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通志 (四庫全書本)/卷017
陜西通志 巻十七 |
欽定四庫全書
陜西通志巻十七
關梁二
興安州
歸安鎮 在州北五里即今香獐壩〈州册〉周顯德五年李玉至長安或言蜀歸安鎮在長安南三百餘里可襲取也玉信之蜀兵據險要之敗沒〈通鑑胡注〉歸安鎮在乾祐縣南一百二十里〈宋敏求長安志〉
〈附州境古闗隘〉東津闗即老君闗在州東四里漢江北○盤河闗在州西南三百里通四川界今廢○搆坪闗在州西南四百里通四川界今廢○寺溪闗在州西南四百里通四川界今廢○西津闗在州西四里漢江南○鐵嶺闗即越嶺闗在州西九十里〈州册〉横亘巨川與天馬對峙古所謂鐵嶺闗也〈州志〉州迤西為越嶺崒嵂萬山中脊高路狹東接荆鄖南通蜀道西連興漢明崇禎初闗南道蕭丁泰扼險為守建闗門一敵樓二左右築墩臺貯砲石弓弩於上〈洪如鐘修闗記〉○木竹碥闗在州北一百三十里接鎮安界險峻○白馬闗在州東北三十里古墓嶺○爛柴闗在州東北七十里通鎮安商州〈州志〉○輿地紀勝州有龍回闗今無攷〈舊志〉○水寨在舊州城南漢江北〈州志〉後唐清泰初蜀將全師郁冦金州㧞水寨防禦馬全節拒却之元和志漢水去金州城百步故唐置水寨以備蜀〈通鑑胡注〉○吉挹壘在州西南九里魏山上三面陡絶北通一道即吉挹城〈州志〉晉太和三年秦梁州刺史韋鐘圍魏興太守吉挹於西城杜佑曰金州西城縣南九里吉挹於峻山築壘今其山曰魏山〈通鑑胡注〉○烏溝堡在州北三百里燕子嶺接鎮安界道途險逺昔設戍守今廢○秦郊鎮在州西三十里〈州志〉距郡城二十里路坦夷〈宋史王彦傳〉○衡口鎮在州西七十五里蓋衡水合月河之口即今之恒口舖〈州册〉西城縣有衡口鎮〈九域志〉
仁夀橋 在州東門外〈州志〉康熙三十二年漢水暴漲薄郡城橋壊知州王希舜議先甃隄岸次築池橋以障之命郡幕魯仁埰率里老鳩工築仁夀橋易木以石甃寛可並車方軌〈劉應秋修橋記〉
喬遷橋 在新城東門外跨陳家溝水〈州志〉
靜寧橋 在東闗南街〈州志〉
長春橋 在州東一里長春堤上〈州志〉
甎橋 在州東五里〈州志〉
向明橋 在州南門外〈州志〉
安康橋 在州故城南一百步本安康郡之名〈賈志〉州南門曰安康由平利達蜀楚舊築土橋成化甲辰濠水衝决郡守鄭福壘石為六洞旁障以木圍砌以甎因門以名之有記〈魯得之修橋記〉萬厯十一年大水壊三十二年守道李天麟重建改名會源橋以陳家溝水與施家溝水會流故名〈馬志〉
木竹橋 在州南五里通平利大路郡方伯劉卿建〈州志〉遇仙橋 在州城南七里香溪洞澗水上相傳知州鄭福遇仙人對奕處〈州志〉
安堵橋 在新西門外跨施家溝水〈州志○按萬歴十二年移築新城門四東喬遷南阜民西安堵北拱辰四面有池池各有橋順治四年復修舊城門四東仁夀南向明西康阜北拱辰各有橋後壊修木橋惟南石橋如故蓋諸橋各因城門而名也〉
康阜橋 在州西門外順治十七年知州王章建木橋康熙三十二年大水橋壊總鎮萬永祺命中軍遊擊胡愷重建甃以石〈州志〉
虹橋 跨城西壕康熙三十二年總鎮萬永祺建〈州志〉萬春橋 在州西四里萬春堤〈州志〉
義橋 在州西三十里秦郊鎮西明成化間里人募修壊於水康熙三十三年生員羅尚綸重建〈州志〉一名通濟橋〈舊志〉
拱辰橋 在新城北門外跨陳家溝水〈州志〉
神灘渡 在州東四十五里漢江上官船一隻〈州志附州境古橋渡〉元白橋在州東五里今廢○流水渡在州西南九十里漢江上官船一隻今廢○西津渡在州西三里漢江上官船二隻今廢○中津渡在州城東北隅漢江上官船二隻今廢○石梯渡在州東三十里江濱石崖連亘渡處鑿為磴如梯故名官船二隻今廢○杜家壩渡在州西南九十里○恒口渡在州西七十里恒河上○越河渡在州西八里越河上○黄洋渡在州東三十里黄洋河上今俱廢〈州志〉
平利縣
白土闗 在縣東一百五十里擂鼓臺山南北亘峙闗當其脊〈縣册〉外接楚地有分防把總〈漢中府志〉建炎四年桑仲乘勢西㓂直搗金州白土闗彦擊敗之〈宋史王彦傳〉
鄖闗 在縣東南一百五十里與湖北竹谿縣交界〈縣冊〉漢水又東逕鄖鄉縣故城南即長利縣之鄖鄉地理志鄖有闗李竒以為鄖子國〈水經注〉
狗脊闗 在縣西五十里狗脊嶺交興安州界〈縣志〉八里岡營 在縣東六十里白土路駐劄〈縣册〉
連線寨 在縣東一百五十里三面壁立盤曲至巔十五里與洵陽縣分界下有連線洞髙八尺濶一丈〈賈志〉
紅軍寨 在縣東南六十里〈縣志〉
藥婦寨 在縣東南八十里〈縣志〉
碧天寨 在縣東南一百二十里極險峻〈縣志〉
秋河汛 在縣東南一百八十里南通蜀地今設塘汛盤查〈縣志〉
金雞寨 在縣東南二百里自金毛闗平地突起一山髙百丈周環有水明正德間𠞰流冦常屯兵於此〈賈志〉
九龍寨 在縣南六百里山連八里岡俗呼為蠻王寨舊址猶存寨後三里有九龍洞因名〈賈志〉
香子寨 在縣西南七十里〈縣志〉
鳯山塘 在縣西四十里舊有税課司署址猶存今設塘盤查〈縣志〉
〈附縣境古闗隘〉武陵闗在縣東南二百七十里○源溪闗在縣東南五百里接四川大寧界○小闗子闗在縣南五十里地連鎮坪為秦蜀楚之交○金毛闗在縣南二百里○文材闗在縣南四百五十里峭壁百仭梯徑險絶○天救寨在縣東南一百五十里極險峻〈舊志〉
越河橋 在縣西門外壕上弔橋以越水由此入於灌溪故名〈縣志〉
〈附縣境古橋〉木瓜溝橋在縣西十里跨灌溪河上今廢〈縣志〉洵陽縣
琵琶闗 縣南六十里〈縣册〉
七里闗 在縣南一百五十里接竹山界為秦楚要衝以銅錢闗孤山難守移鎮於七里溝闗名因之今有守備營〈縣志〉
〈附縣境古闗隘〉閭闗在縣東一百四十里明置巡檢司今裁壤堞尚存即隋黄土縣故城○旬闗在縣南洵水上〈縣志〉酈商别將攻旬闗西定漢中師古曰漢中旬水上之闗也今在洵陽縣〈史記髙帝本紀〉南陽西通鄖闗正義曰宛西無鄖闗蓋鄖當為狥狥水上有闗在金州洵陽縣是也狥亦作郇與鄖相似也〈貨殖傳注〉南蔽䕫陜西接梁洋為控扼之地〈地理通釋〉秦惠文王始置西城縣於洵水上置闗曰洵闗〈州志〉○兩河闗在縣西北一百四十里東接蜀河西接乾祐河北通鎮安縣明置三岔巡司於此〈縣志〉○鶻嶺闗在縣東北二百五十里鶻嶺上與秦嶺相連地極險要〈縣志〉宋紹興和議成於鶻嶺置闗為界南屬宋北屬金〈州志〉○九矯闗○圍棋闗俱在縣境〈輿地紀勝○按今無攷〉○大夫營在縣東一百五十里明初御史大夫鄧愈曽屯兵於此故名○興平砦在縣南四十里四面斗拔髙處極寛平可容千人上有水泉昔人嘗避兵於此○構皮寨在縣南一百里○黑山寨在縣西四十里昔人避兵處○羊山寨在縣北五十里險絶可以屯兵〈縣志〉○星辰砦在縣北一百二十里俗傳張飛嘗屯兵於此〈賈志〉今俱廢○木蘭寨在縣城東北隅今為洵水衝崩無存〈縣册○按賈志云在縣西五十里誤〉漢水又東經木蘭寨南右岸有城名陵城周迴數里左岸壘石數十行重叠數十里中謂之木蘭寨〈水經注〉伎陵城在金州洵陽縣庾仲雍漢水記即木蘭寨蜀軍救孟達之所〈通鑑胡注〉
大嶺橋 在縣北六十里大嶺舖〈縣志〉
香亭舖橋 在縣西五十里〈縣志〉
廣濟橋 在縣東半里〈縣志〉
華灘橋 在縣東四十里〈縣志〉
竹根灘渡 在縣北一里〈縣册〉漢江上官渡船一隻〈縣志〉水中有孤石挺出其下澄潭時有此石根如竹根而黄色〈水經注〉
縣西渡 在縣西三里〈縣册〉漢江上官渡船四隻漢水泛溢過渡甚難〈縣志〉
縣南渡 在縣南百步許漢江上官渡船三隻〈縣志〉閭河渡 在縣西三十里閭河上官渡船一隻〈縣志〉兩河渡 在縣北一百三十里兩河舖官渡船一隻〈縣志〉洵河口渡 在縣東一百二十步官渡船二隻〈縣志〉蜀河渡 在縣東一百三十五里蜀河土〈縣册〉官渡船一隻各渡有水夫今荒除〈縣志〉
〈附縣境古渡〉縣北渡在縣北十五里草坪舖砂漲水涸渡船久廢〈縣册〉
白河縣
長老寨 在縣西二十里山極高峻人跡罕到〈縣册〉萬全寨 在縣西二十五里〈縣册〉
〈附縣境古隘〉白崖寨在縣南二十里〈舊志〉○淨避寨在縣南一百里白石河内昔人嘗避亂於此今荒廢○蠻王寨在縣南一百里厚子河内又名東壩竹山交界處○興隆寨在縣西七十里冷水河岸〈縣志〉○隱身寨在縣西南九十里○華皮寨在縣西五十里○栢木寨在縣北六十里○甲口鎮在縣東北甲水入漢之口〈舊志〉
長春橋 在縣北一里許跨長春澗上〈縣志〉
臨江橋 在縣北一里跨長春溝之尾臨漢江〈賈志〉即感化橋〈縣册〉
觀瀾橋 在縣北一里跨涼水泉左舊有望江樓今廢〈縣志〉
邀月橋 在縣北一里跨涼水泉右〈縣志〉
天然橋 在縣西三十里懸崖夾峙架石為橋出自天成故名〈縣志〉
藍灘渡 在縣西一百里漢江上船一隻水夫二名〈縣志〉吳家渡 在縣西九十里漢江上〈賈志〉
月潭渡 在縣西五十里漢江上〈賈志〉
白石灘渡 在縣北三里漢江上船一隻水夫二名〈縣志〉漢江渡 在縣北二里漢江上〈賈志〉
白石水渡 縣東一里白石水上〈賈志〉
〈附縣境古橋〉清風橋在縣東一里跨清風澗上今廢〈縣志〉○漢陽橋在縣東二里○迎仙橋在縣東南二里○通漢橋在縣西五十五里〈舊志〉
紫陽縣
雙河闗 在縣南㣲東一百二十里〈縣册〉汝洞二河内接四川太平縣界有防兵〈縣志〉
毛壩闗 在縣西南一百二十里任河内接西鄉及四川太平縣界有防兵〈縣志〉乾寧四年許存為荆南節度使成�所襲屯於茅壩〈通鑑〉
二州埡 在縣西南一百六十里任河内四川界明正德間分蜀達州為太平縣分秦金州為紫陽縣於二州埡設戍守今有防兵〈縣志〉斷崖絶壁雄峙一方〈舊志附縣境古隘〉板厰山寨在縣東南七十里板厰山順治六年孫守金嘯聚洞河板厰山寨負固十年始𠞰平之〈縣志〉○高峰寨在縣南一百里三尖山明嘉靖間巨冦李三據洞河高峰寨立數十營副使孫銓拒戰擒斬之〈魏學曽三河平賊記〉○土門埡在縣西南六十五里兩山夾峙叢林懸崖儼若巨闗在灌河内○城牆嶺寨在縣西南一百二十里紫漢兩縣界峰巒蜿蜒昔人沿山嶺築城以禦冦長亘三十餘里○七寶山寨在縣西南六十里七峰如連環〈縣志〉○十女寨在縣西十五里峰頂寛平可以屯札相傳昔有十女避兵於此有警可據為保守蓋縣境設險處〈舊縣志〉○馬家營在縣西㣲北九十里〈縣册〉與漢隂縣接界相傳漢髙祖曾屯兵處舊有鎮店今廢〈縣志〉
通濟橋 在縣南一百八十里目連洞下水聲如雷峭壁夾峙數仭林壑幽深〈縣志〉
聳翠橋 在縣城外東北隅城隍廟西典史李開大倡建〈縣志〉
新橋 在縣東北一里〈縣册〉舊縣址跨溝南北知縣張麟化倡建〈縣志〉
馬家營渡 在縣西北一百二十里漢江上交漢隂界〈縣圖〉
石壁灘渡 在縣西五十里〈縣册〉當任河水口〈縣志〉
松河口渡 在縣西北三十里小松河入漢處〈縣志〉大力灘渡 在縣西八里漢水上兩岸夾石左右有兩石嘴最為舟楫患〈縣志〉
雙水渡 在縣西四里〈縣志〉
西渡 在縣西南二里〈縣册〉任河口通西鄉太平〈縣志〉中渡 在縣南一里漢水上〈縣志〉
下渡 在縣東南三里漢水上〈縣册〉
中沙渡 在縣東十五里漢江中沙壩上〈縣志〉
汝河口渡 在縣東南三十里汝河入漢處〈縣志〉
〈附縣境古橋〉巽橋在縣東二里久廢〈縣册〉
石泉縣
馬嶺闗 在縣東三十里當馬嶺路因名〈縣志〉今馬嶺舖〈縣册〉
土門闗 在縣西七十里〈縣册〉在饒風嶺上十里〈縣志附縣境古闗隘〉熨斗闗在縣南一百里〈縣志〉○饒風闗在縣西六十里饒風嶺中分石泉西鄉兩縣界〈縣册〉宋紹興三年撒離喝取金州趨梁漢興元守臣劉子羽命田晟守饒風闗吳玠馳至大戰饒風嶺〈宋史吳玠傳〉金人攻饒風闗政從吳玠戰闗下敗之〈楊政傳〉洋有子午駱谷饒風闗為蜀門户〈地理通釋〉當入洋險要明設巡檢司今裁○祖溪闗在饒風嶺北四十里〈縣志〉宋紹興三年吳玠小校奔金𨗳以祖溪闗間路出闗背乘髙以闞饒風諸軍不支遂潰〈宋史吳玠傳〉○三台寨在縣東一百里三台山〈縣志〉香子寨在縣西三十里〈舊志〉
紅河橋 在縣東一里跨紅河上〈賈志〉
池水橋 在縣東五十里跨池水上〈賈志〉
珍珠水橋 在縣西二里跨珍珠水上〈賈志〉
大壩橋 在縣西十五里跨大壩水上〈賈志〉
峰橋 在縣西四十八里〈賈志〉
左溪渡 在縣西南四十五里左溪河入漢處官渡〈賈志〉漢江渡 在縣南五十步漢水上官渡〈賈志〉
池河渡 在縣東四十里池河入漢處官渡〈賈志〉
漢隂縣
老君闗 在縣南八十里〈縣志〉
〈附縣境古闗隘〉方山闗在縣西三十二里北阻方山南臨漢水當東西驛路〈雍勝畧〉漢隂縣西有方山闗貞觀十二年置〈唐書地理志〉紹興二年金人攻方山原統制楊政援之金引去〈宋史髙宗本紀〉○教塲壩闗在縣西北二百三十里〈縣志〉○銅錢窖闗在縣北一百五十里〈舊志〉○雙峰砦在縣東南十三里○鐵溪砦在縣東南十五里○興隆砦在縣東南二十五里○磐石砦在縣東南五十里○永豐砦在縣南七里○汪家砦在縣南四十里○高梁砦在縣西南三十里○觀音砦在縣西北十里○栁林砦在縣西北三十里○鐘河砦在縣西北五十里○王家砦在縣西北七十里○孤山砦在縣北三十里○雞公嘴砦在縣北六十里○雙乳山堡在縣東六十里雙乳山○分水嶺堡在縣西三十里分水嶺又烟墩二十五處正德六年總督彭澤命於山之髙阜處立墩舉火以備不虞〈縣志〉
善人橋 在縣東三十里紅崖前二里〈縣志〉初道逼仄不可行有斷溪不可度萬厯二年邑善人李棟材捐百金修橋並修路因題曰善人〈項思教記〉
玉帶橋 在縣西四十里跨月河隄上〈縣志〉萬厯丙辰知縣張啟䝉修月河堤並創橋一座石根甎面障以柱檻月水環繞夾左右掖若玉帶然因以名橋〈王養民修橋記〉商州
武闗 在州東一百八十五里〈州圖〉楚司馬眅使謂晉隂地大夫曰將通於少習以聽命杜預曰少習秦商縣武闗也〈左傳杜注〉蘇秦説楚威王曰秦一軍出武闗一軍下黔中則鄢郢動矣〈戰國䇿〉始皇二十八年東行自南郡由武闗歸〈史記秦始皇本紀〉秦二世三年沛公下析酈攻武闗應劭曰武闗秦南闗也通南陽郡文頴曰武闗在析縣西一百七十里𪪺農界京相璠曰武闗楚通上雒阨道也〈髙帝本紀注〉南陽西通武闗〈貨殖傳〉丹水歴少習出武闗〈水經注〉武闗山為地門上應天齊星〈洛書甄曜度〉自灞而南至於藍田其驛六其蔽曰商州其闗曰武闗〈栁宗元舘驛使記〉路入商山中横武闗呀重門於固䕶屹峭蘖以孱顔地勢爭雄山形互對西連蜀漢之險北接崤函之塞〈王啟武闗賦〉在州東武闗山下當官道設闗北接髙山南臨絶澗去河南内鄉縣一百七十里明洪武中以官軍守之後設巡檢司今廢〈州志〉
胭脂闗 在州西二十里〈州册〉
牧䕶闗 在州西一百二十里古牧畜之塲有南牧䕶闗北牧䕶闗有巡檢司今廢〈州志○按府志有糢糊闗控秦嶺通藍田據州册即牧䕶之訛〉
龍駒寨 在州東一百五里〈州册〉境有東西二寨據雞冠山俗傳項羽烏騅産此故名其地水走襄陽陸入闗輔南北輻輳一巨鎮也〈州志〉
偏路隘 在州西北十里〈州册〉貞元七年商州刺史李西華自藍田至内鄉開新道七百餘里迴山取塗人不病渉謂之偏路〈唐書地理志〉自武闗西北行五十里至桃花舖又八十里至白楊店子又八十里至麻澗又百里至新店子又百里至藍田縣皆行山中即所謂偏路也至藍田縣始出險就平〈輿程記〉又自説法洞至石佛灣明嘉靖萬厯間商洛道郗元洪知州王邦俊相繼修葺鑿壁架梁砌石連棧至今利賴〈州志〉
商洛鎮 在州東八十五里〈州册〉商洛縣貞元二年廢為鎮〈金史地理志〉按即隋故商洛縣〈州志〉
老君店鎮 在州東九十里〈州册〉
黄川鎮 在州西七十里〈州册〉商州舊有黄川鎮〈金史地理志〉上洛縣有黄川鎮〈九域志〉
大荆鎮 在州西北七十里〈州册〉
泉村鎮 在州北六十里〈州冊〉
〈附州境古隘〉雞籠寨安軍寨西説法洞後寨俱在州南○顯神寨在州南四十里戴雲峰○𣙜平原隘在州西二里今廢〈州冊〉○第二山寨爬樓山後四寨俱在州北○紅崖寨在州北九十里○髙山寨萬菴寨張村寨長川寨恨峪寨燕子龕寨鵰崖寨避霸龕寨地花寨腰線崖寨大寨青雲寨雞冠山寨俱在州東○肐膞峪寨南洞寨吕家寨饅頭山寨箭溝寨楊家山砦秦嶺砦黑龍砦俱在州西○霍家洞砦空空山砦板橋砦桃岔寨林家灣砦石山砦烟葫蘆砦王家山砦田家砦紅土砦白土砦夾耳寨硯瓦石寨元武寨中嘴子砦洞子溝砦孫家山砦香溝砦九山廕砦甘樹凹砦青岩砦俱在州北今皆廢〈州志〉○西市鎮在州西〈州志〉商州舊有西市鎮後廢〈金史地理志〉上洛縣有西市鎮〈九域志〉○商州澧陽縣貞元二年廢為鎮〈金史地理志〉
草廟溝橋 在州東七里〈州冊〉
白楊店石橋 在州東四十里白楊河北岸跨乾澗店街東盡處即渡丹水名頭渡河〈州冊〉
洛源石橋 在州東五十里洛源河上知州王廷伊修即二渡河〈州志〉
高橋 在州東六十里高橋河上即三渡河又有地花河為四渡河舊有四渡官船給工食今無〈州志〉
西門石橋 在州西門外巡撫倪天民建後圮易以木今仍之四路諸水俱冬月架木為橋春止〈州志〉
板橋 在州北四十里跨荆川上唐溫庭筠詩人跡板橋霜即此〈馬志〉
〈附州境古橋〉永濟橋在州西二十里跨荆水今廢〈州志〉○通濟橋在州南二里跨丹水用板木○南秦橋在州南四里跨乳水〈州冊〉○棣花橋在州東七十里〈府志〉以多産棣花故名俗訛地花即四渡河○香椿樹石橋在州西北五里草廟溝内今廢〈州志〉
鎮安縣
青銅闗 在縣南七十五里〈縣冊○按輿地紀勝洵陽縣有青鳯闗據西安府志云清風闗在洵陽縣北一百五十里即青鳯之訛考洵陽縣北一百二十里交鎮安界清風闗在鎮安境俗一名青銅闗〉
青嘴㞰峪寨 在縣東五里〈縣冊〉
大崖寨 在縣南五十里〈縣冊〉
羅家硤 在縣南七十里〈縣冊〉
棗元山寨 在縣南一百里〈縣冊〉
紙橋寨 在縣北三十里〈縣冊〉
野猪坪堡 在縣北九十里〈縣冊〉
〈附縣境古闗隘〉紅崖闗在縣南一百八十里洵陽交界今廢〈縣冊〉宋慶厯間知州皮仲容議採洛南紅崖銅置阜民監〈州志〉○五谷闗在縣西唐置今故址猶存〈輿圖綜要〉一云名五郎闗在縣西三百五十里長安交界今廢〈縣冊〉○舊縣闗即乾祐闗在縣北九十五里交咸寧縣界舊設巡檢今裁〈縣冊〉宋置〈輿圖綜要〉○縣舊有南北寨長嘯青峰雲葢三鎮〈舊志〉
永慶橋 在縣東門外跨乾祐河〈馬志〉
社川橋 在縣東八十里跨社川上〈馬志○按西安府志作杜川〉龍洞橋 在縣東九十里跨龍洞川上〈馬志〉
永安橋 在縣西門外〈馬志〉跨鎮安河〈縣冊〉
金井橋 在縣東北八十里跨金井渠〈縣志〉
雒南縣
盧靈闗 在縣東北一百一十五里〈縣冊〉通河南盧氏靈寳〈縣志〉
火燒寨 在縣西南三十里交商州界〈縣圖〉土赤如火因名〈縣志〉
兾家寨 在縣西二十里二寨皆土人守禦之所〈縣志〉三要鎮 在縣東南六十里〈縣冊〉據三要山南通武闗東接盧氏北望閿靈皆有便路因名明成化七年置巡檢司今因之〈州志〉
南河鎮 在縣東南八十里〈縣冊〉
黑潭子鎮 在縣西北四十里〈縣冊〉崇禎九年流冦圍城蜀將楊玉振戰歿於黑潭川〈縣志〉
石門鎮 在縣北三十里〈縣冊〉石山突起四壁無依中闢一門髙廣各五六丈又號曰龍門〈縣志〉
〈附縣境古隘〉常水鎮在縣東北〈縣志〉○縣有採造伯界故縣兩合四鎮〈九域志〉
西門橋 在縣西城外跨縣河〈馬志〉
縣河橋 在縣南城外跨縣河〈縣志〉
祖餞橋 在縣南城外〈縣志〉跨縣河〈縣冊〉
東門橋 在縣東門外跨縣河〈馬志〉
洛河橋 在縣北五里跨洛水上〈縣志〉
〈附縣境古橋〉藥子嶺橋在縣西南二十里藥子嶺今廢〈縣冊〉路通商州〈縣志〉
山陽縣
竹林闗 在縣東一百四里〈縣冊〉臨丹水上通商南下析川入楚界舊設巡檢司順治十五年裁〈縣志〉漢王陵起兵丹水應漢即今山陽竹林闗〈商州志○按縣志有竹林闗寨西安府志即漢丹水縣〉
豐陽闗 在縣東一百四十里〈縣冊〉南陽郡析縣有豐陽城〈續漢志〉晉永和九年秦苻雄遣苻菁畧上洛立荆州於豐陽川〈通鑑〉即今山陽縣豐陽闗〈州志〉在漫川上路通鄖陽舊設巡檢司順治十五年裁今名漫川闗有防兵〈縣志○按西安府志即漢曼川縣遺址〉
僧道闗 在縣東南八十里〈縣志〉鶻嶺有僧道闗〈州志〉南蠻王以僧道兵拒楊文廣處石門尚存〈府志〉
土門寨 在縣東一百里〈縣冊〉
土地嶺寨 在縣東一百三十里〈縣冊〉與箭口寨連〈縣志〉玉皇寨 在縣東一百三十里〈縣冊〉連豐陽闗〈縣志〉
虎頭寨 在縣東一百三十里〈縣冊〉與玉皇寨近〈縣志〉歴陽寨 在縣東南五里〈縣志〉
白巖寨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上有石龕廣十餘丈〈縣志〉龍洞寨 在縣東南三十里〈縣志〉
趙家灣寨 在縣東南三十五里〈縣志〉
髙八店寨 在縣東南四十五里〈縣志〉
龍眼寨 在縣東南七十里〈縣志〉
火燄寨 在縣東南七十里〈縣志〉
銀花寨 在縣東南八十里〈縣志〉
箭口寨 在縣東南一百二十里〈縣冊〉
宜孃寨 在縣東南一百二十里〈縣冊〉與箭口寨連〈縣志〉蠻王寨 在縣東南一百二十里〈縣冊〉與土地嶺寨連〈縣志〉徐家營寨 在縣南二百三十里罩川上〈縣志〉
孤山寨 在縣西三十里〈縣志〉
雞頭崖寨 在縣西五十里〈縣志〉
清雅寨 在縣西六十里與白土寨近〈縣志〉
白土寨 在縣西七十里〈縣冊〉在馬夾灘〈縣志〉
版岩寨 在縣西七十里〈縣冊〉岩三面如削一面小路可登〈縣志〉
竹凹寨 在縣西八十里與扈家原近〈縣志〉
老寨 在縣西一百二十里合河口〈縣志〉
尖山寨 在縣西一百二十里〈縣冊〉與三鳯山近〈縣志〉原北寨 在縣北二十三里苦竹原北孤峰直上衆山不為援〈縣志〉
下闗坊 在縣北三十里通商州路〈縣志〉
大桑園寨 一名泥溝寨在縣東北二百六十里〈縣冊〉連商州界〈縣志〉
〈附縣境古闗〉繒闗在縣南二百里當在漫川左右楚致方城之外於繒闗即此〈縣志〉
截谷口橋 在縣東一里許有石碣〈縣志〉
程家橋 在縣東三十里雙嬭山下豐水源上〈縣志〉土橋 在縣東七十里中村之西銀花水上〈縣志〉
銀花橋 在縣東八十里跨銀花河上〈縣志〉
天橋 在縣東南一百二十里路通鄖陽架木為梁橋下溝深數十丈因名〈縣志〉
節婦橋 在縣西七十五里亦曰寡婦橋橋下有烈夫石相傳昔有鰥夫欲娶寡婦婦不從夫感其義亦鰥居終身及寡婦死夫亦撞石死化為石〈縣志〉
石門橋 在下闗坊北〈縣志〉
土橋子 在縣西北五里仙人龕苦竹原安武水上〈縣志附縣境古橋〉虎谷石橋在縣東三里○巻嶺石橋在縣東南一百二十里〈府志〉
商南縣
永安寨 在縣西十里康熙初知縣嘗僑治於寨内〈縣志〉石馬寨 在縣西二十五里清油河岸〈縣志〉
〈附縣境古闗隘〉小嶺闗在縣南七十里〈馬志〉闗廢今名打鼓洞在大嶺觀上〈縣冊〉○大嶺闗在縣南八十里其峰髙峻可以南望荆楚〈雍勝畧〉闗廢今有觀名大嶺觀〈縣冊〉○石巖寨在縣西南三百二十里〈縣冊〉其山周圍壁立萬仞惟小徑可上僅容一人中有田一二頃豐腴異常〈州志〉○千丈寨在縣西四十里今廢〈縣冊〉○富水堡在縣東二十五里一名富水闗在富水河上其地有古城跡明成化八年以王彪之亂設立巡司即古城為堡今巡司裁有營汛〈縣志〉今廢〈縣冊〉○青雲鎮在縣境即青雲館久廢〈州冊〉商州舊有青雲鎮後廢〈金史地理志〉商洛縣有青雲鎮〈九域志〉
普惠橋 在縣東門外有東西二橋跨沭河分流處〈馬志〉板橋 在縣東五里〈馬志〉
龍潭橋 在縣西二十五里〈縣志〉
捉馬溝橋 在縣西五十里〈縣冊〉
馬槽溝石橋 在縣東北五里〈縣冊〉
〈附縣境古橋渡〉髙橋在縣東五里古地名也○東闗石橋在東闗五里○田家河石橋桃林溝石橋窰子口石橋俱在縣西二十五里○又有馬皮溝石橋要闗嶺石橋西門外石橋徐家店官渡張家河官渡〈西安府志〉同州
羌白鎮 在州西二十里〈州志〉
潘驛鎮 在州西三十里〈州志〉
船舍鎮 在州西三十里〈州冊〉
坊頭鎮 在州北三十里一名坊舍鎮〈州冊〉州境諸鎮舊有城堡今惟羌白坊頭二城未全傾圮〈州志〉
〈附州境古隘〉沙苑鎮在州南十二里蓋即唐沙苑監地也後廢〈賈志〉馮翊縣有沙苑〈隋書地理志〉沙苑一名沙阜東西八十里南北三十里宇文泰破髙歡於此〈元和志〉同州馮翊沙苑鎮○并藍鎮在同州〈金史地理志〉
坊頭渡 在州北三十里洛河上坊頭鎮〈州志〉
船舍渡 在州西北三十里洛河上〈州冊〉通蒲城船一隻水夫三名〈州志〉
户軍渡 在州西二十五里户軍里洛河上〈馬志〉
明沙渡 在州西二十五里明水村洛河上〈馬志〉在明水村東三百步〈府志〉
新橋渡 在州西十餘里洛河上俱民渡各附近居民以夏秋予直〈馬志〉
下廟渡 在州西五里洛河上通涇陽渭南船二隻水夫六名〈州志〉
城南渡 在州西南五里洛河上通華州華隂下廟渡岸髙路狹大車廣載俱由城南而渡船一隻水夫三名〈州志〉
〈附州境古橋渡〉洛水橋在州西南〈舊志〉宋元嘉二十三年魏主自汾隂濟河至洛水橋此華隂之洛水史記所謂魏築長城自鄭濱洛者也〈通鑑胡注〉○東灣渡在州東洛河上〈州志〉
朝邑縣
新大慶闗 在縣東七里黄河西岸建自明萬厯二十六年今被黄河浸崩其故闗在縣東三十里黄河東岸即古臨晉闗〈縣冊〉魏襄王七年秦王來見于蒲坂闗〈竹書紀年〉參以中尉從漢王出臨晉闗正義曰即蒲津闗也在臨晉縣故言臨晉闗〈史記曹相國世家注〉武帝元封六年立蒲津闗師古曰臨晉闗在臨晉即蒲津闗〈漢書武帝本紀注〉後魏天平二年齊神武遣厙狄溫守封陵築蒲津西岸〈北齊書髙祖本紀〉河中西闗城在河西所以䕶蒲津浮梁者也〈通鑑胡注〉河中府河西縣有蒲津闗一名蒲坂闗〈唐書地理志〉朝邑縣東南有蒲津闗〈元和志〉自華而北界於櫟陽其驛六其蔽曰同州其闗曰蒲津〈栁宗元館驛使記〉蒲津闗戰國時魏所置自河東而言亦曰蒲坂津自闗中而言亦曰夏陽津〈宋白續通典〉蒲津闗因在蒲坂又以河津之凑為名〈寰宇記〉宋大中祥符四年改為大慶闗城久圮明嘉靖二十年西安府同知朱文霽復築闗城萬厯以後河决城毁後河流西徙故闗反在東岸為舊大慶闗今河西亦稱新大慶闗巡檢司税課局在焉有防兵〈縣志〉
金龍堡 在縣西門外金龍寺下〈縣志〉
泰安堡 在縣西一里明季㓂亂邑孝廉雷于霖創建〈縣志〉
東長春堡西長春堡 俱在縣西北一里隋長春宫故址〈縣志〉
兩女鎮 在縣東四十里〈縣冊〉
趙渡鎮 在縣東南十五里〈縣冊〉
新市鎮 在縣南十里〈縣冊〉
伯士鎮 在縣西十五里〈縣冊〉
安仁鎮 在縣西二十里〈縣冊〉
雙泉鎮 在縣西四十里〈縣冊〉
白塜鎮 在縣西北二十里〈縣冊〉有堡城明嘉靖二十六年知縣任布祖建〈縣志〉
〈附縣境古隘〉戈社寨在縣北四十里元末戈平章築以為保障之所〈縣志〉○洿谷鎮在縣東北六十里以當洿谷口而名一曰洿谷堡三面陡絶其險足恃〈縣志〉隆慶元年崩入黄河〈縣冊〉○縣有延祥鎮〈九域志〉
苦泉石橋 在縣西北四十五里〈馬志〉
鐵牛渡 在黄河上大慶闗所即唐鑄鐵牛造橋處今浮梁廢以舟楫濟水夫六十名協濟潼闗風陵渡〈潼闗縣冊〉
洛河渡 在縣東南十里趙渡鎮〈縣冊〉船五隻棹卒二十人舊毎冬作橋梁今不復修〈縣志〉
渭河渡 在縣南三十里南通華隂船五隻棹卒二十人〈縣志〉
望仙渡 在縣東南三十里接華隂界〈縣冊〉
〈附縣境古橋渡〉秦昭襄王五十年初作河橋索隱曰為浮橋於臨晉闗也正義曰此橋在同州臨晉縣東渡河至蒲州今蒲津橋也〈史記秦本紀注〉漢臨晉縣故城在西南有蒲津闗河橋秦后子奔晉造舟於河通秦晉之道〈杜氏通典〉後魏大統元年東魏屯軍蒲坂造三道浮橋渡河〈北周書文帝本紀〉義寧元年唐公淵引兵而西朝邑法曹靳孝謨以蒲津中潬二城降蒲津梁大河為橋故有中潬城〈通鑑胡注〉造舟之梁四河則蒲津〈唐六典〉蒲津河橋天下之要津也明皇詔鑄鐵牛八頭縶纜柱二十四條連鎖一十二條山架八所牧人八枚於中潬分立夾岸以維浮梁〈紀異記〉河上有三橋蒲津是其一隔秦稱塞臨晉名闗闗西之要衝河東之輻輳〈張説蒲津橋賛〉魏太祖西征馬超韓遂夜渡蒲津闗今造舟為梁亦闗河之巨防〈地理通釋〉今牛西岸三東岸四其一沈於河〈明一統志〉蒲津橋自唐宋以來皆經修治明萬厯中河徙橋遂不復〈縣志〉○備潦橋在縣東十五里〈馬志〉○金龍渡舊在三河口自萬厯間河徙遂廢〈縣志〉
郃陽縣
東䝉寨 在縣東三十里東臨黄河三面深溝其上鑿井面河作窰〈馬志〉廣四十三畝九分髙七丈〈縣冊〉
虎山寨 在縣西南五十里髙原深溝昔人避亂處也〈縣志〉
䕶難寨 在縣西北二十里四圍深溝昔遇兵亂賴此保障〈馬志〉縱横十里〈縣册〉
青雲寨 在縣東北三十里其寨陡峻髙入雲表昔人避亂之所〈賈志〉
坊鎮 在縣東二十里〈縣册〉
王村鎮 在縣東四十里〈縣册〉
黑池鎮 在縣東南四十里〈縣册〉
路井鎮 在縣西南四十里〈縣册〉
甘井鎮 在縣北二十里〈縣册〉
百良鎮 在縣東㣲北三十里〈縣册〉
〈附縣境古隘〉甘峪寨在縣西南五十里今廢為田〈馬志〉○焦籬堡在縣東二十五里〈舊志〉李懐光將徐廷光守長春宫城率衆降燧燧進營焦籬堡〈唐書馬燧傳〉焦籬堡在河中府河西縣西〈通鑑胡注〉○郃陽夏陽鎮〈金史地理志〉○韓莊市在縣南○念吉市在縣北〈舊志〉
撫濟橋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跨河水上明萬歴十九年舉人車朴勸募創建陜西巡撫葉夢熊助成之〈縣志〉
廉莊渡 在縣東五十里黄河上〈賈志〉通山西蒲州〈馬志〉茶峪渡 在縣東四十里黄河上〈賈志〉通山西榮河〈馬志〉夏陽渡 在縣東南四十里黄河上秦晉要津〈賈志〉唐中和二年李克用引兵自夏陽渡河乾元三年更河西曰夏陽〈通鑑胡注○按秦改少梁為夏陽漢因之郃陽至唐乾元始名夏陽元和志韓城漢為夏陽縣地隋文帝分郃陽於此置韓城縣則郃陽在漢無夏陽之名韓信木罌渡軍處應在韓城少梁雍勝畧以為在郃陽夏陽渡誤也〉
澄城縣
寺頭鎮 在縣東南四十里明嘉靖二十五年築城保聚名曰遵義堡〈縣志〉
業善鎮 在縣東南五十里〈縣冊〉
韋莊鎮 在縣南五十里〈縣册〉
交道鎮 在縣西二十里〈縣冊〉
𡏟頭鎮 在縣西二十里嘉靖二十五年築名曰長潤堡〈縣志〉
王莊鎮 在縣西北二十七里〈縣冊〉名曰太平堡明嘉靖丙午知縣徐效賢奉都察院謝蘭檄委創築遵義長潤太平三堡城〈縣志〉
馮原鎮 在縣西北五十里〈縣冊〉
塔塜鎮 在縣北三十里〈縣冊〉
〈附縣境古隘〉親隣寨在縣北二十里元末李思齊築為屯守處〈賈志〉今廢〈縣冊〉良輔鎮在縣北五十里宋鎮也〈縣志〉同州北境良輔鎮即唐鄭魏公莊也〈張舜民畫墁錄〉○馬頭鎮在縣西北五十里〈舊志〉晉太元十六年茍曜有衆萬人宻應登登去曲牢繁川次於馬頭原〈晉書苻登載記〉馬頭原之地在長安東〈通鑑胡注〉
撲地河橋 在縣東二十里〈縣圖〉跨太谷河〈縣冊〉
馬村橋 在縣東二十里〈縣圖〉跨太谷河〈縣冊〉
崆峒橋 在縣西十里澂水上〈賈志〉
藺莊河小橋 在縣西二十里為𡏟頭鎮東西往來要津崇禎時善士李世昌獨力創建〈路世美修橋記〉
天險橋 在縣西北八十里天險門俗名空子橋嘉靖丙午知縣徐效賢創築扁曰天險〈縣志〉
洛河渡 在縣西二十里通蒲城路〈縣志〉
韓城縣
胡家寨 在縣東十三里内有洞通黄河相傳元末胡將軍嘗屯兵於此〈賈志〉即周原堡三面陡絶東臨大河髙數百尺號為天塹〈縣志〉
神道嶺城 在縣西北一百二十里〈縣圖〉界西延二府居萬山中順治十二年築城栁溝設遊擊營鎮之〈縣志〉黄龍山迤東神道嶺係延鄜平慶孔道南通澄白韓郃等處北通鄜州宜洛等處四達之通衢盜賊之窠穴明季流冦盤踞實始於此請設兵駐防以專責成〈髙辛傳請設防兵疏〉
芝川鎮 在縣南二十里〈縣志〉芝川在韓城縣南其地有鎮〈雍勝畧〉嘉靖二十二年虜掠太原欲入陜芝川鎮東與河距邑令全文築城浚隍以遏其衝沿河置墩臺以便瞭望〈韓邦奇修鎮記〉隆慶丁卯邑令馬春芳增修加髙己巳復修城門樓稱雄鎮焉〈張士佩修城樓記〉
薛峰鎮 在縣西四十里〈縣冊〉
昝村鎮 在縣東北二十里〈縣冊〉
〈附縣境古闗隘〉龍門闗在龍門渡左〈縣志〉天和五年齊斛律明月築城自華谷至於龍門〈北周書髙祖本紀〉古韓國有龍門即禹𨗳河至於龍門是也魚集龍門上即為龍又有龍門闗〈通典〉龍門戍在縣東北後周於此置龍門闗〈地理通釋〉龍門闗西魏大統元年置在龍門山下〈寰宇記〉○天成堡在縣西南四十里〈馬志〉基址尚存〈縣冊〉○春城堡在縣西七十里今廢〈縣冊〉
氷橋 在縣東北禹門處每歲大雪時合驚蟄時解時日不差龍門斷岸危峽河氷蔽天而下至此山立若有神驅之者頃結成橋車馬擔負行同陸路其始合俟夜有狐跡乃可渡解則渙然無迹其結其解皆以夜故行者無虞宋建炎元年金人分道入冦官軍扼於河乃自韓城履氷渡即此〈縣志〉
龍門橋 在縣北六十里渚北村西〈縣冊〉前限鴻溝羊腸﨑嶇行者苦之萬厯丙申衛守業衛天道衛鴻臚嗣康創長橋以濟之於石砌上増以甎為眼一袤八十尺廣二丈髙五十尺有記〈縣志〉
澽水橋 在縣城南門外跨澽水康熙癸未縣人巡撫劉䕃樞造越三年始成為孔七上砌石欄橋頭建大坊祠廟各一有劉䕃樞撰碑〈縣冊〉
陳邨橋 在縣南十里陳邨堰渠本澽水來石砌髙一丈五尺長六丈濶一丈二尺嘉靖八年建〈縣志〉
西少梁橋 在縣南五十里少梁里東南衆流入澽潦霖病涉隆慶戊辰道人張崇義募建石橋長三丈濶一丈三尺髙八尺成於隆慶戊辰以少梁名有記〈縣志〉
南溪橋 在縣南五里北蘇邨南〈縣冊〉石砌髙二丈長一丈五尺濶一丈五尺有記〈縣志〉跨澗水〈縣圖〉
吕莊橋 在縣南二十里吕莊邨東〈縣冊〉本芝水來〈縣志〉芝陽橋 在縣南二十里芝川鎮南門外跨芝川上順治己亥縣人張斗宿倡造庚子水漲橋圮斗宿捐貲重建至康熙甲辰始成下砌石柱上搭長木長三十五步濶九尺髙一丈二尺張鼎銓撰碑〈縣冊〉
飛虹橋 在縣北二十里郭莊邨西南〈縣冊〉跨清水河上陳國英國楨建〈縣志〉
永濟橋 在縣西八里〈縣冊〉跨竹園村趙家堰渠本漢水來髙四丈〈縣志〉
龍門渡 在縣東北六十里〈賈志〉天和六年周宇文憲自龍門渡河〈北周書髙祖本紀〉義熙元年髙祖次龍門祀河乃濟〈唐書髙祖本紀〉
漁村渡 在縣東十里黄河津濟處〈馬志〉
謝村渡 在縣東二十里黄河津濟處〈馬志〉
少梁渡 在縣東南二十里〈賈志〉魏王豹盛兵蒲坂塞臨晉信乃益為疑兵陳船欲渡臨晉而伏兵從夏陽以木罌瓴渡軍正義曰臨晉同州東朝邑界夏陽同州北渭南界〈史記韓信列傳〉韓城漢為夏陽縣地有少梁故城〈元和志〉
華州
青岡坪汛 在州西南七十五里〈州志〉括地千畝為州境要隘其西南百里可通嶢闗東南可通武闗荆楚往來行人絡繹順治初山孽盤互幾成絶徑十二年立木城撥潼闗營把總汛防於此今有防兵〈州志〉
羅紋鎮 在州東五里〈州冊〉水旋轉如羅紋因名〈州志〉梁貞明六年劉鄩圍同州晉救之鄩敗退保羅紋寨〈通鑑○按羅紋寨疑即羅紋鎮〉
栁子鎮 在州東二十里〈州志〉
臺頭鎮 在州東四十里與華隂縣接界〈州志〉
𤓰坡鎮 在州西南二十里〈州志〉
大明鎮 在州西南二十五里〈州冊〉
髙唐鎮 在州西南三十里〈州冊〉
江村鎮 在州西南三十五里〈州冊〉
赤水鎮 在州西二十五里赤水東交渭南界〈州冊〉華州鄭縣赤水鎮〈金史地理志〉華州鄭縣有赤水鎮〈九域志〉
小漲鎮 在州西北十五里〈州冊〉
大漲鎮 在州西北二十里〈州冊〉
王宿鎮 在州東北二十里〈州冊〉
〈附縣境古闗隘〉周闗在聖山南秦家莊闗為周處所建〈州志〉○少華鎮在州南少華峰下為入闗之道今廢〈州志〉
太平橋 在州東二里〈西安府志〉跨潭峪水上〈州冊〉華北五里有唐村村北昔有大雲橋後更為太平橋〈州志〉傳陳希夷至此聞宋太祖即位有天下太平之語因名〈馬志○按通鑑胡注大雲橋在華州大雲寺前武后令天下諸州各置大雲寺藏大雲經遂因寺名橋今太平橋或即其遺蹟歟〉
羅紋橋 在州東五里羅紋鎮〈州冊〉白石峪水流其下〈賈志〉東石橋 在州東二十里跨構峪水上〈州志〉沈水經鄭城東水有故石梁〈水經注〉鄭城東西十里各有石梁〈述征記〉
小石橋 在州西城外受石隄峪石溪諸水昔有槯無梁諸生李明達等砌石為橋〈州志〉
西石橋 在州西十里跨石橋舖河〈州志〉西石橋水北逕鄭城西水上有橋橋雖崩褫舊跡猶存〈水經注〉赤隄峪石隄谷二水流其下〈賈志〉
遇仙橋 在州西二十里跨喬谷水上傳希夷先生入華山過此後人思之名其里并名其橋〈州志〉俗傳冦萊公少時遇仙人於此〈州冊〉
白公橋 在州西灌水上昔無梁順治庚子諸生姚中傑等創費不給中丞白如梅捐千金成於康熙丁未因名〈州志〉
大漲渡 在州西二十里渭水上〈賈志〉
小漲渡 在州西十五里渭水上〈賈志〉
王李渡 在州北十里渭水上〈賈志○按西安府志作王立渡〉
〈附縣境古橋〉萊公橋在州北王李渡之南橋以渡渭為往來萊公葺因名後渭北流橋為水所沒〈州志〉
華隂縣
甕谷口 在縣西南十五里〈縣冊〉環抱如甕為商洛徑道道險有防兵〈縣志〉
華岳鎮 在縣東三里〈縣冊〉
泉店鎮 在縣東二十里〈縣冊〉
敷水鎮 在縣西三十里〈縣志〉華隂鎮二闗西敷水〈金史地理志〉華隂縣有敷水鎮〈九域志〉
〈附縣境古闗隘〉渭津闗在縣東〈縣志〉華隂縣有渭津闗〈唐書地理志〉今廢〈縣志〉○闗西鎮在縣東以在潼闗之西故名〈縣志〉華隂縣有闗西鎮〈九域志〉久廢〈縣冊〉
東平橋 在縣東門外〈賈志〉
駐馬橋 在縣西門外華山之秀過者皆於此攬轡駐望因名〈賈志〉橋舊五孔前令馮嘉會增為七孔〈縣志〉跨長澗水〈縣冊〉
長城橋 在縣西十三里跨黄酸水上邑人趙剛捐貲重修〈縣志〉渭水又重逕長城北史記秦孝公元年楚魏與秦接魏築長城自鄭濵洛是也〈水經注○按史記正義洛即漆沮水〉
頁橋 在縣西二十五里跨黄酸水上〈縣冊〉
由文橋 在縣北跨大澗水上〈縣圖〉
望仙橋 在縣東北二十里〈賈志〉
落村渡 在縣西北三十里渭水上〈縣志〉
東柵渡 在縣北二十里渭水上〈縣志〉
上村渡 在縣北二十里渭水上〈縣志〉
寺南渡 在縣東北二十五里渭水上〈縣志〉
〈附縣境古橋渡〉弔橋在縣東十五里沙渠水上今廢〈縣志〉○岳鎮橋自小浦來暴雨為患今頹〈縣志〉○羅敷橋在敷水鎮西今頽〈縣志〉○園林渡在縣西北二十里渭水上〈縣志〉蒲城縣
曹村堡 在縣東四十里洛水西岸土人名曰古城距舊重泉正東北六十里〈縣志〉
避難堡 在縣東北六十里澄城縣界〈縣志〉
常樂鎮 在縣東四十里〈縣志〉
漢帝鎮 在縣東南一十八里〈宋敏求長安志〉一作漢底〈縣志〉車渡鎮 在縣東南四十里〈縣冊〉梁乾化元年李茂貞遣溫韜冦長安梁兵擊韜於車渡走之〈通鑑〉車渡鎮在縣東南五十里〈宋敏求長安志〉
晉城鎮 在縣東南四十里〈縣冊〉舊傳晉公子重耳出亡於蒲所築或又以為秦孟明敗後晉建城為屯守拒穆公也〈縣志〉
石表鎮 在縣南三十里〈縣圖〉
孝同鎮 在縣南四十里〈縣志〉
渭源鎮 在縣南五十里〈縣冊〉
賈曲鎮 在縣西南十五里即古賈國取漫源一曲得名〈縣志〉
荆姚鎮 在縣西南四十里〈縣志〉縣有荆姚鎮〈宋敏求長安志〉蒲城鎮一荆姚〈金史地理志〉
興市鎮 在縣西二十五里〈縣志〉
蘇坊鎮 在縣西三十五里〈縣圖〉
武店鎮 在縣西四十五里〈縣冊〉
髙陽鎮 在縣西北四十里今興市孝同晉城髙陽四鎮堡垣雖圮猶可增葺以為保障荆姚常樂車渡漢底雖鎮大無堡城〈縣志〉
龍陽鎮 在縣南三十里〈縣冊〉
〈附縣境古隘〉晉穆公寨在沮水東岸相去五里○白起寨在縣東北三十里○晉公子虚糧寨在縣東北六十五里沮水西岸虚糧史傳無聞〈宋敏求長安志〉○李潤堡在奉先縣〈今蒲城縣〉東北五里〈寰宇記〉晉太元十五年魏褐飛攻姚漢得於李潤〈通鑑〉馮翊東有李潤鎮〈李延夀注〉○野人堡在縣西北〈舊志〉晉太元十八年苻登將竇衝叛登攻衝於野人堡〈晉書苻登載記○按晉書登攻衝姚興攻胡空堡以救之登盡衆而東攻屠各姚奴帛蒲二堡克之又登據曲牢茍曜據逆方堡宻應登數堡俱應在京兆近地〉
蔡鄧渡 在縣東北六十里〈縣冊〉洛水上通澄城官渡〈縣志〉永豐渡 在縣東北六十里永豐里洛水岸通澄城〈縣志〉武堡渡 在縣東四十五里〈縣冊〉洛水上通同州〈縣志〉溫湯渡 在縣東五十里洛崖通同州〈縣志〉
常樂渡 在縣東南四十里洛水上通同州〈縣志〉
車渡 在縣東南三十五里車渡里洛水上通同州〈縣志〉晉王渡 在縣東南三十里晉王灘洛北崖通同州〈縣志〉晉城渡 在縣東南四十里洛水上通同州官渡〈縣志〉
潼闗縣
潼闗 在華州華隂縣東北三十九里〈今衛改縣在潼闗縣治〉古桃林塞也〈地理通釋〉晉侯使詹嘉處瑕守桃林之塞杜預曰桃林塞潼闗是也〈左傳注〉河在闗内南流潼激闗山因謂之潼闗灌水經通谷述征記所謂潼谷水或説因水以名地也西征賦遡黄巻以濟潼河水自潼闗東北流水側有長坂謂之黄巻坂渉此以升潼闗〈水經注〉先名衝闗後以闗西一里有潼水因以名〈元和志〉唐潼闗在太華山之北長安東二百八十里〈雍錄〉自萬年至於渭南其驛六其蔽曰華州其闗曰潼闗〈栁宗元館驛使記〉史記正義桃林塞今華州潼闗師古曰取河華之固為阨塞耳非桃林也〈通鑑胡注〉秦函谷闗在今靈寶縣界漢武帝徙於新安縣界〈按漢獻帝初平元年董卓脅帝西幸入函谷闗是初平以前立闗尚在新安也〉至建安十六年曹公破馬超於潼闗即是中間移於今所後周文帝破東魏軍殺大將竇泰於此其潼峪闗者因水立稱隋大業七年移於南北鎮城間坑獸檻谷置去舊闗四里餘唐天授二年移向北近河為路開元十三年於華州嶽祠南之通衢立碑御製文及御書舊路在嶽祠北因是移於嶽祠南〈通典〉上躋髙隅俯視洪流盤紆峻極實謂天險河北岸為風陵津北至蒲闗六十餘里迤邐相接自此西望川途曠然蓋神明之奥區帝王之户牖〈玉海〉潼闗歴代皆為要地唐立闗北屬山西蒲州東南屬河南閿鄉縣〈雍畧〉勝東漢時築後周改名潼峪闗〈潛確類書〉潼闗天險南薄山北阻河中通一徑車不方軌一夫當闗億萬不能踰也〈張光孝州志〉自天授二年移近黄河是為今地秦嶺南峙太華西聳東南有禁峪之險設十二連城以防秦嶺諸峪北有洛渭會黄河抱闗而下宋天聖二年設備潼闗明設守禦今因之〈衛志〉
〈附縣境古闗隘〉古城闗在城東南四里即隋大業所遷闗地自此至西峪俱有烽臺○寺角營闗在城東南十五里○車峪闗在城東南三十里○西峪闗在城東南四十里○石門闗在城南二里○禁峪闗在城南十里谷勢壁立望者禁足〈衛志〉魏宇文泰至小闗小闗在潼闗之左唐時謂之禁峪闗左有峪平日禁人往來謂之禁坑黄巢入冦張承範忘守此峪賊遂由此陷潼闗〈通鑑胡注〉○巡底闗在城南十里○溝西闗在城南十五里○瀵井闗在城南二十里○五莊闗在城南二十五里○麻峪闗在城南三十里○水門闗在城南三十里○太峪闗在城南三十里○潼峪闗在城南三十里水經注所謂潼峪水潼闗以此名潼峪口有防兵○上闗在城南三十里○南渡闗在城西十里○永樂闗在城東北四十里有永樂鎮渡〈衛志〉以上十六闗基址俱存而防守城堡墩臺久廢〈縣冊〉○風陵闗唐志河東縣南聖厯元年置〈地理通釋○按在今風陵渡又城東有姚讃屯南有暗門隘姚鸞屯俱廢〉
潼津橋 在潼闗城中因水出潼峪為名〈明一統志〉兵憲張聞行建一名石橋潼水貫城自南亘北以石甃橋為川陜晉豫通衢九邉要路康熙庚申大水橋壊叅議孔興釪捐修有序〈衛志〉副憲狄敬重修易名潼橋〈賈志〉有石橋渡一名潼津橋渡〈馬志〉
通津橋 在城東門外原望溝上〈衛志〉
楊家橋 在城西門外楊家河上〈衛志〉
清河橋 在城西北二十里大司馬王之臣建〈衛志〉風陵渡 在城東門外黄河上北岸有女媧墓或曰風后墓故曰風陵〈衛志〉魏太祖征馬超自潼闗北渡即其處〈地理通釋〉路通蒲州〈馬志〉秦省現在官船二隻僱民夫撑駕晉省額設官船九隻風陵渡水手二十四名大慶闗協濟風陵渡水手六十名雍正六年奉 部撥歸潼闗縣支領工食共船十一隻水手八十四名在黄河渡口接濟又於雍正六年兩省移咨定議如遇大差官船不敷兩省各半調船協濟〈縣冊〉
耀州
夏侯堡 即今魚池堡在州南二十里〈州冊〉元末州治燬官治事於此後空無人明嘉靖二十五年復築堡城〈州志〉
小邱堡 在州西北四十里嘉靖二十五年築〈州志〉岸門城 在州西北一百里分水嶺上〈州冊〉明嘉靖二十三年㓂警叅政張渙築以重石門之險行者多由七里川不經此門〈州志〉
九龍寨 在州北六十里〈州冊〉石嘴山東有九峰峰有泉合為九泉故名〈州志〉相傳三水門天桃及九龍寨皆姚襄故跡九龍寨尚有寨門地牢遺址〈賈志〉
〈附 境古隘〉天活堡在州西北木門山西北十里四面石崖峻絶上有薪水金陜西行省李興嘗治兵於此田者嘗得遺鏃折㦸〈州志〉○玉女堡在州西北一百三里〈州冊〉在天活堡北十里玉女山上〈州志〉○桃兒堡在州西北一百一十里〈州冊〉在玉女堡北十里其地阻險比天活堡更大薪水亦便〈州志〉○箭穿堡在州西北一百一十里〈州冊〉即桃兒堡東箭穿岩相傳後周明帝與諸將校射中岩為孔因以名堡〈州志〉○寧谷鎮在華原縣西北八十里〈宋敏求長安志〉在照金山西北為七里川即故寧谷鎮地〈州志〉
通濟橋 在州北五里漆水濵通榆林路〈馬志〉
東門橋 在州東門外漆水上〈州圖〉
西門橋 在州西門外跨沮水上〈州圖〉
南門橋 在州南門外跨沮水上〈州圖〉
同官縣
金鎖闗 在縣北三十里神水峽有東西二路一通延綏榆林一通寧夏甘肅道從石峽出絶壁千尺為榆塞秦闗襟喉要地〈縣志〉嘉靖三十年巡撫張珩議以鄜州南下省城金鎖闗至為衝要宜築城戍守以防套㓂突犯從之〈明世法錄〉三十二年知縣亢慶鴻始築闗城置巡司今革設守備駐劄後移入耀州城内〈州志〉
西梁堡 在縣南三十里故址尚存昔人據險守禦處〈縣志〉
濟陽寨 在縣治西南隅濟陽山上元末張良弼遣院判虎林赤等築山寨為據守計有土城髙丈餘縣依為固有洞旁穿取水於下近時修寨得古窖尚有藏粟〈縣志〉
永寧寨 在縣治西山上與濟陽為犄角皆明嘉靖中知縣亢慶鴻築〈縣志〉
南古寨 在縣東北二十里〈縣冊〉四面皆山峽一徑僅通其頂寛平有池及井昔人避兵之地〈縣志〉
陳爐鎮 在縣東南三十里〈縣冊〉土人陶瓦器為業故名〈縣志〉
立地鎮 在縣東南三十里〈縣冊〉
上店鎮 在縣東南四十里〈縣冊〉
黄堡鎮 在縣南四十里亦名黄堡寨在金時為重鎮明嘉靖三十五年築堡城舊有陶塲今廢〈賈志〉晉升平初姚襄自杏城進據黄洛堡秦苻生遣苻黄眉等擊敗之〈晉書姚襄載記〉黄堡鎮在縣南〈宋敏求長安志〉同官鎮一黄堡〈金史地理志〉
〈附縣境古隘〉趙氏塢近同官川〈通鑑胡注〉晉太元九年姚萇屯北地苻堅討之於趙氏塢〈晉書苻堅載記〉
臨漆橋 在縣治東街之北濟陽山水所經〈縣志〉
鐘樓橋 在縣城明逺街中濟陽山暴水所經萬厯三十四年居民重修〈縣志〉
義濟橋 在縣治北虎溪巷西萬厯四十年居民習童䝉田木新建〈縣志〉
龍溪橋 在縣城南門外濟陽山下〈縣冊〉濟陽山泉水所經萬厯三十六年居民重修〈縣志〉
鎮南橋 在縣南一里嶂山南一支暴水所經〈縣志〉蝦蟇橋 在縣南二十里兔窩嶺水所經〈縣志〉
通濟橋 在縣南三十里衆山暴水所經〈縣志〉
虎溪橋 在縣城北門外虎頭山下〈縣冊〉虎頭山泉水所經萬厯十八年知縣屠以欽重修〈縣志〉
白水縣
彭衙堡 在縣東北六十里〈賈志〉杜甫詩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元和志春秋秦晉戰於彭衙是也寰宇記彭衙故城在白水縣東北六十里〈杜工部詩註〉明正德七年雒川妖賊邵進禄等由黄龍山進據白水彭衙堡兵備張禴討走之〈縣志〉
馮雷鎮 在縣東十里〈縣冊〉
西故鎮 在縣東二十里〈縣志〉
南河鎮 在縣南五里〈縣志〉
雷村鎮 在縣東南三十里〈縣志〉
新村鎮 在縣東南五十里舊名新民堡〈縣冊〉
新𡏟鎮 在縣西北三十里〈縣志〉
鐵牛鎮 在縣西北四十里〈縣志〉
雷衙鎮 在縣東北二十里〈縣志〉
武莊鎮 在縣東北六十里〈縣志〉
孔走鎮 在縣東北六十里交澄城界〈縣冊〉
〈附縣境古闗隘〉暗門闗在縣北今廢〈縣冊〉○秦山堡在縣西北五十里今廢〈縣冊〉北出鄜延必由之路路甚穿狹嘉靖十一年設巡檢司今裁〈縣志〉
東陽橋 在縣東五里跨東陽溝上〈縣圖〉
漆水橋 在縣南五里跨白水上涸設潦撤俗訛白水為漆水故名〈縣志○按圖在南河鎮南〉
平政橋 在縣東三里跨白水上知縣莊鑄建〈縣志〉聖女橋 在縣東南三十里相傳三神女一夜成之今有廟存〈縣志〉
張家船 在縣東北三十里洛水上通洛川〈縣志〉
麻地灣渡 在縣東北三十里洛水上〈縣圖〉
馬家船 在縣東北三十里洛水上通洛川〈縣冊〉
齊家筏 在縣東三十五里〈縣冊〉
〈附縣境古渡〉懐溝船在縣東三十里今廢〈縣志〉
乾州
大横闗 在州西北五十里有闗頭鎮或以為即古大横闗〈州志〉好畤有大横闗〈唐書地理志〉
何家堡 在州東南四十里〈州志〉
姜村堡 在州南四十里〈州志〉
陽洪鎮 在州東三十里〈州冊〉
薛禄鎮 在州東南四十里俗傳薛仁貴食采於此蓋傳訛也〈州志〉奉天縣有薛錄鎮〈宋敏求長安志〉
臨平鎮 在州西四十里〈州志〉有臨平觀基在好畤縣東南七里〈宋敏求長安志〉
陸陌鎮 在州東北十五里〈州冊〉東通醴泉北通三邊商旅所必經〈州志〉
馮市鎮 在州東北三十五里〈州冊〉東通醴泉北通永夀為商旅走集之所〈州志〉
青龍橋 在州東三里青龍村〈州志〉
甘泉橋 在州東三十里甘峪河上〈州志〉
雲橋 在州南門外〈州圖〉宋廷佐云此本非橋係朱泚築以攻城之具渾瑊掘隧陷賊之所舊志則載唐開元八年置德宗夜度此橋脱朱泚之亂渾瑊大戰即此現今有橋存在州城南門外〈縣志○按唐書渾瑊傳泚造雲梁廣數十丈施以攻城瑊掘隧燃火雲梁及隧而陷李商隱詩雲橋逼禁營注雲橋即雲梯應是木器故云賊乘風推梁以進及風反焚賊固不得指梁為橋亦非築土攻城也從舊志戰於橋所為是〉
望隴橋 在州治西門外〈州志〉
九龍橋 在州西北三十里栁召村〈州志〉
草店橋 在州西北三十五里大羊里北〈州志〉
龍栢橋 在州西北四十里近臨平鎮〈州志〉跨武定河〈州冊〉夾道橋 在州西二十里〈馬志〉跨武定河〈州冊〉
麻溝橋 在州治北門外〈州志〉
〈附縣境古橋〉石橋在州城内北街地名橋子口桑道茂築城即築橋以象形龜鼇今遺址猶存其石旁落殆盡〈州志〉○馬溝橋在州北四十里〈西安府志〉
武功縣
長寧鎮 在縣東四十五里〈縣冊〉武亭長寧鎮〈金史地理志○按武亭即武功縣大定二十九年以嫌顯宗諱更名〉
普集鎮 在縣東南四十里會同里〈縣圖〉
薛固鎮 在縣東南六十里〈縣冊〉
大莊鎮 在縣南二十里永豐里〈縣冊〉
楊陵鎮 在縣南十五里〈縣冊〉
永安鎮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永安里〈縣冊〉
魏公鎮 在縣北二十里〈縣冊〉
遊鳯鎮 在縣北二十里具奉里〈縣圖〉
武水橋 在縣東一里跨漆水上冬築橋水漲則撤〈馬志〉
永夀縣
常寧鎮 在縣東六十里〈縣冊〉永夀有常寧寨〈金史地理志〉蒿店鎮 在縣南十五里往來要道明設逓運所兼治大使雍正六年裁〈縣圖〉
監軍庄 在縣南四十里衝地〈縣冊〉
義井鎮 在縣西南七十里〈縣册〉
底窖鎮 在縣北三十里道出邠州明亦置逓運所於此今廢〈州志〉
〈附縣境古闗隘〉莫營闗在縣西南後魏置〈寰宇記〉永夀有後魏莫營闗在縣西南〈通典〉○穆陵闗在縣南四里宋嘉祐四年置今廢有韓桐讀書洞〈賈志○按地圖綜要作稜陵闗〉○縣有麻亭寨〈九域志〉
土橋 在縣東南五十里安家營〈縣冊〉醴泉南過橋泄澗下〈縣志〉
邠州
水北堡 在州東十里〈州冊〉
水簾東西堡 在州西十里〈州冊〉
大佛寺堡 在州西十里〈州冊〉
史店鎮 在州東三十里〈州冊〉
大峪鎮 在州東南三十里髙處山嶺勢極險要有堡〈州志〉
髙渠鎮 在州西北十五里〈州冊〉
白𩦸鎮 在州西北五十里〈州冊〉新平縣有白𩦸鎮〈九域志〉今名白吉鎮〈州志〉
永樂鎮 在州北八十里〈州冊〉
〈附州境古隘〉胡空堡在州南〈舊志〉晉太元十二年苻登自瓦亭進據胡空堡戎夏歸之者十餘萬〈十六國春秋〉秦屯騎校尉胡空所築堡也〈通鑑胡注○按晉書苻堅將胡空徐嵩各築堡自固姚方成攻陷徐嵩堡嵩被殺登下隴救之留軍於胡空堡二堡應相去不逺〉○乾興寨在州南一里每三月涇岸桃開自寨望之如錦今廢〈州冊〉○藁邱堡在新平縣〈即今邠州〉西十八里東西南三面石坡峻峭髙十丈北面築城髙二丈武德二年置貞觀元年廢〈元和志〉
廣濟橋 在州東門外南河上即皇澗〈州志〉橋名廣濟久圮民病於涉嘉靖三十二年始捐金聚粟伐木取石築橋髙一丈七尺濶一丈三尺長七十五尺欄各九楹小墻四堵木樁一根石獸一雙扁曰皇澗橋以明古蹟之有存焉〈知州萬化修橋記〉
千金橋 在州西門外洪龍河即過澗〈州志〉
髙渠渡 在州西北二十里髙渠舖涇河上通環慶寧夏等路船二隻水夫二十名夏秋用船冬架木覆薪築土為橋初二渡多因橋𣲖累嘉靖二十五年知州姚本詳革私𣲖立法為例〈州志〉
河北渡 在州北一里〈西安府志〉涇水上有官船〈州冊〉
飲馬渡 在州城東涇水便道〈州志〉
水北渡 在州東五里水北舖涇河上通三原涇陽榆林等路船二隻水夫十名〈州志〉
景村渡 在州東十里景村涇水上〈州志〉
斷涇渡 在州東三十里斷涇村涇水上〈州志〉
黑水河渡 在州西四十里黑水河上通平涼固原甘肅諸路無大風浪不設船隻水夫五名冬搭橋春拆收以備冬用〈州志〉
三水縣
石門闗 在縣東六十里石門山〈賈志〉秦獻公二十一年與晉戰於石門正義曰括地志曰堯門山俗名石門在雍州三原縣西北上有路其狀如門〈史記秦夲紀註〉兩山夾立勢極髙峻為西北要害亦名堯門漢更名石闗為邠之鎮以漢武於此立闗而名也〈州志〉闗外為耀州淳化宜君同官四州縣交錯之地明置石門闗甃石為城設巡司又於嶺上築岸門重闗之險今巡司裁雍正元年設把總汛〈縣冊〉
堡嶺 在縣東三十里即漢之左谷後秦姚襄築三百六十寨堡嶺其一也有泉自絶頂流下徑達堡中昔元人據堡嶺汲飲不斷者賴此又嶺右有中嶺其麓有官家桑村二洞宋元明民多避烽其中〈縣志〉
雙槐堡 在縣西五十步四面懸崖碧流東繞下有古槐一根二幹故名上有平地二頃舊志載元末張思道李思齊據此明季冦熾知縣髙知築城竪橋分立縣治倉庫於内順治七年知縣王儒復請修葺康熙乙卯丙辰間知縣林逢泰復同堡衆繕修憑髙阻深與縣城相犄角〈縣志〉今西門外開便門以通兩城往來基尚存〈賈志〉
隴川堡 在縣北十五里〈縣冊〉半川之後四面壁立溪澗環繞隋大業時縣嘗治此〈縣志〉
半川府 在縣北十五里地當九原九隰之中故曰半川以屯府兵唐太宗闗中設府兵二百六十一屯此其一也〈縣志〉
土橋鎮 在縣南四十里有城當古公原之衝〈縣志〉土橋鼎峙於古公原以屏其南〈文倬天形勢論〉
張洪鎮 在縣西二十里〈縣冊〉其西有細腰以抵水滸之衝設鎮以張洪〈文倬天形勢論〉有城周二里三分〈縣志〉
太羽鎮 在縣北二十里有城周二里三分〈縣志〉原隰之半有太羽以中控之〈文倬天形勢論〉
底廟鎮 在縣北五十里有城周二里三分〈縣志〉其北赤坂以樹宻姞之障設鎮以底廟〈文倬天形𫝑論〉
職田鎮 在縣東北三十里唐廣德初三水縣嘗治此鎮城周三里相傳尉遲敬徳務農處廟址存焉〈縣志〉溥原之東有細以扼分水嶺之吭設鎮以職田〈文倬天形勢論附縣境古隘〉龍泉鎮在縣東北十五里今廢〈縣冊〉唐乾寧二年李克用攻行瑜於梨園寨李茂貞遣兵屯龍泉鎮〈唐書王行瑜傳〉邠州三水縣有龍泉鎮在州東北〈九域志○按金史地理志三水有清泉鎮疑即龍泉鎮〉
大橋 在東門外東澗河上〈縣冊〉橋久圮土人夾溪築小橋以便往來其小橋數十武亦崩壊知縣林逢泰重修〈縣志〉
汃水橋 在縣南門外冬月架木為梁民不病渉〈縣志〉土橋 在縣南四十里土橋鎮跨姜嫄河〈縣冊〉
杜家橋 在西溪橋之西二里知縣楊豫建〈馬志〉跨溫涼河〈縣冊〉
赤道橋 在杜家橋之西五里〈州志〉
細腰橋 在縣西四十里〈縣圖〉跨梁渠溝上接本州界長二十餘丈平接兩岸故名〈縣志〉
便橋 在縣西北便門外連西城通雙槐堡明末知縣髙知建後圯康熙乙卯知縣林逢泰重修亦謂之綿橋甃石架木上設堞墻以為防守〈縣志〉
暗橋 在縣北三十里跨支唐川上兩旁懸崖中通道路嘉靖二十七年副使周洪範建鐵門一重上覆屋三間險固可守〈州志〉
〈附縣境古橋〉西溪橋在迎恩門外〈府志〉跨西溪河上成化間知縣楊豫建今圮〈馬志〉○聚珍橋在縣西志岐門外跨西溪水上萬厯間知縣秦渠建今圮基址存〈縣志〉淳化縣
大店鎮 在縣東南十里〈縣冊〉
石橋鎮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縣冊〉
辛店鎮 在縣西五里〈縣冊〉
通潤鎮 在縣西二十里〈縣冊〉
姜嫄鎮 在縣西四十里〈縣冊〉
〈附縣境古隘〉金源堡在縣西四十里水中四面陡絶上有洞窟數十蓋昔人避兵之所〈賈志〉○常實鎮在縣東三十里今廢〈縣冊〉○梨園鎮在金龜鄉〈宋敏求長安志〉梨園寨車箱坂下有梨園武帝所築大一頃樹梨數百株〈王褒雲陽宫記〉唐乾寧二年李克用進軍渭橋遣李存信等攻王行瑜梨園寨在京兆雲陽縣〈通鑑胡注○按梨園寨即梨園鎮〉○永安鎮在縣東六十里即杜寨義柵所也〈賈志〉梁大通元年魏蕭寶寅亂闗右毛遐鴻賓率氏羌起兵於馬祗柵以拒之〈通鑑〉唐貞元間碑載此地乃作鎮處杜寨則義柵所也亦名鴻賓柵按地圖記孝武帝永熙元年於柵置永安鎮〈馬志〉
石橋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眀季王處士修建有碑記〈縣志〉
聖人橋 在縣東南二十八里跨米倉溝入治峪河處相傳漢武帝遊甘泉時故道因名〈賈志〉明嘉靖乙丑邑人羅廷繡等重修延袤百尺崇半之改名聖濟橋〈縣志〉
賽翁橋 在縣東南三十四里聖人橋之南昔有人既修聖人橋其媳捐貲復修此橋因名賽翁〈縣志〉
廣濟橋 在縣北門外乾溝河上順治十五年重建知縣扈標記〈縣志〉
永安橋 在縣北門外里許有澗當衝衢舊有橋相傳漢昭帝時築以通雲陵明宣德中知縣邢清修復又廢嘉靖甲辰邑耆羅福田重修下濶十一丈上濶二丈自萬厯後久廢康熙四十年知縣張如錦捐俸率衆重建仍名永安有記〈縣志〉
長武縣
冉店鎮 在縣東二十里東至邠州六十里有闗城其地道路四達深溝巨壑中道僅容一車嘗為盜衝明𢎞治十七年總制楊一清移宜禄鎮巡司於此後又徙於窰店〈州志〉
停口鎮 在縣東四十里連本州界鎮有橋舊設木橋秋建夏去後改建石橋今廢〈縣志〉宜禄有亭口鎮〈金史地理志〉
公濟橋 在縣東門外〈縣志〉
涇水橋 在縣西北十五里〈縣志〉
黑水渡 在縣東四十里黑水河〈西安府志〉額募水夫十二名〈縣志〉
鄜州
直羅闗 在州西北一百里隋崔仲方所築西接環慶地方〈州冊〉武德六年置直羅闗〈唐書地理志〉唐太宗征突厥所開有直羅闗元設巡檢司明因之〈賈志〉今巡司裁〈州冊〉因故直羅城為名西南通子午嶺西北通保安凡二百里皆深谷峻嶺為一方險要〈州志〉
交道鎮 在州東二十里〈州志〉
屯磨鎮 在州南五十里〈州志〉
張村鎮 在州西七十里通直羅道〈州冊〉
隆益鎮 在州西一百三十里〈州冊〉通慶陽路〈州志〉
牛武鎮 在州東北四十里漢董翳遣步將築城練兵蕃牛數千以備戰故名〈延安府志〉
〈附州境古隘〉三川鎮在州南七十里〈州冊〉唐為三川縣以華池水黑水洛水所㑹為名宋因之金為三川鎮元為巡檢司今改三川驛〈賈志〉○赤城鎮在州西〈延安府志〉直羅縣有赤城鎮〈九域志〉
榆林橋 在州北五里洛河渡口〈延安府志〉
故州橋 在州城東門外跨洛水〈州志〉
南石橋 在州南五里〈州志〉
宋公橋 在州南七里〈州志〉
張村橋 在州西七十里張村鎮〈州冊〉
寺谷橋 在州西五十里〈州志〉
三川橋 在州南七十里三川鎮〈州志〉
黨海橋 在州西南五十里〈州志〉
永濟橋 在州北十五里〈州志〉
雒川縣
三郎要險 在縣東一百里〈縣冊〉
白城鎮 在縣東五十里〈縣冊〉
甘石鎮 在縣東六十里〈縣冊〉
石堡鎮 在縣東一百二十里交韓城界〈縣冊〉
煖泉鎮 在縣東一百二十里城周二里五分〈縣冊〉黄蓮鎮 在縣東南六十里〈縣冊〉
吳庄鎮 在縣東南一百里〈縣冊〉
梁原鎮 在縣東南一百二十里〈縣冊〉
黄龍鎮 在縣東南一百三十里黄龍山〈縣冊〉明初置鄜城巡司後移於此嘉靖十八年移韓城紫金闗於堡内縣丞聶朝爵督築堡城周二里五分髙二丈八尺池深一丈東西南門三城樓四後裁巡司設捕盜同知劉顯第甃雉堞自為記二十四年同知許恒齡重修有防兵〈縣志〉
樂生鎮 在縣南十里〈延安府志〉
永鄉鎮 在縣南二十五里〈縣冊〉
仙宫鎮 在縣南四十里〈縣冊〉
興平鎮 在縣南五十里〈縣冊〉
槐栢鎮 在縣南五十里〈縣冊〉城周三里八分〈縣志〉
化石鎮 在縣南六十里〈縣冊〉
土基鎮 在縣南七十里〈延安府志〉
百益鎮 在縣南九十里〈縣冊〉城周三里五分〈縣志〉
朱龍鎮 在縣南一百里今名朱牛〈縣冊〉
化庄鎮 在縣南一百一十里〈縣冊〉
漢寨鎮 在縣西南二十里〈縣冊〉
鳯棲鎮 在縣西南四十里〈縣冊〉城周三里九分〈縣志〉進浩鎮 在縣西南八十里城周三里三分〈縣冊〉
進䝉鎮 在縣西十里〈縣冊〉
廂西鎮 在縣西二十里〈縣冊〉
菩提鎮 在縣北四十里城周三里四分〈縣冊〉
開撫鎮 在縣北五十里開撫川城周四里三分〈縣冊附縣境古隘〉蔴線嶺堡在縣東南一百三十里〈縣冊〉明萬厯初𣸸築設兵戍守以通韓城驛路○赤鴈營在縣南九十里秦將楊班立陣之地因赤鴈落營故名〈延安府志〉○聿津鎮在縣南一百一十里○石泉鎮在縣北二十里〈縣冊〉○縣有潘三鎮寺前鎮攔虎鎮京兆鎮安寧鎮華莊鎮姚學鎮分界鎮〈縣志〉以上營堡鎮今俱廢〈縣冊〉
廟西橋 在縣西南四十里漢髙祖廟西溝深難行明嘉靖間有道士闢路修橋今為坦途〈縣志〉
石家莊橋 在縣西南五十里〈縣冊〉兩岸懸崖百仞中為小橋僅可徒行鄉民王文義捐粟百石修築今可通車〈縣志〉
西三里橋 在縣西三里兩岸臨谷架梁為渡有警則撤為險要處〈縣志〉
北三里橋 在縣北三里〈縣志〉
靳家橋 在縣東北十五里〈縣冊〉
中部縣
葡萄寨 在縣北五十里〈縣圖〉
北谷鎮 在縣東四十里〈縣冊〉
保安鎮 在縣西一百三十里〈縣冊〉
孟家鎮 在縣西一百五十里〈縣冊〉
蘆保鎮 在縣西一百七十里〈縣圖〉
龍坊鎮 在縣西北四十里〈縣冊〉唐牧廐所也廣原竒勝人物曼麗北瞻鄜延南通祋祤東接河洛西控朔方蓋上郡第一鎮云〈劉儒龍坊鎮市會記〉
〈附縣境古隘〉小山寨在縣西六里今廢〈縣冊〉杏城鎮在縣東七里〈賈志〉晉升平元年姚襄將圖闗中自北屈進屯杏城〈晉書姚襄載記〉姚萇置杏城鎮在坊州西四十里〈通典〉據晉書杏城鎮在北地〈通鑑胡注〉○雙柳鎮在縣西五十里今廢〈延安府志〉
宜君縣
石堡 在縣東七十里平原廣阜雉堞巍然昔嘗置官署〈延安府志〉
五里鎮 在縣東七十里〈延安府志〉
雷逺鎮 在縣東八十里一名雷原有防兵〈延安府志〉哭泉鎮 在縣東南三十里〈延安府志〉
馬欄鎮 在縣西南一百二十里通慶陽界有防兵〈延安府志〉慶厯二年元昊大舉入冦珣會葛懐敏於瓦亭懐敏西至馬欄城珣謂懐敏依馬欄城布柵以扼其路〈宋史趙珣傳〉
石梯鎮 在縣西一百二十里〈延安府志〉
偏橋鎮 在縣北三十里〈延安府志〉
七里鎮 在縣北七十里一名杏頭鎮〈延安府志〉
〈附縣境古隘〉昇平鎮在縣西北三十五里〈馬志〉縣有昇平北拓二鎮〈九域志〉熙寧元年省昇平縣為鎮〈宋史地理志〉○玉華鎮在宜君〈金史地理志〉
偏橋 在縣北三十里〈延安府志〉
綏德州
義合砦 在州東六十里〈州冊〉本夏人砦元豐四年收復東至晉寧軍六十里西至綏德軍四十里南至順安驛六十里北至暖泉砦八十里〈宋史地理志〉綏德有義合寨〈金史地理志〉
開光堡 在州北四十里即開光舖〈州冊〉宋熙寧四年諤遣都監趙璞築撫寧故城及分荒堆三泉吐渾川開光嶺葭蘆川四砦〈宋史种諤傳〉紹聖四年修築元符元年賜名東至暖泉砦六十里西至克戎砦五十里南至綏德軍三十里北至米脂砦三十里〈地理志〉綏德州堡一開光〈金史地理志〉
〈附縣境古闗隘〉欄馬闗在州西十里宋元符中賜名〈延安府志〉○李廣砦在州東無定河東岡舊傳漢李廣屯兵於此〈馬志〉○臨夏寨在州西九十里〈馬志〉地名囉巖谷嶺元符元年築城賜今名東至克戎砦三十里西至威戎城四十里南至綏平寨六十里北至界堠八十一里〈宋史地理志〉綏德有臨夏寨〈金史地理志〉○土門砦在州西二百五十里○克戎寨在州西北六十里接米脂縣界〈馬志〉宋嘉定十四年元木華黎入葭州以石天應守葭自將兵攻綏德破馬欄克戎兩寨〈通鑑〉本夏人細浮圖砦元豐四年收復元祐四年給賜夏人紹聖四年收復南至懐寧寨六十里北至鎮邊砦六十里東至綏德軍六十里西至臨夏寨三十里〈宋史地理志〉綏德有克戎寨〈金史地理志〉○綏德有鎮邊寨〈金史地理志〉
無定河橋渡 在州城東南一里〈州冊〉秋設橋夏則撤有官渡船〈州志〉
大理河橋渡 在州南城外秋設橋夏則撤有官渡船〈州志〉宋治平四年諤復綏州夜渡大理河〈宋史种諤傳〉周美率衆由㕔子部西濟大理河〈周美傳〉
米脂縣
葫蘆堡 在縣西四十里明置〈縣志〉
〈附縣境古闗隘〉銀州闗在縣西九十里上有古城〈明一統志〉宋元豐五年諤上言横山延袤千里其城壘皆控險足以守禦興功當自銀州始〈宋史种諤傳〉闗在縣西少北亦曰銀城闗明成化七年余子俊言延綏有銀城闗等城並宋時防守夏人所築山勢險阻水泉便近宜以漸修補〈明紀事本末〉今闗廢基址存〈縣冊〉○暖泉寨在縣東四十里〈明一統志〉元符二年築鄜延河東路暖泉砦〈宋史哲宗本紀〉東至河東烏龍砦二十里西至米脂寨四十五里南至義合寨八十里北至靖邊寨四十里〈地理志〉綏德有暖泉寨〈金史地理志〉○龍泉寨在縣南〈舊志〉宣和二年改名通泉尋復故東至清邊砦二十里西至鎮邊砦四十里南至嗣武城二十里北至中山堡八里〈宋史地理志〉金廢〈縣志〉○銀川砦在縣西六十里米脂川之西宥川之東二面重岡峻嶺路僅通車馬中無井泉城連無定河浸漬之餘以給食即永樂城〈賈志〉宋元豐五年徐禧言銀州不如永樂之形勢扼險遂城永樂十四日而成种諤極言夏人必爭尋陷沒〈宋史徐禧傳〉即永樂小川築新城距故銀州二十五里前據銀州大川賜名銀川砦旋被西人所陷崇寧四年收復仍為銀州五年廢為銀川城〈地理志〉○清邊寨在縣西北〈舊志〉元豐七年夏人冦清邊涇原將彭孫敗死之〈宋史神宗本紀〉東至河東界五十里西至龍泉砦二十里南至暖泉砦七十里北至生界堠七十里〈地理志〉綏德有清邊寨〈金史地理志〉金因之元廢〈縣志〉○靖邊寨在縣西北〈舊志〉東至龍泉砦四十里西至大垂坑二十五里南至克戎城六十五里北至生界堠二十五里〈宋史地理志〉金因之元廢〈縣志〉○嗣武砦在縣西北四十里〈明一統志〉舊囉巖城元豐四年置尋廢崇寧三年修復賜名東至清邊砦二十里西至鎮邊砦二十里南至米脂砦二十里北至龍泉砦二十里〈宋史地理志〉綏德城一嗣武〈金史地理志〉
鋪户橋 在縣南五里〈縣志〉跨米脂水〈縣冊〉
飲馬石橋 在縣城北門外〈縣冊〉路達葭州知縣張禹謨重修〈縣志〉跨飲馬河〈縣冊〉
無定河木橋 在縣西十里知縣𡩋養氣建〈縣志〉
清澗縣
老鴉闗 在縣東一百二十里黄河濱通山西石樓縣界〈縣志〉
馬灰坪闗 在縣東北一百五十里〈縣冊〉
界首闗 在縣東北二百里〈縣冊〉
清澗砦 在縣東北十里東控黄河西岸本隋綏平縣地名清澗川宋慶厯中築〈馬志〉
後山砦 在縣東北山上今縣東二十里有石城即唐初置寛州城也縣志云即今後山砦〈延安府志〉在綏州之廢城平縣内〈名勝志〉
順安砦 在縣東北八十里〈延安府志〉延州延川縣舊砦元符二年廢後復置〈宋史地理志〉延川有順安白草永平三砦〈九域志〉宋初建南安砦康定中棄之慶厯中修復改今名〈馬志〉
白草砦 在縣東北一百餘里黄河岸側内有新井宋嘉祐中白草砦主康惟幾鑿正德間邊患急知縣趙輅恐井不足用更鑿一井引東河水自城下穿入〈延安府志〉延州延川縣舊砦元符二年廢後復置〈宋史地理志〉清澗有白草寨〈金史地理志〉東扼黄河伏落闗路北控綏德州鐵茄坪定仙嶺滿堂川三路最為要害之地〈馬志〉
石蝦蟇砦 在縣北三十里〈馬志〉
新闗石堡 在縣東一百二十七里〈縣志〉
營田堡 在縣南三十里种世衡營田處〈馬志〉
寧川堡 在縣西三十里一名栁家坪大川平坦路通安定〈縣志〉
石嘴坌堡 在縣北七十里民屯雜居通綏德路〈縣志〉田家堡 在縣北一百里民屯雜居路通綏德以上三堡俱嘉靖中城堡道張愚建議築〈縣志〉
觀音石堡 在縣東北八十里無定河西岸有湧泉開石溝為濠鄉民多避㓂於此〈縣志〉
〈附縣境古闗隘〉魏平闗在城平縣〈即今清澗〉西南〈唐書地理志〉唐闗内三十一闗有延之魏平〈玉海〉○永平砦在縣西南七十里東控永平川路〈馬志〉宋康定元年元昊破安逺塞門永平諸砦乘勢至延州城下〈通鑑〉范仲淹請修承平永平等砦招還流亡定堡障通斥堠城十二砦於是羌漢之民相踵歸業〈宋史范仲淹傳○按宋清澗城與延川縣接壤清澗城屬綏德州順安白草永平三砦宋屬延川今在清澗縣界〉○綏平砦在縣西一百里〈明一統志〉延州延川縣舊砦東至懐寧砦四十里南至黑水堡四十里西至丹頭驛四十里北至臨夏砦六十里〈宋史地理志〉清澗有綏平寨〈金史地理志〉宋慶厯中置李顯忠破紅巾冦乞郎羅義於此〈延安府志〉即隋平城縣地宋天聖中改永平後廢慶歴中修復改綏平元廢〈馬志〉○懐寧砦在縣北九十里接横山一帶故長寧砦也宋慶厯中賜名懐寧金置第四將營〈馬志〉延州延川縣舊砦東至綏德軍四十里西至綏平砦四十里南至清澗城七十里北至克戎砦六十里〈宋史地理志〉清澗有懐寧寨〈金史地理志〉元廢〈明一統志〉
龍門橋 在縣東六十里〈縣志〉
遇仙橋 在縣東八十里〈縣志〉
西大橋 在縣西南一里〈縣圖〉
小橋 在縣城南門外三十步〈縣冊〉秋冬架木為橋〈縣志〉大橋 在縣南一里〈縣志〉
永興橋 在縣南二十里〈縣志〉
南天橋 在縣南三十里〈縣志〉
界首闗渡 在縣東北二百里通山西寧鄉縣〈縣志〉馬灰坪闗渡 在縣東北一百五十里通山西石樓縣〈縣志〉
新闗渡 在縣東一百二十里通山西石樓縣〈縣志〉老鴉闗渡 在縣東一百二十里老鴉闗通山西石樓縣即种世衡城清澗致河東之粟處隄址猶存〈縣志〉
崖頭渡 在縣東一百一十里通山西石樓縣〈縣志〉
葭州
桃花闗 在州東城外今名桃坬下臨黄河〈州志〉
建安闗 在建安堡南開光川境之南〈延綏鎮志〉
七山兒堡 在州西一百四十里〈延安府志〉
三眼泉堡 在州西二百里〈州志〉
建安堡 在州北一百五十里北至大邊五里東至髙家堡四十里西至雙山堡五十里地名崖寺子〈延綏鎮志〉明成化十年廵撫余子俊增置城在山畔周二里一百七十二步樓舖十五座係極衝上地萬厯三十五年巡撫涂宗濬用甎包砌邊垣長二十里八十一步墩臺二十三座有分防守備〈延安府志〉
宅門墕堡 在州北一百五十里〈州志〉
髙家堡 在州北一百六十里北至大邊三里東至栢林堡四十里西至建安堡四十里地名飛鴉川〈延綏鎮志〉明正統四年巡撫陳鎰建成化中巡撫余子俊展修城在平川周三里二十九步樓舖十五座係極衝上地萬厯三十五年巡撫凃宗濬用甎包砌邊垣長四十二里二百三十八步墩臺四十四座有分防守備〈延安府志〉
謝家梁堡 在州北一百八十里〈州志〉
石墮梁界堡 在州北二百里〈州志〉
〈附縣境古隘〉烏龍砦在州西南五十里烏龍河〈州志〉元符二年築鄜延河東路烏龍砦賜名〈宋史哲宗本紀〉東至神泉砦二十五里南至暖泉砦二十里西至暖泉砦三十里北至女萌烽一十七里〈宋史地理志〉永作唐安二堡𨽻烏龍寨〈元一統志〉○神泉砦在州西十五里下即神泉也上有古城一座〈州志〉在廢葭蘆砦北元符元年賜名東至晉寧軍一十五里西至槅作嶺界堠五十里南至烏龍砦二十五里北至通秦砦四十里〈宋史地理志〉○寧河砦在州北七十里車兒會溝宋設把截道路巡檢一員於砦碑記云隋初年建宋髙宗時砦陞晉寧軍寧河砦與諸砦並𨽻焉今名寨溝〈州志〉地名窟薛嶺元符二年賜名東至黄河三十里西至尹遇谷十三里南至通秦堡十七里北至章堡二十五里〈宋史地理志〉○彌川砦在州北一百一十里花石崖北〈州志〉地名彌勒川元符二年賜名東至黄河六十里西至砦浪骨堆界堠七十里南至彌川堡十五里北至麟州太和砦三十里〈宋史地理志〉○通秦砦在州西北五十里岔道舖西葭蘆河東〈州志〉地名昇囉嶺元符二年賜今名東至黄河二十九里南至神泉砦四十二里西至女萌骨堆界堠五十里北至通秦堡二十七里〈宋史地理志〉元畢浩以義兵屯葭州通秦寨即此今誤名通心砦前代為蕃漢互市地〈州冊〉通安晉安堡𨽻通秦砦〈元一統志〉○葭蘆寨在州北十里有萬厯年所鐫古葭蘆寨四字石扁〈州志〉○三交堡地名三交川嶺元符元年築賜名〈宋史地理志〉○寧河堡在州北六十里地名哥崖嶺〈延安府志〉元符二年同砦賜名〈宋史地理志〉○彌川堡在州北地名小紅崖元符二年同砦賜名東至黄河四十里西至祖平四十里南至寧河崖十五里北至秦平堡十里〈宋史地理志〉○靖川堡在州北東至黄河三十里南至寧河砦十四里西至界首立子谷四十五里北至彌川堡十三里〈宋史地理志〉○通秦堡在州北七十七里〈州志〉地名精移堡元符二年同砦賜名東至黄河十七里一百二十步南至通秦砦二十七里西至龍移川界堠五十里北至寧河砦十一里〈宋史地理志〉○當川堡在州西四十里烏龍舖韓家墕西北〈州志〉宋元豐初夏人二萬犯當川堡永能以千人與遇依險設疑敵解去〈宋史髙永能傳〉○濟川堡在州北一百里薛家會西山上有碑記鐫其名秃尾河和市塌三角城在其西北蓋古重鎮也〈州志〉
葭蘆上橋 在州西故城下三里〈延安府志〉上眺危峰下瞰深溝鳥道百尺亦曰西板橋〈賈志〉
葭蘆下橋 在州南故城下五里〈延安府志〉上下二橋及寺子川橋皆冬架夏撤〈州志〉
虎頭峁橋 在州北一百里開光川東邊地秃尾河通京要路〈州志〉
寺子川橋 在州北一百二十里邊地秃尾河通省要路〈延安府志〉
西寺子坬橋 在州北一百七十里髙家堡城西邊地禿尾河通京要路〈州志〉
西鬭魚渡 在州東北九十里黄河上通山西興縣〈州志〉寧河溝渡 在州東北四十里黄河上通山西臨縣興縣〈州志〉
大會坪渡 在州東北二十里黄河上通山西臨縣〈州志〉本闗渡 在州城東腰門下黄河上名水門隄通山西臨縣〈州志〉
桃花闗渡 在州東門外黄河上通山西臨縣〈縣志〉浮圖峪渡 在州南四十里黄河上通山西臨縣〈縣志〉闗口渡 在州南七十里黄河上通山西臨縣〈縣志〉荷葉坪渡 在州南八十里黄河上通山西臨縣〈縣志〉螅蜊峪渡 在州南一百里黄河上通山西臨縣〈州志〉
吳堡縣
水寨 在縣東黄河西岸遺址尚在〈縣志〉
髙原寨 在縣西四十里馬家原溝南〈州志〉
虎頭寨 在縣北七十里東臨黄河石崖三級天險也為鄉民避兵之所〈縣志〉
悞兒寨 在縣東北與胡崖寨對峙相距十里相傳父子分守約敵至互救鳴金為號一日子戲伐金父知戲乃還數日敵至子伐金父不應遂陷遺址猶存〈州志〉
胡崖寨 在縣東北六十里下臨黄河邊防要地宋時設守〈縣志〉
清水溝橋 在縣西二十里黄河水濁此獨清〈賈志〉川口渡 在縣北七十里〈縣圖〉與葭州分界原係古渡康熙二十六年知縣陳昌國申請開設〈縣志〉
横溝村渡 在縣東北二十五里〈縣圖〉康熙二十四年知縣張文達申請開設〈縣志〉
李家溝渡 在縣北二十里始移渡於城東後仍申請開設〈縣志〉
城東渡 在縣城東南係李家溝渡萬厯間知縣盧文鴻請移於城東下渡〈縣志〉
宋家川渡 在縣城東南隅〈縣圖〉
楊家店渡 在縣東崇禎六年以西河驛迂逺復移於此造船渡送官使船隨驛設舊矣〈縣志〉
官菜園渡 在縣西南二十里黄河西岸通山西路〈賈志〉明初有西河驛設於此後徙於瓦舍峪民苦道迂萬厯三十九年知縣盧文鴻申復崇禎四年造船〈縣志〉神木縣
吳兒堡寨 在縣西南五十里夏赫連勃勃破義真於長安擄其人築此以居之因名〈明一統志〉宋徙治吳兒堡寨〈元史地理志〉
靜羌寨 在縣東南一百里唐建〈州志〉
張巴兒崖寨 在縣南十里西山上俗傳為張騫别業〈縣志〉
剰人崖寨 在縣南五十里相傳金亂於此避兵因名〈縣志〉
骨朶堡 在縣東南十五里〈縣志〉
當夜堡 在縣東南九十里〈縣志〉
石山子堡 在縣東南一百二十里〈縣志〉
栢林堡 在縣西南六十里〈縣冊〉南至黄河一百二十里北至大邊二里西至髙家堡四十里其地産栢故名〈延綏鎮志〉明正統四年巡撫盧祥置城在山原周二里一十二步髙一丈九尺南北門二樓鋪八座係極衝下地萬厯三十五年巡撫凃宗濬用甎包砌邊垣長四十三里一十六步墩臺三十六座有分防守備〈延安府志〉
大栢油堡 在縣西三十里南至黄河一百二十里北至大邊二里西至栢林堡三十里其地産栢多油故名〈延綏鎮志〉明𢎞治初置城在山上周二里九十二步髙二丈西南北門三樓舖十二座係極衝下地萬厯三十五年巡撫凃宗濬用甎包砌邊垣長四十三里一十六步墩臺二十六座有分防守備〈延安府志〉
呉家石堡 在縣北十二里〈縣志〉
永興堡 在縣東北六十里〈縣冊〉南至黄河九十里北至大邊十三里東至鎮羌堡三十里城名黑城兒〈延綏鎮志〉明成化中巡撫余子俊遣鎮羌指揮宋祥建城在山上周二里二十五步東南門二樓舖八座東南北俱有深溝西面峻坡繞大河係次衝中地萬厯三十五年巡撫凃宗濬用甎包砌邊垣長六十二里八十六步墩臺三十九座有分防守備〈延安府志〉
〈附縣境古闗隘〉合河闗在縣東黄河上〈縣冊〉麟州東一百二十里黄河上有合水闗〈元和志〉開元九年王晙討蘭州叛蕃康待賓詔張説相聞經畧時党項亦連兵攻銀城説將步騎萬人出合河闗掩擊破之〈唐書張説傳〉嵐州合河縣北有合河闗宋白曰合河縣城下有蔚汾水西與黄河合故曰合河〈通鑑胡注〉合河闗在府州南二百里〈趙珣聚米圖經〉唐合河闗在銀城北為河外直道自折氏世有府谷即大河通保德以便府人而故闗路廢〈元一統志〉彦博為河東轉運使鄜州餉道回逺銀城河外有唐時故道廢弗治遂通治之州有積粟可守〈宋史文彦博傳〉○銀城砦在縣東南四十里〈縣志〉銀城縣有銀城神木建寧三寨肅定神木通津蘭干四堡〈九域志〉○神堂寨在縣東南六十里有遺址〈縣志〉元祐四年夏人犯麟州神堂寨出兵討之〈宋史哲宗本紀〉新秦縣有神堂静羌二砦太寧鎮川二堡〈九域志〉○太和砦在縣西南九十里〈馬志〉地名太和谷元符二年進築賜名東至神木砦五十五里南至彌川砦三十里西至饒咩浪界堠七十里北至清水谷三十里〈宋史地理志〉○又縣境有石堡墕寨王家塔寨訾栢溝寨五十里舖寨老榆梁寨天窊澗寨板門嶺寨賀家川寨白雲山寨清水坪寨無地峰寨醮枝嶺寨酒務會寨神靈崾寨〈縣志○按舊志縣東有十六寨今皆廢應俱在縣東〉○欄干堡在縣東六十里〈延安府志〉○太和堡在縣西南五十五里〈馬志〉地名麻也孃元和二年進築賜名東至肅定堡二十五里南至清水谷二十里西至松本晉堆界六十五里北至銀城砦十五里〈宋史地理志〉○鎮州堡在縣東六十里唐建○惠寧堡今廢〈州志附邊外古隘〉五原寨〈按邊境圖在今神木縣北河套内〉三十五年除道九原抵雲陽〈按漢五原本秦九原郡地〉徐廣曰表曰道九原通甘泉〈史記秦始皇本紀注〉永平八年以中郎將吳棠行度遼將軍將黎陽虎牙營士屯五原曼栢永和十三年徙朔方治五原永元五年單于安國别居五原界〈後漢書南匈奴傳〉河水東經九原縣故城南九原縣西北接五原縣故城王莽填河亭也其城南面長河北背連山〈水經注〉勝州榆林縣西有漢五原城〈通典〉○光禄寨〈按邊境圖在今神木縣東北河套内〉太初三年使光禄勲徐自為出五原寨正義曰即五原郡榆林寨也〈史記匈奴傳註〉河水北出石門障西北趨光禄城即徐自為所築〈水經注〉光禄寨在銀城縣北〈通典〉○連谷堡〈按邊境圖在今神木縣北〉在唐麟州北十里〈縣志○按即隋連谷鎮〉
頁沙梁 在縣北永興堡西係虜衝〈延綏鎮志〉
走馬梁 在永興堡南虜多由此入㓂〈延綏鎮志〉
府谷縣
清水營 在縣東北六十里東至黄甫川十里西至木𤓰園三十里北至大邊二十里設把總一員防守〈縣冊〉明成化二年邊備尚書王復奏以府谷堡移出芭州舊城三年巡撫盧祥言芭州水泉枯涸别有地名清水川正當衝要頗有水泉可立城堡宜更徙築〈明世法錄〉嘉靖間賊犯清水營巡撫王越使遊擊劉寧敗之於塔兒山〈名山藏〉城在山坡周三里有八步髙一丈八尺東南門二樓鋪十九座係次衝中地萬厯三十五年巡撫凃宗濬增修闗城砌以甎邊垣長三十里墩臺三十二座有分防把總〈延安府志〉清水川自西北大漠來邊方士馬賴以汲飲設營因以為名〈縣志〉
黄甫川堡 在縣東北七十里東至黄河二十里西至清水營十里北至大邊二十里設遊擊一員防守〈縣冊〉明天順中置𢎞治中添設闗城周三里二百七十四步髙一丈八尺樓舖十六座西北據山東南臨川係次衝中地萬厯三十五年巡撫凃宗濬甃以甎邊垣長三十里二百十一步墩臺二十八座〈延安府志〉
孤山堡 在縣西北四十里西至鎮羌堡四十里東至木𤓰園四十里南至黄河四十里山西交界北至大邊四十里設守備一員防守〈縣冊〉本孤圪㙮馬營明正統二年置在西山成化中移置城在山畔周三里三十四步髙二丈南北門二係次衝上地背山俯川城中無水泉萬厯三十五年巡撫凃宗濬砌以甎邊垣長三十七里樓舖十四座墩臺五十座有分防守備〈延安府志〉
鎮羌堡 在縣西北八十里東至孤山堡四十里西至永興堡四十里〈延綏鎮志〉南至黄河一百二十里山西交界北至邊墻十五里〈縣冊〉明初置在東村成化二年邊備尚書王復奏以東村堡移出髙漢嶺〈明世法錄〉城在山原周二里零係極衝中地樓舖十座萬厯三十五年砌以甎邊垣長四十五里墩臺二十九座有分防守備〈延安府志〉
木𤓰園堡 在縣北五十里東至清水營三十里西南至孤山堡四十里北至大邊三十里設守備一員防守〈縣冊〉即明初木𤓰園砦成化十六年改置堡二十三年展築中城𢎞治十四年增新城城在山上周三里二十四步髙一丈七尺東西南門三樓舖十七座係次衝上地萬厯三十五年巡撫凃宗濬甃以甎邊垣長三十三里墩臺三十二座有分防守備〈延安府志附縣境古闗隘〉天窊闗在鎮羌堡東可守禦〈延綏鎮志〉○紫地石砦在縣東北一百里接大漠明永樂中知縣王潤建今廢〈延安府志○按即紫城砦〉○建寧堡在縣西北七十里〈舊志〉宋康定中亢䕶賞物送麟府敵趨栢子堡來邀亢擊敗之乃修建寧等堡夏人數出爭戰於兔毛川敗之〈宋史張亢傳〉○寧川堡在縣北〈舊志〉本府州安豐寨外第九寨元符元年賜名東至斥堠堡二十里西至豐州寧豐砦四十五里南至安豐砦界四十里北至清沒怒川界堠一百五十里〈宋史地理志〉○東勝堡在縣東北〈舊志〉宋康定中亢以府州東焦山有石炭穴因築東勝堡下城傍有蔬畦因築金城堡堡北沙阬有水泉因築安定堡〈宋史張亢傳〉○寧疆堡宣和六年獨移莊嶺建堡賜名寧疆〈宋史地理志〉○黄甫川堡東有暖泉砦南有髙崖寨西南有栢林峁寨皆古寨也又黄甫川堡北六十里有樓子營城堞俱存明初始移於河東河曲縣散其民於賈家窟沱等處〈延安府志〉
〈附邊外古闗隘〉榆林闗在榆林縣〈唐勝州榆林縣〉東三十里東北臨河秦却匈奴之處隋置城置榆林闗〈元和志〉漢枚乘説呉王曰秦北備榆中之闗南距羌筰之塞〈漢書枚乘傳〉開皇三年城榆闗〈隋書地理志〉勝州榆林縣東有榆林闗貞觀十三年置〈唐書地理志〉東受降城南直榆闗〈宋白續通典〉○河濱闗在河濵廢縣東北貞觀七年置〈元和志〉河濱縣東北有河濱闗〈唐書地理志〉○榆溪塞在榆林縣南〈輿地廣記〉武靈王二十年西畧地至榆中並河以東屬之隂山城河上為塞〈史記趙世家〉䝉恬北逐戎人開榆中地數千里蘇林曰在上郡崔浩曰䝉恬樹榆為塞也〈史記項羽本紀注〉諸次水東經榆林塞世謂之榆林山即漢書所謂榆溪舊塞自谿西去悉榆林之藪矣緣歴沙陵屇龜兹縣西出故謂之廣長榆也〈水經注〉榆溪寨即勝州榆林縣南界〈通典〉秦有榆闗漢有榆溪舊塞正義曰今榆木塞也在勝州〈玉海〉○稒陽塞〈按邊境圖在今府谷縣北〉河水東逕稒陽縣故城南王莽之固隂也〈水經注〉惠王十九年築長城塞固陽〈史記魏世家〉孝公十一年衛鞅圍魏固陽降之〈史記秦本紀〉永元元年度遼將軍鄧鴻出稒陽塞〈後漢書和帝本紀〉
天橋峽 在縣東三十里上濶一十二丈五尺中濶七丈下濶八丈共長九十丈冬月積氷成橋因名〈縣志〉
新建石橋 在縣西城下兩峰對峙教諭衛學玠率邑紳李楫等公建〈縣志〉
濟衆橋 在縣西三十五里倒迴溝上曲徑環繞新建石橋大利轉運〈縣志〉
黄草橋 在縣西北木𤓰堡東南〈縣志〉
聚星橋 在縣北城下邑貢生韓大本捐建〈縣志〉
白馬梁 在縣南〈縣志〉
歡喜梁 在縣北清水堡西南〈縣志〉
唐家滙宫渡 在縣東北九十里黄河上係山西河曲縣船户渡〈縣志〉
劉家川官渡 在縣東一里黄河上達山西保德州界毎一月内本縣船户渡十二日保德船户渡十八日〈縣志〉
盤塘官渡 在縣西南一百餘里黄河上達山西興縣黑谷口由本縣達山西本縣船户渡由山西來者興縣船户渡〈縣志〉
〈附縣境古渡〉君子津在河濱縣東一十五步即河濱闗渡河處河濶一里不通船檝〈元和志〉承光二年世祖臨雲中至君子津會天暴寒數日氷合帥輕騎二萬濟河三年世祖詔執金吾桓貸造浮橋於君子津〈十六國春秋赫連昌傳〉
陜西通志巻十七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陝西通志>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 1693年 (提及)
- 1647年 (提及)
- 1660年 (提及)
- 1694年 (提及)
- 1130年 (提及)
- 897年 (提及)
- 1649年 (提及)
- 前207年 (提及)
- 791年 (提及)
- 1471年 (提及)
- 1636年 (提及)
- 1658年 (提及)
- 353年 (提及)
- 1472年 (提及)
- 446年 (提及)
- 前312年 (提及)
- 前105年 (提及)
- 535年 (提及)
- 1011年 (提及)
- 1541年 (提及)
- 1547年 (提及)
- 前257年 (提及)
- 617年 (提及)
- 882年 (提及)
- 760年 (提及)
- 1546年 (提及)
- 391年 (提及)
- 1655年 (提及)
- 1543年 (提及)
- 570年 (提及)
- 1127年 (提及)
- 1529年 (提及)
- 571年 (提及)
- 920年 (提及)
- 前361年 (提及)
- 911年 (提及)
- 390年 (提及)
- 393年 (提及)
- 190年 (提及)
- 211年 (提及)
- 611年 (提及)
- 725年 (提及)
- 1024年 (提及)
- 1728年 (提及)
- 1544年 (提及)
- 1551年 (提及)
- 1556年 (提及)
- 384年 (提及)
- 1532年 (提及)
- 720年 (提及)
- 1189年 (提及)
- 1059年 (提及)
- 387年 (提及)
- 619年 (提及)
- 1553年 (提及)
- 前364年 (提及)
- 1723年 (提及)
- 1650年 (提及)
- 895年 (提及)
- 1548年 (提及)
- 527年 (提及)
- 1701年 (提及)
- 623年 (提及)
- 1539年 (提及)
- 1068年 (提及)
- 1071年 (提及)
- 1097年 (提及)
- 1098年 (提及)
- 1221年 (提及)
- 1089年 (提及)
- 1099年 (提及)
- 1105年 (提及)
- 1084年 (提及)
- 1104年 (提及)
- 1040年 (提及)
- 1474年 (提及)
- 1439年 (提及)
- 1687年 (提及)
- 1685年 (提及)
- 1633年 (提及)
- 1631年 (提及)
- 721年 (提及)
- 65年 (提及)
- 93年 (提及)
- 1466年 (提及)
- 1437年 (提及)
- 1480年 (提及)
- 583年 (提及)
- 426年 (提及)
- PD-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