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藍溪先生文集/卷三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二 藍溪先生文集
卷之三
作者:表沿沫
1914年
卷四

附錄[编辑]

諸賢詩章[编辑]

畢齋先生

持身纔足備三孱。處世眞同竊一班。才盡夢探懷裏筆。春歸日皺鏡中顏。茅茨謾卜東西瀼。詞賦還慙大小山。吾黨如君知者寡。雪車氷柱可追攀。

與朴三嘉來訪先生。記冬暖。[编辑]

言邀嘉樹宰。來訪玉堂人。過澗凌神竄。開樽臘味新。蜉蝣爭弄日。楊柳已搖春。只見頭流頂。攙天剝玉塵。

按庚戌。先生以翻庫御史往江界義州等地。畢齋先生作此詩送之。[编辑]

祈梁鐵面帶風霜。肯憚關西道里長。錦樹秋容連鴨綠。繡衣行色動龍荒。百城戍守儲胥壯。一路將迎組練忙。誰念白頭京兆尹。米鹽餘暇報詩章。

兪㵢溪

靑丘一點渤海碧。縹緲岱輿粘天壁。珠宮貝闕雲重重。絶代美人耿獨立。手繅扶桑如甕繭。札札河女支機石。誓將赤心貢玉皇。燦爛五綵分天章。何時補丹衮。火龍黼黻歸虞唐。天鷄啁哳海色曙。玉軫新腔愁鳳凰。

曺適菴

幾年高臥養長材。一策金門雲路恢。莫道長安春太早。時來桃杏一般開。按庚寅冬。先生聞開別試。有聞道長安春太早。滿城紅杏碧桃開之句。壬辰。先生登第。適菴反其意以戲。

金止止堂孟性

望眼山遮斷。枯腸日九回。豈無重釀酒。誰與共傳杯。懷抱此時惡。笑談何日開。和詩仍涕淚。心事已成灰。

附畢齋先生答書原書逸[编辑]

足下有美行。而欲避其名。今累數百言。求以駁報牒而追改之。其意懇惻。其語無所矯飾。嗚呼。此足下所以爲不可及也。僕識足下於京師。積有年紀。但以文學目推重耳。未嘗聞有至性如是也。今待罪爲邑長於斯。往往與兪林遊。兪林吃吃說足下治喪之美。鄕長黨正交薦之。兪林。信士也。況鄕黨之公言乎。僕於是乎益深歎服。適有朝旨。令搜訪孝子順孫忠臣烈女以聞。遂不敢隱蔽。而與朴由孝,金烈婦。幷報于監司。僕曷有私于足下耶。足下之行。有三難焉。吾東方喪制壞缺。雖文獻故家。不能拔乎流俗。不恤於陷爲不孝之人。足下之治喪則不于易而于哀。而禮亦無所缺焉。此其所難也。世之人。苟有小善。鮮不呫呫自言。猶恐人之不知也。而足下則畏人之知。此其所難也。七七之設。果雖浮屠之法。然足下則只祭於几筵。非世俗諂佛者之比。且所謂隧道者。其能備石室,金櫃,芻靈,茅馬。以之雜陳於壙內乎。苟不能是。則先瘞外柩於地。而開一面納棺。不可謂之隧也。亦不可謂之僭天子之禮也。禮有讀禮之文。則觀書無妨。又有服藥之語。則啜酒何傷。凡此數者。絶不爲之。固大善也。然事有不得已而爲之。此亦仁者之過也。今足下以不慊於心者。自引以爲大罪。此尤其所難也。足下能爲人所不能爲。有是三者。而推讓於由孝。由孝不學。尙且爲孝子。足下獨不得爲孝子乎。以如是之行而聞諸朝。編諸史策。豈欺國家云乎。傳曰。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他日鶚立朝右。竭匪躬之節。將聯書於忠義之傳。僕非足下之望而誰歟。節迫吹帽。可與足下一話否。

諸賢讚述[编辑]

四佳亭徐先生。諱居正。字剛中。諡文忠。達城人。歷事五朝。四勳。贊成。與先生談話。每稱其討論經籍。無所闕疑。常曰。公之智量之大。道德之盛。世所罕及云。先生之在玉署也。四佳撰東國通鑑。先生相其役。編摩刪述居多。四佳甚奬與之。四佳又嘗著筆苑雜記。上以頌國朝祖宗刱垂之大德。下以美賢士大夫道德文章之可爲模法者。備錄無遺。先生跋其文。以爲是篇大有功於扶世道。垂名敎。可傳於後世云。

先生嘗與四佳。登釣賢堂一作臺遊賞。其意淸且逸矣。相與唱酬。携杖散步。而擧目西天。每有日邊之思。後寒暄金先生。嘗遊海印寺。訪文昌讀書堂。則莫知其所。轉進數里。登釣賢堂。周覽壁上詩板。乃是徐四佳,金畢齋,表藍溪,兪㵢溪諸先生之所題。而又有金濯纓所記。有曰徐四佳,金畢齋,表藍溪,兪㵢溪。皆當世之賢。善鳴國家之盛。而振大雅高風者也云云。寒暄堂吟之大喜曰。不復探其奇勝者也云。見陜川郡誌

西厓柳先生。狀先生略曰。全文逸先生。聰明絶人。文章鳴世。少從佔畢齋金先生學。金先生傳之以斯文之統。門下諸賢。稱先生而不敢字焉。其淵源之正。造詣之深。樹立之卓。百世之師表也。其爲國之忠。事親之孝。服喪之禮。千載之模楷也。君臣之際。則以成廟名卿。昏朝罹禍。而中廟更化。伸枉致祭。其師友之盛。則寒暄,一蠹,睡軒,濯纓及曺梅溪,兪㵢溪,金止止,金顏樂諸賢。或以道義相引重。或以文章相奬詡。蓋先生之德業行誼。大有補於世敎云。

佔畢集舊序云。鄭伯勖,表少游。皆以文章行誼。樹大名於世云。

含城儒行錄云。表沿沫。字少游。號藍溪。新昌人。儒學敎授繼之子也。成化壬辰。以生員登第。佔畢齋爲倅時。以孝行聞于朝。所與遊。皆一時名流。燕山戊午。坐史禍。杖配慶源。咸昌,咸陽。俱有院宇俎豆之。居郡東柏石。

咸陽邑誌云。表沿沫。文章名行。爲一世所推。又以孝聞於朝。中司馬登第。燕山戊午。以金宗直門人被禍。肅廟辛巳。享于龜川院。龜川誌云。藍溪表先生。諱沿沫。成廟壬辰登第。歷職兩館提學。官至吏曹參判而卒。先生之道學文章。一時名流。莫不推重。蓋出於佔畢齋先師所嘗敎導成就者也。戊午史禍。與鄭一蠹,金寒暄諸先生。俱被慘禍。又以服喪盡禮。忠孝兼全。聞達天聰。命加一資。惜其遺藁。失於兵燹。豈不嘆哉。

請追雪褒贈疏中宗大王二年丁卯六月日。藝文館奉敎金欽祖,鄭忠梁,待敎金瑛,李希曾,檢閱權橃,李沫,鄭熊,尹仁鏡,尹止衡,文瓘,金希壽,蘇世讓等。[编辑]

伏以書契作而有史學。有史學而後是非明。是非明而後天下萬世之公論不泯。故虞夏之史。不諱瞽瞍,伯鯀。商周之史。不諱桀,紂,幽,厲。衛完鶉奔之醜。聖人著之於經。唐宗麀聚之亂。史氏書之於策。未聞有一人以史事見誅。禍及后嗣者也。恭惟我朝列聖繼作。尤重史學。至於廢朝。二三奸臣。導君爲惡。史事變亂。古所未聞。殿下承大亂之後。祛廢朝新法。復祖宗彝章。死者封爵。亡者表閭。萬姓欣欣相慶。而至於金宗直等事。臣竊痛之。昔者。成宗大王。親覽弔義帝文。尙不以嫌者。意必有在也。戊午修史之官。徒以私嫌。不顧公議。陰囑大臣。使之挑怒。子光從而唱之。同議密啓。終致大禍。是則陰欲掩過。而卒不得掩。更使暴揚於當日。累及於後世。一以毀萬世史家之法。一以啓人主喜殺之心。其禍蔓延于甲子。盡殲士流。宗社傾危。國運中絶。如此基禍之奸。罪當不原。而賞反及焉。臣等不勝痛悒。比來皆以戊午之禍爲戒。士氣摧絶。臣等非以馹孫等爲惜。深恐史家筆法。從此盡廢。而萬世之公論。泯滅無傳。願殿下更立科條。亟收推官等賞賜。各還被罪人家產。變亂史法者。隨輕重以正刑章。以史事被罪者。幷皆封贈。以快公論。則殿下此擧。卓冠千古矣。

傳曰。金宗直,金馹孫等辭連被罪者。果有曖昧。宜復其爵。其餘幷皆追贈。其時推官尹弼商,盧思愼,柳子光等賞賜之物及戊午史局事泄人。令日記廳考啓。

賜祭文[编辑]

維正德四年己巳四月二十五日。

國王遣臣某。諭祭于故吏曹參判,兩館提學,同中樞表沿沬之靈。惟卿心懷醇正。學問該博。蔚乎儒林。如鷄群獨鶴。揚于王庭。如秋天一鶚。昔我成考。潛心經籍。日開講幄。延訪俊哲。卿於是時。啓沃實深。將擬大用。遽遏八音。嗣王臨政。薄於儒術。卿罹罪罟。乃死于謫。冤氣干乎星斗。幽魂悲於窀穸。今予纘服。方伸鬱抑。聞卿非命。惻然是驚。伻陳菲薄。尙格我至誠。

褒贈筵啓[编辑]

丁丑二月。趙靜庵光祖。以經筵官啓曰。士習頹靡。莫大之患也。變化之道。豈無其方。如金宏弼,鄭汝昌,表沿沫褒奬。則可以扶植斯文矣。

領議政鄭光弼,右議政申用漑與金詮,安瑭,李繼孟,曺繼商高荊山等獻議曰。金宏弼,鄭汝昌,表沿沫,金馹孫。學術醇正。踐履篤實。一時學者所共推服。廢朝。以金宗直門徒被罪。當宁愍其無辜。例加贈爵。但此等人。世所罕出。沒齒之後。志於道學者。尙多慕之。例贈未足表異。請加贈其爵。歲廩其妻。搜訪其子孫。錄用何如。伏惟上裁。

鄭光弼等。又議金宏弼,鄭汝昌,表沿沫例贈。未足表異。請依前議施行。加贈其爵。子孫錄用。歲廩其妻何如。啓依允。贈先生資憲大夫。吏曹判書。

臨湖書院列享位[编辑]

吏曹參判,兩館提學。贈吏曹判書藍溪表先生。

吏曹參判,大提學文匡公虛白亭洪先生。

諱貴達。字兼善。缶林人。

禮曹參判。贈左參贊襄靖公懶齋蔡先生。

諱壽。字耆之。仁川人。

校理兼直提學。贈都承旨桐溪權先生。

諱達手。字通之。安東人

獻納休庵蔡先生。

諱無逸○追享

龜川書院列享位[编辑]

吏曹參判,兩館提學。贈吏曹判書藍溪表先生。

校理春塘朴先生。

諱孟智。羅州人。

同敦寧逸老堂梁先生。

諱灌。字沃之。南原人。

縣監琴齋姜先生。

諱漢。字宗于。晉陽人。

吏曹參判。贈吏曹判書九拙齋梁先生。

諱喜。字懼而。逸老堂孫。

處士愚溪河先生。

諱孟寶。字大哉。晉州人。

臨湖書院奉安文[编辑]

縣監張璶

五峯之下。劍池之滸。誰修賢祠。有國之故。偉哉諸賢。剛大天界。資稟旣粹。充養亦至。進施于朝。際遇休明。王道蕩蕩。貞吉彙征。胡始之亨。而否于終。時命乃謬。大難以蒙。憂心悄悄。讒口嗸嗸。侃侃藍溪。直道飄颻。玉色金聲。埋沒荒穢。佔畢淵源。茫茫墜緖。篤實文匡。弘大英毅。格非貞忠。累挫彌勵。大者旣立。餘事文藝。懶齋俊邁。豪氣蓋世。盡瘁于朝。博學耆儒。晩歲優遊。快哉亭高。桐溪妙年。所處尤難。崇奉之爭。雷霆赫然。衆懼而逡。勇往而前。直不顧身。禍不累人。猗歟四公。百世師表。夷險一致。所立卓爾。衝波砥柱。大冬松柏。十年天道。剝極而復。朝有閔書。表閭命爵。百歲桑鄕。士欽餘馥。親炙無由。依歸是度。爰立寢廟。以妥明靈。遺風凜然。謦欬如承。孰不興起。多士在庭。

常享祝文[编辑]

翊贊李惟樟

學由師傳。孝爲忠源。明夷志正。名敎功尊。

龜川書院奉安文[编辑]

縣監鄭岐胤

惟我先生。師事佔畢。薰陶涵泳。服膺弗失。幼學壯行。有志君民。盡禮事君。修己安人。君子道消。命與仇謀。群小慆淫。亦孔之憂。一網而打。善類云亡。爰及暄蠹。幷命罹殃。謂之何哉。天理茫茫。斯文氣沮。邦國殄瘁。吾黨之悲。久而未已。賢者之天。百世乃定。增秩褒美。追雪冤枉。惟孝惟忠。可質神明。俎豆未遑。蛾子歉焉。嗚呼先生。有不可諼。

常享祝文[编辑]

司諫崔啓翁

淵源有本。寔自明師。未展所學。禍烈河麋。生何不辰。沒猶見思。溪水泱泱。萬古凄悲。

龜川書院上樑文[编辑]

敎官崔是翁

蔚然輩出于鄕。宜爲士林之矜式。沒而可祭於社。爰擧廟享之盛儀。煥矣維新。成之不日。念茲一區之天嶺。素稱三韓之地靈。孤雲之惠化大行。俗躋鄒魯。一蠹之遺芬未沫。道接關閩。蓋有薰德而善良。亦多聞風而興起。春秋詩禮之有敎。絃誦洋洋。東西院祠之相望。俎豆處處。顧惟七賢初議幷享李靑蓮後白之行義。實爲百世之欽崇。春塘之還學行藏。豈東峯之敢擬。逸老之懿行風範。與松堂而堪倫。仰止高山。琴樽彭澤之襟韻。瞻彼藍水。學問佔畢之淵源。拙爺之節義忠貞。帝庸嘉尙。蓮翁之文章事業。世爭推尊。況愚溪至孝之感天。類古人寒氷之躍鯉。斯皆間世之人傑。雖異代而齊芳。亦見故家之天才。有以孫而承祖。入而振作乎儒化。郁郁乎文。出而黼黻乎王猷。巍巍其蹟。豈但當時之模範。實是後學之師宗。代謝有期。柰此龍亡而虎逝。光陰易改。秪增羹慕而墻思。衆議愈久而不泯。寧無報祀之道。多士合志而同力。聿懷妥靈之方。擇必處仁。里旣稱以孝友。名固有實。俗亦尙其謹愿。揭嘉名以龜溪。伐瑰材而鳩聚。受規三農之郤。應響百里之間。見氓俗之爭先。可知仁聲之深入。瀝肝膽而恐後。何患大事之難成。匪樸匪雕。足寓章甫之景仰。苟完苟美。允合君子之芋寧。議於前而成於今。數固存矣。尊以道而享以禮。一大幸焉。少長拭目而聳觀。儒林動色。遠近嘖舌而興喟。吾道增光。茲實曠百之鴻休。可無於萬之燕賀。遂將短引。助擧脩樑。抛樑東。鉢巒蒼翠映簾櫳。學山氣像當如此。屹立千秋倚半空。抛樑西。一帶瓊瑤瀉碧溪。看取滔滔流不捨。盈科學業與之齊。抛樑南。智異千峯聳翠嵐。入戶端爲仁者樂。尋眞何必海中三。抛樑北。德裕山色通宸極。南翁稽首祝無疆。海國文明傳萬億。抛樑上。日月星辰光朗朗。委照人寰作福祥。淪精厚士除災障。抛樑下。滿庭槐影陰黌舍。先賢手澤尙今存。嗟爾生徒勤早夜。伏願上樑之後。兟兟胄子。翼翼小心。執爾豆。儐爾籩。無愆享禋之節。想其人。慕其德。益盡講劘之誠。

崇報祠奉安文[编辑]

嗣孫慶曦

伏以斯文運剝。迄三百曆。異言其豗。冥塗失燭。馨德日遠。緬慕彌篤。恭惟府君。成廟名碩。野有紀載。朝有簡策。畢門高弟。暄蠹之益。師友互資。門路的確。秉義履正。文博禮約。造詣之深。樹立之卓。誠竭事親。忠著衛國。際會明時。眷遇斯奕。煥厥黼黻。資以啓沃。泰極而否。時値百六。釀成大禍。忠賢屛迹。携手同歸。騈首漠北。欲言當時。血涕沾臆。聖人乃作。更化改玉。群枉畢伸。衮褒隆赫。秋天一鶚。鷄群獨鶴。王言鄭重。信若金石。宗胄久絶。睿鑑斯惻。爰命宗伯。乃立之適。穀朝明宮。虔奉以式。陟降如在。容聲有肅。享祀不忒。洎于千億。

常享祝文[编辑]

參判姜世綸

道同暄蠹。師表百世。王命立祠。報祀不替。

崇報祠上樑文[编辑]

姜稷

兒郞偉。君子有食報之理。特蒙繼存之聖恩。嗣孫篤追遠之誠。肆擧芬苾之明薦。三架之廟貌倏聳。百世之風烈彌彰。伏惟藍溪先生。成廟名臣。畢門高弟。早承淵源之學。切磋乎一蠹,寒暄。善鳴黼黻之文。頡頏乎濯纓,顏樂。湖堂講讀。幷列一時之俊英。史局編摩。屢被四佳之推奬。君心猶可格也。遂致龍灘之抱檣。王法烏敢干乎。恒戒燕席之禁肉。矧茲一生之踐履。尤在百行之本原。甘毳之供。愉婉之容。克篤志體之養。浮屠之齋。芻靈之具。壹洗累衊之風。禮靡愆於始終。宜有賢師之薦牘。行不求於聞達。詎無撝謙之駁書。猗其忠孝之根天。冞見學問之實地。嗚呼賢良之禍。慘烈於著雍。於焉屛逐之行。招些於絶塞。重明日月之像。快伸夜臺之幽魂。渙發雲漢之章。特喩秋天之逸翮。靜庵文翼之啓。汲汲乎斯道扶植之方。臨湖龜川之祠。懇懇乎多士崇奉之悃。庶幾哀榮之無感。尙幸矜式之攸存。高名與山斗崢嶸。懿蹟垂竹帛炳烺。天理久而必定。睿敎倏焉誕宣。據舊章之顯忠。乃立宗嗣。採衆論之屬望。爰取繁支。故就宗胄之居。亟創崇報之廟。數楹之丹雘照耀。摠雲物之改觀。一巷之門楣參差。庶神理之悅豫。肆其筵陳其几。怳見陟降之洋洋。愨則著。愛則存。匪徒儀文之秩秩。玆奏短引。聊擧脩樑。抛樑于東。朝旭曈曨。緬惟心學。皦如其衷。抛樑于南。列岫晴嵐。百代瞻仰。氣像與參。抛樑于西。花樹連蹊。精靈如水。於茲托兮。抛樑于北。遙遙京國。不昧丹忱。長懸宸極。抛樑于上。天日昭朗。燭彼冥途。忠魂肸蠁。抛樑于下。殖殖齋舍。牲潔粢馨。永言受嘏。伏願上樑之後。棟宇鞏完。溪山拱護。默佑陰騭。先生之芳澤愈深。盛服齋明。後屬之誠慕靡怠。丕興四時之絃誦。胥勖一門之惇親。

祭文[编辑]

安蘆溪遇

嗚呼惟靈。才明質美。氷淸玉溫。早擅聲譽。先窺道藩。師門亟許。朋儕莫逮。爲親暫屈。遂擢高第。翺翔玉署。際會盛世。不幸戊甲。吾道云否。君於此時。亦罹文網。季通南徙。卒以憂亡。天道無知。善反受殃。念之及此。有淚盈眶。今此內從。自遭梁痛。杜門窮山。與睡爲隣。無意斯世。已過十年。念昔親朋。一網打盡。白首踽踽。倀倀何之。登高望遠。以敍鬱懷。幸今聖明臨御。幽枉畢伸。一喜一悲。如夢如眞。忍淚把筆。略抒衷曲。悲哀塡臆。有言莫吐。撫柩致傷。淚落籩豆。嗚呼。孰無內外至親。而莫如君我之情摯者也。一朝相分各天。況以無罪而遭罹昏朝之禍變。一時賢友。不得其死。殆古人所謂人之云亡。邦國殄瘁。正指此也。言不盡情。文不盡意。寄哀慟而致奠。魂庶幾兮來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