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救亡圖存的幾句話
關於救亡圖存的幾句話 於六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間在浙滬贛各處講演之詞 中國國民黨政治委員會 主席汪精衞 中華民國26年(1937年) 1937年 公布於東方雜誌1937年34卷第15~17期 |
|
各位同志:
兄弟今日所講,是關於救亡圖存的幾句話,因値病後,恐不能一口氣講下去,故先期將要講的話,筆記出來,其內容槪分上下兩段:上一段多注重於對內省察,下一段多注重於對外觀察。
剛剛寫完, 蘆溝橋事變,已經發動了,對於這次事變,應該怎樣處置呢?這固然要看事變之演進如何,然而兩年以來之 中國,不但我們,便是 日本,也知已非兩年以前可比了,統一與勦匪,都已完成了一個階段,絕不是用乘虛襲擊的故智所可得手,所以這次事變的原因,決不是偶然觸發,其爲豫定計畫,殆無可疑。當此之際,我們從事於對內省察,對外觀察,更感覺其必要。兄弟很想藉此貢獻一點意見,以供各位同志的參考。
今天所要講的,是 中國現在如何纔可以救亡圖存,一個人生在世上,常常有各種病魔前來侵襲,如果身體沒有抵抗力,便不免卽於死亡,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亦然,若要救亡圖存,除了加強國家民族的抵抗力,沒有第二個方法。
關於此點,我們知道有好些人持着不同的見解。其理由是『現在纔來講怎樣加強國家民族的抵抗力,已來不及了,滅亡已在眼前,應該儘現在所有的抵抗力,完全用盡,若不此之務,而講準備,須知道講準備,就不能不忍耐,講忍耐,就不知不覺的把民族意識,卽於消沈,其結果不惟不能保存國家民族的生命,並且不能保存國家民族的人格。』
這些說話,自然不是沒有理由,但是我們必須知道,如何纔能『儘現在所有的抵抗力完全用盡』呢?
自從國難發生以來,因爲全國沒有眞正的統一,中央對於各省,不能如身使臂,臂使指,卽使抗戰也是零零碎碎的抗戰,而不是整個的抗戰,又因爲共匪乘間竊發,口頭反對侵略,實際無異侵略者之別動隊,這樣的變生肘腋,卽欲抗戰,亦有所不能,這些事實,從前已屢屢說過了,我如今並非舊事重提,不過藉此可以證明國家民族的抵抗力,與其組織,
息息相關,組織不健全,則抵抗力必然散漫,所謂『儘現在所有的抵抗力完全用盡』只是一種白想,有好些人對於此點,加以反駁的,其理由是『若要統一,只有抗戰,因爲國內各種勢力之不能聽命,都是以政府不抗戰爲藉口,如果抗戰,則自然歸於一致。』噫!這些說話,是以統一爲重呢?還是以抗戰爲重呢?照這些說話,在邏輯上,是以統一爲目的,而以抗戰爲手段,抗戰是可以作爲統一的手段的麽?抗戰是將整個國家,整個民族,來作孤注的,勝則存,不勝則亡,這是何等重大的目的,我們那可以抗戰作爲統一的手段呢。我們如果抗戰,是爲抗戰而抗戰,不是爲統一而抗戰,我們決不肯以抗戰求統一,毋寧說,我們爲抗戰而統一,以統一求抗戰,因爲抗戰是我們最大的目的,統一不過是抗戰的前夜所必須的一種準備。
以上所說,是證明若要『儘現在所有的抵抗力完全用盡,』則必須將現在組織上的缺點,加以修補,使之健全,有了健全的組織,方纔能將所有的抵抗力,都運用出來,方纔是整個國家整個民族之抵抗力的表現,而不是零零碎碎的表現,所以修補組織上的缺點,而使之健全,正是整個抗戰計劃中之一部分要緊的工作。
然而,單是組織,還不够的,組織之外,尙有一事,當與組織並重,這就是訓練,說到這裏,想起 明朝末年, 滿洲入寇 中國的時候來了,諸君大槪看過, 揚州十日記、 嘉定屠城記裏頭有一段說,當城破時, 滿洲兵逢人便殺,有十多個人躱在一間屋子裏頭床子底下,一個 滿洲兵手持長矛,闖了入來,這十多個人,只有發抖,這一個 滿洲兵看見人太多了,只有將長矛往床下亂搠,搠至手倦,方纔走了出去。我們試想,這十多個人,難道不能一擁出來,將這長矛奪去,將這一個 滿洲兵打死麽,何以只知道縮作一團聽其搠死呢?這只因爲平時沒有訓練,所以臨時便手足無所措,和十幾隻鷄鴨,聽候一個屠人操刀以割,只有呼號,而無掙扎,因爲如此,所以四萬萬人之衆,受制於五百萬人,至二百六十餘年之久,說到這裏,令人氣塞,不能再說下去了。
據軍事學者說:未來戰爭,最後勝利,屬於人口衆多那方面,因爲戰爭是需要不斷的壯丁補充的,壯丁缺乏,便是軍事最大要素的缺乏,無可補救,例如 歐戰當初, 德、 法相持,人人皆知道 德國將得勝利,因爲 德國人口有七千多萬, 法國人口只有三千多萬,無論如何, 法國沒有支持到底的能力,但是後來同盟方面,只賸 德、 奧,雖加入 士耳其,而 意大利退出,終至加入協商方面,至於協商方面, 法國之外,還有 俄國,還有 英國,以及 比國,以及 意國,及至 美國加入,則勝負之數已可知了,因爲以人數而論,同盟方面與協商方面,本已衆寡懸殊,及至 美國加入,協商方面,更添了許多生力壯丁, 德國雖強,終於不能維持其戰線,由此可知,人口與戰爭之關係,是如何鉅大,但於此有注意的,所謂以多寡定勝負,是指兩方面人民智識能力都是相等,卽使各有所長,而在大體上,差不多是同一水平線,如果智識能力不相等,那就雖多無用,所以 比國受 德國侵略,世人對於 比國,必有同情,因爲 比國只有四百萬人, 德國以七千萬人來侵略他,是無從有勝利之可能的,至於 中國,以四萬萬人之衆,而受五百萬人之侵略,如今又受六千萬人之侵略,那就無從得世人的同情了,所以有人說道:『我們 中國不是弱小民族,而是弱大民族』亡國滅種,是可痛的,以弱大之故,至於亡國滅種,不惟可痛,而且可恥。
中國爲什麽會陷於弱大呢?不但因爲组織有缺點,幷且因爲沒有曳過訓練,如今武器已不是長矛的時代了,一枝長矛,可以搠死十多個人,一顆開花礮彈,一顆飛機炸彈乃至毒氣彈,其殺人的力量,不是長矛所可比擬,我們同胞,如果沒有訓練,則四萬萬人之衆,決無所逃於嗜殺人者之手,組織是整個抗戰計劃中之一部分要緊的工作,訓練亦然。
組織訓練,還是專就精神方面來說,至於物質方面,如武器、如和平工具,其爲要緊,與精神方面,無可軒輊,有人說道:『唯武器論是不行的,民族戰爭,所可恃的唯在精神,精神所到,何事不成,』這些說話,也不是沒有理由,但是物質方面之補充,如武器、如和平工具,決不能說不是整個抗戰計劃中之一部分要緊的工作。
以上便是這幾年來埋頭苦幹的意義,這幾年來,全國人民,在中央領導之下,一致努力,以從事於埋頭苦幹的工作,統一事業漸漸凝成了,軍隊整理,著著進行了,全國人民,對於軍事訓練,踴躍參加,尤其是靑年,本著純潔的愛國心,與熱烈的救國情緖,不辭勞苦,來受軍事訓練,至於物質方面,在經濟落後的環境裏,日積月累,也有了一些成就,總而言之,這幾年來, 中國不能說沒有進步,所謂進步,便是國家民族的抵抗力之加強。
這種抵抗力之加強,如果繼續不斷,則在精神方面,能使四萬萬餘人凝成一體,而務盡其才,在物質方面,能使四百餘萬方里,鎔成一片,而務盡其利,那麽,一旦有事,便可以整個使用。所謂『儘現在所有的抵抗力,完全用盡,』方纔不是白想。
於此有注意的,以上種種,並非說必須準備至若何程度,方纔可以使用,只是說有一刹那準備的時間,也不可放過,必須將這一刹那,用得極經濟,極有效,有一點滴準備的材料,也不可浪擲,必須將這一點滴,用得極合理,極適於需要,時時將自己所有,與人家所有,虛心比較,本著恥不若人之精神,以用盡迎頭趕上之方法,一些不可放鬆,一些不可大意,然而準備兩個字,是不容易得到的,敵人允許我們準備麽,我們艱難辛苦的日積月累,當不得敵人幾分鐘的破壞,而且我們不能以準備之故,到了最後關頭,尙且徘徊瞻顧,超過了忍耐的限度,喪失了犧牲的精神,所以犧牲的時候總有一日到來的,及至到來的時候,卽使準備尙未完成,亦當不顧一切,斷然出於犧牲,在這時候,一切比較,用不著了,物質的缺陷,用精神來彌補,除將日積月累之所得,奮然一擲,無所愛惜之外,我們還要決決絕絕的,做到以下兩件事:第一、我們必須知道,自古亡國,不是亡於外敵,而是亡於內奸,從前 滿洲能以五百萬人亡我四萬萬人,其原因,不只是四萬萬人無訓練,尤其是四萬萬人中,有不少的人,去做內奸,不是這樣,不會亡國,人有恆言,有可敗之軍隊,無可亡之國民,這是指國民不做內奸而言。 德國戰敗之後,不惟不亡,而且復興,因爲沒有 德奸, 阿比西尼亞戰敗之後,遂至亡國,因爲有 阿奸。所以我們抗戰而勝則已,不幸而不勝,寧可國亡而種隨以滅,不可遺留一個做內奸的種子。第二,我們必須知道, 孟子有句話,敵人之所欲者,吾土地也,土地可以利用,做出種種原料與工具,爲繼續屠戮我們之用,所以我們抗戰而勝則已,不幸而不勝,則必須使我們的土地,隨我們同爲灰燼,先用堅壁方法,使敵人無所得,繼用淸野方法,使敵人卽得之,亦只是一片焦土,無足供給爲繼續屠戮我們之用。那麽,敵人之窮兵黷武,終無結果。以上二者,一是人人抵抗而死,二是處處抵抗而成爲灰燼,必如是,方纔够得上說『儘現在所有的抵抗力,完全用盡。』以上是準備的眞義,也是抗戰的眞義,合而言之,便是救亡圖存的眞義。末了還有幾句話,強弱是相對的名詞,以現狀而論, 日本強,我們弱,無可諱言的。但這是相對,不是絕對,所以我們對於前途,固然不可過於樂觀,但也不可過於悲觀。總理在民族主義的演講裏,曾經說過,有幾個強國,於三日之內,可以滅亡 中國,這一番深切著明的教訓,有許多人不能領會,反以爲足以消失民族的自信力,增加對於強敵的恐怖心理,殊不知道,一個國民,對於一個國家的環境,如果不認識淸楚,則無從挽救,三日亡國論,是悲觀麽,那麽,十七分鐘亡國論,又當如何,諸君大約看過,兩三年前 日本有一個海軍評論家,曾發表過一篇文字,將 英 美艦隊和 日本艦隊,作數學的硏究,其判斷是,倘若 英 美艦隊聯合起來,與 日本艦隊作戰,則十七分鐘之內, 日本艦隊,全數消滅,國運也就從此吿終。這篇文字,是否消失 日本民族的自信力,增加 日本對於強敵的恐怖心理呢。這是適得其反,這是明白指出 日本的國家環境,使 日本國民共同認識,如果 英 美艦隊聯合起來,向 日本進攻, 日本便會遭遇滅亡的命運。那麽, 日本國民惟有竭其全力,使 英 美艦隊不能聯合,方纔可以保住在 太平洋的勢力,於此可以證明,強弱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只要國民時時刻刻,放開眼光,認識國家的環境,只要國民時時刻刻,提心弔膽,努力於國家環境的改善,用不著過於樂觀,也用不著過於悲觀。我們現在的情形,危險極了,屈辱極了,說樂觀的話,無異說凶年何不食肉糜,然而如果我們能『儘所有的抵抗力,完全用盡。』也不見得一定不能死中求生亡中求存的。
剛纔所講我們若要救亡圖存,必須本著埋頭苦幹之精神,以從事於加強國家民族之抵抗力,這是根本意義,沒有這根本意義,其他一切,無從說起,根本意義,已經明瞭,則我們便可著眼於觀察現在中國之環境及其對象了。
大凡一國的外交根本方策,都比較的有固定性,除非環境有大變動,或內部有劇烈的變化,外交根本方策絕不容易轉換,卽使內閣有所更迭,至多於外交方策之運用上,其形式與步驟,有些張弛,決不會將外交方策根本加以變更的,這是各國皆然,而於軍部力量能影響內閣,把握住一切權力重心之國,尤爲顯著,那麽日本對於中國的外交根本方策,是怎樣的呢,有些說,日本對於中國之侵略是無止境的,其始以琉球台灣及朝鮮等處爲其生命線,說是爲防護本國領土,不容不取,其繼以東三省爲其生命線,說是爲防護朝鮮等處不容不取,其繼以熱河等處爲其生命線,說是爲防護東三省,不能不取,其繼以河北察哈爾等處爲其生命線,說是爲防護東四省,不容不取,照此看來,中國若存留一塊土地,這一塊土地,也就是日本的生命線,在不能不取之列,所以中國與日本絕無可以共存之理,有些說,日本對於中國之侵略,有止境的,其所云不侵略不威脅,實含有一種願望,並非絕對不可與中國共存,依我看來,以上兩說,固要看日本之做法如何,同時也要看中國之做法如何,換句話說,中國若不能加強其抵抗力,日本之侵略,必無止境,反之,若能加強其抵抗力,第一步保得住未失的土地,第二步進而規復已失的土地,則日本之侵略,便不能不有止境,何以呢,中國若不能加強其抵抗力,則中國自己先沒有自存的資格,如何能與人共存,中國若能加強其抵抗力,則至少可以得到以下三個結果:
第一個是,日本看見中國國家民族的抵抗力,已經加強了,侵略手段已無可再施了,於是根本的放棄了侵略政策,從新和中國本於互相尊重領土主權平等互惠之原則,將以前一切糾紛,逐步整理,以至於全部整理,從此兩國爲東亞和平,世界和平,共同攜手,邁步前進,由共存共榮,以至於大同,這種希望,若要實現,不是絕不可能的,只要中國對於加強國家民族的抵抗力,努力不斷,只要日本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第二個是,如其日本沒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勇氣,那麽,中國繼續不斷的加強其國家民族的抵抗力之結果,必能將已失的領土和主權,逐漸收回,例如德國,雖受凡爾賽條約的束縛,加以羅迦諾條約之保障,然而,去年三四月間,居然能將萊茵河不駐兵區域之限制,予以撤銷,這原因是:一、德國自凡爾賽條約成立以後,埋頭苦幹,十有餘年,國家民族的抵抗力已經加強了;二、意大利方從事於阿比西尼亞之侵略,條約神聖之意義,已不復存在;三、英法對意的態度不同,對德的態度亦不同,可以乘間抵隙,得所藉手;四、法國人民雖準備戰爭,究竟厭惡戰爭,不願輕於發難。以此之故,德國公然能夠撕毀了束縛自己的不平等條約,何况中國,自九一八以來,至今沒有簽字於斷送領土主權之條約,只要國家民族的抵抗力加強以後,運用得宜,這種希望,決非絕對不能實現的。
第三個是,剛纔說過,德國所以能兵不血,而收回萊茵河一帶不駐兵區域,法國人民之厭惡戰爭,不願輕於發難,是其一因,然則如果日本沒有厭惡戰爭的心理,反之,且爲歡喜戰爭,那麽,則兵連禍結,在所不免了,中國到那時候,惟有將埋頭苦幹以來,所積累的國家民族的抵抗力,完全用盡,以保存國家民族的生命,不然也保存國家民族的人格。
以上三個結果,都是可能的,只是我們必須豫備得著第三個結果,方纔能得着第二個結果,乃至第一個結果。
日本國民中,盼望得到第一個結果的,決非絕無其人,我們很願與這種人,共同致力於第一個結果之實現,但自九一八以來,種種事實吿訴我們,日本雖有想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人,但總被其他一般劊子手的氣燄彈壓住了,所以我們不惟不敢做得著第一個結果的好夢,也不敢做得著第二個結果的好夢,我們如不想延頸就戮,那就不能不時時刻刻豫備著『儘所有的抵抗力完全用盡,』如此說來,第一個第二個結果,日本之侵略,固有止境,卽第三個結果,日本之侵略,亦不能無止境。
如今且把對於日本之觀察,略說幾句:
先就外交來說,
當九一八的時候,日本看破了歐美各國方陷於經濟恐慌,而且各國間之感情利害,因種種衝突不能一致,所以悍然冒國際之大不韙而不顧,九一八事變已作,果然的國際聯盟對於經濟制裁,武力制裁,連說也不敢說,一一如日本所料,然而,只是道德制裁,已使日本不能忍受了,於是有所謂焦土外交,繼焦士外交之後,又有所謂協調外交,對德修好,對意修好,對英談判,對俄談判,自普通眼光看來,富人與富人結交易,貧人與富人結交難,日本和這些強國協調,總比中國求助於這些強國來得容易,然而,若加以仔細觀察,則有以知其不然,何以呢,日本若懷着獨覇東亞,侵略中國的決心,則無論何國,總不能和他接近,所以德日協定,德國方面,曾坦白表示,這協定目的是對俄,不是對待中國,意國亦然。至於英國,雖然因爲國家環境的關係,其海軍力量,第一步在維持地中海大西洋之勢力,以確保其本國安全,第二步在維持印度洋之勢力,以確保其印度及南洋羣島之安全,第三步方纔是維持太平洋之勢力,以確保其遠東利益之安全,然而,最近星加坡軍港,已經完成,且進而計畫香港之國防線了。至於俄國,在前數年,雖然因爲埋頭於經濟建設,對於出賣中東鐵路等等,無所顧恤,最近則遠東軍事,已有了相當準備了,凡此種種,皆足以證明日本獨覇東亞,侵略中國之決心,不只中國不能忍受,關係各國,也一樣的不能忍受,日本如不變更其決心,雖欲行其協調外交,其勢必終於碰壁。
人有恆言,弱國無外交,這話是不然的,強國尙且不可無外交,何况弱國,外交之最大作用,在使自己增加與國,對方增加敵國,不然,亦使自己減少敵國,對方減少與國,例如俾士麥時代,一戰勝丹麥,再戰勝奧,三戰勝法,戰勝對方,是普魯士軍隊的力量,戰丹麥之時,能使奧不助丹麥,戰奧之時,能使法不助奧,戰法之時,能使奧與意不助法,則是俾士麥外交的力量,這是強國因有外交而益維持增進其強國的地位之絕好例子,威廉二世則不然了,以外交運用不得法之故,竟使天下強國,皆與德國爲敵,終至一敗塗地,這是強國因無外交而不能維持其強國的地位,且陷於低落之絕好例子,歐戰以後,德國受凡爾賽條約的束縛,悲觀的人,幾幾以爲德國所受壓迫太沈重了,恐將無翻身之希望了,然自凡爾賽和會以後,史特萊斯曼等,相繼領導全國,埋頭苦幹,內則恢復元氣,外則適應時勢,忍人所不能忍,爲人所不敢爲,十餘年間,漸漸抬頭,卒致造成今日之國際地位,這又是弱國因有外交而漸漸增進其地位之絕好例子,弱國無外交之說,眞所謂自暴自棄,萬萬要不得的,大抵外交必須與國力相應,有許多國力,外交發生許多效用,是平手,外交的運用,其所收效用,超過於國力是高手,然超之太過,則如空頭買賣,雖在強國,亦有危險,至於弱國,則不僅賠錢,且有破產之虞了。例如甲午之役,中國戰敗以後,割讓遼東,其後以俄德法三國之干涉,強迫日本,將遼東歸還中國,一時似乎得意,然其後因此之故,德國佔領膠州灣,俄國佔領旅順大連灣,法國占領廣州灣,英國占領威海衞及九龍,占領海口之不已,進而劃定各省勢力範圍,而遼東半島終且成爲日俄角逐之場,這是因爲不知注意於加強其國力,而徒欲倚賴外交,所以結果悲慘至於如此。反之,如果下了決心,盡其可能,以從事於國力之充實,而同時對於外交,亦盡其可能,以謀運用,那麽,國力加強一分,外交效用,亦因而增進一分,外交效用增進一分,國力亦因而加強一分,日積月累,其有助於救亡圖存,是無疑的。
三中全會有見於此,在宣言中鄭重指出,『循國際和平之路線以前進,』這一句話,用意至深,涵義至廣,所謂『循國際和平之路線以前進』並不是專指那一國,而只是確立一個標準,凡是抱有和平的志願,能夠從事於講信修睦的,便是中國的朋友,願與之攜手前進,以此之故,就強弱論,中國與各國接近,爲勢雖較難,而以順逆論,中國與各國接近,爲勢卻較易,日本有感於此,所以屢屢的說,中國好弄手腕,以夷制夷,須知中國如果無故想擾亂日本,利用各國,以與日本爲難,自然不對,可是事實並不如此,中國本沒有擾亂日本的心事,目前一切紛擾,皆因日本之破壞和平而起,日本若因此之故,而說中國以夷制夷,正所謂伐人之國必先伐其交了。
於此有注意的,中國固然愛好和平,世界上許多國家固然也愛好和平,然和平之存在,不取決於愛好和平之志願,而取決於維持和平之力量,以本國論,沒有力量來抵抗侵略,而徒言愛好和平,不惟無聊,而且可恥,以國際論,對於侵略者與被侵略者守中立,固無當於和平,卽使寄同情於被侵略者,而不拿出力量來,當被侵略者拚命的時候,予以喝采,及其倒地,予以花圈,與其稱爲和平之愛好者,毋寧稱爲和平之嘲笑者,然而被侵略者得此教訓,知道萬事惟恃力量,更知道自己有了力量,纔能運用人家的力量,那也不無益處的。
再就經濟來說,
自從九一八以來,日本軍部窮兵黷武不顧一切,以致造成國際孤立之地位,而日本國民對於軍部擁護如故,其原因固不止一端,然其中有一端不容忽視者,便是軍部所提倡的廣義國防論,廣義國防論的基點,在於說明未來的戰爭,是國力戰,戰爭之勝負,不僅決於兵力,尤其決於全國的力量,所以兵力之充實,固是國防之第一義,而全國的力量之充實,又爲兵力之充實之淵源,如果不注意於全國的力量之充實,卽無法完成國防,依據此基點,提倡生產機構的改良,以及人的要素的改良。所謂生產機構的改良,便是不滿意於明治維新以來追逐歐美各先進國之後所造成的私人資本主義之制度,認爲這種制度,在國家方面,不能適應軍需工業之要求,以完成其國防之目的,在人民方面,產生饑饉,勤勞大衆,固備受壓榨,卽中小資產,亦因備受脅迫而無以自存。以此之故,主張經濟統制,以期對於國家人民兩方面,得以補偏救弊,所謂人的要素之改良,便是講求國民生活之安定及向上,因爲國家總動員時,須全國人民,一致團結,故國民生活,不可相差太遠,而且未來戰爭中之兵士,必須技術熟練,品質優良,而這些兵士,大槪自勤勞大衆中來,平時能改善彼等的生活,使得適度發展,然後臨時能發抒其能力,以供國家之用。綜合這些論調,對於國防之充實,與國民生活之改善,同時兼顧,而對於生產力之擴大與分配,亦同時兼顧這些論調,發於軍部,在資本階級,固不免抱着不安,而在大多數人民方面,卻產生了不少的信仰與希望。幾年以來,軍部之得以一意孤行其侵略之政策,未嘗不得力於此。然而,這種廣義國防論,醞釀數年,至於最近,則漸漸的變而爲狹義國防論了,這種狹義國防論之主張,也是由軍部發出,對於廣義國防論,派別不同,論點各異,簡括說來,側重於國防之充實,而對於國民生活改善之主張,則放輕了,側重於生產力之擴大,而對於分配,則放輕了,其理由是顧慮與旣成之經濟勢力衝突。旣成之經濟勢力,若一旦以衝突之故,而陷於混亂,歸於萎縮,則國防之目的,亦將因而犧牲狹義國防論基於此種顧慮,漸漸排斥廣義國防論之勢力,詆爲空想,不切於現實,以此之故,軍部與資產階級比較協調了,其間雖有波瀾曲折,也因互相遷就,而歸於平穩了。至於軍部對於大多數人民之信仰與希望將會怎樣,此時我們不敢輕下斷語。
日本的經濟現象,比我們先進了六七十年,就現在而論,不但國家財政的力量,非我們所能及,便是人民生活的程度,和我們人民,尤其是鄕村人民,比較起來,其安定與向上,亦非我們所敢望,可是私人資本主義制度,已經凝成,其積重難返,與乎左支右絀之狀,已如上述,然則我們今日若能遵照 總理所定的民生主義,努力做去,發達國家資本,以從事大工業,保護私人資本,以從事中小工業,則軍需工業得和平工業的培養,可以暢遂發達,以完成國防之目的,和平工業得國防力量爲之保障,可以增高繼長,以達到改善人民生活之目的,方針旣定,路線旣闢,邁步前進,決不至有『來不及』之慮的。
於此有須注意的,我們如果欲誠心誠意以實行 總理的民生主義,則有兩點不可不確實做到。
其一,全體國民必須本著埋頭苦幹之精神,努力節省,而以節省所得,貢獻國家,以爲建設資本之用,這是每一個先進國的人民莫不如此,不如此也無由成爲先進國了。日本的經濟現狀,剛纔已略略說過,至於歐美,人民生活比較東方,更是繁榮,但是這些繁榮,由於生產發達之結果,其中雖有一部分的消費,用於私人享受,而比起對於國家的貢獻,其數量相差,不止倍蓰,又如俄國,兩次五年計劃的成功,是人人所知的,但是兩次五年計劃的建設資本,從何而來呢?第一次五年計劃的投資,不下五百五億盧布,第二次五年計劃,更將在一千三百三十億盧布以上,論其積聚資本的方法,雖有種種,而其爲全體人民節衣縮食而來的,實爲最大宗,不但在消費方面,極力節約,移之以充建設資本之用,卽在生產方面,亦極力講求增加勞動效率,以提高國家企業的利潤,使建設資本源源不斷,而且益益增加,我們如果只羨慕俄國兩次五年計劃之完成,而不能效法俄國政府人民之含辛忍苦,以謀國家資本之積聚,那麽,臨淵羨魚,有何用處。
其二,自中央政府以至各級機關,應該厲行廉潔制度,痛除貪汚之習染,如有違犯,必痛加懲治,如對於耕田之去害蟲,對於治病之去毒菌,一絲一毫,不能假借,此於政治已然,至於經濟,若建設國家資本,則許多大工業重工業都由國家經營,貪汚的習染不能痛除,爲害之大,可使人民死無噍類,亦可使國家萬劫不復,所以我們不主張建設國家資本則已,如其主張,而不能肅淸貪汚,則我們是藉民生主義以爲惡,永無可恕。做個譬喩,我們以服務之故,受國家的俸給,如吃母親的奶,不吃奶,不能生存,而母親將奶給孩子吃,雖然勞苦,無害於其健康生命,若貪汚則不是吃母親的奶,而是吃母親的血了,不止是吃一個母親的血,而且是吃天下母親的血了。外來侵略,固然可怕,但究是從外殺入來,國力不足,左支右絀,雖甚痛苦,非其本心,至於貪汚,卻是從內殺出,潰爛心腹,糜碎四肢,是自己忍心害理去做的,不是爲人所迫的。貪汚不能肅淸,而主張建設國家資本,則我們是藉民生主義以行惡,永無可恕。
以上是從外交方面及經濟方面觀察現在中國之環境及其對象說幾句話,以爲救亡圖存整個計劃中之一點貢獻。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中華民國《著作權法》:
- 第九條(著作權標的之限制)
- 下列各款不得為著作權之標的:
- 一、憲法、法律、命令或公文。
- 二、中央或地方機關就前款著作作成之翻譯物或編輯物。
- 三、標語及通用之符號、名詞、公式、數表、表格、簿冊或時曆。
- 四、單純為傳達事實之新聞報導所作成之語文著作。
- 五、依法令舉行之各類考試試題及其備用試題。
- 前項第一款所稱公文,包括公務員於職務上草擬之文告、講稿、新聞稿及其他文書。
本作品來自上列各款,在中華民國,屬於公有領域。詳情請參見章忠信著作權筆記著作權法第九條釋義。另外請注意司法院釋字第5號解釋:「行憲後各政黨辦理黨務人員,不能認為刑法上所稱之公務員。」所以自從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12月25日中華民國憲法施行以來,各政黨黨務作品,不能認為公文。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