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訥齋先生集/卷首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凡例 訥齋先生集
卷首
作者:朴祥
1694年
卷首別編

傳敎正宗乙卯。湖南儒生上言。文簡公朴祥道學之純正。節義之卓絶。實爲百世之師範。逮當中廟。與文簡公臣金淨。請復端敬王后。其危忠大節。可以爭日月之精光。樹宇宙之綱常。至今披讀遺章。凜然若秋霜烈日。溫陵復位以後。惟此兩先正褒崇之恩。一體倂施。乞蒙祠版不祧。[编辑]

朝家於文簡公朴祥。實有別般曠感者。其危忠高操。嘗所歎服。言議志槩之見於文字事爲之際者。有非匹夫一時慷慨之思。最是奇壯濃郁。不失三百篇之遺意者。其詩已然。世降俗下。禮壞樂缺。坐今之世。求古之俗。則樂之敎。當於詩攷之。此尤所以深契於文簡之詩。嘗以爲讀其詩。想其人。其造詣不知至於何域云爾。勳臣外不祧。法無所載。間因特敎。多有另施於節行。則獨於曠感深契之朴文簡。若靳一兪。烏在其表此心之義哉。特許不祧。遣官賜祭。

判付旣言之。詩者。樂之餘。詩之扶世敎者。豈云小哉。我國之詩。惟知故校理朴誾,贈吏判朴祥二人而已。誾之詩。曾爲拾取零金。編成一部者。而文簡之詩。板本刓缺。不堪悉閱。令內閣行會道伯。訥齋集重刻印進。

御製賜祭文正宗己未七月十七日。遣左副承旨尹光顏致祭。[编辑]

太平無象。風聲以云。大賚示勸。由鼓作軍。忠義在人。蹈之者厪。卿任潭州。同德爲隣。三印其臺。萬古不磷。我扶坤維。彼誰廷嚚。論定必百。自己未年。先王曰咨。愀如朱絃。索笏錄後。遺直罔捐。古則行之。今可忽焉。祠版永享。雲仍世官。太室庭食。禮重且觀。是歲一酹。爲感支干。握管懷韻。松柏丸丸。

正宗大王弘齋全書日得錄所載[编辑]

訥齋詩。淸高淡泊。自有無限趣味。謂之頡頏挹翠。未爲過也。原任直閣臣李秉模乙巳錄

我東詩律。多數石洲,東岳,翠軒,簡易。而簡易文勝。翠軒往往甚高着。然亦有些欠處。東岳半是酬唱調。石洲太軟媚。獨朴訥齋兼有諸能。當爲第一耳。待敎臣金祖淳己酉錄

我東詩學。世不乏人。而挹翠軒朴誾之天成。訥齋朴祥之沈鬱。皆盛世風雅之遺。非後來擅名詞垣者之比也。兩集。遂命刊印以進。原任直提學臣尹蓍東丙辰錄

朴訥齋詩。後人無稱道者。而嘗見其遺集。奇傑遒麗。儘是東詩中第一家數。原任直提學臣徐龍輔丙辰錄

近見朴訥齋詩。人力到底處。可與翠軒伯仲。非中世諸詩人所可企及。如帝魄秋枝款款賡句。何等神爽。何等鑪錘。予於訥齋。別有曠感者存。今讀其詩。如見其人。原任直提學臣李晩秀丙辰錄

朴祥詩。往往有恰似俗所謂百聯鈔體。然其古健處。非後人所能及。如以俗眼看之。必不能知其好處。原任直閣臣金根淳丁巳錄

訥齋詩。結搆緻密。乍看。艱晦難知。而久看。其味漸雋。原任直閣臣李始源丁巳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