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四部叢刊本)/卷第七
荀子 卷第七 唐 楊倞 注 景上海涵芬樓藏黎氏景宋刊本
|
荀子卷第七
登仕郎守大理評事揚
王霸篇第十一
國者天下之制利用也〈天下用之利者無過於國制字耳〉人主
者天下之利勢也〈勢之最利者也〉得道以持之則大
安也大榮也積美之原也不得道以持之
則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無之〈有國不如無國〉及
其綦也索爲匹夫不可得也〈綦謂窮極之時〉齊湣
宋獻是也〈湣與閔同齊閔王爲淖齒所殺宋獻宋君偃也爲齊閔王所滅吕氏春秋云宋康王〉
〈此云獻國㓕之後其臣子各私爲謚故與此不同〉故人主天下之利勢也
然而不能自安也安之者必將道也〈必將以道守之〉
故用國者義立而王信立而霸權謀立而
亡三者明主之所謹擇也〈所宜謹愼擇之〉仁人之
所務白也〈白明白也〉挈國以呼禮義而無以害
之〈挈提舉也言提挈一國之人皆使呼召禮義言所務皆禮義也無以害之謂不以他事害禮義也〉行一
不義殺一無罪而得天下仁者不爲也擽
然扶持心國且若是其固也〈櫟讀為落石貎也其所持心持國不行不〉
〈義不殺無罪落然如石之固也〉所與爲之者之人則舉義士也
〈舉皆也所與為政之人則皆用義士謂若伊吕之比者〉所以爲布陳於國家刑
法者則舉義法也〈謂若周穆王訓夏贖刑之類也〉主之所極然
帥羣臣而首郷之者則舉義志也〈志意也主所極信率〉
〈羣臣歸向之者則皆義之志謂不懐不義之意也一曰志記也舊典之有義者謂若六經也〉如是則下
仰上以義矣是綦定也〈綦當爲基基本也言以義爲本仰魚亮反〉綦
定而國定國定而天下定仲尼無置錐之
地誠義乎志意加義乎身行〈仲尼誠能義乎志意又加之以〉
〈義乎身行言志意及立身立行皆以義行下孟反〉箸之言語〈以義箸於言語謂所論皆明義也〉
濟之日不隱乎天下名垂乎後世〈以義得濟之日成功〉
〈之後也言仲尼行義既成之後不隱乎天下謂極昭明天下莫能隱匿之〉今亦以天下之顯
諸侯誠義乎志意加義乎法則度量箸之
以政事案申重之以貴賤殺生使襲然終
始猶一也〈申亦重也既爲政皆以義又申重以賞罰使相掩襲無間隙終始如一也〉如是則
夫名聲之部發於天地之閒也豈不如日
月雷霆然矣哉〈部當爲剖謂開發也仲尼匹夫但箸空言猶得不隱乎天下今若以顯諸〉
〈侯行義必如日月雷霆也〉故曰以國齊義一日而白湯武是
也〈齊當爲濟以一國皆取濟於義一朝而名聲明白湯武是也〉湯以亳武王以鄗
皆百里之地也〈亳湯國都鄗與鎬同武王所都京也詩曰考卜維王宅是鎬京維龜正之〉
〈武王成之〉天下爲一諸侯爲臣通達之屬莫不從
服無它故焉以濟義矣是所謂義立而王
也〈非有它故但取濟於義也〉德雖未至也義雖未濟也〈霸者亦有徳義〉
〈但未能至極盡濟也〉然而天下之理略奏矣〈天下之謂條理者略有節奏也〉刑
賞己諾信乎天下矣〈諾許也已不許也禮記曰與其有諾責寜有己怨信乎天下謂〉
〈若齊不背柯盟之比也〉臣下曉然皆知其可要也〈要約也皆知其可與要約〉
〈不欺也要一堯反〉政令巳陳雖覩利敗不欺其民〈謂若伐原命三〉
〈日之糧不降而退之比也〉約結巳定雖覩利敗不欺其與〈與相〉
〈親與之國謂若齊許赦魯衞不遂滅之爲己利之比也〉如是則兵勁城固敵
國畏之國一綦明與國信之〈綦亦當爲基也〉雖末
在僻陋之國威動天下五伯是也〈伯讀曰霸又如字爲諸侯〉
〈之長曰伯春秋左氏傳曰䇿命晉侯爲伯也〉非本政敎也〈雖有政教未盡脩其本也〉非
致隆髙也〈致極也不如堯舜禹湯之極崇髙也〉非綦文理也〈言其駁雜未極〉
〈條貫〉非服人之心也〈未得天下歸心如文王此皆言雖未能備行王道以略信之故猶能致霸〉
〈也〉郷方略〈所向唯在方略不在用仁義也〉審勞佚〈審以佚待勞之術也〉謹
畜積〈謹嚴畜積不妄耗費〉𬾨戰備齺然上下相信而
天下莫之敢當也〈齺齒相迎也齺然上下相向之貎齺士角反〉故齊
𣈆文楚莊吳闔閭越句踐是皆僻陋之
國也威動天下彊殆中國〈其彊能危中國〉無它故
焉略信也是所謂信立而霸也〈雖未能濟義略取信而行〉
〈之故能致霸也〉挈國以呼功利〈此論權謀者也提挈一國之人以呼召功利言所務唯功〉
〈利也功役使利貪求之也〉不務張其義齊其信唯利之求〈張開〉
内則不憚詐其民而求小利焉〈謂若梁伯好土功詐其民〉
〈曰宼將至之比〉外則不憚詐其與而求大利焉〈謂若楚靈〉
〈王以義討陳蔡因遂滅之之比也〉内不脩正其所以有然常欲
人之有〈有土地貨財也〉如是則臣下百姓莫不以詐
心待其上矣上詐其下下詐其上則是上
下析也〈離析〉如是則敵國輕之〈不得人心故輕之也〉與國
疑之權謀日行而國不免危削綦之而亡
〈其極者則滅亡〉齊閔薛公是也〈薛公孟甞君田文齊閔王之相也齊閔王爲五國所伐皆薛公〉
〈使然故同言之也〉故用彊齊非以脩禮義也非以本政
敎也非以一天下也緜緜常以結引馳外
爲務〈緜緜不絶貌引讀爲靷靷引軸之物結引謂繫於軸所以引車也齊閔薛公不脩德政但使客引軸馳〉
〈騖於他國以權詐爲務也〉故彊南足以破楚〈史記齊閔王二十三年與秦敗楚於重丘南割〉
〈楚之淮北也〉西足以詘秦北足以敗燕〈史記閔王三十六年與韓魏共〉
〈攻秦至函谷軍焉〉中足以舉宋〈閔王三十八年伐宋宋王死於温舉謂舉其國而滅之也〉
及以燕趙起而攻之若振槁然〈閔王四十年燕秦楚三晉敗我〉
〈於濟西振擊也槁枯葉也言當權謀彊盛之時雖破敵滅國及樂毅以諸國攻之若擊枯葉之易也〉而身死
國亡爲天下大戮〈爲天下大戮辱也春秋傳曰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鯨鯢而封之以〉
〈爲大戮也〉後世言惡則必稽焉〈後世稽考閔王爲龜鏡也〉是無它
故焉唯其不由禮義而由權謀也三者明
主之所以謹擇也而仁人之所以務白也
善擇者制人不善擇者人制之〈善擇者用霸王不善擇者用權謀也〉
國者天下之大器也重任也不可不善爲
擇所而後錯之錯之險則危〈所處也錯讀爲措〉不可
不善爲擇道然後道之涂薉則塞〈不可不善爲擇道路〉
〈而導逹之薉與穢同塞謂行不通也〉危塞則亡〈所以爲之善擇〉彼國錯者非
封焉之謂也〈非受之茅土然後爲安一曰脩封疆立城郭之謂也〉何法之道誰
子之與也〈設問之辭旣非封焉之謂問以何法導逹之求誰人付與之誰子猶誰人也愼子曰弃道〉
〈術舍度量以求一人之識識天下誰子之識能足焉也〉故道王者之法與王者
之人爲之則亦王道霸者之法與霸者之
人爲之則亦霸道亡國之法與亡國之人
爲之則亦亡〈荅辭也道皆與導同〉三者明主之所以謹
擇也而仁人之所以務白也〈荀子多重敘前語者丁寜之也〉故
國者重任也不以積持之則不立〈不以積乆之法持之〉
〈則傾覆也〉故國者世所以新者也是憚憚非變
也〈憚與坦同言國者但繼世之主自新耳此積久之法坦坦然無變也隨巢子曰有隂而逺者有坦明而功者杜伯射宣王〉
〈於𠭇田是坦明而功者據古憚與坦通〉改王改行也〈自是改一王則改其所行之事非法變也或曰國語〉
〈襄王謂𣈆文公曰先民有言曰改王改行玉佩玉行歩也〉故一朝之日也一日之
人也然而厭焉有千歲之固何也〈設問之辭一朝之日謂〉
〈今日之事明朝不同言易變也一日之人謂今日之生未保明日言壽促也厭讀爲黶禮記曰見君子而後厭然掩其不善鄭注云〉
〈閉藏貎言事之易變人之夀促如此何故有黶然深藏千歲不變改之法乎〉曰援夫千歲之信
法以持之也安與夫千歲之信士爲之也
〈謂使百世不易可信之士爲政〉人無百歲之壽而有千嵗之信
士何也〈又問之〉曰以夫千歲之法自持者是乃
千歲之信士矣〈以禮義自持者則是千歲之士不以夀千歲也能自持則能持固也〉
故與積禮義之君子爲之則王與端誠信
全之士爲之則霸與權謀傾覆之人爲之
則亡三者明主之所以謹擇也而仁人之
所以務白也善擇之者制人不善擇之者人
制之彼持國者必不可以獨也〈君不可獨治也〉然則
彊固榮辱在於取相矣身能相能如是者
王〈謂若湯伊尹文王太公也〉身不能知恐懼而求能者如
是者彊〈若燕昭樂毅也〉身不能不知恐懼而求能
者安唯便僻左右親比已者之用如是
者危削〈謂若楚襄王左州侯右夏侯之比也〉綦之而亡〈宋獻之比〉國
者巨用之則大小用之則小〈巨者大之極也〉綦大而
王綦小而亡小巨分流者存〈小巨各半如水之分流也〉巨
用之者先義而後利安不卹親䟽不卹貴
賤唯誠能之求夫是之謂巨用之小用之
者先利而後義安不卹是非不治曲直唯
便僻親比己者之用夫是之謂小用之巨
用之者若彼小用之者若此小巨分流者
亦一若彼一若此也〈或誠能之求或親比已者之用〉故曰粹而
王駮而霸無一焉而亡此之謂也〈粹全也若舜舉臯陶〉
〈不仁者逺即巨用之綦大而王者也駮雜也若齊外任管仲内任堅貂即小巨分流者無一焉而亡無一賢人若〉
〈厲王專任皇甫尹氏即綦小而亡者也〉
國無禮則不正禮之所以正國也譬之猶
衡之於輕重也猶繩墨之於曲直也猶規
矩之於方圓也〈禮能正國譬衡所以辨輕重繩墨所以辨曲直規矩所以定方圓也〉
旣錯之而人莫之能誣也〈錯置也禮記曰衡誠懸不可欺以輕重繩〉
〈墨誠陳不可欺以曲直規矩誠設不可欺以方圓也〉詩曰如霜雪之將將如
日月之光明〈逸詩〉爲之則存不爲則亡此之
謂也〈爲爲禮也〉
國危則無樂君國安則無憂民亂則國
危治則國安今君人者急逐樂而緩治國
豈不過甚矣哉譬之是由好聲色而恬無
耳目也豈不哀哉〈恬安也安然無耳目雖好聲色將何用哉〉夫人之
情目欲綦色耳欲綦聲口欲綦味鼻欲綦
臭心欲綦佚〈臭氣也凡氣香亦謂之臭禮記曰佩容臭綦極也綦或爲甚傳寫誤耳佚安樂也〉
此五綦者人情之所必不免也養五綦者
有具〈具謂廣大富厚治辨彊固之道也〉無其具則五綦者不可
得而致也萬乗之國可謂廣大富厚矣加
有治辨彊固之道焉〈有讀爲又辨分别事〉若是則怡愉
無患難矣然後養五綦之具具也故百樂
者生於治國者也憂患者生於亂國者也
急逐樂而緩治國者非知樂者也故明君
者必將先治其國然後百樂得其中〈得於治國〉
〈之中樂並音落〉闇君者必將急逐樂而緩治國故憂
患不可勝校也〈計校〉必至於身死國亡然後
止也豈不哀哉將以爲樂乃得憂焉將以
爲安乃得危焉將以爲福乃得死亡焉豈
不哀哉於乎君人者亦可以察若言矣〈於乎〉
〈讀爲嗚呼若言如此之言謂以上之〉故治國有道人主有職〈在知〉
〈其道守其職也〉若夫貫日而治詳一日而曲列之〈貫日積日〉
〈也積日而使條理詳備一日而委曲列之無差錯也〉是所使夫百吏官人爲
也不足以是傷游玩安燕之樂〈煩碎之事旣使百吏官人〉
〈爲之則不足以此害人君游燕之樂也〉若夫論一相以兼率之使
臣下百吏莫不宿道郷方而務〈論謂討論選擇之也率領〉
〈也宿道止於道也向方不迷亂也臣下皆以宿道向方爲務不敢姦詐也〉是夫人主之職
也〈論相乃是人主之職不在躬親小事也〉若是則一天下名配堯
禹之主者守至約而詳事至佚而功〈事任〉垂
衣裳不下簟席之上而海内之人莫不願
得以爲帝王夫是之謂至約樂莫大焉人
主者以官人爲能者也匹夫者以自能爲
能者也人主得使人爲之匹夫則無所移
之百𠭇一守事業窮無所移之也〈百𠭇一夫之守事業〉
〈耕稼也耕稼窮於此無所移於人若人主必躬治小事則與匹夫何異也〉今以一人兼聽
天下日有餘而治不足者使人爲之也〈今以一人〉
〈兼聽天下之大自稱日有餘言兼聽之日有餘也而治不足謂所治之事少而不足言不足治也使人為之故得如此尸于曰〉
〈堯南橈交阯北懷幽都東西至日之所出入有餘日而不足於治者恕也韓子曰夫爲人主而身察百官則日不足力不給也〉
〈故先王舍已能而因法數審賞罰故治不足而日有餘上之任勢使然也日而實反〉大有天下小
有一國〈天子諸侯〉必自爲之然後可則勞苦耗顇
莫甚焉〈耗謂精神竭悴顦顇也〉如是則雖臧獲不肯與
天子易埶業〈臧獲奴婢也方言云荆淮海岱之間罵奴曰臧罵婢曰獲燕齊亡奴謂之臧亡〉
〈婢謂之獲或曰取貨謂之臧擒得謂之獲皆謂有罪爲奴婢者故周禮其奴婢男子入于罪隷女子入于春藁勢業權埶〉
〈事業也〉以是縣天下一四海何故必自爲之〈以是一人之寡〉
〈懸天下之重一四海之大何故必自爲之言力不任之也〉爲之者役夫之道也
墨子之也〈墨子之必自勞苦矣〉論德使能而官施之
者聖王之道也儒之所謹守也〈官施謂建百官施布職事〉傳
曰農分田而耕賈分貨而販百工分事而
勸士大夫分職而聽〈聽其政治〉建國諸侯之君
分土而守三公緫方而議〈緫領也議其所統之政自陜以東周公主之自〉
〈陜以西邵公主之一相處於内是緫方而議之也〉則天子共己而矣〈共讀爲恭或讀爲拱垂拱〉
〈而已也〉出若入若天下莫不平均莫不治辨〈若如此也出若〉
〈入若謂内外皆如此也謂如論德使能官施之事或曰若順也〉是百王之所同也而
禮法之大分也〈禮法大分在任人各使當其職分也〉
百里之地可以取天下是不虚其難者在
於人主之知之也〈所患人主不知小國可以取天下之道也〉取天下者
非負其土地而從之之謂也〈非謂他國負荷其土地來而從我之謂也〉
道足以壹人而已矣〈其道足以齊壹人故天下歸之也〉彼其人
苟壹則其土地且奚去我而適它〈彼國之人苟一於我則其〉
〈土地奚徃哉〉故百里之地其等位爵服足以容天
下之賢士矣〈此論百里國取天下之道賢士有道德者也〉其官職事
業足以容天下之能士矣〈能士者才藝也〉循其舊
法擇其善者而明用之足以順服好利之
人矣〈擇舊法之善者而明用之謂擇務本厚生之法而用之則民衣食足而好利之人順服也〉賢士一
焉能士官焉好利之人服焉三者具而天
下盡無𠂇是其外矣〈具謂俱爲用也〉故百里之地足
以竭埶矣〈竭盡也有等位爵服官職事業是天下之人埶盡於此矣〉致忠信
箸仁義足以竭人矣〈致極也箸明也言極忠信明仁義足以盡天下之人謂皆來歸〉
〈也〉兩者合而天下取諸侯後同者先危〈兩者〉
〈合謂能盡埶盡人也〉詩曰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
服一人之謂也〈其道足以齊一人故四方皆歸之〉
羿蠭門者善服射者也〈蠭門即蠭蒙學射於羿羿蠭𫎇善射故射者服〉
〈之蠭音逄〉王良造父者善服馭者也〈王良趙簡子之御韓子曰字伯〉
〈樂造父周穆王之御皆善御者馭與御同也〉聦明君子者善服人者也
人服而勢從之人不服而勢去之故王者
已於服人矣〈王者之功盡此也〉故人主欲得善射射
逺中微則莫若羿蠭門矣〈射及逺中細微之物〉欲得
善馭及速致逺則莫若使王良造父矣欲
得調壹天下制秦楚則莫若聦明君子矣
〈荀卿在齊楚秦天下彊國故制之者也〉其用知甚𥳑〈用智慮至少也〉其爲事
不勞而功名致大甚易處而綦可樂也
故明君以爲寶而愚者以爲難〈明君以任賢爲寶愚者以任賢〉
〈爲難也〉夫貴爲天子富有天下名爲聖王兼
制人人莫得而制也是人情之所同欲也
而王者兼而有是者也重色而衣之重味
而食之重財物而制之〈重多也直用反〉合天下而君
之飲食甚厚聲樂甚大臺謝甚髙〈謝與榭同〉園
囿甚廣臣使諸侯一天下是又人情之所
同欲也而天子之禮制如是者也〈禮之所與制如此其〉
〈盛言盡人情之所欲也〉制度以陳政令以挾〈挾讀爲浹洽也〉官人
失要則死公侯失禮則幽〈要政令之要約也禮記曰各其職百官〉
〈廢職服大刑幽囚也春秋傳曰𣈆侯執衞侯歸之于京師寘諸深室也〉四方之國有侈離
之德則必滅〈侈奢侈離乖離皆謂不遵法度〉名聲若日月功
績如天地天下之人應之如影嚮是又人
情之所同欲也而王者兼而有是者也故
人之情口好味而臭味莫美焉耳好聲而
聲樂莫大焉目好色而文章致繁婦女莫
衆焉形體好佚而安重閒靜莫愉焉〈閒隙也或〉
〈讀爲閑愉樂也〉心好利而穀禄莫厚焉合天下之所
同願兼而有之睪牢天下而制之若制子
孫〈睪牢未詳睪或作畢言盡牢籠天下也新序作宰牢戰國䇿燕太子丹謂荆軻曰秦有貪功之心非盡天下之地牢〉
〈海内之王其意不厭或曰睪讀如以薅荼蓼之薅牢與漢書丘嫂轑釡之轑義同皆修理斡運之意也〉人苟不
狂惑戇陋者其誰能睹是而不樂也哉欲
是之主並肩而存能建是之士不世絶千
歲而不合何也曰人主不公人臣不忠也
人主則外賢而偏舉人臣則爭職而妒賢
是其所以不合之故也〈外賢䟽賢也偏舉偏黨而舉所愛也〉人主
胡不廣焉無䘏親䟽無偏貴賤唯誠能之
求〈廣焉開泰貌或曰讀爲曠誠能實能也〉若是則人臣輕職業讓
賢而安隨其後如是則禹舜還至王業還
起〈還復〉功壹天下名配舜禹物由有可樂如
是其美焉者乎嗚呼君人者亦可以察若
言矣〈可以察如此之言也〉揚朱哭衢涂曰此夫過舉蹞
歩而覺跌千里者夫哀哭之〈揚朱戰國時人後於墨子與墨子弟〉
〈子禽滑釐辨論其在愛已不㧞一毛以利天下與墨子相反衢涂歧路也秦俗以兩爲衢或曰四達謂之衢覺知也半歩曰〉
〈蹞跌差也言此歧路第過舉半𡵯則知差而哭況跌千里者乎故甚哀而哭之易曰差以毫釐謬以千里也〉此亦
榮辱安危存亡之衢已此其爲可哀甚於
衢涂〈此謂求誠能之士也不求則滅亡故可哀甚於衢涂也〉嗚呼哀哉君人
者千歲而不覺也〈嘆君人者千嵗而不知求誠能之士〉無國而不
有治法無國而不有亂法無國而不有賢
士無國而不有罷士〈國語曰罷士無伍罷女無家韋昭曰病也無行而罷周禮以嘉〉
〈石平罷民謂平之使善者也〉無國而不有愿民無國而不有
悍民無國而不有美俗無國而不有惡俗
兩者並行而國在上偏而國安在下偏而
國危〈上偏偏行上事也謂治法多亂法少賢士多罷士少愿民多悍民少之類下偏反是〉上一而
王下一而亡〈一謂令行也〉故其法治其佐賢其民
愿其俗美而四者齊夫是之謂上一如是
則不戰而勝不攻而得甲兵不勞而天下
服故湯以亳武王以鄗〈鄗與鎬同〉皆百里之地
也天下爲一諸侯爲臣通逹之屬莫不從
服無它故焉四者齊也〈齊謂無所闕也〉桀紂即序於
有天下之勢索爲匹夫而不可得也〈即序於有天下〉
〈之埶謂就王者之次序爲天子也〉是無它故焉四者並亡也故
百王之法不同若是所歸者一也上莫不
致愛其下而制之以禮上之於下如保赤
子政令制度所以接下之人百姓有不理
者如豪末則雖孤獨鰥寡必不加焉〈不以豪末〉
〈不理加於孤獨鰥寡也四者人所輕賤故聖王尤愛之孝經曰不敢侮於鰥寡而況於士民乎〉故下之親
上歡如父母可殺而不可使不順君臣上
下貴賤長幼至于庶人莫不以是爲隆正
〈是謂親上也皆以親上爲隆正也〉然後皆内自省以謹於分〈愛敬其上〉
〈故不敢踰越也〉是百王之所以同也而禮法之樞要
也〈是百王之同用愛民之道而得民也〉然後農分田而耕賈分貨
而販百工分事而勸士大夫分職而聽建
國諸侯之君分土而守三公緫方而議則
天子共已而止矣岀若入若天下莫不平
均莫不治辨是百王之所同而禮法之大
分也〈亦謂致愛其下故皆勸勉餘並已解上也〉若夫貫日而治平權物
而稱用〈貫日積日也使條理平正權制物使稱於用稱尺證反〉使衣服有制宫
室有度人徒有數喪祭械用皆有等宜以
是用挾於萬物〈人徒謂胥徒給傜伇者也械用器用也皆有等宜言等差皆得其宜也挾讀爲〉
〈浹〉尺寸㝷丈莫得不循乎制度數量然後
行則是官人使吏之事也不足數於大君
子之前〈官人列官之人使吏所使役之吏數閱數也大君子謂人君也〉故君人者
立隆政本朝而當〈隆政所隆之政也當丁浪反〉所使要百事
者誠仁人也〈主百事之要約綱紀者謂相也〉則身佚而國治
功大而名美上可以王下可以霸立隆政
本朝而不當所使要百事者非仁人也則
身勞而國亂功廢而名辱社稷必危是人
君者之樞機也〈樞機在得賢相人君當爲君人也〉故能當一人
而天下取失當一人而社稷危不能當一
人而能當千人百人者無之有也〈論之中〉
〈無此事能當謂能用人之當也當皆丁浪反〉旣能當一人則身有何
勞而爲〈而爲皆語助也〉垂衣裳而天下定故湯用
伊尹文王用吕尚武王用召公成王用周
公且卑者五伯〈卑言功業卑於王者伯讀爲霸〉齊公閨門
之内懸樂奢泰游抏之脩〈懸簨簴也泰與汰同抏與玩同言齊桓唯〉
〈此是脩也〉於天下不見謂脩〈天下不謂之脩飾也〉然九合諸
侯一匡天下爲五伯長是亦無它故焉知
一政於管仲也是君人者之要守也〈要守在任賢也〉
知者易爲之興力而功名綦大〈智者知任賢之君也〉舍
是而孰足爲也〈舍是任賢之事何足為之言其餘皆不定爲也〉故古之人
有大功名者必道是者也〈道行也必行此任賢之事〉喪其
國危其身者必反是者也故孔子曰知者
之知固以多矣有以守少能無察乎〈上知音智〉
〈下如字有讀爲又下同守少謂任賢恭已而已也〉愚者之知固以少矣有
以守多能無狂乎此之謂也〈守多謂自任主百事者也事煩則狂〉
〈亂也〉治國者分已定則主相臣下百吏各謹
其所聞不務聽其所不聞〈謹謂守行無越思〉各謹其
所見不務視其所不見所聞所見誠以齊
矣〈齊謂各當其事不侵越也〉則雖幽間隱辟百姓莫敢
不敬分安制以禮化其上是治國之徴也
〈間讀為閑辟讀為僻安制謂安於國之制度不敢踰分徵驗也治國之徵驗在分定〉主道治近
不治逺〈人主之道如此〉治明不治幽治一不治二主
能治近則逺者理主能治明則幽者化主
能當一則百事正夫兼聽天下日有餘而
治不足者如此也是治之極也旣能治近
又務治逺旣能治明又務見幽旣能當一
又務正百〈當丁浪反〉是過者也猶不及也辟之
是猶立直木而求其影之枉也不能治近
又務治逺不能察明又務見幽不能當一
又務正百是悖者也〈悖惑〉辟之是猶立枉木
而求其影之直也故明主好要而闇主好
詳〈任一相而委之是好要不委人而自治百事是好詳也〉主好要則百事
詳主好詳則百事荒〈力不及故荒也〉君者論一相
陳一法明一指以兼覆之兼炤之以觀其
盛者也〈論選擇也指指歸也一法一指皆謂紀綱也盛讀爲成觀其成功也〉相者論
列百官之長要百事之聽〈列置於列位也聽治也要取百事之治考〉
〈其得失也要一堯反〉以飾朝廷臣下百吏之分〈脩飾使各當分〉度
其功勞論其慶賞歲終奉其成功以效於
君當則可不當則廢〈效致也周禮大宰歲終則令百官府各正其治受其㑹聽〉
〈其政事而詔王廢置也〉故君人勞於索之而休於使之
〈索求也休息也〉
用國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
彊得百姓之譽者榮三德者具而天下歸
之三德者亡而天下去之天下歸之之謂
王天下去之之謂亡湯武者循其道行其
義興天下同利除天下同害天下歸之故
厚徳音以先之明禮義以道之致忠信以
愛之賞賢使能以次之〈賞讀為尚〉爵服賞慶以
申重之時其事經其任以調齊之潢然兼
覆之養長之如保赤子〈潢與滉同大水貎也〉生民則致
寛〈生民生活民謂衣食也〉使民則綦理辨政令制度所
以接天下之人百姓有非理者如豪末則
雖孤獨鰥寡必不加焉是故百姓貴之如
帝親之如父母爲之出死斷亡而不愉者
無它故焉〈不愉不字剩耳〉道德誠明利澤誠厚也
亂世不然汙漫突盜以先之〈突陵突觸盜竊也〉權謀
傾覆以示之俳優侏儒婦女之請謁以悖
之〈俳優倡優侏儒短人可戲弄者悖亂也〉使愚詔知使不肖臨賢
生民則致貧隘使民則綦勞苦是故百姓
賤之如㑌惡之如〈字書無㑌字蓋當爲尫病人也禮記曰吾欲暴尫而〉
〈奚若新序作賤之如虺豕〉日欲司間而相與投藉之去遂
之〈司間伺其閒隟投擿也籍踐也一作投錯之〉卒有宼難之事又望百
姓之爲已死不可得也無以取之焉〈論之中〉
〈無以此事爲得也卒千忽反〉孔子曰審吾所以適人適人
之所以來我也此之謂也〈適人往與人也審慎其與人之道爲其復來報〉
〈我也〉
傷國者何也曰以小人尚民而威〈尚上也使小人在上〉
〈位而作威也〉以非所取於民而巧〈若兵甲田賦之類也〉是傷國
之大災也大國之主也而好見小利是傷
國其於聲色臺榭園囿也愈厭而好新是
傷國〈厭足也一古反〉不好循正其所以有啖啖常欲
人之有是傷國〈啖啖并吞之貌〉三邪者在匈中而又
好以權謀傾覆之人斷事其外〈事任也謂斷決任事於外〉
〈也〉若是則權輕名辱社稷必危是傷國者
也大國之主也不隆本行不敬舊法而好
詐故〈故事變也〉若是則夫朝廷羣臣亦從而成
俗於不隆禮義而好傾覆也〈以不隆禮義爲成俗〉朝廷
羣臣之俗若是則夫衆庶百姓亦從而成
俗於不隆禮義而好貪利矣君臣上下之
俗莫不若是則地雖廣權必輕人雖衆兵
必弱刑罰雖繁令不下通夫是之謂危
國是傷國者也儒者爲之不然必將曲辨
〈辨理也委曲使歸於理也〉朝廷必將隆禮義而審貴賤若
是則士大夫莫不敬節死制者矣〈節忠義制職分〉
百官則將齊其制度重其官秩若是則百
吏莫不畏法而遵繩矣〈秩禄也其制馭百官必將齊一其制度使有守也厚〉
〈重其秩禄使不貪也〉關市幾而不征質律禁止而不偏
〈質律質劑也可以為法故言質律也禁止而不偏謂禁止姦人不偏聽也周禮小宰聽賣買以質劑鄭司農云質劑平市〉
〈價今之月平是也鄭康成云兩書一札同而别之長曰質短曰劑皆今之劵書也左氏傳曰趙盾爲政董逋逃由質要或〉
〈曰質正也〉如是則商賈莫不敦愨而無詐矣百工
將時斬伐佻其期日而利其巧任如是則
百工莫不忠信而不楛矣〈時斬伐即周禮仲冬斬陽木仲夏斬隂木〉
〈是也佻與傜同緩也謂不迫促也巧任巧者之任不迫促則百工自利矣楛謂器惡不牢固也晏子春秋曰景公之時晏〉
〈子請發粟公不許當爲路寢之臺令史重其績逺其涂佻其日而不趨三年臺成而民振欲上恱乎君游民足乎食彼佻〉
〈亦與此同也〉縣鄙將輕田野之稅省刀布之斂罕
舉力役無奪農時如是則農夫莫不朴力
而寡能矣〈但質朴而力作不務他能也〉士大夫務節死制然
而兵勁〈然而當爲然後〉百吏畏法循繩然後國常不
亂商賈敦愨無詐則商旅安貨通財而國
求給矣〈所求之物皆給足也〉百工忠信而不楛則器用
巧便而財不匱矣農夫朴力而寡能則上
不失天時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
不廢是之謂政令行風俗美以守則固以
征則彊居則有名動則有功此儒之所謂
曲辨也
荀子卷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