見從
  古所未有
  鷟鸑爾出伊犁色正黝尾中散白㸃如雪糁赤晴黄匡翎駢半雉扇伏誦
  天章仰見殊方瑞産實為綏逺所徵也
  白鷹喀爾喀貝勒阿約爾所進霍罕額爾徳尼伯克及土爾扈特貝子錫喇扣肯亦相繼來獻恭繹
  御製題詠尤見懐柔荒服之至意
  白鶻産海上毛色獨異實為鷙鳥中之最俊者仰經
  睿題
  額摩鳥出嘠拉巴在佛郎機一名素格爾髙五尺餘自頂至頸皆無毛惟腦後短毛甚稀頭緑頸翠其連背處及嗉皆紅紫色嗉下垂贅肉兩片嘴畧同他鳥嘴兩孔為鼻其目正圓外黄暈翅藏兩脇毛下甚小有大管五排次如指而無長翎不能飛騰足三趾無距爪紅毛人言無舌無翅騐之皆不足信仰荷
  奎章題詠
  火鷄産塞外山中黑身白尾紅冠赤足曽經
  睿題
  千里紅頂有紅毛喜食蘇子俗呼蘇雀黑龍江稱老鎗雀出俄羅斯地雪後即來羣飛入海見
  盛京通志
  山畫眉善鳴塞外所産與他處不殊獨以卵珍大僅如蓮子緑如松石亦有白色及斑褐文者土人鎔蠟實其中以為簪珥之飾鬻於闗内見熱河志沙燕北海燕畧大産於大漠見臣髙士竒扈從録古哈魯金黄毛羽長嘴短尾四月鳴出琉球國見臣徐葆光中山傳信録
  麻石翅羽緑色白眉九月來産琉球國見臣徐葆光中山傳信録
  烏鳯一名王母鳥四月來南海諸島多有之見臣徐葆光中山傳信録
  容蕋翅灰褐色黑頭八月來見臣徐葆光中山傳信録
  石求讀出琉球國毛羽似雀十月來春乃鳴見臣徐葆光中山傳信録
  莫讀吏琉球國産緑毛十月來見臣徐葆光中山傳信録
  獸類
  沁逹罕兔類也形倍大肉味鮮潔春夏時毛色與兔畧同至秋末冬初則變白如雪産於興安如索
  約爾濟地方見
  聖祖御製㡬暇格物編
  青馬種從海中來其性最良見
  聖祖御製幾暇格物編
  鼢鼠産俄羅斯近海地亦名摩門槖窪形似鼠而身大如象穴地以行見風日即斃其骨類象牙可製器物其肉性甚寒食之已熱見
  聖祖御製幾暇格物編
  飛狐鋭頭缺口耳小尾長似狐有肉翅連四足及尾能飛産於口外宻林中今山陜有飛狐嶺飛狐口當時必以物産得名而名勝志曰有狐食五粒松子遂成飛仙其説荒誕皆因未知天下有所謂飛狐也伏讀
  聖祖御製幾暇格物編徵名考實洵足為千古傳信也飛鼠首及尾皆似䑕翅與飛狐同産口外見
  聖祖御製幾暇格物編
  堪逹漢産黑龍江沮洳地似鹿而大色蒼黑項下有肉囊大者至千餘斤其角可作射韘色最堅白環以黑章一綫即角中之通理其蹄能驅風疾世人貴之見
  聖祖御製幾暇格物編並荷
  奎章題詠
  瑞鹿康熙四十八年
  聖祖秋獮行圍於巴顔陀羅海所獲其角長七尺有九寸叉之數十有六鹿角自兩叉六叉四叉以至八叉歴數十年而後成其踰八叉者不可辨其年嵗葢千萬中一遇因藏之武庫以見山靈獻瑞伏讀
  皇上御製記闡揚
  前烈並示詰戎講武奕禩無忘之至意
  馴鹿東海鄂羅春竒稜部所産牝亦有角與常鹿稍異勝負載似牛堪乗騎似馬依媚於人仰經
  奎藻題詠
  瑞麅乾隆十六年
  秋獮塞上䝉古台吉必力滚逹頼以此來獻色純白晴如丹砂抱朴子稱鹿夀滿五百嵗則色白壬申嵗又於巴顔河落圍中生致一白麅性特馴擾亦周阹所僅見也俱仰邀
  天章題詠
  野驘産沙磧中耳最長䝉古語謂耳為竒勤故以名之恭繹
  睿題並正史遷單于乗驘之謬乃知前史好竒不足為
  信詞也
  野鼠漠北多有之𫎇古名曰鄂和托納每取草實藏穴中以為食漢書蘇武傳張宴注謂武取䑕並草實而食之劉攽又以為北方野鼠之類甚多皆可食實為舛謬恭繹
  御製讀蘇武傳注闢而論之足破前史耳食之訛野馬産阿爾台山䝉古名之曰塔竒亦經
  睿題
  青羊羊有青者南人所罕見今塞上多有之善走厜㕒問為山羊之一種仰荷
  睿題
  安塔哈即野駱駝也似驢而差小項下垂癭毛産朔北野馬川見日下舊聞考
  波斯猫形極大今京師皆産之見日下舊聞考拂菻狗較常狗倍小今為京師土産見日下舊聞考
  猞猁孫類野狸而大白花色小者曰舒倫出索倫見
  盛京通志
  跳兔産於沙漠前足纔寸許後足幾一尺行則用後足跳一躍數尺止則蹶然仆地見臣髙士竒扈從録
  金虎形似䑕而最小性靈警産瀚海北克魯倫河外伺雁宿沙中則躍伏雁頸雁驚起繞空而飛鼠堅伏吮其血血盡雁墮地因並食其肉故以虎名之見臣髙士竒扈從録












  皇朝通志卷一百二十六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