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 (四部叢刊本)/卷第六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第五 管子 卷第六
唐 房玄齡 注 景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宋刊本
卷第七

管子卷第六        唐司空房  𤣥齡 注

   法法第十六     兵法第十七

法法第十六     外言七

不法法則事毋常不設法以法下故事無常法不法則令不行雖復設法不得法之冝故令不行

令而不行則令不法也法而不行則脩令者不審也法旣得冝而猶

不行則以脩令者未審之故也審而不行則賞罰輕也脩令者旣審而猶不行則以上輕於賞罰也重而

不行則賞罰不信也賞罰旣重而猶不行則以雖賞罰而不信也信而不行則不以

身先之也賞罰旣信而猶不行則以身不先自行其法也故曰禁勝於身身從禁也則令行於

民矣聞賢而不舉殆聞賢不舉不若不聞所以有殆聞善而不索殆見能而不

使殆親人而不固殆同謀而離殆危人而不能殆危人不能不若不危

人而復起殆旣廢更起或發其宿嫌可而不爲殆可爲而不爲多生後悔足而不施殆

足而不施怨疾必生幾而不密殆幾事不密則害成人主不周密則正言直行之士

所謂君不密則失臣正言直行之士危則人主孤而毋内䇿謀毋自入也人主孤

而毋内則人臣黨而成羣君子道消則小人道長也使人主孤而毋内人臣

黨而成羣者此非人臣之罪也人主之過也君不密之過民毋重罪

過不大也有大過然後有重罪民毋大過上毋赦也不赦則懼而脩徳上赦小過則

民多重罪積之所生也所謂積小以成髙大故曰赦出則民不敬有罪不誅

則安用敬惠行則過日益特恩不恭非過而何惠赦加於民而囹圄雖實殺

戮雖繁姦不勝矣造姦以待赦也故曰邪莫如蚤禁之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赦過

遺善則民不勵善即𠅤也有過不赦有善不積勵民之道於此乎

用之矣故曰明君者事斷者也君有三欲於民三欲不節則

上位危三欲者何也一曰求二曰禁三曰令求必欲得禁必欲止

令必欲行求多者其得寡無厭則難供故其得寡禁多者其止寡法令滋章盜賊

令多者其行寡再三則瀆故其行寡求而不得則威日損獨唱莫和非損而何

而不止則刑罰侮愈禁愈犯非侮而何令而不行則下凌上不禀其命非凌而何

未有能多求而多得者也未有能多禁而多止者也未有能

多令而多行者也故曰上苛則下不聽下不聽而彊以刑罰

則爲人上者衆謀矣爲人上而衆謀之雖欲毋危不可得也

號令巳出又易之禮義巳行又止之度量巳制又遷之刑法

巳錯又移之如是則慶賞雖重民不勸也殺戮雖繁民不

畏也故曰上無固植下有疑心國無常經民力必竭數也

數理也國無常經人力必竭而曰不竭者此非理之言也明君在上位民毋敢立私議自貴者

立私議者必自恃爲貴也國毋怪嚴毋雜俗毋異禮士毋私議國不作竒恠則嚴肅而無雜俗

有常禮士皆公議倨傲易令錯儀畫制作議者盡誅易令謂變令錯儀謂别置儀畫制謂

更畫制凡此盡以法誅之故彊者折銳者挫堅者破引之以繩墨繩之以誅

僇故萬民之心皆服而從上推之而往引之而來彼下有立

其私議自貴分爭而退者則令自此不行矣立議分爭退而不誅從此之後令不

故曰私議立則主道卑矣況主倨傲易令錯儀畫制變易

風俗詭服殊說猶立立私說尚能卑主況其倨傲易風俗而猶有立者乎上不行君令下不

合於郷里變更自爲易國之成俗者命之曰不牧之民於上不行君令

於下不合郷里但率意自爲易國之成俗故曰不牧之民言其不可養也不牧之民繩之外也繩之外誅

使賢者食於能鬭士食於功賢者食於能則上尊而民從鬭

士食於功則卒輕患而傲敵上尊而民從卒輕患而傲敵二

者設於國則天下治而主安矣

凡赦者小利而大害者也苟恱衆心故曰小利人則習而易犯法故曰大害也故乆而不勝其

犯法漸廣轉欲危君故曰不勝其禍毋赦者小害而大利者也人初不恱故曰小害創 而修徳故曰大

故乆而不勝其福家正而天下定則太平可致故曰不勝其福也故赦者犇馬之委轡

必也覆佚也毋赦者痤徂禾切癤也睢之礦石也疾可瘳也爵不尊禄不重者

不與圖難犯危以其道爲未可以求之也以其道未可求故不與尊爵重禄旣與之尊爵重禄其可

與之圖難犯危也是故先王制軒冕足以著貴賤不求其美設爵禄所

以守其服不求其觀也使君子食於道小人食於力君子食

於道則上尊而民順小人食於力則財厚而養足上尊而民

順財厚而養足四者備體則𦙃足上尊時而王不難矣𦙃相

文有三侑侑寛武毋一赦惠者多赦者也先易而後難乆而

不勝其禍法者先難而後易乆而不勝其福故惠者民之仇

讎也惠者生其禍故爲仇讎也法者民之父母也法者生其福故爲父母也太上以制制度

其次失而能追之能追悔也雖有過亦不甚矣明君制宗廟足以

設賔祀不求其美爲宫室臺榭足以避燥濕寒暑不求其大

爲雕文刻鏤足以辯貴賤不求其觀故農夫不失其時百工不

失其功商無廢利民無游日無關閉之日財無砥墆墆乆積也故曰儉其

道乎

令未布而民或爲之而賞從之則是上妄予也未布而爲所謂先時者也當刑

而賞故曰妄與也上妄予則功臣怨功臣怨而愚民操事於妄作愚民

操事於妄作則大亂之本也令未布而罰及之所謂不令而罰則是

上妄誅也上妄誅則民輕生民輕生則暴人興輕生故爲暴亂曹黨

起而亂賊作矣令巳布而賞不從則是使民不勸勉不行制

不死節民不勸勉不行制不死節則戰不勝而守不固戰不

勝而守不固則國不安矣令巳布而罰不及則是敎民不聽

民不聽則彊者立彊者立則主位危矣故曰憲律制度必法

道號令必著明賞罰必信密此正民之經也凡大國之君尊小

國之君卑大國之君所以尊者何也曰爲之用者衆也小國之

君所以卑者何也曰爲之用者寡也然則爲之用者衆則尊

爲之用者寡則卑則人主安能不欲民之衆爲己用也使民

衆爲己用柰何曰法立令行則民之用者衆矣法不立令不

行則民之用者寡矣故法之所立令之所行者多而所廢者

寡則民不誹議民不誹議則聽從矣法之所立令之所行與

其所廢者鈞則國毋常經國毋常經則民妄行矣法之所立

令之所行者寡而所廢者多則民不聽民不聽則暴人起而

姦邪作矣計上之所以愛民者爲用之愛之也爲愛民之故

不難毁法虧令則是失所謂愛民矣夫以愛民用民則民之

不用明矣夫用人者當以法令以愛人廢法而用之則人不可用也夫至用民者殺之危之勞之

飢之渴之用民者將致之此極也而民毋可與慮害己者

也夫善用人者必以法其不從法甚者危殺之其次勞苦飢渇之將欲用之必致此極則姦者不敢爲非善者恱而從命欲求可與謀害己者其可得哉

明王在上道法行於國民皆舎所好而行所惡所好者私欲也所惡者公義也

故善用民者軒冕不下儗而斧鉞不上因不以私寵下妾以軒冕有所許儗不因上有私

憾妄以斧鉞有所誅戮也如是則賢者勸而暴人止賢者勸而暴人止則功

名立其後矣蹈白刃受矢后入水火以聽上令上令盡行禁

盡止引而使之民不敢轉其力轉猶避也推而戰之民不敢愛其死

不敢轉其力然后有功不敢愛其死然後無敵進無敵退有

功是以三軍之衆皆得保其首領父母妻子完安於内故民

未甞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功是故仁者知者有道者不與

大慮始大猶衆也國無以小與不幸而削亡者必主與大臣之德行

失於身也官職法制政敎失於國也諸侯之謀慮失於外也

故地削而國危矣言國無以小與不幸而削亡者其削亡也則以臣主有失故也國無以大與幸而

有功名者必主與大臣之德行得於身也官職法制政敎得

於國也諸侯之謀慮得於外也然后功立而名成言國無以大與幸而有功

名者其有功名也則以臣主有得名故也然則國何可無道人何可無求得道而導之

得賢而使之將有所大期於興利除害期於興利除害莫急

於身而君獨甚傷也必先令之失先身無害而有利然後可以及物今君獨立無與則是有害故甚可

傷所以然者則由先令之失也人主失令而蔽失令則爲下所蔽塞也已蔽而刦已刦而弑凡

人君之所以爲君者勢也故人君失勢則臣制之矣勢在下

則君制於臣矣勢在上則臣制於君矣故君臣之易位勢在

下也在臣期年臣雖不忠君不能奪也臣得勢期年君雖知其不忠而不能奪無如之何也

在子期年子雖不孝父不能服也亦無如之何故春秋之記春秋即周公之凡例

而諸侯之國史也臣有弑其君子有弑其父者矣故曰堂上逺於百里

堂下逺於千里門廷逺於萬里今步者一日百里之情通矣

堂上有事十日而君不聞其事適在堂上耳而君遂十日不聞此所謂逺於百里

也步者十日千里之情通矣堂下有事一月而君不聞此所

謂逺於千里也步者百日萬里之情通矣門廷有事期年而

君不聞此所謂逺於萬里也故請入而不出謂之滅臣有情告旣入而不

出此則左右不爲通於下其事遂消滅也出而不入謂之絶其事旣出而不入此則左右不爲通於上其事遂斷絶也入而

不至謂之侵其事旣入不得至於君此則左右侵君事故也出而道止謂之壅其事旣出中道而止此則左右

壅君事故也滅絶侵擁之君者非杜其門而守其戸也爲政之有

所不行也政之不行自致侵擁非由杜門守戸也故曰令重於寳社稷先於親戚法

重於民威權貴於爵禄故不爲重寶輕號令不爲親戚後社

稷不爲愛民枉法律不爲爵禄分威權故曰勢非所以予人

凡此上事其勢不當與人故君専之政者正也正也者所以正定萬物之命也萬物之命

由正而定是故聖人精德立中以生正徳精而不過其正自生也明正以治國故正

者所以止過而逮不及也正者中立故過者令止之不及者令逮之過與不及也皆非

正也正在於中立非正則傷國一也過猶不及故傷國一也勇而不義傷兵不及於勇故傷兵也

仁而不法傷正不及於仁故傷正故軍之敗也生於不義不義則失冝故軍敗法之

侵也生於不正不正則入邪故法侵也故言有辯而非務者言辯而浮誕則非要務也行有

難而非善者行難而詭恠故非正善也故言必中務不茍爲辯行必思善不

苟爲難規矩者方圜之正也雖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規矩之

正方圜也故巧者能生規矩不能廢規矩而正方圜雖聖人

能生法不能廢法而治國故雖有明智髙行倍法而治是廢

規矩而正方圜也一曰管氏稱古言故曰一曰凡人君之德行威嚴非獨能

盡賢於人也人君之德行雖當威嚴旣不能事事盡賢亦須納賢而自輔故曰能自得師者王曰人君也故從

而貴之不敢論其德行之髙卑人曰此人君也謂其道備徳成不察其是非即從而貴之豈敢更論其髙

有故爲其殺生急於司命也乘人君之勢怒則伏尸流血喜則軒冕塞路故急於司命也富人

貧人使人相畜也人君富人亦可貧人亦可使以富畜貧亦可貴人賤人使人相臣也貴人亦可

賤人亦可使人以貴臣賤亦可人主操此六者以畜其臣六者謂生殺富貴貧賤人臣亦望此六

者以事其君人臣事君亦望操此六者以臨下君臣之㑹六者謂之謀君臣所以相合皆欲謀操

六者在臣期年臣不忠君不能奪在子期年子不孝父不

能奪故春秋之記臣有弑其君子有弑其父者得此六者而

君父不智也令臣子得此六者是君父之不智也六者在臣則主蔽矣主蔽者失其

令也故曰令入而不出謂之蔽令出而不入謂之壅令出而

不行謂之牽牽於左右令入而不至謂之瑕君臣相間故曰瑕牽瑕蔽壅

之事君者非敢杜其門而守其戸也爲令之有所不行也

此其所以然者由賢人不至而忠臣不用也故人主不可以

不愼其令令者人主之大寶也一曰賢人不至謂之蔽忠臣不

用謂之塞令而不行謂之障禁而不止謂之逆蔽塞障逆之

君者不敢杜其門而守其戸也爲賢者之不至令之不行也

凡民從上也不從口之所言從情之所好者也上好勇則民輕

死上好仁則民輕財故上之所好民必甚焉是故明君知民

之必以上爲心也故置法以自治立儀以自正也故上不行

則民不從彼民不服法死制則國必亂矣是以有道之君行法

脩制先民服也服行也先自行法以率人凡論人有要論人才行各有綱要矜物之人無

大士焉大士不矜謙以接物彼矜者滿也滿者虛也所謂滿招損者也滿虚在物

在物爲制也旣滿而虚則制之在物矜者細之屬也自矜者小人之類凡論人而逺

古者無髙士焉髙士必順考古道也旣不知古而易其功者無智士焉

必知古而謹功也徳行成於身而逺古卑人也事無資遇時而簡其業

者愚士也徳行雖日成而乃逺古卑人則是事無資禀若遇有道之時其業必見簡弃如此者可謂愚士釣名之人無

賢士焉賢士必脩實而成名釣利之君無王主焉王主必度義而取利賢人之行其

身也忘其有名也王主之行其道也忘其成功也賢人之行

王主之道其所不能已也不能己而後動明君公國一民以聽於丗賢明之君

必公誠於國以一其民人之心忠臣直進以論其能忠臣必直道而求進明君不以禄爵私

所愛唯賢是與忠臣不誣能以干爵禄量能而必禄也君不私國臣不誣能

行此道者雖未大治正民之經也治雖未大足成正民之經今以誣能之臣

事私國之君而能濟功名者古今無之誣能之人易知也誣能之人

功名所以不濟易可知起下文也臣度之先王者臣管氏自稱也舜之有天下也禹爲

司空契爲司徒臯陶爲李古治獄之官作此李官后稷爲田此四士者天

下之賢人也猶尚精一德謂各精一事也以事其君今誣能之人服事

任官皆兼四賢之能自此觀之功名之不立亦易知也結上文也

列尊禄重無以不受也德不足以與其位也勢利官大無以不從也直以𫝑利官大

故每舉必從之以此事君此所謂誣能簒利之臣者也丗無公國之

君則無直進之士無論能之主則無成功之臣昔者三代之

相授也安得二天下而殺之三代無能授於有能桀紂失之湯武得之今之天下即古之天下豈有二天下而行

其刑殺哉貧民傷財莫大於兵危國憂主莫速於兵此四患者明

矣古今莫之能廢也兵當廢而不廢則古今惑也兵有四患則當廢也五材

並用則不當廢廢興之理難明故惑也此二者不廢而欲廢之則亦惑也二者謂廢興不廢旣不廢

矣乆欲廢之則亦惑也此二者傷國一也廢之則冦來無以禦則傷國也不廢則費財憂主亦傷國也故曰一也黃帝

唐虞帝之隆也資有天下制在一人資用也率土之賔莫非王臣故曰制在一人當此

之時也兵不廢今徳不及三帝天下不順三帝之時天下皆服不須用兵而求廢

兵不亦難乎故明君知所擅知所患國治而民務積此所謂

擅也擅専也君之所専爲在於國而治民務積聚也動與靜此所患也動靜失冝則患生也是故明

君審其所擅以備其所患也猛毅之君不免於外難懦弱之

君不免於内亂猛毅之君者輕誅輕誅之流道正者不安

則乖正故道正之士不安道正者不安則材能之臣去亡矣彼智者知吾情

僞爲敵謀我則外難自是至矣智者則道正之士從此亡之敵國旣知我情必爲敵謀我所以外難至也

曰猛毅之君不免於外難懦弱之君者重誅難爲誅罰重誅之過

行邪者不革行邪者乆而不革則羣臣比周羣臣比周則蔽

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蔽君美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君惡蔽美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惡則内亂自是起矣故曰懦弱之君

不免於内亂明君不爲親戚危其社稷社稷戚於親不爲君

欲變其令令尊於君不爲重寳分其威威貴於寳不爲愛民

𧇊其法法愛於民

兵法第十七      外言八

明一者皇察道者帝通德者王一者氣質未分至一者也道者物由以生者也德者物由以成者也夫皇

帝王道隨丗立名者也其實則一也謀得兵勝者霸所謀必得用兵必勝故霸故夫兵雖非備道

至徳也然而所以輔王成霸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故於道則未備於德則未至然用之上可以輔

王下可以成霸今代之用兵者不然不知兵權者也權者所以知輕重旣不知兵權則失輕重之節

故舉兵之日而境内貧行師十萬日費千金戰不必勝勝則多死雖今得勝死者已多

得地而國敗雖復得地旣貧且死所以國敗此四者用兵之禍者也四者謂内貧不勝多死國敗也

禍其國而無不危矣一舉兵而國四禍則何爲而不危矣大度之書曰謂大陳法度之書舉兵之

日而境内不貧戰而必勝勝而不死得地而國不敗爲此四

者若何四者謂不貧得勝不死不敗也舉兵之日而境内不貧者計數得也戰

而必勝者法度審也勝而不死者敎器備利而敵不敢校也

得地而國不敗者因其民因其民則號制有發也號令制度因彼而發

器備利則有制也有制則能備利法度審則有守也有所守則法度審計數得

則有明也有明則計數得治衆有數自治其軍有數存焉勝敵有理勝於敵國有理存焉

數而知理審器而識勝器備利則敵可勝也明理而勝敵勝敵者在於明理也定宗廟

冦寜則宗廟定遂男女人安則男女遂官四分旣定且寜則四分官以守之則可以定威德制

法儀出號令然後可以一衆治民兵無主則不蚤知敵兵無主則人懐茍且

故不能知敵野無吏則無蓄積野無田吏則人惰本業故無蓄積官無常則下怨上官無常則

徵賦不節故下怨上器械不巧則朝無定器械不巧則冦敵見凌故朝無定賞罰不明則民

輕其産賞罰不明則人無聊生故輕其産故曰早知敵則獨行有蓄積則乆而

不匱器械巧則伐而不費賞罰明則勇士勸也三官不繆五

敎不亂九章著明則危危而無害窮窮而無難危危窮窮皆重有其事

能致逺以數縱彊以制有數則逺可致有制則強可縱三官一曰鼓鼓所以任也

任猶載也謂令之俶裝也所以起也所以進也二曰金金所以坐也所以退也所

以免也三曰旗旗所以立兵也所以利兵也所以偃兵也此之

謂三官有三令而兵法治也五敎一曰敎其目以形色之旗

之旗各有所當若春尚青夏尚赤之類二曰敎其身以號令之數謂坐起之數三曰敎其足

以進退之度四曰敎其手以長短之利長兵短兵各有所利逺用長近用短也五曰

敎其心以賞罰之誠貪賞畏罰士乃自厲五敎各習而士負以勇矣負恃也恃

其便習而勇也九章一曰舉日章則畫行二曰舉月章則夜行三曰舉

龍章則行水四曰舉虎章則行林五曰舉鳥章則行陂六曰

舉蛇章則行澤七曰舉鵲章則行陸八曰舉狼章則行山九

曰舉𩏤章則載食而駕𩏤韜也謂韜其章而舉之則載其所食而駕行矣九章旣定而動

靜不過三官五敎九章始乎無端卒乎無窮無端無 窮者出敵不意彼不能測知也

始乎無端者道也卒乎無窮者德也道不可量德不可數也

故不可量則衆彊不能圖不可數則僞詐不敢嚮兩者備施

則動靜有功徑乎不知徑謂卒然直指故敵不知發乎不意徑乎不知故莫

之能禦也發乎不意故莫之能應也故全勝而無害因便而

敎准利而行敎無常敎旣因便故無常也行無常行旣凖利故亦無常也兩乃備施動

乃有功兩者謂敎與行器成敎施追亡逐遁若飄風擊剌若雷電絶地

不守孤絶之地無險固可恃故不守恃固不拔拔恃固之守必多費而無功也中處而無敵令行而

不留用兵之道常能處可否之中則彼逺避而不能敵有令必行而不留也器成敎施散之無方聚之

不可計敎器備利進退若雷電而無所疑匱匱竭一氣專定則

傍通而不疑精一其氣専而且定故不疑厲士利械則涉難而不匱士旣厲械又利故不匱

進無所疑退無所匱敵乃爲用旣無疑匱敵乃服從而爲己用凌山阮不待鈎

習山故也歷水谷不須舟檝習水故也歷謂凌歷而度徑於絶地攻於恃固獨

出獨入而莫之能止見其隟故寳不獨入而莫之能止浮厥寳玉必選精勇與俱

故曰不獨入也寳不獨見與精勇俱見之故莫之能斂寳玉所以禮神使無水旱之災故取之不嫌也

名之至盡其取寳玉也潜伏不名至能盡獲而不匱也盡而不意故不能疑神旣盡寳玉皆非

彼所意故不能疑度謂之爲神畜之以道則民和養之以德則民合和合故能

諧諧故能輯諧輯以悉莫之能傷我之軍士悉以諧輯故敵不能傷也定一至行二

要縱三權施四敎發五機設六行論七數守八應審九器章十

自一至已下管氏不言其數無得而知也故能全勝大勝全勝謂全我而勝彼大勝謂遍服諸國無守也故

能守勝無守謂不守一數故能常守其勝也數戰則士罷數勝則君驕夫以驕君

使罷民則國安得無危故至善不戰服之以徳其次一之雖勝不驕破大勝

彊一之至也不以勝爲勝故能破大勝彊也亂之不以變亂敵不設變計也乘之不以詭

不以詭故勝之不以詐勝敵不以詐謀一之實也凡此皆至一之實也近則用實逺則施

謂十力不可量彊不可度氣不可極德不可測一之原也

也凡此皆我守其一彼不能知衆若時雨寡若飄風一之終也用衆貴詳審故若時雨之漸用寡貴機速

故若飄風之卒至此亦以一爲本故能終致此道利適器之至也兵刃利而適者其器得冝之至用敵敎之

盡也士卒用命而適者則敎練之盡不能致器者不能利適不能盡敎者不

能用敵器旣不利敎又不盡敵則不服豈能用之哉不能用敵者窮旣不能用敵敵則反侵故窮也

能致器者困旣不能致器則無以應敵故困也逺用兵則可以必勝兵逺用所以絶其反顧之

心故必勝出入異塗則傷其敵出入異塗或有所傷也有迷而失道故爲敵所傷也深入危之則

士自脩深入敵國其處又危所謂置之死地故士自脩以求生也士自脩則同心同力善者之

爲兵也使敵若據虚居常畏懼若搏景繫無所獲無設無形焉無不可

以成也無䇿可以設無形可以㝷所向皆無故不可以成功也無形無爲焉無不可以化也無形可以

覩無計可以爲所在皆無故不可以變化也此之謂道矣無形迹可㝷詰者道之謂若亡而存若後而

先威不足以命之魯用兵者體道以爲變化者也故若亡者而乃存若後者而乃先今以威武命之去之逺矣


管子卷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