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致身錄/陳繼儒序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吳江史翰林致身錄》序
作者:陳繼儒 
1621年1月21日
明華亭陳繼儒撰

儒曩者撰有建文史待,曰遜國編年,曰報國列傳,曰定論,如請復廟號、請補寔錄、請宥諸忠臣子孫還籍是也。曰傳疑,如金川門献䧏,或云帝赴火,或云出亾,疑信參半是也。今得先朝史仲彬致身錄,而革除君臣死生之際了然矣。

帝之出亾也,壬午夏六月庚申十三日也。以未時從鬼門出,從者由水關御溝出,薄暮會於神樂觀之𠧧房。比時扈駕者二十人,其與帝同祝髮者三人。吳王教授楊應䏻、御史葉希賢、編修程濟,稱比丘、稱道人。徃來道路給運者七人:翰林院學士史仲彬;刑部司務馮㴶稱塞馬先生,時稱馮翁、稱馬公,時稱馬二子;中書舍人郭節,稱雪菴、時稱雪菴和尚;宋和,稱雲門僧,時稱稽山主人、稱槎道人;編修趙天泰𨗁衣葛,稱葛衣翁,時稱天肖子;欽天監正王之臣家世補鍋,稱老補鍋;鎮撫牛景先稱東湖樵,時稱東湖主人。其他如廖平、金焦、王艮、蔡運、梁田玉、梁良玉、梁中節、王資、劉伸、鄭洽、何洲、周恕各陰散四方,遙爲應援。其姓氏爵里具核在錄中,皆革除志吾學編所不載也。

帝初欲依西平侯不可,欲依浦江鄭氏不可,史仲彬迎至吳江之黃溪。忽聞成祖追彬勅命,帝逸去,諸君刻日訂期,尋帝於滇南、於襄陽、於重慶、於白龍山、於浪穹之深林、於逆旅之客舍,不遇則泣禱鬼神徧詢之。樵翁牧豎遇則或目成、或隐聲泣、或同宿、或分行、或行乞於市、或結草廬以待帝、或懷粮脯以獻帝、或紉衣補履以進帝、或病而旋歿、或合而旋離,虩虩索索,惟恐捕者之覺而掩其後,抑何險也,又何憊也!

昔晉重耳奔狄,從者五士,其餘不名數十人;齊田橫奔海島上,二客與五百人皆自剄。此二事嘗恨史逸其姓名,最爲千古奇痛。倘史公致身錄不存,即諸君子幾與重耳、田橫客等耳。嗟乎!建文帝生不望重耳之返國,歿不及田橫之王者,獨其竄伏崎嶇,䏻使二十二人君存與存君、亾與亡,詭姓名、屏聲跡,歷萬里而不渝,誓九死而不悔,其究君與臣兩全、七尺於十族無剮臠屠滅之慘。視方、黃、練、鐵慷慨就死者,不更難乎?當成祖遣尚書胡濙行遊天下訪求張三丰,蓋踪跡建文帝也。都御史陳瑛鍜諸忠臣獄,凡有片紙株連者,小則株一家,大則空一村,爪蔓之抄,殆無寧日。史公寧獄死,終噤不自明,其精忠隐德蓋如此。

迄今二百餘年,史氏以家藏秘本,合於焦先生𦭘山所得,無毫髮差誤,乃不諱而行之,此天所以哀憐建文帝失國之無罪,又憐二十二人泯泯無聞,而呵護此書,以待史氏之子孫并揭於天下萬世也。致身錄一出,不惟見建文帝得士之報,而成祖亦且并白殺姪之名。其關係本朝正史甚鉅,故革莾臣儒叙其錄而傳之。

泰昌除夕序

本明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