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中记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邺中记
作者:陆翙 
《邺中记》一卷。《永乐大典》本。谨案︰《邺中记》旧有二本,其一本二卷,见《隋书‧经籍志》,称晋国子助教陆翙撰;其一本一卷,见陈振孙《书录解题》,称不知撰人名氏。又称《唐志》有《邺都故事》二卷,肃、代时马温撰,今书多引之,是以为肃、代后人作矣。今考是书所记,有北齐高欢、高洋二事,上距东晋之末已一百三四十年。又寒食一条,引隋杜台卿《玉烛宝典》,时代尤不相蒙。陈氏不以为翙书,似乎可据。然唐欧阳询《艺文类聚》作于太宗贞观时,徐坚《初学记》作于玄宗开元时,所引翙书皆一一与今本合。又《邺都故事》,《唐志》虽称肃、代时人,而《史通‧书志篇》曰︰“远则汉有《三辅典》,近则隋有《东都记》,南则有宋《南徐州记》、《晋宫阙名》,北则有《洛阳伽蓝记》、《邺都故事》。”则《邺都故事》在刘知几之前,《唐志》所言,亦不足为证。以理推之,殆翙书二卷惟记石虎之事,后人稍摭《邺都故事》以补之,并为一卷。犹之《神农本草》郡列汉名,汉氏《黄图》里标唐号,辗转附益,渐失本真,而要其实则一书。观高欢、高洋二条,与全书不类,而与郭茂倩《乐府诗集》所引《邺都故事》文体相同,则此二条为后人摭入翙书明矣。不得以小小舛异,尽举而归之唐以后也。原书久佚。陶宗仪《说郛》所载,寥寥数页,亦非完本。今以散见《永乐大典》者搜罗荟稡,以诸书互证,删除重复,共得七十四条,排比成编,仍为一卷。以石虎诸事为翙本书,其续入诸条亦唐以前人所纪,弃之可惜,则殿居卷末,别以附录名焉。是书虽篇帙无多,而叙述典核,颇资考证。如王维《和贾至早朝大明宫诗》“朝罢须裁五色诏”句,李颀《郑樱桃歌》“官军女骑一千匹”及“百尺金梯倚银汉”句,不得此书,皆无从而训诂也。六朝旧籍,世远逾稀,断璧残玑,弥足为宝。佚而复存,是亦罕觏之秘笈矣。

石季龙与皇后在观上为诏,书五色纸,著凤口中,凤既衔诏,侍人放数百丈绯绳辘轳回转,凤凰飞下,谓之凤诏。凤凰以木作之,五色漆画,脚皆用金。

邺宫南面三门。西凤阳门,高二十五丈,上六层,反宇向阳,下开二门。又安大铜凤于其巅,举头一丈六尺,门窗户,案︰此句疑有缺字。朱柱白壁。未到邺城七八里,遥望此门。案︰此条见《太平御览》。

凤阳门五层楼,去地三十丈,安金凤凰二头。石虎将衰,一头飞入漳河,会睛日,见于水上;一头以铁钉钉足,今存。案︰《太平寰宇记》引《邺中记》云︰魏太祖都城之内,诸街有赤阙。南面西头曰凤阳门,上有凤二枚,其一飞入漳水,其一仍以锁绊其足。邺人旧歌曰︰“凤阳门南天一半,上有金凤相飞唤,欲去不去著锁绊。”其文与此详略互异。

石虎于魏武故台立太武殿,窗户宛转画作云气,拟秦之阿房,鲁之灵光。流苏染鸟翎,为之以五色,编蒲心荐席。案︰此条见《太平寰宇记》。

石虎太武殿,悬大绶于梁柱,缀玉璧于绶。

石虎太武殿,西有崑华殿,阁上辄开大窗,皆施以绛纱幌。案︰此条与下一条俱见《太平御览》。

石虎金华殿,后有虎皇后浴室。三门徘徊,反宇栌檘隐起。彤采刻镂,雕文粲丽。四月八日,九龙衔水浴太子之像。又太武殿前沟水注浴时,沟中先安铜笼疏,其次用葛,其次用纱,相去六七步断水。又安玉盘,受十斛。又安铜龟,饮秽水出后,却入诸公主苐。沟亦出建春门东。又显阳殿后皇后浴池上作石室,引外沟水注之,室中临池,上有石床。

石虎以胡粉和椒涂壁,曰椒房。案︰此条见《说郛》。

邺城西三里桑梓苑有宫,临漳水。凡此诸宫,皆有夫人侍婢,又并有苑囿,养獐鹿雉兔。虎数游宴于其中。案︰此条与下一条俱见《太平御览》。

自襄国至邺,二百里中,四十里辄一宫。有一夫人侍婢,数十黄门宿卫。石虎下辇,即止。凡所起内外大小殿台行宫四十四所。

铜爵、金凤、冰井三台,皆在邺都北城西北隅,因城为基址。建安十五年,铜爵台成,曹操将诸子登楼,使各为赋,陈思王植援笔立就。金凤台初名金虎,至石氏改今名。冰井台则凌室也。金虎、冰井皆建安十八年建也。铜爵台高一十丈,有屋一百二十间,周围弥覆其上。金虎台有屋百三十间。冰井台有冰室三,与凉殿皆以阁道相通。三台崇举,其高若山云。至后赵石虎,三台更加崇饰,甚于魏初。于铜爵台上起五层楼阁,去地三百七十尺,周围殿屋一百二十房。房中有女监、女伎。三台相面,各有正殿,上安御床,施蜀锦流苏斗帐,四角置金龙,头衔五色流苏,又安金钮屈戌屏风床,床上细直女三十人,床下立三十人。凡此众妓,皆宴日所设。又于铜爵台穿二井,作铁梁地道以通井,号曰命子窟。于井中多置财宝、饮食,以悦蕃客,曰圣井。又作铜爵楼,巅高一丈五尺,舒翼若飞。南则金凤台,有屋一百九间,置金凤于台巅,故名。北则冰井台,有屋一百四十间,上有冰室,室有数井。井深十五丈,藏冰及石墨。石墨可书,又热之,难尽,又谓之石炭。又有窖粟及盐,以备不虞。今窖上石铭尚存焉。三台皆砖甃,相去各六十步。上作阁道,如浮桥,连以金屈戌,画以云气龙虎之势。施则三台相通,废则中央悬绝也。案︰此条见《河朔访古记》。

石季龙于冰井台藏冰,三伏之月,以冰赐大臣。案︰此条见《太平御览》。

西台高六十七丈,上作铜凤窗,皆铜笼疏、云母幌。日之初出,乃流光照曜。案︰此条见《艺文类聚》。

凉马台高三十尺,周迥五百步,后赵石虎所筑。建武六年,虎都邺,洗马于洹水,筑此台以凉马,故以名云。

赵王虎建武六年,造凉马台,在城西漳水之南。虎常于此台简练骑卒。虎牙宿卫,蛇云腾案︰此句疑有缺字。黑矟骑五千人,每月朔望,阅马于此台,乃于漳水之南张帜鸣鼓,列骑星罗,虎乃登台射箭。箭一发,五千骑一时奔走,从漳水之南齐走至于台下,队督以下皆班赍。虎又射一箭,骑五千又齐走于漳水之北。其五千骑流散攒促,若数万人,皆以漆矟从事,故以黑矟为号。季龙又常以女伎一千人为卤簿,皆著紫纶巾,熟锦袴,金银镂带,五文织成靴,游台上。案︰此条见《说郛》。

石虎以五月发五百里内民万人,筑华林苑垣,在宫西,周环数十里。群臣或谏,虎不从。到八月,天暴雨雪,深三尺,作者冻死数千人。太史奏︰“作役非时,天降此变。”虎诛起部尚书朱轨以塞天灾。

华林苑在邺城东二里,石虎使尚书张群发近郡男女十六万人,车万乘,运土筑华林苑,周回数十里。又筑长墙,数十里,张群以烛夜作,起三观四门。又凿北城,引漳水于华林园。虎于园中种众果,民间有名果,虎作虾蟆车箱,阔一丈,深一丈,四搏掘根,面去一丈,案︰《说郛》引此条,句下有“深一丈”三字。合土载之,植之无不生。

华林园中千金堤上,作两铜龙,相向吐水,以注天泉池,通御沟中。三月三日,石季龙及皇后、百官临水宴赏。

二铜駞如马形,长一丈,高一丈,足如牛,尾长三尺,脊如马鞍,在中阳门外,夹道相向。案︰此条见《太平御览》。

铜钟四枚,如铎形,高二丈八尺,大面广一丈二尺,小面广七尺。或作蛟龙,或作鸟兽,绕其上。案︰此条见《初学记》。

石虎正会于正殿,南面临轩,施流苏帐,皆窃拟礼制。整法服,冠通天,佩玉玺,玄衣𫄸裳,画日月火龙,黼黻华虫粉米。寻改车服,著远游冠,前安金博山,蝉翼丹纱,里服大晓。行礼,公执珪,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一如旧礼。充庭车马、金根、玉辂、革辂数十。案︰此条与下三条俱见《太平御览》。

虎正会,殿前作乐,高絙、龙鱼、凤凰、安息五案之属,莫不毕备。有额上缘橦,至上鸟飞,左回右转,又以橦著口齿上,亦如之。设马车,立木橦其车上,长二丈,橦头安横木,两伎儿各坐木一头,或鸟飞,或倒挂。又衣伎儿作猕猴之形走马上,或在胁,或在马头,或在马尾,马走如故,名为猿骑。案︰《太平寰宇记》载此条云︰作戏马,令人于马上屈一脚,马上立书而字皆正好。又衣伎儿作猕猴形走马,或在头尾卧侧纵横,名为猿骑。其文与此小异。

石虎正会,殿前有白龙樽,作金龙于东箱,西向,龙口金樽受五十斛。案︰《太平寰宇记》载此条云︰作金龙吐洒于殿前,金樽可容五十斛,供正会。其文与此小异。

石虎正会,殿前设百二十枝灯,以铁为之。

石虎正会,殿庭中端门外,及阊阖门前,设庭燎各二合六处,皆丈六尺。

石虎正会,置三十部鼓吹,三十步置一部,十二皆在平阁上,去地丈馀。又有女鼓吹。

虎大会,礼乐既陈,虎缴西阁上窗幌,宫人数千陪列看坐,悉服饰金银熠熠。又于阁上作女伎数百,衣皆络以珠玑,鼓舞连倒案︰此句疑有讹字。琴瑟细伎毕备。

石虎御床,辟方三丈。其馀床皆局脚,高下六寸。后宫别院中有小形玉床。

石虎御床,辟方三丈。冬月施熟锦流苏斗帐,四角安纯金龙,头衔五色流苏。或用青绨光锦,或用绯绨登高文锦,或紫绨大小锦。丝以房子绵,百二十斤白缣里,名曰复帐。帐四角安纯金银凿镂香炉,以石墨烧集和名香。帐顶上安金莲花,花中悬金箔,织成綩囊。囊受三升,以盛香。帐之四面上十二香囊,采色亦同。案︰《太平御览》载此条无“囊受三升”以下二十字。春秋但锦帐,里以五色缣,为夹帐。夏用纱罗,或綦文丹罗,或紫文縠,为单帐。

石虎御坐几,悉漆雕画,皆为五色花也。

石虎作褥,长三尺,用金缘之。

石虎作席以锦,杂以五香,施以五采,𫄧编蒲皮,缘之以锦。案︰此条见《初学记》。

石虎作金银钮屈戌屏风,衣以白缣,画义士、仙人、禽兽之像,赞者皆三十二言。高施则八尺,下施四尺,或施六尺,随意所欲也。

石虎三台及内宫中镜,有径二三尺者,纯金蟠龙雕饰案︰此条与下一条俱见《太平御览》。

石虎作云母五明金箔莫难扇,此一扇之名也。薄打纯金如蝉翼,二面彩漆,画列仙、奇鸟、异兽。其五明方中辟方三寸,或五寸,随扇大小。云母帖其中,细缕缝其际。虽罨画而彩色明彻,看之如谓可取,故名莫难也。虎出时,以此扇夹乘舆。亦用牙桃枝扇,其上竹或绿沈色,或木兰色,或作紫绀色,或作郁金色。

石虎大会,上御食游槃两重,皆金银参带,百二十盏,雕饰并同。其参带之间,茱萸画微如破髮,近看乃得见。游槃则圆转也。案︰此条见《说郛》。

石虎三月三日临水会公主妃嫔,名家妇女无不毕出。临水施帐幔、车服灿烂,走马步射,饮宴终日。

石虎临轩大会,著碧纱袍。案︰《太平御览》载此条作“丹纱袍”。

石虎改虎头鞶囊为龙头鞶囊。

邺中为石虎讳,呼白虎旛为天鹿旛。

石季龙左右直卫万人,皆著五色细铠,光耀夺目。案︰此条见《说郛》。

季龙猎,著金缕织成合欢帽。

石虎时著金线合欢袴。案︰《太平寰宇记》载此条云︰虎每猎,著金线织成合欢袴。

石虎从出行有女鼓吹,尚书官属皆著锦袴佩玉。案︰此条见《太平御览》。

石虎征讨,所得美女万馀,以为宫人,简其有才艺者为女尚书。案︰《太平寰宇记》载此条云︰又拣宫人有才艺者为女尚书、八座、侍中、纳言,皆貂珰直侍。其文与此详略互异。

广陵公陈逵妹,才色甚美,髮长七尺,石虎以为夫人。

石虎置女侍中,皆貂蝉,直侍皇后。

石虎以宫人为女官门下通事,以玉案行文书。案︰此下三条俱见《太平御览》。

皇后出,女骑一千为卤簿,冬月皆著紫衣巾、蜀锦袴褶。案︰《太平寰宇记》引此条云︰皇后出,从女骑千人为卤簿,脚著五文织成靴,手握雌黄婉转弓。其交与此互异。

石虎皇后女骑,腰中著金环,参镂带。

石季龙宫婢数十,尽著皂褠,头著神弁,如今礼先冠。

石虎有指南车及司里车。又有舂车,木人及作行礁于车上,车动则木人踏碓舂行,十里成米一斛。又有磨车,置石磨于车上,行十里辄磨麦一斛。凡此车皆以朱彩为饰,惟用将军一人。车行则众并发,车止则止。中御史解飞、尚方人魏猛变所造。案︰《说郛》引此条云︰解飞者,石虎时工人,作旃檀车,左毂上置碓,右毂上置磨,每行十里磨麦一石,舂米一斛。其文与此小异。

石虎性好佞佛,众巧奢靡,不可纪也。尝作檀车,广丈馀,长二丈,四轮。作金佛像,坐于车上,九龙吐水灌之。又作木道人,恒以手摩佛心腹之间。又十馀木道人,长二尺。馀皆披袈裟绕佛行,当佛前,辄揖礼佛。又以手撮香投炉中,与人无异。车行则木人行,龙吐水,车止则止。亦解飞所造也。

石虎少好游猎,后体壮大,不复乘马。作猎辇,二十人担之,如今之步辇。上安徘徊曲盖,当坐处安转关床,若射鸟兽直有所向关,随身而转。虎善射,矢不虚发。案︰此条与下二条俱见《太平御览》。

织锦署在中尚方。锦有大登高、小登高、大明光、小明光、大博山、小博山、大茱萸、小茱萸、大交龙、小交龙、蒲桃文锦、斑文锦、凤皇朱雀锦、韬文锦、桃核文锦,或青绨,或白绨,或黄绨,或绿绨,或紫绨,或蜀绨,工巧百数,不可尽名也。

石虎中尚方、御府中,巧工、作锦、织成署皆数百人。

石虎御府罽,有鸡头文罽、鹿子罽、花罽。

石虎种双长生树,根生于屋下,枝叶交于栋上。是先种树,后立屋。安玉盘,容十斛于二树之间。案︰此条见《太平寰宇记》。

华林园有春李,冬华春熟。

石虎园中有西王母枣,冬夏有叶,九月生花,十二月乃熟,三子一尺。又有羊角枣,亦三子一尺。

石虎苑中有勾鼻桃,重二斤。

石虎苑中有安石榴,子大如椀盏,其味不酸。

石季龙大飨群臣于太武殿,佛图澄日︰“殿乎!殿乎!棘子成林,将坏人衣。”视殿右有棘生。案︰此条见《说郛》。

孟津河东去邺城五里,有济北郡穀城县,有穀城山,是黄石公所葬处。有人登此山,见崩土中有文石,石文鲜明。石虎使採取以治宫殿,又免穀城令,不奏闻故也。

佛图澄死后,有人于陇上见之。石虎令开视其墓,惟有一石。虎曰︰“石者,朕也。葬吾而去,吾其死矣。”果然。案︰此条见《太平寰宇记》。

石虎太子宣,与母弟蔡公韬迭秉政事。宣嫌终有代己之势。八月社日,韬登东明观游,暮还酌宴,作女伎,罢,宣遣力士钜鹿杨材等十馀人,夜缘梯入韬第,斫杀之。案︰此条见《太平御览》。

附录[编辑]

当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堰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河内。后史起为邺令,引漳水十二渠,灌溉魏田数百顷,魏益丰实。后废堰,田荒,更修天井堰,引邺城西面漳水,十八里中细流东注邺城,南二十里中作二十堰。

魏武于铜爵台西立二台。《魏都赋》云︰“三台列峙而峥嵘。”案︰此条见《太平寰宇记》。

邺中南城东西六里,南北八里六十步。高欢以北城窄隘,故令仆射高隆之更筑此城。掘得神龟,大逾方丈,其堵堞之状,咸以龟象焉。案︰此条见《河朔访古记》。

惠帝师败荡阴,千官皆走,独嵇绍端冕帝侧,以身捍主,遂至见害,血溅御衣。及事定,左右欲浣之,帝日︰“此嵇侍中血,勿去也。”诏葬县南,因名此地为浣衣里。案︰此条见《太平寰宇记》。

紫陌宫在临漳县城西北五里,石虎建于紫陌桥侧。及齐时,因修为济口。帝巡幸,及往并州,百官相饯,莫不至此而别。文宣尝西巡,百官辞于紫陌。帝使矟骑围之,曰︰“我举鞭一时刺杀。”淹留半日,文宣醉不能起,黄门侍郎是连子阳进曰︰“陛下如此,诸臣恐怖。”文宣曰︰“大怖耶?若然,不须杀。”乃命解围。将行,见魏孝静帝及高隆之于道左,以酒酹之。至晋阳,又并见之。孝静曰︰“我不负君,何意发我冢?”隆之曰︰“臣无罪,何意诛臣儿?”文宣乃使封魏帝陵及隆之冢也。

邺俗,冬至一百五日为介子推断火,冷食三日,作乾粥,是今之糗。

并州俗,以介子推五月五日烧死,世人为其忌,故不举饷食。非也。北方五月五日,自作饮食祀神,及作五色新盘相问遗,不为介子推也。

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煮粳米及麦为酪,𢭏杏仁煮作粥。按《玉烛宝典》,今人悉为大麦粥,研杏仁为酪,别以饧沃之。

  ↑返回顶部

本晋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远远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