盋山志/卷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一 形勝 盋山志
卷二 祠廟
卷三 園墅 
维基百科 参阅维基百科中的:颜鲁公祠清凉寺 (南京)

天下祠廟夥矣,不盡載祀典,盋山所隸亦然。今存者,大抵同治、光緒間重修,若特建,其名見誌乘丁部書,而圮弗存者,亦就所在以次,即明揆幽蘄有復之者也,其次之之序,用所祀者為斷,異世論世,同世論年,建置先後弗計焉。若夫方外之祀,非其族莫稽,則以存圮為次。

諸葛武侯祠光緒七年建。 在蛇山之麓,與靈應觀別見。同門異室,桑根先生醵成之。饗堂三楹,龕武侯栗主以祀,後繪有巾扇小像,儋如也。直饗堂三楹,日淡靜山房軒,其前三山在天外,邪攜江光一線,與風帆雲樹納之座中。其北牖,叢篁蔽虧,時見高下樓臺與煙水搖曳,奧如曠如也。歲時瞻拜小憩山房,不知滌塵氛幾許。

吳大帝廟 在石頭城,祀吳主權,廟即故宮址。昔權遷都建鄴,徙武昌材瓦,即長沙王策故府,繕治太初宮。晉瑯邪王渡江,以太初宮為府舍,及即帝位,稱為建鄴宮。至成帝,始繕苑城,新其官。宋齊而下,因之稱為建康宮。是六朝宮室,雖時有改築,大略皆因吳舊址,在石頭城許矣。參《六朝事跡》、《建康誌》及宋曾極詩註。

古石城祠 當在石頭城。《職掌誌》言,洪武年間建,所祀未詳。然祠以古石城名,意孫吳時祀矣。今湮。

陶桓公祠 在盋山惜陰書舍,今改稱惜陰書院。祀晉陶桓公侃。道光十八年,總督陶文毅公澍,以桓公嘗破蘇峻於此,繪其像,刻石祀焉,今失。都人士改祀文毅公於景陶堂後,報創立功也。

陶靖節祠 道光中,陶文毅公於盋山余霞閣前建深柳讀書堂以祀。張氏修府《博山園雅集圖詩序》。今桑根先生以三代下完人,漢惟武侯,晉惟靖節,昔人每並稱之,余霞閣既圮,因奉靖節栗主祀之武侯祠內南楹。

顏魯公祠同治問修。 祀唐異州刺史魯國顏公真卿,門臨烏龍潭,直西城垣繚之如屏如著,有古柏一,自城垣東望,如天際孤鶴曳翠羽以翔。

一拂清忠祠光緒三年因舊址重建。宋嘉定間,總領商碩建祀監安上門鄭公俠,後圮。明萬歷時修復之,增祀閩中靖難死事諸臣葉福、陳彥回、陳繼之、林英。及閩六生等。曾廷瑞、伍性原、陳應宗、呂賢、林玨、鄒君默,又以張經、周起元拊。國朝祀督學雷公鉉、鄭公任鑰,近又增總督林文忠公則徐、沈文肅公葆楨、文肅公有專祠,別見,此以閩人匯祀。督學林公天齡。其祠在清涼山東偏,大壑中壑,如箕南張,與盋山相直。春夏時萬木環蔭,郁成一綠,及新霜時下林葉紅黃,靜對蕭槭間,攜鬥酒延秋最逸矣。

卓侍郎祠 在清涼山,祀明卓忠貞公敬。謚《明史》本傳未詳,此據裔孫卓爾堪謁祠詩。七世孫發之,萬歷中奉詔建。今圮。參《待征錄》。

耿天臺祠 在清涼山麓,祀明耿恭簡公定向。祠其講學處,所稱崇正書院者也。今圮。續誌》。

汪文毅公祠 同治八年修。在盋山,祀明殉國翰林院檢討汪公偉,繼室耿夫人暨義仆高琳拊焉。

頑山祠 在清涼山側。《待征錄》言祀陳龍巖太守,或日即康熙初知江寧府名開虞者也。其地山石怪張,不可齊一。故頑之祠,今圮。

教忠祠 在盋山前,桐城方氏祠也,榜日“十六世孫苞立”。今圮,獨門垣僵立雲煙變滅中。

曾文正公祠同治十一年建。 在盋山。祀總督曾公國藩,規制宏敞,甲盋山諸祠。祠之西偏日四松庵,與祠通,別見。

馬端敏公祠同治十二年建。 在盋山。祀總督馬公新貽。

沈文肅公祠光緒六年建。 在盋山。祀總督沈公葆楨。旁日心太平庵,見園墅。

上元節孝祠 在烏龍潭側。同治間改建於此。

碧霞元君祠光緒七年桑根先生建。 在蛇山前。其祠右蔭垂楊,左倚修竹,槿籬菜圃,交碧於前,而一角紅墻,時鑒影烏龍潭下,亦湖山點綴也。烏龍潭亦名小西湖。

四松庵同治十一年重建。 在盋山之麓。舊有古松四,故名。相傳有三將軍為防禦,戰死於此,祠之。見《待征錄》,時代、姓氏不可考,今祀亦廢。邑陶氏余霞閣及陶文毅公印心石屋在焉。詳園墅。今庵內有小園,層樓冠之,登馮,北牖與益山前峰值,嵐翠沈沈襲人襟,樓前兩垂楊,弄姿晴空,池水為之蔥蓓,旁海棠一樹,花時意態穰甚,輕風徐颶,如靚妝艷女徘徊綠絲步障間。

雲巢庵同治間重建,即地藏殿,又名小九華,姚氏鼐《遊崇正書院記》石刻在焉。在清涼山麓。門臨大壑,壑外橫一峰,萬木林立,與門前松柏楸梧之屬相拱揖。迤左最高處,冠以翠微亭。詳園墅。右則磴道,邪縣綠槐夾之,時一臨眺,自然令人幽。

清涼寺同治問重建。 在清涼山,宋清涼廣惠禪寺也。舊楊吳興教寺,異元初改為石城清涼大道場。始南唐後主宮以避暑,即此寺。舊藏董羽畫龍,後主八分書,又有烈祖祭悟空禪師文石刻,謂亦後主所制者,非。李霄遠草書稱日三絕,今立寺門。紅墻內外,視萬峰攢綠,深靚不可狀,尤一絕也。

靈應觀正統三年建,桑根先生建武侯祠時重修擴之。 在蛇山之麓。門前松檜林立,雉堞圍之,如闌檻屈曲,中藝有群卉,旁近修篁數叢,風前雨後,作淡碧色,娟娟如可餐。

旃檀林 在小桃源左。舊多紫竹,竹畔石池一,朱魚長尺咫,池上室宇尤邃入者心跡,為清同治間僧曇馨葺居之,其勝猶可想。

來茲庵 在陶谷,壽州方氏庵也。或日,桐城方侍郎苞讀書處。舊聞有林泉之勝,今則老屋數椽,搖蕩於風雨而已。

金陵寺 在馬鞍山。五代詩僧貫休建。今圮。陳氏文述《秣陵集》。

永慶寺 在蛾眉嶺,梁永慶公主第也,後舍為寺,故名。嘉道時稱禪棲勝境,中因山石為磴,下數十級。棟宇之名日地樓,即舊清風榭。木芍藥特盛,尤多巨竹。寺有浮圖一,亦公主造。亞於長幹之塔,然亦回立雲表,遙相拱揖雲。今圮。參《六朝事跡》、《建康誌》。

白雲庵 在清涼山麓。宋王安石嘗遊焉。今湮。《建康誌》。

吉祥寺 在清涼山北:明永樂初改建。有老梅一樹,鐵幹撐空,香雪纓絡之蔭,可十畝。或言,明焦弦嘗讀書於此。今圮。參李氏鰲《金陵名勝詩鈔》。

拜梅庵 在吉祥寺內。明鮑山築,祀其母者也。今圮。

獅子窟庵 在小桃源。明永樂時建。今圮。職掌誌》。

圓通寺 在小桃源,有名古剎也。今圮。《職掌誌》。

半壑庵 在盋山之陰。今圮。《待征錄》。

隱仙庵 在盋山迤北。《待征錄》謂與陶谷張氏園鄰者,非。相傳陶征君嘗隱居於此,有六朝梅花,時香與寒俱,猶余古意。今圮。《續誌》。

全貞堂 在隱仙庵後,道士王樸山居之,以叢桂勝。樸山善琴,夜深月上,一彈再三,鼓弦軫間,天香四沸也。今圮。參《續誌》。

叢霄道院 在虎踞關旁。舊有老桂二,相傳數百年物。今圮。

妙意庵或雲妙音者,非。 在烏龍潭側。庵故明楚藩長史唐時宅,後舍為庵。今上元節孝祠,其址也。其地直烏龍潭,盋山、蛇山分峙左右,雪時北望,天低雲重,與萬山相際如一,獨峰巒闕處,鼓樓紅墻微抹,遠植積素間,延佇其時,其弗作真人天際想耶!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