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樓子/15
目錄 | 金樓子 | |
◀上一卷 | 雜記篇十三下 | 下一卷▶ |
殷湯取士于商賈,周武取士於負薪,齊桓取士于車轅,大漢取士于奴僕。明王聖主取士以賢,不拘卑賤,故功德洋溢,名流竹帛也。
大器不可小用,小士不可大任。
周君出獵,見白雁為群。周君鼓弩欲射道之行者,其禦公孫龍下車拊矢曰:“君以雁射人,無乃虎狼也?”
魏絳請施捨積粟。自公以下有積粟者盡出之,國無滯粟,亦無困人。公無禁利,又無貪民。行之期年,國乃有節。此蓋邃古之法耳。今若開府庫,並以濟民,忽值妖賊,便當束手。此劉虞惜放火,所以見誅。仲堪賑貧民,于茲竄矣。
趙簡子出畋,命鄭龍射野人,使無驚吾鳥。龍曰:“吾先君晉文公伐衛不僇一人,今君一畋而欲殺良民,是虎狼也。”簡子曰:“人畋得獸,我畋得士。”故緣木愈高者愈懼,人爵愈貴者愈危。可不慎乎?
齊桓公飲酒醉,遺其冠,恥之,三日不朝。管仲曰:“此非有國之恥,胡不雪之以政?”公曰:“善。因發倉粟賜貧窮,論囹圄,出薄罪。處三日而民歌之曰:‘公胡不復遺其冠乎?’”
齊宣王晝臥於社山。父老十三人迎勞王,王命賜父老田不租,又無徭役。父老皆拜,而閭丘先生獨不拜。王問之,對曰:“臣願得壽而富貴也。”王曰:“夫生殺有時,壽非寡人所得許也。今倉廩以借火荒,無以富先生;大官無缺,無以貴先生。”閭丘曰:“不然。願大王選良吏以牧之,臣得壽矣。春秋振之以時,無煩擾百姓,臣得富矣。大王出令曰:少者敬老,則臣得貴矣。”王曰:“善夫!”
主有三惡:不修文德而尚武功,不明教化而枉任刑,是一惡也;妃妾以百數,黔首多鰥寡,是二惡也;男不耕耨,女不紡織,杼軸既空,田疇蕪穢,是三惡也。主有三殆:倍德而好色,親諂諛,遠忠直,嬖子眾多,嫡嗣無立,是一殆也;嚴刑峻法,是二殆也;犬馬啖黍,民不厭糟糠,是三殆也。
田光鞠武俱往候荊軻。燕太子以武陽性好彈,太子為作金丸。
燕田光鞠武往候荊軻,軻時飲酒醉臥,光等唾其耳中而去。軻醉覺問曰:“誰唾我耳?”婦曰:“燕太子師傅向來,是二人唾之。”軻曰:“出口入耳,此必大事。”
燕田光鞠武俱往候荊軻,軻在席擊築而歌,莫不發上穿冠。
昔鄧通從理入口,相者曰必餓死。漢文帝曰:“能富通者我也。”賜以銅山,其後果餓死。
枚乘有雲:“磨礱不見其損,有時而盡;種樹不見其長,有時而大;積行不知其善,有時而用;棄義不知其惡,有時而亡也。”
楚國龔舍,初隨楚王朝,宿未央宮,見蜘蛛焉。有赤蜘蛛大如栗,四面縈羅網,有蟲觸之而死者,退而不能得出焉。舍乃歎曰:“吾生亦如是矣。仕宦者人之羅網也,豈可淹歲?”於是掛冠而退。時人笑之,謂舍為蜘蛛之隱。
桓譚有《新論》,華譚又有《新論》;揚雄有《太元經》,楊泉又有《太元經》。談者多誤,動形言色。或雲桓譚有《新論》,何處複有華譚?揚子有《太元經》,何處複有《太元經》?此皆由不學使之然也。
諸葛司馬二相,誠一國之宗師,霸王之賢佐也。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省任刑法,整齊軍伍,步卒數萬,長驅祁山,慨然有河洛飲馬之志。仲達據天下十倍之地,仗兼併之眾,據牢城,擁精銳,無擒敵之意,若此人不死,則雍梁敗矣。方之司馬,理大優乎!
高貴鄉公賦詩,給事中甄歆陶成嗣各不能著詩,受罰酒。金穀聚前,絳邑令邵滎陽中牟潘豹沛國劉邃不能著詩,並罰酒三鬥。斯無才之甚矣。
畢卓常飲廢職,比舍郎釀熟,卓因醉,夜至其間取酒飲之。掌酒者不察,執而縛之。郎往視之,乃畢吏部也。遽釋其縛,卓遂與主人飲于甕間,取醉而去。卓嘗謂人曰:“右手持酒杯,左手執蟹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也。”
孔靜居山陰,宋武微時以靜東豪,故往候之。靜時晝寢,夢人語曰:“天子在門。”覺寤,即遣人出看,而帝亦適至,靜虛已接對,仍留帝宿,夜設粥無鮭,新伏鵝卵,今煮以為肴。賊平,京都以靜為奢威將軍,會稽內史。
元嘉中張永開玄武湖,值古塚上有一銅鬥,有柄若酒桍。太祖訪之朝士,莫有識者。何承天曰:“此亡新威鬥,王莽三公亡,皆以賜之。一在塚內,一在塚外。”俄而又啟塚,內得一鬥,有銘書稱大司徒甄邯之墓。
餘好為詩賦及著書,宣修容敕旨曰:“夫政也者,生民之本也,爾其勖之。餘每留心此處,恒舉燭理事,夜分而寢。餘六歲能為詩,其後著書之中,唯玉韜最善。
昔孔甲過人家,主方產子。占之曰:“子必有殃。”孔甲曰:“以為餘子,誰為殃之?”及長,果見斫木而傷足。
高蒼梧叔能為風車,可載三十人日行數百里。
梁有富人虞氏,財資無量,登高樓,臨大路,陳酒博弈其上,樓下俠客相隨而行,樓上博弈者爭采而笑。會飛鳶墜腐鼠正中俠客,俠客聞樓上笑,謂虞氏以鼠投己,夜聚攻滅虞氏。
宋丘之鼎以烹雞,多瀋則淡,少瀋則焦。
鄭泉願得五百斛船貯酒,四時甘肥置雨頭,謂人言:“死必葬我于陶家之側,百年之後,形化為土,得為酒器,豈不美哉?”
李元禮洌洌如長松下風,周君颼颼如小松下風。
魏文侯見宋陵子,三仕不願。文侯曰:“何貧乎?”曰:“王見楚富者,牧羊九十九而願百。嘗訪邑裡故人,其鄰人貧有一羊者,富拜之曰:‘吾羊九十九,今君之一,盈成我百,則牧數足矣。’鄰者與之。從此觀焉,富者非富,貧者非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