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花潭集/卷四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三 花潭集
卷四
作者:徐敬德
1786年

附錄[编辑]

花谷書院賜祭文癸酉[编辑]

山河釀精。挺生人豪。聰悟夙成。志行甚高。茂叔胸襟。堯夫精神。功存格致。學究天人。恩篤弟兄。德化鄕隣。屢辭徵辟。自甘沈淪。經綸莫施。樑木遽摧。先朝褒贈。用托鹽梅。建宇扁額。後學攸式。花潭風月。宛然遺躅。輦過今日。興感予衷。緬懷高風。恨不與同。茲遣禮官。敢薦泂酌。靈如不昧。庶幾歆格。

花谷書院賜祭文庚申[编辑]

眷彼花潭。哲人攸基。猗嗟哲人。德高道微。淸淑之質。蓋得天賦。窮格之學。不待師授。玩心高明。察理鳶天。十翼妙銓。我東一人。志則高尙。才實經綸。不就旌招。甘心隱淪。採釣充飢。吟詠暢神。珠藏玉蘊。含章未宣。高風惟邈。緖餘猶傳。逮至于今。爲式爲矜。翼翼書堂。揭虔妥靈。追惟德懿。草木含馨。逝斯亭高。如見儀容。粤惟文忠。學術醇美。若許與閔。允篤操履。德隣不孤。合腏彌光。遺風縱遠。盛美愈長。茲當輦過。緬懷伊人。誠深式閭。念切象賢。聊擧醴薦。以表予誠。通感有理。尙歆予觴。

崧陽書院賜祭文略[编辑]

亦有四賢。俎豆同祭。道德名節。前後匹儷。竝念風猷。曠感興涕。

花谷書院春秋享祝文崇陽書院享祝同[编辑]

發揚聖蘊。垂敎無窮。式虔享祀。永世是崇。

修文集時告文[编辑]

沂川尹孝先

靑丘文敎。肇自箕疇。千數百年。邈無好修。逮于麗季。粤有圃隱。尋程朱緖。述孔孟訓。堂堂聖朝。靜菴復作。人知秉彝。士有立脚。惟我先生。神崇之英。欲致其知。自明而誠。數通天地。學紹圃靜。葛巾身老。花巖迹屛。達施雖嗇。令聞則永。猥將孤露。夙慕淸芬。師先生徒。誦先生文。中途多難。文喪人亡。更從嗣子。獲覩遺藏。一部二通。精義妙道。萬卷奚多。千金匪寶。謹撰小跋。聊表鄙忱。今茲虔告。尙其昭格。冥冥有佑。永永無斁。

花谷書院祠宇重建上樑文[编辑]

潛谷金堉

居是邦敬其賢者。旣尊百世之師。因故廟易而新之。何難一朝之改。非爲觀美。寔出欽崇。先生達識通微。英姿蓋世。天根月窟。手探足躡之堯夫。魚躍鳶飛。格物致知之朱子。常尋孔顏之樂處。妙合程朱之緖言。歸而求之有餘。三百六旬之自悟。小者學而及大。二十五年而皆通。蔚爲儒眞。鳴於東國。謂天降之大任。奈民澤之難蒙。名登薦書。不屑就於科目。職辭寵擢。堅所守乎初心。忠君孝親。禮尤謹於喪服。達理知命。意猶安於死生。惟門弟景仰乎高山。想杖屨陪遊之舊地。靈臺二樂則仁者智者。花谷一區兮水哉山哉。立祠宇以妥靈。肅焉如在。開講堂而肄業。盛矣若初。不幸兵燹之餘。乃致崩頹之甚。赤白漫漶。難逃事神之未誠。樑棟欹傾。詎免尊師之欠敬。其誰曰何必改作。所惜者不承權輿。日吉辰良。已協龜筮之卜。時和歲稔。亦云人役惟閒。豈士子之獨趨。竝民庶而咸集。得大木則喜。方審面勢高堅。爲巨室而成。佇見眼前突兀。茲當隆棟之擧。用贊兒郞之抛。抛樑東。遙瞻三角在天東。高山仰止垂千祀。易已東焉吾道東。抛樑西。簇立奇峯松岳西。君子惜陰當努力。長繩難繫夕陽西。抛樑南。百花潭在院之南。天光雲影水鏡裏。巖作奇屛還繞南。抛樑北。先生眞宅豐碑北。依然亟丈不違顏。嗟爾諸生如拱北。抛樑上。明明玉帝臨于上。嚴恭愼莫貳其心。天不甚高頭以上。抛樑下。淸溪流出靑山下。斯須入海濁如涇。君子由來惡居下。伏願上樑之後。禮儀益明。道學愈盛。春秋俎豆。勿替享祠之儀。冬夏詩書。更勉絃誦之習。緇維絳帳。橫組帶而飄飄。北海西河。擁靑衿之濟濟。升堂入室。無非德行之賢。甲第高門。總是廊廟之器。來佐聖朝新化。以成煕代文治。

崧陽書院祠宇重建上樑文略[编辑]

白軒李景奭

復有徐先生之繼起。寧無魯君子之取斯。滿目雲山。都是堯夫之樂。有形天地。無非明道之通。斯固內聖而外王。早能手探而足躡。實乃萬古四海之罕出。夫何一鄕兩賢之疊生。

從祀文廟議[编辑]

白沙李恒福

臣嘗聞徐敬德以聰明超邁之資。生絶學荒莽之地。學務窮格。知由思得。斯可謂一蹴而造道者。亦一時豪傑之士也。同鄕多士聞風而言者。亦必以是也。只恨臣少懶失學。其於尙友評古之見。皆所昧昧。故凡於此等論議。皆不敢妄立己見。一切欲尋逐前人之說。以爲標的。先王初年。士習大變。宏儒咸集。皆非臣滅裂之比。而就於國朝諸儒之中。表出四臣。請祀文廟者。言非草草。意非偶然。近世儒臣之論。以敬德多自得之味。乃得與李滉竝稱。其於推尊。可謂極矣。而至於湛一淸虛之論。則以爲全出於一氣長存之說。有認氣爲理之病。豈不以初頭思索太過。其於格致之功。與大學及先儒之說。不同而然歟。此等奧義。臣以末學。耳雖得聞。而心未及有得也。今何敢妄有所云云。惟是當初論定從祀之列。一時之士如彼其宏博。而不知以何所見取此而遺彼歟。臣所未解者政在此等處。今亦不敢妄爲之定論。官雖大小。見有高下。儒林大議。非循資致貴者所敢獨決。今以此疏。廣詢博訪以定則庶無所欠。伏惟上裁。

訪花潭徐處士[编辑]

洪仁祐

舊聞花潭君子居。欲談高趣數年餘。細雨東風松戶寂。主人心事問何如。

次韻寄可久[编辑]

趙昱

百花潭上坐垂綸。據有林泉亦未貧。披閱圖書心似鏡。品題風月筆如神。袖中閒却陶甄手。物外超然快活身。問舍求田吾欲去。勝遊追逐可無人。

寄贈可久[编辑]

前人

每欲裁書寄草堂。臨風回首意空長。一時美譽無多取。千古沈迷合更張。物外安心忘適適。人間騰口笑涼涼。却憐飄泊身如客。問道何從返故鄕。

[编辑]

收取閒身臥草堂。四時流轉興偏長。春深花逕霞光爛。秋入楓巖錦帳張。雪夜丹爐常自煖。炎天水石却生涼。靜觀物化忘言處。誰與分歸道德鄕。

[编辑]

曾携布被宿閒堂。目擊知君道味長。園囿似聞多曠廢。溪山應恨少鋪張。久嫌塵濁薰心熱。却憶松風滿意涼。仍想潭邊花欲發。更於何處訪仙鄕。

[编辑]

知君學到無疑處。又近宣尼耳順年。禮樂固應歸制作。聲名久已屬流傳。自慙摘埴難追步。敢望披雲更見天。道妙從來非少得。才如顏子費鑽硏。

書徐處士花潭集後[编辑]

李滉

末世天無改。吾東聖欲居。魯風猶可變。箕訓詎終虛。前輩文華勝。今人術業疏。有誰能自奮。躬道向經書。

[编辑]

嘆息花潭老。于今永我疏。抗身依聖哲。觀物樂鳶魚。不藉彈冠手。寧抛帶月鋤。當年如得見。勝讀十年書。

[编辑]

獨厲頹波泳聖涯。林居如得鬼誰何。數窺一作窮億世猶看掌。學泝千年欲擅家。似董潛猶下帷讀。如曾狂不倚門歌。吾生又未斯人見。自恐平生虛擲過。

徐處士花潭舊居[编辑]

徐老今爲鶴背身。藏修遺迹摠成塵。何人爲尋花潭院。心緖相傳更幾人。

吟示諸君[编辑]

金麟厚

珍重花潭語。淵源千載儒。謄來深有警。免落一邊枯。

遊花潭贈徐時遇應麒。先生子。[编辑]

李珥

至人觀化後。有客雨中遊。道在巖阿潤。雲生野逕幽。石苔隨意綠。山澗盡情流。逢君問先跡。更喜典刑留。

過花潭有感[编辑]

尹斗壽

春去花無在。沙崩潭又湮。佳名定何物。世事果誰眞。舊戶履空散。前阡草自新。徘徊不能去。山雨墊綸巾。

送崔汝以天健出守松都[编辑]

尹根壽

潭面花開磵谷香。哲人曾此日相羊。荒墳寂寞精靈在。秋菊寒泉試薦觴。

拜先生墓下有感[编辑]

洪履祥

平生夢想始來參。山似圍屛水似藍。欲識當年眞樂地。一天寒月照空潭。

花潭[编辑]

崔岦

先生昔傍名山居。不見先生尋故墟。合有神仙共宴息。何曾厲鬼煩驅除。後天學了弄丸處。經世書成觀物餘。山靈倘亦記此事。豈令客子空蹰躇。

[编辑]

柳根

何處無春色。花潭不可忘。千紅與萬紫。長得帶芬芳。

[编辑]

辛應時

五冠山下花潭上。簞食平生樂我貧。斯道有傳先有覺。淸時不幸逸爲民。故都當日斂高士。黃壤何年閟德人。報道幽明褒奬遍。佇看朽骨聖恩淪。

[编辑]

車天輅

白石巖扉長碧苔。山川依舊鳥飛回。門前樹老先生柳。籬下花殘處士梅。何處神仙乘鶴去。至今松月照人來。洞心猶有淸潭水。想見氷壺一片開。

[编辑]

李翊相

僊山踏盡到溪潯。祠屋嵬然境自深。勝景坐看雲起嶂。繁華留待錦粧林。光陰已遠雖難及。軌躅猶存此可尋。拜罷夕陽移几席。怳聞沂水詠歸吟。

[编辑]

南龍翼

巍然祠宇壓溪潯。再拜庭前敬慕深。手足月天眞是邵。妻兒梅鶴豈徒林。看山可想仁人樂。講道偏宜暇日尋。理氣聲音神鬼說。聊從多士一長吟。

[编辑]

金光煜

頭白分司幸得參。至今溪水尙挼藍。臨流卜築君知否。要把靈臺洗此潭。

[编辑]

洪處亮

花落花潭潭水潯。講堂寥寂洞門深。川▣一帶多喬木。香火千年有士林。僚友與遊眞可樂。將軍無事亦相尋。老夫於此偏乘興。日暮忘歸坐獨吟。

[编辑]

士昔藏修地。人今想典刑。廟焉千載饗。堂以九秋成。泉響聽環佩。山光對錦屛。諸君爭侑酒。老守此傾情。

[编辑]

申銋

夙慕花潭勝。今成竹杖遊。高山猶自仰。逝水不曾留。石壁層層畫。林丘曲曲幽。斜陽橫鐵笛。寥亮萬峯秋。

[编辑]

金昌協

淸溪發源深。百折度山阿。綠渟遂成潭。白石旁瑳瑳。上有蒼石臺。狀几若陳羅。聞昔徐夫子。於此舞婆娑。冥觀洞元化。眞樂不奈何。風霆弄一丸。金石發浩歌。甑塵雖日積。靈府自天和。遂令東韓士。尙標西洛窩。眷言歌考槃。永懷碩人薖。煙林弄好鳥。雲壁蔓春蘿。點瑟雖未鼓。冠童且互哦。所愧未聞道。再來髮已皤。仰止寄何處。五冠高嵯峨。

[编辑]

金昌翕

東方實鹵莽。一有英邁士。玄通自髫齡。妙契羲邵旨。周遊六六宮。斂以一榻跪。資深始居安。忘飢卽林水。天磨有餘麓。窈窕小山峙。金潭匯澄碧。野色限於此。茲爲考槃所。浩然以樂死。黌院舊窩仍。有過輒仰止。霜天肅余衿。石瘦老楓紫。臨川想寒瓢。蔭丘撫幽履。墳高白雲上。碑古綠蘿裏。低徊未云已。小磯累臨跂。淸虛澹無眹。瀯泠會眼耳。存期逝斯亭。有客亦千里。靜數潭中魚。寧知我非子。先生其緬矣。餘玩則斯理。

[编辑]

兪瑒

我心元與是川同。百折千回逝卽通。激以溯之寧向北。順其流也日趨東。滔滔赴海何曾舍。混混原泉自不窮。潭老典刑今可想。皎如秋月上遙空。

[编辑]

吳光運

春山佳興古今同。風佩泠泠響不窮。小子來修魚鳥契。先生曾住水晶宮。無風渟靜元含動。得月虛明豈是空。滾滾天機他自去。一聲希瑟白雲中。

[编辑]

吳遂采

一曲靑山道氣籠。公餘小隊入林中。酷憐潭色千尋碧。那染城塵十丈紅。觀物遺墟人已去。浴沂高興我誰同。百年故宅桃花老。吾欲移家一逕通。

[编辑]

李宜哲

妙契眞同明誠子。法門恐似康節翁。綠陰啼鳥飛上下。想見先生翫物功。

[编辑]

尹得觀

靈芝洞口暫翩蹮。花谷院深但鎖煙。後學來今觀水石。先生於此翫魚鳶。淵明未有雲仍聞。康節還無道統傳。几杖莫攀遺迹遠。滿庭黃葉一悽然。

[编辑]

元仁孫

山如舊識迓平皐。忽得豐碑起斂袍。弟子三人香火傡。圖書一院月星高。雲虛想見空中閣。春去誰收妙理醪。岐路徘徊聞道晩。長松之下澗流毛。

[编辑]

洪名漢

地靈人傑與之參。氷似明珠山簇藍。靜坐釣臺天籟響。先生胸海想潭潭。

[编辑]

先生此地昔藏修。亭古潭空度幾秋。成毀有時瞻院宇。琴書罔缺緬風流。肯堂思繼先人躅。塗雘非關暇日遊。山色水聲添百感。斜陽欲去且遲留。

[编辑]

尹塾

淸川滾滾發源深。日夜東流度古今。惟有逝斯亭上月。尙如明鏡照潭心。

[编辑]

花欄苔石晩徘徊。水逝雲空舊釣臺。剛恨當時枕下瀨。不成霖雨商巖來。

[编辑]

幽花芳草映溪樓。盡日空山水急流。曾是先生棲隱地。至今吾道在滄洲。

[编辑]

成德朝

不係師承獨自覺。紛紛餘子敢爭名。堯夫天月閒來往。子厚淸虛有發明。從古英雄皆浪跡。至今儒哲仰芳聲。刓碑讀罷韶光晏。逐氣飛禽驗道精。

門人錄[编辑]

閔純。字景初。號杏村。驪興人。擧遺逸。官至持平。少從駱峯申公光漢學。後事先生。聞主靜之說而味之。名其齋曰習靜。配享花谷書院。

朴淳。字和叔。號思庵。忠州人。文科。官至領議政。諡文忠。受學於先生。得聞性理之說。尤邃於易。退溪嘗稱之曰。與朴某相對。炯如一條淸氷。神魂頓爽。有文集。配享花谷書院。

許曄。字太輝。號草堂。陽川人。文科。官至慶尙道觀察使。初從鎭川李公畬受易。後事先生于花潭。先生疾革。口占原理氣等四篇以遺之。有文集前言往行錄。配享花谷書院。

朴民獻。字元夫。先生爲改頤正。號瑟僩。咸陽人。文科。官至咸鏡道觀察使。師事先生。深有所得。撰先生神道碑銘。有文集。李正齋顯益曰。花潭門人。習靜,土亭,守庵,鍾城,瑟僩,恥齋,草堂,蘇齋,思菴。卽其高弟。而草堂,蘇齋,思庵。又以文鳴者。其作神道碑文也。屬筆於瑟僩。瑟僩之見重於其同門如此。頃見花潭書院。配以諸弟。獨不及瑟僩。蓋以橫獄受謗故也。然石潭日記。錄其事醜羞之甚。而守庵作行狀。極稱其冤。栗谷,守庵。皆非爲虛語者。未知果如何也。

李之菡。字馨仲。自號土亭。韓山人。擧卓行。官至縣監。妙歲。受易於先生。僑寓隣舍。主人婦乘夜欲亂之。公據理呵責。先生聞之。稱謝不已曰。公敬德之師。非敬德之友也。而況受業耶。

洪仁祐。字應吉。號恥齋。唐城人。生員。律身制行。一遵小學。講論經義。辨釋精明。先生嘗云。多閱志學之人。可與進步者。惟洪某一人。有文集。

朴枝華。字君實。號守菴。旌善人。嘗爲吏文學官。旋棄之。有學行。以禮律身。博極群書。所見精礭。有遺集,四禮集說。先生有答論禮諸書。

鍾城令球。字叔玉。號蓮坊。受業於嚴用恭,儒士尹鼎。竟卒業於先生。勉焉孜孜。死而後已。

南彥經。字時甫。號東岡。宜寧人。擧經明行修。官至府尹。李澤堂植云。公爲全州府尹時。朴參判民獻。以一律送之曰。同事花潭今幾年。烏頭安得力猶全。其結句曰。別後應須各努力。門弟編中姓字傳。觀此則當入潭門無疑矣。

崔櫟。字大樹。完山人。常愛近思錄,性理大全。初受業於先生。有詩曰。終宵對月非耽景。盡日投竿不在魚。先生歎曰。此眞道體之吟也。

金惠孫。字彥順。慶州人。官至郡守。早事先生。礪志學業。晩年尤喜讀易。

馬羲慶。字仲積。號竹溪。木川人。生員。師事先生。潛心經學。尤好周易,性理大全等書。栗谷在東銓。擧孝廉。除參奉。謝恩卽歸。不仕。

申㴒。字文源。高靈人。文簡公光漢之子。中司馬。或勸之仕。不應。受易於先生。

朴黎獻。字希明。民獻之弟。官止司饔院直長。自少俊偉。才氣不凡。年未志學。謁花潭先生。從遊於門下之士。能知趨向。性疏蕩。不事擧子之業。

車軾。字敬叔。號頤齋。延安人。文科。官至郡守。受學於先生。貫穿經史。又能美詞翰。絶異倫類。

李均,黃元孫。皆庶人也。從遊先生之門。有士行。先生有謝二生贈衣詩。

金漢傑。字士伸。開城人。文科。官至府使。先生爲作字詞。

崔自陽。通川人。進士。子簡易岦。往花潭。次五山韻曰。先人曾有受。小子久無聞。易上尋餘論。其如一管斑。自註曰。先君遊先生門。

鄭芝衍。字衍之。號南峯。東萊人。文科。官至右議政。行狀云。弱冠。受業於履素齋。或遊於徐花潭,成笑仙之門。

尹聃壽。字天老。海平人。嘗遊先生之門。爲士類所推重。

姜文佑。字汝翼。晉州人。文科校理。乃庶類也。嘗謁先生于潭上。

李仲虎。字風后。號履素齋。孝寧大君之後。以師道自任。摳衣受業者日數百人。先生嘗與論禮數日。歎曰。不可及也。

金謹恭。字敬叔。號惕庵。開門授徒。祖述花潭。此見澤堂別集。而朴南溪云。李,金兩公。非花潭門弟。未知是否。

張可順。字子順。號思齋。結城人。嘗遊先生之門。力學求道。踐履篤實。六經諸子。靡不博洽。而於周易。尤喜硏索。所著書曰人事尋緖目。東儒錄。公及閔文景公箕,禹處士南陽。在從游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