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鄒縣重修亞聖孟子廟碑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鄒縣重修亞聖孟子廟碑
作者:朱彝尊 
本作品收錄於《曝書亭集/卷69

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道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子。昌黎韓子之言,天下之公言也。當其時,孔子沒,微言絕。七十子沒而大義乖,曾子之徒有吳起,子夏之徒,流為莊周;周再傳而為孫卿。蓋有以斗問於墨翟者。而孟子受業子思之門人舍冉、閔、遊、夏,願學孔子。其言醇乎醇,其色粹然見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其氣塞乎天地之間而毋餒,於滕世子,道以性善,於齊王,先攻其邪心。於梁,去利而先仁義。《春秋》,弟子不能讚,而孟子發其微。性與天道,弟子不得聞,而孟子暢其旨。此之謂名世,此之謂大丈夫,此之謂豪傑之士。自韓子功不在禹下一言,百世之論定矣。乃世儒以其矯枉過直,有不知而續其書者。或刺之,或非之,或刪之,或詆之,或疑之。至或比於忍人辯士,儀秦之流,幾於侮聖人之言也已。

明之太祖頒其書於學官。當吳元年,即諭許存仁曰:「孟子專言仁義,使當時有賢君用其言,天下豈不定於一乎?」又敕文學之士曰:「朕聞孔孟於世,利濟之心,慮恐不及。」諭桂彥良曰:「孔孟一聖一賢,自漢唐以來稱之。」諭趙晉曰:「孔孟之道,卿幼學壯履,大哉王言,必孔孟並舉。」其命劉三吾節文者,為發題試士。恐啟諸生訕上之端爾,乃無稽之言。謂帝欲廢孟子,錢唐進諫,以腹受箭野史近誣,不足信。

鄒縣為亞聖故里,廟在縣南門外,由來已久。其初褒崇之典未及。宋元豐六年,從吏部尚書曾孝寬之請,詔追封鄒國公。政和五年,太常議以弟子十八人配,其後季孫子叔罷祀,配者堂上一人,廡下一十五人。彝尊三謁廟,見棟宇摧頹,久圮不治。心焉負疚,若疢疾之入於懷也。歲在乙丑,丹徒張公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山東,始庀材以葺廟。明年工畢,遺彝尊書,大旨謂子之論文,六籍之外。七篇是宗。廟成宜有碑,曷操奇觚,以志歲月。彝尊不敢讓,謹以聞於師者,具書於石,兼取外書遺意,括為歌詩。其辭曰:

大人藐之,白羽之白輕兮。楊墨距之,白玉之白貞兮。萬鍾去之,白雪之白清兮。源泉混混,盈科後進。泰山巖巖,雲天是參。昔先王肇祀,三遷之里。春秋俎豆,鄒嶧之趾。遺像在屋,坐以千年。林有灌木,井冽寒泉。懿矣張公,撫茲東土。維正學是崇,靡廢勿舉。生民以來,盛於尼父。聖克亞之,秩祀斯所。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