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苟全先生文集/年譜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六 苟全先生年譜
1831年
附錄

苟全先生年譜[编辑]

世宗嘉靖四十五年丙寅明宗大王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時先生生于奉化縣晩退里第。先生世居安東府豊山縣。至先生曾祖敎授公。自軍威凝谷里。始定居于是。○先生祖父進士公有知人之鑒。先生始生見。喜其骨相曰扶持吾家者必此兒也。

穆宗隆慶元年丁卯先生二歲

二年宣祖大王元年戊辰先生三歲

神宗萬曆元年癸酉。先生八歲始受學於朴嘯臯先生。先生妣朴夫人。嘯臯兄承仁之女。考僉知公遣先生從學嘯臯。勸督甚至。先生克軆親心。慥慥不已。未幾學業日就。嘯臯亟稱之曰是子也才而且器。其終大成乎。

五年丁丑。先生十二歲受業於趙月川先生。時月川知奉化縣。先生就縣衙請學。一日盡受大學一部。翌朝進誦。不錯一字。講文義無滯。進曰君子大小事業。其在此乎。月川稱許不已。乃曰此實學。異於他書。更加讀數。僉知公以不受他書。謂其所誦不熟撻之。先生敬奉嚴訓。刻意日課。

七年己卯先生十四歲七月往學于月川書堂。是月月川棄官歸。先生遂往學于書堂。時同學者甚衆。先生淹貫經傳。最深於易。○檜山有感詩。自註云嘯臯朴先生由諫院左遷。來莅此府。余從學漢書于衙內。時乙酉春也。申修撰達道挽先生云歲丙申負笈於川上。得我公與之遊遨。偲偲焉切切焉。托契之深。砭我愚兮責我躁。窮源遠溯於伊洛。分寸深較於禮書云云。則先生之從游於二公門下。互相往來。久而不怠。可知矣。

八年庚辰先生十五歲丁母夫人朴氏憂。夫人性嚴有法度。月川命先生製述異之。賞賜文房諸具。先生受歸入門有喜色。夫人正色撻之曰吾以汝可大受也。今見此而喜。何其小也。先生俛受敎。

十年壬午先生十七歲聘夫人黃氏。司果賀之女。翼成公喜之玄孫。

十二年甲申先生十九歲子柱旻生。

十四年丙戌先生二十一歲正月哭嘯臯先生。○子柱國生。

十九年辛卯先生二十六歲四月夫人黃氏卒。

二十年壬辰先生二十七歲四月。日本大擧入冦。先生從柳公宗介起義兵。時倭冦克斥。連陷州郡。列邑士人。倡義起兵。先生爲柳公參謀。及柳公敗死。軍無主者。請南公𱸙。南公不應。更推住公屹爲將。金公涌爲副。先生常以參謀書記。專掌軍務。與大將往復。又呈書方伯。罄盡忠赤。中其事機。人咸服其才器。盡見集中。

二十一年癸巳先生二十八歲聘夫人李氏。奉事永承之女

二十五年丁酉先生三十二歲正月陪月川先生遊靈芝山。有酬唱詩

二十六年戊戌先生三十三歲子柱宇生。

二十八年庚子先生三十五歲春進候月川先生。月川贈詩云感子携酒來慰意。一春消息看梅枝。

二十九年辛丑先生三十六歲十一月陪月川先生遊淸凉山。有記序

三十年壬寅先生三十七歲子柱漢生。

三十三年乙巳先生四十歲正月侍疾川上。同門報月川先生病篤。節迎醫往侍。月川執手曰常以居遠不得源源爲恨。今病且死矣奈何。其見愛重如此。已而月川病愈。

三十四年丙午先生四十一歲就槃隱上洞築書齋。槃隱洞在縣西。去家里餘。先生雅有幽棲之志。至是築書室。募僧守之。讀書養靜。敎授生徒。遊學者甚衆。自號槃泉子。道臣以先生行義聞于朝。十月哭月川先生。有祭文輓詞。

三十五年丁未先生四十二歲四月。拜寒岡鄭先生于安東。時鄭先生爲府使。聚士講心經。先生往拜。仍留講。八月又往安東請益。

三十六年光海君元年戊申先生四十三歲移居禮安縣南陽里。時任奕知奉化縣。聞先生名欲見之。先生不往。一日奕過先生廬。先生適出路邊。避之林下。奕問知爲先生。遣人請之。先生辭以微服不敢見。奕固請。先生亦固辭。請以還官後進謝。奕憮然而去。會方伯邀遠近知名士。通讀周易于安東黌舍。先生亦在其中。末還縣。有一爭名者入見奕。奕曰金君某言我還官後來見而不至何。其人曰某性亢甚。方赴方伯講易之會。顧肯數奉化守。前言來見者非實語也。奕大怒。拘先生二子。要必致先生獄。先生不得已奉二親移寓禮安南陽里。因村名號草廬。改稱苟全居士。

三十七年己酉先生四十四歲秋赴豊基東堂終塲。中第一名。先生旣去。故廬頹廢。有暗行題詩壁上曰一任狂風捲地去。草堂顧落無顔色。奕見之惧。且知爲人所誣。要與講解。爲設文會。請先生二子。勤致悔悟之意。先生始見奕。奕意解。然猶錮如故。至東堂中塲日。始許令赴試。僅及終塲。

三十八年庚戌先生四十五歲春。明經覆試。先生中第二名。例除漢城府參軍。

三十九年辛亥先生四十六歲▣月除司憲府監察。時用事者齮齕異己。先生亦坐罷。

四十年壬子先先四十七歲秋。子柱宇中進士會試。先生第三子有雋才。十五中進士。醮送于五峯李相公之門。禮幣簡素。五峯歎曰我聞某儒者。不圖淸約如是。

四十一年癸丑先生四十八歲除成均舘典籍。○▣月除禮曹佐郞。未幾陞正郞兼知製敎。十二月製進東宮春帖,中殿宮迎祥帖。

四十二年甲寅先生四十九歲四月。以千秋兼謝恩書狀官赴京。前年十二月。受謝恩書狀命。至是仍。七月達帝都。○八月進賀。呈書辭宴。不許再呈辭。時甫經太后葬禮。我國陳慰使臣後發偕到。禮部以千秋使行係吉禮。特令賜宴。先生再呈辭。其畧曰職等於四月二十一日。以千秋節价起程。陳慰進香三陪臣。乃趁哀詔頒到。以五月十八日踵發。匍匐之行。晨夜兼程。同時幷達于京師。則雖是襄事已過之後。固我寡君赴吊之初也。或主於凶。或主於吉。服色玄素。自不能不間於彼此。而方玆遣吊之時。寡君之心。一於哀而靡他。寡君之哀。卽我陪臣等之哀也。哀中之吉。奉賀者獨當於斯須。而吉外之哀。無論陳慰與奉賀。同一寡君之心。則方其賀也。吉在於職等。而由今言之。均是寡君之哀耳。於他則免宴。於職等則不免。是二寡君也。禮部雖不許。而亟稱文辭理勝。旣還。李五峯好閔貽書賀曰觀公聞見事件。則免宴等作。詞旨極好。末端獻說亦極好。吾公萬里之行。所得多矣。

四十三年乙卯先生五十歲正月十日復命。時許筠爲上价。行事校秘。與先生每每相反。在玉河舘。得數件書。其中有誣毁先王說話。乃曰朝鮮國王某。詩酒自玩。又曰結欵之請。情涉齮齕。又曰被倭侵侮。實渠自致。至於文獻通考則以太祖爲李仁人之嗣。大書曰連弑四王。先生曰臣子旣已目見此書。不可默默而歸。筠曰然。若果伸理則畢竟得功必不輕。先生曰明其道不計其功。功之多小。不須言也。而此又不幸之言。得而幸之。無奈乖理乎。吾輩唯觀義理所當爲而已。遂與進香陳慰諸使臣。呈文諸部。及歸至通州。筠示以所得林居謾錄一冊。而其中添入祖宗受誣事。希覬恩賞。請載日錄。先生直書事件日留通州。筠以林居謾錄示臣。乃寫本也。筠甚啣。四月拜侍講院文學。以與修宣廟實錄。加資通訓大夫除兼弼善。一日先生入直。司鑰以表詩科製請考曰內宦所作也。先生覺其有異。旣批畢。更請賦題。先生以玩物喪志書送。二十八日拜司諫院正言。時孽臣當路。欲籠絡士類。而先試月川門人。遂授先生言職。兩司方論李梧里罪。必欲置之死地。先生與李公瀷。發停啓之論。兩長不肯。先生呈病而出。三辭見遆。先生詩有兩日正言言不正。一旬文學學惟文之句。是時當路者惡先生立異。而以其有重名。不能顯然斥之。先生亦以親老欲求便養以歸。竟爲時議所沮。雖遆諫職。而猶兼春秋如故。九月差慶尙右道試官。便道歸覲。是行歷訪鄭寒岡,權晦谷,金栢巖,張旅軒諸公。未復命。除高靈縣監。復命改授新安縣監。新安卽星州。以州人李昌朝犯逆律。改號降爲縣。

四十四年丙辰先生五十一歲正月十一日陛辭。二十一日上官。非病病常致齋坐正廳。朝服蒞事。終日不懈。洗盡骫骳。單赤大蘓。尤明於讞獄。官無滯訟。奸伏寃理焉。拜于寒岡先生。是時仁弘構陷寒岡。稱以謀逆。爲遣其侄澹者使之密報方伯。而先生堅不動。周旋其間。得以無事。二月行釋菜禮。祭社稷壇。先生必沐浴齋戒。蠲潔將事。謁川谷書院廟。○呈覲歷拜寒岡晦谷。○五月設壽酌。○會鄕人議建昌海書院。院旣成。祠退溪先生。以月川從祀。有奉安祭文。後賜額文巖書院。八月行釋菜禮。祭社稷壇。如初儀往拜寒岡參川谷享禮。考講儒生

四十五年丁巳先生五十二歲二月行釋菜禮。春秋釋菜禮及社稷祭。先生在官時。必自蠲潔將事。五月呈覲設壽酌。僉知公生朝在是月八日。先生在官時。無歲不設壽酌。祭月川廟。歷訪張旅軒。草定月川年譜。○六月往拜泗水。寒岡先生時寓泗水。九月呈覲設壽酌。歷吊權晦谷。○十月往拜泗水。歷訪張旅軒。與金洗馬潗,張敬堂興孝,李石潭潤雨同宿。贈詩趙上舍溭謫行。趙公在泮呈䟽。請盡孝慈。被囚受刑。至是安置南海。金吾押去過縣。先生贈詩曰有道吾邦國。危言尙士林。三綱扶在手。一死誓甘心。客路南天遠。君恩北海深。寡交無雅分。且自賞徽音。十一月祭外先祖冶城君宋公墓。有祭文○先生祖妣宋夫人先代墓山。皆在治下檜洞。先生齋戒具祭物。曾子孫之在境內者。徧祭于累代先塋。十二月往巡營。歷拜岡老。

四十六年戊午先生五十三歲正月呈覲設聞喜宴。先生第二子柱國中前冬生員。携歸設酌。二月寒岡先生來過。○三月往拜寒岡。寒岡來過。同宿鄕堂草嘯臯先生言行錄。○跋聾巖李先生退休屛。○四月往巡營。歷拜泗水。崔季昇晛亦至還宿泗水。與方伯尹公暄設酌于泗水。○閏月與張旅軒約叙中道。○五月呈覲。歷祭晦谷。○六月方伯罷歸出待。歷拜泗水。餞方伯于商山。歷訪鄭愚伏穩叙。○九月以箋文差使員入京。有辨林居謾錄䟽。十月至十二月四過泗水。與石潭同宿

四十七年己未先生五十四歲正月往拜泗水。呈覲設壽酌。以最陞通政大夫。○三月往拜岡老。再到請嘯臯碣文。與石潭同宿四月往拜泗水。與崔季昇,李茂伯同宿。五月呈覲。歷宿崔季昇家六月旣望。陪岡老泛舟浮江亭下。寒岡將作蓬萊浴行。先生與李石潭,李承旨彦英,李評事濯及子柱宇送于牛巖下。戱贈石潭有云從我有由今卧病。羡他遅輩御驂頭。八月聞有臺評卽解歸。邑民大小聞先生當罷。相卛伸理于巡營。老嫗守衙門。老翁守外門。丁壯守四門。令不得出。老幼騈溢城闉。先生權辭慰遣。乘曉折鎖單騎出門。鄕人追餞于野次。累日不能行。歷訪張旅軒。行槖蕭然。只書册數駄而已。金溪巖坽聞卜駄沈水拯乾不樂。旣已聞其爲書冊。乃笑曰此老行裝乃爾。還晩退故居。移僦桂塲洞。洞在故居北二里許。去縣近而洞麓遮斷。特爲幽絶。先生愛之。僦屋以居。十月答寒岡先生書。時新安人以㙜啓査覈。前列邑猶治事自若。不宜獨去官。寒岡有書。先生答焉。十一月長子柱旻中生員試。中戊午式年會試。退行於是年秋。先生以侍下科慶設酌。

四十八年庚申八月以後泰昌元年。先生五十五歲。正月十五日。聞寒岡先生訃哭之。寒岡以是月初五日終。有輓詞二篇。二月入齋昌海書院。改題位版。見元位位版不正。令子柱宇改題。

天啓元年辛酉先生五十六歲春九未堂成。先生移居南陽十年餘。深以親庭稍遠爲恨。旣去新安。直還故居。僦屋于桂塲洞。無棲息之室。至是構草堂。名以九未。盖以慈未具,配未全。交未博,書未讀。學未就,道未修。居未定,仕未信。謗未止。謂之九未云。次靖節先生歸去來辭。九未堂成。先生令子柱宇書歸去來辭。付諸壁上。朝夕諷玩。仍次其韵。八月草龍山書院權晦谷奉安文。又草常享文。龍山幾段周溪叙付軍職。九月三全室成。十二月兼知製敎。先生旣與時忤。常置散秩。欲退休而僉知公不聽。一日從容進曰。仕䆠非時。行止多件。請謝官奉菽水懽。僉知公曰汝父餘日不多。奈不欲榮養耶。先生受敎。顧謂子柱旻,柱宇等曰君親之間。不得自由。要爲吾所可爲者而已。

二年壬戊先生五十七歲春次李子陵斜川八詠。一松,五峯,月沙諸公。咸加稱賞曰其精神勝似平叔。三月拜分承政院承旨。四月差宣諭使按嶺南。先是朝家憂軍食。募粟各路。號募粟使。後改稱宣諭使。差遣異論之人。名雖遷秩而實遠之也。旣已㙜官請勿速召。先生旣不得去職。則不憚勞悴。仍遨遊山水間。以寓遠遊之意。吟咏諸篇。爲識者之所歎息。過星州祭寒岡先生祠。文見集中

三年仁祖元年癸亥先生五十八歲三月復命。仍上䟽呈各官陳弊成冊。時用事者。以爲先生巡行列邑。與䟽斥爾瞻之儒。相與秘謀。欲爲羅職而未及發。十一日仁廟擧義。○拜知製敎。○秋還鄕。

四年甲子先生五十九歲二月适擧兵叛。上幸公州。嶺南起義兵。先生爲本縣義將。率義兵赴行在所。未至聞賊授首上還都。先生與諸將詣闕。陳賀呈䟽。䟽見集中。批答省䟽具悉。深嘉忠義。䟽辭當軆念云。草辨誣䟽慶尙監司閔聖徵狀啓云道內人心。似有徘徊觀望之色。不可開諭倡義。如不得已則欲請留舘倭人赴敵云云。人心莫不駭憤。先生與鄭愚伏諸公。相議陳䟽。先生具䟽草見集中。六月子柱宇中廷試第一來覲。榮歸日設酌。有詩云中身科甲吾爲沆。膝下如今見汝愚。自註云劉沆四十登甲科。趙汝愚二十七登廷試壯元。

五年乙丑先生六十歲四月二十八日。丁僉知公憂。時先生洽滿六十。猶孺子哭。居喪葬祭。一以朱文公家禮。

七年丁卯先生六十二歲春奴入冦。上幸江都。先生將欲起赴。有往復于鄭愚伏書。時自上有起復之命。而愚伏,旅軒爲左右道號召使。先生書問起復節目。已而病未作行。六月服闋。

九年己巳先生六十四歲六月十三日。先生終于乃城寓舍。先生文章經術。俱爲儕流所先。雅有經濟之志。遭遇昏朝。不得有所展布。而改玉之後。又爲飛語所中。先生觀象玩占。優游田舍。敎授生徒。樂而忘憂。鄭文肅公每歎經席不得與先生同升。金沙溪長生常服先生禮學不可及云。

九月三日。葬于奉化南面太子山午向之原。

崇陵十年己酉。士林議建精舍於槃泉洞。先生門人及一縣士林。爲先生講學之所。不可無俎豆之擧。乃就書齋下洞松楸之下。營立精舍。廟三間講堂八間。

明陵三年丁巳。士林奉安位版於精舍。初先生赴京。求得夫子畫像。奉安書齋。精舍旣成。移安于講堂北壁上。士林往來。先禮夫子畫像。後謁先生廟。

純廟三十一年辛卯春陞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