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謙菴集/卷三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二 謙菴先生文集
卷三
作者:柳雲龍
1803年
卷四

[编辑]

與李宏仲甲子[编辑]

聞出山寓屛菴。想必因舊堅坐。吾輩立志堅固。如君者幾人。更加千百功力。以塞朋友之責。僕前月往椒井。呻吟奔走。已至歲暮。修身治心。邈然放置。卑汚苟賤。畢竟如何。不任慙恧。天命圖及先生書。幷各一通還納。借來時。期以一月之限。而僕才拙。天命圖摹寫不得。請一畫工。始傳一本。以故失約。伏惟恕亮。僕今念間西笑。切欲進辭隴雲。退與公討論。以冀一曝之益。而以外祖小祥。將赴聞韶。往返之間。日期不足。玆未果焉。千里云遠。悵悵何極。冬秋之交。可得共立庭雪。攄破未盡之懷。餘冀學問益饒。

答李宏仲[编辑]

忽奉玉音。出於意表。蘇慰萬萬。況承規示兼三幅質疑。非徒情厚。實深輔仁。擎玩再三。開豁如何。但本無定見。更汨塵中。他日歸鄕。見君何顔。且於念時。入覲海西。奔走悠悠。歲月幾何。想君堅坐山中。不間他念。治心養性之外。質問潛玩。日將月就。進進不已。一羡一喜。望須益加策勵。別得一倍見識。更垂警責。以破愚蒙。心經若得數本。何吝與共。李棐彦近在城外云。若聞入來。當傳尊簡。

與李宏仲丁卯[编辑]

龍病未快瘳。今聞先生西行。力疾來謁。意欲與僉君從容敍展。以慰隔年愁思。而勞熱大作。幾不可支。急速輿還。未遂初心。倀恨不可言。新作書舍於江上。僉君若欲一訪。不無棲遲之所。早晩須放剡溪之舟。是所望也。若欲來訪。而示其行期。則送人馬陪來。亦不難矣。

答李宏仲戊辰[编辑]

心經質疑。爲病所侵。眼不一過。可愧。僕聞非言之難。行之難。今讀心經。有何難事。恐於行之實未易也。如君篤學者。盍亦知所勉哉。倒耘人田。雖僕之不自量也。樂與爲善。區區望於公也。先生方此炎蒸。復占遠行。伏憫。就道鳥嶺云。然耶。質疑一冊。晦菴書一卷送之。照達何如。

與李宏仲壬申[编辑]

溪上相逢。每在哀遽之中。空抱脈脈。未得展布。尋常依戀不已。僕日就滅裂之域。未見開發之期。憫不可言。一失先師。雖月疑晦。無所控正。面墻之慟。死而後已。啓蒙。因病故未及承誨。今欲究讀。若海茫茫。無處下手。苟非朋友之助。終身未免望若之歎。而義仲諸人。各以事無暇。難與共棲同理會。日月如流。聰明漸減。深恐此生未得窺其門戶。長在醉夢之裏。空作失路之走肉也。中夜以思。有淚盈襟。朋友之中。不事擧業。專尙學問者。無如吾子。而未易相聚。以聽餘論。悵恨何極。今欲一造易東等處。邀正所疑。而身病事故。又難遠去。若此相違。何時得成此計耶。吾家齋舍在中路。甚便於相會。伏望尊公掃除萬故。望間約會於此。收拾舊聞。以發新知。爲一月計如何。此事非徒有益於無似。抑且增功於足下矣。其間薪蔬之費。吾當辦之。幸勿留念也。來時啓蒙袖來亦望。如無代步。於人還示之。當臨時送之。千萬曲照。

答金止叔丙申[编辑]

料外承書。辭旨懇到。今世何能有此。三復以還。感歎無已。示諭江院事。無非血誠所發。愛人以德之意。何以加於此哉。雲龍於此人。最親且切。尋常以父執見待。只見其恭巽。不見其他。每戒以如此才器。加之以收斂之功。其進未可量。渠亦傾領。不以爲逆。每刮目以竚成就之期矣。其戲動戲言之因酒而發者。不能無過。則相規之益。不容但已。頃見渠書。方退伏省愆云。己知過之能改矣。雖非通文。渠必自知。不復入院。若遽絶太峻。則渠甚可惜。而師友相正之道。恐或有所未安。姑待其自處而進退。使彼此皆能無憾。如何。大槪老先生平日。令後生於平實的確處加工。故一方風俗。最爲敦厚。非他道之所可及也。今若厭棄繩墨。遊蕩於茫茫無據之地。則風俗不幾大變。而終歸於無可收拾者乎。此正任世道之責者。不得不驚呼而急救之也。倭賊滔天之禍。到今猶有甚焉。則豈非所謂人謀之不臧者。有以名致之邪。抑時運不順。橫潰之勢。益無所底止。浩歎塞胸。柰如之何。當壬辰六月。唐將祖承訓將數萬之兵。來迫平壤。幾於勝捷。而逢九敗北。則似乎天不佑之。厥後李如松提十萬之兵。攻復西京。破竹之勢已成矣。其時天雨彌月。道路濘甚。唐馬死者以萬計。三軍銳勢。似乎銷歇。提督輕敵小敗。不復有連城驅逐之意。退屯大同。日思龜縮。不得不出於羈縻之一事。此則人事之不齊。而天意亦不知如何也。寇退海上之後。天兵留屯八莒月城等處。以爲久駐遏絶之圖。則我國糧餉。不足以相支。此天兵之所以撤去。而不得終始把守也。四五年相持之際。我國自強之道。猶可及措。今乃不然。非但不能於自強。崩散之漸。有甚於昔日。不久虜騎突至。則更以何計抵當。且人心憂懼。如水之流而不回。此何等時節。痛心疾首。寧欲死而不知也。感下詢之勤。竭盡賤見。辭甚煩猥。雲龍无氣未蘇。怯寒閉戶。未得躬趨座下。以取裁處。臨紙悵遡。文集校正事。須十分敦勉。若鋟板則必得擔當此事者。始可倚仗矣。

答鄭子明士誠丁酉[编辑]

賊船往來不絶云。秋高穀稔。不無再動之患。軍器之用。一日爲急。亦望速爲飛報。生。百無所用。只有衰病日甚。不足齒於諸老之後。當初不自量已。妄爲追隨。以此鄕論乖張。久未成緖。非尊兄處置得宜。結末亦難可冀。追思益增愧懼。此非徒一身計。亦恐鄕風之自此益墜。而無益於事也。

答鄭子明[编辑]

有司之任。非公更無可爲之人。聞往臨醫院。爲之一番料理。深慰所望。第未知主倅處置如何。色吏不可不出。而權英俊爲主倅任使。累請不許。凡百稽緩。皆由於無幹吏之致。先出色吏。然後諸事當次第修擧耳。如不可得。則書院人尹泰仁。解事可爲云。故前於鳳停。已議差定。此亦迄未隨身幹理否。須下問李遲。督令爲妙。定所醫院。理固當然。但事力不齊。鄕中難可辦出。故令李遲從其便宜處爲之。不然則供饋任役。百用俱乏。此不可不預料也。覓給箭竹及匠人。則其後諸事。李遲皆能擔當。

答鄭子明[编辑]

弓箭已爲造成。所乏者箭鏃。若於米太未收之人。徵納鐵物或箭鏃。則不勞而準揷無本之箭。如李遲者聞此令。則必應不憚於心矣。其他未納者。亦豈敢愛寸鐵。自陷於鄕罰乎。如此而終始拒逆者。則所當甘心於受責。論以重罰。亦不足惜也。蓋雖升斗未收。空棄則大非當初約束之意。俱罪則亦非細過不遺之意。今更出令。尙不動念。則擧其尤甚者而治之。未爲晩也。

答鄭子明[编辑]

再承書。審幹事已畢。深賀。尊兄敏於措辦。恨不得置之於盤錯之地也。生。適以事故。未得趨進。以副盛敎。然當初不得不僶勉追隨。今則事已就緖。不須更爲抗顔。以博笑侮也。報府事轉報。體面爲當。但聞閑山陷沒。事機已違。雖文報往來。亦恐不易。千萬速圖。幸甚。但聚糧一事。李橫城首事。生等之更爲收拾者。非有他意。深欲添得一分也。

答鄭子明[编辑]

示諭曲折。驚怪。小人之不樂成人之美。一何至此。令人傷歎。箭之用不用。今可見而知之。雖有言百車。不攻自定矣。何害之有。當初事無頭緖。幾於廢墜。賴兄盡心區處。以有今日之成。彼袖手傍觀者。何敢飛謗乃爾耶。不過無賴之徒。浪說如此。豈出於有識之口乎。只可付之一笑而已。且事已成緖。兄不可以不理之故。輕自中輟。益致不好者齒舌也。文報必欲待鄙生而成之。則鄙生之有故不進。負罪益深。實增惶愧。然事機已迫。不可不於數日內爲之。江院則遠矣。病身難可易致。恐益稽遲。至如水洞或三百菴等處。可以一進。須通於僉正及前後有司。一番會罷如何。迥也不須掛念。會日招致誚責。可也。大抵朋友間。要當責善求正而已。不當以此相隔。兄亦不須置懷也。會日其所造軍器。各一色看品如何。此亦可止謗矣。邊聲日急。舟師已無可爲。賊勢急急。巢堂之雀。豈可保其安乎。近日弘仲以從事下去。若及其行。則甚爲便好。如何。與兄肝膽相照。千萬隨事指示。

答鄭子明[编辑]

鄕糧處置。欲一更論。要得十分停當。若令各面有司。遞爲輸去。則遠處如北縣等。必不能也。況許多納者。其能聽從乎。欲置輞川壁中與鶴山。亦難守直。與棄之原野何異。愚意姑倩付一二石於近居富民可信者。各以其意堅藏以待。如水洞可付一二百石。古谷糟谷豐山等處。亦無不然。諭以此米聚在一處。必惹賊來。散布無迹。庶可免禍云。則如水里之民。或不甚拒逆。與已物同藏。亦或有祕密堅置之理矣。

答鄭子明[编辑]

成算已定。極爲周詳。如此處之。未爲不可。況諸有司皆會。則難可進退。但輞川之壁。鶴山之上。決不可移穀。蓋壁則無守。鶴則欲移官穀故也。鄙有一策。試言之。望須一笑。欲從市直。優給貿木。分諸各有司藏置。則輕而易輸。最甚便宜。雖才山等數日之程。有何難運之弊哉。且京中方戒嚴。主上親自整軍。所乏者軍需也。若貿木載之數馱。直送京師。則於一鄕鳩合。寸寸效誠之意。豈不有光萬萬。欲稟于金道源或盧弘仲。令各官次次輸送。則不過六七日。可至京中。蓋金公留屯商山。而弘仲在忠州。句管體府之事耳。或令弘仲。付船送之尤好。

答鄭子明[编辑]

伏承十二日書。感慰賊報。弘仲必不在中原。故數日寂無所聞。道路之傳。疑信相半。慮鬱。處置鄕糧。前已曲盡。更無餘策。雖承調度傳令。此外別無可措之計。柰何。只傳此意於各有司。使之勉力。亦一事也。我國無餉軍之法。徒爲侵虐。不見有效死之益。可歎。諸處山城之穀及賣官賣獄之穀。無一粒入於吾民之口。或爲煨燼。或爲盜糧。有何益哉。固結民心。恐不如此也。尤可歎咜。鄕糧之散在各有司處者。幾石乎。欲知其數。望令下人書示。如何。聞鄭生憲則已分屬諸人。各自藏置云。散給後處置。在於有司之能不能如何耳。且聞體公將來住本府云。若然。稟處尤好。但未知虛聲與否耳。聞兩湖之民。流入近境者十百爲羣。饑餓將死云。何無收拾賑救之擧乎。若以此穀分賑。而收其丁壯爲軍。則可令奠安。無盜賊之憂。仁政所及。一擧而三善存焉。然聞之者。又必齒冷矣。狂妄之言。極無倫次。伏惟恕鑑。

答鄭子明[编辑]

聞都城一空。中殿亦出城。賊之遊騎。已及於忠州。釜山新賊。又彌漫出來。憂憫夜不能寐。官穀積出民間。若因而安堵如舊。公私與有其福。第未知天之祚宋與否。而民心方負戴不寧。亦深可慮。天寒霜重。罔措罔措。

與鄭子明[编辑]

伏惟迓歲萬福。生病中添齒。無復可道。只以淸野令急。奉老母無處可往。憫極。前者迷兒襑。自鳳停來傳緖論。卽欲披展而未能。爲之悵悵耳。今請彦晦共會廣寺。尊亦未可一會敍論耶。國事至此。豈可坐視。況榮川通文已到云。尤欲與之相議耳。私作通文一道。送于彦晦。使傳尊案。亦望賜覽指誨。

與李聖與詠道壬辰[编辑]

仰慕之心。無異饑渴。而僕旣抱病。自貽伊阻。恨歎何極。仄聞公枉駕李器成家。多日留連。高風邈然。雖欲追攀。其可得乎。增恨而已。又聞公爲副將於榮川。或爲鄕兵之任於吾鄕云。未知何言爲的乎。文集因洞主遞易。又時事未定。有意還停柰何。淸野之令甚急。未知所適。公可指諭否。

答李聖與丙申[编辑]

无妄之事。可勝歎哉。世道如此。柰何。河陽作故。宏仲之喪。尤出意外。零落之歎。不知所裁。早晩若得拜敍。可盡此間情事矣。

與李聖與庚子[编辑]

霾熱比甚。謹問雅候如何。不意國憂至此。臣民之痛。何極。前者因人傳聞。公將上京復命。其後又聞停止。豈有病患。抑有他故耶。奉慮。文集之刻已成。斯文之幸也。奉玩之餘。感念舊事。不勝悲歎。想在尊懷。尤甚也。先生平日。有雜記時事一冊。往時逢原嘗示之。其後不知在處。大槪如此等遺蹟。若大若小。趁此時一一收拾。別成目錄。藏之淨櫝。鎖鑰而堅守之。勿令泯沒。或待後日更有考索之事。不可以刻板已成。而使之散失。此在盛意。必已善處。而愚見所及。敢幷告。何時可一奉敍。偶屛山人將往其處。憑候動靜。

與權定甫宇癸未[编辑]

因嘉仲聞靜況佳勝。慰仰。龍近因心事不好。得上氣證。似非輕小之疾。深慮。前約欲於旬間。待病歇爲往陵寺。伻告共會爲計。而未卜西厓能容易起動也。其事勢之難。前書已達之矣。先生文集。迄未結末。歲月如流。人事大變。失今不圖。恐尤無以爲計也。如公輩千萬相與商量。何如。意所耿耿者。故漫及之。

與鄭子孚丁酉[编辑]

歲功蔑如。秋風已起。白髮飄颻。懷想何如。袸行不違於七日否。以一依尊丈指揮諭之。未知渠如何。尊伯氏於鄕兵。有何妨礙之事。欲聞其一二耳。此事人各盡心。又至垂成。若復辭避。誰更擔當而有終乎。每喜尊伯氏誠意懇篤。庶幾有成。以免傍人之竊笑。而今復云云。則適足爲兒戲之歸而已。雖有囂囂。不過孟浪簧舌。只可聽若不聞。而忍耐勉副耳。千萬陳達此意。

與鄭子孚[编辑]

鄕兵事。前因尊諭。陳其忍耐終事之意。昨日又因辛上舍。仰乞姑爲勉副。伏想關聽參量矣。雖庭闈微有侍藥之憂。已有成算。只當勸勵諸有司而已。造箭已至二百餘部云。何其神速乃爾。令人歎服。但箭竹不足云。其措處如何。體相在星山。復請未爲不可。此意詮達爲妙。

答卓卿壬辰[编辑]

承問可感。方伯之留。應接必撓。仰慮。僕自迷原移寓小雪寺。今又入龍門山。道中病妻落馬。方苦痛不能運身。欲南向義山。而不知爲計。京城及諸處。賊勢如何。聞嶺南日肆焚蕩。鳥竹二嶺。更無所阻。京城之賊。路脈定應相連。爲慮萬萬耳。

答府伯[编辑]

淫霾虐炎。俱極備無。瞻仰淸塵。懸懸何極。玆承下書。伏審令候萬福。仰感仰慰。無以爲謝。雲龍待罪關防要津。官儲已竭。民力亦盡。誅求之煩。細入秋毫。搬運之勞。絡繹道路。已到極地。無以吹起。惟願無訛不知耳。外則兇寇睢盱。內則土賊恣行。天時人事。無一可恃。痛哭柰何。其中輓輸之綿。尤極難堪。若非次次輸運。雖被誅責。萬無可轉之勢。未審於,令意如何。一運自本郡。由奉化,禮安,眞寶,靑松。達于慶州。一運自本郡。由榮川本府,義城,義興,新寧,永川。達于慶州。稍稍前期輸運。如水之源源歸委。不甚費力。而使之不竭。如何。本郡一番輸運者。多至七十餘石。而兵營軍糧。則每朔運送。尤可憫也。數日之後。其何以辦出乎。降倭之前來者。纔送于京。而復此分送。些小軍糧。耗費殆盡。後來之憂。果有如前所云云者。未知何處復得此耗蠹米耶。諸將之不協。此雖出於人謀之不臧。抑恐天公誤事發也。柰何。其未可復合爲一。而得看同人之美乎。金任甫遽至於此。邦國之不幸。賴令監勉留都事。少止其行。得免顚僕於道途之間。感祝感祝。

與易東書院會中[编辑]

前月晦。聞僉會院齋。收寫先生遺稾。卽欲趨進。仰觀盛擧。兼看手澤。以少紓憂鬱。而老母苦眼病。又連有忌故。遷延之際。時日已過。想今竣事。已無及矣。家藏手札及遺文。收拾謄寫。謹具錄呈。伏望鑑察採擇。大賢人片言隻句。無非妙道精義之發。以此傳後。尤可見其德業之盛。而使後學開卷。瞭然如承面命焉。則豈無感發而興起者。其爲敎化定無窮也。恐不可以其近而忽之也。況其中有發明止行去就之義者乎。伏望廣取博訪。俾無一遺。都成外集。則當與語錄等書同功。而述先生之事業。始可無遺欠矣。未知僉意如何。過忌後乘涼一趨。以承僉敎也。

與校中庚子[编辑]

雲龍每於春秋。猥忝致膰之列。極爲未安。累欲辭還。而士子臨門。拒而不受。亦涉不恭。不得已奉承者非一再矣。竊念致膰大夫。雖是古禮。豈門蔭末官之謂乎。況中古以來。所謂斯文先生者。別有其人。聖廟禮餕。無不相關。乃所以尊道崇敎。而名實交孚。亦可以倡勵後進之士也。今以無似之人。强謂之大夫。而致此莫重之禮。不幾於反貽斯文之羞辱乎。僉尊必慮及此。而未之救正者。何也。今後雖榮賜謬加。亦不敢虛辱。伏望亮此微情。止廢誤例。不勝區區切祝之至。

與人己亥[编辑]

靑松與都事爲昏。以十六日爲定。而事理極有所未安者。不得已退請於臨到之時。其爲顚倒窘迫。何可勝言。蓋守令與上司爲昏。於法有禁。去年某官與左兵爲昏。以無忌憚下敎。遞罷其職。況今彼此皆是名流。非他小官末職之比乎。擬於謝官歸家後成之。乃素定計。而靑松未及致思。定日太迫。適會其時火色再動。事勢叵測。衆議以爲觸冒邦憲。在此時尤不當爲。苦復致勤上敎。悔不可追。其爲未安。不但遞罷而已。故惶恐隕越。不知所出。姑請停退。以待歸家。實出於相愛之至情。小無他意於其間也。凡悔吝。恒出於沒可商量處。不可不愼。都事必察此間情實。好樣處之也。佐郞以靑年逸軌。不鄙賤門。牢守前約於再經寒暑之後。非高義之出人萬萬。能如是乎。以此尤用景慕而不敢忘也。

[编辑]

義城碣石。監司令營吏李擢英造。欲趁寒食營立。此曠世之事。不可不汲汲成之。君須出見石之善惡。且議寫字事如何。此乃標其塋兆。以防後患。如事急則君雖親書。未爲不可也。外曾祖官銜宣敎郞。行知禮縣監。若從華職。則曾經評事。然此則參下官。恐未可書也。銜下直書姓名曰某之墓云云。可也。外曾祖母本貫。廣問於諸族丈。此亦當書曰宜人某邑某之妻某氏之墓云云。可也。外祖父墓。書曰進士安東金某之墓。祖母墓曰某之妻順天張氏之墓。如何。稱諱似未安。而欲令後人明白知之。爲承遵計也。但進士府君。欲稱曰松隱處士。又如何。

與金昌遠弘微壬辰[编辑]

國事至此。痛哭痛哭。賊入京城。上西巡平壤。厓到松見罷。因從行。僕率一家百口奔避。今寓加平地懸燈寺。復有聲息。故欲移花岳山中。未知稅駕何所。痛哭痛哭。公輩避在何處。而侍奉凡百如何。道路不通。兩地生死。了莫聞知若得再相見。何幸何幸。我軍奔潰。戰又不利。奄奄僅餘臨津一帶。罔極罔極。

答金昌遠[编辑]

似聞賊有合勢之奇。此邊防備極緊。仄聞兵相以進擊爲難。若然則尤不可說。權斗章自賊巢還。詳知賊陣形勢。故送之。卽白使相。雖夜急令還送。蓋與其自募者約會。數日後爲再擧之計。若遲留則事違矣。僧軍亦欲出送境上。故更爲申稟。亦望卽爲傳令。

與金昌遠丁酉[编辑]

諫院人持去書。照察否。時事至此。內外俱竭。天兵充滿京外。支待之事。百無所出。而賊勢亦復出沒於右道等處。憫不知所云。令之所帶。皆是緊要。非徒夙夜之勞而已。如何如何。兒輩尙在順天否。安否何如。君女年已長成。未有所歸。當此亂離。于何依泊。憫慮。僕欲向道心。而亦不知久留與否。戶判前有一書。陳其曲折。雖似自明。亦不得不爾耳。

答金昌遠戊戌[编辑]

頃承惠書。仍審令候支勝。爲慰。第以女息尙在遠地。落落相望。疾病又爲相仍。憂慮千萬。天兵先捷後退。直向京城云。此後事不可說也。大兵所過。里落蕭然。民不安居。府內尤甚。令叔母避寓山谷。春耕已迫。無計住札。延生之策。尤無所出。柰何。僕亦欲還故土。而未得自由。意欲過今年於道心看如何。而非但朝夕可慮。奴僕將盡潰散罔措。然不得不爾耳。承宣之望。何以及此棄物。可駭。吾心如此。況外議乎。況方今挾彈者相環。令與厓公久在齒舌中。尤不可添此波瀾也。

答金昌遠[编辑]

銓務何以久支。可慮。僕事太不相近。況此睢盱之時乎。深恨公之不相知。而不能圖止於未成也。盛滿積猜。平日相知。皆爲按劍。寇敵不足畏也。衰謝日甚。白髮滿頭。保老避亂之外。固無他念矣屯。穀之見阻。皆關時命。何可怨尤。全守吏奉子昂前一書去。如未傳。推還爲妙。

與金昌遠[编辑]

獻納奉老。移寓道心窮村。未得上去。豈非未安之甚歟。厓亦勸起而未得矣。南方守令。此時尤重。不可不愼擇也。頃日許某。乃令所薦擬乎。驕傲之徒。何事可理。

答金昌遠己亥[编辑]

爲官之道。惟盡其在我者而已。情外紛紛。不足深論。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乃止謗之道。傳聞之實不實。何可知也。更勿掛念。惟隨事猛省。不使有失。幸甚。

答金昌遠[编辑]

再度承書。備審證候向平。秀孤松聲。可助閒適之味。何慰如之。前者人還。不告厓前而去。欲答書而未果云。可恨。明甫書亦來而未付。今皆付至矣。西奇已來。亦無便。未易時付。道路之傳。至於百官齊起云。果若此言。殊可慮。未知終如何也。豈知郞當至於如此乎。令人發歎。僕灸瘡未合。虛汗如漿水。度日如年。林泉之間。頓無幽閒之興。柰何。

答金昌遠[编辑]

承碧樹蟬聲之示。可占證候向歇。爲慰。但聞秀孤背陽引風。不合於調攝。秋涼切宜愼之。昨見狼川小錄。任判與宋淳。府啓駁罷。未知何人所爲。尹宖嗾李海。時方被囚云。此際誰人能擔當國事。廓淸妖氛耶。白足之杖何木耶。老人非此。不能運動。後須寄付。茯苓大塊。可爲久用。感感。唾壺亦老病。切用垂惠。何令之老老若是厚也。弘仲失騎。又欲於望前掛冠而歸。未知入手與否。而亦未知得計否也。

答金昌遠庚子[编辑]

見辭草。已決退歸之志。未知方伯處置更如何也。兪楊孫辭中及京伯啓中。有病不能支待天將之語。自上特命拿鞫。然則令亦不當擧論天將。直以病爲辭。可也。秀孤一坐。愆違復如此。則雖閒僻之地。勉勞官事。實所難便。惟祝量力處之。無致悔吝於後也。

答金昌遠[编辑]

昨朝恭聞中殿昇遐。驚慟罔極。凡擧哀成服。待公文到日爲之否。本府雖不待公文。已擧哀云。故吾等亦於玉淵行之耳。當著布紗帽。而無匠可造。亦無布可製團領。可憫欲成服於府中。而凡百草草。未成模樣。故看勢行之於書齋。如有所見。示破。

答金昌遠國恤問目[编辑]

前敎段𭅞頭改用木爲可云。故以白綿布造著矣。且坐衙時。常著衰服。更思之。非喪事而臨政著衰。亦似有妨。著直領則雖白布亦可。而帶亦用麤白布乎。

退溪答人問。常著麤布直領云。然未能卒備。姑著白布麤升直領。似不大妨。如何。帶則亦云用布云。亦必如此矣。

刑杖。成服坐衙後則舊例爲之云。未知的否。

刑杖。卒哭前何可全廢。依故例恐當。他官皆當有例。廣問無失。幸甚。

靑障泥。用生布裏之乎。所著帽子。用白紬乎。

退溪先生云。或布裏。或用舊件無色云云。變無漆黑色如何。

卒哭前。不爲吹角乎。

不爲最可。必於他官有例。聞見爲之。然久廢何關。

答金昌遠[编辑]

聞堂上耆老等。哭送於路祭所事。八日中有公文云。而本府迄未知委。怪事。雖國令如此。垂死可能起動乎。見京書。亦令厓公哭於闕下爲當。此何義理耶。俗見至此。可駭。

答金昌遠[编辑]

秋候淸穩。臥治之餘。時復閉閤靜調。僕氣證尙在胸膈間。動止不能任意。苦事。李公勵以體察到星山。使軍官問安於厓公矣。副使落後。從事李尙信姜籤陪來。近日當向月城沿海等處云耳。山陵。有朴子羽者。以水破不吉上疏。恐難行定日矣。

與盧弘仲癸巳[编辑]

每患騷騷。未得穩展。別來依憶如何。僕昨因日暮。艱到平恩驛。今向豐基。見官穀板蕩。民間一空云。爲之憂慮萬萬。且天朝不許通貢。倭奴有衝突之勢云。亦爲憂憫。行忙草草。

答盧弘仲丁酉[编辑]

得承書諭。審悉賊勢已急。不勝憂慮。體相不知而動。則專制之意。果安在哉。此深可憂。而衝突之患則次之矣。然已動難止。不若列據形勢。堅壁固守。賊亦似難輕動直前矣。但持久之兵。糧餉難繼。若復解散。則其禍益甚。繼餉堅守。不可不十分圖之也。處處屯兵作農。其勢甚盛。則賊必不敢輕犯矣。如何。聞下道之人。無意種麰云。此乃自絶其命脈。豈待賊至而縻爛哉。千萬陳白。惟務鎭定人心。使有樂生之意。而兼治兵農。如孔明之五丈原。充國之金城。可也。但統紀不一。恐無以施其長策耳。此處勸出鄕糧。可得四五百石。若水運則可爲數日之用。亦預爲之所。幸甚。閒山舟師。不得應機遏絶。必有所以然而然者。今聞爲人所構拿去。以元均代之。元與李相爲水火。軍心想應潰裂。此尤不可說。體相未可急啓姑留否。不然則舟師亦不可用。機會一失。豈不可惜。蓋統制。乃厓所拔。故因事欲置之不測云耳。況韓副往督之。豈有逗遛之理哉。

答盧弘仲[编辑]

道中書爲慰。雨水阻滯。幾日到幕下耶。賊勢復至晉陽丹城云。信否。此處依舊。水災同丁未。陵谷變遷。野無所收。天譴可畏。民生可憐。尤可憫者。六十以下十五以上。迫令入城。某也欲以軍令從事。老弱雖放。將何所賴而遠避乎。不可說。況淸涼峻隘狹險。非徒牛馬難容。人亦多不能容。以此人情尤爲憫迫矣。數三邑百萬蒼生。豈可寘之戲劇之地而不念。誠可寒心。

答盧弘仲[编辑]

賊鋒。聞已入懷德等境。雖不能相持遏絶。山谷危險之地。一不廝殺。則有何所畏而不入乎。此有鄕糧。不能處置。欲貿木上送京師。或欲上于體府。以補軍賞。而供應恐無及矣。領相之奇。未聞否。何處留駐云乎。

答盧弘仲[编辑]

得承復書。爲慰。西行勢難及於殿最前則柰何。大槪此事。不難知也。若欲永爲隱淪。則雖不出。可也。早晩不免爲一出。則今之不起。永爲口實。不可不十分參酌而處之。幸更與德晦諸公。熟議爲之。

與李甥兄弟享燦煥[1][编辑]

窮山攻苦。正爲學習計。若不勤力。更復何望。千萬勉旃。羔筆三柄。松墨三笏送之。各持一管一笏爲可。昨送冊子。精寫好詩。逐日習之。唐音不知在處。汝一人下來搜去爲妙。

答弟而見丁酉[编辑]

書來。日夜憂念。李之孤寡。亦何以爲生。尤極悲痛。時事想已有結末。何如。從前奉告者。正爲此也。內省不疚。外至何關。但賊惡不遠。人心或失。是所恨也。揑計想應非虛。陜人恐有所受於鄕。可怕。山居深僻。公若得便下來。同侍膝下則天幸。惟祝天而已。吾望時往掃先松。仍感風龜縮。雖希玉。不得往見矣。奴子以探候事。幷送兩人。卽爲回視破憫。臨紙悵惘。不知所云。惟願隨遇愼嗇。不違素位之訓。

答兒袾壬辰[编辑]

賊踰駒峴。掠去浮石近處財物。榮川守方率軍禦之。今未知如何。父昨夜子時發行。到求水川。將向龍壽寺。如賊勢小止。則當直走蒦田。大熾則欲上淸涼山。不得已則亦欲出向臨河沙眞等處。人馬多聚。費用不貲。畢竟難支吾耳。其處事十分料理。細聞賊向。善避是望。

答兒袾[编辑]

汝處近賊之地。慮慮。退溪書齋。李奉事持難。吾亦念眷率甚煩。恐爲人弊。玆以趑趄。憫甚。聞裿已參任屹義兵。若然。何以更參鄕兵。雖不參。納米石可矣。

答兒袾[编辑]

賊來陣平昌云。可慮。父雨歇欲徙烏川耳。汝弟已去一直否。若從軍則其所率奴子。擇給壯健之人。

答兒袾[编辑]

官人還。見書。何慰如之。汝之事。京書以見遞爲言。必止於遞罷而已也。若然。隨分歸農。以養病身亦無妨。汝性執而滯。尋常人馬調發之事。每不及期。使方伯多積不平。若復有賊變。難免重責。然則今日之罷。未爲不幸也。我則於簿領之事。無不卽施。只以一番未及支應。疑其依勢。待之甚薄。未知有何讒說。甚可怪也。退溪文集。恐或遺失。如不得書。姑送黃之煥處爲可。雲巖事。吾等在時不理。必不可爲矣。

寄袾,裿,襑三兒。丁酉[编辑]

政丞自聞慶還來本府否。或云麻提督已入府。吳摠兵以下。歸於下道。或云楊經理亦已下來云。未知如何。何不送人來報耶。今去政丞前書。汝須親傳。或令可信下人傳上。勿浪爲浮沈。政丞前前書已傳乎。不傳。還送可也。新寧移轉。已發送否。小邑之民。三四運輸。轉而吾府一番。亦遷延迄今。可歎。他日若一時疊輸。何以當之。汝叔前書。若不親傳。更重封傳上。

答兒袾戊戌[编辑]

山谷冒雨爲慮。書來知好還。甚慰。此處依遣。但氷災頗甚。田畝漂汰。西成失望。豈是細憂。京城官料久絶。政丞及參議家。窘急可知。雨霽一番伻候。可也。

答兒袾[编辑]

意汝歷覲而不果。悵然。此處粗寄山中。慈候稍平。但時事至此。汝叔尙在郊外饑困云。日夜憂憫。如得罷歸。欲送人馬相迓。汝急走一人通示。汝弟已赴任否。遠甚且殘云。可念。

寄袾,裿兩兒[编辑]

裿之赴任。尤非吾願。去後何無一音聞。以臺評落職下來云。苦待。政丞仍在郊外否。李文英不起。痛哭。其妻子寄於何處。道心親候粗安。覺華寺有僧。欲造道心川邊精舍。若得藿同。可爲之資云。有覓得之勢。其僧送之。

答兒袾庚子[编辑]

見書知支保爲行。何慰如之。未知今到何處。千萬勤力奔走。以報國恩。此處修幕畢。欲入道心。而事力不建。爲憫。送物依受。此雖爲親。於心未安。且來馬脚傷。尤爲未安。城主不意罷去。此後事。不知如何也。

答兒袾[编辑]

聞汝來。到中路而還。悵然。奔走服役。乃臣子之常事。況此時乎。千萬盡心供職。勿以爲勞。則疾病亦或不生。蓋心定故也。此亦無事。

答兒袾[编辑]

汝不意上京。恐有顚沛之虞。聞支保還來。可喜。但卽迎使云。未知已還驛否。千萬遠酒棄色。一以終孝父母立志。

答兒袾[编辑]

汝氣如何。我偶有感候。加以應接煩多。憫憫。聞朝廷以濫率衙眷爲非。至令擲發云。未安。汝子不學閒遊。與兒童作羅。可憎。汝須率去。置驛中。令一驛童次知。每日來學。雖在彼。無異於此矣。

答兒裿[编辑]

見書深慰。但險路連雨。其間關可想。卽在京。爲向邑計乎。此邑距家鄕甚遠。雖有緩急。勢不相助。千里懸邈。長費思想。與汝母不能無悵然之懷也。況已入於疏中。尤爲未安。汝叔尙在郊外。未得罷退否。將至絶糧云。聞來悲惋。若得下來。當送人馬及行糧。速示之。汝家好在耳。

寄兒襑壬辰[编辑]

何以下去。音聞甚阻。戀極。我今月十四日。拜司僕僉正。仕務極苦。恐或難堪。憫憫。汝天性怠惰。專不留意於讀書。年歲漸加。柰何。在膝下之時。尙不肯念老我之意。況此千里外乎。千萬思量父母之情。

寄兒襑[编辑]

賊由金陵。則汝於何處避在。生死了莫聞知。罔極。我去月二十八日。出避東大門外。晦日復移豐壤地新門外李佐郞山所。今月十三日。復移加平地懸燈寺。又聞倭賊來到聲息。故欲移本郡地花岳山山寺。時未決計。罔知所措。金察訪一家如何。而察訪亦無事否。汝叔時在平壤。而汝兄亦在漣川地檢察使幕下。何日得再相見。望善避深處。

  1. 從火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