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讷轩文集/卷四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三 讷轩文集
卷之四
作者:徐圣耇
1898年
卷五

杂著

[编辑]

学理图说上

[编辑]

大凡为学之要。莫先于讨劈玄奥。竆寻肯綮。而第言之于口。不若理会于心。理会于心。不若常接于目。故玆辑图若说平日之所尝究解者。编为一卷。以备时时考阅之资。达城徐圣耇识。

河图象数

[编辑]

通于天者河也。圣人之德。上配于天。而天降其祥。张南轩

自一至十五。十五点之在马背者。其旋毛之圈。有如星象。故谓之图。吴临川

七前六后。八左九右。关朗

象者。盖言有个形似也。朱晦庵

无那四角底。其形便圆。朱晦庵

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孔安国○系辞传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天者阳之轻清。地者阴之重浊。阳数奇故一三五七九皆属乎天。所谓天数五也。阴数偶故二四六八十皆属于地。所谓地数五也。天数地数。各以类而相求。天以一生水而地以六成之。地以二生火而天以七成之。天以三生木而地以八成之。地以四生金而天以九成之。天以五生土而地以十成之。○以生出之次言之。始下次上。次左次右。以复于中。而又始于下也。以运行之次言之。始东次南。次中次西次北。左旋一周而又始于东也。其生数之在内者。阳居下左而阴居上右。其成数之在外者。阴居下左而阳居上右也。朱晦庵○阴阳之位。生数为主。成数配之。东北阳方则主之以奇而与合乎偶。西南阴方则主之以偶而与合乎奇。翁思斋

洛书范数

[编辑]

中于地者洛也。圣人之德。下及于地。而地呈其瑞。张南轩

自一至九四十五点之在龟背者。其析文如字画。故谓之书。

九前一后左三右七。四前左二前右。八后左六后右。关朗

大禹则其常者以作范。胡玉斋

有那四角底。其形便方。

禹治水。神龟负文而列于背。有数至九。因而第之。以成九类。孔安国○系辞传曰洛书盖取龟象。故其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洛书之次。其阳数。首北次东次中次西次南。其阴数。首西南次东南次西北次东北也。其运行则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右旋一周而土复克水也。朱晦庵

河图体圆而用方。圣人以之而画卦。洛书体方而用圆。圣人以之而叙畴。蔡九峯○河图洛书。相为经纬。八卦九章。相为表里。刘歆○合图书之数悉计之。为数者百。如犬牙之相制。牝牡之相衔。其妙如此。胡双湖○河图以生数统成数。洛书以奇数统偶数。若不相似。然一必配六。二必配七。三必配八。四必配九。五必居中而配十。图书未尝不相似。河图之生成同方。洛书之奇偶异位。若不相似。然同方者有内外之分。是河图犹洛书也。异位者有比肩之义。是洛书亦犹河图也。又如河图则备数之全。洛书则缺数之十。此疑若相戾。然河图之全数。皆自五而来。一得五为六。二得五为七。三得五为八。四得五为九。其所谓十者。五得五而为十。其实未尝有十也。洛书虽曰缺十。而皆有含十之义。一对九而含十。二对八而含十。三对七而含十。四对六而含十。十尝夹居五之两端。与河图颇相类。是亦未尝无十也。陈潜室○河图四面。太阳居一而连九。少阴居二而连八。少阳居三而连七。太阴居四而连六。数与位合为十也。洛书之位。一与九对。二与八对。三与七对。四与六对。亦与河图不异。○则河图者虚其中。则洛书者总其实。河图之虚五与十者太极也。奇数二十偶数二十者两仪也。以一二三四。为六七八九者四象也。析四方之合。以为乾坤离坎。补四隅之空。以为兑震巽艮者八卦也。洛书之实。其一为五行。其二为五事。其三为八政。其四为五纪。其五为皇极。其六为三德。其七为稽疑。其八为庶征。其九为福极。其位与数。尤晓然矣。○洛书而虚其中则亦太极也。奇偶各居二十则亦两仪也。一二三四而含九八七六。纵横十五而互为七八九六则亦四象也。四方之正。以为乾坤离坎。四隅之偏。以为兑震巽艮则亦八卦也。河图之一六为水。二七为火。三八为木。四九为金。五十为土。则固洪范之五行。而五十有五者。又九畴之子目也。是则洛书固可以为易。而河图亦可以为范。朱晦庵○太极两仪四象八卦。未登方册之先。已布万物之上。虽昆虫草木之微。自身而肢。自本而枝。莫不皆然。然呈象之显者。莫过乎河图之数。韩苑洛○图书皆以五居中者。凡数之始。一阴一阳而已。阳之象圆。圆者径一而围三。阴之象方。方者径一而围四。围三者以一为一。故参其一阳而为三围。四者以二为一。故两其一阴而为二。是所谓参天两地也。三二之合。即为五。此图书之数所以皆以五居中也。○河图以五生数。统五成数而同处其方。盖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数之体也。洛书以五奇数。统四偶数而各居其所。盖主于阳以统阴。而肇其变数之用也。○河图一二三四各居其五象本方之外。而六七八九十者又各因五而得数。以附于其生数之外。洛书一三七九。亦各居其五象本方之外。而二四六八者。又各因其类。以附于奇数之侧。盖中者为主而外者为客。正者为君而侧者为臣。亦各有条而不紊也。图书多寡之数不同者。河图主全。故极于十。奇偶之位。均论其积实。则偶赢而奇乏也。洛书主变。故极于九而其位与实。皆奇赢而偶乏也。必皆虗其中也。然后阴阳之数。均于二十而无偏尔。朱晦庵○河图运行之序。自北而东。左旋相生固也。然对待之位则北方一六水。克南方二七火。西方四九金。克东方三八木。而相克者已寓于相生之中。洛书运行之序。自北而西。右转相克固也。然对待之位。则东南方四九金。生西北方一六水。东北方三八木。生西南方二七火。其相生者。已寓于相克之中。盖造化之运。生而不克则生者无从而裁制。克而不生则克者有时而间断。此图书生成之妙。未尝不各自全备矣。翁思斋○水阴也。生于天一。火阳也。生于地二。是其方生之始。阴阳互根。故水居子位极阴之方而阳已生于子。火居午位极阳之方而阴已生于午。若木生于天三。专属阳。故其行于春亦属阳。金生于地四。专属阴。故其行于秋亦属阴。盖水火未离乎阴阳。交合之初。其气有互根之妙。木则阳之发达。金则阴之收敛。而有定质。此所以与水火不同也。刘云庄○水火木金。不得土。不能各成一器。天一生水。一得五便为水之成。地二生火。二得五便为火之成。天三生木。三得五便为木之成。地四生金。四得五便为金之成。皆本于中五之土也。翁思斋○六之成水也。犹坎之为卦。一阳居中。天一生水也。地六包于外。阳少阴多而水始盛成。七之成火也。犹离之为卦。一阴居中。地二生火也。天七包于外。阴少阳多而火始盛成。坎属阳而离属阴。以其内者为主而外者成之也。黄勉斋○河图洛书。皆木数居东方。伏羲画卦。自下而上。即木之自根而干。干而枝也。其画三。木之生数也。其卦八。木之成数也。重卦亦两其三八其八。三八木数大备而六十四卦大成。一六水二七火四九金五十土。皆在包罗中矣。此春所以贯四时。仁所以包四端。元所以统四德。大哉易也。斯其至矣。○五行相克。子必为母报仇。如土克水。水之子木又克土。水克火。火之子土又克水。火克金。金之子水又克火。金克木。木之子火又克金。木克土。土之子金又克木。其循环相克。亦无已焉。胡双湖○胡氏以阴阳老少所生之卦。互配其位。而仍居所生之旁。是故生于少阴之震。配少阳位之三而为东北隅卦。仍居少阴离之旁。生于太阴之艮。配太阳位之一而为西北隅卦。仍居太阴坤之旁。此所谓离震艮坤。与横图卦生之次同。阴之老少主静而守其常者也。至若生于太阳之兑。本当配太阴位之四。而今配少阴位之二。为东南隅卦。生于少阳之巽。本当配少阴位之二。而今配太阴位之四。为西南隅卦。此所谓干兑巽坎。与横图卦生之次异。阳之老少主动而通其变也。盖九七既以成数之阳。而通变其数则二四虽阴。亦可随之而通变。故互易其位而配之也。然其兑居干旁。巽居坎旁。初不以数变而有易。则亦不失仍居所生之义矣。是则胡说虽非本意。亦可备一说。而非附会无据者也。李退溪○七火数也。八木数也。合之得十五。九金数也。六水数也。合之亦得十五。四者合之。共得三十。应一月三十日之数。易学图说○易曰参天两地。而倚数盖取五行之生数。天一天三天五。参天相倚而成九。地二地四。两地相倚而成六。此坤之所以用六而干之所以用九也。○圆者星也。历纪之数。其肇于此乎。方者土也。画州井地之法。其仿于此乎。盖圆者河图之数。方者洛书之数。故羲文因之而造易。禹箕叙之而作范。邵康节○河图以生数为主。故其中之所以为五者。亦具五生数之象。其下一点天一之象。其上一点地二之象。其左一点天三之象。其右一点地四之象。其中一点天五之象。洛书以奇数为主。故其中之所以为五者。亦具五奇数之象。其下一点亦天一之象。其左一点亦天三之象。其中一点亦天五之象。其右一点则天二之象。其上一点则天九之象也。朱晦庵

河图可以为洛书之图

[编辑]

以天一为履。地二为右肩。天三为左三。地四为左肩。天五为中。地六为右足。天七为右七。地八为左足。天九为戴。而地十则散见于一九二八三七四六之对待。此河图之可以为洛书也。

洛书可以为河图之图

[编辑]

以履一为天一。右足为地六。右肩为地二。右七为天七。左三为天三。左足为地八。左肩为地四。戴九为天九。八方对待之数。为地十。此洛书之可以为河图也。

图书三同之图

[编辑]

三同者。图书之一六。皆在北。三八皆在东。五皆在中。三者之位数同也。胡玉斋

图书二异之图

[编辑]

二异者。图之二七在南。而书则在西。图之四九在西。而书则在南。二者之位数异也。胡玉斋

四正得数四隅得位图

[编辑]

以四象观之。太阳之位居一而数则九。干得其数而兑得其位。故乾九而兑一。少阴之位。居二而数则八。离得其数而震得其位。故离八而震二。少阳之位。居三而数则七。坎得其数而巽得其位。故坎七而巽三。大阴之位。居四而数则六。坤得其数而艮得其位。故坤六而艮四。今析六七八九之合。以为乾坤坎离而在四正之位。依一二三四之次。以为震兑巽艮而补四隅之空也。朱晦庵

朱子以位数分卦之图

[编辑]

阴则正隅卦。皆与位数协阳则正卦易数。隅卦协位。此推横图卦画之原。随四象位数之次而分言之。故老少阴阳。各从其类。乾坤离坎。既得其数。而为四方之正卦矣。震兑巽艮之得其位者。又各以类而附其旁。夫阳之老与少少与老。互易其数。而九七既易其方矣。卦之干坎。乃不随数而易方何也。金火相为用。数可易也。方位有定分。卦不可易也。

中十之图

[编辑]

此阴阳之原也。此十中除一为太阳之位。馀九则为太阳之数。除二为少阴之位。馀八则为少阴之数。除三为少阳之位。馀七则为少阳之数。除四为太阴之位。馀六则为太阴之数。盖九者一之馀。八者二之馀。七者三之馀。六者四之馀也。四方之数。皆括于此图中。

洪范九畴图

[编辑]

洪大。范法。畴类。○箕子在商。潜心九畴之学。如文王之潜心于八卦。殷灭之后。武王恐其学不传。故访而问之。朱晦庵○天以洛书之数。阐道之秘。圣人以洪范叙道之用。道非数不阐。数非畴不叙。畴非圣人。不能明其用也。陈潜室○自初一曰五行。至威用六极。禹之本文。九畴之经也。自一五行至篇终。箕子之叙论九畴之传也。董鼎○五行最急故第一。五事又参之于身故第二。身既修。可推之于政。故八政次之。政既成。又验之于天道。故五纪次之。又继之以皇极居五。盖能推五行敬五事厚八政修五纪。乃所以建极也。六三德。乃是权衡此皇极者也。德既修矣。稽疑庶征继之者。著其验也。又继以福极则善恶之效。至是不可加矣。皇极非大中。皇乃天子。极乃极至。○凡数自一至五。五居中。自九至五。五亦居中。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五亦在中。若有前四者则方可以建极。前四者。一五行二五事三八政四五纪是也。后四者。却自皇极中出。○五气运行于天地间。未尝停息。故名五行。陈大猷○五行者。八畴之体。八畴者。五行之用。程徽庵○润下润湿而下流。炎上炎热而上升。曲直谓生而有曲有直。从革谓可因可革无定体。种曰稼。敛曰穑。土性发生。稼穑乃所生之大者。○问如何是金曰从革。曰从者从所锻制。革者又可革而之他。○五味必言作者。水之发源。未尝咸也。流而至海。凝结既久而咸之味成。则咸者润下之所作。火之始炎。未尝苦也。炎炎不已。焦灼既久而苦之味成。则苦者炎上之所作。木之初生。金之初矿。土之始稼穑亦然。夏氏○从革作辛。其气辛辣。曲直作酸。今以两片木相擦则齿酸。○草木之实多酸。虽甘者至干坏亦酸。木擦齿酸之说。恐未然。董鼎○问貌如何属水。曰容貌光泽故属水。言发于气故属火。眼主盱故属木。金声清亮故听属金。上四事皆原于思。亦犹水火木金皆出于土也。○五事。以思为主。犹五行以土为主。土居中央。心亦虚中而居中者。陈经○八政。以缓急为序。民可百年无货。不可一朝有饥。养生莫急于食。而货次之。养生矣。当事死报本故次祀。然皆贵安居故次司空。不可逸居无教故次司徒。教不从而刑之。刑以弼教。故次司冦。内治举而后外治兴。故次宾师。宾诸侯而或不庭则不得已征之故师终焉。陈大猷○五纪。五者为天时之经纪。唐孔氏○洛书九数而五居中。洪范九畴而皇极居五。故自孔安国传注。训皇极为大中。而后之诸儒。一皆祖其说。尝以经之文义求之。有以知其必不然也。朱晦庵○六王字。即指皇极之君。义路道。即指皇极。互解协韵耳。唐孔氏○三德者。圣人所以临机制变。为皇极之用而权其轻重也。林氏○雨者如雨。其兆为水。霁者开霁。其兆为火。蒙者蒙昧。其兆为木。驿者络驿不属。其兆为金。克者交错有相胜之意。其兆为土。○内卦为贞。外卦为悔。○以卜筮言之。故贞悔二字皆从卜。陈潜室○易以坎为水。北方之卦也。又曰雨以润之则雨为水矣。离为火。南方之卦也。又曰日以烜之则旸为火矣。小明诗首章云我征徂西。二月初吉。三章云昔我往矣。日月方燠。夫以二月为燠。则燠之为春为木明矣。汉志引狐突金寒之言。颜师古谓金行在西。故谓之寒。则寒之为秋为金明矣。吴仁杰○雨旸燠寒。吴氏引证其属水火木金甚当。风之属土。独缺其证。当如庄子风生于土囊之口及大块噫气。其名为风证之。风为土气。岂不章章明矣。陈新安○寿富康宁考终命。全五行之气。攸好德者。全五行之理。程徽庵○六极。以人所尤恶者为先。朱晦庵

两四八加倍次序之图

[编辑]

以河图洛书论之。太极者虚中之象也。两仪者阴阳奇偶之象也。四象者河图之一合六二合七三合八四合九。洛书之一含九二含八三含七四含六也。八卦者河图四实四虚之数。洛书四正四隅之位也。以卦画言之。太极者象数未形之全体也。两仪者⚊为阳而⚋为阴。阳数一而阴数二也。四象者阳之上生一阳则为⚌而谓之太阳。生一阴则为⚍而谓之少阴。阴之上生一阳则为⚎而谓之少阳。生一阴则为⚏而谓之太阴也。八卦者太阳之上生一阳则为☰而名干。生一阴则为☱而名兑。少阴之上生一阳则为☲而名离。生一阴则为☳而名震。少阳之上生一阳则为☶而名巽。生一阴则为☵而名坎。太阴之上生一阳则为☶而名艮。生一阴则为☷而名坤。康节先天之说。所谓干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者。盖谓此也。○ ⚊者奇也。阳之数也。干者健也。阳之性也。见阳之性健而其成形之大者为天。故三奇之卦。名之曰干。⚋者偶也。阴之数也。坤者顺也。阴之性也。阴之成形。莫大于地。故三画皆偶则名坤而象地。震一阳动于二阴之下。故其德为动。其象为雷。坎一阳陷于二阴之间。故其德为陷为险。其象为云为雨为水。艮一阳止于二阴之上。故其德为止。其象为山。巽一阴伏于二阳之下。故其德为巽为入。其象为风为木。兑一阴见于二阳之上。故其德为说。其象为泽。离一阴丽于二阳之间。故其德为丽为文明。其象为火为日为电。○八卦之上。各生一奇一偶而为四画者十六。于经无见。邵子所谓八分为十六者是也。又为两仪之上。各加八卦。又为八卦之上。各加两仪也。四画之上。各生一奇一偶而为五画者三十二。邵子所谓十六分为三十二者是也。又为四象之上各加八卦。又为八卦之上各加四象也。○五画之上各生一奇一偶而为六画者六十四。则兼三才而两之。而八卦之乘八卦亦周。于是六十四卦之名立而易道大成。周礼所谓三易之别。皆六十四。大传所谓因而重之。爻在其中。邵子所谓三十二分为六十四者是也。若于其上各卦。又各生一奇一偶则为七画者百二十八。七画之上又各生一奇一偶则为八画者二百五十六。八画之上又各生一奇一偶则为九画者五百十二。九画之上又各生一奇一偶则为十画者千二十四。十画之上又各生一奇一偶则为十一画者二千四十八。十一画之上又各生一奇一偶则为十二画者四千九十六矣。引而伸之。盖未知其所终极也。虽未见其用处。然亦足以见易道之无竆矣。朱晦庵○倍二千四十八而为四千九十六。则其为爻即当为四万九千一百五十二。此则以六十四卦。仍用奇偶。又六加倍而得之也。张旅轩

先天八卦方位之图

[编辑]

先天学心法也。故图皆自中起。万化万事。生于心也。邵康节

先言乎天地之无为。后言乎六子之相为用。言天地之用六子也。潘氏

乾坤纵而六子横。易之本也。邵康节

先天乃伏羲本图。虽无言语。而所该甚广。凡今易中一字一义。无不自其中流出者。朱晦庵

说卦传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邵子曰干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兑东南。巽西南艮西北。自震至干为顺。自巽至坤为逆。后六十四卦方位仿此。○震始交阴而阳生。巽始消阳而阴生。兑阳长也。艮阴长也。震兑在天之阴也。巽艮在地之阳也。故震兑上阴而下阳。巽艮上阳而下阴。天以始生言之。故阴上而阳下。交泰之义也。地以既成言之。故阳上而阴下。尊卑之位也。乾坤定上下之位。坎离列左右之门。天地之所阖辟。日月之所出入。春夏秋冬晦朔弦望。昼夜长短行度盈缩。莫不由乎此矣。又曰此一节明伏羲八卦也。八卦相错者。明交相错而成六十四也。数往者顺。若顺天而行。是左旋也。皆已生之卦。故云数往也。知来者逆。若逆天而行。是右行也。皆未生之卦。故云知来也。夫易之数。由逆而成。此一节直解图意。若逆知四时之谓也。邵康节○卯为日门。太阳所生。酉为月门。太阴所生。不但日月出入于此。大而天地之开物。虽始于寅。至卯而门弥辟。闭物虽始于戌。至酉而门已阖。一岁而春夏秋冬。一月而晦朔弦望。一日而昼夜行度。莫不由乎左右之门。所以极赞坎离功用之大也。翁思斋○以四正卦居四方之正位。以二三卦居四隅不正之位。天位乎上。地位乎下。日生于东。月生于西。山镇西北。泽注东南。风起西南。雷动东北。自然与天地大造化合。先天八卦对待以立体如此。其位则干一坤八兑二艮七离三坎六震四巽五。各各相对而合成九数。其画则干三坤六兑四艮五离四坎五震五巽四。亦各各相对而合成九数。老阳之数。干之象而无所不包。造化隐然。尊干之意可见矣。胡双湖○问先天图有自然之象数。伏羲当初。亦知其然否。曰也只见太极下面有个阴阳。便知得一生二。二又生四。四又生八。恁地推去。做成这物事。不觉成来却如此齐整。朱晦庵

先天八卦方位黑白之图

[编辑]

黑白之位。本非古法。但今欲易晓。为此以寓之耳。○震与坤接。是震始交阴而一阳生也。巽与干接。是巽始消阳而一阴生也。朱晦庵

八卦正反卦位之图

[编辑]

八卦皆变为七卦图

[编辑]

八卦各因其本卦而为七卦者。其变有七。而一爻之变者三。二爻之变者三。三爻之皆变者。即对卦之一也。其各卦之受七卦之变而为本卦者。亦皆有七。而受一爻之变者三。受二爻之变者三。受三爻之皆变者。即亦对卦之一也。○三爻之八卦。只就其本爻之三。而变而为馀七卦。故本卦之为三位者常自若。而变而为七卦者。既不出其本卦之三爻而变焉。○夫以八卦各七变而为七卦。则八卦七变之卦。凡五十六。而幷其本卦之八。为六十四也。与八卦之上。各加八卦。而为六十四者。其数合矣。

八卦与天地造化合之图

[编辑]

天地定位者。干南坤北上天下地。定其尊卑之位也。山泽通气者。艮西北兑东南。山根着于地。泽连接于天。通乎天地之气也。雷风相薄者。震东北巽西南。雷从地而起。风自天而行。互相冲激也。水火不相射者。坎西离东。一左一右。不相侵克也。吴临川○动则物萌。散则物具。二者言生物之功。润则物滋。烜则物舒。二者言长物之功。止则物成。说则物遂。二者言收物之功。君则物有所归。藏则物有所息。二者言藏物之功。蔡节斋○震者长之始。雷以动之也。历离兑而干则长之极。而为阴阳之分限矣。干以君之也。巽者消之始。风以散之也。历坎艮而坤则消之极。而为纯阴之翕聚矣。坤以藏之也。此所以长则分分则消消则翕翕则复长而循环无端也。干至阳也。居上而临下。故曰君。以震离兑之阳。得干而有所君宰。坤至阴也。居下而括终。故曰藏。以巽坎艮之阴。得坤而有所归宿。然谓干以分之则动而阳者干也。静而阴者亦干也。干实分阴阳而无不君宰也。夫如是则诸卦皆干之所君宰。圣人特以君言之造化。贵阳之大义。圣人扶阳之至意昭昭矣。胡玉斋

八卦各成六画为六十四卦之图

[编辑]

以本卦为贞而八卦为悔者。环而圆之。皆六画也。彼八卦之各卦。环之以三画之八卦。卦者止取其一卦各具八卦之用。而各具之八卦。其取义皆因于本卦。则如干之乾健之健。干之兑健之悦。离为健之丽。震为健之动。巽为健之入。坎为健之陷。艮为健之止。坤为健之顺。其馀七卦之取义皆然矣。此八卦之为悔于本卦之贞者。虽不全取于本卦之德。或取六画成卦之象。或取爻位得失之义。然其大义每取贞悔相因之势。而皆以贞为主。则八悔之因于一贞者。无非随卦具足。未尝亏欠之理也。其所以为六画成卦之象。爻位得失之义者。亦莫不以本卦为贞而取焉。则六画卦之各八为段而成八八者。尤可以备见其妙矣。引而竆之。六十四卦之各卦。又各有六十四卦之用。而亦无不足者。因此可见矣。八图成段于外。而其中又有三画八卦之圆图者。即八八六画卦之本也。

六十四卦次序黑白方图

[编辑]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此一节。乃孔子发明伏羲画卦自然形体次第。最为切要。古今说者。惟康节明道二先生为能知之。故康节之言曰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三十二分为六十四。犹根之有干。干之有枝。愈大则愈少。愈细则愈繁。而明道先生以为加一倍法。其发明孔子之言。又可谓最切要矣。○天地之间。莫非太极阴阳之妙。圣人仰观俯察。远求近取。固有超然而默契于心矣。故自两仪未分。浑然太极。而两仪四象六十四卦之理。已粲然于其中。太极分而两仪则太极固太极。两仪固两仪也。两仪分而四象。则两仪又为太极而四象又为两仪矣。自是而推。四而八八而十六十六而三十二三十二而六十四。以至于有百千亿万之无竆。虽见于摸画。若有先后而出于人为。然其已定之形已成之势。固已具于浑然之中。而不容毫发思虑作为于其间也。○问四爻五爻者何所主名。曰一画为仪。二画为象。三画为卦。则八卦备矣。此上若旋次各加阴阳一画。则积至三重。再成八卦者八。方有六十四卦之名。又曰第四画者。以八卦为太极而复生两仪也。第五画者。八卦之四象也。第六画者。八卦之八卦也。朱晦庵

六十四卦方位黑白圆图

[编辑]

干以分之。阳到干六。阳之极。又将分为阴。坤以翕之。阴到坤六。阴已极。翕合将辟为阳。震以长之。复为震宫初卦。阳于此方长。巽以消之。姤乃巽宫初卦。阳于此始消。长则分。阳长方始。有必分之理。消则翕。阴消方始。有必翕之理。迨翕尽而为纯坤矣。邵康节

此通论伏羲六十四卦圆图。以第一爻而言。左一奇为阳。右一偶为阴。所谓两仪者也。阳下之半。上交于阴上之半。则生阴中第二爻之一奇一偶而为少阳太阴矣。阴上之半。下交于阳下之半。则生阳中第二爻之一奇一偶而为太阳少阴矣。所谓两仪生四象者也。太阳之下半。交于太阴之上半。则生太阴中第三爻之一奇一偶而为艮为坤。太阴之上半。交于太阳之下半。则生太阳中第三爻之一奇一偶而为干为兑。少阳之上半。交于少阴之下半。则生少阴中第三爻之一奇一偶而为离为震。少阴之下半。交于少阳之上半。则生少阳中第三爻之一奇一偶而为巽为坎。所谓四象生八卦也。一卦之上。各加八卦。以相间错。则六十四卦成矣。朱晦庵○震巽一交也。兑离坎艮再交也。故震阳少而阴尚多也。巽阴少而阳尚多也。兑离阳浸多也。坎艮阴浸多也。邵康节

六十四卦天包地囿之图

[编辑]

此图圆布者。干尽午中。坤尽子中。离尽卯中。坎尽酉中。阳生于子中。极于午中。阴生于午中。极于子中。其阳在南。其阴在北。方布者。乾始于西北。坤尽于东南。其阳在北。其阴在南。此二者。阴阳对待之数。圆于外者为阳。方于中者为阴。圆者动而为天。方者静而为地者也。○无极之前阴含阳。有象之后阳分阴。阴为阳之母。阳为阴之父。故母孕长男而为复。父生长女而为姤。是以阳起于复而阴起于姤也。邵康节○图左属阳右属阴。自震一阳离兑二阳干三阳。为阳在阳中顺行。自巽一阴坎艮二阴坤三阴。为阴在阴中顺行。坤无阳。艮坎一阳巽一阳。为阳在阴中逆行。干无阴。兑离一阴震二阴。为阴在阳中逆行。朱晦庵○先天圆图。左阳右阴。左三十二卦。阳始于复之初九。历十六变而二阳临。又八变而三阳泰。又三变而四阳大壮。又一变而五阳夬。而干以君之。阳之进也始缓而终速。其进也以渐。所谓阳在阳中顺也。阳主升。自下而升亦顺也。复至无妄二十阳。明夷至同人二十八阳。临至履亦二十八阳。干至泰三十六阳。二十者阳之微。二十八阳之著。三十六阳之盛。阳在北则微。在东则著。在南则盛。亦顺也。阳顺而阴逆。不言可知矣。阳在右方。三十二卦则反是。故曰真至之理。按图可见矣。翁思斋○圆图象天。一顺一逆。流行中有对待。如震八卦对巽八卦之类。方图象地。有逆无顺。定位中有对待。四角相对。如干八卦对坤八卦之类。此则方圆图之辨。圆图象天者。天圆而动。包乎地外。方图象地者。地方而静。囿乎天中。圆图者天道之阴阳。方图者地道之柔刚。震离兑干。为天之阳地之刚。巽坎艮坤。为天之阴地之柔。地道承天而行。以地之柔刚。应天之阴阳。同一理也。朱晦庵○大易吟曰天地定位。否泰反类。山泽通气。损咸见义。风雷相薄。恒益起意。水火相射。既济未济。四象相交。成十六事。八卦相荡。为六十四。邵康节○因邵子大易吟。欲以方图分作四层看。其第一层四隅。乾坤否泰四卦。所谓天地定位。否泰反类也。然以周围二十八卦横直观之。皆干一坤八之卦。此见天地定位之不可易也。其第二层四隅。兑艮咸损四卦。所谓山泽通气。损咸见义也。然以周围二十卦横直观之。亦皆兑二艮七之卦。此见山泽通气之象也。其第三层四隅。为坎离既济未济四卦。所谓水火相射。既济未济是也。然以周围十二卦横直观之。亦皆离三坎六之卦。此足以见水火不相射之象也。其最里一层。为震巽恒益四卦。所谓雷风相薄。恒益起义。其象亦可见矣。以此言之。邵子之诗。晓然足以见先天法象自然之妙。董天台○易训变易。又训交易。是博易之义。观先天图可见。东边一画阴。便对西边一画阳。盖东一边本皆是阳。西一边本皆是阴。东边阴画本皆是自西边来。西边阳画都是自东边来。姤在西。是东边五画阳过来。复在东。是西边五画阴过来。互相博易而成。易之变。虽多般。然此是第一变。又曰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两边交易。各各相对。其实非此往彼来。只是其象如此。朱晦庵○自复至干。居图之左阳方也。故阳多而阴少。自姤至坤。居图之右阴方也。故阴多而阳少。左边一画阳。便对右边一画阴。左边一画阴。便对右边一画阳。对待以立体。而阴阳各居其半。由此观之。天地间阴阳。各居其半。本无截然为阳截然为阴之理。但造化贵阳贱阴。圣人扶阳抑阴。故于消长之际。淑慝之分。不能不致其区别尔。岂容以槩论哉。胡玉斋

六十四卦圆图互体之图

[编辑]

互体。一卦中自二至五。又自有两卦。这两卦又伏两卦。林黄中便倒转推成四卦。四卦里又伏四卦。此之谓互体者也。○诗曰诸儒谈易谩纷纷。只见繁枝不见根。观象徒劳推互体。翫辞亦是逞空言。须知一本能双干。始信千儿与万孙。吃紧包羲为人意。悠悠千古向谁论。朱晦庵○以六十四卦横图观之。自第二画至第四画。阳仪中互四干四兑四离四震四巽四坎四艮四坤。阴仪中亦互四干至四坤。两以四卦数之而周六十四卦。自第三画至第五画。阳仪中前十六卦互二干至二坤。后十六卦亦互二干至二坤。阴仪中互体亦然。四以二卦数之而周六十四卦。然后合全体观之。自初画至三画。一个干一至坤八而该六十四。二画至四画两个干一至坤八而该六十四。三画至五画四个干一至坤八而该六十四。四卦至上画八个干一至坤八而六十四卦成矣。加倍而生。以次而位。干一坤八之序。一皆顺数而不紊。此其自然之妙。至若乾卦中四爻。自互二干幷二体为四干。坤卦中四爻。自互二坤幷二体为四坤。是干皆互干。坤皆互坤。阴阳之纯而不杂也。三男之卦。各聚三男。三女之卦。各聚三女。如震卦自二至四互艮。自三至五互坎。坎卦自二至四互震。自三至五互艮。艮卦自二至四互坎。自三至五互震。各幷本卦而三男备。巽离兑三女之卦互体亦然。阳皆互阳。阴皆互阴。女不紊男。男不紊女。此又自然而然。不加人力。有不容言之妙者。胡双湖

六十四卦三十六宫次序周易上下经各十八卦之图

[编辑]

按系辞云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所谓二篇。则上下二篇也。然则孔子时。易固分上下经矣。以此考之。易经之分上下。必始于文王定周易之时。近世晁氏。编古周易。乃合而为一。且谓后人妄有上下经之辨。何其考之不详哉。吕东莱○按晁氏以道谓古者竹𥳑重大。以经为二篇。本义从之。然经分上下。诚有至理。上下经虽有三十卦三十四卦之不同。以反对计之。各十八卦。上经反对五十二阳爻五十六阴爻。下经反对五十六阳爻五十二阴爻。上经以四正卦为主。首乾坤而终坎离。与先天图南北东西四方卦合。下经以二变卦为主。震变为艮。巽变为兑。首咸恒而终既未济。与先天图四维之卦合。若是者。岂以竹𥳑重大之故耶。胡双湖○上经首乾坤。天地定位之象。下经首咸恒。山泽通气雷风相薄之象。上经终坎离。下经终既未济。水火不相射之象也。水火天地之大用。是以艮兑震巽之卦各一而坎离众也。丘建安○天地间惟一无对。惟中无对。乾坤阴阳之一。坎离阴阳之中。颐大过似乾坤之一。中孚小过似坎离之中。所以皆无对。其馀五十六卦。不纯乎一与中者则有对也。张行成○问易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多寡不均何也。曰卦有正对有反对。乾坤坎离颐大过中孚小过八卦。正对也。正对不变。故反复观之。止成八卦。其馀五十六卦。反对也。反对者皆变。故反复观之。共二十八卦。以正对卦合反对卦观之。总而为三十六卦。其在上经。不变卦凡六。乾坤坎离颐大过是也。自屯蒙而下二十四卦。反之则为十二。以十二而加六则为十八。其在下经不变卦凡二。中孚小过是也。自咸恒而下三十二卦反之则为十六。以十六而加二亦十八。其多寡之数则未尝不均也。朱晦庵○上经终以坎离。下经终以既未济者。岂不以水火乃乾坤之大用也。山泽即水火之凝定者。故上下经皆以水火要其终焉。文王之意。盖自深矣。张旅轩

先天圆图分配始终之图

[编辑]

天地阖辟。日月出入。春夏秋冬。晦朔弦望。昼夜长短。行度盈缩。莫不由此。

小而一日一月一岁之运。大而天地之终始。近而人物之生死。远而古今之世变。亦只是底圈子。都从复上推起去。

后天八卦相得之图

[编辑]

坤求于干。得其初九而为震。故曰一索而得男。干求于坤。得其初六而为巽。故曰一索而得女。坤再求而得干之九二以为坎。故曰再索而得男。干再求而得坤之六二。以为离。故曰再索而得女。坤三求而得干之九三以为艮。故曰三索而得男。干三求而得坤之初三以为兑。故曰三索而得女。又曰干索于坤而得女。坤索于干而得男。初间画卦时。不是恁地。只是画卦后便见有此象耳。朱晦庵○三男阳也。干之似也。乃归之于坤。求而后得。三女阴也。坤之似也。乃归之于干。求而后得何也。盖三男本坤体。各得干一阳而成。此阳根于阴。故归之坤也。三女本干体。各得坤一阴而成。此阴根于阳。故归之干也。胡玉斋

后天易先天方位图

[编辑]

天地以中相易为坎离。水火以上下相易为震兑。雷泽以上下相易为巽艮。风山以上下交相易为乾坤。六子幷以一爻变。惟乾坤变其二爻。阴阳之纯故也。故震兑横而六卦纵。有自然之象。董盘涧○先天干中爻。下变坤中爻则成坎而袭坤之位。故天气下降而乾位西北。先天坤中爻。上变干中爻则成离而袭干之位。故地气上腾而坤位西南。先天离下爻。变坎下爻则成兑。袭先天坎之位。故离居南而为夏。兑居西而次夏为秋。先天坎上爻。变离上爻则成震。袭先天离之位。故坎居北而为冬。震居东而次冬为春。后天干既位西北而当先天艮之位。则艮进而位于东北。袭先天震之位。艮亦震之反也。后天坤既位西南而当先天巽之位。则巽退而位于东南。袭先天兑之位。巽亦兑之反也。后天四正四隅之卦。所由定如此。夫岂舍先天而自为之哉。胡双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