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花潭集/序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花潭集

作者:徐敬德
1786年
卷一

重刋花潭先生文集序[编辑]

戊子。不佞守松京。謁花潭徐先生書院。登逝斯亭。想像先生考槃樂道。亭亭物表之趣。灑然太息。有山高水長之思。其上蓋有先生塚云。松京自勝國時。偉人鉅公亦非不多。而若其淸通英粹。玲瓏灑落。直悟天人之學。圃隱以後。惟先生一人炳靈於茲地而已。嗚呼。當我宣靖兩陵之世。眞儒輩出。實中朝成弘之際。亦天下文明之會也。成化壬寅。靜庵生。弘治己酉。先生生。弘治辛亥。晦齋生。弘治辛酉。退溪生。其後四十餘年。嘉靖丙申。栗谷生。自圃隱之歿。不過百數十年之內。五先生竝膺聚奎之運。是豈偶然也哉。然世之論靜,晦,退,栗四先生。歸之以洛閩正源。而至於花潭。則必以數學目之。此固紫陽六先生贊。竝列邵子之意歟。諡先生者曰。道德博聞曰文。淵源流通曰康。其必曰康者。抑有所符合於邵子歟。先生當己卯薦科而不赴。已而。以厚陵參奉召而不起。卒後不多年。而贈右議政。朝廷士林之論。一辭稱尊可知也。先生之學。專在格致。年纔髫齔。家貧。親使之往採野蔬。歸不盈筐。問其何爲。答曰。有鳥自地至天。窮其理而終日忘其採。蓋其透徹妙悟。窮格到底。已自幼時。不待理氣太虛等說而如此也。栗谷嘗以退溪之依樣。勝於花潭之自得。有所軒輊。而此亦責賢者備也。旣曰自得。則天機之棖觸。人工之頓悟。孔門與點。鳳翔千仞之氣像。非先生而誰。松京人士。將重刻先生遺集。來索序於不佞。不佞曰。花潭山水。淸麗特絶。先生之神情興會。無間存歿。鳶魚活潑。水石動蕩。於斯求之。可得其妙。今此所刻。零星脫落。非先生之至者。而第不可以違也。略爲小敍。以附其下。詩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嗚呼遠哉。

崇禎紀元後三庚寅季夏。原城後人元仁孫。謹序。

花潭先生文集重刊序[编辑]

神與聖。生知集大成。吾無能名焉。亞聖以下。博學思辨。眞積力久。然後可以造極。而亦皆有先着力大立脚地。故大學主敬。中庸主誠。顏子主四勿。孟子主性善。其後性理之學中絶。宋運文明。周邵兩先生首出而南指。圖說主太極。皇極主大衍。程傳主理。本義主卜筮。橫渠之西銘。眞氏之近思。皆有心得而理解。以詔後人。惟我東方。自父師封鮮。八條賁敎。九井開制。鰈域人文。宛有乘輅之遺風。第驪圖龜疇之法。不傳于後。寥寥三韓。儒敎不興。鷄林之末。如文昌,弘儒躋享文廟。而著述無傳。敎授莫詳。逮于勝國中葉。崔文憲奮起於累千年魯莽之際。倡興文學。各隨其才而敎之。十八院學士之盛。無異於嘉祐之世。安文成繼而起。齎來九經性理之書。導牖後學。東土人士。始知道學之有門戶。易東先生。得羲經正脈。隱居山南。沈潛溫繹。大成一家之則。其子吉生。學而傳之於鄭文忠先生。文忠受師有淵源。道友有禹玄寶。發揮窮賾。丕啓聖學。天啓吾東。漢鼎初定。宋奎再聚。聖辟世作。鴻儒輩出。靜菴文正公。倡起眞學。惠我東人。百年之後。踵圃老而傳其道。陶山李文純。紬繹聖賢之書。分析心性之際。繩晦菴不絶之緖。斥篁墩多累之學。此兩先正以粹正之學。任吾道之責。妙契心得。以造乎至正至大之域。花潭徐先生。後乎靜老而先乎退翁。崛起於荒山草萊之中。鍾天摩不可攀之秀。孕花川百折回之精。已自童丱。大抱經濟之志。汎濫乎百家書籍。不勞私淑而窮格探賾。迺大着力立脚於易學。理氣之辨。心性之分。元會之數。無不通貫。曉然若宓羲曾孟,濂洛關閩。朝暮相遇。眞一吾東國邵堯夫也。窮居山僻。不厭糟糠。而抱經論道。隱而不顯。當中廟彙茅之世。不能立朝而行道。及仁宗汲梗之日。遽爾抱弓而泣天。終身爲少微眞人。此先生之命窮而然耶。生民之福薄而然耶。若以原理氣說中理之一其虛及虛能生氣之說。歸先生於空字上。又以皇極經世數解及聲音解等說。靠先生於數學上。則非徒淺知。抑是不知者爾。何異於以無極而太極。譏斥濂溪。亦何異於以卜筮若數術。評議康節也哉。府治之北十里。有花谷院宇。寔先生生時攸芋。而沒後藏修之所。其側有一間茅亭。名逝斯。卽先生盤桓垂釣之處也。下有石泉。滙成澄潭。天光山影。盡日渟蘸。鳶飛魚躍。隨機流盪。況先生衣履之藏。近盈跬步。樂哉斯丘。高山莫莫。美哉斯亭。淸水盈盈。後人之尋是院。登是亭者。孰不有浴沂風雩之思也哉。先生之孫仍陵遲。傳道者幾希。當時遺稿。十遺八九。入劂秪一卷。而歲月寢久。間多剝落。使先生眞蹟。將不得悠久傳去。都人趙敎官有善,馬上舍之光。願爲新鋟。以廣傳後。故鳩集若干財。令兩人管是役。仍識于卷首。丙午中春。後學坡山尹塾。謹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