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記言/卷二十五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二十四 記言
卷二十五
作者:許穆
1689年
卷二十六

妖祥[编辑]

妖祥見於歷正。閱古書記之。孛星光芒短而四出。彗星光芒長。參參如帚。長星光芒直指。或竟天。或十丈。或二丈三丈。長星主兵刑。綱目註。

五年乙巳十月

西漢李尋論災異書曰。辰星主正四時。王政絶而不行。則辰星伏不見。而爲彗孛。四孟皆出。爲易王命。四季皆出。星家所諱。察於細微。誅放佞人。防絶萌芽。蕩滌濁穢。消絶積惡。禍亂不成。旣往之咎。來事之師也。大辰者。大火也。天之所以示民時。而天下之所取正。故謂之大辰。自氐五度至尾九度。於辰爲卯。

春秋傳曰。孛者。惡氣所生。闇亂不明之貌。彗者。除舊布新也。

晉書天文誌曰。妖星二十一。其一彗星。胡氏曰。姦雄亂豎。各勵其芒。掃王室如埽之爲。

月建子中旬甲午。大雪。因霧暗道路不見人馬。草堂梅吐萼如春。沃水濯塵。花香益芳烈。欲詠梅。忽不樂嘆息良久。今年冬暖。雷不收聲。雨澤滋物。花發草靑。吾又灌梅。亦以私意助妖而不覺也。識之。

春秋隱公九年三月癸酉。大雨震電。庚辰。大雨雪。傳曰。周三月。夏正月也。大震電。陽失節也。大雨雪。陰氣縱也。人爲感之也。

五行志曰。雨。陰也。雪。又雨之陰也。

僖公二十九年秋。大雨雹。傳曰。陰陽之氣。和而散則爲霜雪。不和而散則爲戾氣。爲曀霾。雹者。戾氣也。陰脅陽。臣侵君之象也。當時季氏世卿。政在大夫。

三十三年。隕霜不殺草。冬。李,梅實。天失其道。草木猶干犯之。況君乎。四時失其序。其施必悖。五刑失其用。其權必喪。

日食。春秋傳曰。日者。衆陽之宗。人君之表。而有薄食之。災咎象也。妾婦乘其夫。臣子背君父。政權在臣下。夷狄侵中國。皆陽微陰盛之證也。記曰。男敎不修。陽事不得。則謫見於天。日爲之食。天子素服。而修六官之職。

夏書曰。乃季秋月朔。辰不集于房。瞽奏鼓。嗇夫馳。庶人走。

周官鼓人。救日則詔王鼓。太僕贊王鼓。庭氏以救日之弓矢。射太陰。

諸侯用幣于社。伐鼓于朝。退而自責。

記曰。婦順不修。陰事不得。謫見於天。月爲之食。后素服而修六官之職。

周官鼓人。詔王鼓。太僕贊王鼓。庭氏以救月之弓矢。射太陽。

日月之食。陰陽相勝之變也。

李尋曰。日者。衆陽之長。光輝所觸。萬里同晷。人君之表也。君不修道。則日失其道。晻昧無光。各有云爲。其於東方作。日初出時。陰雲邪氣起者。爲牽於女謁。日出後。爲近臣亂政。日中。爲大臣欺誣。日且入。爲妻妾役使所營。

晉穆帝永和七年。涼州大風拔木。黃霧下塵。易傳曰。聞善不予。茲謂有知。厥異黃。厥咎聾。厥災不嗣。黃者黃濁氣四塞天下。蔽賢絶道。故災至絶世。

明帝太寧元年正月。黃霧四塞。二月黃霧四塞。晉書五行志。

夏小正正月。啓蟄。雉震呴。月令二月。草木萌芽。雷乃發聲。八月。水始涸。雷始收聲。冬月霜露之氣不和。氛霧冥冥。雷乃發聲。發天地之藏。諸蟄皆死。民疾疫。又隨以喪。命之曰畼月。傳曰。陽失節而陰氣縱也。陰脅陽。臣侵君也。

春秋傳。石隕于宋。五。隕星也。後五年。楚人執宋公于盂。以伐宋。請服而釋之。又明年。與楚戰於泓。宋師敗績。

石言于晉魏楡。師廣曰。石不能言。或憑焉。作事不時。怨讟動于民。則有非言之物而言。於是晉侯方築虎祈之宮。叔向曰。宮成而諸侯必叛。君必有咎。夫子知之矣。

晉惠帝時。地燃。火沴土也。

唐貞觀時。石燃于幽州。

高麗仁宗,明宗時。有地火。

我世宗時。寧海有地火。文宗時。尙州有地火。其所焚石塊如炭。置火中則生火。

成宗時。寧海地燃。晝有煙。夜有光。

五行志。京房易傳曰。顓事者加誅罰絶理。厥災水。其水雨。殺人。以隕霜。大風天黃。飢而不損。茲謂泰。其大水。水殺人。避遏有德。茲謂狂。其水。水流殺人也。已水則地生蟲。歸獄不解。茲謂追非。其水寒。殺人。追誅不解。茲謂不理。其水。五穀不收。大敗不解。茲謂皆陰。其水。流入國邑。隕霜殺穀。

說曰。不敬鬼神。政令逆時者。霧水暴出。百川涌溢。壞鄕邑。溺人民。淫雨傷稼。

黑霧。黑氣。黑祥也。

水中有火。火沴水也。氣相傷曰沴。

董仲舒曰。百姓愁怨。陰氣盛者。大水。

京房易傳曰。內淫亂。賢人潛。國家危者。厥異。水赤流。

役繁賦重者。其罰江海涌溢。

傳曰。田獵不宿。飮食不享。出入無節。奪農時。有奸謀者。木失其性。爲變爲怪。

說曰。木者。少陽。貴臣卿大夫之象也。其人有害。則陰氣脅木。木先寒。故得雨而氷。又曰。木氷者。木介。兵甲之象也。

天戒若曰。旂。所以掛三辰。章著明也。旂竿之折。高明去矣。

賞刑濫而官廢事者。厥罰常燠。霜不殺草。於是有草妖屬孼。桃,李寒華。

京房易傳曰。祿不遂行爲欺。安祿逸樂爲亂。厥咎當燠。燠則蟲生之。其燠。夏則殺人。冬則物華實。

臣安祿位。德無常。不黜無德。興東作爭者。螟。溫而風則螟。

昔。三苗之亡。五穀變種。草妖也。

說曰。燿虛僞。讒夫昌。邪勝正者。焚宗廟。燒宮館。京房易傳曰。君不思道。厥妖。火燒官。

朝廷亡禮。內外咸怨。極陰生陽。於是有赤氣。赤祥。

不聰之咎。急。厥罰恒寒。百穀不生。上下俱貧。有黑眚黑祥。晉孝懷時。黑氣四塞。近黑祥也。元帝時。黑氣蔽天。日月無光。

傳曰。修宮室。飾臺榭。內淫亂。犯親戚。侮父兄者。稼穡不成。

說曰。土失其性。則雖無水旱之災。草木百穀不熟。

京房易傳曰。地裂者。臣下分離。不肯從上之象也。

晉穆帝永和七年九月。峻平,崇陽二陵崩。帝素服。臨於太極殿三日。

京房曰。小人剝廬。厥妖山崩。陰乘陽。弱勝強。又曰。陰背陽則地裂。劉歆曰。國主山川。山崩川渴。國之大災。

山崩水湧。說曰。山。陽。君也。水。陰。民也天戒若曰。君道崩壞。民失其所。春秋。梁山崩。漢。齊,楚之山發水。同事也。

唐武后垂拱二年。雍州新豐縣。大風雨震電。有堆阜自出。高十丈。有池周三百畝。池中有龍鳳形。禾麥之異。武后以爲休應。名曰慶山。

劉歆曰。春秋。石言于晉。金石同類也。劉向曰。石。白色。白祥也。

秦始皇時。有石隕。班固曰。石陰類。臣將危君。

吳孫亮時。山石自起立。其說曰。石立於山。說曰。此白眚也。京房易傳曰。石立如人。庶士爲天下雄。謂之石瑞。

晉大安元年。有大石浮川水。二百步而登岸。

建興五年。石言于平陽。

元康三年二月。殿前六鍾。皆出涕。天戒若曰。兵猶火也。不戢。將自焚。

鼓妖。有聲如雷。劉向曰。無雲而雷。君不恤下。臣下將叛。

鼓妖。李尋曰。人君不聰。爲衆所惑。空名得進。則有聲無形。不知所從。揚雄曰。君聽失之象也。京房易傳曰。妄殺。亡法。厥災霜。霜。夏殺五穀。冬殺麥。

霜雹雨雪。傷禾麥豆。陰脅陽也。雨。陰也。雪。雨之陰也。

京房易傳曰。夏雪。戒臣爲亂也。

地震。劉向曰。金木水火。沴土也。伯陽父曰。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升。於是有地震。京房曰。臣專則必震。劉向曰。臣下強盛。將動而爲害也。晉懷帝永嘉三年五月。大旱。梁,淡池水竭。河,洛江,漢。皆可涉。

京房易傳曰。欲德不用。茲謂張。厥災荒。旱。其旱陰雲不雨。變而赤。因四際。師出過時。茲謂廣。其旱不生。上下皆蔽。茲謂隔。其旱天赤。時有雹。殺飛禽。上緣求妃。茲謂僭。其旱大溫無雲。君高臺府。茲謂犯。陰侵陽。其旱萬物根死。庶位踰節。茲謂僭。其旱澤物枯。

衆逆同志。至德乃潛。厥異風。其風也。行不解。物不長。雨小而傷。政悖德隱。茲謂亂。其風。先風不雨。大風暴起。守義不進。茲謂眊。其風與雲俱起。折五穀莖。臣易上政。茲謂不順。其風大炎發屋。賦斂不理。茲謂禍。其風止卽溫。溫卽蟲。諸侯專封。茲謂不統。其風疾而樹不搖。穀不成。辟不思道利。茲謂無澤。其風不搖水。旱無雲。傷禾。公常於利。茲謂亂。其風微而溫。生蟲蝗。棄正作淫。茲謂惑。其風溫。螟蟲起。害有益人之物。諸侯不朝。茲謂畔。其風無恒。地變赤。雨殺人。

不思之咎。恒風。凶短折。爲夜妖。爲華孼。爲牛禍。爲黃眚。爲黃祥。

巽爲風。管輅曰。大風。執政之憂也。

夜妖。大風晦暝。劉向曰。正晝而暝。陰爲陽。臣制君也。

班固曰。夜妖者。雲風竝起而晦暝。與恒風同象。劉向春秋說曰。天戒若曰。勿使大夫世官。將令專事。暝晦。公室卑矣。

牛禍。女孼。於易爲坤。爲土爲牛爲牛禍。

京房易傳曰。殺無罪。則牛生妖。

晉大興元年。有牛生犢。兩頭八足兩尾一腹。又有牛。一足三尾。兩頭。政在私門。上下無別。

馬禍。易妖曰。君氣毀。則有馬禍。馬多死。及爲怪。有臣下伐上之痾。

晉大興二年。有馬生駒。兩頭。司馬彪曰。政在私家。

天子諸侯有不惠下者。六畜能言。

傳曰。言之不從。厥咎僭。厥罰恒陽。厥極憂。時則有詩妖。時則有介蟲之孼。時則有犬禍。時則有白眚。有白祥。

君炕而臣畏者。言不通。言不通則怨。怨則謠。於是有詩妖。

失在過差者僭。刑罰不中。群陰不附。陽勝。故其罰擅陽。旱傷百穀。

陽氣。生螽蝗介蟲之類也。

京房易傳曰。讒人在側。犬生妖。

傳曰。不恭。不肅者。厥罰恒風。厥極惡。時則有服妖。時則有龜孼。時則有鷄禍。時則有靑眚。有靑祥。惟金沴木也。

君失儀。則臣下有害其上者。

秦鑄巨狄。晉鑄翁仲。謂之服妖。

妹姬冠男子之冠。而桀亡天下。何晏服婦人之服。而晏亡其家。其咎均也。

晉之亡。冠小而衣裳博大。上小下大。禪代之象也。

龜孼。水類動也。易妖曰。魚去水入道路。兵且作。螽。劉歆從介蟲之孼。與占魚同。

有鷄生角而墜。天戒若曰。角者。兵象。墜者。不終之象也。

鷄禍。水年鷄多死。及鷄爲怪。

京房曰。牝鷄化爲雄鳴。主不榮。天戒若曰。臣陵其上。不鳴不將。不從之象也。

易妖曰。君用婦言。則鷄生妖。

京房易傳曰。辟退有德。厥妖。水鳥集于國井。

晉孝武時。有鵲巢太極東頭鴟尾。又巢國子學堂西頭。又巢東宮西門。此白黑祥。

高堂隆曰。詩云。惟鵲有巢。惟鳩居之。

人痾。晉太始五年。有元城人年七十。生角。謂之人痾。元康中。女化爲男。京房易傳曰。陰昌。賤爲貴之象。

有人有男女二體者。男女氣亂。妖形之作也。謂之人妖。亂之象也。

宣祖十六年癸未。朝廷有朋黨。相攻擊。許學士篈。竄甲山。其夏。有神妖降于甲山。睢盱然鉅齒蓬髮。左握弧。右握火。擊鼓彎弓以禳之。於是許學士作遂厲文。守庵公聞之曰。自此十年。東方有大亂。後十年壬辰。果有日本之倭大亂。七年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