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始斋先生文集/跋
近始斋先生文集跋
[编辑]壬辰倭夷之变。纠合乡旅。左右王师。以殉国家之难。推岭南为盛。而若论其本源学术。发为义节。则近始斋金先生是已。不幸义声才倡。魁宿遽陨。为千古志士之恨。然观其抵鹤峯金先生书。抗慨忘躬。忠诚坌涌。有祖士雅击楫之志。使天假之年。奋发其事业。济则李统制闲山之勋。不济则宋府使莱府之节。必居一于是矣。非忠君忧国之义有素讲。乌能若此哉。先生之父挹清公尝师事退溪李先生。得闻为学大方。先生早袭庭训。潜究大业。论性理辨仪礼。斥邪扶正为己任。就赵月川,柳西厓,鹤峰诸先生讲质。其文章赡雅。能发挥其蕴奥。后之读先生遗集者。畴不曰学术之正。发之为忠义哉。固无待范祖言而信。
上之七年。通政大夫。前行司谏院大司谏丁范祖谨跋。
书近始斋金先生遗稿后
[编辑]先生之居。距陶山甚迩。先生之生。差晩也。未及抠衣于老生生之门。常以为恨。而其家学乃是溪门旨诀。故先生于庭训擩染之间。固已得其门路之正。先生又天资粹美。志虑纯实。向学之诚。进进不已。筑小斋于所居之南。取朱文公为学自近始之义。以近始名斋。日静坐其中。尝有诗曰。波恬鱼不跃。山静树无风。见者知其内外轻重之审定也。一时皆以斯文宗匠期许。庶几老先生之嫡传有所归焉。先生于名利素淡如。而勉循亲意。蚤占科第。雅志固不在于斯也。及其时望倾朝。首选翰苑。此乃先生发轫之初头。而寻以事罢归家食。直岁龙蛇。倭乱大起。三都失守。八路崩溃。当是时。虽守宰达官。莫不窜伏草间。偸生不暇。而先生独抗忠奋义。纠合义旅。张弮雪涕。誓不与贼俱生。道内州郡。莫不兴起感发。来听节制。先生遂统数十邑乡兵。出阵龙咸之境。欲遏西上之贼。其措画禁令。动合机宜。士心益励。献馘相继。上道之得免鱼肉者。繄先生实赖。及其军势稍张。义声大振。则遂移阵密城。以逼贼垒。以为赴敌必死之计。未几闻内子端人李氏之讣。念其母老子弱。不能成丧。先生急归殓袭。旋向本阵。中路得病。易箦于庆州之旅馆。一军号哭。声震原野。噫。天之畀才德于先生若是之厚。而终啬其寿。出师未捷。长使英雄空洒满襟之泪。何哉。先生在军时。有乡兵须知一篇。首论为将之道及其禁令选士选马措粮讲武等事。而讲武以下又逸其半。惜哉。今以见存数条观之。则井井不紊。凿凿中窾。而一以诚信仁爱。固结人心为本。君子曰仁义将也。虽宿将老师习于行阵者。殆不是过。古所谓文武全才者。非先生之谓耶。又有乡兵日记二卷。一则起兵时所录也。一则南征时所录也。而南征所录又失于丧祸。今其存者只是梗槩。亦可因此见其劳悴之极。斩获之多也。先生于平日笃意讲学。潜心经传。其有疑晦处。则与一时贤师友讲究讨论。极其要归。书疏往复。亦不下数百千纸。乱生之初。以甓瓮贮藏。以避兵火。而乱定后发之则岁久引湿。皆为腐烂。莫可考矣。噫。先生之精诣独至之言。有益来学者。尽在其中。而终不得显行于世。吁可惜哉。其他诗文若干篇。皆子孙之搜访士友家。随得随录。疏略若此。所谓流落人间者。泰山一毫芒耶。噫。
后学真城李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