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記言/卷四十五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四十四 記言
卷四十五
作者:許穆
1689年
卷四十六

外家墓文遺事[编辑]

至德祠記[编辑]

讓寧大君。我太宗長子也。初立爲世子。野史曰。永樂五年。遣世子禔朝京師。帝遇之特厚。引升御座。執手與語。稱之曰賢王子也。厚賜之。及還。過曲阜。謁孔子廟。弟忠寧大君生有聖德。百姓歸心。世子心知之。佯狂逃去以讓之。十六年。三公率文武百官。請廢之。立忠寧大君爲世子。是爲莊憲王。因放禔于廣州。一時擬之泰伯,虞仲。好弋獵馳騁飮醉以自狂。無他事矣。莊憲王卽位。尊禮之甚善。惟所意欲。一以順適爲心。封讓寧大君。子𧪚爲順原君。大君以壽考終。上之元年。右議政臣穆白上。上問奉祀者子孫仁望。特召除官。命有司。立大君廟於南郭下。明年廟成。謂之至德祠云。上之元年秋八月旁死魄翊日壬申。外後孫大匡輔國崇祿大夫議政府右議政兼領經筵事,監春秋館事許穆。記。

金節制使墓標[编辑]

公諱粹溫。姓金氏。金氏。出自新羅。子孫散處郡縣。各爲貫籍。如慶州,安東,彥陽,義城,善山諸金。實一祖。善山之族。出金宣弓。事麗祖。貴爲門下侍中。子孫遂大。麗氏之末。有少尹愼諴。生民部議郞右誼,諫大夫右鏐。右誼之孫澍。恭讓時爲禮儀判書。聘上國。麗亡。遂不返。荊楚間。有金氏子孫云。右鏐之孫代言君鼎。君鼎生縣令可行。可行生縣監尙琦。尙琦生公。公仕文宗,世祖間。爲薺浦鎭僉節制使。大典有以京職兼任之事。而舊遠不可攷。公無子。女適庫令陽川許公諱瑗。生左贊成諱磁。李芑時。以直道斥。於吾堂從數人。爲三世祖。而祖考諱橿。明宗世以行誼發聞。爲典艦別提。不出。別提公三男。學生喜,進士亮。皆早世。先考諱喬。始仕宣祖世。終抱川縣監。金氏絶祀。傳於外子孫者。至仲父進士公爲四世。而從兄樂正厚。以先人早世。不忍其不祀也。傳五世而猶祀之。君子不以爲過也。公及淑夫人魚氏雙墓。在昌原垈山。魚夫人墓。在西。魚夫人。中樞院事宗漢之姊妹云。

姜政堂遺事[编辑]

政堂公姓姜氏。諱淮伯。字伯父。晉州人。陽村權近弟子。麗末鄭摠榜下及第。恭讓立。以成均祭酒。命爲太子師。時演福寺用圖讖。徙南京。公言不可。出爲交州,江陵道都黜陟使。後召拜政堂文學。與鄭夢周,廉廷秀等建議。革胡服。襲華制。六年。益陽死。公流晉州。太祖召前朝人望。公方居憂。起復爲鷄林尹。俄改東北面都巡問使。固辭。不許。尋卒。年四十六。公窮而不歉。達而不盈。喜怒不見。文章端麗。有通亭集。行于世。晉州斷俗寺。有古梅。流傳政堂梅云。政堂公之手栽云。

姜戴敏公遺事[编辑]

公諱碩德。字子明。政堂公之子也。生八年。政堂公歿。公天稟豪邁。不樂應擧。歎之曰。自有道義可樂。何用科目爲事。蔭補啓聖殿直。遷至內資少尹。世宗聞公行誼。累遷司憲執義同副承旨。時上方修五禮儀。命公知禮曹事。由左承旨。歷大司憲,吏戶刑曹參判,開京留守。至知敦寧。六十五卒。諡曰戴敏。典禮不愆曰戴。好古不怠曰敏。公少孤。事母至孝。及二子登第。請開榮親宴。公不許曰。榮非吾好。榮則必辱。守身以忿欲爲戒。謹於大節。不遺細行。文章高古。以淡泊爲宗。精於篆隷。奉敎書昭憲大妃石誌。嘗師事李文節公。自號曰玩易齋。有玩易齋集。輿覽塚墓誌。漣川縣西十七里姜碩德墓云。

林虞候誌石文[编辑]

羅州之林。見於譜牒者。自判司宰寺事庇。其後有直長永拔,精勇將軍良幹,護軍朴郞將永文,別將敦世,版圖判書秀,大護軍宣,海南監務卓,軍器少尹鳳,保勝散員始巢。散員之後。有碩柱,貴椽。無官者二世而至公。公諱枰。字均甫。明睿皇帝天順六年我惠莊王八年壬午公生。未成童。父母皆歿。以善居喪。鄕黨賢之。旣長。善騎射。以武科。初屬內禁衛。以列士。不甚知名。四十一。爲黔毛浦水軍萬戶。得士卒心。爲湖南兵馬虞候。主將知其賢。軍中事悉以咨之。名譽始著。秩滿。爲虎賁衛司果。嘗薦拔。公慨然歎之曰。早失父母。艱難成長。無所學業。武得至三品官。年且五十。亦足矣。還鄕里。不復求仕。家居祭祀必潔誠。與宗族必親睦。平生善與人忠愛。尤盡心於孤獨無所告者。六十一歿。娶黔陽金氏。高麗名臣金就礪之後。而司醞署副直長沃之女。亦以善行。爲家有法。男鵬。當己卯士禍。率太學諸生。守闕爭死事。在己卯黨籍。後登第。官至東都大尹。追爵三世。曾大父爲軍器寺正。大父爲戶曹參議。公以兵馬虞候。爲兵曹參判。金氏爲貞夫人。有三男。曰益。長水縣監。曰復。承文院副正字。曰晉。關西節度使。子孫多聞人達者。稱大族。公之墓。在羅州會津上。亦子孫仍居。或曰會津之林。

關西節度使林公墓碣[编辑]

公諱晉。字希善。姓林氏。本羅州人。皇祖考諱枰。湖南兵馬虞候。以至孝聞。將顯用。退守。不復求仕。謹祀事。睦宗族。至今爲子孫法。皆其遺敎云。考諱鵬。當己卯士禍。率太學諸生三百人。守闕爭之。事在己卯事中。後官至東都尹。妣咸平李氏。中宗功臣咸豐君宗義之女也。公十八。擢武科。連守邊邑。領邊兵數十年。以關西節度使卒。方國家昇平。邊境無事。公撫士卒。謹防守。戒勿生事於外夷。耽羅,關西。有政淸碑。居家好淸儉。常鼓琴。平生口不言貨利。廳事有蒿席,草薦而已。公生於嘉靖三年癸未。卒於萬曆十五年丁亥。年六十五。前夫人咸陽朴氏。輔德某之女。而無子。後夫人尹氏。宣傳官愷之女。籍南原。生五男二女。男悌,愃,恂,懽,㤞。皆以文詞名。悌。以禮曹正郞。早世。有白湖遺卷。行于世。懽。賢而不大用。官止文化縣令。李相國恒福銘其墓曰。生之不偶。成之不俗。逢之不辰。天故使之踣耶。恂。以武擧。爲節度使。正郞四男三女。男地,埈,坦,垍。埈。仁祖元年。以潔行。召拜齋郞。不就。垍。戶曹佐郞壻三人佐郞金克寧,贈領議政許公喬,參奉楊汝柏。公之墓。在羅州會津上林氏族葬。諸林世居。或曰會津之林。

林正郞墓碣文[编辑]

公諱悌。字子順。姓林氏。羅州人。先代顯於高麗。至本朝。有諱枰。我康靖時。以武選侍陛楯。爲湖南兵馬虞候。喟然歎之曰。早失父母。孤苦成立。起家至三品官。亦足矣。謹祀事。睦宗族以敎家。其後有鵬。當己卯士禍。率太學諸生。守闕爭之。事在己卯黨籍。後登第。爲東都尹。生諱晉。以威名爲嶺南,湖西南,西北邊五道節度使。爲將數十年。不私貨利。家無厚茵。寧邊,耽羅府。皆有政淸碑。於公爲皇考。妣南原尹氏。左參贊諱孝孫之四世孫也。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十一月二十日公生。天才絶人。日誦累千言。文章豪宕。長於詩。神宗萬曆四年。我昭敬九年監試。獻蕩陰賦。留犢詩。擢進士第三人。其明年。登大科第二名。文詞旣日有名於世。而於是東西朋黨之議起。士爭以名譽。相吹噓引拔。而公跅弛不群。又不喜卑事人。以故官不顯。時有當路人好持論。成敗人多矣。公嘗過其門而不見曰。彼特人面而鬼跳耳。禍且及矣。後數年。果敗。樂遊名山澤。嘗入俗離山。師事大谷先生。當時之士。皆視公於法度之外。其所取者。文詞而已。李贊成珥,許學士篈,楊使君士彥數人。許其奇氣云。嘗以高山道察訪。出北關。與楊使君,許學士,車太常天輅。同登駕鶴樓。有酬唱作一卷。又爲西北道兵馬評事關西都事。皆在昭敬中。至今關塞間。往往詩什多傳之。官止禮曹正郞兼史局知製敎。萬曆十五年八月十一日歿。年三十九。楓江,白湖,碧山,嘯癡。皆別號。而晩年改之曰謙齋。楓江。在錦城西。今有林氏舊業。白湖。在玉果縣。謂之無盡藏云。恭人慶州金氏。大父諱千齡。有名。康靖時。爲直提學。父諱萬鈞。仕恭僖,恭憲間。爲大司憲。母順興安氏。嘉靖二十七年七月三日生。長於公一年。公歿之四年十二月六日歿。合葬之。墓在羅州會津上。男地,埈,坦,垍。皆豪擧稱名族。埈。中興初。以行誼除獻陵參奉。不就。垍。爲叔父文化縣令懽之後。有薦之者。將大用。終戶曹佐郞。女壻三人。兵曹佐郞金克寧,贈領議政許公喬,厚陵參奉楊汝柏。今子孫繼姓者三世數人。坦。生綱。少有才名。陞上舍。不幸早折。綱。生楨,榰。

處子林氏墓表[编辑]

處子林氏。禮曹正郞諱悌之女。大司憲金公諱萬鈞之外孫也。處子生而鞠於外祖母安夫人。未笄而殀。安夫人不忍其秀而短折。朝夕思之。令葬於高陽之大慈山下金氏族葬。

直提學金公遺事公之墓。在高陽大慈山下。[编辑]

直學士金公諱千齡。字仁老。本新羅苗裔也。我太祖功臣鷄林君稛之四世孫。而判漢城尹從舜之孫也。公少孤。力讀書爲文章。有重名。明敬皇帝弘治九年。公二十八。登上第。自公卿以下。皆以得人相慶。初授成均典籍。遷吏曹佐郞。秩滿。改校書校理。尋陞弘文應敎。每論事。同館皆倚公爲重。上疏極言沿邊築城利害。數言朝政得失。執政多不快。左遷爲承文校勘。從賀節使如京師。質正官話。還拜司憲掌令。仍陞執義。常爲上言。辭約而義正。證擧古今。明白剴切。燕山雖甚狂暴。猶傾心聽之。朝廷肅然。公素多病。累辭。常賜告。且賜之藥物。公三十五歿。通籍才八年。公恬靜。不樂仕宦。居處蕭然如寒士。平生樂與人爲善。公之友朴公誾。作言行記。子萬鈞。恭僖末。爲關東觀察使。孫慶元,命元。皆貴用於昭敬世。命元爲左議政。

贈領議政金公遺事[编辑]

公諱萬鈞。字仲任。姓金氏。新羅敬順王之苗裔也。曾大父諱從舜。判漢城尹。諡恭胡。大父諱致世。洪州牧判官。父諱千齡。以文學重於世。少擢魁科。爲直提學。朴公誾著言行記。母我恭靖王三世孫也。公爲後於堂叔父持平引齡。

寺正諱致運之長男。與直提學同祖恭胡公。我恭僖王十年。進士。二十三年。登文科壯元。官旣顯。爲東都尹,關東觀察使禮曹參判大司憲。我榮靖王初立。通川郡守尹仁恕上疏言建儲事。公在東省不上。時大,小尹之隙已成矣。公寬厚好謙約。敎諸子。常以滿溢爲戒。平生口不言人之短。前夫人驪陽閔氏。早卒。無子。後夫人順興安氏。高麗名臣軸之後。而湖西道觀察使崇孝之曾孫也。夫人嚴重寡言。治家有法。敎子孫。無昵狎之愛。閨門之內。肅然有序。長男慶元。我恭憲王八年。亦以魁科顯。稱三世壯元。選將帥爲湖西節度使。次男命元。事昭敬王爲左議政。推恩公追爵至領議政。夫人安氏。爲貞敬夫人。壻二人。交河縣監尹千源,禮曹正郞林公悌。

秀泉君遺事[编辑]

秀泉君貞恩。字正中。太宗諸王孫也。篤厚自謙。聰明強記。以文學名於世。一時稱之曰。爲學先理而後文。爲德先內而後外。爲詩先格而後辭。好儉約。自處如貧士。秋江處士著師友傳。秀泉爲首云。平生善與人忠愛。不喜危言激論。當戊,甲士禍。一時名士皆盡。而獨公子禍不及焉。博通音律。善鼓琴琴。操簡而節。廉而直。稱絶響。士禍後。遺棄世事。每月夜無人。撫琴唏噓。八十七歿。有遺稿。悉燒之。不傳於世。送李浪仙遊楓嶽四韻詩。其子孫傳之。有孫咸川君億載。亦賢公子也。尙高節以音樂自娛。秀泉君鼓琴。咸川君擊磬。至今稱於後世。曾孫元翼。事宣祖爲中興名臣。仁祖十二年。八十八卒。諡曰文忠。

咸川君墓誌銘[编辑]

公諱億載。字大年。我太宗諸王子益寧君𰧺之曾孫。秀泉君之孫。秀泉君賢。事在秋江師友傳。皇考靑杞君彪。妣趙氏。國子生員璟之女也。明孝宗弘治十六年癸亥公生。以宗室職。初授咸川副守。公能力學好書。博雅爲高行。恭僖三十年。選試藝。陞彰善。爲正。三十九年。有恭僖之喪。選直魂殿三年。陞明善。昭敬十五年。以大耋加正義。封咸川君。後三年八月十三日。公卒。八十三。其十月。葬于衿川縣所下里南向之原靑杞君墓下。先娶禹夫人。無子。後娶鄭夫人。監察錙之女。生二男一女。長男元輔。縣令。次男元翼。歷仕三朝。位列三公。任國家安危四十年。諡文忠。以恩例追封公純忠積德補祚功臣。秩正一品顯祿大夫。壻李澮。有側室子元慶,元祉。女二人。爲韓應寅,朴胤福之妻者也。公忠敬愨謹。不苟不汚。見不善若浼己。一言可以畏人。秀泉君有高世重名。琴操簡而節。廉而直。君子稱之。秀泉君子孫多傳其操。而公獨得其絶響云。每月夜。群動旣息。擊砂磬以自寓。人無不出涕者。今太樂傳砂磬。其聲自公始也。公善推五行之運。常戒相國曰。大國爲卿。小國爲相。晩途厄險。相國常言之。蓋一一皆驗。縣令生六男二女。男性傳,心傳,一傳,仁傳,敬傳,忠傳。性傳。禮曹正郞。心傳。直長。一傳。縣監。仁傳。郡守。以老職。陞從二品。敬傳。縣監。二壻。參奉郭敞,李廷賢。相國生一男一女。男義傳。以治郡高第。累爲大府。上之十四年。有狄亂。從上於南漢。事平。進嘉善。襲封完善君。以壽至資憲。壻郡守李廷稷。側室子二人。孝傳,悌傳。壻七人。僉使金汝鉉,朴允章,尹誡,宋興築,李時行,李喬,尹鍈。允章誡時行之妻。三女子。以節行聞。李澮子德沂。縣監。公以貴戚。厚德壽考。又有子孫之報。亦盛矣。銘曰。

嗚呼。介潔之操。博雅之文。德厚而樹惇。篤生哲人。

完善君墓碣陰記[编辑]

公諱義傳。字宜仲。我太宗諸王孫秀泉君貞恩之四世孫。咸川君億載之孫。相國文忠公元翼之長男。母貞敬夫人迎日鄭氏。高麗忠義伯夢周之後也。明穆宗隆慶二年十一月戊辰公生。有至性善行。事文忠公。必先意戒飭。一以無過自勉。三十一。始仕。前後領邑十一。四縣,五郡,二府。相國戒之曰。廉則公。公則明。爲政以仁民愛物爲心。號令平而賞罰無私則民服。人心散則萬事皆非。高皇帝約束。令群臣大小各盡其職。昔范文正以日之所爲。不稱其食爲戒。當勉之。公一從相國訓戒。所至皆有聲績。以政淸聞。楊根時。賜表裏。後加通政。以治行第一。再爲楊根郡守。蒼石李公埈。嘗過郡歎曰。淸氣襲人。公爲鐵原。當仁祖五年。黑漢攻陷兩西。元帥斂兵入府。會諸將計事。公整戎卒。嚴斥候。調兵食。府中晏然。甲戌。相國卒。公已六十七。廬於墓下哭泣。居哀三年。觀者賢之。丙子。從上於南漢。上旣出城。以圻甸新去亂。瘡痍未起。公素以廉惠得吏民心。有嘉平之命。尋以從上勞。進階嘉善。襲封完善君。公已七十。居西湖奉朝賀而已。丁亥。以壽耇加資憲。其年七月廿二日。患風痺卒。公簡潔好善。若不及。疾惡若浼己。澹泊無華。其在相國側。凡上賜必頒諸諸弟。無一私於己者。性好書。每治郡無事。手不釋卷曰。先事而治民。不煩而事自省。博於古事。論議多警人者。知五音六律之變。於樂多通。此傳於家。蓋舊矣。相國每稱說。秀泉君鼓琴。咸川君擊磬。公蓋得於相國。而相國卒後。公終身不復鼓琴。世傳益寧君八十餘。秀泉君八十七。靑杞君八十三。咸川君八十四。先相國八十八。公八十。又長男守約七十九。頃年。以老去倉守。凡壽考七世二百七十餘年云。貞夫人順興安氏。文成公裕之子孫也。考通仕郞宏。早世。夫人鞠於外家李氏。於判書輅。爲姊妹之女也。夫人莊重寡言。與人無察察之苛。仁於宗族。信於僕隷。使人人各盡其心。四十八歿。神宗萬曆四十六年十月三十日。男守約。宗親府典籤。守紀。漢城府判官。守綱。三陟都護府使。壻。判中樞府事許穆。又二壻。尹克和,李慶需。

烈女傳[编辑]

烈女。李文忠公有側室女。而前者僇死人朴允章之妻者也。自其夫死。誓心必死。不食哭。日一啜溢米。毀瘠苦形。衰麻不去身。五年而死。人憐之曰。人命苦久。有如此之哀而不絶。及五年月日。令人酸鼻。又其妹。鼇城李相國枝庶孫時行之妻也。後十三年。有虜寇。避亂於江都。江都敗。虜驅子女而歸。其妹立號曰。妾。故完平李相國之女子也。自號令不沒其死也。遂自刎死之。嗟乎。賢相國之敎。亦有二女子苦行高節。使人流涕。淑夫人李氏。文忠公長女。而正字李𥡦之母也。初聞其妹被擄死虜中。不哭。問故然後。哭之於悒曰。善乎死也。死而不沒其名也。戊戌秋九月下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