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訥軒文集/卷四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三 訥軒文集
卷之四
作者:徐聖耇
1898年
卷五

雜著[编辑]

學理圖說上[编辑]

大凡爲學之要。莫先於討劈玄奧。竆尋肯綮。而第言之于口。不若理會于心。理會于心。不若常接于目。故玆輯圖若說平日之所嘗究解者。編爲一卷。以備時時考閱之資。達城徐聖耇識。

河圖象數[编辑]

通於天者河也。聖人之德。上配於天。而天降其祥。張南軒

自一至十五。十五點之在馬背者。其旋毛之圈。有如星象。故謂之圖。吳臨川

七前六後。八左九右。關朗

象者。蓋言有箇形似也。朱晦菴

無那四角底。其形便圓。朱晦菴

伏羲氏王天下。龍馬出河。遂則其文。以畫八卦。孔安國○繫辭傳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天者陽之輕淸。地者陰之重濁。陽數奇故一三五七九皆屬乎天。所謂天數五也。陰數偶故二四六八十皆屬于地。所謂地數五也。天數地數。各以類而相求。天以一生水而地以六成之。地以二生火而天以七成之。天以三生木而地以八成之。地以四生金而天以九成之。天以五生土而地以十成之。○以生出之次言之。始下次上。次左次右。以復于中。而又始于下也。以運行之次言之。始東次南。次中次西次北。左旋一周而又始于東也。其生數之在內者。陽居下左而陰居上右。其成數之在外者。陰居下左而陽居上右也。朱晦菴○陰陽之位。生數爲主。成數配之。東北陽方則主之以奇而與合乎偶。西南陰方則主之以偶而與合乎奇。翁思齋

洛書範數[编辑]

中於地者洛也。聖人之德。下及於地。而地呈其瑞。張南軒

自一至九四十五點之在龜背者。其析文如字畫。故謂之書。

九前一後左三右七。四前左二前右。八後左六後右。關朗

大禹則其常者以作範。胡玉齋

有那四角底。其形便方。

禹治水。神龜負文而列於背。有數至九。因而第之。以成九類。孔安國○繫辭傳曰洛書蓋取龜象。故其數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爲肩。六八爲足。○洛書之次。其陽數。首北次東次中次西次南。其陰數。首西南次東南次西北次東北也。其運行則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右旋一周而土復克水也。朱晦菴

河圖體圓而用方。聖人以之而畫卦。洛書體方而用圓。聖人以之而叙疇。蔡九峯○河圖洛書。相爲經緯。八卦九章。相爲表裏。劉歆○合圖書之數悉計之。爲數者百。如犬牙之相制。牝牡之相銜。其妙如此。胡雙湖○河圖以生數統成數。洛書以奇數統偶數。若不相似。然一必配六。二必配七。三必配八。四必配九。五必居中而配十。圖書未嘗不相似。河圖之生成同方。洛書之奇偶異位。若不相似。然同方者有內外之分。是河圖猶洛書也。異位者有比肩之義。是洛書亦猶河圖也。又如河圖則備數之全。洛書則缺數之十。此疑若相戾。然河圖之全數。皆自五而來。一得五爲六。二得五爲七。三得五爲八。四得五爲九。其所謂十者。五得五而爲十。其實未嘗有十也。洛書雖曰缺十。而皆有含十之義。一對九而含十。二對八而含十。三對七而含十。四對六而含十。十嘗夾居五之兩端。與河圖頗相類。是亦未嘗無十也。陳潛室○河圖四面。太陽居一而連九。少陰居二而連八。少陽居三而連七。太陰居四而連六。數與位合爲十也。洛書之位。一與九對。二與八對。三與七對。四與六對。亦與河圖不異。○則河圖者虛其中。則洛書者總其實。河圖之虛五與十者太極也。奇數二十偶數二十者兩儀也。以一二三四。爲六七八九者四象也。析四方之合。以爲乾坤離坎。補四隅之空。以爲兌震巽艮者八卦也。洛書之實。其一爲五行。其二爲五事。其三爲八政。其四爲五紀。其五爲皇極。其六爲三德。其七爲稽疑。其八爲庶徵。其九爲福極。其位與數。尤曉然矣。○洛書而虛其中則亦太極也。奇偶各居二十則亦兩儀也。一二三四而含九八七六。縱橫十五而互爲七八九六則亦四象也。四方之正。以爲乾坤離坎。四隅之偏。以爲兌震巽艮則亦八卦也。河圖之一六爲水。二七爲火。三八爲木。四九爲金。五十爲土。則固洪範之五行。而五十有五者。又九疇之子目也。是則洛書固可以爲易。而河圖亦可以爲範。朱晦菴○太極兩儀四象八卦。未登方冊之先。已布萬物之上。雖昆蟲草木之微。自身而肢。自本而枝。莫不皆然。然呈象之顯者。莫過乎河圖之數。韓苑洛○圖書皆以五居中者。凡數之始。一陰一陽而已。陽之象圓。圓者徑一而圍三。陰之象方。方者徑一而圍四。圍三者以一爲一。故參其一陽而爲三圍。四者以二爲一。故兩其一陰而爲二。是所謂參天兩地也。三二之合。卽爲五。此圖書之數所以皆以五居中也。○河圖以五生數。統五成數而同處其方。蓋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數之體也。洛書以五奇數。統四偶數而各居其所。蓋主於陽以統陰。而肇其變數之用也。○河圖一二三四各居其五象本方之外。而六七八九十者又各因五而得數。以附于其生數之外。洛書一三七九。亦各居其五象本方之外。而二四六八者。又各因其類。以附于奇數之側。蓋中者爲主而外者爲客。正者爲君而側者爲臣。亦各有條而不紊也。圖書多寡之數不同者。河圖主全。故極于十。奇偶之位。均論其積實。則偶贏而奇乏也。洛書主變。故極于九而其位與實。皆奇贏而偶乏也。必皆虗其中也。然後陰陽之數。均於二十而无偏爾。朱晦菴○河圖運行之序。自北而東。左旋相生固也。然對待之位則北方一六水。克南方二七火。西方四九金。克東方三八木。而相克者已寓於相生之中。洛書運行之序。自北而西。右轉相克固也。然對待之位。則東南方四九金。生西北方一六水。東北方三八木。生西南方二七火。其相生者。已寓於相克之中。蓋造化之運。生而不克則生者無從而裁制。克而不生則克者有時而間斷。此圖書生成之妙。未嘗不各自全備矣。翁思齋○水陰也。生於天一。火陽也。生於地二。是其方生之始。陰陽互根。故水居子位極陰之方而陽已生於子。火居午位極陽之方而陰已生於午。若木生於天三。專屬陽。故其行於春亦屬陽。金生於地四。專屬陰。故其行於秋亦屬陰。蓋水火未離乎陰陽。交合之初。其氣有互根之妙。木則陽之發達。金則陰之收斂。而有定質。此所以與水火不同也。劉雲莊○水火木金。不得土。不能各成一器。天一生水。一得五便爲水之成。地二生火。二得五便爲火之成。天三生木。三得五便爲木之成。地四生金。四得五便爲金之成。皆本於中五之土也。翁思齋○六之成水也。猶坎之爲卦。一陽居中。天一生水也。地六包於外。陽少陰多而水始盛成。七之成火也。猶離之爲卦。一陰居中。地二生火也。天七包於外。陰少陽多而火始盛成。坎屬陽而離屬陰。以其內者爲主而外者成之也。黃勉齋○河圖洛書。皆木數居東方。伏羲畫卦。自下而上。卽木之自根而榦。榦而枝也。其畫三。木之生數也。其卦八。木之成數也。重卦亦兩其三八其八。三八木數大備而六十四卦大成。一六水二七火四九金五十土。皆在包羅中矣。此春所以貫四時。仁所以包四端。元所以統四德。大哉易也。斯其至矣。○五行相克。子必爲母報讎。如土克水。水之子木又克土。水克火。火之子土又克水。火克金。金之子水又克火。金克木。木之子火又克金。木克土。土之子金又克木。其循環相克。亦无已焉。胡雙湖○胡氏以陰陽老少所生之卦。互配其位。而仍居所生之旁。是故生於少陰之震。配少陽位之三而爲東北隅卦。仍居少陰離之旁。生於太陰之艮。配太陽位之一而爲西北隅卦。仍居太陰坤之旁。此所謂離震艮坤。與橫圖卦生之次同。陰之老少主靜而守其常者也。至若生於太陽之兌。本當配太陰位之四。而今配少陰位之二。爲東南隅卦。生於少陽之巽。本當配少陰位之二。而今配太陰位之四。爲西南隅卦。此所謂乾兌巽坎。與橫圖卦生之次異。陽之老少主動而通其變也。葢九七旣以成數之陽。而通變其數則二四雖陰。亦可隨之而通變。故互易其位而配之也。然其兌居乾旁。巽居坎旁。初不以數變而有易。則亦不失仍居所生之義矣。是則胡說雖非本意。亦可備一說。而非附會無據者也。李退溪○七火數也。八木數也。合之得十五。九金數也。六水數也。合之亦得十五。四者合之。共得三十。應一月三十日之數。易學圖說○易曰參天兩地。而倚數葢取五行之生數。天一天三天五。參天相倚而成九。地二地四。兩地相倚而成六。此坤之所以用六而乾之所以用九也。○圓者星也。曆紀之數。其肇於此乎。方者土也。畫州井地之法。其倣於此乎。蓋圓者河圖之數。方者洛書之數。故羲文因之而造易。禹箕叙之而作範。邵康節○河圖以生數爲主。故其中之所以爲五者。亦具五生數之象。其下一點天一之象。其上一點地二之象。其左一點天三之象。其右一點地四之象。其中一點天五之象。洛書以奇數爲主。故其中之所以爲五者。亦具五奇數之象。其下一點亦天一之象。其左一點亦天三之象。其中一點亦天五之象。其右一點則天二之象。其上一點則天九之象也。朱晦菴

河圖可以爲洛書之圖[编辑]

以天一爲履。地二爲右肩。天三爲左三。地四爲左肩。天五爲中。地六爲右足。天七爲右七。地八爲左足。天九爲戴。而地十則散見於一九二八三七四六之對待。此河圖之可以爲洛書也。

洛書可以爲河圖之圖[编辑]

以履一爲天一。右足爲地六。右肩爲地二。右七爲天七。左三爲天三。左足爲地八。左肩爲地四。戴九爲天九。八方對待之數。爲地十。此洛書之可以爲河圖也。

圖書三同之圖[编辑]

三同者。圖書之一六。皆在北。三八皆在東。五皆在中。三者之位數同也。胡玉齋

圖書二異之圖[编辑]

二異者。圖之二七在南。而書則在西。圖之四九在西。而書則在南。二者之位數異也。胡玉齋

四正得數四隅得位圖[编辑]

以四象觀之。太陽之位居一而數則九。乾得其數而兌得其位。故乾九而兌一。少陰之位。居二而數則八。離得其數而震得其位。故離八而震二。少陽之位。居三而數則七。坎得其數而巽得其位。故坎七而巽三。大陰之位。居四而數則六。坤得其數而艮得其位。故坤六而艮四。今析六七八九之合。以爲乾坤坎離而在四正之位。依一二三四之次。以爲震兌巽艮而補四隅之空也。朱晦菴

朱子以位數分卦之圖[编辑]

陰則正隅卦。皆與位數協陽則正卦易數。隅卦協位。此推橫圖卦畫之原。隨四象位數之次而分言之。故老少陰陽。各從其類。乾坤離坎。旣得其數。而爲四方之正卦矣。震兌巽艮之得其位者。又各以類而附其旁。夫陽之老與少少與老。互易其數。而九七旣易其方矣。卦之乾坎。乃不隨數而易方何也。金火相爲用。數可易也。方位有定分。卦不可易也。

中十之圖[编辑]

此陰陽之原也。此十中除一爲太陽之位。餘九則爲太陽之數。除二爲少陰之位。餘八則爲少陰之數。除三爲少陽之位。餘七則爲少陽之數。除四爲太陰之位。餘六則爲太陰之數。蓋九者一之餘。八者二之餘。七者三之餘。六者四之餘也。四方之數。皆括於此圖中。

洪範九疇圖[编辑]

洪大。範法。疇類。○箕子在商。潛心九疇之學。如文王之潛心於八卦。殷滅之後。武王恐其學不傳。故訪而問之。朱晦菴○天以洛書之數。闡道之秘。聖人以洪範叙道之用。道非數不闡。數非疇不叙。疇非聖人。不能明其用也。陳潛室○自初一曰五行。至威用六極。禹之本文。九疇之經也。自一五行至篇終。箕子之叙論九疇之傳也。董鼎○五行最急故第一。五事又參之於身故第二。身旣修。可推之於政。故八政次之。政旣成。又驗之於天道。故五紀次之。又繼之以皇極居五。蓋能推五行敬五事厚八政修五紀。乃所以建極也。六三德。乃是權衡此皇極者也。德旣修矣。稽疑庶徵繼之者。著其驗也。又繼以福極則善惡之效。至是不可加矣。皇極非大中。皇乃天子。極乃極至。○凡數自一至五。五居中。自九至五。五亦居中。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五亦在中。若有前四者則方可以建極。前四者。一五行二五事三八政四五紀是也。後四者。却自皇極中出。○五氣運行於天地間。未嘗停息。故名五行。陳大猷○五行者。八疇之體。八疇者。五行之用。程徽庵○潤下潤濕而下流。炎上炎熱而上升。曲直謂生而有曲有直。從革謂可因可革無定體。種曰稼。斂曰穡。土性發生。稼穡乃所生之大者。○問如何是金曰從革。曰從者從所鍛制。革者又可革而之他。○五味必言作者。水之發源。未嘗鹹也。流而至海。凝結旣久而鹹之味成。則鹹者潤下之所作。火之始炎。未嘗苦也。炎炎不已。焦灼旣久而苦之味成。則苦者炎上之所作。木之初生。金之初鑛。土之始稼穡亦然。夏氏○從革作辛。其氣辛辣。曲直作酸。今以兩片木相擦則齒酸。○草木之實多酸。雖甘者至乾壞亦酸。木擦齒酸之說。恐未然。董鼎○問貌如何屬水。曰容貌光澤故屬水。言發於氣故屬火。眼主盱故屬木。金聲淸亮故聽屬金。上四事皆原於思。亦猶水火木金皆出於土也。○五事。以思爲主。猶五行以土爲主。土居中央。心亦虛中而居中者。陳經○八政。以緩急爲序。民可百年無貨。不可一朝有飢。養生莫急於食。而貨次之。養生矣。當事死報本故次祀。然皆貴安居故次司空。不可逸居無敎故次司徒。敎不從而刑之。刑以弼敎。故次司冦。內治擧而後外治興。故次賓師。賓諸侯而或不庭則不得已征之故師終焉。陳大猷○五紀。五者爲天時之經紀。唐孔氏○洛書九數而五居中。洪範九疇而皇極居五。故自孔安國傳註。訓皇極爲大中。而後之諸儒。一皆祖其說。嘗以經之文義求之。有以知其必不然也。朱晦菴○六王字。卽指皇極之君。義路道。卽指皇極。互解協韻耳。唐孔氏○三德者。聖人所以臨機制變。爲皇極之用而權其輕重也。林氏○雨者如雨。其兆爲水。霽者開霽。其兆爲火。蒙者蒙昧。其兆爲木。驛者絡驛不屬。其兆爲金。克者交錯有相勝之意。其兆爲土。○內卦爲貞。外卦爲悔。○以卜筮言之。故貞悔二字皆從卜。陳潛室○易以坎爲水。北方之卦也。又曰雨以潤之則雨爲水矣。離爲火。南方之卦也。又曰日以烜之則暘爲火矣。小明詩首章云我征徂西。二月初吉。三章云昔我往矣。日月方燠。夫以二月爲燠。則燠之爲春爲木明矣。漢志引狐突金寒之言。顔師古謂金行在西。故謂之寒。則寒之爲秋爲金明矣。吳仁傑○雨暘燠寒。吳氏引證其屬水火木金甚當。風之屬土。獨缺其證。當如莊子風生於土囊之口及大塊噫氣。其名爲風證之。風爲土氣。豈不章章明矣。陳新安○壽富康寧考終命。全五行之氣。攸好德者。全五行之理。程徽菴○六極。以人所尤惡者爲先。朱晦菴

兩四八加倍次序之圖[编辑]

以河圖洛書論之。太極者虛中之象也。兩儀者陰陽奇偶之象也。四象者河圖之一合六二合七三合八四合九。洛書之一含九二含八三含七四含六也。八卦者河圖四實四虛之數。洛書四正四隅之位也。以卦畫言之。太極者象數未形之全體也。兩儀者⚊爲陽而⚋爲陰。陽數一而陰數二也。四象者陽之上生一陽則爲⚌而謂之太陽。生一陰則爲⚍而謂之少陰。陰之上生一陽則爲⚎而謂之少陽。生一陰則爲⚏而謂之太陰也。八卦者太陽之上生一陽則爲☰而名乾。生一陰則爲☱而名兌。少陰之上生一陽則爲☲而名离。生一陰則爲☳而名震。少陽之上生一陽則爲☶而名巽。生一陰則爲☵而名坎。太陰之上生一陽則爲☶而名艮。生一陰則爲☷而名坤。康節先天之說。所謂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者。蓋謂此也。○ ⚊者奇也。陽之數也。乾者健也。陽之性也。見陽之性健而其成形之大者爲天。故三奇之卦。名之曰乾。⚋者偶也。陰之數也。坤者順也。陰之性也。陰之成形。莫大於地。故三畫皆偶則名坤而象地。震一陽動於二陰之下。故其德爲動。其象爲雷。坎一陽陷於二陰之間。故其德爲陷爲險。其象爲雲爲雨爲水。艮一陽止於二陰之上。故其德爲止。其象爲山。巽一陰伏於二陽之下。故其德爲巽爲入。其象爲風爲木。兌一陰見於二陽之上。故其德爲說。其象爲澤。离一陰麗於二陽之間。故其德爲麗爲文明。其象爲火爲日爲電。○八卦之上。各生一奇一偶而爲四畫者十六。於經無見。邵子所謂八分爲十六者是也。又爲兩儀之上。各加八卦。又爲八卦之上。各加兩儀也。四畫之上。各生一奇一偶而爲五畫者三十二。邵子所謂十六分爲三十二者是也。又爲四象之上各加八卦。又爲八卦之上各加四象也。○五畫之上各生一奇一偶而爲六畫者六十四。則兼三才而兩之。而八卦之乘八卦亦周。於是六十四卦之名立而易道大成。周禮所謂三易之別。皆六十四。大傳所謂因而重之。爻在其中。邵子所謂三十二分爲六十四者是也。若於其上各卦。又各生一奇一偶則爲七畫者百二十八。七畫之上又各生一奇一偶則爲八畫者二百五十六。八畫之上又各生一奇一偶則爲九畫者五百十二。九畫之上又各生一奇一偶則爲十畫者千二十四。十畫之上又各生一奇一偶則爲十一畫者二千四十八。十一畫之上又各生一奇一偶則爲十二畫者四千九十六矣。引而伸之。盖未知其所終極也。雖未見其用處。然亦足以見易道之無竆矣。朱晦菴○倍二千四十八而爲四千九十六。則其爲爻卽當爲四萬九千一百五十二。此則以六十四卦。仍用奇偶。又六加倍而得之也。張旅軒

先天八卦方位之圖[编辑]

先天學心法也。故圖皆自中起。萬化萬事。生于心也。邵康節

先言乎天地之無爲。後言乎六子之相爲用。言天地之用六子也。潘氏

乾坤縱而六子橫。易之本也。邵康節

先天乃伏羲本圖。雖無言語。而所該甚廣。凡今易中一字一義。无不自其中流出者。朱晦菴

說卦傳曰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邵子曰乾南坤北。離東坎西。震東北兌東南。巽西南艮西北。自震至乾爲順。自巽至坤爲逆。後六十四卦方位倣此。○震始交陰而陽生。巽始消陽而陰生。兌陽長也。艮陰長也。震兌在天之陰也。巽艮在地之陽也。故震兌上陰而下陽。巽艮上陽而下陰。天以始生言之。故陰上而陽下。交泰之義也。地以旣成言之。故陽上而陰下。尊卑之位也。乾坤定上下之位。坎離列左右之門。天地之所闔闢。日月之所出入。春夏秋冬晦朔弦朢。晝夜長短行度盈縮。莫不由乎此矣。又曰此一節明伏羲八卦也。八卦相錯者。明交相錯而成六十四也。數往者順。若順天而行。是左旋也。皆已生之卦。故云數往也。知來者逆。若逆天而行。是右行也。皆未生之卦。故云知來也。夫易之數。由逆而成。此一節直解圖意。若逆知四時之謂也。邵康節○卯爲日門。太陽所生。酉爲月門。太陰所生。不但日月出入於此。大而天地之開物。雖始於寅。至卯而門彌闢。閉物雖始於戌。至酉而門已闔。一歲而春夏秋冬。一月而晦朔弦朢。一日而晝夜行度。莫不由乎左右之門。所以極贊坎離功用之大也。翁思齋○以四正卦居四方之正位。以二三卦居四隅不正之位。天位乎上。地位乎下。日生於東。月生於西。山鎭西北。澤注東南。風起西南。雷動東北。自然與天地大造化合。先天八卦對待以立體如此。其位則乾一坤八兌二艮七離三坎六震四巽五。各各相對而合成九數。其畫則乾三坤六兌四艮五離四坎五震五巽四。亦各各相對而合成九數。老陽之數。乾之象而无所不包。造化隱然。尊乾之意可見矣。胡雙湖○問先天圖有自然之象數。伏羲當初。亦知其然否。曰也只見太極下面有箇陰陽。便知得一生二。二又生四。四又生八。恁地推去。做成這物事。不覺成來却如此齊整。朱晦菴

先天八卦方位黑白之圖[编辑]

黑白之位。本非古法。但今欲易曉。爲此以寓之耳。○震與坤接。是震始交陰而一陽生也。巽與乾接。是巽始消陽而一陰生也。朱晦菴

八卦正反卦位之圖[编辑]

八卦皆變爲七卦圖[编辑]

八卦各因其本卦而爲七卦者。其變有七。而一爻之變者三。二爻之變者三。三爻之皆變者。卽對卦之一也。其各卦之受七卦之變而爲本卦者。亦皆有七。而受一爻之變者三。受二爻之變者三。受三爻之皆變者。卽亦對卦之一也。○三爻之八卦。只就其本爻之三。而變而爲餘七卦。故本卦之爲三位者常自若。而變而爲七卦者。旣不出其本卦之三爻而變焉。○夫以八卦各七變而爲七卦。則八卦七變之卦。凡五十六。而幷其本卦之八。爲六十四也。與八卦之上。各加八卦。而爲六十四者。其數合矣。

八卦與天地造化合之圖[编辑]

天地定位者。乾南坤北上天下地。定其尊卑之位也。山澤通氣者。艮西北兌東南。山根着於地。澤連接於天。通乎天地之氣也。雷風相薄者。震東北巽西南。雷從地而起。風自天而行。互相衝激也。水火不相射者。坎西离東。一左一右。不相侵克也。吳臨川○動則物萌。散則物具。二者言生物之功。潤則物滋。烜則物舒。二者言長物之功。止則物成。說則物遂。二者言收物之功。君則物有所歸。藏則物有所息。二者言藏物之功。蔡節齋○震者長之始。雷以動之也。歷离兌而乾則長之極。而爲陰陽之分限矣。乾以君之也。巽者消之始。風以散之也。歷坎艮而坤則消之極。而爲純陰之翕聚矣。坤以藏之也。此所以長則分分則消消則翕翕則復長而循環無端也。乾至陽也。居上而臨下。故曰君。以震离兌之陽。得乾而有所君宰。坤至陰也。居下而括終。故曰藏。以巽坎艮之陰。得坤而有所歸宿。然謂乾以分之則動而陽者乾也。靜而陰者亦乾也。乾實分陰陽而無不君宰也。夫如是則諸卦皆乾之所君宰。聖人特以君言之造化。貴陽之大義。聖人扶陽之至意昭昭矣。胡玉齋

八卦各成六畫爲六十四卦之圖[编辑]

以本卦爲貞而八卦爲悔者。環而圓之。皆六畫也。彼八卦之各卦。環之以三畫之八卦。卦者止取其一卦各具八卦之用。而各具之八卦。其取義皆因於本卦。則如乾之乾健之健。乾之兌健之悅。离爲健之麗。震爲健之動。巽爲健之入。坎爲健之陷。艮爲健之止。坤爲健之順。其餘七卦之取義皆然矣。此八卦之爲悔於本卦之貞者。雖不全取於本卦之德。或取六畫成卦之象。或取爻位得失之義。然其大義每取貞悔相因之勢。而皆以貞爲主。則八悔之因於一貞者。無非隨卦具足。未嘗虧欠之理也。其所以爲六畫成卦之象。爻位得失之義者。亦莫不以本卦爲貞而取焉。則六畫卦之各八爲段而成八八者。尤可以備見其妙矣。引而竆之。六十四卦之各卦。又各有六十四卦之用。而亦無不足者。因此可見矣。八圖成段於外。而其中又有三畫八卦之圓圖者。卽八八六畫卦之本也。

六十四卦次序黑白方圖[编辑]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此一節。乃孔子發明伏羲畫卦自然形體次第。最爲切要。古今說者。惟康節明道二先生爲能知之。故康節之言曰一分爲二。二分爲四。四分爲八。八分爲十六。十六分爲三十二。三十二分爲六十四。猶根之有榦。榦之有枝。愈大則愈少。愈細則愈繁。而明道先生以爲加一倍法。其發明孔子之言。又可謂最切要矣。○天地之間。莫非太極陰陽之妙。聖人仰觀俯察。遠求近取。固有超然而默契於心矣。故自兩儀未分。渾然太極。而兩儀四象六十四卦之理。已粲然於其中。太極分而兩儀則太極固太極。兩儀固兩儀也。兩儀分而四象。則兩儀又爲太極而四象又爲兩儀矣。自是而推。四而八八而十六十六而三十二三十二而六十四。以至於有百千億萬之無竆。雖見於摸畫。若有先後而出於人爲。然其已定之形已成之勢。固已具於渾然之中。而不容毫髮思慮作爲於其間也。○問四爻五爻者何所主名。曰一畫爲儀。二畫爲象。三畫爲卦。則八卦備矣。此上若旋次各加陰陽一畫。則積至三重。再成八卦者八。方有六十四卦之名。又曰第四畫者。以八卦爲太極而復生兩儀也。第五畫者。八卦之四象也。第六畫者。八卦之八卦也。朱晦菴

六十四卦方位黑白圓圖[编辑]

乾以分之。陽到乾六。陽之極。又將分爲陰。坤以翕之。陰到坤六。陰已極。翕合將闢爲陽。震以長之。復爲震宮初卦。陽於此方長。巽以消之。姤乃巽宮初卦。陽於此始消。長則分。陽長方始。有必分之理。消則翕。陰消方始。有必翕之理。迨翕盡而爲純坤矣。邵康節

此通論伏羲六十四卦圓圖。以第一爻而言。左一奇爲陽。右一偶爲陰。所謂兩儀者也。陽下之半。上交於陰上之半。則生陰中第二爻之一奇一偶而爲少陽太陰矣。陰上之半。下交於陽下之半。則生陽中第二爻之一奇一偶而爲太陽少陰矣。所謂兩儀生四象者也。太陽之下半。交於太陰之上半。則生太陰中第三爻之一奇一偶而爲艮爲坤。太陰之上半。交於太陽之下半。則生太陽中第三爻之一奇一偶而爲乾爲兌。少陽之上半。交於少陰之下半。則生少陰中第三爻之一奇一偶而爲离爲震。少陰之下半。交於少陽之上半。則生少陽中第三爻之一奇一偶而爲巽爲坎。所謂四象生八卦也。一卦之上。各加八卦。以相間錯。則六十四卦成矣。朱晦菴○震巽一交也。兌离坎艮再交也。故震陽少而陰尙多也。巽陰少而陽尙多也。兌离陽浸多也。坎艮陰浸多也。邵康節

六十四卦天包地囿之圖[编辑]

此圖圓布者。乾盡午中。坤盡子中。离盡卯中。坎盡酉中。陽生於子中。極於午中。陰生於午中。極於子中。其陽在南。其陰在北。方布者。乾始於西北。坤盡於東南。其陽在北。其陰在南。此二者。陰陽對待之數。圓於外者爲陽。方於中者爲陰。圓者動而爲天。方者靜而爲地者也。○無極之前陰含陽。有象之後陽分陰。陰爲陽之母。陽爲陰之父。故母孕長男而爲復。父生長女而爲姤。是以陽起於復而陰起於姤也。邵康節○圖左屬陽右屬陰。自震一陽离兌二陽乾三陽。爲陽在陽中順行。自巽一陰坎艮二陰坤三陰。爲陰在陰中順行。坤無陽。艮坎一陽巽一陽。爲陽在陰中逆行。乾無陰。兌离一陰震二陰。爲陰在陽中逆行。朱晦菴○先天圓圖。左陽右陰。左三十二卦。陽始於復之初九。歷十六變而二陽臨。又八變而三陽泰。又三變而四陽大壯。又一變而五陽夬。而乾以君之。陽之進也始緩而終速。其進也以漸。所謂陽在陽中順也。陽主升。自下而升亦順也。復至无妄二十陽。明夷至同人二十八陽。臨至履亦二十八陽。乾至泰三十六陽。二十者陽之微。二十八陽之著。三十六陽之盛。陽在北則微。在東則著。在南則盛。亦順也。陽順而陰逆。不言可知矣。陽在右方。三十二卦則反是。故曰眞至之理。按圖可見矣。翁思齋○圓圖象天。一順一逆。流行中有對待。如震八卦對巽八卦之類。方圖象地。有逆無順。定位中有對待。四角相對。如乾八卦對坤八卦之類。此則方圓圖之辨。圓圖象天者。天圓而動。包乎地外。方圖象地者。地方而靜。囿乎天中。圓圖者天道之陰陽。方圖者地道之柔剛。震离兌乾。爲天之陽地之剛。巽坎艮坤。爲天之陰地之柔。地道承天而行。以地之柔剛。應天之陰陽。同一理也。朱晦菴○大易吟曰天地定位。否泰反類。山澤通氣。損咸見義。風雷相薄。恒益起意。水火相射。旣濟未濟。四象相交。成十六事。八卦相盪。爲六十四。邵康節○因邵子大易吟。欲以方圖分作四層看。其第一層四隅。乾坤否泰四卦。所謂天地定位。否泰反類也。然以周圍二十八卦橫直觀之。皆乾一坤八之卦。此見天地定位之不可易也。其第二層四隅。兌艮咸損四卦。所謂山澤通氣。損咸見義也。然以周圍二十卦橫直觀之。亦皆兌二艮七之卦。此見山澤通氣之象也。其第三層四隅。爲坎离旣濟未濟四卦。所謂水火相射。旣濟未濟是也。然以周圍十二卦橫直觀之。亦皆离三坎六之卦。此足以見水火不相射之象也。其最裏一層。爲震巽恒益四卦。所謂雷風相薄。恒益起義。其象亦可見矣。以此言之。邵子之詩。曉然足以見先天法象自然之妙。董天台○易訓變易。又訓交易。是博易之義。觀先天圖可見。東邊一畫陰。便對西邊一畫陽。蓋東一邊本皆是陽。西一邊本皆是陰。東邊陰畫本皆是自西邊來。西邊陽畫都是自東邊來。姤在西。是東邊五畫陽過來。復在東。是西邊五畫陰過來。互相博易而成。易之變。雖多般。然此是第一變。又曰陽中有陰。陰中有陽。兩邊交易。各各相對。其實非此往彼來。只是其象如此。朱晦菴○自復至乾。居圖之左陽方也。故陽多而陰少。自姤至坤。居圖之右陰方也。故陰多而陽少。左邊一畫陽。便對右邊一畫陰。左邊一畫陰。便對右邊一畫陽。對待以立體。而陰陽各居其半。由此觀之。天地間陰陽。各居其半。本無截然爲陽截然爲陰之理。但造化貴陽賤陰。聖人扶陽抑陰。故於消長之際。淑慝之分。不能不致其區別爾。豈容以槩論哉。胡玉齋

六十四卦圓圖互體之圖[编辑]

互體。一卦中自二至五。又自有兩卦。這兩卦又伏兩卦。林黃中便倒轉推成四卦。四卦裏又伏四卦。此之謂互體者也。○詩曰諸儒談易謾紛紛。只見繁枝不見根。觀象徒勞推互體。翫辭亦是逞空言。須知一本能雙榦。始信千兒與萬孫。喫緊包羲爲人意。悠悠千古向誰論。朱晦菴○以六十四卦橫圖觀之。自第二畫至第四畫。陽儀中互四乾四兌四离四震四巽四坎四艮四坤。陰儀中亦互四乾至四坤。兩以四卦數之而周六十四卦。自第三畫至第五畫。陽儀中前十六卦互二乾至二坤。後十六卦亦互二乾至二坤。陰儀中互體亦然。四以二卦數之而周六十四卦。然後合全體觀之。自初畫至三畫。一箇乾一至坤八而該六十四。二畫至四畫兩箇乾一至坤八而該六十四。三畫至五畫四箇乾一至坤八而該六十四。四卦至上畫八箇乾一至坤八而六十四卦成矣。加倍而生。以次而位。乾一坤八之序。一皆順數而不紊。此其自然之妙。至若乾卦中四爻。自互二乾幷二體爲四乾。坤卦中四爻。自互二坤幷二體爲四坤。是乾皆互乾。坤皆互坤。陰陽之純而不雜也。三男之卦。各聚三男。三女之卦。各聚三女。如震卦自二至四互艮。自三至五互坎。坎卦自二至四互震。自三至五互艮。艮卦自二至四互坎。自三至五互震。各幷本卦而三男備。巽离兌三女之卦互體亦然。陽皆互陽。陰皆互陰。女不紊男。男不紊女。此又自然而然。不加人力。有不容言之妙者。胡雙湖

六十四卦三十六宮次序周易上下經各十八卦之圖[编辑]

按繫辭云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所謂二篇。則上下二篇也。然則孔子時。易固分上下經矣。以此考之。易經之分上下。必始於文王定周易之時。近世晁氏。編古周易。乃合而爲一。且謂後人妄有上下經之辨。何其考之不詳哉。呂東萊○按晁氏以道謂古者竹𥳑重大。以經爲二篇。本義從之。然經分上下。誠有至理。上下經雖有三十卦三十四卦之不同。以反對計之。各十八卦。上經反對五十二陽爻五十六陰爻。下經反對五十六陽爻五十二陰爻。上經以四正卦爲主。首乾坤而終坎离。與先天圖南北東西四方卦合。下經以二變卦爲主。震變爲艮。巽變爲兌。首咸恒而終旣未濟。與先天圖四維之卦合。若是者。豈以竹𥳑重大之故耶。胡雙湖○上經首乾坤。天地定位之象。下經首咸恒。山澤通氣雷風相薄之象。上經終坎离。下經終旣未濟。水火不相射之象也。水火天地之大用。是以艮兌震巽之卦各一而坎离衆也。丘建安○天地間惟一無對。惟中無對。乾坤陰陽之一。坎离陰陽之中。頤大過似乾坤之一。中孚小過似坎离之中。所以皆無對。其餘五十六卦。不純乎一與中者則有對也。張行成○問易上經三十卦下經三十四卦。多寡不均何也。曰卦有正對有反對。乾坤坎离頤大過中孚小過八卦。正對也。正對不變。故反覆觀之。止成八卦。其餘五十六卦。反對也。反對者皆變。故反覆觀之。共二十八卦。以正對卦合反對卦觀之。總而爲三十六卦。其在上經。不變卦凡六。乾坤坎离頤大過是也。自屯蒙而下二十四卦。反之則爲十二。以十二而加六則爲十八。其在下經不變卦凡二。中孚小過是也。自咸恒而下三十二卦反之則爲十六。以十六而加二亦十八。其多寡之數則未嘗不均也。朱晦菴○上經終以坎离。下經終以旣未濟者。豈不以水火乃乾坤之大用也。山澤卽水火之凝定者。故上下經皆以水火要其終焉。文王之意。蓋自深矣。張旅軒

先天圓圖分配始終之圖[编辑]

天地闔闢。日月出入。春夏秋冬。晦朔弦朢。晝夜長短。行度盈縮。莫不由此。

小而一日一月一歲之運。大而天地之終始。近而人物之生死。遠而古今之世變。亦只是底圈子。都從復上推起去。

後天八卦相得之圖[编辑]

坤求於乾。得其初九而爲震。故曰一索而得男。乾求於坤。得其初六而爲巽。故曰一索而得女。坤再求而得乾之九二以爲坎。故曰再索而得男。乾再求而得坤之六二。以爲离。故曰再索而得女。坤三求而得乾之九三以爲艮。故曰三索而得男。乾三求而得坤之初三以爲兌。故曰三索而得女。又曰乾索於坤而得女。坤索於乾而得男。初間畫卦時。不是恁地。只是畫卦後便見有此象耳。朱晦菴○三男陽也。乾之似也。乃歸之於坤。求而後得。三女陰也。坤之似也。乃歸之於乾。求而後得何也。蓋三男本坤體。各得乾一陽而成。此陽根於陰。故歸之坤也。三女本乾體。各得坤一陰而成。此陰根於陽。故歸之乾也。胡玉齋

後天易先天方位圖[编辑]

天地以中相易爲坎离。水火以上下相易爲震兌。雷澤以上下相易爲巽艮。風山以上下交相易爲乾坤。六子幷以一爻變。惟乾坤變其二爻。陰陽之純故也。故震兌橫而六卦縱。有自然之象。董盤澗○先天乾中爻。下變坤中爻則成坎而襲坤之位。故天氣下降而乾位西北。先天坤中爻。上變乾中爻則成离而襲乾之位。故地氣上騰而坤位西南。先天离下爻。變坎下爻則成兌。襲先天坎之位。故离居南而爲夏。兌居西而次夏爲秋。先天坎上爻。變离上爻則成震。襲先天离之位。故坎居北而爲冬。震居東而次冬爲春。後天乾旣位西北而當先天艮之位。則艮進而位於東北。襲先天震之位。艮亦震之反也。後天坤旣位西南而當先天巽之位。則巽退而位於東南。襲先天兌之位。巽亦兌之反也。後天四正四隅之卦。所由定如此。夫豈舍先天而自爲之哉。胡雙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