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鄴中記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鄴中記
作者:陸翽 
《鄴中記》一卷。《永樂大典》本。謹案︰《鄴中記》舊有二本,其一本二卷,見《隋書‧經籍志》,稱晉國子助敎陸翽撰;其一本一卷,見陳振孫《書錄解題》,稱不知撰人名氏。又稱《唐志》有《鄴都故事》二卷,肅、代時馬溫撰,今書多引之,是以為肅、代後人作矣。今攷是書所記,有北齊高歡、高洋二事,上距東晉之末已一百三四十年。又寒食一條,引隋杜臺卿《玉燭寶典》,時代尤不相蒙。陳氏不以為翽書,似乎可據。然唐歐陽詢《藝文類聚》作于太宗貞觀時,徐堅《初學記》作于玄宗開元時,所引翽書皆一一與今本合。又《鄴都故事》,《唐志》雖稱肅、代時人,而《史通‧書志篇》曰︰「遠則漢有《三輔典》,近則隋有《東都記》,南則有宋《南徐州記》、《晉宮闕名》,北則有《洛陽伽藍記》、《鄴都故事》。」則《鄴都故事》在劉知幾之前,《唐志》所言,亦不足為證。以理推之,殆翽書二卷惟記石虎之事,後人稍摭《鄴都故事》以補之,併為一卷。猶之《神農本草》郡列漢名,漢氏《黃圖》里標唐號,輾轉附益,漸失本真,而要其實則一書。觀高歡、高洋二條,與全書不類,而與郭茂倩《樂府詩集》所引《鄴都故事》文體相同,則此二條為後人摭入翽書明矣。不得以小小舛異,盡舉而歸之唐以後也。原書久佚。陶宗儀《說郛》所載,寥寥數頁,亦非完本。今以散見《永樂大典》者蒐羅薈稡,以諸書互證,刪除重複,共得七十四條,排比成編,仍為一卷。以石虎諸事為翽本書,其續入諸條亦唐以前人所紀,棄之可惜,則殿居卷末,別以附錄名焉。是書雖篇帙無多,而敘述典核,頗資考證。如王維《和賈至早朝大明宮詩》「朝罷須裁五色詔」句,李頎《鄭櫻桃歌》「官軍女騎一千匹」及「百尺金梯倚銀漢」句,不得此書,皆無從而訓詁也。六朝舊籍,世遠逾稀,斷璧殘璣,彌足為寶。佚而復存,是亦罕覯之祕笈矣。

石季龍與皇后在觀上為詔,書五色紙,著鳳口中,鳳既銜詔,侍人放數百丈緋繩轆轤回轉,鳳凰飛下,謂之鳳詔。鳳凰以木作之,五色漆畫,腳皆用金。

鄴宮南面三門。西鳳陽門,高二十五丈,上六層,反宇向陽,下開二門。又安大銅鳳于其巔,舉頭一丈六尺,門牕戶,案︰此句疑有缺字。朱柱白壁。未到鄴城七八里,遙望此門。案︰此條見《太平御覽》。

鳳陽門五層樓,去地三十丈,安金鳳凰二頭。石虎將衰,一頭飛入漳河,會睛日,見于水上;一頭以鐵釘釘足,今存。案︰《太平寰宇記》引《鄴中記》云︰魏太祖都城之內,諸街有赤闕。南面西頭曰鳳陽門,上有鳳二枚,其一飛入漳水,其一仍以鎖絆其足。鄴人舊歌曰︰「鳳陽門南天一半,上有金鳳相飛喚,欲去不去著鎖絆。」其文與此詳略互異。

石虎于魏武故臺立太武殿,牕戶宛轉畫作雲氣,擬秦之阿房,魯之靈光。流蘇染鳥翎,為之以五色,編蒲心薦席。案︰此條見《太平寰宇記》。

石虎太武殿,懸大綬于梁柱,綴玉璧于綬。

石虎太武殿,西有崑華殿,閣上輒開大牕,皆施以絳紗幌。案︰此條與下一條俱見《太平御覽》。

石虎金華殿,後有虎皇后浴室。三門徘徊,反宇櫨檘隱起。彤采刻鏤,雕文粲麗。四月八日,九龍銜水浴太子之像。又太武殿前溝水注浴時,溝中先安銅籠疏,其次用葛,其次用紗,相去六七步斷水。又安玉盤,受十斛。又安銅龜,飲穢水出後,卻入諸公主苐。溝亦出建春門東。又顯陽殿後皇后浴池上作石室,引外溝水注之,室中臨池,上有石牀。

石虎以胡粉和椒塗壁,曰椒房。案︰此條見《說郛》。

鄴城西三里桑梓苑有宮,臨漳水。凡此諸宮,皆有夫人侍婢,又竝有苑囿,養獐鹿雉兔。虎數遊宴于其中。案︰此條與下一條俱見《太平御覽》。

自襄國至鄴,二百里中,四十里輒一宮。有一夫人侍婢,數十黃門宿衛。石虎下輦,即止。凡所起內外大小殿臺行宮四十四所。

銅爵、金鳳、冰井三臺,皆在鄴都北城西北隅,因城為基址。建安十五年,銅爵臺成,曹操將諸子登樓,使各為賦,陳思王植援筆立就。金鳳臺初名金虎,至石氏改今名。冰井臺則凌室也。金虎、冰井皆建安十八年建也。銅爵臺高一十丈,有屋一百二十間,周圍彌覆其上。金虎臺有屋百三十間。冰井臺有冰室三,與涼殿皆以閣道相通。三臺崇舉,其高若山云。至後趙石虎,三臺更加崇飾,甚于魏初。于銅爵臺上起五層樓閣,去地三百七十尺,周圍殿屋一百二十房。房中有女監、女伎。三臺相面,各有正殿,上安御牀,施蜀錦流蘇斗帳,四角置金龍,頭銜五色流蘇,又安金鈕屈戌屏風牀,牀上細直女三十人,牀下立三十人。凡此衆妓,皆宴日所設。又于銅爵臺穿二井,作鐵梁地道以通井,號曰命子窟。于井中多置財寶、飲食,以悅蕃客,曰聖井。又作銅爵樓,巔高一丈五尺,舒翼若飛。南則金鳳臺,有屋一百九間,置金鳳于臺巔,故名。北則冰井臺,有屋一百四十間,上有冰室,室有數井。井深十五丈,藏冰及石墨。石墨可書,又熱之,難盡,又謂之石炭。又有窖粟及鹽,以備不虞。今窖上石銘尚存焉。三臺皆甎甃,相去各六十步。上作閣道,如浮橋,連以金屈戌,畫以雲氣龍虎之勢。施則三臺相通,廢則中央懸絕也。案︰此條見《河朔訪古記》。

石季龍于冰井臺藏冰,三伏之月,以冰賜大臣。案︰此條見《太平御覽》。

西臺高六十七丈,上作銅鳳牕,皆銅籠疏、雲母幌。日之初出,乃流光照曜。案︰此條見《藝文類聚》。

涼馬臺高三十尺,周迥五百步,後趙石虎所築。建武六年,虎都鄴,洗馬于洹水,築此臺以涼馬,故以名云。

趙王虎建武六年,造涼馬臺,在城西漳水之南。虎常于此臺簡練騎卒。虎牙宿衛,蛇雲騰案︰此句疑有缺字。黑矟騎五千人,每月朔望,閱馬于此臺,乃于漳水之南張幟鳴鼓,列騎星羅,虎乃登臺射箭。箭一發,五千騎一時奔走,從漳水之南齊走至于臺下,隊督以下皆班賫。虎又射一箭,騎五千又齊走于漳水之北。其五千騎流散攢促,若數萬人,皆以漆矟從事,故以黑矟為號。季龍又常以女伎一千人為鹵簿,皆著紫綸巾,熟錦袴,金銀鏤帶,五文織成鞾,遊臺上。案︰此條見《說郛》。

石虎以五月發五百里內民萬人,築華林苑垣,在宮西,周環數十里。羣臣或諫,虎不從。到八月,天暴雨雪,深三尺,作者凍死數千人。太史奏︰「作役非時,天降此變。」虎誅起部尚書朱軌以塞天災。

華林苑在鄴城東二里,石虎使尚書張羣發近郡男女十六萬人,車萬乘,運土築華林苑,周迴數十里。又築長牆,數十里,張羣以燭夜作,起三觀四門。又鑿北城,引漳水于華林園。虎于園中種衆果,民間有名果,虎作蝦蟇車箱,闊一丈,深一丈,四搏掘根,面去一丈,案︰《說郛》引此條,句下有「深一丈」三字。合土載之,植之無不生。

華林園中千金堤上,作兩銅龍,相向吐水,以注天泉池,通御溝中。三月三日,石季龍及皇后、百官臨水宴賞。

二銅駞如馬形,長一丈,高一丈,足如牛,尾長三尺,脊如馬鞍,在中陽門外,夾道相向。案︰此條見《太平御覽》。

銅鐘四枚,如鐸形,高二丈八尺,大面廣一丈二尺,小面廣七尺。或作蛟龍,或作鳥獸,繞其上。案︰此條見《初學記》。

石虎正會于正殿,南面臨軒,施流蘇帳,皆竊擬禮制。整法服,冠通天,佩玉璽,玄衣纁裳,畫日月火龍,黼黻華蟲粉米。尋改車服,著遠遊冠,前安金博山,蟬翼丹紗,裏服大曉。行禮,公執珪,卿執羔,大夫執雁,士執雉,一如舊禮。充庭車馬、金根、玉輅、革輅數十。案︰此條與下三條俱見《太平御覽》。

虎正會,殿前作樂,高絙、龍魚、鳳凰、安息五案之屬,莫不畢備。有額上緣橦,至上鳥飛,左回右轉,又以橦著口齒上,亦如之。設馬車,立木橦其車上,長二丈,橦頭安橫木,兩伎兒各坐木一頭,或鳥飛,或倒掛。又衣伎兒作獼猴之形走馬上,或在脅,或在馬頭,或在馬尾,馬走如故,名為猿騎。案︰《太平寰宇記》載此條云︰作戲馬,令人于馬上屈一腳,馬上立書而字皆正好。又衣伎兒作獼猴形走馬,或在頭尾卧側縱橫,名為猿騎。其文與此小異。

石虎正會,殿前有白龍樽,作金龍于東箱,西向,龍口金樽受五十斛。案︰《太平寰宇記》載此條云︰作金龍吐洒于殿前,金樽可容五十斛,供正會。其文與此小異。

石虎正會,殿前設百二十枝燈,以鐵為之。

石虎正會,殿庭中端門外,及閶闔門前,設庭燎各二合六處,皆丈六尺。

石虎正會,置三十部鼓吹,三十步置一部,十二皆在平閣上,去地丈餘。又有女鼓吹。

虎大會,禮樂既陳,虎繳西閣上牕幌,宮人數千陪列看坐,悉服飾金銀熠熠。又于閣上作女伎數百,衣皆絡以珠璣,鼓舞連倒案︰此句疑有訛字。琴瑟細伎畢備。

石虎御牀,辟方三丈。其餘牀皆局腳,高下六寸。後宮別院中有小形玉牀。

石虎御牀,辟方三丈。冬月施熟錦流蘇斗帳,四角安純金龍,頭銜五色流蘇。或用青綈光錦,或用緋綈登高文錦,或紫綈大小錦。絲以房子綿,百二十斤白縑裏,名曰複帳。帳四角安純金銀鑿鏤香爐,以石墨燒集和名香。帳頂上安金蓮花,花中懸金箔,織成綩囊。囊受三升,以盛香。帳之四面上十二香囊,采色亦同。案︰《太平御覽》載此條無「囊受三升」以下二十字。春秋但錦帳,裏以五色縑,為夾帳。夏用紗羅,或綦文丹羅,或紫文縠,為單帳。

石虎御坐几,悉漆雕畫,皆為五色花也。

石虎作褥,長三尺,用金緣之。

石虎作席以錦,雜以五香,施以五采,綖編蒲皮,緣之以錦。案︰此條見《初學記》。

石虎作金銀鈕屈戌屏風,衣以白縑,畫義士、仙人、禽獸之像,讚者皆三十二言。高施則八尺,下施四尺,或施六尺,隨意所欲也。

石虎三臺及內宮中鏡,有徑二三尺者,純金蟠龍雕飾案︰此條與下一條俱見《太平御覽》。

石虎作雲母五明金箔莫難扇,此一扇之名也。薄打純金如蟬翼,二面彩漆,畫列仙、奇鳥、異獸。其五明方中辟方三寸,或五寸,隨扇大小。雲母帖其中,細縷縫其際。雖罨畫而彩色明徹,看之如謂可取,故名莫難也。虎出時,以此扇夾乘輿。亦用牙桃枝扇,其上竹或綠沈色,或木蘭色,或作紫紺色,或作鬱金色。

石虎大會,上御食遊槃兩重,皆金銀參帶,百二十醆,雕飾竝同。其參帶之間,茱萸畫微如破髮,近看乃得見。遊槃則圓轉也。案︰此條見《說郛》。

石虎三月三日臨水會公主妃嬪,名家婦女無不畢出。臨水施帳幔、車服燦爛,走馬步射,飲宴終日。

石虎臨軒大會,著碧紗袍。案︰《太平御覽》載此條作「丹紗袍」。

石虎改虎頭鞶囊為龍頭鞶囊。

鄴中為石虎諱,呼白虎旛為天鹿旛。

石季龍左右直衛萬人,皆著五色細鎧,光耀奪目。案︰此條見《說郛》。

季龍獵,著金縷織成合歡帽。

石虎時著金線合歡袴。案︰《太平寰宇記》載此條云︰虎每獵,著金線織成合歡袴。

石虎從出行有女鼓吹,尚書官屬皆著錦袴佩玉。案︰此條見《太平御覽》。

石虎征討,所得美女萬餘,以為宮人,簡其有才藝者為女尚書。案︰《太平寰宇記》載此條云︰又揀宮人有才藝者為女尚書、八座、侍中、納言,皆貂璫直侍。其文與此詳略互異。

廣陵公陳逵妹,才色甚美,髮長七尺,石虎以為夫人。

石虎置女侍中,皆貂蟬,直侍皇后。

石虎以宮人為女官門下通事,以玉案行文書。案︰此下三條俱見《太平御覽》。

皇后出,女騎一千為鹵簿,冬月皆著紫衣巾、蜀錦袴褶。案︰《太平寰宇記》引此條云︰皇后出,從女騎千人為鹵簿,腳著五文織成鞾,手握雌黃婉轉弓。其交與此互異。

石虎皇后女騎,腰中著金環,參鏤帶。

石季龍宮婢數十,盡著皂褠,頭著神弁,如今禮先冠。

石虎有指南車及司里車。又有舂車,木人及作行礁于車上,車動則木人踏碓舂行,十里成米一斛。又有磨車,置石磨于車上,行十里輒磨麥一斛。凡此車皆以朱彩為飾,惟用將軍一人。車行則衆竝發,車止則止。中御史解飛、尚方人魏猛變所造。案︰《說郛》引此條云︰解飛者,石虎時工人,作旃檀車,左轂上置碓,右轂上置磨,每行十里磨麥一石,舂米一斛。其文與此小異。

石虎性好佞佛,衆巧奢靡,不可紀也。嘗作檀車,廣丈餘,長二丈,四輪。作金佛像,坐于車上,九龍吐水灌之。又作木道人,恒以手摩佛心腹之間。又十餘木道人,長二尺。餘皆披袈裟繞佛行,當佛前,輒揖禮佛。又以手撮香投爐中,與人無異。車行則木人行,龍吐水,車止則止。亦解飛所造也。

石虎少好遊獵,後體壯大,不復乘馬。作獵輦,二十人擔之,如今之步輦。上安徘徊曲蓋,當坐處安轉關牀,若射鳥獸直有所向關,隨身而轉。虎善射,矢不虛發。案︰此條與下二條俱見《太平御覽》。

織錦署在中尚方。錦有大登高、小登高、大明光、小明光、大博山、小博山、大茱萸、小茱萸、大交龍、小交龍、蒲桃文錦、斑文錦、鳳皇朱雀錦、韜文錦、桃核文錦,或青綈,或白綈,或黃綈,或綠綈,或紫綈,或蜀綈,工巧百數,不可盡名也。

石虎中尚方、御府中,巧工、作錦、織成署皆數百人。

石虎御府罽,有雞頭文罽、鹿子罽、花罽。

石虎種雙長生樹,根生于屋下,枝葉交于棟上。是先種樹,後立屋。安玉盤,容十斛于二樹之間。案︰此條見《太平寰宇記》。

華林園有春李,冬華春熟。

石虎園中有西王母棗,冬夏有葉,九月生花,十二月乃熟,三子一尺。又有羊角棗,亦三子一尺。

石虎苑中有勾鼻桃,重二斤。

石虎苑中有安石榴,子大如椀盞,其味不酸。

石季龍大饗羣臣于太武殿,佛圖澄日︰「殿乎!殿乎!棘子成林,將壞人衣。」視殿右有棘生。案︰此條見《說郛》。

孟津河東去鄴城五里,有濟北郡穀城縣,有穀城山,是黃石公所葬處。有人登此山,見崩土中有文石,石文鮮明。石虎使採取以治宮殿,又免穀城令,不奏聞故也。

佛圖澄死後,有人于隴上見之。石虎令開視其墓,惟有一石。虎曰︰「石者,朕也。葬吾而去,吾其死矣。」果然。案︰此條見《太平寰宇記》。

石虎太子宣,與母弟蔡公韜迭秉政事。宣嫌終有代己之勢。八月社日,韜登東明觀遊,暮還酌宴,作女伎,罷,宣遣力士鉅鹿楊材等十餘人,夜緣梯入韜第,斫殺之。案︰此條見《太平御覽》。

附錄

[编辑]

當魏文侯時,西門豹為鄴令,堰引漳水溉鄴,以富魏之河內。後史起為鄴令,引漳水十二渠,灌溉魏田數百頃,魏益豐實。後廢堰,田荒,更修天井堰,引鄴城西面漳水,十八里中細流東注鄴城,南二十里中作二十堰。

魏武于銅爵臺西立二臺。《魏都賦》云︰「三臺列峙而崢嶸。」案︰此條見《太平寰宇記》。

鄴中南城東西六里,南北八里六十步。高歡以北城窄隘,故令僕射高隆之更築此城。掘得神龜,大踰方丈,其堵堞之狀,咸以龜象焉。案︰此條見《河朔訪古記》。

惠帝師敗蕩陰,千官皆走,獨嵇紹端冕帝側,以身捍主,遂至見害,血濺御衣。及事定,左右欲浣之,帝日︰「此嵇侍中血,勿去也。」詔葬縣南,因名此地為浣衣里。案︰此條見《太平寰宇記》。

紫陌宮在臨漳縣城西北五里,石虎建于紫陌橋側。及齊時,因修為濟口。帝巡幸,及往并州,百官相餞,莫不至此而別。文宣嘗西巡,百官辭于紫陌。帝使矟騎圍之,曰︰「我舉鞭一時刺殺。」淹留半日,文宣醉不能起,黃門侍郎是連子陽進曰︰「陛下如此,諸臣恐怖。」文宣曰︰「大怖耶?若然,不須殺。」乃命解圍。將行,見魏孝靜帝及高隆之于道左,以酒酹之。至晉陽,又竝見之。孝靜曰︰「我不負君,何意發我冢?」隆之曰︰「臣無罪,何意誅臣兒?」文宣乃使封魏帝陵及隆之冢也。

鄴俗,冬至一百五日為介子推斷火,冷食三日,作乾粥,是今之糗。

并州俗,以介子推五月五日燒死,世人為其忌,故不舉餉食。非也。北方五月五日,自作飲食祀神,及作五色新盤相問遺,不為介子推也。

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煮粳米及麥為酪,擣杏仁煮作粥。按《玉燭寶典》,今人悉為大麥粥,研杏仁為酪,別以餳沃之。

  ↑返回頂部

本晉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