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通志 (四库全书本)/全览5
皇朝通志 全览5 |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通志卷一百二十一
金石略〈七〉
石〈六〉
河南
御制避暑热河途中喜麦秀盈野诗〈康熙五十二年七言律一首行书〉御制咏新竹诗〈康熙五十八年七言律一首行书〉
御制五言律诗〈行书〉
御制赐雅尔图进榖穂诗〈乾隆五年五言律一首行书雅尔图恭䟦〉御制赐雅尔图回任诗〈乾隆五年五言古一首行书〉
御制吹台诗〈乾隆十五年五言排律一首行书〉
御制驻跸开封诗示鄂容安〈乾隆十五年五言古一首行书〉
御制示抚臣鄂容安诗〈乾隆十五年五言律一首行书〉
御书中州霖雨四字〈乾隆十五年行书〉
御制阅兵诗〈乾隆十五年五言律一首行书〉
御制赐图尔炳阿诗〈乾隆二十二年五言律一首行书〉
御制免民欠诗示胡宝瑔〈乾隆二十七年五言古一首行书〉
御制示胡宝瑔诗〈乾隆二十七年五言排律一首行书〉
御制得雨诗赐胡宝瑔〈乾隆二十七年五言律一首行书〉
御制赐阿思哈诗〈乾隆三十年五言律一首行书〉
御制重修相国寺碑文〈乾隆三十三年正书〉
御制赐何煟诗〈乾隆三十八年七言律一首行书〉
御制恤灾诗赐何煟〈乾隆三十八年七言律一首行书〉
以上开封府
御书福夀二字赐宋荦〈行书后有御题〉
御制中州治河碑文〈乾隆二十三年钱汝诚奉 敕正书〉
御制大学士阿桂等奏报黄河漫口合龙诗〈乾隆四十八年五言
徘律一首行书〉
以上归徳府
御制道经丰乐镇诗〈乾隆十五年五言古一首行书〉
御制谒周文王祠诗〈乾隆十五年五言古一首行书〉
御制岳武穆庙诗〈乾隆十五年七言律一首行书〉
以上彰徳府
御制诗赐僧超玉〈康熙四十二年七言绝一首行书〉
御书朱子姜诗赐僧超玉〈康熙四十二年行书〉
御书朱子姜诗赐高必遴〈康熙四十二年行书〉
御制过殷太师墓诗〈乾隆十五年四言正书〉
御制题荷蒉诗〈乾隆十五年七言绝一首行书〉
御制驻跸百泉诗〈乾隆十五年七言律一首行书〉
御题即景诗〈乾隆十五年七言律一首行书〉
御制谒卫源庙诗〈乾隆十五年五言律一首行书〉
御制邵子安乐窝诗〈乾隆十五年七言律一首行书〉
以上卫辉府
御制由豫省回銮过孟津诗〈康熙四十二年七言律一首行书〉
御书唐人五绝句〈康熙四十二年行书〉
御书雨中望远诗〈康熙四十二年行书〉
御制渡孟津河恭依
皇祖韵诗〈乾隆十五年七言律一首行书〉
御制香山寺诗〈乾隆十五年五言律一首行书〉
御制济源盘谷考证〈乾隆三十四年行书一勒田盘一勒济源〉
以上怀庆府
御临董帖赐赵于京〈康熙四十二年行书〉
御制过漳河入豫省诗〈乾隆十五年五言律一首行书〉
御制缑山诗〈乾隆十五年七言律一首行书〉
御制嵩阳书院诗〈乾隆十五年七言律一首行书〉
御制登华盖峯诗〈乾隆十五年七言古一首行书〉
御制谒岳庙诗〈乾隆十五年五言律一首行书〉
御制会善寺诗〈乾隆十五年五言排律一首行书〉
御制中岳庙秩祀礼成诗〈乾隆十五年五言律一首行书〉
御制宿少林寺用沈佺期韵诗〈乾隆十五年五言律一首行书〉
以上河南府
山东
御题趵突泉激湍二字〈康熙二十三年行书〉
御书温庭筠诗赐佛伦〈康熙二十八年行书〉
御书作霖二字〈康熙二十八年行书〉
御制江宁驻跸诗赐桑格〈康熙三十三年行书〉
御临董其昌书赐桑格〈康熙三十三年行书〉
御书政尚清简四字赐桑格〈康熙三十三年行书〉
御制趵突泉诗〈康熙三十三年五言律一首行书〉
御临赵子昻趵突泉诗帖〈康熙三十三年行书〉
御书珪璋特达四字赐王国昌〈康熙三十八年行书〉
御书维徳之隅四字赐刘暟〈康熙三十八年行书〉
御书书阁山云起琴斋涧月流十字〈康熙四十一年行书〉
御书唐人五绝〈康熙四十一年行书〉
御书中峯上翠微诗〈康熙四十一年行书郎廷槐谷鹏各恭刻一本〉
御制天津诗〈康熙四十一年五言律一首行书〉
御临米芾帖赐王然〈康熙四十一年行书〉
御书五言绝句赐房之麟〈康熙四十一年草书〉
御书唐人五绝赐徐炯〈康熙四十一年行书〉
御临米芾诗帖〈康熙四十一年行书〉
御书唐人五绝赐祖维焕〈康熙四十一年行书〉
御临董其昌论书帖〈康熙四十一年行书〉
御临米芾诗帖赐王国昌〈康熙四十一年行书〉
御书五言绝句赐滕永祯〈康熙四十一年草书〉
御制登济南城望华不注山诗赐王国昌〈康熙四十一年七言绝一首行书〉御书治理宽平四字赐王国昌〈康熙四十一年正书〉
御临董其昌诗帖〈康熙四十一年行书〉
御书水急鱼行涩风高鸟不栖十字〈康熙四十一年行书〉
御书学宗洙泗四字〈康熙四十二年行书〉
御临苏轼诗帖〈康熙四十二年行书〉
御制二麦大熟长歌〈康熙四十三年七言古一首行书〉
御书谕东抚赵世显〈康熙四十四年正书〉
御书扇上诗赐赵世显〈康熙四十五年行书〉
御书清漪二字赐徐旭龄〈康熙四十五年行书〉
御书绥抚三齐四字赐李树徳〈康熙五十八年正书〉
御临赵孟𫖯书归田赋〈乾隆十二年行书〉
御制趵突泉恭依
圣祖原韵诗〈乾隆十三年五言律一首行书〉
御书礼敦燕誉四字〈乾隆十三年行书〉
御书东封保障四字〈乾隆十三年行书〉
御书历下亭三字〈乾隆十三年行书〉
御制游历下亭诗〈乾隆十三年五言律三首行书〉
御制珍珠泉诗〈乾隆十三年五言古一首行书〉
御制大明湖诗〈乾隆十三年七言古一首行书〉
御制谒虞帝庙诗〈乾隆十三年五言律一首行书〉
御制登会波楼诗〈乾隆十三年七言律一首行书〉
御制千佛山极目诗〈乾隆十三年五言古一首行书〉
御制鹊华桥诗〈乾隆十三年七言绝三首行书〉
御书观止二字赐李敏第〈乾隆十三年行书〉
御书朗润二字赐赫赫〈乾隆十三年行书〉
御书郎官壁记赐李渭〈乾隆十三年正书〉
御临苏轼尺牍〈乾隆十三年行书〉
御临米芾帖〈乾隆十三年行书〉
御制赐阿里衮诗〈乾隆十三年五言古一首行书〉
御制杂咏示山东诸臣即赐阿里衮诗〈乾隆十三年五言古四首行书〉御制雨花岩诗〈乾隆十三年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三十六年四十一年四十五年四十
九年七言绝各一首俱行书〉
御制至徳州示阿里衮诗〈乾隆十三年五言律一首行书〉
御制瑞榖图诗示准泰〈乾隆十三年五言律一首行书〉
御制示准泰诗〈乾隆十四年七言古一首行书〉
御制赐白锺山诗〈乾隆二十二年五言律一首行书〉
御书海岳宣猷四字赐鹤年〈乾隆二十二年行书〉
御制赐鹤年诗〈乾隆二十二年五言律一首行书〉
御制赐谢溶生诗〈乾隆二十二年五言律一首行书〉
御制巢鹤岩诗〈乾隆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三十六年四十一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七
言绝各一首俱行书〉
御制卓锡泉诗〈乾隆二十二年七言绝一首二十七年五言古一首七言绝一首三十年四十
一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七言绝各一首俱行书〉
御制登玉符最高峯诗〈乾隆二十二年五言古一首二十七年七言古一首俱行书〉御书甘露亭三字〈行书一立石一摩崖〉
御制甘露亭诗〈乾隆二十二年三十年三十六年四十一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七言绝各一
首俱行书〉
御制摩顶松诗〈乾隆二十二年七言绝一首三十年七言古二首三十六年七言律一首四十
一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七言绝各一首俱行书〉
御制白云洞诗〈乾隆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三十六年四十一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七
言绝各一首俱行书〉
御制赐阿尔泰诗〈乾隆二十七年七言律一首五言律一首俱行书〉
御制燕九徳州行宫写梅箑头题诗〈乾隆二十七年五言绝一首行书〉御制叠梅花箑头元韵诗〈乾隆二十七年三十年五言绝各一首俱行书〉御制赐崔应阶诗〈乾隆三十年五言律一首行书〉
御制赐崔应阶及属吏食诗〈乾隆三十年五言律一首行书〉
御临颜真卿书裴将军诗帖赐崔应阶〈乾隆三十年前有 御题后
有御跋〉
御制晏子祠诗〈乾隆三十年七言绝一首行书〉
御制灵岩寺叠韵诗〈乾隆三十年三十六年四十一年四十五年七言律各一首俱行书〉御制灵岩寺礼佛诗〈乾隆三十六年七言律一首行书〉
御制赐富明安诗〈乾隆三十六年七言律一首行书〉
御制赐徐绩诗〈乾隆三十六年七言律一首行书〉
御制赐徐绩奏得雨诗〈乾隆三十八年七言律一首行书〉
御制赐杨景素诗〈乾隆四十一年七言律一首行书〉
御笔柳阴垂钓图扇面
〈臣〉等谨按
御笔垂钓图扇面
御䟦二通其一面为张照书并刻一石
以上济南府
御书云峯二字〈康熙二十三年行书〉
御制恭颂
圣祖勒崖云峯二大字诗〈乾隆十三年七言绝一首行书〉
御制登泰山恭依
圣祖韵诗〈乾隆十三年十六年七言律各一首二十二年七言律三首三十年三十六年四十一年七言
律各一首俱行书〉
御制恭奉
皇太后登岱麓诗〈乾隆十三年七言律一首行书〉
御制夜宿岱顶诗〈乾隆十三年五言古一首行书〉
御制登封台诗〈乾隆十三年七言古一首行书〉
御制祀岱庙诗〈乾隆十三年七言律一首行书〉
御制日观峯诗〈乾隆十三年五言古一首三十六年四十一年七言绝各一首俱行书〉御制朝阳洞诗〈乾隆十三年五言古一首三十六年四十一年七言绝各一首俱行书〉御制壶天阁诗〈乾隆十三年五言古一首二十二年五言律一首三十六年四十一年七言绝
各一首俱行书〉
御制咏五大夫松诗〈乾隆十三年七言律一首三十六年七言古一首四十一年五言古
一首俱行书〉
御制对松山诗〈乾隆十三年五言律一首二十七年三十六年四十一年七言绝各一首俱行
书〉
御制环咏亭诗〈乾隆十三年七言律一首二十七年七言绝一首三十六年七言律一首四十
一年七言绝一首俱行书〉
御制经回马岭诗〈乾隆十三年七言绝一首二十二年五言绝一首三十六年四十一年七
言绝各一首俱行书〉
御制谒岱庙诗〈乾隆十六年七言律一首二十二年五言排律一首二十七年五言律一首三
十六年四十一年五言排律各一首俱行书〉
御制凤凰台春望诗〈乾隆二十一年七言排律一首行书〉
御制登泰山诗〈乾隆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七言律各一首俱行书〉
御制十八盘诗〈乾隆二十二年七言律一首三十六年七言绝一首俱行书〉
御制汉柏诗并图〈乾隆二十七年七言绝一首行书上有 御䟦〉
御书朝阳洞三字〈乾隆三十六年正书〉
御制丈人峯诗〈乾隆三十六年四十一年七言绝各一首俱行书〉
御制飞来石诗〈乾隆三十六年四十一年七言绝各一首俱行书〉
御制桃花峪诗〈乾隆三十六年四十一年七言绝各一首俱行书〉
御制莲花洞诗〈乾隆三十六年四十一年七言绝各一首俱行书〉
御制无字碑诗〈乾隆三十六年五言律一首行书〉
御制汉明堂诗〈乾隆三十六年七言绝一首行书〉
御制汉柏诗〈乾隆三十六年四十一年七言绝各一首俱行书〉
以上泰安府
御制泉林记〈康熙二十三年国书正〉
御制至圣先师孔子庙碑文〈书康熙二十五年正〉
御制孟子庙碑文〈书康熙二十六年正〉
御制重修阙里孔子庙碑文〈书康熙三十三年正〉
御制冬至过阙里诗〈书康熙三十三年五言律一〉
御制修建阙里圣庙碑文〈首行书雍正八〉
御制至圣先师孔子庙碑文〈年正书乾隆十三〉
御制阙里祭先师礼成诗〈年正书乾隆十三年五言排律一首三十六年四十
一年七言律各〉
御制谒孔林酹酒诗〈一首俱行书乾隆十三年三十六年四十一年五言律各一首
四十九年七〉
御制圣迹殿赞〈言律一首俱行书乾隆〉
御制礼器赞〈十三年四言正书干〉
御制万仭宫墙赞〈隆十三年四言正书〉
御制奎文阁赞〈乾隆十三年四言正书〉
御制故宅门赞〈乾隆十三年四言正书〉
御制杏坛赞〈乾隆十三年四言正书〉
御制故井赞〈乾隆十三年四言正书〉
御制金丝堂赞〈乾隆十三年四言正书〉
御制诗礼堂赞〈乾隆十三年四言正书〉
御制手植桧赞〈乾隆十三年四言正书〉
御制祀少昊陵诗〈乾隆十三年五言排律一首三十六年四十一年四十九年五言律各一
首俱行书〉
御制谒元圣祠诗〈乾隆十三年十六年四十一年四十九年五言律各一首俱行书〉御制复圣颜子赞〈乾隆十三年四言正书〉
御制述圣子思子赞〈乾隆十三年四言正书〉
御制亚圣孟子赞〈乾隆十三年四言正书〉
御制赐衍圣公孔昭焕诗〈乾隆十三年七言律一首十六年七言绝一首二十一年
七言律一首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七言绝各一首俱行书〉
御制至曲阜诗〈乾隆二十一年七言律二首行书〉
御制杏坛诗〈乾隆二十一年七言绝一首行书〉
御制故井诗〈乾隆二十一年三十六年四十一年七言绝各一首俱行书〉
御制鲁壁诗〈乾隆二十一年七言绝一首行书〉
御制诗礼堂诗〈乾隆二十一年五言排律一首三十六年四十一年七言绝各一首俱行书〉御制赋得手植桧并叠旧作诗〈乾隆十三年二十一年三十六年五言排律各
一首俱行书〉
御制古泮池诗〈乾隆二十一年七言绝六首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五言律各一首俱行书〉御书子在川上处五字〈乾隆二十一年正书〉
御题子在川上处诗〈乾隆二十一年七言律一首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三十六年
四十一年七言绝各一首俱行书〉
御制至泉林诗〈乾隆二十一年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七言律各二首俱行书〉
御制阙里诗〈乾隆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七言律各一首三十六年五言排律一首俱行书〉御制古泮池证疑说〈乾隆二十二年行书〉
〈臣〉等谨按
御制古泮池证疑说断以今县治为即古之鲁城旧说
参差谬误一经
宸论万古得所折衷云
御制韩庄闸诗〈乾隆三十年七言绝一首行书〉
御制分水龙王庙诗〈乾隆三十年三十六年七言律各一首俱行书〉
御制题乙卯遣祭碑阴诗〈乾隆三十六年七言绝一首后有 御䟦四十九年七
言绝一首俱行书〉
御制渌水曲诗〈乾隆三十六年五言绝一首行书〉
御制颜子祠诗〈乾隆三十六年四十一年七言律各一首四十九年七言绝一首俱行书〉御制金丝堂诗〈乾隆三十六年四十一年七言绝各一首俱行书〉
御制过阙里恭依
皇祖韵诗〈乾隆三十六年四十一年四十九年五言律各一首俱行书〉
御制释奠先师叠癸卯韵诗〈乾隆四十九年七言律一首行书〉
以上兖州府
御制阅河堤诗〈康熙二十四年行书〉
御制宗圣曾子赞〈乾隆十三年四言正书〉
御制赐河东总河顾琮诗〈乾隆十六年七言绝一首行书〉
御制赐河东总河张师载诗〈乾隆二十七年五言律一首行书〉御制过济宁州诗〈乾隆三十年三十六年四十九年七言律各一首俱行书〉御制赐总河李宏诗〈乾隆三十年五言律一首行书〉
御制太白楼诗〈乾隆三十年三十六年四十一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七言律各一首俱行书〉御制南池少陵祠诗〈乾隆三十年三十六年四十一年四十五年七言律各一首俱行书〉御制再咏南池诗〈乾隆三十年七言绝一首行书〉
御制杜甫游南池诗有䟦〈乾隆三十年行书〉
〈臣〉等谨按南池诗
御题云少陵祠旧镌杜诗二首为明嘉靖间人书东岳云峯起一篇乃简许主簿作溷附南池误矣因为别立一石専书秋水章刻之
御制南池诗〈乾隆三十六年五言律一首行书〉
御制南池杂咏诗〈乾隆四十九年七言古一首行书〉
御制津贴银准销诗〈乾隆四十九年五言古一首行书〉
以上济宁州
御制甲子东巡出都诗〈康熙二十三年行书〉
御临董其昌诗帖〈行书〉
御制驻跸黄梅岩定五贤名目増王览颜杲卿于祠内诗〈乾隆十六年七言绝一首行书〉
御制琅邪五贤祠诗〈乾隆二十七年七言绝一首行书〉
〈臣〉等谨按祠中所祀五贤王祥王览诸葛亮颜杲卿颜真卿
御制题二疏城诗〈乾隆二十七年七言绝一首行书〉
以上沂州府
御书二诗赐章宏〈康熙四十四年行书〉
〈臣〉等谨按
圣祖御书赐章宏一
南巡舟中录朱子句一扇上书唐句合刻一石
以上曹州府
御临米芾天马赋赐任克溥〈康熙二十四年〉
御制过东昌府诗〈乾隆三十年五言排律一首三十六年五言律一首俱行书〉御制光岳楼诗〈乾隆三十年三十六年四十一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七言律各一首俱行书〉
以上东昌府
御制临清舟中诗〈乾隆三十六年七言绝一首行书〉
御制无为观诗〈乾隆三十六年四十一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五言律各一首俱行书〉御制临清叹〈乾隆三十九年五言古一首行书〉
御制临清歌〈乾隆四十一年七言古一首行书〉
御书安澜济运四字〈行书〉
以上临清州
御书朱子困学诗〈康熙四十二年行书〉
御书东镇庙灵气所钟四字〈行书〉
御书东镇庙大东陪岳四字〈正书〉
以上青州府
御书七言律诗赐张圣清〈康熙四十二年行书〉
以上登州府
御书东海神庙海天浴日四字〈康熙三十八年正书〉
御书振鹭初飞四字〈康熙三十八年行书〉
御书朱子写照铭〈康熙四十二年行书〉
御书海神庙万派朝宗四字〈正书〉
以上莱州府
山西
御书楼法帖〈康熙四十一年〉
〈臣〉等谨按
御书楼法帖山西巡抚以至守令𫎇
赐书者二十九人彚刻成帖巡抚噶礼学政汪灏恭䟦御书南巡舟行会通河杂咏四首之三赐王廷抡〈五言绝句行书
臣等谨按〉
御书舟行诗后附刻
御书插花瓶七律一章又
御赐书扇二律俱恭摹上石
御书谕旨并米芾诗帖赐吴琠〈康熙四十一年行书〉
御临米芾千字文赐吴琠〈康熙四十二年行书〉
御书恒山庙化垂悠久四字〈行书〉
御制赐陈廷敬诗〈康熙五十三年五言律一首有 御䟦正书〉
御制挽大学士陈廷敬诗〈康熙五十三年五言律一首正书〉
御书朱子五言律诗赐姜橚〈行书〉
御书晨摇玉珮趋金殿夕捧天书拜琐闱句赐王廷扬〈行书〉御书泽润烝黎四字赐诺岷〈雍正元年行书〉
御制得雨七言律诗赐诺岷〈雍正二年行书〉
以上山西各府
御制东台望海寺碑文〈康熙二十二年国书正书〉
御制西台法雷寺碑文〈康熙二十二年国书正书〉
御制南台普济寺碑文〈康熙二十二年国书正书〉
御制北台灵应寺碑文〈康熙二十二年国书正书〉
御制中台演教寺碑文〈康熙二十二年国书正书〉
御制菩萨顶大文殊院碑文〈康熙二十四年国书正书〉
御制射虎川台麓寺碑文〈康熙二十八年国书正书〉
御制五台殊像寺碑文〈康熙三十九年正书〉
御制五台碧山寺碑文〈康熙三十九年正书〉
御制五台台麓寺碑文〈康熙四十年正书〉
御制五台罗㬋寺碑文〈康熙四十一年正书〉
御制涌泉寺碑文〈康熙四十四年正书〉
御制五台广宗寺碑文〈康熙四十六年正书〉
御制五台显通寺碑文〈康熙四十六年正书〉
御制五台栖贤寺碑文〈康熙四十六年正书〉
御制五台白云寺碑文〈康熙四十六年正书〉
御制五台䕶国寺碑文〈康熙五十年赵熊诏奉 敕正书〉
御制五台夀宁寺碑文〈康熙五十年陈邦彦奉 敕正书〉
御制五台镇海寺碑文〈康熙五十年贾国维奉 敕正书〉
御制菩萨顶碑文〈乾隆十四年正书〉
御制五台殊像寺碑文〈乾隆十四年正书〉
御制东台望海寺碑文〈乾隆十四年国书正书〉
御制西台法雷寺碑文〈乾隆十四年国书正书〉
御制南台普济寺碑文〈乾隆十四年国书正书〉
御制北台灵应寺碑文〈乾隆十四年国书正书〉
御制中台演教寺碑文〈乾隆十四年国书正书〉
御制五台大螺顶碑文〈乾隆十五年正书〉
以上五台山
陜西
御书宁静致远四字赐吴赫〈康熙三十六年行书〉
御书五峯挺秀四字〈康熙四十二年行书〉
御临米芾灯赋赐鄂海〈康熙四十二年行书〉
御制诗赐鄂海〈康熙四十二年西安偶作五言绝三首驻潼关五言律一首俱行书〉御制广仁寺碑文〈康熙四十四年正书〉
御制西岳庙碑文〈康熙四十四年正书〉
御书赐郭世隆诗扇〈五言律正书〉
御临米芾帖〈行书吴赫恭刻〉
御临董其昌帖〈草书吴赫恭刻〉
御书各种法帖〈五卷〉
御书保釐秦陇四字〈正书〉
御书输忠阃外四字赐潘育龙〈正书〉
御书边陲良将四字赐江琦〈正书〉
御书赐岳锺琪诗〈雍正二年五言律一首行书〉
御制喜雨诗赐毕沅〈乾隆三十九年七言律一首行书后有毕沅恭和诗并䟦〉御制太白山谢雨诗〈乾隆四十三年七言律一首行书〉
御制华山庙碑文〈乾隆四十四年正书〉
以上陜西
甘肃
御制西安偶作诗赐齐世武〈五言绝三首行书〉
御书陋室铭〈行书〉
御制朋党论〈雍正三年正书〉
御制祐宁寺碑文〈雍正九年正书〉
御制广恵寺碑文〈雍正九年正书〉
御制河源神庙碑文〈雍正九年正书〉
以上甘肃
四川
御书江渎庙涵濡万物四字〈康熙四十二年正书〉
御制泸定桥碑记〈康熙四十二年行书〉
御书永奠大川四字〈康熙四十八年正书〉
御制打箭炉恵远庙碑文〈雍正九年 国书正书蒙古书〉
以上四川
两广
御书赐赵宏灿乐善不倦四字〈康熙三十八年行书〉
御临米芾书杜诗赐赵宏灿〈康熙三十八年行书〉
御临赵孟𫖯书秋兴赋〈康熙三十八年行书〉
御临米芾书天马赋〈康熙三十八年草书〉
御书唐句赐王国昌〈康熙四十一年行书〉
御书南海神庙万里波澄四字〈康熙四十二年行书〉
御临董其昌诗帖〈康熙四十二年五言绝七言绝各一幅行书合刻一石〉
御书诗扇〈康熙四十二年凡四面合刻一石〉
御书题兰诗扇〈行书〉
御制虎跑泉诗〈康熙四十二年五言绝一首行书赵宏灿恭摹上石〉
御临董其昌天马赋〈行书赵宏灿恭摹上石〉
御书殿邦炎州四字〈康熙五十六年正书〉
御制春幸诗〈康熙五十六年七言律一首正书〉
〈臣〉等谨按
御制春幸诗刻本有三浙江福建并满保恭刻广东杨琳
恭刻
御书西铭赐杨琳〈康熙五十六年行书〉
御制御稻诗赐玛尔泰〈康熙六十年七言绝一首行书乾隆三年玛尔泰总督两广刻于端
溪书院见玛尔泰䟦语〉
御临董其昌书杜诗帖〈行书〉
御书整肃纲维四字赐孔毓珣〈雍正五年行书〉
以上广东
御书夀世慈䕃四字〈康熙五十四年正书〉
〈臣〉等谨按
圣祖御书夀世慈䕃四大字长六尺抚臣陈元龙等摩崖
恭勒
以上广西
云南
御书中和山滇云拱极四字〈康熙四十四年正书〉
御书五华书院育材二字〈康熙五十五年正书〉
以上云南
贵州
御书表里常交正动静自勿违十字赐王国昌〈康熙四十一年行书〉
以上贵州
外藩
御制与俄罗斯定约分界碑文〈康熙二十九年 国书行书俄罗斯蒙古拉题诺五
种书额里古纳河摩崖〉
御书察罕齐老勒石铭〈康熙三十五年 亲征噶尔丹 跸路过此〉御书昭木多勒石铭〈康熙三十五年 亲征噶尔丹殱其众于此〉
御书狼居胥山勒石铭〈康熙三十五年〉
御书拖诺山勒石铭〈康熙三十五年 亲征噶尔丹 驻跸于此〉御制彚宗寺碑文〈康熙五十三年正书寺在多伦诺尔〉
御制平定西藏碑文〈正书康熙六十年平定西藏雍正年伊克台勒石〉
御制善因寺碑文〈雍正元年 国书正书寺在多伦诺尔〉
御制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碑文〈乾隆二十年国书正书〉御制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碑文〈乾隆二十年国书正书〉御制广教寺碑文〈乾隆三十年 国书正书蒙古西畨四体书寺在喀尔喀部〉御制平定金川勒铭勒乌围碑文〈乾隆四十一年 国书正书蒙古西畨四
体书〉
御制平定金川勒铭美诺碑文〈乾隆四十一年 国书正书蒙古西畨四体书〉御制平定金川勒铭噶喇依碑文〈乾隆四十一年 国书正书蒙古西畨四
体书〉
〈臣〉等谨按
列圣奎章
皇上睿藻炳耀寰区薄海内外罔不争先快睹至于外藩碑版拓土纪功尤前古所莫及亿万年无疆之休洵足昭垂不朽云
以上外藩
皇朝通志卷一百二十一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通志卷一百二十二
灾祥略〈一〉
〈臣〉等谨按史家皆志五行始自汉书详列五行传说及其占应后代作史者皆因之人主致中和则天地位万物育其机甚捷其理甚微而为灾异之学者必欲条分缕析遂事以求其应有不合又旁引曲证以傅会其说此郑樵所以斥为欺天之学也郑氏作灾祥略専记实迹而削去五行相应禨祥术数之说诚通论已续通志既踵其体例编次成卷我
国家重熙累洽庥和之气畅垓溯埏实无所谓变异之徴如前史所载者至于
列圣相承敬
天勤民之心传为
家法
皇上体中和之极赅对育之原
兢业渊衷无时暂释故不因见祥而喜亦不待见灾而
凛用以承
景贶而集庥徴盖
圣心即
天心也兹谨就
国初以来事迹依类胪于卷内庶几传信徴实用以仰见钦若
天道敬授人时之
至意焉
纪灾〈天类 地类〉
〈臣〉等谨按郑氏灾祥略综春秋迄隋千有馀年之事迹志天则次以日月星志地则次以水旱而月与五星之薄蚀凌犯不载雷电雪霜冰雹之异不登盖名之为略固与史家五行志体例各殊也惟考郑氏志于天则有天裂天鸣诸异于日则有众日并照日夜出诸异于月则有两月并见月昼明诸异以类相从我
朝至治光昭天地交泰既无此变徴则原书类例自当酌删若夫尧汤水旱为上世所不能无
列圣厪念黎元如伤在抱
皇上周咨民瘼
宵旰勤求每遇闾左偏灾立加抚恤是以水旱之数较之前史为独多者前代水旱之来未必尽皆入告而我
朝则隐饰有谴稽迟有罚则无不上达之隐也前代于水旱之告未能尽皆邀恤而我
朝则赈贷有法蠲除有令则无不下究之泽也若依郑志之例但书作某郡水某郡旱而不胪载
恩施则
圣朝之厚泽深仁超越千古者无由共见若于一邑一隅之旱涝并皆叙列则事不胜书且赈恤蠲免之
条又当入之食货门而不在灾祥占验之科矣今惟举其事之大者类系于篇
天类
顺治元年八月丙辰朔日食在张宿八度十八分食二分有差二年十二月己卯朔日食食不及一分是日阴云不见五年五月乙丑朔日食在觜宿十一度七分食九分有差七年十月辛巳朔日食在亢宿二度十五分食七分有差十四年五月癸卯朔日食在觜宿二度十二分食六分有差十五年五月丁酉朔日食在毕宿六度五十七分食四分有差康熙三年十二月戊午朔日食在斗宿二
十一度二十分食八分有差五年六月庚戌朔日食在井宿九度四十五分食九分有差八年四月癸亥朔日食在娄宿十一度食五分有差十年八月己卯朔日食在张宿九度二十九分食一分有差十五年五月壬午朔日食食不及一分二十年八月辛巳朔日食在翼宿初度二十三分食三分有差二十四年十一月丁巳朔日食在心宿一度二十二分食二分有差
圣祖仁皇帝谕大学士等曰天象稍有愆违即当修省或施行政事有未当欤或下有冤抑未得伸欤廷臣详议以闻二十七年四月癸卯朔日食在娄宿十度五十九
分食九分有差
谕大学士等曰钦天监奏四月朔日食凡应行应革之事其令九卿詹事掌印科道集议以闻二十九年八月己未朔日食在张宿九度二十分食二分有差三十年二月丁巳朔日食在危宿十度五十二分食三分有差三十一年正月辛亥朔日食在虚宿九度三十四分食五分有差先期
谕礼部曰天象之变见于岁首朕兢靡宁力图修省其罢元旦行礼筵宴至是
览钦天监所奏日食占验有大臣黜近臣有忧之语谕大学士等曰朕观自古帝王于不肖大臣正法者颇多今设有贪污之臣朕得其实亦必置之重典此皆系于人事凡占候当直书其占语今钦天监往往揣度时势附会陈说如去年视有旱状则用天时亢旱之占诪张殊甚可传钦天监谕之三十四年十一月己未朔日食在尾宿三度二十六分食八分有差三十六年闰三月辛巳朔日食在娄宿一度五十七分食十分有差
谕大学士曰日食虽可预推然自古帝王皆因此而戒惧盖所以敬天变修人事也若庸主则委诸气数矣可谕九卿有宜修改者悉以闻四十三年十一月丁酉朔日食在心宿一度二十六分食四分有差四十五年四月戊子朔日食在胃宿八度十八分食六分有差四十七年八月甲辰朔日食在翼宿一度四十二分食五分有差四十八年八月己亥朔日食在张宿九度二十六分食四分有差五十一年六月癸丑朔日食在井宿十度三十二分食五分有差五十四年四月丙寅朔日食在娄宿十二度十九分食六分有差先期
谕大学士九卿曰自古帝王敬天勤政凡遇垂象必实修人事以荅天戒其系国计民生有应行应改者详议以闻五十八年正月甲戌朔日食在危宿初度四十五分
食七分有差
谕大学士九卿曰元旦日食以阴云微雪未见别省无云之处必有见者况日值三始人事不可不谨政或有阙失诸臣确议以闻五十九年七月丙寅朔日食在柳宿五度十六分食七分有差六十年闰六月庚申朔日食在井宿二十九度四十二分食二分有差雍正八年六月戊戌朔日食在井宿二十度四十二分食九分有差先期
世宗宪皇帝谕大学士等曰朕御极以来七年之中未遇日食今钦天监奏称六月朔日食朕心甚为畏惧时刻修省内外臣工宜共相勉朂以凛天戒寻山西巡抚以至期阴雨不见食称贺江宁织造以是日阴雨过午晴明日光无亏称贺俱奉
旨切责又
谕大学士等曰天象之灾祥由于人事之得失若上天嘉佑而示以休徴欲人之知所黾勉永保令善于勿替也若
上天谴责而示以咎徴欲人之知所恐惧痛加修省也日食乃
上天垂象示儆所当敬畏讵可以偶尔观瞻之不显而遂夸张以称贺乎山西偶值阴雨不可以㮣天下江南日光不亏朕推求其故盖日光外向过午之后已是渐次复圎之时所亏止二三分是以不显亏缺之象昔年遇日食四五分之时日光照耀难以仰视
皇考亲率朕同诸兄弟在乾清宫用千里镜测验四周以纸遮蔽日光然后㸔出又岂可因此而怠忽天戒稍存
纵肆之心乎庆贺之奏甚属非理大违朕心宣谕中外知之九年十二月庚寅朔日食在斗宿初度二十六分食九分有差十三年九月丁酉朔日食在角宿二度五分食八分有差
乾隆七年五月己未朔日食在毕宿七度十七分食七分有差十年三月癸酉朔日食在壁宿六度四十九分食一分有差十一年三月丁卯朔日食在室宿十一度二十三分食六分有差先期二月
上谕大学士等曰本月十六日月食三月初一日日食且自上冬以及今春雨雪稀少土膏待泽朕敬天勤民之心倍増干惕所望大小臣工共体朕意加修省迓天和夫修省之道以实不以文其有关于民生国计者当尽心筹画竭诚办理以尽职守若朕躬有愆𮘸政事有阙失应行陈奏者即据实以闻不得避忌瞻徇亦不得牵引虚文负朕谘询之意十二年七月己丑朔日食在柳宿六度三十三分食二分有差十六年五月丁酉朔日食在𭥦宿七度三十七分食四分有差
谕曰日食天象之大者自古重之顾仅以引咎求言虚文从事夫岂应天以实之义乃者五月丁酉朔日有食之朕自惟宵旰忧勤无时不深干惕宁待悬象著明始知戒谨然遇灾而惧罔敢不钦戒惧修省惟崇实政行在銮仪卫早晚鼓角是日著停止一日以示撤悬斋戒我君臣当就常存之敬畏倍加谨凛并修实政即如朕向来巡幸地方官惟修治道途此外一无华饰自乾隆十三年东巡该抚等于省会城市稍从观美后乃踵事増华虽谓巷舞衢歌舆情共乐而以旬月经营仅供途次一览实觉过于劳费且耳目之娱徒增喧聒朕心深所不取今岁恭遇
皇太后万夀兆庶亦藉以申祝嘏之忱是以俯顺民情至朕待督抚有司惟因其能实心办事令地方日有起色方加恩奖予而不知朕心者未必不以办差华美求工取恱为得计将玩视民瘼専务浮华此风一开于吏治民风所关者甚大嗣后以违制论谕中外知之二十三年十二月癸丑朔日食在斗宿一度五十一分食八分有差
谕大学士九卿科道等曰春秋书日食古圣克警天戒惟是为兢兢兹者季冬之朔日食至八分之多望日又值月食一月之间双曜薄蚀灾莫大焉我君臣当动色相戒侧席修省念迩年来西陲底定殊域来归克奏肤功皆仰赖
上苍福佑在朕宵旰殷怀无刻不以持盈保㤗为惕并非出于矫强亦中外臣民所共知苐人情当顺适之时检持或有未至昔人所称人苦不自知良非虚语夫
天心仁爱人事宜修倘用人行政之间有所阙失而不力为振饬何以禆政治而召休和在廷诸臣共襄治理寅恭夙夜宜有同心其各抒所见据实敷陈无有隐讳二十五年五月甲辰朔日食在参宿一度十七分食九分有差
谕大学士等曰序临北至一阴始生薄蚀适逢益切干惕所有本月朔内廷例用龙舟上年既以祷雨不行今虽际时和并饬停止用申祇荷
天仁示戒之至意二十七年九月庚申朔日食在角宿三度二十六分食五分有差二十八年九月乙卯朔日食在轸宿六度一分食七分有差三十四年五月壬午朔日食在毕宿八度三十八分食三分有差三十五年五月丁丑朔日食在𭥦宿七度三十四分食三分有差三十八年三月庚寅朔日食在室宿十二度三十七分食四分有差三十九年八月壬午朔日食在张宿十度五十三分食三分有差四十年八月丙子朔日食在张宿初度六分食四分有差十二月甲辰朔日食在斗宿二十三度四十三分食一分有差四十九年七月甲寅朔日食在柳宿十六度二十一分食一分有差五十年七月戊申朔日食在柳宿五度三十五分食四分有差十二月以眀年正月元旦日食
命停止朝贺并
宣谕中外
谕曰五十一年正月初一日日食业经颁谕停止朝贺其救䕶典礼礼部遵例奉行朕仍于内殿恭设香案䖍申祈祷以答
上天垂象儆惕修省之意至于下诏求言史册所称朕以
为转渉虚文盖事
天以实为人君者敬
天勤民躬理庶务日慎一日乃职分所当然即大臣言官应行陈奏事件原当随时入告岂待日食然后求言况今毎日御便殿听政批答章奏大学士军机大臣及九卿科道等不时召见谘询政务即外省自督抚至道府无不随到宣召未致民隐壅于上闻讵因日食方始下诏求言耶至薄蚀天变日时度数有定昔宋仁宗康定元年正月丙辰朔应日食先时日官杨维徳等请移闰于庚辰年则日食在前月之晦帝曰闰所以正天时而授民事其可曲避乎不许所见甚为合理盖凡日食必以合朔移于晦日尤为非是又考汉唐以来如光武帝建武二年北魏孝文帝延兴四年太和十四年唐太宗贞观六年均以正月朔日食昔我
皇祖时以康熙三十一年及五十八年正月朔日食且三十一年锡伯瓜尔察达呼尔等来归喀尔喀格楚尔喀亦以属裔来归之事可见日食为定数而君人者则当因此益加戒惧至于以改移为消弭之说则尢断断不可朕践阼之始即叩
天默祷以若蒙
天佑享国至六十年即当传位归政不敢如
皇祖之数逾花甲今幸五十年来夀逾古稀康强如昔惟
有宵旰勤求不遑暇逸以仰副
上天眷顾之殷
祖宗付托之重设以天变为可消弭即于今岁归政则是移咎后人图卸已责如宋高宗年未六十传位孝宗置军国大事于不问不独无以对
天并无以对子朕岂肯出此乎从前推算天行度数乾隆六十年乙卯亦当正旦日食与今岁同若于是年归政则值嗣子首岁元正尤属非宜朕心亦有不忍何若以是岁为朕临御六十年颐和锡福之馀即以次年为嗣子迎
庥改元之始国祥家庆
天日重光以符朕首祚之祈以绍我大清亿万年之宝命不其懿欤然此愿亦不敢期必总以犹日孜孜以静俟
上天垂佑耳将此通谕中外臣民咸知朕意
〈臣〉等谨按郑氏灾祥略但纪日食而不及月食盖以日为阳象故春秋书法特重日有食之今从其例
右日食
顺治九年九月太白昼见是月乙未辰时太白见于翼宿三度丙申酉时有流星起中天入紫微垣时
世祖章皇帝将巡塞外以
上天垂象即行停止
康熙三年十月彗星见东南方是月己未朔彗星见于轸宿之次在左辖星之旁其体微小毎夜逆行尾迹渐长经翼张井𭥦胃诸宿至十一月庚戌在娄宿之次
圣祖仁皇帝谕议政王大臣曰星象示异皆因徳薄敷政失宜所致今惟力图修省务期允当以答
天心四年二月彗星复见先是三年十二月壬戌彗星移奎宿之次其体渐小四年正月癸巳不复见二月己巳复见东南方在女宿之次阅十馀日经虚室壁三宿
谕曰异星复见实由徳薄所致
上天垂象屡示警戒敢不益图修省以后凡用人行政务加敬慎以求允当至于关系国家利弊民生休戚应兴应革事宜内而部院及科道官外而督抚其各抒所见以备采择朕不惮改正七年五月太白昼见是月甲辰未时太白见午位在柳宿三度丙午庚戌同癸丑
谕曰太白昼见
天象屡示儆戒朕甚惧焉今力图修省弥加敬慎励精勤政以答
天心在内部院官各尽乃职公廉自效在外督抚提镇以下各绥理地方抚恤军民咸今得所二十一年七月彗星见东北方是月己巳彗星见于井宿之北其色白尾迹指西南壬申行东北尾迹长六尺馀癸酉
谕大学士等曰天道关于人事彗星上见政事必有阙失其应行应革者令九卿詹事科道会议以闻
乾隆七年正月异星见东南方是月丙戌异星见于斗宿之次在天弁第二星之上其色黄白向西北逆行四十馀日隐伏八年十一月彗星见是月己亥彗星见奎壁之中距奎宿第二星二度体如弹丸其色黄尾迹长尺馀每夜向西逆行由戌宫至亥宫十二月丁卯
上御门听政毕
召大学士等前曰星象见异朕思
天心仁爱垂象示儆必政事之间有所缺失我君臣当夙
兴夜寐勤加修省以回
天意惟是应天以实不以文修省之实非徒托之空言也且书不云乎王省惟岁今岁序将周正其时矣我君臣必深思所以致此之由缺失何在亟图悛改庶几尽事天之道有以感召和气而消未萌之𤯝也癸酉
谕曰昨召见大学士陈世倌据奏近日彗星见宜下修省之诏宣示百官朕思人主君临天下敬天勤民之心必严恭寅畏无时不凛
上帝之鉴观念兆人之休戚以期弭咎于未然诚以修省全在乎平日此朕之所以夙夜兢兢者事
天以实不以文以诚不以伪也若但托于文告饰为敬慎警惧之词而无引咎责躬之实徒务臣民之观听以塞责是眀以示戒而更加粉饰则欺世慢天其过愈大岂能感召天和潜消沴戻乎前日御门时朕面降谕旨原欲与大臣等交相儆省深思所以致此之由缺失何在亟图悛改格天之道惟在乎修省之实而不在修省之文我君臣其共勉之十三年三月客星见东方是月癸丑客星见于室宿第三星之南一度其色黄向东顺行至次日即消二十四年三月彗星见东南方是月甲午彗星见于虚宿之次其色苍白尾迹长尺馀指西南毎夜顺行十馀日伏不见四月戊辰复出西南方在张宿第二星之上体势甚微向东顺行至五月初仍隐伏至十一月
戊辰有客星见东南方在未宫井宿四星之下自未宫行至酉宫胃宿之次寻亦隐伏三十四年七月彗星见东南方是月甲辰彗星见于𭥦宿之次体如弹丸其色苍白尾迹长二尺馀指正西偏南毎夜顺行八月望后伏不见十月复移见西方寻即隐伏三十五年闰五月客星见东南方是月己酉客星见于斗宿之次在天弁第一星之西其色苍黄毎夜向北行十馀日即隐伏十一月彗星见东南方是月彗星见于柳宿之次在第一星之下色苍白尾迹长尺馀指南每夜向北行十馀度七日隐伏
右星变
皇朝通志卷一百二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通志卷一百二十三
灾祥略〈二〉
地类
顺治二年河决考城之刘通口时河流北徙自午沟至徐州河身渐涸至四年决口始塞河流疏通三年直隶成安等县水按分数免赋六年直隶真定顺徳广平大名四府属山西太原平阳汾辽泽五府州属水并免额赋八年苏州松江等府属水发银米赈济九年河决邳州水三日即退十三年河南卫辉府属湖南常徳府属水并免额赋十五年河决山阳之柴沟姚家湾塞之是年湖北地方水又浙江宁波绍兴二府沿海地方水并按分数免赋十六年江南苏州扬州淮安徐州凤阳等属水全免旧欠钱粮十七年河南河决睢州杞县虞城柘城永城夏邑等处水又江南邳州萧县宿迁沭阳等处水并按分数免赋十八年直隶霸州保定新城等州县江西鄱阳等县湖北沔阳黄梅广济等州县水并按分数免赋
康熙元年江南凤阳泗州等属福建闽县等十二县陜西西安凤翔兴安等属水并按分数免赋二年直隶河间等处以夏潦被水按分数免赋并遣官经理修堤挑浅事宜三年松江上海等处水蠲免额赋四年河决安东之茒良口等处至十年以次堵塞七年河决桃源之黄家觜次年堵塞是年直隶真定等五十州县江南淮扬二府属水分别免赋八年河决清河之三㲼口次年复决清河之王家营等处
诏命河道总督罗多创筑缕堤以次堵塞是年陜西南郑等处水按分数免赋九年直隶博野等二十九州县江南苏松淮扬四府属浙江嘉湖二府属水并按分数免赋淮扬被水较重
特命部院大臣往勘水灾发帑赈给并罢本年漕运自康熙六年以后民欠银米尽皆豁免十年淮安扬州水蠲免正赋自康熙元年至六年逋赋全免十一年扬州府属水全免本年额赋十二年直隶霸州宝坻等十三州县江南六安赣榆等州县水并按分数免赋十三年扬州高邮宝应泰州凤阳泗州滁州等处水蠲地丁银漕次年仍免赋有差十四年河决徐州之潘家堂及宿迁之蔡家楼俱塞之是年淮扬徐凤四府属水按分数免赋十五年黄水倒灌洪泽湖决高堰三十四处时黄淮合并东下漕堤多溃
诏遣工部尚书冀如锡户部侍郎伊桑阿往视兴工命尚书靳辅为总河于十七年次第堵塞是年淮扬徐所
属水
特遣大臣往江南发银米赈济次年仍蠲免额赋十七年淮扬徐各属水蠲停地丁漕项有差十九年淮扬
苏松常镇等处水蠲停正赋并发帑赈济二十一年五月河决宿迁之徐家湾塞之六月河决宿迁之萧家渡是年大修两河各堤工告竣至次年三月塞萧家渡决口河归故道二十一年扬州高邮宝应泰州兴化等处水蠲停正赋二十四年直隶河间献县等县江南宿迁兴化邳州高邮盐城等州县山东郯城鱼台等县水蠲免额赋二十六年直隶霸州文安保定武清宝坻玉田丰润等州县江南淮扬二府属水并按分数免赋二十七年江南兴化亳州邳州等州县水按分数免赋并发榖赈济二十八年江南邳州等九州县复水仍按分数免赋二十九年江南六合等十五州县卫浙江绍兴府属水按分数免赋并拨榖赈济三十年云南昆明等十州县水按分数免赋三十二年直隶顺天保定河间永平四府水全免明年额赋三十三年福建闽清等县水拨榖赈济三十五年黄淮秋涨江南淮扬徐等处水拨米赈济至次年复截留漕米散给并全免额赋是年直隶三十二州县湖北九州县卫水并按分数免赋三十六年江南山阳高邮泗州颍州等处江西星子等县水并按分数免赋三十七年福建台湾地方水拨榖赈济淮安扬州凤阳府属水并免额赋三十八年江南海州泗州盱眙等州县湖北安陆府沔阳州等处水按分数免赋三十九年江南水泗州盱眙高邮清河及上江颍上等六州县下江邳州等十六州县各按分数免赋并除淮安扬州凤阳三府上年额赋四十年五月泗州盱眙等处水时修筑商家堰闭塞六坝从洪泽湖水长泛溢泗州盱眙等处被淹
命总河张鹏翮会同两江督臣阿山亲行察勘蠲停额赋四十一年山东济兖青三府属莱芜新泰等州县水全免明年额赋并发榖赈济四十二年山东水凡九十四州县
诏截留漕粮遣官前往分路散赈并全免明年额赋四十四年江南江宁淮安扬州三府属浙江宁波绍兴二府属广东肇庆府属湖北沔阳等州县湖南岳州等州县水拨榖赈济并按分数免赋四十五年江苏海州等十二州县安徽颍州等州县卫水按分数免赋四十七年江南苏松等五府属浙江湖州衢州台州各属水发榖赈济并免明年额赋四十八年直隶武清等十三州县水设厂赈济并按分数免赋四十九年直隶霸州等七州县江南邳州等十三州县河南商邱等三十九州县水发榖散给并按分数免赋五十年江苏海州等十五州县卫水按分数免赋五十二年广东三水等县福建侯官等县水全免额赋五十四年江南太仓长洲等十四州县卫湖广江夏嘉鱼等州县水发榖散给并停免额赋是年直隶顺天永平保定河间
宣化五府属水发米赈济全免额赋五十五年江南上元宣城等州县卫浙江衢严二府金华新城等三十州县庐州等七卫水发榖赈济按分数免赋五十七年江南桐城等三十州县庐州等七卫水发榖赈济按分数免赋五十八年江南高邮等州县水按分数免赋五十九年江南淮扬二府属湖广汉川潜江等州县水发榖赈济按分数免赋六十一年直隶长垣等州县山东夀张等州县以黄汛骤涨被水发榖赈济
雍正元年河南中牟直隶长垣等州县黄水漫溢发帑赈济其阳武封邱中牟三县各免五年额赋二年江浙沿海州县潮灾发帑赈济分别免赋直隶山东河南三省雨水过多成灾者一体给赈三年直隶霸州蓟州等七十四州县卫河南祥符等十九州县水发仓给赈按分数免赋有差又山东历城等五十三州县卫所水并免正赋福建广东被水地方亦分别赈恤四年安徽所属之舒城无为望江等州县水发米煮赈其泗州灾重处按户给银又浙江仁和等州县水按灾分免额赋五年直隶玉田等二十三州县水遣官赍银分路散给又湖北江水溢被灾之江陵汉阳等州县及武昌荆州等卫尽除本年田赋七年云南曲靖府属水按分数免赋八年北河溢直隶顺徳广平大名等府水遣侍郎副都统等分四路散赈又山东河南江南濒河州县被灾者一体赈恤十一年江南海溢苏州松江二府属之常熟华亭等二十九州县水如例赈恤又直隶之蓟州丰润等处水并蠲赈有差十二年江南徐州府属州县水分免正赋有差十三年四川綦江合江等州县水各免今年租乾隆元年浙江仁和钱塘等县湖北汉川江陵等县水免正赋及漕米有差二年河南西华等县水按分数免租四年安徽宿凤等十五州县水免本年银粮五年江苏丰沛等十州县卫水免丁屯芦课河租各银粮六年江南凤阳颍州等府水分赈灾民其上元等二十八州县并免其年额赋七年江南黄淮交涨两江水江苏所属江浦等州县卫安徽所属之夀州等州县卫各蠲租截漕
命大臣会同督抚勘赈是年湖北荆州安陆汉阳襄阳徳安五府湖南长沙岳州常徳澧四府州江西赣州吉安南安三府水各按分数免其年田租十一年淮黄涨江南沿河州县水免额赋并截漕充赈十二年山东九十八州县水免额赋截留山东河南漕运并拨天津仓米充赈是年江南海潮溢江苏崇明宝山上海南汇镇洋常熟昭文江阴等县水蠲税截漕有差十三年山东邹平等二十州县水截漕加赈
命重臣巡视赈务十五年江苏安徽二十七州县水按分数赈济免灾田地漕银粮十八年黄淮涨淮扬徐府属水寻以河决铜山堤宿灵虹泗等州县亦水
命大臣往视发帑截漕并拨附近各省米赈粜免今年租十九年江南淮扬雨潦下江等处复水赈如例其安徽泗盱等州县亦分免额赋二十年江南淮扬徐水按分数赈恤设粥厂是年浙江杭州湖州绍兴府所属亦水
予赈如例二十一年江南宿虹丰沛等十六州县山东金乡鱼台等县水各蠲免按分数赈恤是年河南归徳府之夏邑商邱永城虞城等县并陈许两府州属各县亦以霪雨被水除田租免逋赋次年
特遣官查视优恤并以工代赈疏濬渠道引积水达于河二十二年漳河暴涨注卫河免直隶山东之被水州县赋并发粟散赈给银葺居二十六年河南久雨河溢祥符等县水蠲恤
命大臣会勘赈济设粥厂直隶之大名天津山东之徳州曹州均以水截漕充赈是年建杨桥
河神祠先是七月河溢遂溃杨桥堤乃筑引渠酾河溜两匝月而合龙爰建祠并
颁额勒碑从大学士刘统勲请也二十七年直隶霪雨所属四十五州县水按分数加赈又江苏之清河等十一州县浙江之仁和等十七州县均以水蠲免漕赋三十年山东济南等属十五州县江南安池等五府属水均蠲赈如例三十二年下江上元等十一县上江怀宁等十三州县江西南昌等十三县湖北黄梅等十三州县水蠲恤如例复
命于正赈外各按分数加赈三十五年直隶各属水谕部臣拨银运米赈济其浙江十四州县灾加赈亦如
之是年古北口山水骤发
特遣大臣赍银运米逾格赈之三十八年江南水安东山阳阜宁清河沭阳海州大河卫宿逋令勿收责三十九年安徽夀州凤阳等十州县卫水分别蠲缓有差是年又因黄水骤涨免山阳清河盐城阜宁明年租并淮安大河二卫漕赋四十年直隶霸州永清等十四州县水于例恤外加赈一月四十三年黄河溢河南灾
命重臣稽查截漕发帑赈之四十四年河南仪封延津等十三州县水蠲赈如例四十五年直隶霸州文安等二十州县水赈恤有加是年张家油房漫口河南考城等五县水均加赈四十六年江南黄水溢上江之凤泗等州县下江之邳睢等州县禾稼受伤拨银截漕赈之并分别加赈四十七年黄河溢河南山东江南水
特命于例赈外各展赈
皇上厪念江南丰沛等县及山东兖曹济各属灾甚谕令常予赈恤灾退后乃停四十八年重修雍正六年所建之惠安观先是四十六年冬青龙冈漫口合龙
敕建
龙王庙以昭神贶四十七年更筑新堤挑引渠自兰阳至商邱一百七十馀里至是桃汛开放河流永庆安澜大学士公阿桂等奏要工合龙全赖
河神默佑请将兰阳北岸恵安观鸠工重修得
旨允行并
御书祠额刊诗以纪事焉四十九年黄河溢河南安徽
等处水蠲租除欠
谕地方大吏督属携带钱米分途赈恤其河南之商邱宁陵安徽之亳州等州县分别加赈展赈有差右水灾
顺治三年湖广兴国等十州县旱按分数免赋八年江南宁国等府旱按分数免赋九年江南旱
命督抚等按视灾伤江苏等处改折漕粮免派耗米安徽诸属蠲免正赋十一年直隶山东浙江江南等处俱旱直隶八府属山东二十一州县浙江二十二州县江南五州县并按分数免赋十四年四月京师旱
世祖章皇帝素服祷于
圜丘遣官致祭
方泽坛
社稷坛
神祇坛应时大雨十六年江西四十五县湖南澧州等州县贵州贵阳等府属旱并免额赋十七年六月京师旱
谕礼部今夏亢旸日久农事堪忧朕念致灾有由痛自刻责榖为民天非雨不遂竭诚祈祷积有日时乃精诚未达雨泽尚稽昼夜焦心不遑启处兹卜于月之十三日预行斋戒黎明步至
南郊于夜子刻祭告
圜丘恳祈甘霖速降以拯灾黎若仍不雨则再行躬祷务回
天意寻又
谕先诣
郊坛斋戒三日以十五日之夜子刻祭告届日丙申亲率诸王文武群臣素服步至
南郊斋宿是日四际无云顷之阴云密布甘霖即降越三
日戊戌行礼于
圜丘祭毕雨复大霈十八年江南青浦等二十七县卫浙
江二十九县旱并按分数免赋
康熙三年江西四十一州县旱按分数免赋四年三月京师旱
命礼部遣官同河道总督朱之锡往泰山祈雨五年湖北沔阳黄冈等十二州县江西宁州等三十五州县旱并按分数免赋九年直隶开州等十四州县山东济阳等二十九州县旱并按分数免赋十年四月京师旱
圣祖仁皇帝谕旨深自刻责即诣
南郊祷雨前期致斋三日素服诣
坛致祭甘霖立沛是年凤阳庐州安庆等府旱
特遣部臣会同江南督抚截漕散赈并于江宁省会之地大设粥厂赈济流民十三年山东泰安等五十二州县旱按分数免赋十六年江西新建浮梁等十六州县旱按分数免赋十七年六月京师旱
谕礼部朕惟天人感召理有固然人事失于下则天变应于上捷如影响岂曰罔稽天气亢禾苗枯槁朕夙夜靡宁力图修省躬亲斋戒䖍祷甘霖前期致斋届日自西天门步行至
坛行礼时甘霖大沛是年江南凤庐滁三属旱按分数免赋并改折漕粮十八年苏松府属旱按分数免赋
诏发帑令江苏巡抚等亲行督赈二十年苏松常镇府属旱分别蠲折额赋广行设赈二十二年江西分宜等十七县卫旱按分数免赋二十三年直隶邢台等二十州县湖北江夏等十五州县旱按分数免赋二十五年凤阳徐州等处旱发银米赈济二十六年五月京师旱
谕九卿等曰京师为天下根本之地乃几月不雨朕甚忧之欲躬行祈祷大小臣工宜尽诚斋戒毋循故事届期
上亲制祭文素服自西天门步行诣
坛行礼即时雨足是年江西宜春等十县旱按分数免赋
二十八年六月京师旱
御制祭文遣官祷雨于
圜丘是年直隶顺天保定河间真定顺徳广平大名及宣
化各府属俱旱
诏遣官详勘先行发赈并免去年未徴及本年春夏额赋又湖北武昌等四府属二十州县四卫荆州安陆等二府属九州县四卫旱先行赈济免明年春夏额赋江西宁州袁州等三十二州县卫旱按分数免赋二十九年山西太原大同二府属旱拨榖赈济河南开封彰徳卫辉怀庆四府属甘肃凉州等卫所旱按分数免赋三十年陜西西安凤翔二府属旱
命大臣往勘拨银赈济并免明年民屯各银米又直隶七十七州县河南二十三州县旱按分数免赋三十一年山西蒲州解州等州县旱拨榖赈济江南六合等十三州县旱按分数免赋是年陜西西安凤翔连岁遭旱拨银米赈济明年
上犹念陜西灾民复免康熙三十三年额赋三十二年山
西平阳泽州沁州所属旱
诏加赈济全免积年逋赋三十三年直隶安州等十一州
县旱
命户部遣官散赈发粜并免明年额赋又湖广黄州府属黄冈等州县武昌府属江夏等州县旱并按分数赈济三十四年山西平阳府属江西新淦建昌南康等县旱停免额赋三十六年直隶霸州等十七州县旱按分数免赋三十七年直隶丰润等二十二州县旱拨榖赈济四十年甘肃河州等处旱
诏巡抚亲行散赈于较重之兰州陇西安定等设厂煮粥其西安被旱之二十六州县卫所并按分数免赋四十二年浙江衢州府属湖南长沙等三府属旱并按分数免赋四十三年山东历城等三十一州县卫旱发榖赈济四十五年湖广汉川等十五州县卫旱拨榖赈济四十六年江南浙江旱
诏截漕散赈免两省明年丁银积欠漕项四十九年福建泉州漳州等属旱截留漕粮散给并停徴本年额赋五十年江南六安等州县旱按分数免赋五十二年甘肃靖远环县等十四州县卫旱全免额赋五十三年江南上元桐城等五十四州县浙江钱塘山阴等十六州县湖广嘉鱼等十七州县旱拨米赈济并按分数免赋五十四年甘肃宁州等五州县卫靖远等二十八州县卫旱
诏遣大臣巡视兼赈银米全免明年额赋五十五年五月
畿辅旱
圣祖驻跸热河减膳斋戒
谕京师䖍诚祈雨越七日雨足始复常膳五十七年湖广武昌钟祥等十九州县卫甘肃凉州古浪等卫旱按分数免赋五十八年甘肃会宁等十七州县卫浙江钱塘等二十一州县旱拨米赈济蠲免额赋五十九年山西平阳汾州二府属陜西宜川等县卫旱发仓赈济按分数免赋六十年陜西旱
诏发银米遣部员三路散赈江南徽州府歙县等十二州县浙江杭州府仁和等三十九州县旱发仓赈给按分数免赋六十一年直隶赞皇等四十二州县山东济南兖州东昌青州四府属州县湖北钟祥等州县旱拨榖赈济按分数免赋
雍正元年五月京师旱
世宗宪皇帝谕礼部䖍诚祈雨并减膳斋戒精䖍致祷甘雨大沛群臣谆请乃照常进膳是年直隶河南山东旱发仓榖帑银及截留漕米各遣官散赈又下江苏松常镇府属之太仓溧阳等州县上江庐州府属之合肥舒城等县浙江仁和富阳等州县及台州卫严州所被旱者分别免赋二年春直隶旱
亲诣黑龙潭致祷越数日
亲祭
历代帝王庙甘雨大沛臣工衣尽沾湿各加
恩赐
御制喜雨诗群臣敬和是年湖广岳州临湘等县卫旱按分数免赋三年山东平原等十七州县卫旱免赋有差
乾隆二年陜西靖边等八州县旱免其年租粮三年江南安徽等处旱免带征逋赋及本年漕粮四年江南江常镇淮扬徐海七府州旱免带征应徴正赋其海安萧砀四州县尤重自雍正十三年以后逋赋悉予蠲除寻复议分别加赈八年直隶天津河间深州等属二十八州县山东徳州等十三州县旱分别赈恤是年甘肃皋兰靖远平蕃等七州县旱免额赋九年夏畿辅旱是岁四月行
常雩之礼
皇上不乘辇不设卤簿不作乐至五月初二日奉谕旨一春以来雨泽稀少二麦黄萎今逾芒种之期甘霖犹未普降切恐秋禾难以布种民食堪虞朕心忧灼思过省愆无一时之暂释朕诣
畅春园问安
皇太后虽慈训屡颁宽慰朕躬而每见
皇太后以天时亢旱忧形于色朕心更为不宁今日皇太后从寝宫步行至园内
龙神庙䖍诚祈祷朕敬闻之下惶𢙀战栗此皆朕之不徳不能感召
天和而累
母后焦劳至于此极为人子者实无地以自容即刻前往
请
安谆恳谢罪恐众不知以为他故并谕内外臣工知之十
三年陜西各属旱
命河南泛粟赈之是年福建亦旱截江浙漕粮海运以济各蠲免如例十六年浙东五十四州县旱截留漕粮并拨湖广仓米赈粜缓征蠲赋十七年陜西三十七州县山西十一州县旱按分数赈济各免其年额赋二十三年甘肃河东西旱如例蠲赈并分别展赈有差二十四年夏畿辅旱时于孟夏行
常雩礼
皇上以天时亢旱前期诣
坛斋宿时法驾卤簿停止陈设翼朝由斋宫步行诣天坛行礼五月
皇上步祷
社稷坛六月举
大雩之礼先期彻膳䖍斋
御制祝文祭日戴雨缨冠素服步诣
圜丘行礼大雨立霈四境霑足乃令直隶所属有司劝种晚禾酌借牛具耔种以待秋成是年甘肃皋兰等二十五厅州县复旱其蠲赈视去岁有加仍分别展赈二十九年甘肃巩昌等府属旱免其年租是年江苏江浦海州等处旱按灾蠲免三十年浙江天台新昌宁海等县旱赈恤如例其甘肃河东西靖远等十四厅州县旱
特命加赈并除历年逋赋三十三年直隶霸州等五十州县厅旱分别蠲缓加赈有差三十七年甘肃皋兰等二十五厅州县旱免地亩银粮三十九年直隶天津河间等属十六州县旱银米兼赈各按灾蠲赋四十年江苏句容等三十州县卫安徽定远等十二州县卫及甘肃皋兰等十八州县旱各按灾蠲免加赈展赈有差四十二年甘肃皋兰等三十二厅州县旱蠲赈如例复展赈四十三年河南
旱被灾较重之汲淇临漳三县缓徴额赋是年以河南山东雨泽稀少将四十五年轮免钱粮即于本年蠲免其已徴者准作明年正供四十九年河南卫辉府属九县怀庆彰徳开封府属十六县直隶大名等属七州县旱免上年逋赋五十年河南旱
命分别蠲赈有差是年山东济南各府属三十州县安徽亳州等八州县旱截漕给赈其江苏淮安等府属拨漕平粜其五十一年安徽轮免钱粮即于是年蠲免
右旱灾
皇朝通志卷一百二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通志卷一百二十四
灾祥略〈三〉
纪祥〈天类 地类 物类〉
〈臣〉等谨按郑氏灾祥略详于灾而略于祥顾自龙师鸟纪以还若图书载易凤凰歌诗传为圣世之徴书策亦未尝略而不纪也我
国家
列圣相承敦崇实政
皇上奉若
天道轸念民依若瑞应之说久为
圣朝所弗尚盖自
隆平奕叶以来太和洋溢协气薰蒸在天为庆云甘露在地为瑞麦嘉禾草野之间习以为常既不尽闻于疆吏其有可考见者不过千百之十一谨据实列载用以见
郅治之世
天人协应而
圣主敬
天勤民之心未尝一日而懈固非若前史符瑞之志所可同日语也若夫各省通志及府州县志所纪瑞应甚多其未经具
奏者㮣不叙入
天类
顺治二年正月丁亥未时日生左右珥上有戴气赤黄色在女宿秋江南通州及萧县甘露降十一月辛亥巳时日生半晕上有戴气赤黄色在箕宿康熙十六年三月四川顺庆府甘露降夏秋复降二十一年江西瑞金县甘露降径里许阅四十馀日
雍正三年二月以日月合璧五星聫珠告祭
景陵先是正月钦天监疏言二月初二日庚午卯刻日月合璧五星聫珠宿躔营室之次位当娵訾之宫为从来未有之瑞请
敕付史馆
世宗宪皇帝谕大学士等曰朕惟日月五星运行于天本有常度是以从古历元可坐算而得然古称高阳时五星会于营室汉帝时五星聚于东井宋祖时五星聚于奎史书皆纪以为祥盖七政会合数虽一定而遭逄其时者实海宇升平民安物阜之会也若以为徳化所致朕方临御二载有何功徳遽能致此嘉祥皆由我
皇考六十馀年圣徳神功蟠天际地为千古不世出之君为
上天第一笃爱之子所以纯禧骈集历数绵长锡祚垂光至于今日睹此难逄之嘉瑞朕嗣统以来兢兢业业率由旧章惟以
皇考之心为心以
皇考之政为政宅衷图事罔敢稍越尺寸故邀
上天垂鉴仍如
皇考之御宇绥猷而锡以无疆之福也朕幸逄嘉会不但不敢自居亦不敢自谦总由
上天申眷
皇考朕与天下臣民同在福祐之中当与天下臣民共庆之至是诸王大臣等请
陞殿庆贺复
谕曰朕惟
皇考六十馀年敬天勤民始终如一是以
上天申眷至于今日睹此嘉祥在
皇考为福锺善庆之馀在朕躬为迎迓
天庥之始惟有兢兢业业竭力尽心永久如一以仰答上天之眷祐以克承
皇考之宏猷期与大小臣工矢诚心而敦实政陞殿受贺不必举行但念
天瑞实因
皇考而致应遣官告祭
景陵以昭祥瑞之自六年冬江南松江府甘露降七年正
月鄂尔泰奏十月二十九日恭遇
万夀庆辰滇南省城五色庆云光灿捧日经辰已午三时至十一月绚烂倍常凡呈现两日楚雄姚安等府呈报皆同洵属从来未有之嘉瑞
谕曰朕每遇此祥瑞𫎇
上天慈恩自应感喜然实丝毫不敢庆幸惟倍加敬畏之心况此嘉祥实系忠诚所感而献于朕夀日者正表卿爱戴之心也诸王大臣等以滇南卿云表贺奏请宣付
史馆得
旨朕治天下以实心实政为务不言祥瑞屡颁谕旨甚明今据鄂尔泰奏滇省卿云呈见又引孝经援神契之语曰天子孝则卿云见朕之事
亲不敢言孝但自藩邸以至今四十馀年诚敬之心有如一日只此一念可以自信朕每承
天眷昭示嘉祥感激庆幸之中益加儆惕兹逄卿云之瑞益増朕心之敬畏鄂尔泰公忠体国实为不世出之名臣数年来节制滇黔等省是以仰邀
天贶正所以表著该省官吏敬恭协和之忱悃也愿内外大小臣工均以鄂尔泰为法且愿各省官民等闻风慕义兴孝劝忠人人共受
上天之福佑乃朕心之所谓上祥大瑞也七月诸王大臣等疏言滇省日丽中天庆云告瑞仰见太平有象
天眷庥隆臣等不胜欢忭得
旨朕思云霞之气时结时散今庆云屡见于滇南地方自因该省大臣官弁兵民有感格
上天之处始𫎇赐此休徴以示恩奨但天象之灾祥由于人心之敬肆捷于影响呼吸可通朕每承
天贶益深䖍惕夙夜靡宁惟冀滇省官民愈加黾勉以仰答
上天垂象之鸿恩十二月以五色庆云捧日
躬诣太学
文庙祭告
命宣付史馆时山东巡抚岳濬等疏言十一月二十六日丙申午刻庆云环捧日轮历午未申三时之久正当曲阜重建大成殿上梁前二日奏入
谕大学士等曰雍正二年阙里
文庙不戒于火朕心悚惧不宁亲诣太学
文庙䖍申祭告特发帑金修建䖍恪之心数年罔间今大成殿上梁前二日庆云呈见或者
上帝
先师鉴朕悚惕诚敬之心昭示瑞应当躬诣太学文庙祭告以申感庆之𠂻将明年会试额数广至四百名壬子科各省乡试每正额十名加中一名宣付史馆乾隆元年十月卿云三见时监臣奏本月初二初三初五等日卿云叠见其色鲜明为太平喜气之应奉
旨知道了不必交部十四年五月瑞星见大如鸡子形长而圆其色黄白光莹润泽而行不急按占书为含誉星二十五年十二月钦天监奏明年正月辛丑朔日月合璧五星聫珠时监臣推测得二十六年元旦午初一刻合朔日月同在元枵子宫躔女宿形如合璧水星附日月躔牛宿木火土金四星同在娵訾亥宫躔危室二宿亦与日月附近五星经度既属相连而其纬度又均在黄道之南形如聫珠且其次序水木火土金以次顺生按占书曰人君有至徳则见请宣付史馆奏入
谕大学士等曰据钦天监奏明年元旦午时日月合璧五星聫珠绘图呈览请宣付史馆朕以七政同躔互运凌犯或所时有灵台占候者转指为瑞应以饰听闻则大不是因召诸王大臣及监臣等面询据勒尔森等称五纬连贯相生不侵次舍实叶吉占并非以祲为祥等语朕于天文象纬素未深究从不强不知以为知但思日月五星行有常度史传所载高阳氏时五星聚于营室年代荒远已难具论即如汉高祖元年五星聚东井宋开宝元年五星聚奎殆千有馀年始一遇而其为实为伪亦莫可究及我朝雍正二年日月合璧五星聨珠相距宋时亦已七八百年今自乙巳至辛巳章蔀甫及两周何以瑞应再觏耶据监臣奏称较前度为尤昭明则安知将来不有议此度之亦不昭明者耶迩日西陲大功底定版图式廓远逾二万馀里海宇宴安年榖顺成内外诸臣大法小廉人民乐业其为祥瑞孰有大于此者乎又如今冬京师风日晴暖正在望雪之际而六花叠降四野均霑直隶河南山东山西等省并陆续奏报得雪而诸回城新辟耕屯亦有盈尺告丰之奏此则祥瑞之实而可徴者固不在乎合璧聨珠始足彰
上苍符应也在监臣等职司观象谅不敢妄相附会以为润色隆平之举而揆之于理终难深信即使悬象著明星文表异实为我国家世运亨嘉之盛瑞惟当益加兢业保泰持盈用以上承
灵庥以与我天下臣民共享太平之福耳至谓元正嘉兆
适逄
慈宁七旬大庆之年可徴
万夀延釐之祝朕惟心识之而默叩
乾贶若必宣付史馆垂为庆牒则各省文武大吏必竞以甘露庆云等事纷纷入告将日事虚文转致贻误实政殊非朕敬天勤民宵旰图治之至意所奏不必行仍将此宣谕中外知之
地类
顺治二年正月河南孟县黄河清二日闰六月钱塘江潮连日不至时和硕豫亲王既定南京进取浙江驻营钱塘江岸敌兵见之以为潮至必淹没乃江潮连日不至惊为神助相率纳款三年五月钱塘江水浅可涉时大军征浙江伪帅等营于江之东岸我军未能即渡忽江沙暴涨水浅可涉都统图赖等策马径渡遂破敌兵四年陜西咸阳县渭水清八年十一月陜西静宁州黄河清康熙三年春江南安东县黄河清八年六月山西乐平县凤凰山神泉自涌土人名灵瑞泉九年春山西荣河县黄河清十一年二月宣化府东山庙山泉自涌成河时
圣祖仁皇帝驻跸东山庙旧有井易涸水不足用是日山泉忽涌成河人马皆给二十一年十一月山西蒲州至平陆黄河清十有五日三十五年大军征朔漠有灵泉忽涌之异是岁
圣祖大驾亲征噶尔丹四月至塔勒奇尔掘井无水及驾至清泉忽涌导成巨流人马资用不竭众皆大恱五月至延图库列图地方乏水侍卫等过一平山忽泉源涌出水极甘美充用有馀次年二月
驻跸李家沟地方沟水甚小是日水从山沟涌出俄顷深二三尺乡人惊异次日至年延村山岭险峻仅有二井
大驾甫至南山之下见有水痕众趋视之地中各处泉涌顷刻洋溢众咸欢呼曰如此神异诚所以佑
圣主也
雍正二年青海涌灵泉时大军西征道经青海于塞外严寒之候涌泉济军得
旨褒封五年正月河道总督齐苏勒副总河嵇曽筠漕运总督张大有河南巡抚田文镜山东巡抚塞楞额陜西巡抚法敏等先后奏报黄河自陜西府谷县历山西河南山东至江南之桃源县河水澄清上下三千一百馀里绵历三旬有馀陜西山西始自四年十二月初八日至五年正月十三日凡三十有六日河南山东自四年十二月初九日至五年正月十日凡三十有一日山东单县亦始于十二月初九日至二十二日凡十四日江南始自十二月十六日至二十三日凡七日俱以渐复旧其清自上而下复旧自下而上诸王大臣合词奏称为从来未有之瑞恳请
陞殿受贺
世宗宪皇帝谕曰数年之中休徴叠见稽诸史册咸称福庆而朕受宠若惊不以为喜实以为惧惟有君臣益加勉朂一徳一心以承
天眷若允行庆贺则沿袭颂美之虚文大非诫儆之素志专遣祭告
景陵遣大臣致祭
河神内外大小官员各加一级群臣恭请
宣付史馆
御制碑文勒石得
旨允行七年云南赵州白岩地出甘泉十一年春广西郁林州瑞泉见郁林州之富民乡地涌瑞泉二穴味甘色清足以灌田爰建神祠䖍申祭祷十二年夏山西介休县瑞泉见介休县之上堡村向有水泉久淤于十一年复见至是又涌新泉可灌民田遂葺祠致祀以荅灵佑
乾隆七年九月广西太平府地涌瑞泉时夏仲微旱至是山泉忽涌灌溉数千亩二十七年七月嘉峪关外地涌灵泉甘肃嘉峪关外路多戈壁向乏水泉时大兵经过其地水势腾涌普济军行得
旨照康熙年间托里建庙之例春秋致祀
物类
顺治二年五月山东济宁州产瑞麦自三四岐至十岐河道总督杨方兴奏进得
旨时和年丰人民乐业即是祯祥不在瑞麦地方官当益知抚辑恵养元元副朝廷爱民徳意四年正月芝草生于河南嵩山河南巡抚吴景道表贺得
旨政教修明时和年稔方为祥瑞芝草何必称奇康熙三十九年秋直隶巡抚李光地进嘉禾四十七年秋山东巡抚赵世显奏进嘉谷自二三穂至十穂有差五十一年秋山东通省嘉禾双穂者三千六百本
雍正元年四月
孝陵蓍草生总兵官范时绎奏进传示廷臣大学士等奏孝陵新产蓍草由
皇上孝治之感请
敕付史馆
谕曰
孝陵新产蓍草皆由
世祖
圣祖功徳隆盛所致非朕孝思所能感格诸臣陈奏剀切著照所请行八月河南山东二省瑞谷两岐双穂蜀黍
一干四穂又
内池莲房同茎分蒂诸瑞叠呈
命宣付史馆是年湖广江华县学宫生瑞芝云南新兴县
产五色芝二年八月
耤田产瑞谷一茎二三四穂者十八本
丰泽园生瑞稻一茎二三四穗者二百馀本大学士等奏
耤田内既见瑞谷之登今
御苑中复睹嘉禾之获此皆
皇上敬诚所感仁孝所孚上瑞嘉祥请
宣付史馆从之三年秋
耤田产瑞谷四年秋
耤田瑞谷一茎双穗至九穗者共五十本
丰泽园稻谷双穗至四穗者二百九十馀本
命宣付史馆
谕曰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朕即位以来举行耕耤之礼殚竭精诚为民祈谷于
上帝乃雍正二年三年耤田叠产嘉禾有至一茎九穗者朕心亦以为偶然之事今据顺天府尹进呈今岁耤田所产自一茎双穗三穗以至八九穗皆硕大坚好异于常谷朕见之心甚慰恱特令宣示廷臣并非以此为祥瑞夸耀于众也盖实有见于天人感召之理捷于影响朕以至诚肫恳之心每岁躬耕耤田以重农事即蒙
上帝降鉴叠产嘉谷以昭休应似此八穗九穗之榖岂人力所能为亦岂人君所能强之使有乎此皆
上天俯鉴朕衷故嘉惠黎元而锡以盈宁之庆也五年以
各处奏庆嘉禾
命颁嘉禾图于直省
谕曰朕念切民依今岁令各省通行耕耤之礼为百姓祈求年谷幸邀
上天垂鉴雨时若中外远近俱获丰登且各处皆产嘉禾以昭瑞应而其尤罕见者则京师耤田之谷自双穗至十三穗御苑之稻自双穗至四穗河南之谷则多至十有五穗山西之谷则长至一尺六七寸有馀又畿辅二十七州县新开稻田共计四千馀顷约收禾稻二百馀万石且有双穗三穗之奇廷臣佥云嘉禾为自昔所未有而水田为北地所创见屡次陈请宣付史馆朕惟古者图画豳风于殿壁所以志重农务本之心今蒙
上天特赐嘉糓养育万姓实坚实好确有明徴朕只承之下感激欢庆著绘图颁示各省督抚等朕非夸张以为祥瑞也朕以诚恪之心仰𫎇
帝鉴诸臣以敬谨之意感召
天和所愿自兹以往观览此图益加儆惕以修徳为事神之本以勤民为立政之基将见岁庆丰穰人歌乐利则斯图之设未必无禆益云又
谕曰今岁各省俱产嘉禾顷鄂尔坤图拉地方俱产瑞麦有一茎至十五穗之多恭进前来廷臣见之皆以为极边初垦之地有此上瑞尤为罕觏自古圣帝贤王皆专务实心实政不以祥瑞为尚朕深明此理摈斥虚文而各处所产之嘉禾朕所以宣示中外者盖因今年为举行耕耤典礼之初即获
庥嘉普应是以特为表著以明天人感应之理庶期中外诸臣益加诚敬从来屡颁谕旨甚明但恐嗣后地方有司未必人人深悉朕心竞尚嘉禾之美名或借端粉饰致有隐匿旱潦之事亦未可定著将雍正五年以后各省田亩产嘉禾之处俱停其进献奏闻六年十月
景陵宝城生瑞芝诸王大臣等表贺言臣等敬观景陵宝城所产瑞芝五本光彩辉灿五色鲜润仰惟圣祖仁皇帝盛徳崇功超越隆古深仁厚泽普被群生我皇上纯孝性成至诚昭格今兹
景陵宝城特产芝英请
敕付史馆昭示万世
谕曰朕以实心实政为本不言符瑞但今芝草生于景陵宝城此我
圣祖仁皇帝昭示嘉祥景象朕心不胜感庆准照所请宣付史馆七年十月
景陵圣徳神功碑仪柱之右瑞芝产于石上总理陵寝事务大臣等具奏
谕曰朕从来不言祥瑞惟是建立
景陵圣徳神功碑甫经勒石告成而瑞芝即产于碑亭之右仰见
上天特赐嘉祥以表扬我
皇考功徳之隆盛朕心不胜庆慰是年贵州都匀府芝草丛生又贵州新辟苗疆产嘉禾每茎多至十五六穗刊图
颁示天下八年正月
景陵宝城山上产灵芝诸王大臣入奏
谕曰
景陵宝城山上首春产瑞芝三本诸王大臣等奏为朕纯孝之所感孚朕抚躬自问生平事我
皇考不敢当纯孝之名但诚敬之心数十年如一曰自御极以来不但一言一事仰体
圣心而后见诸行事即梦寐之中一念举发从无有知其
不合
圣意而敢存胸臆者诸王大臣等称朕以
皇考之心为心此实朕之悃忱至云朕以
皇考之政为政朕之才力远不逮我
皇考举凡宣猷敷政之间虽黾勉效法究不能企及于万一何能致芝草之嘉祥诸臣以此归美于朕朕不居也实因
皇考之圣徳神功际天蟠地深仁渥泽积厚流光上天特欲显示天下臣民是以数年之中三见芝英于陵寝以今之历霜雪而挺生当首春而呈瑞稽之史册更属罕闻朕感
上天昭示之洪恩叨
皇考贻谋之景福庆幸欢欣不敢不宣布于众庶使天下后世臣民知
上天之眷佑
皇考与
皇考之垂裕万年者即瑞芝一事明显昭著信而有徴固如是也著照所请行宣付史馆是年秋湖南产嘉禾万馀本九年秋四川南川县生瑞谷一本十二茎一茎三穗十二年秋湖广镇筸红苗地方瑞谷遍野又陜甘边外高台地方生瑞谷一穗之上重生五六穗十三年八月直隶遵化州及保定县生瑞谷直隶总督李卫奏报
谕曰据李卫奏遵化州
陵寝垣外地亩及保定县耤田所产瑞谷多种并有一本九穗者朕览之不胜欣庆朕常言地方年谷之丰歉在乎督抚居官之感召十馀年留心体察历历不爽至于京师畿辅之地则内观刑部谳狱之公私外观督抚政令之得失以为雨旸休咎之本总之感召之责固在督抚而用人之责则在于朕此中是非得失朕实与督抚共之所望内外大臣官员等时时儆戒刻刻提撕信天道之昭垂凛鉴观之不远则丰亨有庆灾沴潜消万民共受其泽矣朕素不言祥瑞久已降旨不令各省进献嘉禾今因瑞谷产于
陵寝地方感
天
祖
皇考之昭示福应信而有徴特赐廷臣共观并将朕敬慎干惕之意重加宣谕期与诸臣共勉之
乾隆四年陜西西安凤翔汉中同州等属产嘉禾五年六月河南巡抚雅尔图奏进谷穗盈尺七月直隶总督顾琮奏进谷穗盈尺并有
御制诗纪之十一年七月直隶总督那苏图奏进谷穗
长尺馀
命宣示廷臣
御制诗志喜十四年九月山东巡抚准泰进瑞谷图十六年春国子监古槐重荣国子监西讲堂前有古槐一株为元臣许衡所手植岁久已枯是岁重荣
枝叶郁茂大学士蒋溥绘图以进
御制诗纪之二十五年驻防辟展屯田大臣奏进麦万穗四十一年山东巡抚国泰奏进泰安县双穗谷
御制诗纪之
右植物类
顺治二年二月山西交城县牛产麟十二年静宁州有异兽游于西北野白质黑文按图即古驺虞十八年江南定远县民家牛产麟
康熙五年四月江西南昌县民家牛产麟是年凤凰见于河南唐县二十四年山西广灵县民家牛产麟三十二年江南合肥县民家牛产麟四十七年山东潍县牛产麟四十八年九月巴延托罗海获瑞鹿
御制鹿角记追纪之
雍正七年七月浙江总督性桂等奏报湖州府归安县民王文隆家育蚕二十七筐有九筐万蚕同织瑞茧一幅长五尺八寸宽二尺三寸自然成就不由人工洵为上瑞
谕曰前据浙江署督性桂等奏进湖州居民家万蚕同织瑞茧一幅父老称为从来未有之奇朕恐小民图利望恩或用人工造作而成因令体访确实勿为所欺昨性桂等于本地详加验看访察实系自然成就具折覆奏廷臣等以蚕桑织絍乃衣被之大原养民之切务今浙省有此瑞应则人民温暖可期咸为国家称庆朕素不言祥瑞数年以来每遇休徴必倍加干惕儆戒所颁谕旨至再至三朕爱育元元务期普天率土之人得沾实惠一时希有之物不足以御饥寒倘蒙
上天俯鉴悃诚锡福黎庶蚕桑普盛衣食充盈乃朕心之所谓祥瑞也八年正月凤凰见于房山县直隶总督唐
执玉奏报
谕曰上年据散秩大臣尚崇廙奏称天台山民李万良等呈报十一月十三日黎明见山中有一神鸟高五六尺毛羽如锦五色俱备所立处群鸟环绕北向飞鸣等语朕以边地居民所见事属渺茫将所奏发还未曽宣示廷臣昨据总理石道事务散秩大臣常明侍郎宗室普太奏称石工监督司官田周呈报正月二十日在房山县石梯沟山中见瑞凤集于峯顶五色俱备文彩灿然工匠樵牧居民人等约千有馀人莫不共见又据总兵官管承泽及顺天府府尹孙嘉淦等所奏亦皆相同朕亦俱未宣示廷臣可以知朕心矣今据总督唐执玉缮本具奏朕思古称凤凰乃王者之嘉祥朕抚躬自问功徳凉薄不足以致凤仪之上瑞此事犹疑而未信也十年山东钜野县民家牛产麟山东巡抚岳濬奏报
谕曰山东地方前岁被水百姓不获宁居去夏今春雨复愆期朕遣官发粟赈恤多方幸未至流离失所即京师去夏今春晴雨亦不均调西北两路不得已用兵征戍将士露处于外备极劳苦朕心戒惧修省但知感
上天垂象示儆之恩不敢望嘉祥之诞锡今闻瑞麟产于东省实増愧悚该抚奏请诏付史馆宣示中外皆属虚文将朕朝乾夕惕对越
上天之悃诚晓谕天下臣民共知之
乾隆十一年浙江杭州府野蚕成茧浙江巡抚常安入奏
谕曰浙江巡抚常安奏杭州诸府桑间自生蚕茧可取以织绸名曰天蚕盖以为瑞也朕谓此范成大诗所谓野蚕可缫而常安未之知者然不假人力用佐女红则信乎授衣之助十六年时蒙古台吉必里衮达赉获瑞麅以献其色纯白如雪目睛如丹砂所谓鹿夀满五百岁则色白者此其类也次年秋复获于巴延和罗围中均有
御制诗纪之
右动物类
皇朝通志卷一百二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通志卷一百二十五
昆虫草木略〈一〉
〈臣〉等谨按郑樵通志殿以昆虫草木略分为八类専采名物志尔雅补注本草疏积数年之勤而始成书然而搜罗未广考证未确往往絓漏舛讹名目牵混〈臣〉等奉
命续纂通志广征博引参稽众说缺者补之舛讹牵混者釐辨之然亦仅就五朝所隶方域版图书册记载可考者彚集増订若夫天地𬘡缊化醇草木之变蕃羽毛鳞介昆虫之亭毓知必有应
昌期景运而日新不已者我
朝深仁厚泽百数十年来
帝徳之广运
皇猷之允塞固已阜百昌而昭大美矣我
皇上乘干御宇声教四讫隶版章奉正朔者环大瀛数
万里海涵山负动植飞潜莫不含濡
圣泽乘时茂育凡奇葩异卉珍禽灵兽锦鳞文介载诸图史或古无而今有或名同而实异咸仰
列圣格致精详宠题篇什伏读我
皇上御制文集诗集
天章炳焕厘正品类虽在微物亦必使辨形析理昭信
来兹焉至于臣下扈从奉
使身履目击登诸铅椠皆可旁收而兼采之猗欤盛哉因地考宜足徴为众庶福应
郅治绥来之实迹非仅如木禾火䑕前古图经以耳食传疑侈陈荒怪者所可比伦万一也谨详稽典册创见之物用仿郑例分载于篇以资博览云草类
万年花草本小朵如盏一茎百朵色粉红而有红丝虽久干枯颜色不变仰蒙
圣祖御赐嘉名见
佩文斋广群芳谱
蓝雀花花如雀有身有翼有尾有黄心如两目曽经
圣祖御制题咏见
佩文斋广群芳谱
金莲花
佩文斋广群芳谱曰出山西五台山塞外尤多花色金黄七瓣两层若莲而小六月盛开至秋花干而不落仰蒙
圣祖赐名赋咏并荷
天藻亲题
晚香玉种出西域今
京师多种之花如白玉簪入晚更香
圣祖赐以今名并荷
天藻题咏
人参三桠五叶间成人形产辽阳深山中为医经
上品盖神皋锺毓厥草效灵实
王气悠长之徴吉林宁古塔等地所产其品已为稍逊至所称上党参直同凡卉矣叠荷
奎章题咏
知时草产西洋名僧息底斡译汉音为知时也贡使携种以至历夏秋而荣以手抚之则眠逾刻而起花叶皆然其起眠之候在午前为时五分午后为时十分实为遐方异卉仰经
睿题
箭草有刺著人衣难去仰经
睿题
默克尔草实名生漠北野鼠每取藏穴中以为食喀尔喀穷乏之人多有掘得之以充饥然必留少许穴中不欲尽绝其粮恭绎
御制读苏武传注辟汉书张宴注谓苏武取䑕并草实而食之之谬使千古讹传一旦发蒙振瞆即师古是苏林之说以为取草实而食之亦所载未详盖其时为方隅所限局于耳目故也
徳哷苏草塞外丛生䓤翠挺拔经霜则变而为白见
佩文斋广群芳谱
蝎子草产塞外高四五尺丛生乱草间其叶有毒蒙古谓哈拉垓见
佩文斋广群芳谱
金丝桃塞外遍地丛生六七月花开五瓣如桃而长色鹅黄心微绿一苞出五花开则五花齐放如黄金然见
佩文斋广群芳谱
黄花一朵四瓣合抱如金盏其色鹅黄出汗特穆尔岭以北经霜颜色愈鲜明见
佩文斋广群芳谱
马蹄兰产塞外叶剑样如兰坚韧不可断花翠色可爱秋则结苞成子见
佩文斋广群芳谱
地椹花青紫色花瓣如葵一花八九瓣径二寸许瓣落尽则花心结子见
佩文斋广群芳谱
翠蛾眉花翠色随日侧映鲜妍有致见
佩文斋广群芳谱
鹿葱色类萱鹿喜食之故名
佩文斋广群芳谱谓嵇含以宜男花为鹿葱则古人以鹿葱为萱花实一类而二种
红姑娘丛生塞外山谷间结子成苞四瓣如铃中含丹实状如火齐亦呼豆瓤儿见
佩文斋广群芳谱
高丽牡丹藤花而牡丹叶与洛种异见日下旧闻考
扁担草似黍叶稍窄有穗有粒多生田中见
佩文斋广群芳谱及
盛京通志
娇草似香蒲可以饲马见
佩文斋广群芳谱及
盛京通志
马房节节相生无叶可以饲马见
佩文斋广群芳谱及
盛京通志
星星草叶如韭有穗星星故名见
佩文斋广群芳谱及
盛京通志
黄背草层层有节细叶干之可代茅结屋见
佩文斋广群芳谱及
盛京通志
凤尾草叶茎如凤尾多生山阴近水处见
佩文斋广群芳谱及
盛京通志
矬草可治木器见
盛京通志
羊草生山原间可饲牛羊西北边谓之羊胡草长尺许茎末圆劲如松针黝色油润饲马肥泽见
盛京通志
狼尾草又有马尾草俱以形相似而名见
盛京通志
塔子头洼地丛生其根裹土壅如小塔见
盛京通志
草芙蓉叶细如皂荚花开同菊瓣见
盛京通志
日奇花类蝴蝶花而小一茎十数花辰收申放数必奇故名黒龙江出见
盛京通志
高丽菊产朝鲜枝叶类万年菊单瓣色赤黄相间见
盛京通志
雀儿花黒龙江诸境有之色翡翠似鸳鸯菊而单蒂跗横枝上如鸟之翔见
盛京通志
老鹳嘴蔓生枝间结角形如鹳嘴入药治风见
盛京通志
烟草本名淡巴菰亦称为烟酒陇旁隙地多种之叶肥大至径尺食之御寒见
盛京通志
猫儿眼草叶纹如猫儿眼故名见
盛京通志
明开夜合产塞外山中结实累累色映红状如秋海棠中含红珠晨放暮敛故名见热河志
乌拉草生塞外细软而暖可以絮鞋见热河志乌兰齐齐克草本高三五尺叶形尖细有微毛花五瓣有深红浅红两种出准噶尔部见西域图志察罕齐齐克草名出准噶尔部花五瓣色白叶小而圆本高尺馀见西域图志
库克齐齐克草本色绿花状如梅准噶尔部所生见西域图志
哈喇库克齐齐克草本色深碧似翠翘准噶尔部所生见西域图志
哈特草本高三四尺叶小圆而头岐花五瓣小如豆色白结小实如枸杞子产准噶尔部见西域图志
羊刺草上生刺蜜味甚甘美准噶尔部多有之见西域图志
叶斯穆克草名产回部沿地蔓为藤花红白子细而扁圆见西域图志
克颇斯草实如茧中有丝如细纑回部人取织为布见西域图志
火草产武定府麦岔蛮地见
皇朝职贡图
名䕶兰叶短而厚与桂叶同大仅如指三四月开花一箭八九朵攅开香清越胜兰出南海名䕶岳岩石间见臣徐葆光中山传信录
捧兰产琉球国状如珊瑚树绿色无叶花从桠间出似兰较小见臣徐葆光中山传信录
野牡丹种出南海太平山上名什花叶如牡丹无异二三月花开作丛累累如铃铎素瓣紫晕檀心如碗大极芳烈见臣徐葆光中山传信录
山苏花一名猿莚花无花无干出土长不及尺叶如蕉而小坚厚有纹出琉球国见臣徐葆光中山传信录
雷山花产琉球国土名吉茄叶如铁梗海棠花如牵牛花差小鸦翠色四五月开至十一月结子如豆见臣徐葆光中山传信录
蔬类
天花出五台山生于古树嫩则色青为菌可食老则色绛为芝可作屏叠经
睿咏
龙葵叶似酸浆子大如珠或赤或黒世以此当苦菜乃大误也伏读
御制月令七十二候苦菜秀诗釐辨品彚洵足正千古
讹传
番薯有红白二种性宜沙土蔓生蔽野人以为粮本出琉球国闽地今亦有之我
皇上时切民依
特命中州等地给种教艺俾佐粒食自此广布蕃滋仰
见
子惠黎元之至意
苦益菜产盘山涧中似野菊有浮毛三月间采以为食见盘山志日下旧闻考
豆苗菜产盘山丛生似豆苗山家采食之作𦎟极鲜美见盘山志及日下旧闻考
蘑菇亦作⿱菰菌之属中土绝重之呼曰口蘑生于榆者为榆蘑生于榛者为榛蘑见
盛京通志
夸兰蘑菇生齐齐哈尔城东草地内七月入市夸兰者毡庐椸木之周遭也木气入土生蘑故名见
盛京通志
龙芽菜有二种树龙牙叶似椿而大采其初生者可食地龙芽叶亦相似见
佩文斋广群芳谱及
盛京通志
杏叶菜叶似杏可食见
佩文斋广群芳谱及
盛京通志
歪脖菜叶圆而大其梗至顶稍弯故名见
佩文斋广群芳谱及
盛京通志
灰藋俗名灰条菜见
盛京通志
搅瓜形类倭瓜而小内生筋丝酱腌蜜饯皆宜食时以箸搅取出之似缕切者见
盛京通志
步连菜生野中类苦菜叶微大叶如筋见
盛京通志
山儿菜似菠薐而高大叶圆鲜可茹见
盛京通志
河白菜生近水田可采食见
盛京通志
海蕴叶似乱丝又有海藻色黒如发见
盛京通志
海带似海藻而粗俗呼海白菜见
盛京通志
俄罗斯松一名老枪菜抽薹如莴苣高二尺许叶出层层其末层叶叶相抱如球略似安菘见
盛京通志
地螺菜名形如小螺盐渍可食见热河志
松吉纳葱名出准噶尔部根大而穗青高二尺见西域图志
达尔吉尔小蒜也准噶尔部所产根甚小苗可三四寸见西域图志
萨喇纳野蒜名出准噶尔部高尺馀色青独茎顶结小花其根有黄白二种味淡可作羮见西域图志
稻粱类
早御稻米色微红较长味甘香六月早熟见
圣祖御制㡬暇格物编
〈臣〉等谨按
丰泽园中有水田数区布玉田谷种至九月始刈获登场我
圣祖仁皇帝轸念民依㡬馀省稼一日循行阡陌时方六月下旬谷穗方颖忽见一科高出众稻之上实已坚好因收藏其种
命待来岁验其成熟早否至期果先熟从此生生不已岁
取千百以其生自
苑田故
赐名御稻并颁给其种于江浙督抚令民间种之今广被炎方一岁两熟实为天降嘉种谨志于此沙蓬米枝叶丛生米似胡麻而小凡沙地皆生之鄂尔多斯所产尤多恭绎
圣祖御制几暇格物编向来食之者少我
圣祖仁皇帝厪念稼穑亲辨嘉种性可宜人自此播植流
传利赖群生谨志于此
乌拉白粟米茎干叶穂较他种倍大熟亦先时初生于乌拉树孔中土人以其种来献遂流布日广见
圣祖御制几暇格物编
黒龙江麦种最佳色洁白性复宜人相传其种自俄罗斯来见
圣祖御制几暇格物编
石窝稻色白粒觕味极香美以为饭虽盛暑经数宿不餲产直隶房山县见日下旧闻考
西番谷苗高如蜀黍穂如蒲奉天等处产见
盛京通志
高丽糓大红色如鸡冠高丈许实如栟榈子亦奉天等处所产见
盛京通志
穬麦产黒龙江呼铃铛麦见
盛京通志
秔稗味甘滑如秔亦黒龙江产土人以为秔所化
见
盛京通志
图图尔噶准噶尔部所产稻名米不甚黏见西域图志
香米产凤山县放䌇等社熟番地见
皇朝职贡图
木类
瑞树产长白山自顶至根合十馀丈大数百围上分十有二大枝茎叶各异具松桧白杨遮勒穆期紫桦白桦密克特白榆八种并生灵芝其上万木环卫如星拱北实非大椿八千岁为春秋所可比伦恭绎
御制歌咏徴祥纪实用昭神皋锺秀开我
国家万年有道之基
夜亮木生塞外山中枯木根入土千岁煜有光晶置之暗室可以烛物仰经
圣祖御题并荷
天章赋咏
香片梅种初出会稽伏读
御题王冕画梅诗以名花新品蒙入
奎章藻咏实可补群芳之所未备
查克其树无皮当枝叶青翠时著火即燃烧时有焰而无烟与炭相似瀚海一带多有之见
圣祖御制几暇格物编
扎卜扎雅木出西藏草根结成者制以为椀可解诸毒仰荷
御题
乌哷音噶克察克彻默多独树名出哈萨克西北其上五枝广可蔽二百骑仰经
御题
达兰海拉逊产塞上其皮可制为笔筒戍边者回或以此献仰荷
御题具见绥柔绝域之至意
六棱木枝叶皆六棱见
盛京通志
鸾枝花木本枝叶俱似桃叶有刻缺三月附枝开花或著树身瓣多而圆深红色见
佩文斋广群芳谱
黄蒿松松枝叶如蒿生宁古塔石甸之上他处所无见
盛京通志
伊奇松生吉林北伊奇甸子质瘦劲少枝叶因所生地而名见
盛京通志
香树茎直丛生花黄出长白山可取以作香生近石崖者有节名竹节香见
盛京通志
花柜柳质坚致蜡虫食之一名蜡条见
盛京通志
老鹳眼一名䑕李木坚致有花纹子赤黒如鸦眼见
盛京通志
东瓜木似柜柳皮色青质坚中为砚材见
盛京通志
欂椤树其叶似槲可以饲蠺今朝阳县土默特山中有之见热河志
晒树塞外树名其花黄产山中见热河志
六道木生塞外干有纹六道细如线而界画甚匀见热河志
呼逊树名产准噶尔部形如桦其方苞可为木椀其油可以燃灯见西域图志
察尔察树名形似山茶其叶可以代茶荈准噶尔部所产见西域图志
呀喇菩叶亦对节生白花似梅十一二月实又号君子树生琉球国见臣徐葆光中山传信录古巴梯斯琉球国产树高二三丈叶大如柿花五桠八九月实如青果而少扁味香甘闽中亦有之名戊土见臣徐葆光中山传信录
右纳树高三四丈叶似白桐夏季开花黄瓣檀心琉球国产见臣徐葆光中山传信录
梯姑树高七八丈大者合数围叶抽作品字形四月开花朱红色长尺二三寸如紫木笔吐焰高丽种出海外太平山见臣徐葆光中山传信录悉达慈姑产琉球国树高丈许叶类桃子如葡萄穗累累深蓝色名慈姑奶不可食见臣徐葆光中山传信录
皇朝通志卷一百二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通志卷一百二十六
昆虫草木略二
果类
草荔枝丛生朱颗味甘似普盘而无子内地所无惟塞外兴安及乌拉有之
圣祖命移植避暑山庄
锡以今名较之闽贡蠲渴生津未易伯仲并𫎇
奎藻题咏
普盘木本丛生结朱实味甘酸略似杨梅本草以为即覆盆误也见
圣祖御制几暇格物编
樱额亦名稠梨子丛生结实形如黑卜萄而差小至秋熟可食味甘涩见
圣祖御制几暇格物编
倒吊果俗名吊搭果形如山梨而小其花实皆下垂故名熟时可食其味酢遵化州沿边有之见
圣祖御制几暇格物编
哈密瓜体甚钜长尺许两端皆锐味较内地甘美可晒为脯芳鲜历久不变自哈密臣服以来每岁常充供献中土始尝此味前此所未有也见
圣祖御制几暇格物编
土鲁畨西瓜土鲁畨在哈密之西其地产西瓜最佳毎熟时人往摘瓜必相戒勿语若一闻人声则尽拆裂无完者见
圣祖御制几暇格物编
西域葡萄种类不一自我
朝式廓疆宇康熙间哈密等地咸隶版章因悉得其种植诸
苑籞结实有白者紫者长如马乳者又有一种大中问有小者名公领孙又有一种小者名琐琐葡萄味俱极甘美见
圣祖御制几暇格物编
哈果出肃州及宁夏边外回部呼为哈特枝叶丛生不甚高大其皮可以饰箭溜矢把结实似野葡卜而小有赤黑二色秋深乃熟边人采以熬膏成皮如油纸名菓煆皮本草注曰菓单以楸子为之不知楸子特黄色一种其有红黑二色者乃哈果所成也伏读
圣祖御制几暇格物编辨定名类实可补图经之所未备北天竺丛生塞山绝壁结实累累色正赤类南天竺子
皇上赐名曰北天竺并蒙
奎章题咏
乌沙尔齐树生塞外高数尺秋结红果一枝累累千百颗状如樱桃而小可食其味甘酸仰经
睿题
奇实密实绿葡萄也结实无子本布哈尔种西域
平定后自回部移植
禁苑伏读
御制天章具见怀方绥远之徴
阿克苏桑椹结实寸许甘美远逾腹地自平定回部后移根
上苑魁硕一如西域仰经
睿题
温普产辽阳山中形似樝味甘而酢或借榅桲二字书之恭绎
御制诗引釐辨精详始知榅桲为梨别种与温普不相
类向皆沿袭舛谬也
乌拉纳塞外红果乌拉一帯之地尤多实似樱桃而大味甘酸见
佩文斋广群芳谱
枸柰子色红而实小味甘酸俗呼为狗奶子见
佩文斋广群芳谱及
盛京通志
法法哈实如小杏味酸甜宁古塔所出见
佩文斋广群芳谱及
盛京通志
密苏呼实哈树连缀而上实类樱桃味甘酸出吉林宁古塔一名乌察拉齐见
佩文斋广群芳谱及
盛京通志
欧李子柔条丛生高二尺许花碎白实如小李味酸涩宁古塔爱浑皆有之见
盛京通志
杜实产爱浑小而赤似桑果味酸见
盛京通志
伊勒哈穆克出宁古塔果生草茎色红味甘置器中少刻成水一名桃花水见
盛京通志
巴㰖仁果名出滦平见热河志
哆啰密山果产陆川县山子猺地见
皇朝职贡图
阿呾呢产琉球国叶长旁有刺开花者为男木花白若莲瓣女木无花结实大如瓜粤东亦有之名凤梨见臣徐葆光中山传信录
楮子南海姑米等山生之一名芝子如橡栗而小见臣徐葆光中山传信录
虫类
〈臣〉等谨按郑志合虫鱼为一部续纂通志仿尔雅释虫释鱼分为二部今仍前例以归画一云榛蝈周礼蝈氏及月令蝼蝈鸣注皆以蝈为蛙今塞外所产榛蝈则系络纬蟋蟀之类善以翼鸣土人呼为叫啯啯伏诵
御制鸿章正名辨物永垂格致之经而觧千古之惑塞蝉产关外较内地者大而音直蒙古名之曰绰尔齐仰经
圣藻题咏
山蚕一名樗𧁧海州盖平复州人放之樗柞等树春秋收茧见
盛京通志
马陆塞外深山丛树中有之断之能行触之则卷见
盛京通志
摩该蛇名生水中浑身有金点准噶尔部所生见西域图志
塞蝶生沙漠黑质黄驳时来草间见臣高士奇扈从录
塞萤极大光可烛三尺许见臣查慎行考牧集云虎生塞外山中长四寸许头以下如翡翠有纹如鱼鳞尾作金色吐气为云故名见臣查慎行考牧集
鱼类
逹法哈鱼八月自海入江积数至众或有履鱼背而渡者宁古塔黑龙江土人取鱼炙腊积以为粮见
圣祖御制几暇格物编
瀚海螺蚌甲瀚海一望斥卤无溪涧山谷而沙中往往见螺蚌甲盖其先皆津国也伏读
圣祖御制几暇格物编由委推原烛见古来西北本系水
区非即沙碛实发前史所未言
箬漠𩺵出口外溪涧中状似鲈细鳞重唇身有黑班伊逊河所产尤多蒙古谓之济伯格仰经
宸翰题咏
哲鲁鱼似鲈色黑出宁古塔黑龙江见
盛京通志
倒鳞鱼鳞皆倒生或言龙种也见
盛京通志
海青鱼出宁海州其至海水有声去则水激如箭见
盛京通志
竹鱼翠色如竹出黑龙混同两江见
盛京通志
雷鱼雷多则生出黑龙混同两江见
盛京通志
海獭或名海豹打牲者纳皮于官用饰秋辔见
盛京通志
海狗出东海及宁古塔土人跳冰取之见
盛京通志
秋生子鱼出盖平清河形类白溧见
盛京通志
偏口鱼背青腹白形匾而薄匾行水中海中惟此先至雁鱼次之故谚云先偏后雁见
盛京通志
奇尔富鱼产黑龙江见
盛京通志
乌库哩鱼四五月自海迎水入江宁古塔出见
盛京通志
勾星鱼黑龙江出鳞斑然如列星见
盛京通志
滑子鱼长五寸许形狭而修产平泉州山溪中见热河志
虫鱼一名尖口鱼大盈尺许锐口细鳞产塞外山溪中见热河志
奇勒必无鳞鱼出额尔齐斯郭勒见西域图志易里木鱼长一二尺有通骨嘴甚大而无刺出准噶尔部见西域图志
纳和鱼长二三尺腹甚匾而阔多腴准噶尔部所出见西域图志
鲁赫依鱼名出回部无鳞口圆身微匾大者可七八尺见西域图志
毛鱼细小外视似腐咀嚼有味闽人皆重之为珍品见臣徐葆光中山传信录
针鱼产南海头戴针形见臣徐葆光中山传信录靴鱼头长如靴出南海见臣徐葆光中山传信录石鮔首圆下生八手无脚生南海见臣徐葆光中山传信录
海胆背生刺如猬蠕之能运行出南海见臣徐葆光中山传信录
壁虎鱼出南海螺壳上生五六爪形如壁虎故名见臣徐葆光中山传信录
桅螺壳尖出如桅生刺满之产南海见臣徐葆光中山传信录
墨鱼产海外姑米山形小聚浮海靣见臣徐葆光中山传信录
禽类
海东青鹰属形较小能飞入云擒天鹅宁古塔黑龙江所出向以小而鸷者为隼今无其名伏读
御制月令七十二候鹰始挚诗按语釐辨名类实可正
古来禽经之讹
白海青西域霍罕汗所进实为鸷鸟之英恭读
睿题不独征遐方之瑞而绥柔绝域荒服来庭足见从
古所未有
𬸦𬸚尔出伊犁色正黝尾中散白点如雪糁赤晴黄匡翎骈半雉扇伏诵
天章仰见殊方瑞产实为绥远所征也
白鹰喀尔喀贝勒阿约尔所进霍罕额尔徳尼伯克及土尔扈特贝子锡喇扣肯亦相继来献恭绎
御制题咏尤见怀柔荒服之至意
白鹘产海上毛色独异实为鸷鸟中之最俊者仰经
睿题
额摩鸟出嘎拉巴在佛郎机一名素格尔高五尺馀自顶至颈皆无毛惟脑后短毛甚稀头绿颈翠其连背处及嗉皆红紫色嗉下垂赘肉两片嘴略同他鸟嘴两孔为鼻其目正圆外黄晕翅藏两胁毛下甚小有大管五排次如指而无长翎不能飞腾足三趾无距爪红毛人言无舌无翅验之皆不足信仰荷
奎章题咏
火鸡产塞外山中黑身白尾红冠赤足曽经
睿题
千里红顶有红毛喜食苏子俗呼苏雀黑龙江称老枪雀出俄罗斯地雪后即来群飞入海见
盛京通志
山画眉善鸣塞外所产与他处不殊独以卵珍大仅如莲子绿如松石亦有白色及斑褐文者土人镕蜡实其中以为簪珥之饰鬻于关内见热河志沙燕北海燕略大产于大漠见臣高士奇扈从录古哈鲁金黄毛羽长嘴短尾四月鸣出琉球国见臣徐葆光中山传信录
麻石翅羽绿色白眉九月来产琉球国见臣徐葆光中山传信录
乌凤一名王母鸟四月来南海诸岛多有之见臣徐葆光中山传信录
容蕋翅灰褐色黑头八月来见臣徐葆光中山传信录
石求读出琉球国毛羽似雀十月来春乃鸣见臣徐葆光中山传信录
莫读吏琉球国产绿毛十月来见臣徐葆光中山传信录
兽类
沁逹罕类也形倍大肉味鲜洁春夏时毛色与略同至秋末冬初则变白如雪产于兴安如索
约尔济地方见
圣祖御制㡬暇格物编
青马种从海中来其性最良见
圣祖御制几暇格物编
鼢鼠产俄罗斯近海地亦名摩门槖洼形似鼠而身大如象穴地以行见风日即毙其骨类象牙可制器物其肉性甚寒食之已热见
圣祖御制几暇格物编
飞狐锐头缺口耳小尾长似狐有肉翅连四足及尾能飞产于口外密林中今山陜有飞狐岭飞狐口当时必以物产得名而名胜志曰有狐食五粒松子遂成飞仙其说荒诞皆因未知天下有所谓飞狐也伏读
圣祖御制几暇格物编征名考实洵足为千古传信也飞鼠首及尾皆似䑕翅与飞狐同产口外见
圣祖御制几暇格物编
堪逹汉产黑龙江沮洳地似鹿而大色苍黑项下有肉囊大者至千馀斤其角可作射韘色最坚白环以黑章一线即角中之通理其蹄能驱风疾世人贵之见
圣祖御制几暇格物编并荷
奎章题咏
瑞鹿康熙四十八年
圣祖秋狝行围于巴颜陀罗海所获其角长七尺有九寸叉之数十有六鹿角自两叉六叉四叉以至八叉历数十年而后成其逾八叉者不可辨其年岁盖千万中一遇因藏之武库以见山灵献瑞伏读
皇上御制记阐扬
前烈并示诘戎讲武奕禩无忘之至意
驯鹿东海鄂罗春奇棱部所产牝亦有角与常鹿稍异胜负载似牛堪乘骑似马依媚于人仰经
奎藻题咏
瑞麅乾隆十六年
秋狝塞上蒙古台吉必力滚逹赖以此来献色纯白晴如丹砂抱朴子称鹿夀满五百岁则色白壬申岁又于巴颜河落围中生致一白麅性特驯扰亦周阹所仅见也俱仰邀
天章题咏
野骡产沙碛中耳最长蒙古语谓耳为奇勤故以名之恭绎
睿题并正史迁单于乘骡之谬乃知前史好奇不足为
信词也
野鼠漠北多有之𫎇古名曰鄂和托纳每取草实藏穴中以为食汉书苏武传张宴注谓武取䑕并草实而食之刘攽又以为北方野鼠之类甚多皆可食实为舛谬恭绎
御制读苏武传注辟而论之足破前史耳食之讹野马产阿尔台山蒙古名之曰塔奇亦经
睿题
青羊羊有青者南人所罕见今塞上多有之善走厜㕒问为山羊之一种仰荷
睿题
安塔哈即野骆驼也似驴而差小项下垂瘿毛产朔北野马川见日下旧闻考
波斯猫形极大今京师皆产之见日下旧闻考拂菻狗较常狗倍小今为京师土产见日下旧闻考
猞猁孙类野狸而大白花色小者曰舒伦出索伦见
盛京通志
跳产于沙漠前足才寸许后足几一尺行则用后足跳一跃数尺止则蹶然仆地见臣高士奇扈从录
金虎形似䑕而最小性灵警产瀚海北克鲁伦河外伺雁宿沙中则跃伏雁颈雁惊起绕空而飞鼠坚伏吮其血血尽雁堕地因并食其肉故以虎名之见臣高士奇扈从录
皇朝通志卷一百二十六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