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記言/卷八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七 記言
卷八
作者:許穆
1689年
卷九

儒林[编辑]

安文成公閭表碑甲午作[编辑]

古順興府治北【白雲洞】。有文成祠。誌所謂紹修書院者是也。又邑墟南有安氏古宅遺址。去祠堂七里。其傍有小澤。謂之洗硏之池。爲古蹟。至今邦人指而敬之。古事相傳。文成公皇考太師諱孚。太師之皇考神虎衛上護軍諱子美。實二祖舊居云。安氏之大。實自上護軍始樹德而發。後世祀以爲始祖。今築祀壇於此。置祭田。每十月上日報祀。以太師配食。又東一里。有安氏四賢井者。嘉靖中。有周世鵬太史。立石書其事。稽之譜牒。三韓之甲族諸姓。貴大者非一。而大賢之族。多名人達者。獨稱安氏。前古特盛云。文成之世。當高麗高,元,宣,烈之際。其事著於載籍。又湍州大葬銘可見。

上之五年冬。安氏子孫立閭表碑於順興古里。不但諸安群子孫所相告標識者而已。雖百代之下。凡過此閭者。亦不忘大賢餘敎。知所加敬云。其銘曰。

閭表之碣。碣欽上哲者。威如神如。祀壇之擧。擧推厥初者。虔如禋如。

開京安文成公閭巷碑[编辑]

安文成公諱珦。麗史本傳曰。初名裕。興州人。以文學。初仕元宗世。忠宣時。爲集賢殿大學士。及忠烈返國。爲門下贊成。麗俗事浮屠。學敎衰廢。建議增學錢。入中國。求五聖,十哲,七十子。高堂生以下諸儒圖像以祀之。修祭器禮樂之物。具經史百家書。薦文學士李㦃,李瑱。掌經史敎授。於是禁內學館內侍,五庫學士,七館十二徒諸生。皆學焉。學敎於斯爲盛。以僉議中贊致仕。卒諡文成。忠肅六年。從祀文宣廟。輿誌。開京古跡。姜仁憲公邯贊,韓文敬公脩,安文成公裕,李文靖公穡古宅。在良醞洞云。今太平館西古國子監下。旣世遠。父老傳說。亦不傳。猶指言良醞洞而已。今有安氏苗裔五衛將應昌。立閭巷碑於巷口盤石上。

南皐書院釋菜文[编辑]

亹亹先王。生我南服。紹古作師。斯學之傳。不偏不疵。惟博惟微。餘敎不墜。絃誦可述。私淑我人。二文獻在茲。有廟有伉。俎豆莘莘。儀式孔邇。禮事不替。報食百代。

龜巖文集跋[编辑]

余嘗讀陶山遺籍。其弟子答問。多記龜巖公云云。陶山弟子。龜巖之學。深得中庸之傳。而又其好古嗜學。吳德溪,盧玉溪。作祭公文。皆稱之。又有東山老翁論撰。其言行出處。頗詳盡俱可見。蓋其學。由孝弟推至於性命之奧。達之萬事萬物。而要歸於知禮成性。以此事君治民。與學者言。時之賢士大夫。多推宗之。今公歿近七十年。耆老諸生。無一人及其時者。唯公之祠。在萬竹山下海濱。其初固貿貿。今風俗淳厚。子弟往往知所爲學。實自龜巖公唱學於其鄕。其化至今云。今其遺編殘缺。而幸傳於兵亂散失之餘。僅卜存二三。泗上諸生。尊慕之不衰。凡片言隻字。爲可貴重於後世者。謀所以不泯而將剞劂之。顧其編簡錯雜。又多不完。誤以余頗事古人緖餘。來問於余。余以懵陋固讓之不得。冒其僭猥。爲之刪定序次如右。凡詩文疏箚序記雜著幷若干篇。君子之文。詞約而義備。無一字一句不出道德之正。而爲裨益於來學者多矣。今讀其書。而陶山問學之傳。得其精約。從可幾而知矣。皇明崇禎紀元之十三年中秋下澣。後學陽川許穆。跋。

李英彥先生遺事壬子[编辑]

李英彥先生。父母皆年老。有沈綿病。先生心憂苦。其侍病晝夜不怠者十年。及其居喪之節。居處哭泣。君子以爲至行。平生篤信好古。其行事不出於彝倫日用之則。而謙約不爭。人無怨尤。好善無窮焉。見德信公子講大學經傳。易乾坤文言之旨。惡衣惡食。居陋巷好讀書。尋古人所樂。其德見於聲音顏色者。和而能嚴。潔而不隘。粹然爲成德君子也。仁祖世。召用才學士。先生初授童蒙敎官。敎弟子。一以曲禮,少儀,弟子職爲率。以事親從兄。爲爲學之本。後以黃磵縣監。罷歸三井里。其冬。有南漢之事。先生嘗自號師心。後易之曰晩覺。不復以仕進爲心。居三井七年而歿。六十二歲。

雪翁祭晩覺文。有曰。粹德之容。和平之氣日接。而人或瞯知其爲君子人也。至於正大光明之論日聞。而莫知其爲易直慈良之所發。則造詣精妙之奧。踐履端確之實。鮮或知之云。

祭堂兄雪翁先生文辛丑[编辑]

嗚呼痛矣。正月。季弟亡。傳訃哀慟一書後。又連得三書。其一還答。爲死者摧慟。如哭相對。餘一言二言。皆是寬抑悲思。其一病中口號數語。倩人爲書。其一云兄弟皆老。撰先代古事。忙一日惜一日。此書出於傳訃前。途遠得達最後。此後則但有嗚咽數語。付及翅書而已。嗚呼。此絶語。執書良爲痛哭。前年出東界。不過三月四月間。豈謂死喪之威。奄忽至此。千里來哭。遠別相逢。欣然笑語茫然。嗚呼。世道日喪。又失耆老。使後死者。無所考德而儀式。嗚呼痛矣。純粹之學。絶倫之識。自天地人文之本。達之萬事萬物之用。規模之大。節目之詳。可謂命世之弘儒偉才。而能知微知彰。先事見幾。穆學而未能也。直而寬。嚴而有容。泰而能恭。穆學而未能也。嗚呼。吾道已矣。使斯人。窮沒於此世者。天耶命耶時耶。嗚呼痛矣。

在陟州。葬不臨穴。葬時專致香酒以祭。其祭文曰。[编辑]

嗚呼慟矣。厭世之溷濁。潔己而長逝耶。一生一死。合散有常。順理而歸化耶。以有爲之志。有爲之才。利澤不及於生民。事業不見於當時此天耶人耶時耶。秬黍之生。爲律度量衡之則。菽粟之實。爲黎民粒食之利。賢能才德之出。爲世道亨泰之用。而或不遇於世。卒不爲世用者。天之所以降才命物者誣耶。通天之學。貫古之識。高世之行。明哲之見。旣不得復見於世矣。嗚呼慟矣。遠別窮涯。音聞眇然。遽忽幽明永隔。親切之警。精約之誨。曲暢旁通之論。今不得復聞矣。衰老孤獨。骨肉凋亡。餘息無幾。泉下之期又茫然。嗚呼慟矣。襄事有日。係官於身。不得臨穴。摧心隕涕。悲恨無窮。迷途不覺。愧誤晩節。心追堅確之操。不變之節。到此方知軌跡難攀。嗚呼慟矣。遠致香酒。以申永訣。辛丑九月。葬臨湍。

改葬致奠文[编辑]

五服序從。黼荒更陳。神理仁愛。一見親慼骨肉。象設▣器。之死而致哀之也。嗚呼。直而寬。淵而著。可以臨可以容。模範之大。品節之詳。出處之正。皆可爲百代之敎。穆魯鈍。學之至老。願從而不能者也。行與藏在我。而遇不遇天也。聰明才德。天固生之而又廢之。此天之不可知者也。今而已而。九原不可作。徒慕德無窮。迨至死乃已。

庚戌九月。改葬分石山北麓。有墓誌銘。

河謙齋哀詞[编辑]

吾友潔身獨行五十年。志確而氣平。言遜而行危。不求不傲。仁足以敎民善俗。義足以廉頑礪世。吾以不逮。常畏讓焉。今其亡矣。吾道已矣。如斯人者。豈可復得。哭之如喪兄弟。其葬也。爲之作哀詞以敍悲。詞四章章四句。其詞曰。

哲人其恭。儀式我人。如璧如圭。如玉如珉。

哲人其貞。誰則我知。堅兮白兮。不磷不緇。

哲人其萎。如摧如隳。餘敎在人。爲表爲師。

後死之悲。吁其嗟矣。微言圮絶。泣涕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