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通志 (四庫全書本)/卷0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巻十五 陜西通志 巻十六 巻十七

  欽定四庫全書
  陜西通志巻十六
  闗梁一
  天險難升大川利渉崤函褒隴鞬閉攸攝跨渭卧虹浮㶚映月三輔握樞肆張門闕壯志棄繻良才作楫凡賦西征莫由飛越擊柝招舟官司是設百二雄圖鎮撫毋忽作闗梁志第七
  西安府長安縣
  郭杜鎮 在城南三十里縣冊
  賈里鎮 在縣南三十五里縣冊
  黄良鎮 在縣南四十里縣冊
  姜村鎮 在縣南五十里縣冊
  子午鎮 在縣南五十五里縣冊景祐三年置以南山子午谷名宋敏求長安志長安子午鎮金史地 附古子理志  午闗張儀曰秦一軍塞午道鮑氏曰北山是子南山是午顔師古曰今京城直南山有谷通梁漢道者名子午谷戰國䇿註長安正南山名秦嶺谷名子午三秦記王莽通子午道因置此闗元和志王莽以皇后有子通子午道從杜陵直抵終南風土紀唐廣徳二年吐蕃既去亡軍逃卒猶竄伏南山子午等五谷為患南山西接岐山界東抵虢州界谷之大者有子午駱谷斜谷藍田衡嶺五谷通鑑胡註梁王神念以舊路沿山避水橋梁多毁别開乾路更名子午道即此路是也舊道在今金州安康縣界語曰山水險阻黄金子午魏張郃由子午欲攻漢中曹真從子午南入漢中桓温伐秦命司馬勛出子午道漢平帝正始五年王莽通子午道從杜陵直絶南山徑漢中因置闗宋於子午谷口置陽嶺寨西城路置渭門寨分水寨皆備禦之要地理通釋今俱廢府志 按子午谷口之陽嶺寨駱谷口之石佛堡俱在洋縣乃二谷出漢中之南口也
  杜角鎮 在城南五十五里縣冊杜角鎮在縣南四十五里宋敏求長安志
  西乾河鎮 在縣西南三十五里縣冊
  東乾河鎮 在縣西南四十里縣冊終南有甘河鎮金史地理志 按甘河疑即乾河
  三橋鎮 在縣西二十里縣冊縣境有三橋乾河斗門賈里黄良姜村馬坊等鎮縣志
  斗門鎮 在城西三十五里縣冊
  馬坊鎮 在縣西四十五里縣冊
  附縣境古隘莎城鎮在長安城南近郊之地胡三省註乾寧二年上出啟夏門趣南山宿莎城鎮通鑑今廢宋敏求長安志
  第五橋 在縣南二十里沈橋里縣冊韋曲之西有華嚴寺寺西北有雁鶩陂陂西北有第五橋賈志不識南塘路今知第五橋杜工部集第五橋在韋曲之西與沈家橋相近以姓得名張禮遊城南記注
  梁家橋 在縣西南四十里通鄠縣跨灃水上邑人梁化鳯建雍正九年府圖
  三橋 在縣西二十里縣志興元元年上自興元還長安李晟戎服謁見於三橋唐書李晟傳乾寧二年上幸石門李克用遣騎三千駐三橋為備禦通鑑
  皂河石橋 在縣西北一十五里縣冊
  南灃店渡 在縣西四十五里灃水上宋敏求長安志
  北灃店渡 在縣西四十里灃水上宋敏求長安志
  中橋渡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中渭橋所宋敏求長安志中渭橋柱今水落猶見一二髙陵 附古中縣志 渭橋本名横橋架渭水上橋對横門故名括地志漢髙后八年代王至渭橋蘇林曰在長安故城東三里索隠曰咸陽宫在渭北興樂宫在渭南秦通兩宫之間作渭橋史記文帝紀注文帝行出中渭橋有人從橋下過驚乗輿馬索隠曰渭橋有三所一在城西北咸陽路曰西渭橋一在東北髙陵路曰東渭橋其中渭橋在故城之北張釋之傳注渭水貫都以象天漢横橋南渡以法牽牛三輔黄圖潘岳賦騖横橋而旋軫闗中記秦作渭水横橋西征賦注渭水經長安縣北水上有梁謂之渭橋秦制也亦曰便門橋橋廣六丈南北二百八十歩六十八間七百五十柱一百二十二梁南北有隄激立石柱柱南京兆立之柱北馮翊立之有令丞各領徒一千五百人橋之北首壘石水中故謂之石柱橋後董卓入闗遂焚此橋魏武帝遂更造橋三丈六尺水經注永和十二年秦主生發三輔民治渭橋通鑑劉裕入闗又燬之後魏重造貞觀十年移於今所元和志連横門抵禁苑南馳終嶺商洛北走滇池鄜畤喬潭中渭橋記舊止名渭橋因西有便門橋東有東渭橋故加中以别之水經注又名為便門橋亦取通渭南北往來皆便也雍録
  附縣境古橋渡横橋在長安城下有池周繞廣三丈深二丈石橋各六丈與街等三輔黄圖長安城北出西頭第一門曰横門水經注漢都城北横門外别有横橋子初以為三橋之數已而考黃圖則此横橋乃跨池為橋池即城壕不跨渭也不在三橋之數因中橋亦名横橋慮其混淆故具言之雍録 崔公橋後魏崔亮於渭水為橋以利百姓名崔公橋潛確𩔖書 飲馬橋漢時七里渠有飲馬橋長安圖潘岳西征賦戾飲馬之陽橋陽謂橋之陽也文選注城東八里飲馬橋夏侯嬰冡在橋南三十里水經注 青門橋王渠水經楊橋下即青門橋也長安城東出第三門名霸城門民見門色青又名青城門亦曰青門水經注 内家橋之西有沈家橋以姓得名張禮遊城南記注下杜城有丈八溝沈家橋頼家橋馬志 赤欄橋與第五橋相近隋開皇三年引香積厨水自赤欄橋經第五橋入城馬志水邊楊柳赤欄梁孫蕡詩 下馬橋在建福門北胡三省注唐薛元賞為京兆命左右擒神策將軍俟於下馬橋通鑑 段留渡在縣東北二十六里宋敏求長安志長安以船渡者三中橋嘉麥嘉麥渡在咸陽叚留雍録
  咸寧縣
  霸橋鎮 在縣東二十里宋敏求長安志明置遞運所於此府志髙橋鎮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縣冊
  引駕廻鎮 在縣東南四十五里縣冊
  杜曲鎮 在縣南微東三十里縣冊
  三趙鎮 在縣南微東三十里縣冊
  王曲鎮 在縣南三十五里縣志
  鳴犢鎮 在縣東南四十五里縣冊鎮西原下有鳴犢泉故名武宗獵於太白原即鎮西原也宋敏求長安志咸寧鳴犢鎮金史地理志在兩川口有漢武鳴犢泉馬志
  新住鎮 在縣北微東三十里縣冊亦曰新築鎮府志附縣境古隘九曲寨在縣東北舊志唐興元初李晟屯東渭橋泚將張光晟屯九曲寨相拒十餘里唐書朱泚傳 狄寨在縣東南四十里縣志 曲牢堡在縣南舊志太和十六年登攻後秦將金榮於范氏堡克之遂渡渭水攻後秦京兆太守韋範於叚氏堡不克進據曲牢晉書苻登載記 義谷鎮在縣南八十里入乾祐路俗曰谷口鎮宋敏求長安志 乾祐鎮屬咸寧金史地理志 萬年縣有城東鎮城南鎮義界鎮九域志
  霸橋 在府城東北二十里跨霸水上縣冊霸水有橋謂之霸橋水經注漢作霸橋以石為梁初學記地皇三年霸橋災卒數千沃救之不滅王莽惡之更名長存橋漢書王莽傳霸橋跨水作橋都人送客至此折栁贈别三輔黄圖長安東霸陵有橋來迎去送至此黯然故人呼為銷魂橋開元遺事杜甫詩悵望東陵道平生霸上遊出長安東門為東陵道霸水橋曰霸橋乃長安餞别之所杜詩注隋時更以石為之雍録開皇三年元和志景龍二年仍舊所為南北兩橋宋敏求長安志漢霸橋在長安城東二十里霸店南北兩橋以通新豐道唐灞陵橋在京兆通化門東二十五里元時山東唐邑人劉斌修築堅固凡一十五虹長八十餘歩濶二十四尺中分三𮜿旁翼兩欄有華表鯨頭鰲首築隄五里栽栁萬株遊人肩摩轂擊為長安壯觀賈志宋時橋圮韓縝重修元季又嘗修葺明成化六年布政司余子俊增修今沙石壅塞遺址僅存康熙六年造大小船各一水夫給絶軍屯田水落架木橋水漲船渡有霸橋渡入藍田路官渡水夫一名縣志
  光太門渡 在縣東二十里滻水上入髙陵耀州路宋敏求長安志
  附縣境古橋渡金鎻廣濟橋在縣東二十里滻水上萬厯時造今廢縣志 申店橋在縣南二十五里潏水上萬厯時造今廢縣冊 橫灞官渡在萬年縣東南二十五里入藍田路 渭橋渡在萬年縣東北二十里宋敏求長安志咸陽縣
  河南街堡 在縣南二里縣志
  東西坊堡 在縣西十五里北杜河南街馬跑泉押枝眭村東西坊六堡俱嘉靖二十六年廵撫謝蘭分廵道劉誌建縣志
  馬跑泉堡 在縣西二十五里交興平界縣圖
  押枝堡 在縣西北三十里縣冊
  眭村堡 在縣東北四十里縣冊
  窰店鎮 在縣東三十里縣圖
  馬莊鎮 在縣西北三十里縣冊
  南賀鎮 在縣東北二十里縣冊
  北杜鎮 在縣東北三十里縣志
  七里橋 在縣東七里明永樂十二年縣志
  新店橋 在新店鎮西十里離城十五里縣冊
  豐橋 在縣東南三里跨豐水上賈志一名三里橋明永樂十二年建𢎞治五年知縣趙璉重修縣志髙丈五尺濶二丈餘上可容二𮜿舊志
  王對村橋 在縣南十五里泥渠上明萬厯三十二年邑人共建縣志
  泥渠橋 在縣西南三十里跨泥渠水上縣圖
  兩寺渡 在縣西十五里宋敏求長安志
  安陽渡 在縣西七里賈志
  西渭橋渡 在縣東南百歩即西渭橋所縣 附古西志 渭橋建元三年初作便門橋服䖍曰在長安西北茂陵東去長安二十里師古曰便門長安城南面西頭第一門作橋跨渡渭水以趨茂陵其道易直即今所謂便橋是其處也漢書武帝本紀注渭水上舊有便門橋與便門對直水經注因號便門橋亦曰便橋杜氏通典武帝作茂陵在渭北興平縣西南十里秦世已有中橋可趨興平迂廽難逹便門在長安西面於趨陵得以云便漢元帝欲御樓船用薛廣徳諫舍船從橋即此唐太宗初即位幸城西與頡利盟於便橋之上則橋在城西雍録唐末廢乾徳四年重修後為暴水所壊淳化三年徙置孫家灘至道二年復修於此宋敏求長安志漢名便橋唐名咸陽橋今廢秋作橋水漲用船其地以橋名亦以渡名明嘉靖間以舟為浮橋又曰渭陽古渡縣志
  嘉麥渡 在縣東二十五里渭河上以産嘉麥故名馬志嘉麥渡在縣東宋敏求長安志
  附縣境古渡安劉渡在縣東宋敏求長安志在渭河上因安劉二氏近渡故名或曰因誅吕安劉名縣志 西閭渡在縣西南三十里其西有閭村故名今廢府志 仇里渡蘇不韋能報父仇以渡近其家故名今廢縣志
  興平縣
  郭村堡 在縣西南十五里知縣劉賢建縣志
  馬嵬堡 在縣西三十里縣志馬嵬人名於此築城以避難未詳何代人孫景安征逺記太元十一年苻驎保據馬嵬為姚萇所破晉書苻登載記太元十九年苻登自六陌趣廢橋後秦姚詳據馬嵬堡以拒之姚興載記馬嵬故城在雍都西九十里馬嵬築以避難馬嵬者姓名也有驛楊妃死于驛白居易曰西出都城百餘里雍録
  馬村鎮 在縣東二十里縣冊
  桑家鎮 在縣西四十里縣冊
  店張鎮 在縣東北三十里縣冊北通固原最為衝要縣志附縣境古隘劉廽堡在縣西南乆廢舊志義熙十二年劉裕滅秦赫連勃勃遣其子璝向長安沈田子拒之戰不利退屯劉廽堡晉書赫連勃勃載記
  望斗橋 在縣城東門外知縣章評修縣志
  胡家橋 在縣西南四十里有渡縣志跨遊豐沐浴韋川三水合流上縣圖交武功界縣冊
  板橋 在縣西二十五里板橋泉上縣志
  川河坎子渡 在縣西南二十八里川河上縣圖
  龍光渡 在縣西南三十五里渭水上宋敏求長安志至徳二載闗内節度使王思禮北征奏師渡渭水於龍光渡覩水忽淺既濟水復深一丈冊府元龜
  清化坊渡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渭河川河合流處縣圖哨張村渡 在縣南十八里渭河上縣志
  張鎮村渡 在縣東南十五里渭河上縣志
  楊村渡 在縣東南十五里渭河上縣志
  栁樹屯渡 在縣東南二十里縣志
  田阜村渡 在縣東南三十里交咸陽界渭河上縣圖附縣境古橋廢橋在縣西舊志太元十九年苻登自六陌趣廢橋姚興遣尹緯趣廢橋以拒登敗之晉書苻登載記石橋在縣西二十里馬嵬店宋敏求長安志
  臨潼縣
  鴻門堡 在縣東三十里縣圖項羽兵在新豐鴻門沛公從百餘騎見項王至鴻門孟康曰在新豐東十七里舊大道北下阪口名也史記項羽本記注鴻門也者麗山之北十里而新豐之東十九里也地有坂橫亘大道中鑿隧路以為門徑故曰鴻門其迹尚在不知何世立此闗隘也唐新豐在府東五十里凡自長安東出而趨潼闗路必由此故項羽東入即駐鴻門也雍録
  項王營 在縣東南十五里馬志
  三鎮堡 在縣北八十里係三原北路縣志
  油坊街堡 在縣東北六十里縣圖
  馬崖鎮 在縣東四十里縣志 按圖一名馬額鎮
  鐵爐鎮 在縣東微南四十五里縣冊
  斜口鎮 在縣西十里縣志
  北田鎮 在縣西北十五里縣圖
  櫟陽鎮 在縣北五十里即塞王司馬欣所都自髙祖移都長安遂廢後為鎮縣志櫟陽鎮在郭下宋敏求長安志
  閻梁鎮 在縣北八十里荆原之下縣志
  新豐鎮 在縣東北二十里即漢髙帝所立新豐故地明嘉靖三十二年㓂警築新豐零口相橋康橋田市五堡縣志十年更命酈邑曰新豐史記髙祖本紀髙祖象舊里制新邑立城社樹枌榆令街庭若一水經注
  雨金鎮 在縣東北三十里縣志雨金堡周八百歩東有雨金泊秦獻公十六年雨金櫟陽後因以名堡其地古櫟陽界也宋敏求長安志有一泊每天雨水流入似金色故俗呼雨金堡寰宇記
  萬夀鎮 在縣東北三十五里縣圖
  零口鎮 在縣東北四十里又曰泠口泠水至此入渭縣志唐天復初朱全忠入闗自赤水進至零口西通鑑昭應縣界有零口葢古鴻門地宋白續通典臨潼有零口鎮金史地理志
  辛街鎮 在縣東北五十里縣志
  交口鎮 在縣東北五十里縣志
  景渡鎮 在縣東北五十五里縣冊
  廣陽鎮 在縣東北七十里界清沮兩河之間舊名廣陽屯明萬厯二十三年置鎮今一名武家屯縣志按魏書地形志景明元年馮翊置廣陽縣葢即今鎮地
  田市鎮 在縣東北七十里西屬臨潼東屬渭南縣志相橋鎮 在縣東北七十里縣冊
  康橋鎮 在縣東北八十里縣志
  闗山鎮 在縣東北九十里界蒲富臨渭之交舊名上寨明萬厯初改為鎮建城池係撫民㕔駐劄後廢縣志附縣境古隘李靖營在縣東二十里馬志 櫟陽有粟邑鎮金史地理志
  戲河橋 在縣東三十里跨戲水上縣志
  板橋 在縣東南三里跨石甕寺澗縣志
  五里橋 在縣東南五里跨風峪水上縣志
  迎仙橋 在縣西南二里縣志
  斜口橋 在縣西十里跨韓峪水上縣志
  行者橋 在縣北十里東西二橋相望縣志
  巷裏橋 在縣東北六十里跨清峪河上縣冊吏部劉曾倡建縣志
  東陽橋 在縣北五十里櫟陽鎮之東一名櫟陽橋跨清河縣冊橋通渭北要路總制武之望所建石堅且濶利濟至今縣志
  相橋 在縣北六十里跨清水上宋相冦忠愍公凖所建者在鎮西黑䇿橋或云要冊橋縣志
  康橋 在縣北八十里明劉瑾陷李夢陽武功康海救之有義聲歸里時潼令為橋於漆水渡之因名縣志
  暗橋 在縣東北十五里芷陽溝相傳漢髙祖間道還灞上由此縣志漢髙祖入闗伏兵處府志
  零口橋 在縣東北四十里跨泠水上為川陜要津縣志北田渡 在縣西北十五里渭河上縣圖官船一隻水夫四名縣志
  李家渡 在縣北二十里府志官船二隻水夫八名縣志按圖在縣北渭水上
  交口渡 在縣東北五十里清峪漆沮合流入渭處由涇陽三原入渭南出闗之通途官船三隻水夫十二名材木鹽煤麥豆之舟泊焉縣志
  耿渡 在縣東北五十里交口東十里渭河上與渭南界船一隻夫四名縣志渭水有耿渡宋敏求長安志景渡亦曰耿渡府志
  粟邑渡 在縣東北八十里縣冊石川河上宋敏求長安志相橋渡 在縣東北八十里縣志石川河上宋敏求長安志縣志云二渡在漆沮夏潦水漲不終日而消人可徒渉故舟楫不具縣志
  附縣境古橋渡望仙橋在華清宫天寳遺事 分襟橋在丁村北項村南木漲渠上乃前馬處士尚賔師處士維學講學相别之所馬志 趙村渡在縣北十里河崩乆廢縣志渭水有田王渡田家渡周夏渡聖力渡萬安渡孟
  宋敏求長安志今皆無考縣志
  髙陵縣
  渭橋鎮 在縣南十五里縣冊渭橋鎮在萬年縣東四十里即李晟屯兵處宋敏求長安志髙陵有渭城鎮金史地理志 按渭城即渭橋
  毗沙鎮 在縣西南十八里宋敏求長安志髙陵有毗沙鎮金史地理志縣人相傳文帝生於毗沙鎮故從代來復次於此鎮通東渭橋路縣志
  附縣境古隘鹿臺戍在縣西南二十五里鹿苑原上今廢縣冊元季李思齊築以屯兵處馬志
  郭橋 在縣東十里昌連渠經其下縣志
  阿石橋 在迎翠門南一里潤人斗邊髙望渠經其下縣志
  張橋 在阿石橋東八里亦髙望渠所經縣志
  髙橋 在縣北三里中南渠所經縣志
  孫張渡 在縣西南三十里良村舖前渭水上縣志新開渡 在縣西南十里縣冊渭橋西二里渭河上縣志渭橋渡 在縣南十五里渭水上縣冊北通蒲城富平諸處二縣各有一舟協濟縣志東渭橋所今橋廢用舟濟故以渡名馬 附古東志 渭橋漢高帝造以通櫟陽之道賈志景帝五年作陽陵渭橋索隠曰渭橋在長安東北通髙陵路史記景帝紀注在萬年縣北五十里灞水合渭之地雍録漢造西渭橋東渭橋以木為柱初學記建中四年劉徳信入援以東渭橋有積粟進屯此橋興元元年韓滉運米百艘餉李晟進至東渭橋通鑑渭水東赴河輸流逶迤於帝垣之後倚垣而跨為梁者三名分中東西東渭津傍控甸邑諸陵道沈亞之東渭橋給納使新㕔記
  黃家渡 在縣西南二十里楊官寨前涇水上縣志上馬渡 在縣西南涇入渭處縣志建初七年東幸至髙陵造舟於涇而渡漢書章帝本紀
  鄠縣
  南沙河寨 在縣東十五里縣冊軍寨也縣志 按縣東有南沙河北沙河等十寨西有留村石橋等五寨南有麥章宋家等十六寨北有韓村青陽等八寨皆舊時屯田之所又縣東鄉有安仁安畧等三十一團西鄉有永康永賴等七團南鄉有保善保仁等二十八團北郷有寧治寧利等十七團皆明崇禎八年知縣張宗孟剏立為保聚之計今民猶頼其利
  秦渡鎮 在縣東三十里縣冊鄠有秦渡鎮金史地理志按秦渡一名秦杜在灃水西灃水去縣三十里而宋敏求長安志云鎮在縣東四十里誤也
  大王鎮 在縣北十五里又有大王鎮西堡縣冊
  澇店鎮 在縣西北十五里縣圖
  趙王鎮 在縣東北二十五里縣圖
  兆豐橋 在縣東五里跨吕公河上縣志
  澇店橋 在縣西北十五里縣冊跨澇水上舊有橋圮萬厯四十六年邑生員劉芝募重修有碑記縣志
  太史橋 在縣西闗外澇水上明嘉靖二十一年太史王九思修石橋髙丈六尺濶三丈六尺長二十丈為十空康熙六年知縣劉文燦重脩縣志
  附縣境古橋廣濟橋在縣東三十里跨灃水上通省大道太監盧廣協修萬厯二十四年知縣王九臯重修造木橋長亘里許為百空髙三丈餘濶二丈縣志今廢縣圖藍田縣
  藍田闗 在縣東南九十八里元和志即秦嶢闗也括地志秦王子嬰遣將拒嶢闗沛公引兵繞嶢闗踰蕢山擊秦軍大破之應劭曰嶢山之闗李竒曰在上洛北藍田南武闗之西史記髙帝紀注闗當上洛縣西北晉書地道記渥水西逕嶢闗北厯嶢栁城水經注嶢闗地名嶢栁道通荆州魏土地紀藍田有藍田闗故嶢闗唐書地理志杜甫渼陂行水面月出藍田闗即秦嶢闗在渼陂西南杜詩注藍田縣即嶢栁城也嶢山在前又名嶢闗亦名藍田闗水經曰嶢栁城俗亦謂之青泥城雍録山形闗勢廻抱於天皮日休藍田闗銘七盤十二䋫藍田之險路杜氏通典後周明帝元年自嶢闗徙置青泥故城側改曰青泥闗武帝建徳二年改為藍田闗寰宇記隋煬帝大業元年徙復舊所藍田闗因縣為名宋敏求長安志嶢山在縣南二十里秦嶢闗以此山為名雍勝畧
  普化寨 在縣東二十里縣冊
  尚可堡 在縣東宋敏求長安志俗稱稠水河在今縣東十里縣冊
  黄櫨堡 在縣北三十里宋敏求長安志今名黃巢堡縣𠕋鷄子堡 在縣北四十里土坡如鷄子因名宋敏求長安志今名鷄家灣縣冊
  屏峰鎮 在縣東三十里縣冊
  厚子鎮 在縣東五十里縣冊堠子鎮在渭南縣西南與藍田縣接境以南山多虎故斥堠於此宋敏求長安志 按厚即堠字之訛
  藍橋鎮 在縣東南四十里縣冊
  新店鎮 在縣東南九十里縣冊
  前衛鎮 在縣西二十里縣冊
  吳村廟鎮 在縣西二十里縣冊
  新街鎮 在縣西北四十里縣冊
  洩湖鎮 在縣北二十里宋敏求長安志
  附縣境古闗隘大昌闗在縣西南四十里石門谷之南舊志唐景龍中崔湜言山南可引丹水通漕至商州自商鐫山出石門抵北藍田可通輓道中宗以湜充使開大昌闗役徒數萬竟不能通唐書崔湜傳 將帥堡在縣南白鹿原十里漢長水校尉屯兵處與蕢山相接前數里即長水賈志 明市堡在縣西南四十里宋敏求長安志今廢縣冊 狗枷堡在縣西五十里賈志白鹿原上有狗枷堡秦襄公時有天狗來下其上有賊天狗吠而䕶之三秦記 藍田縣有焦戴鎮九域志
  㑹波橋 在縣東門外㑹諸澗水引渠入城馬志
  藍橋 在縣東南五十里跨藍峪水上賈志中和元年監軍楊復光與朱温戰敗之逐至藍橋而還藍橋在藍田闗南通鑑胡注即唐裴航得玉杵臼娶雲英尾生期女子不至抱柱而死處潜確類書其橋乆廢明有羽士王天枝募鐵為練飛控如虹行人便之縣志藍橋介商藍之間三秦阨塞豫楚要衝古有橋重修鐵練明季燬於賊康熙乙巳重修亘八丈六尺南岸即鷄頭闗北憑山峽壘石為馬頭增二練上翼欄杆下支巨木錢受祺重建藍橋碑記
  干澗橋 在南闗外藍田東流諸水皆由此合流入灞馬志
  鹿原橋 在縣西門外大寨水通石門湯泉馬志
  故景橋 在縣西北四十里跨黑溝縣圖
  蔡王村橋 在縣北二十里跨三里頭河縣圖
  毓聖橋 在縣北三十五里華胥渚上傳伏羲母居此今存縣志
  涇陽縣
  永樂鎮 在縣東二十二里縣冊一名月洛鎮縣志
  臨涇鎮 在縣西南三十里縣圖涇陽鎮在縣西北宜善鄉白渠貫其中宋敏求長安志
  石橋鎮 在縣西北三十里縣圖
  百谷鎮 在縣西北四十里即王橋鎮今水利㕔駐劄縣冊 按縣志分百谷王橋為二鎮誤
  冶峪鎮 在縣西北六十里縣冊
  雲陽鎮 在縣北三十里即後魏改置雲陽縣地今雲陽鎮也鎮東有故城址賈志乾寧二年史儼敗邠寧兵於雲陽擒雲陽鎮使王令誨等通鑑
  附縣境古隘 智慤寨在縣西北四十五里北臨冶谷水崖髙五十餘丈四面城墻壕塹俱存賈志今廢縣冊唐中和時宦者曹智慤本華原富家子有膽略黄巢陷長安智慤歸鄉里聚壯士據嵯峩山南為堡自固賊不敢近通鑑 温韜寨在縣西北七十里百頃原縣志梁開平中華原賊帥温韜聚衆嵳峩山通鑑今廢縣冊 仲山寨在縣西北八十里仲山巔涇水遶其下可屯兵相傳漢髙祖兄所居賈志今廢縣冊 孟店鎮在縣東北三十里舊傳唐李靖屯兵處又名靖川鎮今廢縣志鎮在雲陽縣東北一十里宋敏求長安志雲陽孟店鎮金史地理志曲牢鎮在縣東南三十里涇河南岸今廢縣志 長街鎮在縣西北五十里即舊鼎州今廢縣志
  殿下橋 在縣北三十里縣冊嵯峩山前跨冶峪河上漢武帝幸甘泉嘗宿於此其時有殿宇故名縣志
  魯橋 在縣東北四十里跨靖河縣冊俗傳魯班脩故名縣志
  清河橋 在縣北三十里跨靖川水上縣冊
  篩珠洞橋 在縣西北六十里縣冊
  小梯子崖橋 在縣西北篩珠洞橋東縣冊
  大梯子崖橋 在縣西北小梯子崖橋東縣冊
  大暗橋 在縣西北大梯子崖橋東縣冊
  小暗橋 在縣西北大暗橋東縣冊
  周家橋 在縣西北五十二里小暗橋東縣冊
  王橋 在縣西北五十里周家橋東縣冊
  馬道橋 在縣西北四十六里王橋東縣冊
  馬家橋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縣冊
  王六十橋 在縣西北十五里縣冊
  馬橋 在縣西北十三里縣冊
  鐵眼成村橋 在縣西北十里以上俱跨涇渠上縣册苻家橋 在縣東北十五里白渠上自有白渠即有此橋舊以木為之𢎞治初居人苻琚捐貲甃以石因名縣志
  仝家橋 在縣北十七里黃家橋東縣圖
  趙家橋 在縣東北二十里仝家橋東縣圖
  魏家橋 在趙家橋東交三原界以上俱跨北白渠上縣圖
  党家橋 在縣東北二十里跨中白渠上通三原路以橋為界縣冊
  黃家橋 在縣北十五里跨下白渠上縣圖
  狄道渡 在縣西北六十里涇河上路通乾州縣志臨涇渡 在縣西三十里涇河上路通醴泉縣志臨涇渡在縣西北宋敏求長安志
  眭城渡 在縣西南十五里涇河上路通咸陽縣冊眭城渡在縣西南宋敏求長安志左傳襄公十四年諸侯伐秦所次即今眭城渡係漢唐通津賈志
  花池渡 在縣南十里涇河上路通長安縣志
  宋村渡 在縣東南三十里涇河上路通臨潼縣志附縣境古渡涇河有百光渡寧甘渡涇甘渡並縣西南劉洪渡在縣南張茹渡郭渡孫渡並縣東南宋敏求長安志今皆廢馬志三原縣
  王店鎮 在縣東三十里東北隅一方居民㑹集之所南臨清河北枕乾溝縣志
  大程鎮 在縣東四十五里縣志
  陂西鎮 在縣東南四十里雁陂一鄉居民㑹集之所市㕓稠宻基址廣袤為邑首鎮縣志
  陵前鎮 在縣北四十里縣志 按圖一作靈前鎮
  洪水鎮 在縣北四十里縣冊
  馬額鎮 在縣北五十里縣冊
  樓底鎮 在縣東北二十里縣志
  西陽鎮 在縣東北二十里浮陽一鄉居民㑹集之所清濁二水渠道貫城而踰市㕓亦勝縣志
  龍橋 在縣城北門外兩城對峙中貫清水河河上有橋建隆四年清河泛漲橋圮再建後建廢不一明萬厯二十年邑人少保温純倡建大石橋三洞髙八九丈袤十餘丈兩傍砌石欄南北各建石坊縣志下有龍潭明一統志南北横架下凌清水古龍橋鎮故名賈志按金史地理志三原冇龍橋鎮
  通逺橋 在城西門外轉南跨白渠通巴蜀雲貴道故名舊架以木明正徳乙亥醫士管韶捐貲易以石砌縣志光禄寺卿馬理記府志
  西津橋 在西花園巷口跨白渠元中統二年邑人姚斆仁斆義建八世孫義官仲禄重脩有碑記縣志
  東津橋 在織羅巷口跨白渠邑人李廷臣建縣志通濟橋 在譙樓北跨白渠元中統四年萬户楊子江建十世孫廷臣姪時敏等重修有碑記縣志
  廣濟橋 一在城東門内跨白渠一在城東門外跨髙渠邑人常節孫世英等建有碑記縣志
  賔陽橋 在城東門外跨白渠邑人張友恭建縣志普濟橋 在縣東北五十里跨趙氏河上康熙丙辰崔可泰等捐建四十九年屠海元等重脩縣冊
  登髙橋 在樓底跨濁峪河府志明正徳時修萬厯間圮天啟重建改名望峨以西望嵯峨山名縣冊
  許渠橋 在縣東四十里跨清河明崇禎初邑中丞焦源清捐八千金倡建因流冦有石欄面石未完康熙三十年大水橋㡬傾三十九年秦藩司鄂公海捐俸諭焦中丞孫暨里人修葺工竣立碑縣志
  附縣境古橋義梁橋在龍陽宅前跨清河上義民來子春建今廢 美人橋在縣東北武官坊跨五渠上明嘉靖七年本坊李演建今廢 留運橋在縣北大白渠上乆廢縣志至徳二載郭子儀及賊將李歸仁戰於留運橋敗之唐書肅宗本紀 通政橋喬因阜有記府志橋今廢碑記亦失 火燒橋在縣西北跨涇渠上今廢縣冊盩厔縣
  柴家闗 在縣南微東三百六十里縣冊自黑水谷歴桃李坪爛柴灣石牛灘逾栁葉河登峻踰險至老虎坡梨樹坪小王澗一堵墻越秦嶺六十里置闗道通洋縣明正徳十六年知縣王暘請設廵司今裁縣志
  十八盤闗 在縣西南入駱谷八十里十八盤嶺上倣前駱谷闗故境稍有變置道通西鄉鳯縣明正徳十六年知縣王暘請設廵司及弓手先是山險人稀仇盗肆害設官後患息今裁縣志
  駱谷闗 在縣西南一百二十里賈志正始四年曹爽發六七萬人從駱谷入行數百里不得進三國志曹爽傳駱谷路通長安輿地廣記唐宜夀有駱谷闗杜氏通典駱谷道漢魏舊道也近代廢塞武徳七年復開元和志髙祖于此立闗通梁州名駱谷闗西抵興元府一百二十里雍録自長安取駱谷路至興元府六百五十二里宋白續通典東北自鄠縣界西北逕盩厔縣又西南入駱谷出谷入洋州興勢縣界寰宇記南口曰儻谷北口曰駱谷儻谷一名駱谷地理通釋駱谷闗在京兆府盩厔西南一百二十里武徳七年開駱谷道以通梁州在今闗北九里貞觀四年徙於此東北自鄠縣界西南經縣西南入駱谷出駱谷入洋州興勢界漢魏舊道也南通蜀漢宋敏求長安志西駱谷在縣西南三十里谷南八十里為十八盤嶺又南下十里至河底為故駱谷闗明設二巡司於山谷不設守兵盗起路遂塞縣志
  臨川堡 在縣東五十里縣冊 按縣志作林川
  青花堡 在縣西四十里縣冊
  終南鎮 在縣東三十里縣冊
  尚村鎮 在縣東五十里縣冊
  焦家鎮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縣冊
  雙溪鎮 在縣東南六十里即祖菴鎮縣冊
  甘河鎮 在縣東南六十五里縣冊 按宋敏求志甘泉鎮在鄠縣西北三十里以今疆域考之即縣之甘河鎮
  亞栢鎮 在縣西二十五里縣冊
  附縣境古隘羅開山砦在縣南六十五里 洞山砦在縣南九十五里 解保砦在縣東北三十里宋敏求長安志長城戍駱谷北流逕長城西魏甘露二年姜維出
  駱谷圍長城即此地也水經注永和五年司馬勲出駱谷破趙長城戍壁于懸鈎去長安二百里長城戍即司馬望鄧艾據之以拒姜維之地通鑑胡注
  通仙橋 在縣東十五里馮尚舖縣志
  母豬江橋 在縣東二十五里終南鎮西縣冊跨二泉渠馬志
  東河橋 在縣東四十五里趷𨅞頭縣冊
  映栁橋 在縣東六十里縣冊原馬店沙河上縣志
  白沙橋 在縣東六十五里郝村西縣冊
  響橋 在縣東六十五里郝村西縣冊
  澇河橋 在縣東七十里縣冊跨澇水縣境東極於此接鄠縣界縣志
  太古橋 在縣東南五十里龔家莊縣冊
  遇仙橋 在縣東南六十里跨甘河上通鄠縣及省路馬志在甘河鎮王重祖師遇披毡裘二先生處府志
  通濟橋 在縣東南六十里縣冊雙溪鎮西府志赤谷甘谷經其下縣冊
  環水橋 在縣東南五十里吕馬村縣冊赤谷甘谷經其下縣志
  瑞福橋 在縣東南六十里祖菴鎮東一名祖菴橋縣冊瑞福河上通鄠縣馬志
  白馬橋 在縣東南六十里韓村白馬河縣冊
  浮水橋 在縣東南七十里甘峪河上縣冊
  陳姑坊橋 在縣西南十五里陳姑坊堡縣冊跨觀音渠係通道舊有木橋順治十六年漂沒耆民趙自强捐貲倡建石橋康熙十八年圮自强子爾養重修又敗於水知縣章泰捐俸改造縣志
  天渠橋 在縣西三十里亞栢鎮西縣冊通連雲棧跨天河渠馬志 按府志一名亞栢橋
  澗河橋 在縣東北四十里西寨堡縣冊
  盧家河渡 在縣東十里王唐村堡縣冊遇暴雨水遽湍悍不能橋明知縣何起鳴造船二隻僉夫二名縣志
  黑河渡 在縣東二十里油坊頭堡縣冊
  渭南縣
  赤水鎮 在縣東二十五里交華州界縣冊赤水鎮在縣東宋敏求長安志縣東有赤水西鎮九域志 按渭南華州以赤水為界西赤水屬渭南東赤水屬華州
  豐原鎮 在縣東南十五里縣圖
  長收鎮 在縣東南二十里縣圖
  崇寧鎮 在縣東南三十里縣圖
  三張鎮 在縣西南十五里縣冊
  盛店鎮 在縣西南三十里縣冊
  員曲鎮 在縣西南三十五里縣𠕋
  陽郭鎮 在縣西南四十里縣冊
  黃家屯鎮 在縣西十五里縣冊
  杜化鎮 在縣西二十里縣冊 按宋敏求志縣西十三里有杜化驛疑即今鎮也大吉鎮 在縣西北二十里縣冊
  田市鎮 在縣西北三十里東屬渭南西屬臨潼縣冊秦橋鎮 在縣西北五十里縣冊
  藺家鎮 在縣西北五十里縣冊
  刁劉鎮 在縣西北五十里縣冊
  陽右曲鎮 在縣西北六十里縣冊
  官底鎮 在縣西北六十里縣冊
  新市鎮 在縣北二十一里縣冊下邽有新市鎮金史地理志下邽鎮 在縣北五十里縣冊
  上漲鎮 在縣東北十里縣冊
  小石鎮 在縣東北三十里縣冊
  蒼頭鎮 在縣東北三十里縣圖
  巴邑鎮 在縣東北三十里縣圖
  孝義鎮 在縣東北四十里縣冊
  故市鎮 在縣東北四十里縣冊
  定通鎮 在縣東北四十里縣冊
  交斜鎮 在縣東北五十里縣圖
  來化鎮 在縣東北六十里縣圖下邽有素化鎮金史地理志按來化疑素化之訛下邽縣有來化鎮九域志
  凴信鎮 在縣東北七十里縣冊
  明光橋 在縣東三里馬志跨明光峪康熙九年知縣孫熿建縣志
  西陽橋 在縣東八里馬志跨西陽峪縣志
  東陽橋 在縣東八里馬志跨東陽峪縣志
  赤水橋 在縣東二十五里一名法濟橋縣圖跨赤水交華州界縣冊
  湭水橋 在縣西門外跨湭水上萬厯三十一年知縣王九叙建甃石為梁廣二丈二尺髙一丈五尺長二十丈下為門者十後縣令楊所脩增修十餘丈順治乙未知縣尚九遷又增修十二眼計十三丈縣志檢討南師仲記府志 按縣圖一名萬里橋
  三岔橋 在縣西跨三岔河縣志
  杜化橋 在縣西二十里跨杜化峪縣冊
  方家渡 在縣西北二十里縣圖
  沙家渡 在縣西北十五里縣圖
  上漲渡 在縣北十里渭河上馬志官船二隻水夫十名縣志
  下漲渡 在縣東北十里渭河上馬志官船二隻水夫十名縣志
  蔡渡 在縣東北三十里渭河上馬志民船渡縣志開門當蔡渡白樂天集
  附縣境古橋闗門橋在縣東郭門外以驟雨暴水衝激大路而架後修路水洩於北灘橋廢 東冷水橋在縣西三十里以引冷水灌田故名後水洩於渭橋廢 板橋秦橋杜橋俱在渭北石川河上後河泄西流皆廢為村縣志
  富平縣
  張橋堡 在縣東南四十里美原流曲莊里道賢張橋五堡俱嘉靖丙午巡撫謝蘭命同知李用中知縣胡志䕫建縣志
  王寮鎮 在縣東十五里縣冊
  劉集鎮 在縣東二十五里縣冊
  留古鎮 在縣東二十五里縣冊
  都村鎮 在縣西十五里縣冊
  覔子鎮 在縣西三十五里縣冊
  莊里鎮 在縣西北三十里即王翦故屯兵處縣冊曹村鎮 在縣北三十里縣冊
  流曲鎮 在縣北三十里即故通川後魏建北地郡址縣志底店鎮 在縣北六十里縣冊
  道賢鎮 在縣東北三十五里縣冊
  莊子鎮 在縣東北四十五里交蒲城界縣冊鎮有王翦别業賈志
  美原鎮 在縣東北六十里即唐美原縣址當宜君白水蒲城富平四縣之交洪武三年設廵檢司尋裁縣志附縣境古隘軍寨在縣東十里宋張浚戰場也 田家營在縣西十五里元張思道屯兵處縣志 王侯堡在縣西北四十五里宋敏求長安志即王翦屯兵之所賈志 𣗥店鎮在縣南二十里 縣有永安鎮宋敏求長安志
  東濟橋 在縣東門外跨玉帶渠縣志
  李公橋 在縣北門外跨温泉水上亦名帶温橋用石砌築明邑人鴻臚卿李道源建故名賈志 按府志疑即永興橋醴泉縣
  西張堡 在縣東三十里縣冊
  永興鎮 在縣東五十里即阡東鎮縣冊其相近有南屯北屯二鎮縣志
  石鼓趙村鎮 在縣西北二十里縣冊
  坡北鎮 在縣北四十里縣志
  叱干鎮 在縣北五十里縣志
  附縣境古隘北醴泉鎮在縣北二十里今有泔北鎮疑是宋敏求長安志醴泉縣有甘北鎮九域志醴泉甘北鎮金史地理志泔北鎮在今縣東北十里即醴泉鎮縣志今廢縣冊
  望乾橋 在縣西北城外跨泥河上縣冊醴泉為府西北通衢泥河經城西北二門每水泛勢甚衝激有橋以濟往來曰望乾以乾陵在望而名也接城門之隂迤北遂通大道嘉靖三十四年地震橋圮兩修兩壊移於門之西北隅苦其環繞萬厯丁亥始索故址取廢石以固其底架木覆土廣可三丈長七丈車可方軌履如坦途沈夢斗碑記萬厯間知縣芮質田捐俸倡建石橋費數千金頗壯偉僅頂石未合甲辰秋暴漲盡毁康熙九年知縣鄭廷秀重修有泉湧出邑人楊筠記縣志
  仲橋 在縣北城外府志咸和四年石趙克長安劉引自上邽趨長安軍於仲橋晉書劉曜載記鄭國渠經仲山渠上有橋謂之仲橋在九嵕山之東通鑑胡注縣北城外有橋亦名仲橋明嘉靖元年知縣焦端建大水衝塌十三年知縣劉佐重修縣志 按縣志唐縣古仲橋城在今縣東北十里劉引所屯或在仲橋城郡國地道記九嵕山東連仲山元和志九嵕山在縣東北二十五里古仲橋在其處亦非今縣北門外之仲橋
  劉醫家渡 在縣北六十里涇河上縣志
  地道渡 在縣東北五十里涇河上又名狄道又名遞道縣志
  涇泔渡 在縣東五十里泔河合涇處渡因以名縣志涇泔渡在縣東北三十里宋敏求長安志
  名光渡 在縣東五十五里涇河上縣志名光渡在縣東北宋敏求長安志
  延安府膚施縣
  閻家店 在縣西二十五里府志
  附縣境古闗隘合嶺闗在縣東北舊志豐林縣東北有合嶺闗唐書地理志唐闗内三十一闗有延之合嶺蘆子玉海 九州臺堡在縣北舊志延夾河為兩城雉堞頗卑賊嘗登九州臺下瞰城中嘉祐中戡判延州調兵增築之宋史程戡傳 豐林鎮在府城東三十里後魏置廣武縣隋改為豐林宋省為鎮馮志今廢縣冊 膚施有樂槃鎮金史地理志 青化鎮在縣東北六十里宋太平興國中築號青化堡加兵戍守西控青化川口慶厯中增修建砦馬志縣有青化豐林二鎮九域志
  延水橋 在府東門外延水上𢎞治十五年知府王彦竒重建更名永濟賈志後水衝決崇禎間推官顧咸正鳩工砌石建大橋將成遇㓂未竣復為水沒毎嵗冬架木起小橋夏潦則撤民苦於渉知府牛天錫易之以舟民不習舟今仍橋府志
  安塞縣
  蘆闗 在縣北一百五十里縣冊有東西二城遺址雍勝畧延昌北有蘆子闗長慶四年築城於闗北以䕶塞外唐書地理志蘆子闗屬夏州在塞門鎮北去鎮一十八里元和志後唐長興四年李彛超以夏州拒命命藥彦稠等討之進屯蘆闗彛超遣党項抄掠官軍自蘆闗退保金明通鑑自蘆闗南入塞門為金明路舊有蘆闗塞趙珣聚米圖經淳化五年李繼周以阿都闗塞門蘆闗等砦最居邊要遂規修築砦城宋史李繼周傳至道中廢元豐四年復為戍守之所地理志杜甫詩焉得一萬人疾驅塞蘆子蘆闗扼兩㓂深意實在此去延州百八十里有土門山兩崖峙立如門形如葫蘆故謂之蘆子葉夢弼杜詩注唐至徳初髙史二㓂攻太原西渡河即延州界延去靈武才六百里故欲守蘆闗以牽制二㓂仇兆鰲杜詩注北控沙漠舊設兵固守今城猶新環城坑窖尚存在峻嶺中崇岡之巔别名鐵門砦北門題曰金明咽喉縣志
  金明砦 在縣城東南一百一十歩縣冊倚金龍山有石刻金明砦三字縣志熙寧五年省金明縣為砦宋史地理志康定初夏人破金明諸砦周美請於范仲淹曰金明當邊衝今不亟城將遂失之仲淹因屬美復城如故周美傳
  藩廷堡 在縣西南一百里縣冊相傳馬超所築青州城故址縣志
  西縣堡 在縣西南一百二十里縣冊即漢敷政故縣基明置廵司今裁遺址尚存縣志
  新興堡 在縣西南一百五十里縣冊新砦控延州東北疆逺川一帶宋太平興國中築馬志 按新砦即新興堡
  附縣境古隘龍安砦在縣西四十里髙數百丈狀如盤龍因名府志慶厯初籍命王信築龍安砦宋史龎籍傳宣和二年改龍安曰徳安砦東至安定堡八十里西至招安驛四十里南至金明驛三十里北至御安堡四十里地理志今廢遺址存縣志 萬安砦在縣西南一百里府志康定初元昊入㓂平與石元孫赴援至保安既聞賊趨金明平倍道至延州萬安鎮宋史劉平傳東至威戎城六十里西至蘆移堡四十里南至威羌砦四十里北至屈丁堡五十一里地理志膚施縣有萬安寨九域志今廢遺址存縣志 招安砦在縣西北四十里府志慶厯初籍知延州以金明西北渾川尾曰橋子谷夏人出入隘道因命部將狄青築招安砦於谷傍宋史龎籍傳元符二年廢招安砦為驛後仍為招安砦地理志今廢遺址存縣志 塞門寨在縣西北一百五十里馬志本在夏州寧朔縣界開元二年移就蘆子闗南金鎮所安置元和志淳化五年討李繼遷命開治塞門鵶兒兩路宋史李繼周傳熙寧二年夏人請納塞門安逺二砦以乞綏州詔許之神宗本紀塞門本北蕃部舊砦至道後與蘆闗石堡安逺砦俱廢元豐四年收復東至殄羌砦五十里西至平戎砦六十里南至安塞堡四十里北至烏埏口九十里地理志宋為砦明置驛今驛裁城垣屹然縣志按明初守塞門成化二年尚書王復移出榆栁莊名鎮靜九年移於白塔澗口至大邊二里去塞三百里此葢舊塞之遺基也 新安砦在縣北五十里栲栳砦之西龍門口平控塞門一帶宋招討使命部將王信築府志平羗砦在縣東北府志本尅胡山砦元祐四年尅胡山新砦成賜名平羌砦宋史哲宗本紀東至安定堡六十里西至安塞堡三十五里南至龍安砦五十四里北至殄羌砦六十里地理志
  仙人橋 在縣東北五十里縣志
  招安橋 在縣西北四十里甃石為之宋狄青築招安砦於橋子谷即北地歴元迄今往來便濟順治十六年大水衝決今止存半行者苦之縣志
  髙家橋 在縣西北五十里跨西川河縣圖
  阿姑橋 在縣北三里砌石削成二橋並峙左有阿姑廟縣志
  甘泉縣
  臨真鎮 在縣東一百八十里縣冊後魏為城今為鎮秦晉衝路縣志
  梁家橋 在縣東一百三十里縣志跨麻洞川上縣圖南門橋 在縣城南門外縣志
  暖泉橋 在縣南五里跨暖泉山水縣志
  太和山石橋 在縣西南二里太和山下劉皮溝水漲溢行者病渉萬厯間知縣蔣桐建橋有碑縣志
  北門橋 在縣城北門外縣志
  安定縣
  瓦𡏟堡 在縣東三十里元初建因山為堡明季冦數至郭生永治守禦有方堡頼以無恐縣志
  栁榆堡 在縣西北四十里縣冊宋范仲淹築縣志
  蟠龍鎮 在縣南九十里縣志
  南溝岔鎮 在縣北八十里接清澗界縣冊
  附縣境古隘洛交砦在城内鳯翼山之嶺東漢時冦帥盧方負固據守光武親討平之府志 威羌砦在縣西北縣志地名白洛嘴元符元年進築賜名東至威戎城七十里西至殄羌砦四十里南至安定堡七十里北至蘆移堡七十里宋史地理志今廢縣志 殄羌砦在縣西北七十里縣志地名那娘山元符元年賜名東至威羌堡四十里西至塞門砦五十里南至平羌砦六十里北至御謀城三十五里宋史地理志 黑水砦在縣北一百里明一統志宋慶厯中城安定黑水佛堂等十一堡宋史周美傳鄜延將劉琯議欲自延安入安定黑水師雄懼有伏請由他道既而諜者言夏人伏精騎於黑水傍游師雄傳在威戎城南六十里紹興中金人以李顯忠為蘇尾九族都廵檢使駐兵黑水堡地理志延川有黑水堡九域志 今屬安定東控城平川西控黑水川路入蘆子闗北自大理河至横山最為要害馬志 安定堡在縣城東二里府志熙寧五年种諤遣曲珍率兵通黑水安定堡與夏人遇大敗之通鑑元改堡為縣明因之洪武初立安定堡於縣東屯兵守備縣志久廢縣冊 蘆移堡在縣北舊志東至屈丁堡五十里西至御謀城三十五里南至威𦍑砦七十里北至界臺十三里宋史地理志 丹頭鎮在縣東六十里府志延川縣有丹頭砦九域志舊號丹頭堡東接寛州路宋慶厯中修元至元初置丹頭縣後併入安定縣馬志今廢縣冊
  龍溪橋 在縣東一里古名迎仙橋縣志
  廖公橋 在縣東五里知縣廖均建故名縣志
  鳯溪橋 在縣西門外城側舊名永濟橋縣志
  濟民橋 在縣東南三里石佛寺之右府志
  保安縣
  園林堡 在縣東八十里即園林驛縣冊慶厯五年置九域志東至安塞堡七十里西至保安軍四十里南至招安驛七里北至平戎堡五十一里宋史地理志
  金湯城 在縣西北一百二十里即宋金湯城府志元符二年築鄜延路金湯城宋史哲宗本紀東路都廵檢周美敗夏人於金湯城焚其族部二十一周美傳東至順寧砦九十里西至慶州白豹城四十四里南至徳靖六十里北至通慶城六十里地理志保安城一金湯金史地理志河套有警為戍守要地今基址猶存與慶陽黑水接界縣志
  附縣境古隘狄青寨在縣西南八十里狄青屯兵守此元廢府志 保勝砦在縣境舊志康定二年置慶厯十年廢九域志 徳靖砦在縣西八十里宋置金因之元廢明一統志天禧元年置建子城天聖元年改曰徳靖九域志宋寳元初元昊與諸酋約攻鄜延欲自徳靖塞門赤城三道併入通鑑東至保安軍八十里西至慶州荔原堡六十里南至慶州平戎鎮五十里北至金湯城六十里宋史地理志保安有徳靖寨金史地理志 石堡砦在縣北三十里今廢縣冊宋景思立曲珍㧞夏人磨崖葭蘆浮圖城括議築石堡砦以臨夏人宋史沈括傳國初嘗置城至道後廢崇寧三年進築賜名威徳軍五年復為石堡砦在保安軍北兩界上有洑流名藏底河夏人近是築城為要害必爭之地政和三年賈炎乞進築不果七年知慶州姚古克之即威徳軍地理志 順寧砦在縣北四十里明一統志東北控扼黄河一帶蕃部馬志慶厯四年置九域志崇寧四年夏人冦順寧砦鄜延第二副將劉延慶擊敗之宋史徽宗本紀東至平戎砦七十里西至金湯城九十里南至保安軍四十里北至萬金砦四十里地理志保安有順寧寨金史地理志洪武四年設順寧廵司成化中廵撫余子俊築城周一里有竒後廢縣志 平戎砦在縣東北九十里府志砦本杏子河東山紹聖四年賜名東至塞門砦六十里西至順寧砦七十里南至園林堡五十一里北至杏子堡四十里宋史地理志保安有平戎寨金史地理志今城址猶存馬志 靖邊鎮即靖邊寨在縣西南一百里明有官兵防守今廢縣冊夏酋仁多蒐丁舉國入冦犯熙河定西城盧秉治兵瓦亭分兩將駐靖邊砦指夏人來路曰吾遲明坐待㨗矣及明果至驚曰天降也縱擊之皆奔潰宋史盧秉傳保安有靖邊鎮金史地理志 石門鎮即沙家鎮在縣東北五十里今廢縣冊嘉靖三十年廵撫張珩言保安縣西河川有石門鎮及石門子北接榆林寧塞靖邊諸營堡為羌戎闌入之路宜各築一城増兵戍守明世法録 保安有永和鎮金史地理志
  便宜橋 在縣東六里縣志
  宜川縣
  馬頭闗 在縣東北一百八十里縣冊
  茹平堡 在縣西四十四里縣冊
  秋林鎮 在縣東三十里其旁又築砦府志
  孟嘗鎮 在縣西五十里縣冊
  中山鎮 在縣西八十里縣冊
  雲巖鎮 在縣北微西八十里縣冊山岩重叠如雲故名後魏置縣唐因之宋熙寧中省為鎮府志宜川鎮一雲巖金史地理志宜川縣有雲巖汾川二鎮九域志
  百直鎮 在縣北九十里即汾川鎮舊為商賈輻輳之地今漸廢縣冊
  附縣境古闗隘烏仁闗在縣東北八十里下臨黄河與山西吉州相對府志汾川有烏仁闗唐書地理志唐闗内三十一闗有丹之烏仁玉海慶厯初籍復所亡地築十一城及開癿名平戎道通永和烏仁闗宋史龎籍傳宜川有烏仁闗金史地理志金置元廢明一統志 老吉堡在縣東南一百二十里黄河邊與山西吉州相對府志 七郎山寨在縣南為縣主山宋將楊業子七郎屯兵築城地勢險阻元叅政朱希哲據守府志
  廣濟橋 在縣南五里龜背寺之東府志
  馬頭闗渡 在縣東北一百五十里黄河上縣圖
  驃騎渡 在縣東北一百里黄河上縣圖
  水南渡 在縣東北一百里孟門山南黄河上縣圖闗頭渡 在縣東一百里黄河上縣圖以上四渡通山西太寧永和鄉寧吉州近河居民貿易往來不通大路縣志
  延川縣
  延水闗 在縣東南七十里吐延川口東臨黄河北通山西永和馬志魏置文安縣隋廢唐改延水宋省為鎮入延川今為延水闗府志延水闗者古渡口也東則晉之狐讘西則秦之古臨在昔設闗更戍號稱隘口劉榖碑記延水闗有防兵縣志
  清水闗 在縣東南一百里縣圖清水川口東臨黄河北通山西大寧縣有清水闗渡縣志
  惠峰寨 在縣東南九十里縣志
  馬家寨 在縣西五里滴水鋪縣志
  文安堡 在縣西三十里府志明嘉靖丙午叅政張愚委知縣王世相金棟相繼築門二上各豎房縣志
  梁家山寨 在縣西四十里文安驛縣志
  曲折覺寨 在縣西北五十里縣志
  蒿岔峪寨 在縣西六十里縣志
  鏊子山寨 在縣西七十里豐年鋪縣志
  冷泉寨 在縣西北清平里張家村明置又縣有墩臺二十七處縣志
  寒沙神寨 在縣西北一百二十里縣冊
  禪梯嶺寨 在縣西七十里禪梯嶺係縣控扼要口與延長壌地交錯明知縣王行仁與延長令協力築城建房縣志嘉靖三十年延綏廵撫張珩言延川縣西有禪梯嶺乃套虜深入之路比他鎮獨重宜增築一城從之明世法録
  永平堡 在縣西北一百里縣冊延川寨一永平金史地理志古永州城府志 唐武徳二年於金城縣界内置永州皇統二年修寨一所明知縣王世相金棟相繼改修接連古塞門二上各豎房縣志
  附縣境古闗隘永寧闗在縣東七十里黄河渡口古今餉道賈志永寧闗延州延川縣舊闗元符二年𨽻綏徳軍宋史地理志 按金史地理志永寧闗亦𨽻綏徳路通綏徳渡口即山西永和界宋置元廢明一統志 南山砦在縣南一里髙阜上元知院張延祐築以屯兵今廢為樹藝地府志
  通濟橋 在縣南門外知縣賀瓔建縣志
  惠民橋 在縣南一里知縣賀瓔建府志
  𢎞濟橋 在縣西五里一名乾橋府志
  漩窩渡 在縣東北六十里黄河上通山西隰州府志馬家河渡 在縣東南九十里黃河上通山西大寧府志
  延長縣
  髙奴寨 在縣北二百歩北山縣冊元脫列伯令叅政何逺築以屯兵周二百九十八歩在髙部山上四面陡絶俗訛為髙奴非府志明天順間知縣孫逢吉重修縣志
  于谷驛堡 在縣西七十里縣冊
  安溝鎮 在縣東三十里府志
  交口鎮 在縣東北六十里縣冊
  附縣境古隘神頭鎮在縣東北八十里接延川縣界地名神頭原昔人築砦於此以避冦府志
  文淵橋 在學宫側橋圮補廪者不利康熙十六年知縣孫芳馨修建是年考試廪滿額後常如數五十八年重修縣志
  通市橋 在縣治東縣志
  鼓樓橋 在縣城中井溝水上水穿城而南舊建鼓樓於其上雍正二年塌壞三年修復視舊規更寛大縣志
  潄玉橋 在縣東門外潄玉崖兩山夾峙中通一徑懸崖吐水如練縣志
  龍兒砭橋 在縣東十里龍潭上縣志
  永逸橋 在縣城西門外朝陽水上即翟水中流石磴鬰起後人鑿石為眼建橋縣志
  永寧橋 在縣西三里縣志
  接引橋 在西方院門外延水上寛敞淨潔避暑者多遊於此縣志
  紅蛇橋 在西河溝三里許橋成之日紅蛇卧於其上因名縣志
  鳯翔府鳯翔縣
  橋頭塞 在縣東北十五里縣志紹興三十一年吳璘遣别將彭青至寳雞渭河夜刼金人橋頭塞破之通鑑
  横水橋 在縣東三十里縣志鳯翔府舊有横水鎮金史地理志
  彪角鎮 在縣東南三十里縣志
  虢王鎮 在縣東南四十里縣志
  彭祖鎮 在縣西二十五里府志
  陳村鎮 在縣西三十里縣志
  窰店鎮 在縣西四十里縣志
  附縣境古闗隘太和闗在府城東五十里舊志至徳二載肅宗駐鳯翔賊分兵畧太和闗去鳯翔五十里命郭子儀以朔方軍擊之唐書王思禮傳 東安鎮在縣西縣志後唐清泰初蜀人出大散闗詔鳯翔益兵守東安鎮以備之通鑑東安鎮在鳯翔西界胡三省註 縣有雀模麻務長清鎮後廢金史地理志 縣有五里鎮九域志 栁林鎮在縣西二十里舊志
  鳯鳴橋 在府城東三里跨塔寺河上明洪武初建正統間重修馮志嘉靖二十年建石橋更名利渉又圮順治初邑人周承堯賈文募重修縣志
  博濟橋 在府城東南十里郿縣大路水衝渠成溝康熙元年陳副將創木橋十一年圯邑人盧黙創石橋二十七年又壊黙弟盧㸃重修有碑記縣志
  屯頭橋 在城西北二十里土橋民建府志
  栁林舖橋 在城西二十里栁林舖溝上木橋官建縣志栁溝橋 在城東四里跨栁林河上洪武初建府志窰店子橋 在城西三十里窰店子溝上土橋民建縣志稱溝灣橋 在城西四十里稱溝灣上土橋民建縣志
  岐山縣
  龍尾鎮 在縣東二十里縣冊晉太元中赫連勃勃遣赫連建入平凉遂入新平姚弼與戰於龍尾堡大破之晉書姚興載記中和元年鳯翔節度使鄭畋敗黃巢兵於龍尾坡通鑑龍尾城在鳯翔府岐山縣唐武徳七年移治龍尾城胡三省註
  益店鎮 在縣東三十五里縣志鳯翔府舊有驛店鎮金史地理志縣有馬磧驛店二鎮九域志 按益店即驛店之訛
  棗林鎮 在縣東南三十里府志
  羅局鎮 在縣東南三十五里縣圖岐山馬蹟鎮金史地理志按羅局鎮在馬磧里疑即馬磧鎮
  蔡家鎮 在縣南四十里渭水北縣圖
  髙店鎮 在縣南五十里渭水南縣圖
  菴營鎮 在縣西南十里濉水南縣圖
  青化鎮 在縣東北三十五里縣圖
  渭河橋 在縣南四十里渭河上夏船渡冬架橋賈志五姓橋 在縣南五十里府志舊有鎮今廢縣冊
  周邸橋 在縣西北周公廟西路通府境縣志
  城南橋 在縣南門外萬厯十二年知縣張近仁建縣志跨横水縣冊
  潤徳橋 在縣城西北郭府志
  魯家莊橋 在縣東北三十八里縣志
  北莊橋 在縣東北三十五里縣志
  南莊橋 在縣東北三十里縣志
  廣惠橋 在縣東北十五里即鄭家莊橋萬厯十八年知縣于邦棟建有記縣志
  附縣境古橋魯班橋在縣東十五里賈志𢎞治七年知縣楊智建初難成因以魯班名嘉靖二十六年知府劉素委官重修今廢 隆輔橋在縣東十里即魯班溝渡處萬厯十八年知縣于邦棟建今廢 虎溪橋見石刻今莫詳其處縣志 冦村橋在縣西北八里今廢縣冊扶風縣
  午井寨 在縣西南十五里縣冊
  黎虎寨 在縣東北四十里午井黎虎宋家孟家大寨五寨俱明置西安軍屯守縣志
  綘帳鎮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縣志即馬融傳經宅遺址尚存雍勝畧
  文書鎮 在縣東南三十里府志
  伏波鎮 在縣西七里即馬援故居府志伏波村在扶風縣伏波將軍馬援故居潜確類書
  崇正鎮 在縣北二十里即美陽故城縣志
  召公鎮 在縣東北三十里即周召公采地府志
  附縣境古隘宋家寨在縣東南二十里 大寨在縣東南三十里 孟家寨在縣東南四十里縣志三寨俱廢縣冊杏林鎮在縣東十里其地多杏亦曰杏林古驛今廢縣冊 茂陵鎮在縣東三十里府志今廢 召公鎮天度鎮俱在縣東北今廢 又有毛公鎮今廢縣志
  漆水橋 在縣城東一里跨漆水上賈志 按縣城東門外畤溝河俗名漆水馬志謂縣無漆水即湋水之訛者誤
  泰川橋 在縣東北二十里跨泰川上府志
  洪濟橋 在縣北二十里崇正鎮東門外府志跨美水縣冊浪店橋 在縣東十五里跨美水上府志
  天橋 在縣南門外知縣陳子孺重建跨湋水府志渭河橋 在縣南二十里有舟楫濟渡縣志
  郿縣
  斜谷闗 在縣西南三十里府志褒斜谷通梁漢賈志南口曰褒北口曰斜梁州記斜水出衙嶺山北厯斜谷水經注元狩中發卒萬人作褒斜道通鑑青龍二年亮出斜谷田於蘭坑魏志郭淮傳正始元年曹公征蜀使賈逵至斜谷觀形勢賈逵傳建興十一年蜀運米集斜谷口治斜谷邸閣蜀志後主傳十二年亮由斜谷出據五丈原丞相亮傳長安可逹漢中惟子午闗子午闗在正南次西則駱谷闗又西則斜谷闗漢王自漢中出襲雍則自褒斜出也雍録斜水亦謂武功水諸葛亮表遣虎歩監孟琰據武功水東司馬懿因水漲來攻亮作車橋越水射之橋成引去後置闗雍勝畧褒斜二谷阻衙嶺相首尾雍梁有事為出入咽㗋與祁山大散子午駱谷並稱要地岐山縣志
  槐芽鎮 在縣東三十里縣圖
  横渠鎮 在縣東五十里宋置縣志天復二年汴師至石鼻又至橫渠金鸞記
  青花鎮 在縣東六十里縣圖
  金渠鎮 在縣東南二十里縣圖
  齊家鎮 在縣南二十里縣圖
  常興鎮 在縣東北二十里縣圖
  附縣境古隘 新羅堡在縣東南舊志太元十五年姚萇攻秦扶風太守齊益男於新羅堡克之晉書苻登載記 圍趣柵在縣東南舊志梁中大通二年魏髙平賊万俟醜奴遣將尉遲菩薩自武功南渡渭攻圍趨柵克之通鑑清湫鎮在縣東二十五里以近清湫水而名元至
  正十四年歹驢所築城址尚存馬志
  西磑口渡 在縣西北十里西磑里渭河上通岐山船一隻水夫八名縣志 按即葫蘆渡冬涸架橋水漲用船
  斷途渡 在縣北五里清逺里渭河上通扶風船一隻水夫八名縣志 按今名善脩渡冬涸架橋水漲用船
  寳鷄縣
  金芽闗 在縣東南一百二十里明一統志
  大散闗 在縣南五十二里大散嶺上通褒斜明一統志建武二年延岑引兵北入散闗至陳倉嘉追破之散闗故城在陳倉縣南十里有散谷水因取名焉後漢書順陽侯嘉傳注汧水東入散闗水經注寳鷄西南有大散闗唐書地理志有汧水散闗舊闗故城在寳鷄縣南杜氏通典寳鷄縣有武城車舍大散三大鎮九域志大散闗屬梁泉縣在寳鷄南為秦蜀往來要道自闗距和尚原纔咫尺兩山闗控斗絶出可以攻入可以守實表裏之形勢也中興四朝志在舊梁泉縣為秦蜀要地方輿勝覽大散闗一曰散闗在縣西南大散嶺上為秦蜀襟喉南山自藍田而西至此方盡又西則隴首特起汧渭縈流闗當山川之㑹扼南北之交北不得無以啟梁益南不得無以圖闗中舊縣志
  二里闗 在縣西南四十里古置闗遺址存賈志元中統初鼎從伐蜀攻二里散闗屢立戰功元史鄭鼎傳居髙嶺上長亘二里因名乃連雲棧出入必由之路明初設廵檢司於益門鎮嘉靖間遷於此謂之益門二里散闗廵檢司今有分防千總縣志
  石家營 在縣南二里舊嘗設守縣志
  鴿子堡 在縣東六十里縣圖
  金陵店 在縣東五里金陵河東縣圖
  底店鎮 在縣東四十里縣冊石鼻寨在縣東四十里縣冊武侯築以拒郝昭一名石鼻城明一統志光啟三年田令孜奉上發寳鷄増禁兵守石鼻為後拒蘇軾曰鳯翔府寳鷄縣武城鎮即俗所謂石鼻寨也通鑑胡注按今底店鎮有武成寺葢即古武成鎮地
  虢縣鎮 在縣東五十里即周武王封虢叔地隋為虢縣至元省入寳鷄府志
  陽平鎮 在縣東七十里縣志虢縣有陽平鎮金史地理志馬營鎮 在縣東南三十里縣志
  益門鎮 在縣西南十五里縣志元末李思齊所築以備川蜀賈志洪武三年蜀將王友仁攻興元守將金興旺請援時徐逹在西安即帥師還屯益門鎮明紀事本末陜西既入闗平衍千餘里西南抵寳鷄復岸然山合惟一隘口始入是為益門鎮秦山嵯峨清江滉瀁路惟鳥道出鎮南雲棧百折逹荆梁通滇益名鎮以益義取諸此明邑令許莊修廢雉題曰益門雄鎮白鸞修鎮志
  賈村鎮 在縣東北二十五里
  附縣境古隘和尚原在縣西南四十里大散闗東宋時吳玠大破金人于此縣志 按圖在渭水南二里闗東 模壁塞在縣西南七十里舊志南漢乾祐初蜀將安思謙救鳯翔遣别將趨模壁通鑑 潘氏堡在縣東北舊志光啟三年晟守大散闗朱玫攻闗晟戰於潘氏遂大敗唐書楊晟傳潘氏堡在寳鷄東北通鑑胡注
  金陵河橋 在縣東五里跨金陵河上府志
  渭河橋 在縣南一里跨渭河上水勢衝激津渡不定將寒沍而橋始成府志
  汧陽河橋 在縣東四十里跨汧河上府志
  凍河橋 在縣西南七十里縣志跨塔河上縣冊
  硤石橋 在縣西二十里石山夾岸髙十餘丈跨陸川上縣冊
  汧陽縣
  箭筈嶺 在縣南十五里舊名箭筈闗縣冊其地可資戰守賈志貞明六年蜀將陳彦威出散闗敗岐兵於箭筈嶺其山兩岐故俗呼為箭筈有箭筈闗通鑑胡注紹興三十一年金沒立方攻箭筈闗玠復遣將擊敗之宋史吳玠傳
  黃理鎮 在縣東十里縣冊
  安化鎮 在縣西南三十五里今一名安化寺縣冊縣有安化鎮九域志唐廣徳後置以禦吐蕃舊志
  新興鎮 在縣西二十里縣冊縣有新興鎮九域志
  草壁鎮 在縣西四十里縣冊
  附縣境古隘安都寨近箭筈嶺漢乾祐初蜀將安思謙進屯散闗遣高彦儔擊漢之箭筈安都寨通鑑 白松鎮在縣西南 馮坊鎮在縣西北 亂石鎮在縣西北陽川鎮在縣東北今俱廢縣冊
  太平橋 在縣東門外跨天池溝上明隆慶三年縣志附縣境古橋暉川橋在縣西跨暉川河上今廢縣志
  麟遊縣
  良舍鎮 在縣西三十里縣冊
  附縣境古隘石窰闗在縣西北一百三十里接汧陽界有廵檢司明洪武十五年置亦曰麻夫鎮今廵司裁西河闗在縣東三十里近好畤隋時設官守備今廢將臺故址尚存 催木鎮在縣東北四十里隋修仁夀宫時自渭上運木經此舊為鎮東接邠乾北連平慶今廢縣志 九域志一作崔模鎮 三家店鎮在縣東 招賢鎮在縣西微南 兩停鎮在縣西微南 天堂鎮在縣西微南 花花鎮在縣西南 今俱廢縣冊
  偏橋 在縣西門外一里上逼斷崖下臨杜水知縣吳謙重修順治十年圮知縣吳汝為又修縣志
  迎仙橋 在縣西一里府志
  土橋 在縣北二十里府志跨澄水縣冊
  附縣境古橋通濟橋在縣西門外山水暴漲修之屢圮知縣崔如嶽鑿石搆梁周以鐵鎻今又圮縣志
  隴州
  咸宜闗 在州西四十里即古隴闗州冊明正統中因闗山路阻改咸宜闗移廵檢司於此鑿山開道通秦鳯故闗廢為鎮今廵司革州志貞明六年蜀使王宗儔等將兵伐岐出故闗壁於咸宜在隴州汧源縣界通鑑胡 附古注 隴闗在州西七十里隴山下賈志永和四年命扶風築隴道塢五年羌冦武都燒隴闗後漢書順帝本紀隴謂西闗也其坂九廻上者七日乃越三秦記漢置隴西當戎翟晉書地道記武徳五年突厥入原州陷大震闗唐書高祖本紀自武功西至於好畤其驛三其蔽曰鳯翔府其闗曰隴闗栁宗元舘驛使記隴山一名隴坻漢隴闗今名大震闗在縣西通典漢武帝至此遇雷震因名大震闗雍録大震闗後周天和元年置今名隴山闗寰宇記大中六年隴州防禦使薛逵言汧源西境切在故闗昔有隄防殊無制置僻在重岡之上茍務髙深今移要㑹之中實堪控扼舊絶泉井逺汲河流今則臨水挾山當川限谷危墻深塹克揚營壘之勢謹畫圖進乞改為安戎闗冊府元龜汧源西有安戎闗本大震闗薛逵移築更名唐書地理志天復二年孔勅取成隴二州乃自故闗歸後唐乾祐元年蜀將韓保貞出新闗秦州清水東五十里有大震闗自薛逵徙築安戎闗於隴山由是謂大震闗為故闗今隴山之西有故闗山新闗在汧源縣西汧隴之人謂大震為故闗安戎為新闗通鑑胡注隴州汧源縣有新闗鎮九域志隴州西七十里有舊故闗新故闗俱屬故闗大寨廵檢司明一統志大寧闗記左隴山而右汧水面五峯而扼靈谷為秦鳯要害之地昔始皇嘗表此為秦之西門雍勝略大寧舊闗在州西五十里近汧水之源府志
  金兠堡 在州西北四十里宋置州志即金斗鋪州冊杜陽鎮 在州東二十里明嘉靖四十三年更名沙河鎮又有小杜陽鎮在州東二十五里舊州志 按杜陽一作肚羊
  東涼鎮 在州東三十里州冊
  新街鎮 在州東南八十里州冊
  故川鎮 在州東南一百一十里州冊
  縣頭鎮 在州東南一百二十里州冊
  八渡鎮 在州南四十里州冊
  香泉鎮 在州南一百三十里成化中知州李鏞奏請添設廵檢司今革州志
  赤沙鎮 在州南一百四十里州冊
  大松鎮 在州西南一百五十里州冊
  神泉鎮 在州西二十里州冊
  馬鹿鎮 在州西一百三十里州冊
  火燒鎮 在州西北四十里當魚龍川口宋將楊政焚金人寨處州冊
  赤崖鎮 在縣西北五十里州冊
  附縣境占闗隘安夷闗在州西南後廢州志吳山縣西有安夷闗唐書地理志石嘴闗在州西八十里州志今廢州冊 白巖闗 石險闗 青崖闗三闗俱在州西北四十里青陽山之下路通固原寧夏州志義熈六年赫連勃勃冦隴右破白崖堡通鑑今俱廢州冊 隴安寨在州南一百二十里本唐汧陽縣宋置隴安寨金置縣元省入汧源縣明設廵檢司今革州志 番須口在州西北五十里隴山之口也州冊建武八年春歙伐山開道從番須囬中至略陽註曰番須囬中並地名回中在汧後漢書來歙傳 温泉鎮在州西北十五里州志 汧源縣有隴西鎮 隴安縣有保寧鎮九域志 按舊志娘娘廟鎮在州東三十五里荆王鎮在州東四十五里南村鎮在州東南四十里官村鎮在州東南六十里小闗河鎮在州西南一百六十里吳寨鎮在州西南一百七十里流渠鎮在州西三十里平山鎮在州西北十五里平涼鎮在州西北七十里今俱廢
  東河橋 在州東門外有分防千總州志跨北河州冊南橋 在州南五里跨汧河州冊
  流渠橋 在州西三十里成化間修州志跨汧水州冊闗山橋 在州西五十里州冊頭橋堡西舊四橋今止頭橋二橋三橋林壑幽深清流湍激行人忘倦州志
  八渡峽石橋 在州西北四十里州冊鑿石作浮梁中有石碑書愛育黎首臣服戎羌八字年號磨滅不詳州志漢中府南鄭縣
  青石闗 在縣南九十里係入山小路縣冊宋置雍勝畧明正徳間置廵司嘉靖二十一年廵道李鳯㑹議以南鄭西鄉界接四川路險多盗又通茶要道簽鄉民協同青石闗及大巴鹽塲兩廵司在彼駐劄兼守兩省便之明通紀
  大壩闗 在縣西一百七十里交四川保寧府南江縣界縣冊
  長栁鎮 在縣東南三十里即栁林舖接城固界縣冊漢水自南鄭又東得長栁渡長栁村名也水經注南鄭有長栁桓香西橋三鎮九域志
  上水渡鎮 在縣南十里縣冊
  沙河鎮 在縣西二十五里縣冊
  彌勒院鎮 在縣北三十里縣冊
  通漢橋 在縣東闗南井巷後邑民張文盛李光彩等捐貲重建府志
  沙河橋 在縣東與東門吊橋相連縣冊
  梳洗橋 在縣東五里縣冊
  萬仙橋 在縣東南五里縣冊
  金華橋 在縣東南十里金華寺前府志
  通濟橋 在縣南二里為城東要津舊用木橋屢圯嘉靖丁酉易以石有記府志
  明珠橋 在縣西二里縣冊向傳一斗户量米得一珠吞之化龍而去排蕩成渠後橋其上府志
  小河橋 在縣西十里縣冊
  長亭橋 在縣西北八里賈志
  上水渡 在縣西南五里漢江上通褒城路有官船水夫府志
  下水渡 在縣南三里漢水上通城固縣往興安州水路有官船水夫二渡皆夏秋設官船冬春設徒杠府志
  老古渡 在縣東南十里漢江上府志
  附縣境古橋洪溝橋在縣東十八里新舖明萬厯三十一年修今無府志
  褒城縣
  鷄頭闗 在縣北八里明一統志闗口有大石狀如鷄頭因名自此入連雲棧潜確類書明嘉靖間知縣張庚立闗南鎻鑰坊題天下竒觀四字崇禎七年流賊由陽平闗入分道冦漢中官軍斷棧道守鷄頭闗賊不得前舊有巡檢司今廢府志闗在七盤山下程軏詩山盤七曲下鷄頭縣志
  馬道闗 在縣北九十里今名馬道驛縣冊有分防把總縣志
  武曲闗 在縣北一百五里武曲山上縣圖飛仙閣即今武曲闗北棧閣五十三間總名連雲棧鄭樵通志諸葛亮相蜀鑿石架空為飛梁閣道華陽國志飛仙嶺有閣道即入蜀路方輿勝覽飛仙閣詩土門山行窄微徑縁秋豪棧雲闌干峻梯石結搆牢杜工部集
  虎頭闗 在縣北棧一百四十里居焦巖舖武闗驛之中界縣冊
  棧道 在縣北十里褒谷口縣冊秦棧道千里通於蜀漢戰國䇿漢王之國張良送至褒中因説漢王燒絶棧道顔師古曰棧道即閣道葢架木為之魏書崔浩曰險絶之處傍鑿山石而施版梁為閣史記留侯世家注褒水經大石門歴故棧道下谷俗謂千梁無柱也水經注諸葛武侯與兄瑾書曰前趙子龍退軍燒壞赤崖以北閣道縁谷一百餘里其閣梁一頭入山腹一頭立柱於水中今水大而急不可安柱後武侯卒於渭上魏延先退而焚之自後案舊修路者無復水中柱地理通釋斜谷至鳯州界一百五十里棧閣二千九百八十二間版閣二千八百九十二間明𢎞治間重修自雞頭闗起棧閣八十五間前一里至石洞橋閣三間一里至石嘴七盤棧閣七十二間七里至獨架橋棧閣一百四十二間上阻石崖下臨龍江最為險峻明嘉靖二十三年縣令張庚去編綳砌以石三里至倚雲即響水灘棧閣五十一間前有石佛灣盤龍塢二棧共八十五間七里至老君崖棧閣三十五間四里至堡子舖棧閣六十間四里至飛石崖棧閣一百四十五間一里至閻王碥棧閣一百二十間憑虚最險三里至架雲棧閣九十二間八里至逍遥即青橋十七里至馬道舖橋棧閣十間十里至順平棧閣三十四間十里至甜竹碥閣道三十六間今易以石三里至三岔舖即馬道驛南一里橋閣二間邑人李瓉鑿石為之五里至燕子崖棧閣六十一間巨石横亘江瀠崖溜明嘉靖二十八年主簿伍魁捐砌為二十洞二十里至鳴玉即簸箕棧閣六十八間二里至虎頭闗棧閣三十八間一里至上天橋棧閣五十八間三里至武曲橋橋棧三間二里至火燒碥棧閣一百二十一間一里至碧綃棧閣四十五間二里至石梯棧閣一百二十五間先以木為梯明嘉靖七年易以石七里至青雲即臈魚溝橋棧二間數十歩至臈魚潭棧閣三十六間褒之所葺治者止此自臈魚潭而北又有焦崖舖黑龍灣飛仙閣石溝橋八里闗雲門新開嶺安山灣青陽等棧府志
  褒斜谷 在縣東北十里自此入連雲棧道魏武謂斜谷為五百里石穴葢極言其深險也府志入蜀漢道其西南曰褒谷從褒入南曰駱谷從洋入東南曰斜谷從郿入其所從皆殊舊志謂首尾一谷非是其棧道所出有四從成和階文出者為沓中隂平道鄧艾伐蜀由之從兩當出者為故道漢髙帝攻陳倉由之從寶鳯出者為今連雲棧髙帝之南鄭由之從城固洋縣出者為斜谷道武侯屯渭上由之此三谷四道者闗南之險阨攻取所從來固矣雍大記
  宗營鎮 在縣東二十里交南鄭界縣冊
  褒城鎮 在縣南十里府志褒縣有褒城鎮九域志今名打鐘壩縣冊
  長林鎮 在縣南二十里即長寨縣冊
  髙臺壩鎮 在縣南七十里縣冊
  附縣境古闗隘松梁闗在縣南一百二十里俗訛松南闗縣冊東西亂山相接南即巴州界舊志 米倉闗在縣南一百七十里舊志進從征蜀道陳倉入興元度米倉闗其地荒塞不通進伐木開道七百里元史李進傳 漢陽闗在縣西北二十里漢時所立昭烈嘗破夏侯淵於此雍勝畧 十里闗在縣北六十里以距青橋十里故名今廢縣志 甘亭闗在縣北九十里寰宇記隋開皇初置在牛頭山北杜氏通典褒城縣牛頭山北有甘寧闗唐書地理志 按廿寧疑即甘亭 馬盤寨在縣西北舊志天復二年王建將王宗播攻興元取金牛黑水西縣褒城四寨又攻馬槃寨克之通鑑 褒縣有橋閣鎮九域志
  栢鄉橋 在縣東南二十里栢鄉舖府志
  大通橋 在縣南門外府志
  西河橋 在縣南一里府志
  何家板橋 在縣南一百里縣圖
  兩漢橋 在縣西五十里府志
  天生橋 在縣北十里七盤山下大石横亘江中舉足可渡天然生成故名府志
  永安橋 在縣北二十五里即麻坪橋府志
  青水橋 在縣北五十里連雲棧内府志
  鎮西橋 在縣北九十五里跨馬道西溝上即西溝橋府志
  新開橋 在武闗驛東跨武闗河上府志
  飛霄橋 在縣北武曲舖前跨石溝河府志
  樊河橋 在縣東北九十里跨馬道河上府志在馬道驛北漢將樊噲所建歲乆傾圮太守蘇公捐修路通秦蜀民甚便李良漢修橋記
  黑龍江渡 在縣東門外黑龍江上水夫八名府志山河渡 在縣東門外山河堰渡口府志
  小江渡 在縣東褒水支流小江上水夫一名府志兩河渡 在縣南二十里褒水漢水合流處府志
  賈村渡 在縣東三十五里黑龍江上府志
  城固縣
  南樂堡 在縣西二十五里即廖家營縣冊
  隂平鎮 在縣南十八里縣冊蜀景曜中張翼董厥詣陽安闗口為諸圍外助至隂平留住待之蜀志姜維傳白水東南逕隂平故城南水經注今名太平村縣冊
  袁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鎮 在縣北十里即七星寺縣冊
  原公鎮 在縣北二十五里縣冊
  文川鎮 在縣北三十五里與南鄭交界即文川口縣冊附縣境古闗南木槽闗在縣南三十里元末置東接圪兠坡南接天池山北距漢江西繞沙河通西鄉縣界縣志今廢府志 北木槽闗在縣西北三十五里元末置東連深背嶺南接遊山西繞獅子山北距亭子嶺通文川接連雲棧縣志明洪武初蜀將吳友仁謀復漢中守將金興旺請援徐逹命傅友徳以精騎三千徑趨黑龍江夜襲木槽闗攻斗山巖明紀事本末今廢府志
  段橋 在縣東闗外橋橫溪上覆橋以亭義民段友海建孫衮重修縣志
  二橋 在縣東南二里縣志
  甎橋 在縣西南一里縣志
  三橋 在縣西南二里縣志
  十石橋 在縣西南二里府志
  沙河橋 在縣西南十五里跨南沙河上縣志
  張橋 在縣大西門外義民張成建縣志
  葉家橋 在縣西八里有渠横大道舊橋以木邑紳葉孕秀兄弟易以石上鏤石欄縣志
  十里橋 在縣西十里府志
  磨石橋 在縣西十里府志
  袁楊橋 在縣西北十里跨北水河上縣冊
  望仙橋 在縣西北二十里斗山灣縣志
  薛公橋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宋紹興間縣令薛可先開渠灌田民懐其惠縣志
  大安渡 在縣西三十里漢水上水夫一名縣志
  隂平渡 在縣西南十五里漢水上水夫一名縣志白崖渡 在縣西南四里漢水上水夫一名縣志
  栁渡 在縣南四里漢水上縣志
  孫家渡 在縣東南四里漢水上縣志
  丁家村渡 在縣北八里壻水上縣志
  留村渡 在縣北五里壻水上縣志
  蘇村渡 在縣東五里壻水上縣志
  附縣境古橋折桂橋在儒學櫺星門外前五十歩上有折桂亭已圯嘉靖間縣令楊守正移北五歩又圮 豐樂橋在儒學之西上有觀音閣嘉靖四十二年縣志洋縣
  渭門鎮 在縣東一百二十里縣志 按地理通釋宋於駱谷口置石佛堡於子午谷口置陽嶺寨西城路置渭門鎮葢與子午駱谷兩闗相為首尾自長安通梁漢以駱谷子午為徑道也
  真符鎮 在縣東南六十里縣志
  謝村鎮 在縣西二十五里縣冊
  壻水鎮 在縣西北四十里接城固縣界以其近壻水故名縣志廣明元年上嘗幸興元至壻水通鑑唐公昉盡室昇天其壻會出不得偕昇今其地為壻水鎮蔡交洋州詩自注興道縣有壻水鎮九域志
  附縣境古闗隘槐樹闗在縣東五十里明置出盩厔走黑水峪由此今廢 土門闗在縣東七十里唐置今廢宜娘子闗在縣東八十五里宋置因楊文廣妹宜娘子守此故名明洪武間設守正徳間裁縣志 鐵石闗在縣東九十五里唐置今廢府志 藥木闗在縣南二十五里唐置係從涪陵貢荔枝驛道今廢 桐木闗在縣南五十里宋置今廢 重陽闗在縣南五十里宋置今廢縣志 興勢闗在縣北四十三里興勢山上蜀置府志曹爽向漢中平拒興勢下臨黃金谷蜀志王平傳蜀先主遣諸葛武侯出駱谷戍興勢山置烽火樓處處通照即此地理通釋興勢在洋州興道縣北四十三里今郡城所枕形如一盆外險而内有大谷為盤道上數里方及四門因名興勢寰宇記今廢 八里闗在縣北八十里唐置層巖之中平原八里故名由華陽出盩厔郿縣經此亦要路今廢縣志 華陽闗在縣北一百五十里華陽山唐置為縣要地府志自長安至於盩厔其驛十有一其蔽曰洋州其闗曰華陽栁宗元舘驛使記紹定四年元太子拖雷分騎兵破鳯州趨華陽屠洋州通鑑明嘉靖間設鄉兵守禦今廢 水碓闗在縣北二百里宋置今廢 平陸闗在縣北二百二十里宋置今廢 蒻嶺闗在縣北三百里宋置今廢縣志 三十六盤闗在縣東北一百八十里今廢雍勝畧 三河闗在縣東北二百里即三河口舊道向有廵檢司明𢎞治初裁縣志 三嶺闗在縣東北二百餘里據三嶺唐置今廢府志正始五年曹爽伐蜀費禕進據三嶺以截爽自駱谷出扶風隔以終南山其間有三嶺一曰沈嶺一曰衙嶺一曰分水嶺通鑑胡注 榆林闗在縣東北二百四十里宋置明設鄉兵守禦今廢 白椒闗在縣東北三百里宋置今廢縣志 洛口戍在縣南舊志洛谷水南流注漢所謂洛口也通鑑胡注 罄險戍在縣西北東晉梁州刺史楊亮嘗守此舊志 鐵城戍在黃金廢縣西北八十里城在山上極險峻故名雍勝畧姜寳據鐵城宋遣梁州刺史蕭思話攻㧞之黃金戍與鐵城對一城在山上一城在山下極其險峻故以金鐵名地理通釋 黃金戍在縣東北六十里即黄金峽蜀將王平與魏曹爽曾相拒於此地雍勝畧氐人楊難當令薛健據黃金戍即此谷海録碎事漢水經大小黃金南山有黄金峭水北對黃金谷有黃金戍水經注黃金戍傍山依險峭折七里杜佑曰黃金戍在洋州黃金縣西北八十里張魯所築南接漢川北枕古道險固之極者也通鑑胡注 木馬寨木馬地名在今洋州界無復遺址宋白續通典 陽嶺寨在縣東北一百二十里石佛堡在縣東北六十里縣志
  天寧橋 在縣東五里跨天寧寺溪上舊橋圮天啟三年邑諸生周昕重修順治間邑人周應瑞父子相繼修葺康熙二十七年水壞邑令鄒溶捐修有記縣志
  八里橋 在縣東八里縣志
  貫溪橋 在縣東十里縣志跨貫溪縣冊
  龍亭橋 在縣東二十五里龍亭舖府志跨龍溪縣冊萬春橋 在縣東三十五里萬春舖縣志
  真符橋 在縣東南六十里真符鎮縣志
  雙鳯橋 在縣西闗以王氏雙節故名府志
  解元橋 在縣西二里橋成適邑人蕭靖發解故名縣志五里橋 在縣西五里縣志
  乾溝橋 在縣西六里縣志
  謝村橋 在縣西二十五里楊填堰水所經縣志
  基公橋 在縣西二十五里縣志
  火燒橋 在縣西三十里縣志
  五間橋 在縣西三十里縣志 按圖跨壻水河上
  湖橋 在舊州治北囿中有湖有橋文同詩湖上雙禽泛泛橋邊楊栁依依明一統志
  翟家橋 在縣東北十五里縣志
  壻水渡 在縣西四十里壻水上通城固縣路東岸壻水舖西岸漢王城渡船各設一隻每十月兩縣督夫撘長橋二月仍以船渡葢八郡之大路自漢王城以東至渭門共十六渡係漢江各渡有水夫縣志
  稱鈎灣渡 在縣西三十五里漢水上縣志
  智果寺渡 在縣西二十八里漢水上縣志
  謝村渡 在縣西二十五里漢水上縣志
  六陵渡 在縣西十五里漢水上俗訛栗林縣志
  新坊渡 在縣西南二里漢水上通西鄉路縣志
  飲馬灘渡 在縣南五里漢水上縣志
  官渡 在縣東南十里漢水上北岸南壩村南岸望江舖往西鄉縣之路縣志今一名望江渡縣圖
  閻家渡 在縣東十二里漢水上縣志
  龍江渡 在縣東十八里漢水上縣志
  旋絲渡 在縣東二十五里漢水上縣志
  鋪灘渡 在縣東四十五里漢水上縣志
  黃金渡 在縣東六十里漢水上通西鄉路北岸新添鋪南岸真符鎮至環珠渭門之陸路也縣志
  白沙渡 在縣東一百三十里漢水上出黃金峽口通西鄉路縣志
  金灘渡 在縣東九十里黃金峽内縣志
  大陽灘渡 在縣東一百一十里黃金峽内縣志
  西鄉縣
  團樂闗 在縣東南一百五十里據髙川明正徳間副憲來天球駐兵於此平荆襄賊府志
  火爐闗 在縣東南二百里明以王剛之亂建府志父子闗 在縣東南二百里父子山漢將徐氏父子守此故名縣志
  土門闗 在縣東南三百餘里府志
  鹽塲闗 在縣東南三百七十里有廵檢司明成化中王剛之亂官軍守此府志
  皁軍闗 在縣南五十里賈志皁軍山在西鄉南相傳張光嘗屯兵於此又南五十里有皁軍闗雍勝畧
  九園闗 在縣西南三百三十里縣圖
  白陽闗 在縣西南四百里縣冊交四川界縣志
  大巴闗 在縣西二百里縣冊大巴山通四川巴州界有巡檢司府志
  柴埡闗 在縣北三十里縣圖
  漁渡壩營 在縣東南三百一十里接四川通江縣界明隆慶間何勉倡亂勦平之移通判駐此崇禎間改設守備今增設遊擊縣志
  故縣堡 在縣東南一百五十里明正徳中置縣志茶溪鎮 在縣東一百一十里縣冊
  子午鎮 在縣東北一百四十里縣冊有廵檢司今裁府志附縣境古闗隘臨岸碥闗在縣南一百二十里 望軍闗在縣南一百二十五里 老君闗在縣南一百三十里白熊闗在縣南一百五十里 望星闗在縣西南
  一百九十五里舊志 小洋在縣南一百五十里 驚軍壩在縣西南一百五十里舊俱有官兵防守今無府志
  平政橋 在縣新城東門外跨濠上架木為之縣志二里橋 在縣西二里府志
  南渡橋 在縣南一里木馬河渡口縣志
  東渡橋 在縣東三里木馬河渡口縣志
  洋溪渡 在縣東十里洋溪河上有水手府志漢水又東右會洋水川流漫濶廣㡬里許水經注
  白沔渡 在縣東七十里白沔峽渡夫六名府志
  茶溪渡 在縣東一百一十里茶溪鎮縣冊在漢江上通石泉縣路有水夫縣志石泉人胡登捐貲造船十隻自縣至茶溪鎮接遞水站賈志
  平地渡 在縣西南五十里平地河上有水手府志風口渡 在縣西六十里通城固縣路有水夫府志子午渡 在縣東北一百五十里子午河上即子午谷口西流入漢處縣志
  鳯縣
  進口闗 在縣東一百五十里與寳鷄縣接界縣冊嚴三嶺闗 在縣東南六十里縣冊
  廢丘闗 在縣東南七十里縣冊亦曰費丘有分防把總府志
  柴闗 在縣南一百二十里縣圖
  武休闗 在縣南二百三十里接褒城界縣圖今置武闗驛府志梁泉有武休鎮九域志褒斜谷旁連武休闗又極東為饒風闗異時獨倚饒風以控商虢由武休以逹長安故當闗為蜀之咽喉向來撒離喝冦饒風以廹仙人吳玠劉子羽以死守故不失西蜀諸闗不可不嚴其備方輿勝覽
  馬嶺闗 在縣西四十五里縣圖周顯徳二年遣將王景等入散闗攻蜀秦州蜀將李廷珪遣别將據馬嶺寨通鑑
  畫眉闗 在縣西南一百九十五里縣圖當秦蜀之交為褒斜要路舊志
  青崖谷隘 在縣東三十里縣圖
  連雲棧 在縣東府志陜西棧道長四百二十里自縣東北草凉樓驛為入棧道之始南至褒城之開山驛始平為出棧道之始輿程記
  土闗隘 在縣東南三十五里縣冊自青岡坪𡑷過武休闗山寨至此甚險峻元將汪世顯取蜀經此明一統志
  留壩 在縣南一百九十里縣冊明設廵司𢎞治間遷於廢丘闗正徳中又徙柴闗今仍曰留壩巡司有分防把總府志
  清風閣 在縣東北一百里今一名北星縣冊唐僖宗曽駐蹕於此山險林宻盗賊出沒明嘉靖八年設巡司戍守府志
  避難寨 在縣南六十里縣圖
  吳曦堡 在縣南二里即今東西二堡子山縣冊宋吳曦所築府志
  黃牛堡 在縣東北一百一十五里交寳鷄界縣冊據黃牛寨山當散闗之衝吳玠將楊從乂所築府志紹興三年金將烏魯折合出和尚原陣北山谷路狹多石舍馬歩戰大敗移砦黃牛宋史吳玠傳紹興三十一年金合喜扼大散闗遣騎攻黃牛堡璘擊敗之吳璘傳丙修黃牛堡築趙興原屯千餘人鳯州秋防原尤為險絶紹興初州治于此安丙傳
  南星鎮 在縣東南九十里縣冊
  廟臺子鎮 在縣東南一百五十里縣冊
  方石鎮 在縣西三十里縣冊梁泉縣有方石鎮九域志白石鎮 在縣東北十里即古白澗鎮縣冊周顯徳二年蜀將李廷珪遣兵出斜谷白澗又分出鳯州北黃花谷通鑑鳯州梁泉縣有白澗鎮九域志
  附縣境古闗隘仙人闗在縣西南一百二十里接徽縣界府志紹興四年吳玠命璘别營仙人闗以防金人深入宋史吳璘傳紹興四年金撒離喝欲道仙人闗入蜀玠築壘闗外楊政曰此地為蜀扼塞出竒擊之敵遁去楊政傳仙人闗興之東境距利州纔七驛中興四朝志敵憑和尚原下視散闗僅如螘垤猝有緩急惟仙人闗可恃方輿勝覽路分左右自成州經天水出皂郊堡直抵秦州此左出之路自兩當趨鳯州直出鳯翔大散闗至和尚原此右出之路明一統志 榆林隘即榆林鋪在縣南一百里縣冊 梁山州隘在縣北五十里縣冊 土地埡隘在縣北六十里縣冊 又縣有斜石竇家石樓西谷等隘皆險處縣志 松林堡在大散闗旁宋時置戌守于此與散闗相犄角府志大散闗在鳯州梁泉縣松林堡南通鑑 黄花鎮在縣東北十里即唐之黄花縣地賈志縣有黃花鎮九域志黃花鎮在梁泉縣界有黃花川大散水入焉通鑑胡注今廢縣圖 縣有保安東河橋鹵土等鎮九域志
  廢丘橋 在縣南廢丘闗跨野羊河府志
  髙家橋 在縣東南一百二十里髙橋舖府志
  三岔舖橋 在縣南五十里三岔驛府志
  松林橋 在縣南一百一十里松林舖縣圖
  柴闗橋 在縣南柴闗府志
  留壩橋 在縣南留壩府志
  鳯橋 在縣城西門外縣冊
  桑坪橋 在縣西二十里縣圖
  石獅子橋 在縣東北九十里石獅子鋪府志
  附縣境古橋連雲橋在縣東北四十五里今廢縣冊 斜谷橋在縣東二里跨斜谷水上明一統志今廢縣圖 草涼橋在縣東北六十里草涼驛有分防千總府志今廢 五子崖橋在縣南七十里野羊鋪今廢 榆林橋在縣南一百里榆林鋪今廢縣圖 石峽橋在縣南六十里今廢 石窰橋在縣南八十五里今廢 駟馬橋在縣南八十五里今廢縣冊 縣境有判官橋小橋十里頭橋賈志 長橋在縣東北舊志
  寧羌州
  鐵鎻闗 在州東五十里有防兵州志
  牢固闗 在州西南四十里縣志
  七盤闗 在州西南六十五里州志唐廣明初行營都統王鐸置闗於沮水七盤三溪木皮嶺以遮秦嶺唐書黄巢傳
  陽平闗 在州西一百里闗城東西徑二里南倚鷄公山之峻北靠嘉陵江之險州冊今有陽平闗營州志按古陽平闗即白馬城在今沔縣西中間更置于此仍舊名耳明一統志以為即古陽平闗誤
  五丁闗 在州北四十五里金牛峽州冊
  附州境古闗隘白水闗在闗城西南百八十里故闗城在梁州金牛縣西梁州記白水阻險棧閣敗絶後漢書隗囂傳公孫述使將軍侯丹開白水闗公孫述傳建安十六年劉璋令備督白水軍十七年楊懐髙沛仗兵守闗頭備勒兵徑至闗頭併其兵闗頭即白水闗頭也白水闗在廣漢白水縣劉璋置守於此賢曰白水闗在今梁州金牛縣西東北至闗城百八十里通鑑胡注 闗域即古陽平闗金牛縣南有故白水闗通典 除口戍在州西北梁天監十四年任大洪破魏東洛在四川昭化縣除口二戍舊志 青烏鎮在州西北舊志在三泉縣武徳四年置縣西四十里九域志元祐前置輿地紀勝 大安鎮在州北九十里明正徳中知州謝豸修築鎮房周圍三百四十七間立東西二門樹以樓櫓今廢府志
  永濟橋 在州東門外州志
  通惠橋 在州南門外州志
  天生橋 在州西南八十里水田坪其地有山髙數十仭河水自山下入川石生成如橋然府志
  永惠橋 在州西門外州志
  五丁橋 在黃金峽内州志
  起鳯橋 在州北門外上有坊縣志
  逓運橋 在州北一里縣志
  胡溝橋 在州北一里縣志
  幹橋 在州北十里金牛峽州志
  龍門渡 在州西北一百里嘉陵江上府志在陽平闗西十里額設渡船一隻水手二名州冊
  附州境古橋大安橋在大安鎮東門外跨頻倉河明知縣盧大謨捐修今廢縣志
  沔縣
  銅錢壩 在縣西四十里縣圖左澗右山僅通線道中建古蓋樓扼西路之要縣志
  賈旗寨 在縣東北十五里縣圖
  倉臺堡 在縣東二十里縣圖
  舊州鋪鎮 在縣東二十里縣冊
  黃沙鎮 在縣東四十里昔時係二鎮東為鐸水西為仙流後人户繁集合為一鎮改名黄沙縣冊縣有仙流鐸水二鎮九域志
  元山鎮 在縣東南二十里即石馬城縣圖
  青羊驛鎮 在縣西六十里縣冊
  附縣境古闗隘石頂闗在縣南三十里宋置今廢縣志石頂原在縣南有石頂闗最稱險要雍勝畧 古陽平闗在今縣西一里漢水西南逕闗城北濜水又南經張魯治東山庾仲雍謂山為白馬寨東對白馬城一名陽平闗濜水南流入沔謂之濜口其城西帶濜水南面沔川城側二水之交故亦曰濜口城水經注建安二十年曹公征張魯魯使弟衛據陽平闗横水築城十餘里攻之不能㧞魏志太祖本紀漢褒中有漢陽平闗在縣西北通典褒谷西北有古陽平闗周地圗記蜀有陽平闗江闗白水闗為三闗張瑩漢南記 按魏志鍾㑹傳㑹使荀愷等攻漢樂二城㑹經過西出陽安口使胡樂等前行攻破闗城地理通釋以陽安即陽平闗誤 百牢闗在縣西七十里雍勝畧西縣有闗官有百牢山隋書地理志城固西南有百牢闗唐書地理志隋置闗在西縣即今沔縣西南今名百牢闗通典杜甫詩䕫州險過百牢闗寰宇記在漢中西縣西南隋開皇中置以入蜀路險號曰百牢闗一云置在百牢谷元和志百牢闗在西縣西南三十歩隋置白馬闗後以黎陽有白馬闗故更此名為入川之隘口杜詩錢注李商隠詩莓苔滑百牢圖經云百牢闗故基在今興元西縣西南兩壁山相對六十里不斷漢江水流其中乃入金牛峽益昌路也李啇隠詩注 火燒闗在縣西北大安河今廢縣志 蔣家營在縣東五十里舊志魚孔隘即今老虎溝在縣西南十里今廢縣冊宋淳
  祐三年四川判司言䝉古破大安軍忠義副總管楊世安守魚孔隘孤壘不降有特立之操可任責邊防詔以世安就知大安軍通鑑 潭毒山寨在縣西八十五里宋紹興三年金撒離喝入興元劉子羽保潭毒築壘山上以此山峻㧞寛平且有水也縣志 鐵山寨在縣西北五里今廢縣冊山勢極稱險峻𪋤開平地宋姚仲置寨其内以拒金人舊縣志
  舊州橋 在縣東二十五里跨舊州河上縣志
  黃沙橋 在縣東四十里跨黃沙河東有石坊明御史任維賢題安流永濟縣志漢水又東黃沙水左注之水側有黃沙屯諸葛亮所開也水經注
  仙留橋 在縣東四十里仙留鎮東鐸水鎮西縣冊順治十年知縣李煊重修縣志
  新橋 在縣西五里縣志
  沮水渡 在縣西三十里通寧羌州路有官船水夫府志
  略陽縣
  九股樹 在縣東北六十里正徳間移白馬巡司於此今革府志
  罝口 在縣西北三十里寶虹山下沿江迤西五里𢎞治初設巡司府志開禧二年金人由扳閘谷遶出闗後遂陷吳曦退屯罝口通鑑
  峽口鎮 在縣東一百里縣志
  沮水鎮 在縣東一百三十里縣冊順政縣有石門沮水二鎮九域志
  橫現鎮 在縣西十五里府志
  明水鎮 在縣西四十里縣志
  石門鎮 在縣西九十里鎮有石門渡在石門河上縣志漢水又東經石門灘山峽也水經注此門蓋漢所穿乆經荒塞魏永平中詔賈三徳開創舊路閣廣四丈路廣六尺填溪棧壑坪險架危自囬萬至谷口二百餘里魏王逺石門銘叙
  附縣境古闗隘畧陽闗在縣東南八十歩雍勝畧明洪武初伐蜀傅友徳領前鋒出秦州奪略陽闗明世法録 興城闗在順政縣今略陽南五里元和志順政縣南有興城闗唐書地理志 大桃戍在縣東舊志元嘉十一年蕭承之討楊難當其黨趙温等退據大桃通鑑 按元和志有大城戌在順政縣東南四十九里寰宇記謂之大姚戍元一統志大姚驛在略陽縣東四十五里葢即大桃戍也 萬仭砦在縣北舊志乾徳二年王全斌伐蜀自鳯州後乾溪渡克萬仭燕子二砦宋史王全斌傳萬仭山在長舉縣後有闗元一統志
  通惠橋 在縣東門外山溪時漲修廢無常府志
  木瓜橋 在縣東五十里府志
  五間橋 在縣東九十里五石相接縣志
  翠秀橋 在縣西三十里罝口鎮中龍水溝下縣志天生橋 在縣西六十里有石長七丈濶二丈橫大澗如天生然府志
  白水渡 在縣北一百二十里白水河上即嘉陵江有官船通徽縣路府志
  八渡 在縣北十五里八渡河府志
  橫現渡 在縣西縣冊横現河上縣志
  官渡 在縣西門外嘉陵江上水夫三名縣志
  夾渠渡 在縣東二里夾渠河上府志
  沮水渡 在縣東一百二十里沮水河上有官船通沔縣路府志
  榆林府榆林縣
  常樂堡 在榆林東三十里南至葭州一百四十里北至大邊半里東至雙山堡四十里漢榆溪地名岔河兒延綏鎮志成化十一年廵撫余子俊修營堡十二座常樂係創治𢎞治二年廵撫盧祥因其地沙磧無水徙於北二十里置今堡東通栁樹會官家岔之運道西通鐵爐莊殺草灣之炭窰明世法録嘉靖二十五年寇犯常樂堡遊擊髙天吉等敗之明紀事本末地在平川周三里零五十歩樓鋪十五座係極衝中地萬厯六年重修髙三丈五尺邊垣長一十八里有竒墩臺三十七座有分防守備邊外有白崖河為鎮軍草地延安府志
  雙山堡 在榆林東少南七十里南至葭州五十里北至大邊十里東至建安堡四十里漢真鄉縣地明正統間築水地寨成化時余子俊移築今堡併栁樹㑹兵守之延綏鎮志嘉靖時總督曾銑言自雙山起至龍州城計四百九十八里邊墻宜築圖書編成化元年都御史王越擊寇於雙山堡敗之名山藏城在山岡周三里九十歩髙一丈九尺東西南門三樓鋪二十四座東北深溝南面峻坡深壑惟西稍平係極衝中地萬厯六年重修邊垣長三十里有竒墩臺四十座有分防守備邊外有邵家梁為鎮軍草地延安府志
  歸徳堡 在榆林南四十里南至魚河堡四十里東至常樂堡四十里西至響水堡四十里唐党項州延綏鎮志歸徳魚河在榆林鎮之南適當河套之正中圖書編明成化中廵撫余子俊建在半山半川周二里六十七歩南北門二樓鋪十五座係腹裏中地嘉靖十九年増築西闗萬厯五六年重修髙三丈有分防把總延安府志
  魚河堡 在榆林南八十里南至米脂縣九十里東至榆林石佛堂界六十里西至響水堡四十里地名黑土圪塔延綏鎮志正統二年置魚河堡於九股水成化十一年廵撫余子俊移置今所居無定明堂兩河之會撤魚兒河軍守之明世法録侍郎葉盛等請以魚河官軍移守添築新堡圖書編城在半山周三里三百歩南北門二樓鋪十五座係腹裏上地隆慶六年增修髙三丈萬厯四年甎砌牌墻垜口有分防守備延安府志
  鎮川堡 在縣南一百四十里縣冊北至魚河堡五十五里延綏鎮志嘉靖二十九年廵撫張珩建城在平川周一里三分係腹裏上地延安府志
  保寧堡 在榆林西三十里南至歸徳堡四十里北至大邊一里西至波羅堡四十里古梁城地延綏鎮志明成化間廵撫盧祥建𢎞治二年廵撫劉忠移築今堡嘉靖四十三年廵撫胡志䕫增修城在平川周二里一百四十歩髙一丈九尺南門一樓鋪七座係極衝下地萬厯六年重修九年叅將臧士賢增築東闗邉垣長二十里墩臺三十六座今設守有大川口在堡外二十五里有分防守備延安府志
  舊常樂寨 在縣東南四十里縣圖
  劉官寨 在縣南二十里縣圖
  魚兒峁 在縣南一百里縣圖
  碎金鎮 在縣南一百三十里縣冊康定初黄徳和以二千人屯碎金谷宋史劉平傳
  附縣境古隘黑山營在榆林西北十里今廢縣冊明巡撫余子俊築堡寨植栁萬株賈志康定元年都監王珪至黑山焚虜族帳宋史王珪傳成化中都御史楊一清言黑山營可伏重兵毋移徙明世法録嘉靖七年令巡撫等官於横城以北至黑山營坍塌邊牆一切修補名山藏
  榆陽橋 在縣南門外榆溪水上縣冊廵撫吕雯修延綏鎮志響岔橋 在榆陽橋南五里延綏鎮志
  清波橋 在縣西門外西河水上巡撫李尚智同知邵世禄建康熙十年重修改曰碧潯延綏鎮志
  懐逺縣
  三㨗闗 在波羅堡西二十里馬鞍山延綏鎮志今名斬賊闗衆山環列中通一道頗稱險要在縣東二十里縣冊
  波羅堡 在懐逺東四十里南至綏徳州二百二十五里北至大邊十三里東至響水堡四十里漢白土縣地正統十年巡撫馬恭置以有波羅寺因名延綏鎮志嘉靖三十二年寇犯波羅堡都御史王以旂擊敗之明世法録城在山畔周二里二百七十歩東西門二樓鋪十座係極衝中地萬厯元年重修六七年加髙共髙三丈五尺磚砌牌墻垜口邊垣長三十五里四十七歩墩臺三十五座今設守延安府志
  平夷堡 在縣東七十里縣圖
  響水堡 在懷逺東南八十里南至綏徳州一百二十里北至大邊七十里東至歸徳堡四十里漢圁隂地延綏鎮志成化二年尚書王復移出黑河山易名平夷九年巡撫余子俊言平夷水脉頓涸其響水舊堡尚完好可居乞還舊處明世法録城在山坡周三里二百一十歩南北門二樓鋪八座係極衝中地西南倚山萬厯六七年增修髙三丈磚砌牌墻垜口邊垣長十九里二百七十六歩墩臺二十二座有分防守備延安府志
  威武堡 在懐逺西四十里南至安塞縣三百里北至大邉四里西至清平堡四十里漢白土縣地後為響鈴塔延綏鎮志成化二年尚書王復請以大兎鶻堡移出響鈴塔撤大兎鶻堡軍守之明世法録城在山阜周二里八十歩南北門二樓鋪十四座係極衝上地萬厯六六増修高三丈五尺甎砌牌墻垜口邊垣長三十四里三百二十一歩墩臺二十六座南面平衍北有溝通滉忽都河東西山近城平漫負溝微險有分防把總延安府志
  清平堡 在懐逺西八十里南至延安衛屯七十里北至大邊十五里西至龍州城三十里漢白土縣地後為磚營兒延綏鎮志成化十一年邊備尚書王復移白洛城於甎營兒易名清平後巡撫余子俊言清平去水太逺乞仍舊處其新堡撥兵守䕶延綏叅將房能奏白洛城北地名甎營塞門堡北地名榆栁依據險阻水草便利又與大兎鶻龍州城徑接可將安定守軍併入白洛總制鄧璋言清平堡大澗墩至中沙墩二十四里邊墻宜修明世法録嘉靖二十五年寇入梁家墩犯清平堡遊擊高極追之陷伏敗隆慶元年寇犯小芹河復攻清平堡遊擊郭鈞固守不下乃引去明紀事本末城在山原周三里八十歩南北門二樓鋪十三座係極衝中地隆慶六年加髙萬厯六年增修髙三丈二尺甎砌牌墻垜口邊垣長三十一里二百六十九歩墩臺三十一座有分防守備堡南平衍通白洛卧牛等城東北有溝有鮓鮑湖在邊外五十里其水貫墻而入岸基傾圮靖邊監司文作於邊外得石數丈用以障水鑿穴導石若梁焉於石上施城墻基遂固延安府志
  附縣境古闗隘威武闗在威武堡西 懐徳闗在波羅堡南石門砦在波羅堡東十里延綏鎮志今俱廢縣冊
  響水石橋 在響水堡南滉忽都河上延綏鎮志
  下響水橋 在滉忽都河上昔河廣半里水從崖落成化中有僧從水底鑿三窟河流頺叠而下若沃焦尾閭焉昔之巖際今為鰲背人履其上為石梁其上響水橋亦然今旁兩窟俱崩中尚有一窟河水過而伏行石間鐫跡猶存延綏鎮志
  定邊縣
  長城闗 在縣北五十歩長城口延綏鎮志隆慶三年總督王崇古發寧夏兵從花馬池長城闗出邊追擊套虜於白城子敗之明世法録前任副將王毓瑞補修三間縣冊
  甎井堡 在定邊東五十里南至新興堡五十里北至大邊一里東至舊安邊四十里宋鹽州地舊新興堡有古井以甎砌因名延綏鎮志正統二年置自錢亮敗後岳嵩退保三山余子俊置新興堡於東海螺撤甎井軍守之至嘉靖三十二年復修甎井明世法録城在平川周三里二百五十歩東西門二樓鋪十二座四面平坦係極衝上地萬厯六年加髙三丈三尺甎砌牌墻垜口邊垣長七里墩臺十七座有分防守備延安府志
  舊安邊營 在定邊東一百里南至新安邊六十里北至大邊一里東至栁樹澗四十里宋鹽州地後為深井延綏鎮志正統二年成化十一年廵撫余子俊移置新安邊後廵撫丁川以舊營為勝廵按李敬亦以退地棄城非安邊䇿議與川合後子俊復徙新營嘉靖三十二年廵撫王輪以舊營切近大邊東連寧塞西接甎井因復守之明世法録成化九年兵部郎中劉洪言安邉西南二三十里叅將岳嵩新設濠塹陷穽宼頗知懼正徳元年總制楊一清言自安邊營至寧夏横城三百里墻薄濠淺墩堡稀疎宜幇築挑濬添堡撥守可為墩臺九百座暖譙九百間名山藏城在平川周四里三分東西門二樓鋪二十座係極衝中地隆慶六年加髙萬厯六年增修髙三大九尺甎砌牌墻垜口邊垣長三十二里二十三歩墩臺五十一座有分防守備延安府志
  栁樹澗堡 在定邊東一百四十里南至永濟堡三十里北至大邊一里東至寧塞堡四十里地有栁樹澗因名延綏鎮志明天順初設成化九年巡撫余子俊奏守永濟嘉靖三十七年巡撫董威修復自永濟移守於此明世法録城在山上周三里七分南北門二樓鋪十八座係極衝中地隆慶六年加髙萬厯六年增修髙三丈三尺甎砌牌墻垜口邊垣長三十三里二百三十六歩墩臺四十八座東面倚山左右濶澗直通境外有分防守備延安府志
  新興堡 在定邊東南八十里南至走馬城一百里北至甎井堡八十里東至新安邊七十里宋夏州地舊有東西海螺二城延綏鎮志明初守甎井成化十一年廵撫余子俊以甎井等四堡寇易窺覘軍馬難於出入宜就險為守移於迤南東海螺城置今堡削山為城明世法録正徳四年宼伏延綏塞下遣輕騎攻新興堡總兵侯勛禦之被圍㑹救至解去名山藏城在山上周一里一百四十六歩東西門二樓鋪八座四面溝壑繞以谿水係次衝中地隆慶六年重修萬厯六年加髙共三丈三尺邊垣長七里墩臺十一座今裁併定邊營延安府志
  新安邊營 在定邊東南一百三十里南至慶陽府四百里北至舊安邊六十里東北至永濟堡三十里宋夏州深河兒地中山坡延綏鎮志成化十一年廵撫余子俊以安邊營平曠難守請移於迤南中山坡後巡撫丁川還守舊營十四年子俊為兵部尚書固執前議言安邊水少且苦昔范仲淹守鄜延必據險與水因復徙還中山坡明世法録嘉靖二十五年寇由寧塞突入總制曾銑遣將直搗巢穴親率師由新安邊趣定邊擊之宼錯愕遂潰名山藏城在山坡周四里三十五歩樓鋪十四座背山面水險阻四塞係極衝中地隆慶六年加髙邊垣長一十二里墩臺十七座今裁併舊營延安府志
  石澇池堡 在定邊南一百里東至新興堡四十里西至三山堡六十里南至慶陽府三百里地皆鹹鹵東有石澇池瀦雨雪水人頼汲飲因名延綏鎮志明初守甎井成化十一年廵撫余子俊修城堡十二處創石澇池堡又於石澇池三山堡把都河各添築一墩明世法録本宋鹽池地城在山上周三里一百八十四歩樓鋪三座係次衝上地萬厯三年加髙共三丈二尺邊垣長九里二百七十四歩墩臺十四座今裁併定邊營延安府志
  饒陽水堡 在定邊南一百三十里東至沙家掌五十里西至寧夏䝉城一百二十里南至紅徳城九十里宋夏州地饒陽水頭古蕭闗延綏鎮志成化十三年余子俊置屬慶陽後屬延綏城在髙原周二里三十歩樓鋪八座係腹裏地萬厯二年重修髙二丈七尺東面倚山西南北三面俱臨天溝崖今二堡皆裁併定邊延安府志
  三山堡 在定邊西南九十里東至石澇池六十里西北至花馬池一百五十里南至饒陽水堡七十里宋鹽池地三山兒延綏鎮志明叅將岳嵩退保於此成化十一年廵撫余子俊修城堡十二座創置三山堡撤甎井軍守之明世法録城在山畔周二里二百四十歩樓鋪三座係次衝中地萬厯三年加髙共三丈二尺邊垣長五里墩臺八座延安府志
  鹽塲堡 在定邊西四十里西至花馬池二十里北至大邊五里南至三山堡九十里延綏鎮志榆林西路計十四堡自龍州城至鹽塲堡計五百餘里俱係平川無險阻處處皆可掏墻而入最為要害圖書編成化十三年廵撫余子俊置城在平川周二里三分東西門二樓鋪九座係極衝中地𢎞治四年廵撫劉忠增修萬厯三年加髙共三丈五尺有分防把總延安府志附邊外古隘鷄鹿塞按邊境圖在今定邊縣西北河套内河水自窳渾縣西出鷄鹿塞延綏鎮志永元元年車騎將軍竇憲出鷄鹿塞在今朔方窳渾縣北闞駰十三州志云窳渾縣有大道西北出鷄鹿塞後漢書和帝本紀注永元二年南單于復上求滅北庭於是遣左谷蠡王師子等將左右部八千騎出鷄鹿南匈奴傳
  靖邊縣
  鎮羅堡 在靖邊東四十里東南至安塞縣三百里北至大邊一里東至鎮靖堡四十里延綏鎮志宋置本夏州地地名魚口砦明萬厯二十八年增築城在平川周三百七歩髙一丈九尺東西南門三係極衝中地邊垣長三十里墩臺一十座今有分防把總改名鎮羅堡延安府志
  鎮靖堡 在靖邊東八十里南至安塞縣三百里北至大邊二里東至龍州城四十里宋夏州地後為白灘兒延綏鎮志明初守塞門成化二年邊備尚書王復請移於榆林莊易名鎮靖既又移於白塔澗口就快灘河迤南之險其河深二三十丈長百餘里五年廵撫王鋭進守筆架城八年余子俊請復移還白灘兒即白塔澗口圖書編成化八年寇入延綏鎮靖堡殺千户黃琮兵部請追勦之嘉靖四十四年寇犯鎮靖堡叅將魯聰戰死明世法録城在山畔周四里三分南北門二樓舖十九座係極衝中地北臨快灘嘉靖四十五年為水所渰隆慶六年加髙萬厯六年重修髙三丈五尺甎砌牌墻垜口邊垣長四十里墩臺四十三座有分防守備延安府志
  龍州堡 在靖邊東一百二十里南至安塞縣三百餘里北至大邊五里東至清平堡三十五里漢為龍州宋夏州石堡砦為范仲淹哨馬營延綏鎮志成化五年廵撫王銳建尚書王復請添軍官於龍城髙家𦂳闗衝要駐劄䇿應嘉靖中總制曾銑言自龍州城起至定邊營計四百四十里邊墻宜修明世法録城在平地周二里二百十六歩東西門二樓鋪九座係極衝中地隆慶六年加髙萬厯六年重修髙三丈三尺甎砌牌墻垜口邊垣長三十四里墩臺二十五座四面深溝東接清平河口西接麻黄梁俱通險要路有分防把總堡境有鴉兒巷腦四面天險足資保障延安府志
  把都河堡 在靖邊西南七十里南至保安縣一百二十里北至大邊二十里西至永濟堡三十里在把都河口宋夏州地延綏鎮志明初守栁樹澗成化十一年巡撫余子俊修城堡十二座創置把都河堡明世法録城周三里一百八十歩髙三丈五尺樓鋪十一座隆慶六年加髙萬厯六年甎砌牌墻垜口今裁併寜塞延安府志
  寧塞堡 在靖邊西四十里南至保安縣一百八十里北至大邊三里宋夏州地舊屬栲栳城延綏鎮志成化十一年廵撫余子俊修城堡十二座創置寧塞堡正徳元年總制楊一清言自寧塞至定邊營一百六十三里平衍宜墻者百三十一里險崖宜剷者三十二里可就為墩臺成化八年侍郎葉盛言宼入道路一則自寧塞入安定進入金湯川直抵鄜州嘉靖十五年總制楊天和奏靖邊寧塞之間寇所由入尚書唐龍議自安南八墩至寧朔墩十七里創築新墻以杜干溝深入之路自寧朔墩至昌平墩九十里増修重墻以衛舊安邊孤懸之勢總兵梁震奏於干溝要路大加剷削干溝之中挑挖濠塹皆要䇿也明世法録嘉靖二十五年宼十萬騎自寧塞入犯延安慶陽保安諸處總制曾銑遣叅將李珍夜出塞刼其營帳寇自是渡河去三十二年都御史王以旂敗賊於寧塞堡名山蔵城在山原周四里三分門四樓鋪十八座係極衝中地隆慶六年增修髙三丈三尺甎砌牌墻垜口邊垣長五十四里墩臺五十四座西面枕山東南北俱平川逼近紅栁河嵗多水患有分防守備延安府志
  廵檢司鎮 在縣南九十里縣圖
  附縣境古闗隘范老闗在縣西南一里宋范文正公曾屯兵於此今廢縣冊 把都闗在寧塞堡南把都河水所經龍城闗在龍州堡東延綏鎮志
  附縣境古橋永濟橋在靖邊南荍麥河上今廢延綏鎮志












  陜西通志巻十六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陝西通志>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