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記言/卷五十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四十九 記言
卷五十
作者:許穆
1689年
卷五十一

學一[编辑]

進心學圖[编辑]

臣病中。每見經筵諸臣。必問聖學日就。心忻然喜之。私自語有君如此。何患國之不治。此輔弼者之責也。及臣獲侍經筵。聖德夙成。臣實忻慶。臣雖至老死。安敢不樂告以所學哉。謹作心學圖。堯舜禹傳授心法圖以進。庶幾有補於聖學之萬一云。

上之元年三月日。臣穆。誠惶誠恐頓首頓首。

事物未交。知覺未萌。此心虛明。寂然無物。及心與物交。知覺自生。

人生而靜。靜故此心虛明。至於無所不通。人之理直。直故公。至於大而無窮。

故曰靜虛則明。明則通。動直則公。公則溥。明通公溥。心學之大要。

此特擧其學術成效次第。其持守之方。莫切於堯舜禹傳授心法十六言。

程子曰。聖人心法。無以易此。如擇善固執。擇善惟精也。固執。惟一也。

又如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勿失之。是惟一也。

又如博學,審問,愼思,明辨。皆惟精也。如篤行。惟一也。

至如明善。惟精也。誠身。惟一也。

大學格物致知。惟精也。誠意正心。惟一也。學。所以學此者也。孟子之後。失其傳。所以失此者也。

爲學之序[编辑]

心之體本虛。其理則實。感通無窮皆實理。虛者。實之體。實者。虛之用。事物未交。知覺未萌。此心虛明。寂然無物。及心與物交。知覺自生。物格知至。意誠心正。皆心之良能也。由是而推之。流行不窮者。道也。自修身以至家齊國治天下平。皆一理。心與物相感。物理自明者。誠也。誠非敬不存。敬非誠不立。敬主一。一則定。心法莫善於定。定則靜。靜則安。安則慮。慮則得。泉之涓涓。火之焰焰。自然之序。可見爲學之序亦然。故曰。序不可亂。功不可闕。天地無爲而行化育。聖人無私而贊化育。聖人無欲。故無私。學至於無欲則大。大則化。化則神。神則不可知。

學二[编辑]

易學傳授[编辑]

松墩隱者。務安縣松丘里人尹挺宇。字天授者也。弊衣蓬戶。疏食不厭。絶跡不與人來往。讀易不出。七十八年而死。今讀其遺文。通變無窮之妙。極於無兆無眹而盡矣。

隱者死之後。有其家子孫云。隱者。守貞老人之子也。老人。八十四歲翁尹濟者也。隱者。生於鄭氏。死阿山。十年之後。蓋不及門者也。初。守貞老人聞易數於鄭氏。老人八十四死。而習其數不以語人。亦不以示人。老而傳於其子。其數自庖羲氏畫卦之本。推之一而二。二而四。四而八。以至六十四三百八十四。近而一身之微。遠而六合之外。剛柔淸濁。日月晝夜。寒暑往來。盈虛消長。氣化之分。物類之群。吉凶悔吝。於是焉見矣。其大數自三百六十。變爲十二萬九千六百。天地一十二會。小運改矣。再變爲六百十七億九千六百一十六萬。而三變爲二萬八千二百一十一兆九百九十萬七千四百五十六億。天地之大化窮矣。馮馮翼翼。無兆無眹之本。是也。窮則變。變則生。生生不窮。又有洪範筮法。祖述九峯。有稽疑八十一章。重光作咢朝月大暑節。眉叟。著。

先生生於西韓海上。慕古人之學。遊京師。博讀聖人賢人書。旣篤信好禯。講學不倦。可謂豪傑之士也。又如河圖之數洛書之文。八卦之變九疇之敍。先天之本後天之用與夫周天度數。日月運行寒暑代序。星辰躔次。無所不究。其未得之也。潛心積慮。至發憤忘寢食。久而後乃通。無一物不自得於心者。自號曰困齋。謂困而得之者也。其文可謂崇論博識。爲百代之書。遠近爭師之。

校正經書義以後事。詳下篇世變。

己丑之獄。先生死於窮北。其門人受業者皆被罪。至今百年餘。禍未已。至毀其祠。諸學子尊先生者一一抵罪。禁錮者四百。有守貞老人。得先生理數。藏其書。諱其讀。傳於松墩隱者。隱者無弟子。亦自隱無名。不見於世。世莫有知者。惟南中善行羅祜。尊事之。

寬齋諱大淸。字義仲。先生次弟。而少先生三歲。亦博學多通。一時稱伯仲云。先生死之後十三年。悲痛如一日。

其歿也。戒其子曰。我死。殮不用吉服。祭不用魚肉。一如生時之處。七十二歿。南方士爲先生立祠其鄕。以叟配食。

叟死之後。子敏興。仕爲縣監。

上方悔之。傳曰。大淸。痛兄非命。其兄死之十三年。槁枯自滅。今收用其子。意蓋爲此掌令趙纘韓罷職。纘韓。澈諸客。論敏興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