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經義考 (四庫全書本)/卷08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八十七 經義考 卷八十八 卷八十九

  欽定四庫全書
  經義考卷八十八
  翰林院檢討朱彝尊撰
  十七
  章氏書經提要
  四卷
  未見
  陬自序曰韓子有言記事者必提其要若天文地理圗書律呂四者皆書之要也然天文之度數或未易析地理之沿革或有不同至於圗書律呂先儒固有成説而㪚見他書未有萃於一者故學經之士得其一或遺其二愚竊病焉輒不自揆用摭先儒之説為書四篇名以提要或為之圗或述其義間以一得之愚附焉其具於蔡傳者不複出庶㡬其説簡明易見不假他求而得其要矣
  台州府志章陬字仲寅黄巖人正綂丙辰進士官至兵部主事
  按章氏書載西亭王孫萬卷堂目
  張氏書經集説
  未見
  蔣方馨曰張瀾字道本潼川人正綂己未進士
  黄氏書傳集義
  未見
  人物考黄諫字廷臣蘭州人正綂壬戌賜進士第三人授翰林院編修轉左春坊左中允天順初改尚寶司丞仍兼翰林院編修陞尚寶司卿進翰林院侍講學士謫判廣州府尋被逮至京道卒
  夏氏尚書劄記
  未見
  錢謙益曰寅字正夫華亭人正綂十三年進士除南京吏部主事歴郎中二十年為副使十六年終山東右布政使
  費氏希冉尚書本㫖
  七卷
  未見
  南海縣志費希冉字師敬正綂間諸生
  劉氏尚書句解
  未見
  楊亷狀曰公諱斆字于學吉安人領景泰庚午鄉薦司訓武昌調武進陞南京翰林院孔目
  楊氏守陳書私抄
  一卷
  存
  守陳自序曰孟子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書葢唐虞三代之史所記孔子所錄何為不可盡信耶葢古之書傳世既久則其錯簡缺文訛字浸浸多有至孟子時已然秦人焚之則併其簡編文字蕩然亡矣漢世旁求一得於女子之口授一出於先世之壁藏壁藏者已經後人修潤故鮮錯訛口授者葢其所誦已非盡本文而當時傳言後世謄寫益多闕與錯訛且有重複滋不可盡信矣而漢唐諸儒乃盡信力解至有所難通則亦强為之説宋儒始疑之若東坡之於康誥荆公之於武成呉才老之於梓材皆明其錯而晦庵先生又重定武成一時諸家傳注徃徃有愈於漢唐者元時王魯齋嘗作書疑謂臯陶謨説命武成洪範多方立政六篇多錯簡訛字自以其意更定雖未必盡合於古然合者亦不鮮矣歐陽子曰經非一世之書也其傳之謬非一日之失也刋正補輯非一人之能也使學者各極其所見而明者擇焉以俟後聖之生也其言至矣䝉自童時受書每遇今文腐唇𡚁舌而不能以熟稍長聽講苦心焦思而不能以通也其後頗覺蔡傳似欠明備乃取諸家徧閲疑久不釋及得魯齋書疑則躍然喜曰此先得我心之所同者於是取堯典以下經傳手自抄錄凡經有錯簡者移之而其闕訛重複者明言之蔡傳有欠明備者采諸家補之而或以私説附焉其所移者既未必合於古經所補者又未必勝乎舊傳徒為紛更以取僭竊之罪然飽食終日而於此乎用心差賢於博奕者而已雖然世有古今人有聖愚而理之在人心者則無古今聖愚之異也以今窺古以愚測聖雖不能盡合而理之所在亦豈無一二其庶㡬乎後之君子倘有取其一字一言之合則亦不枉其用心矣
  張氏書經節傳
  未見
  江西通志張業字振烈安福人景泰辛未進士歴官國子監司業
  黄氏書經旁通
  十卷
  未見
  黄虞稷曰瑜香山人景泰丙子舉人官長樂知縣
  劉氏書經講義
  未見
  分水縣志劉縉字大紳天順己卯舉人知武昌縣事
  黄氏仲昭讀尚書
  一篇
  存
  繆泳曰仲昭名潛以字行莆田人成化丙戌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與同舘章懋莊㫤諫鰲山煙火詩予杖謫湘潭知縣遷南京大理寺評事進寺副乞休𢎞治初起江西提學僉事
  姚氏書經義
  
  陜西通志姚誠字通夫蘭州人成化乙酉舉人知聞喜新鄭二縣
  羅氏書義旁通
  
  鮑氏壁經要略
  
  温州府志麒字仲瑞平陽縣人成化己丑進士官工部郎中
  呉氏書經正䝉
  未見
  蘇州府志寛字原博長洲人成化八年㑹試廷試俱第一入翰林累遷至掌詹禮部尚書卒贈太子少保諡文定
  林氏尚書精藴
  未見
  陸元輔曰林俊字見素莆田人成化戊戌進士歴官刑部尚書加太子太保贈少保諡貞肅
  呂氏書經定説
  未見
  黄虞稷曰獻字丕文新昌人成化甲辰進士累官南京工部右侍郎
  李氏承恩書經拾蔡
  二卷
  未見
  黄虞稷曰承恩嘉魚人成化甲辰進士
  錢氏尚書叢説
  未見
  姓譜福字與謙華亭人𢎞治庚戌賜進士第一官止修撰
  尹氏尚書章句訓解
  十卷
  未見
  按尹洪錦衣衛人𢎞治庚戌進士書載西亭王孫萬卷堂目
  黄氏尚書資講
  未見
  鍾𡼲立曰黄瀾號壺陰莆田人𢎞治癸丑進士歴官南京翰林院侍講學士
  王氏大用書經㫖略
  一卷
  未見
  陸元輔曰王大用號蘖谷上海人𢎞治癸丑進士
  趙氏書經㑹注
  未見
  汪楫曰趙鶴字叔鳴江都人𢎞治丙辰進士歴山東按察副使
  張氏邦竒書説
  一卷
  存
  穆氏孔暉尚書困學
  未見
  姓譜穆孔暉字伯潛堂邑人𢎞治乙丑進士歴官禮部左侍郎兼學士諡文簡
  周氏尚書口義
  二卷
  未見
  包氏尚書解義
  
  寧波府志包沐字民新鄞人以貢授石埭訓導
  應氏尚書要畧
  未見
  金華府新志應璋字德夫永康人以貢歴羅源縣儒學敎諭學者稱為東白先生
  揭氏其大尚書世義
  未見
  黄虞稷曰廣昌人隠居不仕
  蕭氏孟景尚書説
  
  李舜臣曰先生三河人字時泰正德乙亥余從先生於崇文門外草塲巷後為濟南太守其説書曰宗彜蔡傳虎蜼葢謂虎彜與蜼彜爾若然是以一章而二之矣夫宗彜者宗廟之常尊也弼成五服至於五千五千者五服每面一千二百二十五里故王制流沙至海衡至恒皆三千里云三千里者周尺小也
  馬氏明衡尚書疑義
  一卷
  存
  明衡自序曰孔安國頴達用意雖勤其於大道槩未有聞蔡氏仲黙承文公之訓義理大有發明然愚從而求之謂其悉可以得聖人之心而達聖人之道則不敢以自詭也故凡於所明而無疑者從蔡氏其有所疑於心而不敢茍從者輙錄為篇聖人之行事非細故也萬古至大之公案予何人哉謂足以辨之顧先儒或有未論者予特發其疑以引其端將來君子其母以為妄與僭而不之正則予今日之心也嘉靖壬寅
  張雲章曰治書之家其與蔡氏異者元新安程氏直方著蔡傳辨正鄱陽余氏芑舒程氏葆舒著讀蔡傳疑蔡傳訂誤明嘉善袁氏仁有砭蔡編今其書不盡傳是編亦止見抄本顧未詳其出處
  呂氏尚書説疑
  五卷
  存
  張雲章曰此涇野門人因扣擊而得之其師者舉而筆之於編焦氏經籍志朱氏授經圗所載因問錄疑即其書也嘉靖己亥曾鏤版其門人汪尚庭序之按呂氏書説吾鄉項鼎鉉孟璜曾刻之家塾
  韓氏邦竒書説
  一卷
  未見
  汪氏尚書存疑錄
  二卷
  未見
  寧波府志汪玉字汝成鄞縣人正德戊辰進士歴巡撫順天都御史
  王氏崇慶書經説畧
  一卷
  存
  崇慶自序曰五經莫古於易其次莫如書易以道道之體所謂先天而天弗違書以道道之用所謂後天而奉天時其致一也然二帝以揖讓而官天下古未有也故其書皆曰典典主也主夫道也非三王比也先儒以其事可為後世之法故曰典失傳經之大㫖矣夫書先人之家傳慶讀有年矣五十而後再取讀之始若粗有得焉於是乃述四代而撮其要斷其義因名曰説畧聊復以備自考且為家塾童𫎇之地云爾
  蔣一葵曰葢聞尼父序書篇有一大義焉其間小節目不論也是故典謨禪繼也湯誥牧誓弔伐也太甲遷也大誥攝也顧命終也康王之誥始也他篇準是葢無無義者余讀王先生説畧而益信所聞也
  王氏書億
  四卷
  未見
  梅氏讀書譜
  四卷
  存
  尚書考翼
  一卷
  
  鷟自序曰甚矣儒之好怪也不論其世不稽其人惟怪之從當伏生傳經廿有八篇序一篇共二十九篇以敎於齊魯之間如日月之行天人皆仰之是聖經之正也若乃孔壁所藏高祖過魯祀孔子時不言古文惠帝除挾書令時不言古文文帝求能治尚書時不言古文雖景帝時亦無一人言孔氏有古文者至孝武世延七八十年間聖孫孔安國者專治古文謂以今文讀之因以起其家降及東晉有高士曰皇甫謐者見安國書摧棄人不省惜造書二十五篇大序及傳冐稱安國古文以授外弟梁柳柳授臧曹曹授梅頤遂獻上而施行焉人遂信為真安國書前此諸儒如王肅杜預晉初人鄭沖何晏韋昭三國人鄭𤣥趙岐馬融班固後漢人劉向歆張霸前漢人皆未見不曰逸書則曰今亡史漢所載絶無二十五篇影響其曰鄭沖蘇愉皆誣之耳又舜典篇首慎徽突出好事者遂造為南齊建武四年呉興姚方興於金陵大航頭偶見二十八字伏法未上隋開皇時始購求得之朱子曰古文東晉時始出前此諸儒皆未之見豈不痛切而明快哉無而為有將以誰欺安國不言史記不載使聖人正經反附偽書以行世隋唐以來千餘年自呉先生纂言之外曾無一人為聖經之忠臣義士者豈不痛哉予在嚴陵時已作此譜草創未備今加修飾使古文廢興之由先後義僭之辨如指諸掌庶㡬裨纂言之所未備以承呉先生之志云陳第曰近世旌川梅鷟譸張立論其斷古文謂皇甫謐偽作集合諸傳記所引而補綴為之不知文本於意意達而文成若彼此瞻顧勉强牽合則詞必有所不暢今如禹謨克艱二語謂本論語之為君難為臣不易不矜不伐謂本老子之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爭滿招損謙受益謂本易之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不知宇宙殊時而一理聖賢異世而同心安得以其詞之相近也而遽謂其相襲乎又如人心道心則謂本之道經嘗考荀子曰舜之治天下不以事治而萬物成故道經曰人心之危道心之微誑者曰此虞書語而云道經葢有道之經即虞書也今鷟指為道經豈别有所據耶又如五子之歌鬱陶乎余心顔厚有忸怩謂鬱陶取諸詩𦙍征之火炎崑岡玉石俱焚取諸三國志仲虺之慚德取諸季札曰聖人之𢎞也而猶有慚德口實取諸王孫圉曰以寡君為口實湯誥之降𠂻取諸夫差曰天降𠂻於呉伊訓從諫弗咈取諸班彪之從諫如流太甲升高陟遐取諸中庸之行遠自邇登高自卑咸有一德之觀德觀政取諸呂氏春秋之引曰五世之廟可以觀怪萬夫之長可以生謀説命建邦設都取諸墨子尚同之篇泰誓離心離德取諸子太叔曰棄同即異是謂離德武成歸馬放牛取諸樂記旅獒為山九仞謂為山取諸論語九仞取諸孟子微子之命余嘉乃德取諸左氏王命管仲曰余嘉乃勲應乃懿德蔡仲之命致辟管叔于商囚蔡叔于郭鄰取諸祝鮀云管蔡惎間王室王於是乎殺管叔而蔡蔡叔周官致治于未亂保邦于未危取諸老子為之未有圗之于未亂君陳勿辟勿宥取諸文王世子公曰宥之有司曰在辟畢命收放心取諸孟子求其放心而已矣君牙思其艱以圗其易取諸老子圗艱於其易伯冏交修不逮取諸楚語衛武公曰朝夕交戒我諸如此類難以悉數句疵其攘字剝其竊無非欲二十五篇古文盡廢之而後已然由君子觀之不可廢也何者二十五篇其㫖奧其文詞卑而高近而遠幽通鬼神明合禮樂故味道之士見則書書則玩紬繹而浸漬歎息而詠歌擬議之以身化裁之以政定事功而成亹亹矣孰是書也而可以偽疑之乎
  馬氏尚書疏義
  未見
  霍氏書解
  未見
  舒氏書論
  一卷
  存
  王氏漸逵讀書記
  未見
  漸逵自序曰予讀書至堯舜禹之相授受曰允執其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然後知聖學之大要也夫心也者天人相禪之機也而學也者又所以維持此心令其自作主宰無間斷而不息焉者也三代盛王如湯之聖敬日躋文王之緝熙敬止武王之敬義警戒得於此者也太甲之仁義懲艾高宗之始終典學成王之緝熙光明勉乎此者也下至桀紂幽厲昧乎此者也故得此學然後能大其心大其心然後能崇其德崇其德然後能廣其業廣其業然後能成其治帝王而非此則無以同乎天地學者而非此則無以齊乎聖賢此讀書者之首務也外此而今文古文之異孔壁偽書之辨平易艱澁之證殘篇斷簡之考此其末焉而已矣予之所深惜者孔安國不以科斗之字遍求譯於四方而劉歆校書之時秘府之藏猶在也而皆未嘗注意焉其能已於予之感乎












  經義考卷八十八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