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稽古録 (四庫全書本)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稽古録 巻一

  欽定四庫全書     史部二
  稽古録目録      編年類
  巻一
  伏羲氏一百一十年   神農氏一百四十年
  有熊氏一百年    金天氏八十四年
  髙陽氏七十八年    髙辛氏七十年
  巻二
  陶唐氏一百一年
  巻三
  有虞氏上合下巻五十年
  巻四
  有虞氏下
  夏后氏上合下巻十七主四百三十二年
  巻五
  夏后氏下
  巻六
  殷上合下巻三十主六百二十九年
  巻七
  殷下
  巻八
  周上
  巻九
  周下至共和初十一主自是以後年始可譜
  共和之初諸侯所自出
  魯至愼公濞  齊至武公壽  晉至靖侯宜臼至秦仲  楚至熊勇  宋至僖公
  衛至僖侯  陳至幽公寧  蔡至武侯
  曹至夷伯喜
  巻十
  共和元年至十四年    宣王四十六年
  幽王十一年     平王五十一年
  桓王二十三年     莊王十五年
  釐王五年      惠王二十五年
  襄王三十三年     頃王六年
  匡王六年      定王二十一年
  簡王十四年     靈王二十七年
  巻十一
  景王二十五年     敬王四十三年
  元王八年      貞定王二十八年
  考王十五年     威烈王二十四年
  安王二十六年     烈王七年
  顯王四十八年     愼靚王六年
  赧王五十九年
  秦昭王五年     孝文王一年
  莊襄王三年     始皇三十七年
  二世三年
  巻十二
  西漢髙祖十二年   惠帝七年
  髙后八年      文帝二十三年
  景帝十六年     武帝四十五年
  昭帝十三年     宣帝二十五年
  元帝十六年     成帝二十六年
  哀帝六年      平帝五年
  孺子三年      王莽十四年
  淮陽王二年
  巻十三
  東漢光武三十三年   明帝十八年
  章帝十三年     和帝十七年
  殤帝一年      安帝十九年
  順帝十九年     冲帝一年
  質帝一年      桓帝二十一年
  靈帝二十二年     獻帝三十年
  魏文帝七年     明帝十三年
  邵陵厲公十四年   髙貴鄉公六年
  元帝五年      晉武帝二十五年
  惠帝十七年     懐帝六年
  愍帝四年      東晉元帝六年
  明帝三年      成帝十七年
  康帝二年      穆帝十七年
  巻十四
  哀帝四年      海西公五年
  簡文帝二年     孝武帝二十四年
  安帝二十二年     恭帝一年
  宋武帝二年
  營陽王一年     文帝三十年
  孝武帝十年     明帝八年
  蒼梧王四年     順帝二年
  齊髙帝四年
  武帝十一年     明帝五年
  東昏侯二年     和帝一年
  梁武帝四十八年
  簡文帝二年     元帝三年
  敬帝二年
  陳武帝三年
  文帝七年      臨海王二年
  宣帝十四年     長城煬(「旦」改為「𠀇」)六年
  隋文帝十六年
  煬(「旦」改為「𠀇」)十二年     恭帝一年
  唐髙祖九年
  巻十五
  太宗二十三年
  髙宗三十四年     則天后二十一年
  中宗五年      睿宗二年
  𤣥宗四十四年     肅宗七年
  代宗十七年     徳宗二十五年
  順宗一年      憲宗十五年
  穆宗四年      敬宗二年
  文宗十四年     武宗六年
  宣宗十三年     懿宗十四年
  僖宗十五年     昭宗十五年
  哀帝二年
  梁太祖六年
  均王十年
  唐莊宗三年
  明宗八年      潞王二年
  晉髙祖七年
  齊王四年
  漢髙祖二年
  隠帝二年
  周太祖四年
  世宗五年
  巻十六
  厯年圖序
  巻十七
  本朝
  太祖建隆三年 乾徳五年 開寳八年太宗太平興國八年 雍熙四年 端拱二年淳化五年 至道三年
  巻十八
  真宗咸平六年 景徳四年 大中祥符九年天禧五年 乾興一年
  巻十九
  仁宗天聖九年 明衜二年 景祐四年 寳元二年 康定一年
  巻二十
  仁宗慶厯八年 皇祐五年 至和二年 嘉祐八年英宗治平四年
  等謹案稽古録二十巻宋司馬光撰光既撰資治通鑑又有舉要厯有目録有厯年圖有百官表厯年圖仍依通鑑起于三晉終于顯徳百官表止著宋代是書則上溯伏羲下訖有宋靡不備載而為書不過二十巻葢以各書巻帙繁重又厯年圖刻于他人或有所增損亂其巻帙故芟除繁亂約為此編而諸論則仍厯年圖譜之舊陳振孫書録解題曰越本彚聚諸論于一巻潭本則分係于各代之後此刻次第葢依潭本較越本易于循覽朱子甚重其書嘗曰可備講筵續六經讀之雖推之未免少過然觀其諸論于厯代興衰治亂之故反覆開陳靡不洞中得失其言誠不悖于六經通鑑文繁猝不易究是編言簡而義該洵讀史者之圭臬也南渡以後龔頤正嘗續其書今永樂大典所載尚有全本然頤正人品遜光逺甚持論未允是非頗乖于公議陳振孫不取其書誠非無見葢視光所作不可同日語矣乾隆四十三年六月恭校上
  總纂官紀昀陸錫熊孫士毅
  總 校 官  陸 費 墀














  進稽古録表
  臣光言竊以九州四海一日萬㡬將察知民物之性情蓋布在文武之方䇿雖厯年多而舉其大要則用力少而見夫全功恭以皇帝陛下富有春秋敉寧方夏念終始典於學於緝熙單厥心延登老成親近觀講發論語章句探經藝之同歸誦寳訓丁寧憲祖宗之不易有本如是實惟濫觴惟稽古堯舜之舊章惟信史春秋之成法高山可仰覆轍在前其興亡在知人其成敗在立政或當艱難之運而不能師用賢智或有惻隠之意而無以照知忠邪載籍之編患乎太漫鑒觀之主力不暇遑敢用芟夷略存體要由三晉開國迄於顯徳之末造臣既具之於厯年圖自六合為宋接乎熙寧之始元臣又著之於百官表乃若威烈丁丑而上伏羲書契以來對越神人可用龜鏡悉從論纂皆有慿依總而成書名為稽古録二十巻因仍書局繕寫奏篇兹冒昧以上陳助聰明之逺覽臣光中謝恭惟太皇太后陛下定九鼎以守天下之重器乗六龍以御古今之正權思齊之功啓佑聖學過物之濟燕及宗祧至於法弊於涼而改為官非其人而變置御戎之䇿上下措國之勢安危據舊以鑒新去彼而取此陶成萬化簡在兩宫七廟乗無疆之休微臣與不朽之業干冒宸扆無任司馬光進表










 

  • 稽古錄
  • 司馬溫公稽古錄 (四部叢刊本)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