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菴集/卷一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直菴集
卷一
作者:申暻
1811年
卷二

[编辑]

讀書東山溪堂[编辑]

余讀書于東山溪堂。時春物方爛漫。而山中日長景暄。可以優游自適矣。遂留數十日。伏次家大人昨年與叔父唱和韻。

出得都門已興長。來趁東山未暮春。林亭野趣依舊逈。溪榭風光一番新。恠鳥幽音警俗耳。芳草陽坡成厚茵。觴詠花間眞韻事。杖行池邊卽閒人。山靜晝永無外擾。樓上朱書日相親。凈界着身殊愜意。好得超脫漢城塵。

東山溪堂。伏次家大人韻。[编辑]

吾家自有東山溪堂以來。家大人每以春秋出遊。子弟賓客多從之。而小子暻未嘗不參於其間。當時酬唱詩篇頗盛。而小子獨不能詩。故未克有所攀和。雖有之而多忘之者。今僅錄二首。

溪榭乘春至。山花滿地開。燕鸎和互唱。蝴蝶去還來。合坐穹林影。宜傳曲水杯。情方適丘壑。歸思不須催。

其二

山裏秋光引興多。不時騎馬自京家。遍麓繽紛赤楓葉。盈階爛漫黃菊花。佳句縱慙長吉槖。香醪猶敵玉川茶。林壑逍遙弘長趣。不關紅日已西斜。

伏呈家大人秋城任所[编辑]

家大人有秋城赴任之行。伯氏拜辭於津頭。舍弟至果川拜辭。暻則定以陪至任所矣。到柳川店舍。疾作落後。罪悔悵望。不自堪勝。翼日家大人自途中專伻問疾。寄下長句。敬次伏呈。

兄弟已先還。兒獨驂乘去。不幸感微疾。親敎落送汝。溫凊違始計。拜辭臨歧路。長程逾十日。跋涉良勞苦。往復期以匝一月。此是遠別非近別。定省將曠音聞踈。晝思夜夢憂慮集。侍旁無人奉杖屨。兒雖歸家便是客。瞻望南雲引領唏。候門迎拜定何日。

上厚齋金先生[编辑]

自暻受業厚齋先生門下。每歲必一再進謁。瞻仰德儀。承奉訓誨。以展其尊親之誠依歸之義矣。數年以來。荐遭喪慽。汨沒病憂。久未趨侍臯比。竊不勝悵慕之私。敬次朱子韻。仰呈求敎。

先生窮至道。安宅與廣居。學貫博約齊。道通誠明俱。心硏千古秘。眼窮五車書。德業臻昭曠。謙光實若虛。安樂自康濟。門庭無馬車。小子幸從遊。景服當何如。疾病乖負笈。愧懼傳習蕪。伊來阻敎誨。悵慕徒煩紆。

有懷金使君士重致垕。題寄其新安任所。[编辑]

獨坐窮廬懷我友。我友出宰在西邑。眉宇秀拔人如玉。早登臺省著樹立。自是明時賢大夫。一心愛君兼憂國。㫌忠討逆斥佞倖。不避南竄復北謫。孤忠直道天有鑑。雄州鎖鑰兆牽復。隨分盡職存臣道。呼喝溫飽豈戀着。要路通津壞心術。只宜斂避忘榮辱。蕩平緩峻何足論。調娛排抑都拋擲。羽化亭畔曾卜地。拂衣早須投遐躅。塵裏更沒開眼處。世外合成偕隱跡。與君別來忽匝歲。悵仰加以鄙吝積。我未可就君難逢。何由更接舊面目。拙語寫出非曰詩。木桃投求瓊玖獲。

求和尹屛溪瑞膺鳳九[编辑]

余將定居於楊山。求詩于尹徵君瑞膺而久未得之。用弱者先手之例。以一長句寄去。未知其果有和章來否。盖余山居。不宜無夫公題詠故爾。

屛溪先生居屛溪。屛溪之水流九曲。簇擁屋後摠峯巒。安排門前饒泉石。紛旣有此外境好。伊人內蘊從可識。心事氷壺照秋月。身世孤雲將野鶴。養眞守靜自收功。暮年不改韶華色。眼中窮格無遁理。胷裏經綸少遺策。世莫得用道不行。袖手山間眞可惜。我識先生異餘人。自少相從與講學。人生聚散本無定。年來離索悵黯劇。平生情契兩衰翁。久處涯角空相憶。我昔屛溪屢往來。通宵談論忘飢渴。今焉坏蟄難復就。回想前遊增歎息。先生念我亦應然。盍寄一詩垂金玉。

正陽寺。贈僧一修。[编辑]

舍弟明寅挈余至其通州任所。爲余治行具。入送金剛內山。遊覽數日。緣余病劣。不敢爲窮探極討之計。而第登天逸臺。指點萬二千峯。此乃平生快活事。豈可多求哉。昔我曾王考王考先考叔父伯氏皆遊此山。故時於寺樓崖壁間。得當時題名而瞻仰之。不禁感懷流涕。臨出山。有無限悵意。適正陽僧一修苦請留詩。爲賦六韻。

蓬萊於我有世緣。孱骸猶能入山來。宇宙快覩昭曠界。玉峯銀巒萬千回。立立崖壁雲外直。决决潭瀑洞裏開。迢遞琳宮饒異蹟。錦繡春光絶塵埃。百年盤礴猶不足。三宿歸驂不須催。欲去如與高人別。何年更登天逸臺。

金剛山中。伏次先君子韻。得七言四首。[编辑]

山容明凈護樓臺。水色澄鮮遶座來。自詑衰軀不虛死。到來雖晩見蓬萊。

重巒列峀儘參差。化斧應勞奇巧爲。萬瀑衆香最奇勝。雙眸快覩夕陽時。

芙蓉秀色聳晴暉。楓韻松聲坐翠微。野士山僧譚勝地。古人遊跡摠依俙。

先子少時遊此山。杖鞋內外遍奇觀。遺餘壁面題名字。日暮徘徊血涕看。

隱寂菴。次金四宰太白鎭商韻。[编辑]

自坤巖楸下。向長下峙。欲至黃驪梨厓。訪金參贊太白。委托先故文字。餘美途中。聞太白來遊周魚山之隱寂菴。改路尋山。遇於野次。同入本菴。太白之姪季聞令澤,胤說澤兩卿。門客朴君昌蔓,金君光河。幷旁隣士友十數員齊集。爲設泡會。談叙阻懷。誠亦浮世一勝緣也。太白有七五兩絶。遍求座中次韻。將成小軸。庸爲日後次面之資。亦強於余。以不嫺於詩力辭。不得免牽率。可笑。太白時新爲耆所堂上。

䟽傅餘金樂聖時。淡成勇退已先之。叨爲不速參高會。醉飽那無善頌詩。

其二

野寺旣尋春。隱菴又卜夜。高談坐達宵。斜月欲西下。

追和金處士遠觀軒題詠韻[编辑]

長城龍江金處士克光丈嘗求其所居遠觀軒題詠於知舊間。自有原韻矣。余昔陪先君子。一登軒上。與金丈對叙。忽已數十餘年。今其孫必泰大來追誦原韻。求和甚勤。感傷謹次。

龍江幽築挹先賢。遶舍梧陰滿沼蓮。聽說遺篇增我感。登臨尙記卅年前。

花山李庄留題。[编辑]

洪陽鳥枝村。有故李持平彦著叔花山亭舍。昔我先王考先君子。盖嘗一遊而有題詠矣。今其孫命來泰叟邀余留欵。共談宿昔。感傷之餘。求有一詩。以備山中故事。義不可辭。謹次先集韻以示之。

洞府深藏舊榭臺。遊人尋入好顔開。山容窈窕擡頭望。林籟淸泠拂面來。雲壑飛泉多曲折。石溪橫彴幾盤迴。將身安得芳隣卜。臨別停鞍一悵哉。

韋巖述懷[编辑]

韋巖精舍在楊州治南忘憂峴下。卽我先世墓廬。而遠祖文節公所嘗卜築者也。王考議政府君亦嘗退休此地。而時値精舍年久傾頹。故重刱而改建。以爲經遠之䂓。精舍西倚松陰。東臨泉瀑。故有晩翠之扁聽流之額。而復其上數百步許。有所稱南澗。水石淸勝。林壑幽妙。可供杖屨逍遙。余於童子時。猶及陪遊于是。自今追思。怳若隔晨。而忽焉三四十年。顚毛已種種矣。每來彷徨怵惕。不勝感欷。今年冬。猥以虛名濫叨臺職。故歸依先人弊廬。以爲從縣道修上辭本之計。盖出不得已也。王考改建時。嘗有訓戒之辭。伯氏承命而爲之記矣。惟其精舍十許年前。又因頹落。誤爲移構於北坪。遂與松陰泉瀑相左。余意深欲復舊基。更圖之而力屈未能。然舊基之上。別立太古亭一架。則庶爲不忘故墟之道。自乏材具。有志未就。區區惋歎。可勝道哉。寄語子姪輩。俾必追成余志。而姑以此詩。用寓自貶之忱。

翠軒不敢忘遺址。南澗猶能躡舊遊。堂構未能成繼述。傷心惟有涕凝眸。

東山述懷[编辑]

東山溪堂與忘憂里相去不過十餘里。余留忘憂。借村馬。時得來往矣。溪堂本我先君子所嘗營立。以傳于不肖者也。昔年余侍先君子來遊者。不記其數。而或獨來讀書者。亦屢矣。今爲投跡山野之身。宜棲息於斯。而屋子旣毁。村落離散。不得爲容接之計。慨恨不可言。暮春十三日。偶復到此。山翠欲滴。澗水悲鳴。遶座左右。林木扶踈。巖花𡵫柳。春意方澹蕩。而禽鳥聲不絶。游魚數十頭。沉浮潭底。種種物色。宛是舊日光景。先君子所以賞心樂意而見諸賦詠者。對境追憶。猶能誦其篇什。季秋二十五日又至。散步黃花赤葉中。有悄愴凄凉之思。自恨不嫺於詩。不得有追和之作。爲有不能繼述之懼。只得一首漫錄。

山色溪光渾似舊。鬂毛惟我雪霜侵。陪遊杖屨當時事。孺慕何堪此日心。

石湖述懷[编辑]

丙戌以後。余陪先君子。遊石湖亭者。殆至十數度。恒患經過怱卒。其於江山景物之勝。每有未能究竟之歎。惟甲辰夏月。自實村墓下。避疾來留。至于數朔之久。先君子處石湖亭。余處漢上亭。朝夕侍省之餘。曳杖經行於巖巒洞壑之上。挈舟沿洄於洲渚島嶼之間。領略烟霞之卷舒。草木之行列。魚鳥之飛潛。帆檣之出沒。而足窮目極。遊覽爛漫者。得未曾有矣。乙巳還京。世故牽掛。不能復至者又有年。則疇昔遊覽之樂。時發於夢寐而已。今年寒食。自韋巖爲行節祀。將作實村之行。取路石湖。一宿亭上而去。先君子手題一長律。尙揭壁間。徘徊其下。流涕仰觀。不勝風樹之痛。漫賦志感之語。示兒子。

一別湖亭餘廿載。重來白首舊踪迷。往時陪奉那復得。孤露感懷無東西。

石湖再述[编辑]

石湖亭。寔我曾王考石湖府君昔所刱置者。而王考絅菴府君亦嘗重修之矣。至叔父恕菴先生。乃復改構焉。先生雅有苦癖濃情於斯亭。喜其湖山之賞心。粧點之稱意。而輒以春秋佳節。呼朋挈儔。乘興出遊。或讀書雪屋。或題詩風軒。或杖藜尋花於巖壑。或理棹泛月於洲嶼。迭宕遊衍。澹然忘歸。余之不肖。亦得侍几杖於其間。曾非一再矣。先生遺外名利。斂避榮塗。且有難安情勢。每値除書之降。則又必來卧斯亭。封章控辭。今余猥以虛名。忝叨言職。不敢偃然在城裏。出郭棲遲於郊坰。遂得輾轉到此。仍若久長留住。則雖不敢妄擬於先生之高蹈。而便宜優游。跡則相隣。豈非賤分之榮哉。顧形勢有些拘礙。不能决定。則竊自傷其計拙而殊切歎噫矣。

幾陪杖屨閱江天。撫跡幽懷劇愴然。殘喘畸蹤飄泊甚。何緣此地送餘年。

坤巖述懷[编辑]

辛壬世禍。同志士大夫皆落鄕。無在京者。余亦陪先君子。寓居坤巖先塋下。留數年還京。而伊後每不能忘其時山居之樂。况自孤露以來。追感之痛。益不自制。近年與從祖雲林君卜得日後可擬之地於先塋近處。遂成述懷一首。

昔陪先子此丘園。風韻何曾讓鹿門。于今至痛縈風樹。感舊惟餘血涕捫。

金村述懷[编辑]

玄石先生昔在庚申辛酉間。寓居楊州金村者八九年。時世道淸明。肅宗大王連以學職臺官及吏工佐貳招延。先生卒不得已一起膺命。而弟子自遠方來者益衆。先生樹茅棟數楹。以自容膝。而且置書室其旁。以接從遊之徒。後先生移居坡州廣灘。而此爲其先世丘墓所寄。故盖亦往來不絶矣。余嘗竊承我先考與先師之言。先生在此時。多與門人習冠禮士相見鄕飮酒禮於雙槐大樹下。至今鄕士故老猶傳說稱誦。以爲盛事。今年春。余辭官投韋巖墓廬。旋以避疾遷次。轉至高峴。借留具氏別業。則寔與金村爲相望地。故遂得頻造于茅棟遺址。徘徊於雙槐之側。追慕感慨。深有不得同時之恨。僭玆一詩。庸以志感。不幸後生之歎。何可勝言哉。

金村先生之故宅。習禮大樹尙含情。兒孫宅相眞知愧。跡則相隣奈忝生。

楊山。謹次家庭舊韻。[编辑]

余居楊山精舍。感念先王考先君子先叔父及伯氏唱酬題詠舊事。不勝永慕之懷。而自量不才。無以追和。僅次其中數首。錄示兒子。

晩諧考盤計。欣副此心初。南澗時携杖。西疇或命車。佩韋追祖訓。介石守先廬。關戶且深坐。虔披洛閩書。

其二

屛跡城闉外。楸山托雅情。樑間留語燕。樹杪藏啼鸎。晩萼林間得。幽泉草底鳴。塵囂那得到。襟韻自高淸。

歧城雜詩[编辑]

自以不才無術。未堪仕宦。又以由薦得官。未宜冒當。自寢郞小司。一不敢出肅行公。至於臺職。尤是選擇之重。每値忝授。愈不勝惶惕。出郊定居。力辭必遞者。四五年所矣。且平昔意思官職之中。字牧最難。以故本無僥倖作宰之想。雖或來逼。决欲避免矣。今年四月。忽被金城除命。再三申狀於銓曹。丐其啓遞之際。本省按使以設賑災邑。狀請催赴。上特下不日下直之命。事會急迫。逃遁不得。五月。謝恩辭朝而來。心羞面愧。茫然不知所以爲政。回顧素心。判若別人。虛妄可笑。莫此爲甚。况朝家科條嚴密。爲守令者旣無便宜從事之路。又無以不行上司之指揮。左右矛盾。前後掣肘。莫如從早罷還。回授可堪之人。爲公私兩得。而亦未猝售矣。在邑之間。情發於辭。得數首。

悶余失性強爲斯。顚倒風塵出磵扉。百事公門堪疾首。惟思日夜遂初衣。

其二

錢糓甲兵素昧事。簿書期會旁午時。徒然土偶坐公廨。淸嘯弘農那易期。

其三

到來咫尺蓬萊地。未入山中怊悵歸。非必康侯衡岳意。爲曾叩得正陽扉。

其四

異鄕除夕故園違。去思逾多宦意微。二字天褒當不得。誤恩恐速簡書譏。有白賤臣淸白者。上曰似是好人云。

其五

春深忽見異鄕花。尸祿歧城滯縣衙。衮衮公門難了事。欣奔何日定還家。

其六

玄潭巨壁冠南川。選勝得玆非偶然。申翁淵比金公瀑。肇錫倘能後代傳。

其七

當年固守東岡土。豈意再經歧縣秋。嵯岳山靈應笑我。二年虛鎖鄴侯樓。

春日楊山。敬次先賢及家庭詩各一首。[编辑]

閒窓春入澗花香。卷箔風傳谷鳥聲。好是靜中觀造化。誰人識得此中情。右明道先生韻。

春暮山中花盡開。支頤對坐不思歸。回頭更看雲舒卷。吾欲從今老翠微。右晦菴先生韻。

夕月朝花聊悅目。城囂市聒不關心。芬華未必贏貧賤。却笑世人交視金。右退溪先生韻。

驢背踏窮溪草綠。杖頭看盡𡵫花紅。語燕啼鸎下上處。不妨微醉答春風。右栗谷先生韻。

泉石一山選勝地。蒼厓更着瀑流懸。忽値閒花啼鳥景。藉來隄草一欣然。右尤菴先生韻。

爛蒸一壑林花攀。回抱四山野水環。不有我存淸福分。何能身着此中間。右玄石先生韻。

保拙平生兼養眞。山惟解愛不求人。世外寬閒容我地。優游好是百年身。右厚齋先生韻。

山齋春日娛心事。萬紫千紅照眼明。好保丘園靜閒趣。幾多人世利名爭。右先王考韻。

何須局促憂年老。繙動床書愛日遲。山水淸音眞境界。不煩輸寫苦吟詩。右先君子韻。

好是抽身紫陌紅。一春高卧百花中。縱嫌名姓登朝籍。猶喜山林繼祖風。右先叔父韻。

誰復知玆閒漢子。幅巾方外自飄然。鎭日登山臨水興。不妨呼我作神仙。右伯氏韻。

無人來共此中景。山氣夕佳溪萼明。經卷藥爐安頓處。羣飛燕子報新晴。右舍弟韻。

中原變故山河異。東土修爲計策慵。避世幽人藏六地。百回淸澗疊千峯。右附金士重韻。

周甲生朝。伏次先集韻。[编辑]

行年六十一年是。丙子今當周甲時。泣念劬勞恩莫報。不堪孺慕痛無涯。

書玄石先生行狀後[编辑]

道東文運昌。潘南間氣毓。六七先正後。六七先正。指圃隱,寒暄,靜菴,退溪,栗谷,沙溪,尤菴而言。復覩眞儒出。恭惟我玄翁。展也所立卓。淸明好資禀。純篤務正學。集義以外方。居敬以內直。明誠以進德。博約以修業。沉潛乎仁義。從容乎禮法。崇卑各有所。分明看本末。工夫鳥兩翼。規模車雙轂。俛焉日孶孶。力久見眞積。浸灌者灑落。辛苦者快活。嚴厲者和平。矜持者純熟。恢恢門路廣。井井節目密。左右逢其原。體用摠包括。造詣地位高。難容蠡測述。祖述于洙泗。憲章于閩洛。陶山曁石潭。鑽仰善私淑。幷世値尤翁。就正仍的確。經傳勤玩繹。理義紛昭晣。著書而立言。前聖得羽翼。明理而淑人。後學獲啓發。四子有讀記。麟經有補缺。二書有要解。六禮有疑輯。聖賢有遺模。治平有稽錄。先生著書。有數十種百餘卷。而此其最重者。故餘不盡擧。文獻關繼開。天人補遺闕。試看富纂述。方知具制作。厚齋嘗曰。先師文章。實有制禮作樂之具。尤翁有盛奬。學識我不及。尤翁嘗語厚齋。以玄石學識加於吾輩一等。載道文在玆。俟百庶無惑。蘊之爲德行。推之爲事業。居家倫理正。在邦令聞達。聖主急大賢。弘畀行道責。正色立治朝。國人皆矜式。剴切勤儉箚。炳烺修攘策。尤翁豈專美。先生同軌轍。先生之入朝也。以尤翁爲主人。以大義爲命脉。而告君文字。多所商議爲之者。萬言十二條。當世眞藥石。格王正事志。至論同伊說。勳籍論追錄。利源思先塞。先生癸亥。論追錄之不可。盖竊比於靜菴己卯故事。曲堗宜徙薪。寵倖施裁抑。先生戊辰。袖箚論後宮事及東平君杭事。重被嚴旨。尤翁大加欽歎。至於上章伸救。負國邪說徒。明言極痛斥。邪說徒。卽南九萬,尹趾完,柳尙運,崔錫鼎之類。主張名義植。誅鋤亂逆殛。先生以坤位之復。爲前古所無之盛德大慶。九萬等欲爲張氏。別立名號。先生極力排之。又請正黯,希載等謀害國母之罪。箚請筵奏。靡不用極。綱法得不墜。將非先生孰。嚴責背師人。先生前後與尹拯書。極論師席不容背貳之義。有數十書。及尹終至背師。則先生謂其有犯分凌節。有傷名敎之罪。不可復以朋友處之。快絶毁聖賊。毁聖賊。卽尹䥴。論議儘峻整。功烈儘煒燁。先生與尤翁。志同而道合。事爲語默間。雖有小出入。不可以此故。有妨其大德。小出入。指廟議裁省金論等事。大德。指尊周統衛朱道。明正學闢異端及禮論國是等事。扶懷而抑尼。先生詎不力。芝村以爲先生於懷尼是非。初頭若兩非之。然懷輕而尼重。中間是懷而非尼。晩節尤扶懷而抑尼。又以爲先生於大尹之失身江都。宗主黑水兩欵。自謂吾見本與尤翁同。則可謂洞然。於小尹背師一欵。聲罪又無未盡云。褒忠而討逆。先生無不足。丹巖嘗謂玄石甲戌處置。更無遺憾。何以明其然。事實具文籍。嗚呼海上訣。珍重世道托。尤翁嘗語子孫曰。玄石自是吾黨君子。乃余相信之朋友。及入耽羅。貽先生書告訣。托以後來世道之責。逮至楚山禍。素帶三月哭。先生聞尤翁訃。痛哭曰。尤翁出以大義。死於士禍。攻之者當爲小人。遂引栗谷服退溪例服之。以寓文喪之慟。尤翁先生知。先生尤翁服。兩門相須殷。兩門相期屹。眞可金石透。眞可鬼神泣。交際如是重。事契如是篤。萬代同瞻仰。寧復有間隔。云胡今後生。此義全不識。或有誣賢語。先生癸亥建極箚。明言逆黨如爲廢母之論者。及奸黨如攻斥栗谷尤菴者。誅殛廢錮。益加隄防。不犯兩案。而有才無罪者。謂宜略有䟽通而調用。甲戌代撰大誥書。雖以打破朋黨爲題。而主意歸趣。誠惟夫子之擧直錯枉。朱子之分別忠邪賢否。爲法爲務。則先生之旨。在於是是非非善善惡惡而已。豈可與向日時輩之假稱蕩平。而忠逆混用。薰蕕同器者。同日而論哉。假稱蕩平。而忠逆混用。薰蕕同器。而謂遵栗谷及先生之道者。是如楊墨之誣引堯舜。章蔡之妄援武周。干先生何事哉。吾黨之士所宜辨破其不然。而反或聽瑩者。不韙之甚也。或有侮正牘。指沮戱大論者而言。或過閭不式。或閱集恣舌。先生晩年。大覺尤翁之賢而益致尊尙。以扶尤翁自任。然後晩年以前。凡議尤翁之文字。在先生。皆爲已棄之論。故厚齋,芝村及暻寔主此義。修正文集。而孫弼傅有所詿誤。潛與匪人。盡數出之。不當入而入者。雖略有之。而此只可認以先生已棄之論。不肖後孫壞弄之罪而已。何可以此追咎先生耶。事理較然。多見不知量。先生如日月。余欲家置喙。庶辨諸異說。謂余言不信。請就遺狀質。先生行狀。厚齋所作。而先生尊尙尤翁。罪狀小尹之故。甲戌力主名義。嚴治亂逆之蹟。盖十分詳著。昨披遺狀來。羹墻慕逾切。遂增慨世懷。略攄胷臆欝。爲謝浮囂徒。庶休悖謬習。

書丙子上書後[编辑]

楊山孤客何如者。老而不死是爲賊。少不努力壯無聞。醉夢身世同草木。父兄勉我以文行。師友勖我以德業。秪今如許蔑可稱。日暮途遠愧濩落。肅廟盛際幸遭逢。不才未克登仕籍。厚翁門下夙摳衣。多少講誨聽隔壁。公私慙負七尺身。虛生一世無面目。云胡却爲時宰誤。猥被朝廷拂拭辱。千不近且萬不似。閉門踰垣劇惶惕。人間虛妄寧有此。衆咻羣罵宜交發。缺陷世界難容身。不如遄死以滅跡。試問汝暻居世來。何事粗塞作人責。嘗誦師說爲淵源。辨誣禦侮陳大略。知我罪我不關我。平生志業此一着。後世苟遇知暻者。庶徵其言不容抹。

自伊寓還居楊山。示子孫。[编辑]

誤作他土旅。好歸楊山宅。離鄕太無端。還鄕詎不樂。自從返舊居。我心方自愜。舊居不可捨。乃今得歸宿。擧頭望崇嶽。遊目俯脩麓。茅棟儘幽靜。瀟灑傍泉石。虔誠依松楸。叙懷對宗族。禾黍勸春耕。桑麻候秋熟。桃李蔭阡陌。杞菊護籬落。素位在固窮。頗學忍飢法。歲月肯虛擲。床書閱朝夕。卷中慕古人。未信世代隔。文種不可絶。兒孫時課讀。餘事有勝情。杖屨度雲壑。花鳥供怡悅。山水當絲竹。林叟與野僧。經過亦不俗。境界自閒適。胷中無塵雜。如許可送老。胡爲勞形役。安身宜逃世。名塲期不入。獨立人世外。庶遠恥與辱。雲卿與五郞。我不讓汝躅。永矢在阿志。詩成聊題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