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近始齋先生文集/跋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近始齋先生文集

1783年
卷一

近始齋先生文集跋

[编辑]

壬辰倭夷之變。糾合鄕旅。左右王師。以殉國家之難。推嶺南爲盛。而若論其本源學術。發爲義節。則近始齋金先生是已。不幸義聲纔倡。魁宿遽隕。爲千古志士之恨。然觀其抵鶴峯金先生書。抗慨忘躬。忠誠坌涌。有祖士雅擊楫之志。使天假之年。奮發其事業。濟則李統制閑山之勳。不濟則宋府使萊府之節。必居一於是矣。非忠君憂國之義有素講。烏能若此哉。先生之父挹淸公嘗師事退溪李先生。得聞爲學大方。先生早襲庭訓。潛究大業。論性理辨儀禮。斥邪扶正爲己任。就趙月川,柳西厓,鶴峰諸先生講質。其文章贍雅。能發揮其蘊奧。後之讀先生遺集者。疇不曰學術之正。發之爲忠義哉。固無待範祖言而信。

上之七年。通政大夫。前行司諫院大司諫丁範祖謹跋。

書近始齋金先生遺稿後

[编辑]

先生之居。距陶山甚邇。先生之生。差晩也。未及摳衣於老生生之門。常以爲恨。而其家學乃是溪門旨訣。故先生於庭訓擩染之間。固已得其門路之正。先生又天資粹美。志慮純實。向學之誠。進進不已。築小齋於所居之南。取朱文公爲學自近始之義。以近始名齋。日靜坐其中。嘗有詩曰。波恬魚不躍。山靜樹無風。見者知其內外輕重之審定也。一時皆以斯文宗匠期許。庶幾老先生之嫡傳有所歸焉。先生於名利素淡如。而勉循親意。蚤占科第。雅志固不在於斯也。及其時望傾朝。首選翰苑。此乃先生發軔之初頭。而尋以事罷歸家食。直歲龍蛇。倭亂大起。三都失守。八路崩潰。當是時。雖守宰達官。莫不竄伏草間。偸生不暇。而先生獨抗忠奮義。糾合義旅。張弮雪涕。誓不與賊俱生。道內州郡。莫不興起感發。來聽節制。先生遂統數十邑鄕兵。出陣龍咸之境。欲遏西上之賊。其措畫禁令。動合機宜。士心益勵。獻馘相繼。上道之得免魚肉者。繄先生實賴。及其軍勢稍張。義聲大振。則遂移陣密城。以逼賊壘。以爲赴敵必死之計。未幾聞內子端人李氏之訃。念其母老子弱。不能成喪。先生急歸殮襲。旋向本陣。中路得病。易簀於慶州之旅館。一軍號哭。聲震原野。噫。天之畀才德於先生若是之厚。而終嗇其壽。出師未捷。長使英雄空灑滿襟之淚。何哉。先生在軍時。有鄕兵須知一篇。首論爲將之道及其禁令選士選馬措糧講武等事。而講武以下又逸其半。惜哉。今以見存數條觀之。則井井不紊。鑿鑿中窾。而一以誠信仁愛。固結人心爲本。君子曰仁義將也。雖宿將老師習於行陣者。殆不是過。古所謂文武全才者。非先生之謂耶。又有鄕兵日記二卷。一則起兵時所錄也。一則南征時所錄也。而南征所錄又失於喪禍。今其存者只是梗槩。亦可因此見其勞悴之極。斬獲之多也。先生於平日篤意講學。潛心經傳。其有疑晦處。則與一時賢師友講究討論。極其要歸。書疏往復。亦不下數百千紙。亂生之初。以甓甕貯藏。以避兵火。而亂定後發之則歲久引濕。皆爲腐爛。莫可考矣。噫。先生之精詣獨至之言。有益來學者。盡在其中。而終不得顯行於世。吁可惜哉。其他詩文若干篇。皆子孫之搜訪士友家。隨得隨錄。疎略若此。所謂流落人間者。泰山一毫芒耶。噫。

後學眞城李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