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義考 (四庫全書本)/卷230
經義考 卷二百三十 |
欽定四庫全書
經義考卷二百三十
翰林院檢討朱彝尊撰
孝經〈九〉
陳氏〈仁錫〉孝經翼
未見
黃氏〈道周〉孝經集傳
四卷
存
道周自序曰臣觀孝經者道徳之淵源治化之綱領也六經之本皆出孝經而小戴四十九篇大戴三十六篇儀禮十七篇皆為孝經疏義葢當時師偃商參之徒習觀夫子之行事誦其遺言尊聞行知萃為禮論而其至要所在備於孝經觀戴記所稱君子之教也及送終時思之類多繹孝經者葢孝為教本禮所由生語孝必本敬本敬則禮從此起非必禮記初為孝經之傳注也臣繹孝經㣲義有五著義十二㣲義五者因性明教一也追文返質二也貴道徳而賤兵刑三也定辟異端四也韋布而享祀五也此五者皆先聖所未著而夫子獨著之其文甚㣲十二著者郊廟明堂釋奠齒胄養老耕藉冠昏朝聘喪祭鄉飲酒是也著是十七者以治天下選士不與焉而士出其中矣天下休明聖主尊經循是而行之五帝三王之治猶可以復也
朱垣曰先生在白雲庫中手寫孝經百二十本本本各别今觀集傳乃以孝經為經以禮記孟子錯綜為緯與前日寫本絶不相同
陳有度曰先生嘗言聖賢學問只是一部孝經今觀集傳以一部禮記為孝經義疏以孟子七篇為孝經導引其他六籍皆肇是書葢鄭孔所未發也
陳允元曰夫子以孝經綱領六經而其文簡質不若他經之崇閎自劉鄭以下數百家所紬繹章句耳子輿不作誰明其原今讀集昭昭乎日月江河也有聖人作將修周公之業於傳乎取之將明孔子之道於傳乎取之先生嘗云孝經千七百七十三字合乎天行今觀大小傳煩簡損益各有權度後有達者當有悟於斯文矣
孫承澤曰漳浦黃先生孝經集傳以孝經為經以二戴禮儀禮為疏義錯綜宏博見其苦心讀書
鄭開極曰鄉先生石齋黃公考注經傳其功甚偉而孝經集傳一書尤稱醇正其分經别傳則朱考亭之刋誤也次第篇章則劉中壘之今文也儀禮二戴記以為疏義則六家之同異可無論也小傳則公之所發明大傳則兼采游夏思孟之所闡述也㣲義五著義十二則公之自序其節目也㫖該而義切其為集傳也若是至徳要道不粹然明備也耶
沈珩曰紫陽朱子孝經刋誤因文刪定無所增加嘗欲掇取他書之言别為外傳以發此經之義而自謂未敢葢若有待焉晚嵗修明三禮則以儀禮為經若二戴記及諸經史所載有及於禮者各附本經之下惟喪祭二禮未就屬門人黃幹續成之漳海黃石齋先生紹明紫陽之意成孝經集傳一書謂六經之本注皆出孝經而儀禮二戴記皆為孝經疏義他若游夏諸儒及子思孟子所傳亦備采之謂之大傳經傳各條之下先生以窮理所得暢厥發明謂之小傳此紫陽修儀禮之成法也大傳字目二萬餘小傳五萬餘起草於崇禎戊寅卒業癸未釐然大成非若紫陽儀禮喪祭之有遺憾也
孝經本讚
一卷
存
龍氏〈文光〉孝經秋訂
一卷
佚
張氏〈鼎延〉校訂孝經大全
未見
繆泳曰鼎延字玉調永寧人天啟壬戌進士官南京文選郎
張氏〈有譽〉孝經衍義
六卷
未見
陸元輔曰静涵張先生江陰籍無錫人天啟壬戌進士歴官侍郎後遯跡為雲巖山僧
何氏〈楷〉考定古文孝經
三卷
存
孫氏〈本〉古文孝經説
一卷
存
孝經釋疑
一卷
存
黃虞稷曰本錢塘人
朱氏〈鴻〉孝經質疑
一卷
存
孝經集解
一卷
存
陸元輔曰鴻嘗輯孝經十書刋行之
張瀚曰朱君篤信是經博求諸本考訂異同詳定釋義採輯經義敷衍大義其志意専探索勤體認切造履堅觀於所述而其人可知已
馮氏〈夢龍〉孝經彚注
未見
瞿氏〈罕〉孝經貫注
二十卷
未見
孝經存餘
三卷
未見
孝經考異
一卷
未見
孝經對問
三卷
未見
黃虞稷曰黃梅人瞿九思子縣諸生崇禎七年獻其書
陳氏〈咨範〉孝經求䝉
未見
朱氏〈鼎材〉孝經考注
未見
張氏〈雲鸞〉孝經講義
未見
繆泳曰張雲鸞字羽臣無錫人
陳氏〈三槐〉孝經繹
未見
蔡氏〈復賞〉編次孝經
未見
梅氏〈鼎和〉孝經疏抄
一卷
存
江氏〈元祚〉孝經彚注
三卷
存
江氏〈旭竒〉孝經疏義
未見
孝經攷異
一卷
未見
黃虞稷曰崇禎二年正月進
旭竒進表畧曰臣惟享祚之久三代之中無如周三代以下無如漢周之文武止孝達孝尚矣漢之列宗廟號皆有孝字葢立愛惟親愛其親而愛他人上下常相保之術也孔子曰行在孝經漢孝宣時疏廣疏受以之訓儲孝章時介胄皆通孝經孝靈時向栩言北向讀孝經賊自消滅隋蘇威言惟孝經一卷足以立身治國何用多為隋主納其言以孝經賜鄭譯孝經原有閨門一章唐司馬貞諱之遂為馬嵬之兆周賓興六行曰孝友睦婣任䘏齊内政公問卿子之鄉有孝於父母者有則以告有而不告謂之蔽明漢元朔間有司議不舉孝以不敬論唐制舉明經孝經為九經之首宋詔察孝弟力田而明經仍唐制我太祖高皇帝諭俗首孝順父母亦有孝弟力田通經孝亷等科後來廣輯經書大全發題試士孝經偶遺實有待於皇上也臣敢以師説疏義進呈伏乞敇下禮部會集儒臣補成孝經大全考試發題使萬世皆仰盛典臣不勝惶𢙀待命之至
繆泳曰旭竒以貢入太學崇禎二年正月車駕臨雍旭竒進所著孝經疏義得旨下部議許直省學臣命題試士太傅襄城伯李國禎為板行其書會四譯館宴屬國逺人有跽求孝經疏義者曰外國知有是書久矣館卿乃移文翰林院取給之
鄒氏〈期相〉孝經筆㫖
一卷
未見
蔡氏〈景黙〉孝經衍義
三卷
存
錢龍錫曰孝經有今文古文二本歴代師授不同吾友蔡伯椷氏硏精嵗月著古文衍義一編陳卧子見而激賞謂當授鋟以廣其傳是經當從古本無疑而學官所頒黨塾所肄不當外此者也
李茹春曰伯椷古文衍義根極理要每旁繫辭立解嘗為論以駁作忠經擬孝經者曰春秋固忠經也孔子曰資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曾子曰事君不忠非孝也人臣委身事主凡經國子民之業盡在無忝所生之中豈必求端於孝經外哉識者韙之
許譽卿曰伯椷兼通九經其教授子弟進退以禮出其門者皆有法度近以孝經注疏未詳網羅漏逸博存衆説旁引曲達務合源流豈不為草莽功臣乎何萬化曰吾鄉蔡伯椷氏每謂易傳春秋與孝經相表裏春秋繼易傳而作孝經繼春秋而成以天地之經挽人倫之變也會今上表章孝經頒布學官伯椷出所著衍義公諸同志既詳擇於古注之内復博採於古注之外是經無多字句移晷可畢今讀衍義令人尋味累日莫竟何其纒緜宏逺洵泗水之功臣矣景黙自序曰孝經一篇孔曾傳道之書文全義洽原自貫通但或引其端或廣其説或申前㫖或發别義故並冠以子曰乃後儒武斷妄列章目强分經傳殊失聖賢本㫖憶昔萬歴庚辰黙方六嵗先君子首授古孝經耳提面訓朝夕被服口誦心維習與性成因著衍義三卷今上表章是經頒布學官甚盛典也然宇内承訛已久將從石臺注疏恐閨門闕而遺闗雎麟趾之意將從紫陽刋誤恐字句芟而非孔壁家蔵之舊謹遵司馬温公祕閣古本繕寫䥴行俾留心聖學者静叅玩自可通其意義所在時崇禎庚辰嵗春王正月
宫氏〈偉鏐〉孝經緒箋
二卷
存
李延昰曰泰州人字紫元崇禎癸未進士
薛氏〈正平〉孝經通箋
未見
江南通志正平字更生華亭人晚以字行更字那谷少為儒長為俠老歸釋氏死石頭城下葬於方山之陽作孝經通箋取陶靖節五孝傳附焉謂靖節在晉宋間不忘留侯五世相韓之義古今之通孝不外乎此其用意之深如此
張氏〈夏〉孝經問業
一卷
存
梅文鼎曰夏字秋紹無錫諸生隠居講學
葉氏〈鉁〉孝經注疏大全
一卷
存
錢枋曰鉁字夫嘉善人
姜氏〈安節〉孝經正義
一卷
存
李延昰曰萊陽人字兹山
王氏〈復禮〉孝經備考
二卷
存
毛竒齡曰復禮山陰人文成公五世孫人稱為草堂先生
顧氏〈蘭〉孝經箋注
一卷
存
高兆曰蘭字芝侣杭州人
吳氏〈之騄〉孝經類解
十八卷
存
吳氏〈從周〉父母生之章衍義
一卷
存
經義考卷二百三十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