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藍溪先生文集/卷二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一 藍溪先生文集
卷之二
作者:表沿沫
1914年
卷三

附錄[编辑]

史禍首末[编辑]

佔畢齋金先生。嘗作弔義帝文。門人金濯纓馹孫。爲史官。書其文於史草。至燕山戊午。凶奸柳子光。李克墩等。因此搆禍於士林。先是。子光遊咸陽郡。作詩揭板。畢齋之守咸陽也。撤而焚之曰。何物子光。乃敢懸板。子光銜之。克墩立朝。與成俊有傾軋之習。濯纓之爲獻納也。上疏劾之。克墩以全羅監司。當成廟之喪。不進香京師。載妓而行。濯纓又直書于史。及修成廟實錄。時克墩爲堂上。見史草書己惡甚悉。私請改而不從。甚銜之。及見書光廟朝事。載弔義帝文。欲封其史草以啓。藉以爲禍胎。一日。屛人語摠裁官魚世謙曰。馹孫誣毀先王。臣子見如此事。不聞於上可乎。吾意謂封其史草以啓。則吾屬無患矣。世謙愕然不答。乃謀于子光。子光攘臂曰。此豈遲疑之事乎。卽往見盧思愼,尹弼商,畢齋門人李穆。嘗上疏論弼商之罪。韓致亨。先敍受恩世祖。不可忘之意動其心。然後乃言其事。俱詣差備門。呼都承旨愼守勤。守勤之爲承旨也。臺諫侍從。以爲外戚得權之漸。力諫其不可。耳語良久。乃啓之。燕山猜暴。不喜學文。故尤惡文士曰。要名凌上。使我不得自由者皆此輩也。常鬱鬱不樂。欲一施快。而未得其釁。聞子光等所啓。大喜。以爲忠於國家。奬待特厚。命於南賓廳設鞠。令內豎金子猿掌出納。餘不得與聞。子光以獄事自任。於座中大言曰。今日是朝廷改排之時。須有如此大處置。不宜尋常以治之也。每於子猿傳敎時。必進前。曲爲恭謹之態。若將申謝之爲者。子光猶慮治獄漸弛。日夜謀所以鍛鍊。一日。自袖中出一卷書。摘其中弔義帝文與述酒詩。遍示諸推官曰。此皆指世廟而作。自爲註釋。逐句解之。令王易知。仍啓曰。宗直詆毀我世祖。宜論以大逆。其所爲文。不宜流傳。幷皆燒毀。王從之。子光欲乘王怒。爲一網打盡之計。目弼商等曰。此人之惡。凡爲臣子。不共戴天之讎。當究問其黨與。一切鋤去。然後方得淸明。不爾則餘黨復起。禍亂之作不久矣。思愼搖首止之曰。武靈何至爲此言也。獨不聞黨錮之事乎。禁網日峻。士流無所容迹。而漢隨以亡。淸論之亡。非國家之福。武靈何言之謬耶。當初吾輩所啓。爲史事耳。今枝葉蔓引。不干於史事者。囚繫日衆。無乃非吾輩本意乎。子光不悅。及定罪之日。思愼議獨不同。子光作色詰之。各以其意而啓之。王從子光等議。七月十七日傳旨。金宗直草茅賤士。世祖朝登第。成宗擢置經筵。久在侍從。寵恩傾朝。及其病退。猶使所在官。特賜米穀。以終其年。今其弟子金馹孫所修史草內。以不道之言。誣錄先王朝事。又載其師弔義帝文曰云云。從子光句釋念我世廟大王。當國家危疑之際。奸臣謀亂。禍機垂發。誅除逆徒。宗社危而復安。子孫相繼。以至于今。功業巍巍。德冠百王。不意宗直與其門徒。譏議聖德。至使馹孫。誣書於史。此豈一朝一夕之故。陰蓄不臣之心。而歷事三朝。予今思之。不覺慘懼。其議刑名以啓。告宗廟文略曰。豈意奸臣潛懷不軌。假托古事。播諸文字。群凶黨附。誣詆聖德。亂逆不道。罪大惡極。告社稷文略曰。搆爲誣辭。非毀聖德。罪在不道。宜伏大辟。七月二十七日頒赦敎曰。恭惟我世祖惠莊大王。以神武之姿。當國家危疑。群奸盤據之際。沈幾睿斷。戡定禍亂。天命人心。自有攸屬。聖德神功。卓冠百王。增光祖宗艱大之業。貽厥子孫燕翼之謨。繼繼承承。式至今休。不意奸臣金宗直。包藏禍心。陰結黨類。欲售凶謀。爲日久矣。假托項籍弑義帝之事。形諸文字。詆毀先王。滔天之惡。罪在不赦。論以大逆。剖棺斬屍。其徒金馹孫,權五福,權景𥙿。朋奸黨惡。同聲相濟。稱美其文。以爲忠憤所激。書諸史草。欲垂不朽。其罪與宗直同科。幷令凌遲處斬。馹孫又與李穆,許磐,姜謙等。誣飾先王所無之事。傳相告語。筆之於史。李穆,許磐。幷皆處斬。姜謙決杖一百。籍沒家產。極邊爲奴。表沿沫,洪瀚,鄭汝昌,茂豐副正摠等。罪犯亂言。姜景敍,李守恭,鄭希良,鄭承祖等。知亂言而不告。幷決杖一百。流三千里。先生配慶源李宗準,崔溥,李黿,李胄,金宏弼,朴漢柱,任煕載,康伯珍,李繼孟,姜渾。俱以宗直門徒。結爲朋黨。互相稱譽。謗訕時事。煕載。決杖一百。李胄。決杖一百。極邊付處。李宗準,崔溥,李黿,金宏弼,朴漢柱,康伯珍,李繼孟,姜渾等。幷決杖八十。遠方付處。而流人等。幷定烽燧庭爐干之役。修史官等。見馹孫等史草。而不卽啓。魚世謙,李克墩,柳洵,尹孝孫等罷職。洪貴達,趙益貞,許琛,安琛等左遷。隨其罪之輕重。俱已處決。謹將事由。告于宗廟社稷。顧余寡昧。翦除姦黨。戰懼之念旣深。而喜幸之心益切。肆於今七月二十七日昧爽以前。強竊盜及關係綱常外。已決正未決正。咸宥除之。敢以宥旨前事相告語者。以其罪罪之。於戲。人臣無將。旣伏不道之罪。雷雨作解。宜霈維新之恩。故玆敎示。想宜知悉。左議政韓致亨等進賀箋。略曰。豈意逆儔敢肆反側。假託妖妄。用售不軌之心。傳播文史。自速莫大之罪。大小共憤。臣民咸讎。覆載難容。豈天誅之可逭。雷霆旣震。致陰慝之旋消云。是日晝晦。雨下如注。大風從東南起。拔木飛瓦。城中人庶。莫不顚仆股慄。子光意滿氣得。揚揚而歸家。自是威行中外。朝廷視如毒蛇。莫敢忤其意。儒林氣喪。重足累息。學舍蕭然。數月之間。無有讀誦聲。

附畢齋弔義帝文[编辑]

丁丑十月日。余自密城道京山。宿踏溪驛。夢有神人。被七章之服。頎然而來。自言楚懷王心。爲西楚霸王項籍所弑。沈之郴江。因忽不見。余覺之愕然曰。懷王。南楚之人也。余則東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不啻萬有餘里。世之先後。亦千有餘載。來感于夢寐。玆何祥也。且考之史。無投江之語。豈羽使人密擊。而投其尸于水歟。是未可知也。遂爲文以弔之曰。

惟天賦物則以予人兮。孰不知其遵四大與五常。匪華豐而夷嗇兮。曷古有而今亡。故吾夷人又後千祀兮。恭弔楚之懷王。昔祖龍之弄牙角兮。四海之波殷爲衁。雖鱣鮪鰌鯢曷自保兮。思網漏而營營。時六國之遺祚兮。沈淪播越僅嫓夫編氓。梁也南國之將種兮。踵魚狐而起事。求得王以從民望兮。存態繹於不祀。握乾符而面陽兮。天下固無尊於芊氏。遣長者而入關兮。亦有足覩其仁義。羊狠狼貪擅夷冠軍兮。胡不收以膏諸斧。嗚呼勢有大不然者。吾於王而益懼。爲醢腊於反噬兮。果天運之蹠盭。郴之山磝以觸天兮。景晻曖而向晏。郴之水流以日夜兮。波淫溢而不返。天長地久恨其曷旣兮。魂至今猶飄蕩。余之心貫于金石兮。王忽臨于夢想。循紫陽之老筆兮。思螴蜳以欽欽。擧雲罍以酹地兮。冀英靈之來歆。

濯纓贊其文曰。以寓忠憤。

子光逐句釋之曰。祖龍。秦始皇也。以比於世廟。其曰。求得王以從民望者。王。楚懷王孫心也。初項梁欲誅秦。求孫心以爲義帝。宗直以義帝比魯山。以羊狠狼貪指世祖。以擅夷冠軍。指誅金宗瑞。其曰。胡不收云云。指魯山胡不收世祖也。其曰。爲醢腊云云。謂魯山不收世廟。反爲醢腊也。其曰。循紫陽云云。宗直以朱子自處。作賦以擬綱目之筆云。

戊午黨籍[编辑]

金宗直。字季溫。號佔畢齋。善山人。諡文簡。官刑判。禍及泉壤。

金馹孫。字季雲。號濯纓。金海人。節孝克一孫。執義孟之子。官獻納。能文章。尙氣節。

權五福。字嚮之。號睡軒。醴泉人。官校理。

權景𥙿。字君饒。安東人。官校理。監堤川。

李穆。字仲雍。號寒齋。全州人。諡貞簡。官評事。能文章。尙氣節。嘗在太學。因天旱上疏。論尹弼商之姦邪曰。烹弼商。天乃雨。弼商遇諸途呼曰。君必欲食老夫肉耶。公昂然不顧而去。戊午。弼商搆殺之。

許磐。字文炳。陽川人。承文正字。戊午登第。旋遭史禍。志於性理。恬於進取。事事師古。其端雅出於天性。以上五賢。幷極刑。

姜謙。字謙之。晉州人。監司子平第四子。弘文館修撰。籍沒家產。杖流極邊。弟進士訢。亦竄死。兄大諫詗校理諿。幷被甲子禍。

表沿沫。字少游。號藍溪。新昌人。吏參。兩館提學,贈吏判。戊午。流慶源。

洪瀚。字蘊珍。南陽人。行吏議。贈吏參。剛直少許可。

鄭汝昌。字伯勖。號一蠹。河東人。諡文獻。歷翰林。宰安陰。謫鍾城。甲子剖棺。贈右相。從祀文廟。

茂豐副正摠。字伯源。太宗大王曾孫。結墅楊花渡口。自號西湖主人。天資絶世。詩語奇妙。流巨濟。

姜景敍。字子文。號草堂。晉州人。承旨。贈禮判。李守恭。字仲平。廣州人。領相克培孫。官校理,修撰,應敎,典翰。贈都承旨。謫昌城。甲子。賜死。

鄭希良。字淳夫。號虛菴。海州人。歷翰林。謫義州。推算甲子再禍。逸去不知所終。

鄭承祖。字述而。▣▣人。歷監察,翰林。

任煕載。字敬輿。號勿庵。豐川人。正字。以上十賢。幷決杖一百。流三千里極邊付處。

李宗準。字仲均。號慵軒。慶州人。乙巳登第。能文章。善書畫。

崔溥。字淵淵。號錦南。羅州人。弘文館校理。贈承旨。博聞強記。英傑不羈。甲子。賜死。

李黿。字浪翁。號再思堂。慶州人。益齋后。都承旨。甲子。賜死。

李胄。字胄之。號忘軒。固城人。杏村后。司諫院正言。流珍島。甲子。賜死。

金宏弼。字大猷。號寒暄堂。瑞興人。諡文敬。行刑曹佐郞。贈領相。謫煕川。甲子。極刑。從祀文廟。

朴漢柱。字天支。號迂拙子。密陽人。官獻納,醴泉郡守。贈都承旨。流碧潼。甲子。被殺。

康伯珍。字子韞。信川人。官司諫。宰興海。

李繼孟。字希醇。號墨庵。全義人。戊午。杖流。中廟朝。起廢復用。官至贊成。諡文平。

姜渾。字士浩。號木溪子。晉州人。中廟朝。判中樞。以上九賢。幷決杖八十。遠方付處。

曺偉。字太虛。號梅溪。昌寧人。守咸陽。官戶參。謫義州。移配順天。感疾卒。

康仲珍。字子韜。官判校,修撰。以伯珍弟被謫。以上諸賢。幷畢齋門徒。

鄭誠謹。字而信。承旨。贈吏判。四世忠孝旌門。甲子。被刑。

成仲淹。字季文。號淸湖。弘文博士。

柳軒。字伯輿。大諫。

權五紀。字協之。號拙齋。判事。以睡軒弟坐謫。

李惟淸。字直哉。左相執政時。力救佔畢。竄康康疑江界。

李守義。翰林。以守恭弟冤亡。

朴時亨。以密陽府使被禍。

金處善。以宦官諫燕山曰。終不改。必亡國。遂寸斬。

權達手

鄭溱

科擧榜目[编辑]

壬辰別試[编辑]

甲科三人[编辑]

參奉安良生父謹忠州人

將仕郞郭垠父琦善山人

生員李晟父保民

乙科七人[编辑]

司猛李命崇父愼孝全義人

訓導閔誠父孝謇驪興人

生員卞哲山父澄源草溪人

進士李博父庚固城人

訓導金成慶父地善山人

進士尹碩輔父思漆原人

生員房玉精父有倫南陽人

丙科二十三人[编辑]

副尉河荊山父程拔晉州人

敎授李仁佑父謄遂安人

訓導柳軾父仲之文化人

幼學趙文琡父山欽漢陽人

訓導朴成乾父彥咸陽人

牧使尹壕父三山坡平人

牧使禹愼父孝安丹陽人

生員李克圭父張孫廣州人

從仕徐赳父遭利川人

副尉金信行父義敬安東人

宣務李湜父尊全義人

進士安貴欽父春景

生員表沿沫父繼新昌人

進士金晉錫父瑾江陵人

副尉丁壽昆父子汲押海人

進士曺末孫父敬武昌寧人

進士安彭命父從生廣州人

生員崔自霑父允江陵人

訓導李益之父種泗川人

生員金秀文父墐

彰信李秀通父興孫咸安人

引儀李世弼父克培廣州人

生員金浩父達道光州人

丙午重試[编辑]

甲科一人[编辑]

弘文應敎申從濩庚子式

乙科二人[编辑]

弘文修撰崔溥壬寅式

弘文著作朴增榮癸卯式

丙科五人[编辑]

司議表沿沫壬辰式

監察李大亨庚子式

弘文博士閔輔翼癸卯式

宗簿直長金駿孫壬寅別試

吏曹正郞鄭以僑庚寅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