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花潭集/卷四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三 花潭集
卷四
作者:徐敬德
1786年

附录[编辑]

花谷书院赐祭文癸酉[编辑]

山河酿精。挺生人豪。聪悟夙成。志行甚高。茂叔胸襟。尧夫精神。功存格致。学究天人。恩笃弟兄。德化乡邻。屡辞征辟。自甘沈沦。经纶莫施。梁木遽摧。先朝褒赠。用托盐梅。建宇扁额。后学攸式。花潭风月。宛然遗躅。辇过今日。兴感予衷。缅怀高风。恨不与同。兹遣礼官。敢荐泂酌。灵如不昧。庶几歆格。

花谷书院赐祭文庚申[编辑]

眷彼花潭。哲人攸基。猗嗟哲人。德高道微。清淑之质。盖得天赋。穷格之学。不待师授。玩心高明。察理鸢天。十翼妙铨。我东一人。志则高尚。才实经纶。不就旌招。甘心隐沦。采钓充饥。吟咏畅神。珠藏玉蕴。含章未宣。高风惟邈。緖馀犹传。逮至于今。为式为矜。翼翼书堂。揭虔妥灵。追惟德懿。草木含馨。逝斯亭高。如见仪容。粤惟文忠。学术醇美。若许与闵。允笃操履。德邻不孤。合腏弥光。遗风纵远。盛美愈长。兹当辇过。缅怀伊人。诚深式闾。念切象贤。聊举醴荐。以表予诚。通感有理。尚歆予觞。

崧阳书院赐祭文略[编辑]

亦有四贤。俎豆同祭。道德名节。前后匹俪。并念风猷。旷感兴涕。

花谷书院春秋享祝文崇阳书院享祝同[编辑]

发扬圣蕴。垂教无穷。式虔享祀。永世是崇。

修文集时告文[编辑]

沂川尹孝先

青丘文教。肇自箕畴。千数百年。邈无好修。逮于丽季。粤有圃隐。寻程朱緖。述孔孟训。堂堂圣朝。静庵复作。人知秉彝。士有立脚。惟我先生。神崇之英。欲致其知。自明而诚。数通天地。学绍圃静。葛巾身老。花岩迹屏。达施虽啬。令闻则永。猥将孤露。夙慕清芬。师先生徒。诵先生文。中途多难。文丧人亡。更从嗣子。获睹遗藏。一部二通。精义妙道。万卷奚多。千金匪宝。谨撰小跋。聊表鄙忱。今兹虔告。尚其昭格。冥冥有佑。永永无斁。

花谷书院祠宇重建上梁文[编辑]

潜谷金堉

居是邦敬其贤者。既尊百世之师。因故庙易而新之。何难一朝之改。非为观美。寔出钦崇。先生达识通微。英姿盖世。天根月窟。手探足蹑之尧夫。鱼跃鸢飞。格物致知之朱子。常寻孔颜之乐处。妙合程朱之緖言。归而求之有馀。三百六旬之自悟。小者学而及大。二十五年而皆通。蔚为儒真。鸣于东国。谓天降之大任。奈民泽之难蒙。名登荐书。不屑就于科目。职辞宠擢。坚所守乎初心。忠君孝亲。礼尤谨于丧服。达理知命。意犹安于死生。惟门弟景仰乎高山。想杖屦陪游之旧地。灵台二乐则仁者智者。花谷一区兮水哉山哉。立祠宇以妥灵。肃焉如在。开讲堂而肄业。盛矣若初。不幸兵燹之馀。乃致崩颓之甚。赤白漫漶。难逃事神之未诚。梁栋欹倾。讵免尊师之欠敬。其谁曰何必改作。所惜者不承权舆。日吉辰良。已协龟筮之卜。时和岁稔。亦云人役惟闲。岂士子之独趋。并民庶而咸集。得大木则喜。方审面势高坚。为巨室而成。伫见眼前突兀。兹当隆栋之举。用赞儿郞之抛。抛梁东。遥瞻三角在天东。高山仰止垂千祀。易已东焉吾道东。抛梁西。簇立奇峯松岳西。君子惜阴当努力。长绳难系夕阳西。抛梁南。百花潭在院之南。天光云影水镜里。岩作奇屏还绕南。抛梁北。先生真宅丰碑北。依然亟丈不违颜。嗟尔诸生如拱北。抛梁上。明明玉帝临于上。严恭慎莫贰其心。天不甚高头以上。抛梁下。清溪流出青山下。斯须入海浊如泾。君子由来恶居下。伏愿上梁之后。礼仪益明。道学愈盛。春秋俎豆。勿替享祠之仪。冬夏诗书。更勉弦诵之习。缁维绛帐。横组带而飘飘。北海西河。拥青衿之济济。升堂入室。无非德行之贤。甲第高门。总是廊庙之器。来佐圣朝新化。以成煕代文治。

崧阳书院祠宇重建上梁文略[编辑]

白轩李景奭

复有徐先生之继起。宁无鲁君子之取斯。满目云山。都是尧夫之乐。有形天地。无非明道之通。斯固内圣而外王。早能手探而足蹑。实乃万古四海之罕出。夫何一乡两贤之叠生。

从祀文庙议[编辑]

白沙李恒福

臣尝闻徐敬德以聪明超迈之资。生绝学荒莽之地。学务穷格。知由思得。斯可谓一蹴而造道者。亦一时豪杰之士也。同乡多士闻风而言者。亦必以是也。只恨臣少懒失学。其于尚友评古之见。皆所昧昧。故凡于此等论议。皆不敢妄立己见。一切欲寻逐前人之说。以为标的。先王初年。士习大变。宏儒咸集。皆非臣灭裂之比。而就于国朝诸儒之中。表出四臣。请祀文庙者。言非草草。意非偶然。近世儒臣之论。以敬德多自得之味。乃得与李滉并称。其于推尊。可谓极矣。而至于湛一清虚之论。则以为全出于一气长存之说。有认气为理之病。岂不以初头思索太过。其于格致之功。与大学及先儒之说。不同而然欤。此等奥义。臣以末学。耳虽得闻。而心未及有得也。今何敢妄有所云云。惟是当初论定从祀之列。一时之士如彼其宏博。而不知以何所见取此而遗彼欤。臣所未解者政在此等处。今亦不敢妄为之定论。官虽大小。见有高下。儒林大议。非循资致贵者所敢独决。今以此疏。广询博访以定则庶无所欠。伏惟上裁。

访花潭徐处士[编辑]

洪仁祐

旧闻花潭君子居。欲谈高趣数年馀。细雨东风松户寂。主人心事问何如。

次韵寄可久[编辑]

赵昱

百花潭上坐垂纶。据有林泉亦未贫。披阅图书心似镜。品题风月笔如神。袖中闲却陶甄手。物外超然快活身。问舍求田吾欲去。胜游追逐可无人。

寄赠可久[编辑]

前人

每欲裁书寄草堂。临风回首意空长。一时美誉无多取。千古沈迷合更张。物外安心忘适适。人间腾口笑凉凉。却怜飘泊身如客。问道何从返故乡。

[编辑]

收取闲身卧草堂。四时流转兴偏长。春深花迳霞光烂。秋入枫岩锦帐张。雪夜丹炉常自煖。炎天水石却生凉。静观物化忘言处。谁与分归道德乡。

[编辑]

曾携布被宿闲堂。目击知君道味长。园囿似闻多旷废。溪山应恨少铺张。久嫌尘浊熏心热。却忆松风满意凉。仍想潭边花欲发。更于何处访仙乡。

[编辑]

知君学到无疑处。又近宣尼耳顺年。礼乐固应归制作。声名久已属流传。自惭摘埴难追步。敢望披云更见天。道妙从来非少得。才如颜子费钻硏。

书徐处士花潭集后[编辑]

李滉

末世天无改。吾东圣欲居。鲁风犹可变。箕训讵终虚。前辈文华胜。今人术业疏。有谁能自奋。躬道向经书。

[编辑]

叹息花潭老。于今永我疏。抗身依圣哲。观物乐鸢鱼。不藉弹冠手。宁抛带月锄。当年如得见。胜读十年书。

[编辑]

独厉颓波泳圣涯。林居如得鬼谁何。数窥一作穷亿世犹看掌。学溯千年欲擅家。似董潜犹下帷读。如曾狂不倚门歌。吾生又未斯人见。自恐平生虚掷过。

徐处士花潭旧居[编辑]

徐老今为鹤背身。藏修遗迹摠成尘。何人为寻花潭院。心緖相传更几人。

吟示诸君[编辑]

金麟厚

珍重花潭语。渊源千载儒。誊来深有警。免落一边枯。

游花潭赠徐时遇应麒。先生子。[编辑]

李珥

至人观化后。有客雨中游。道在岩阿润。云生野迳幽。石苔随意绿。山涧尽情流。逢君问先迹。更喜典刑留。

过花潭有感[编辑]

尹斗寿

春去花无在。沙崩潭又湮。佳名定何物。世事果谁真。旧户履空散。前阡草自新。徘徊不能去。山雨垫纶巾。

送崔汝以天健出守松都[编辑]

尹根寿

潭面花开磵谷香。哲人曾此日相羊。荒坟寂寞精灵在。秋菊寒泉试荐觞。

拜先生墓下有感[编辑]

洪履祥

平生梦想始来参。山似围屏水似蓝。欲识当年真乐地。一天寒月照空潭。

花潭[编辑]

崔岦

先生昔傍名山居。不见先生寻故墟。合有神仙共宴息。何曾厉鬼烦驱除。后天学了弄丸处。经世书成观物馀。山灵倘亦记此事。岂令客子空蹰躇。

[编辑]

柳根

何处无春色。花潭不可忘。千红与万紫。长得带芬芳。

[编辑]

辛应时

五冠山下花潭上。箪食平生乐我贫。斯道有传先有觉。清时不幸逸为民。故都当日敛高士。黄壤何年閟德人。报道幽明褒奖遍。伫看朽骨圣恩沦。

[编辑]

车天辂

白石岩扉长碧苔。山川依旧鸟飞回。门前树老先生柳。篱下花残处士梅。何处神仙乘鹤去。至今松月照人来。洞心犹有清潭水。想见冰壶一片开。

[编辑]

李翊相

仙山踏尽到溪浔。祠屋嵬然境自深。胜景坐看云起嶂。繁华留待锦妆林。光阴已远虽难及。轨躅犹存此可寻。拜罢夕阳移几席。恍闻沂水咏归吟。

[编辑]

南龙翼

巍然祠宇压溪浔。再拜庭前敬慕深。手足月天真是邵。妻儿梅鹤岂徒林。看山可想仁人乐。讲道偏宜暇日寻。理气声音神鬼说。聊从多士一长吟。

[编辑]

金光煜

头白分司幸得参。至今溪水尚挼蓝。临流卜筑君知否。要把灵台洗此潭。

[编辑]

洪处亮

花落花潭潭水浔。讲堂寥寂洞门深。川▣一带多乔木。香火千年有士林。僚友与游真可乐。将军无事亦相寻。老夫于此偏乘兴。日暮忘归坐独吟。

[编辑]

士昔藏修地。人今想典刑。庙焉千载飨。堂以九秋成。泉响听环佩。山光对锦屏。诸君争侑酒。老守此倾情。

[编辑]

申銋

夙慕花潭胜。今成竹杖游。高山犹自仰。逝水不曾留。石壁层层画。林丘曲曲幽。斜阳横铁笛。寥亮万峯秋。

[编辑]

金昌协

清溪发源深。百折度山阿。绿渟遂成潭。白石旁瑳瑳。上有苍石台。状几若陈罗。闻昔徐夫子。于此舞婆娑。冥观洞元化。真乐不奈何。风霆弄一丸。金石发浩歌。甑尘虽日积。灵府自天和。遂令东韩士。尚标西洛窝。眷言歌考槃。永怀硕人薖。烟林弄好鸟。云壁蔓春萝。点瑟虽未鼓。冠童且互哦。所愧未闻道。再来发已皤。仰止寄何处。五冠高嵯峨。

[编辑]

金昌翕

东方实卤莽。一有英迈士。玄通自髫龄。妙契羲邵旨。周游六六宫。敛以一榻跪。资深始居安。忘饥即林水。天磨有馀麓。窈窕小山峙。金潭汇澄碧。野色限于此。兹为考槃所。浩然以乐死。黉院旧窝仍。有过辄仰止。霜天肃余衿。石瘦老枫紫。临川想寒瓢。荫丘抚幽履。坟高白云上。碑古绿萝里。低徊未云已。小矶累临跂。清虚澹无眹。瀯泠会眼耳。存期逝斯亭。有客亦千里。静数潭中鱼。宁知我非子。先生其缅矣。馀玩则斯理。

[编辑]

兪玚

我心元与是川同。百折千回逝即通。激以溯之宁向北。顺其流也日趋东。滔滔赴海何曾舍。混混原泉自不穷。潭老典刑今可想。皎如秋月上遥空。

[编辑]

吴光运

春山佳兴古今同。风佩泠泠响不穷。小子来修鱼鸟契。先生曾住水晶宫。无风渟静元含动。得月虚明岂是空。滚滚天机他自去。一声希瑟白云中。

[编辑]

吴遂采

一曲青山道气笼。公馀小队入林中。酷怜潭色千寻碧。那染城尘十丈红。观物遗墟人已去。浴沂高兴我谁同。百年故宅桃花老。吾欲移家一迳通。

[编辑]

李宜哲

妙契真同明诚子。法门恐似康节翁。绿阴啼鸟飞上下。想见先生翫物功。

[编辑]

尹得观

灵芝洞口暂翩蹮。花谷院深但锁烟。后学来今观水石。先生于此翫鱼鸢。渊明未有云仍闻。康节还无道统传。几杖莫攀遗迹远。满庭黄叶一凄然。

[编辑]

元仁孙

山如旧识迓平皋。忽得丰碑起敛袍。弟子三人香火傡。图书一院月星高。云虚想见空中阁。春去谁收妙理醪。岐路徘徊闻道晩。长松之下涧流毛。

[编辑]

洪名汉

地灵人杰与之参。冰似明珠山簇蓝。静坐钓台天籁响。先生胸海想潭潭。

[编辑]

先生此地昔藏修。亭古潭空度几秋。成毁有时瞻院宇。琴书罔缺缅风流。肯堂思继先人躅。涂雘非关暇日游。山色水声添百感。斜阳欲去且迟留。

[编辑]

尹塾

清川滚滚发源深。日夜东流度古今。惟有逝斯亭上月。尚如明镜照潭心。

[编辑]

花栏苔石晩徘徊。水逝云空旧钓台。刚恨当时枕下濑。不成霖雨商岩来。

[编辑]

幽花芳草映溪楼。尽日空山水急流。曾是先生栖隐地。至今吾道在沧洲。

[编辑]

成德朝

不系师承独自觉。纷纷馀子敢争名。尧夫天月闲来往。子厚清虚有发明。从古英雄皆浪迹。至今儒哲仰芳声。刓碑读罢韶光晏。逐气飞禽验道精。

门人录[编辑]

闵纯。字景初。号杏村。骊兴人。举遗逸。官至持平。少从骆峯申公光汉学。后事先生。闻主静之说而味之。名其斋曰习静。配享花谷书院。

朴淳。字和叔。号思庵。忠州人。文科。官至领议政。谥文忠。受学于先生。得闻性理之说。尤邃于易。退溪尝称之曰。与朴某相对。炯如一条清冰。神魂顿爽。有文集。配享花谷书院。

许晔。字太辉。号草堂。阳川人。文科。官至庆尚道观察使。初从镇川李公畬受易。后事先生于花潭。先生疾革。口占原理气等四篇以遗之。有文集前言往行录。配享花谷书院。

朴民献。字元夫。先生为改颐正。号瑟僩。咸阳人。文科。官至咸镜道观察使。师事先生。深有所得。撰先生神道碑铭。有文集。李正斋显益曰。花潭门人。习静,土亭,守庵,锺城,瑟僩,耻斋,草堂,苏斋,思庵。即其高弟。而草堂,苏斋,思庵。又以文鸣者。其作神道碑文也。属笔于瑟僩。瑟僩之见重于其同门如此。顷见花潭书院。配以诸弟。独不及瑟僩。盖以横狱受谤故也。然石潭日记。录其事丑羞之甚。而守庵作行状。极称其冤。栗谷,守庵。皆非为虚语者。未知果如何也。

李之菡。字馨仲。自号土亭。韩山人。举卓行。官至县监。妙岁。受易于先生。侨寓邻舍。主人妇乘夜欲乱之。公据理呵责。先生闻之。称谢不已曰。公敬德之师。非敬德之友也。而况受业耶。

洪仁祐。字应吉。号耻斋。唐城人。生员。律身制行。一遵小学。讲论经义。辨释精明。先生尝云。多阅志学之人。可与进步者。惟洪某一人。有文集。

朴枝华。字君实。号守庵。旌善人。尝为吏文学官。旋弃之。有学行。以礼律身。博极群书。所见精礭。有遗集,四礼集说。先生有答论礼诸书。

锺城令球。字叔玉。号莲坊。受业于严用恭,儒士尹鼎。竟卒业于先生。勉焉孜孜。死而后已。

南彦经。字时甫。号东冈。宜宁人。举经明行修。官至府尹。李泽堂植云。公为全州府尹时。朴参判民献。以一律送之曰。同事花潭今几年。乌头安得力犹全。其结句曰。别后应须各努力。门弟编中姓字传。观此则当入潭门无疑矣。

崔栎。字大树。完山人。常爱近思录,性理大全。初受业于先生。有诗曰。终宵对月非耽景。尽日投竿不在鱼。先生叹曰。此真道体之吟也。

金惠孙。字彦顺。庆州人。官至郡守。早事先生。砺志学业。晩年尤喜读易。

马羲庆。字仲积。号竹溪。木川人。生员。师事先生。潜心经学。尤好周易,性理大全等书。栗谷在东铨。举孝廉。除参奉。谢恩即归。不仕。

申㴒。字文源。高灵人。文简公光汉之子。中司马。或劝之仕。不应。受易于先生。

朴黎献。字希明。民献之弟。官止司饔院直长。自少俊伟。才气不凡。年未志学。谒花潭先生。从游于门下之士。能知趋向。性疏荡。不事举子之业。

车轼。字敬叔。号颐斋。延安人。文科。官至郡守。受学于先生。贯穿经史。又能美词翰。绝异伦类。

李均,黄元孙。皆庶人也。从游先生之门。有士行。先生有谢二生赠衣诗。

金汉杰。字士伸。开城人。文科。官至府使。先生为作字词。

崔自阳。通川人。进士。子简易岦。往花潭。次五山韵曰。先人曾有受。小子久无闻。易上寻馀论。其如一管斑。自注曰。先君游先生门。

郑芝衍。字衍之。号南峯。东莱人。文科。官至右议政。行状云。弱冠。受业于履素斋。或游于徐花潭,成笑仙之门。

尹聃寿。字天老。海平人。尝游先生之门。为士类所推重。

姜文佑。字汝翼。晋州人。文科校理。乃庶类也。尝谒先生于潭上。

李仲虎。字风后。号履素斋。孝宁大君之后。以师道自任。抠衣受业者日数百人。先生尝与论礼数日。叹曰。不可及也。

金谨恭。字敬叔。号惕庵。开门授徒。祖述花潭。此见泽堂别集。而朴南溪云。李,金两公。非花潭门弟。未知是否。

张可顺。字子顺。号思斋。结城人。尝游先生之门。力学求道。践履笃实。六经诸子。靡不博洽。而于周易。尤喜硏索。所著书曰人事寻緖目。东儒录。公及闵文景公箕,禹处士南阳。在从游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