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廬雜錄/卷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洪邁《唐人萬首絕句》,林清之鈔其佳者,得七言一千二百八十首,五言一千五十六首,六言十五首,定為四卷。其書不傳。王漁洋山人刪存八百九十五首,作者二百六十四人,漁洋選本。此最精核。

  十年前,余正月游廠,於廟市書攤買《宋明實錄》一大捆。雖不全之書,究屬秘本。未及檢閱,為友人攜去。至今悔之。又得宋元人各集,皆《永樂大典》中散篇采入《四庫》書者。宋集三十二種,元集二十三種,統計八百二十三卷。北宋人《文庄集》三十六卷,夏竦撰。《金氏文集》二卷,金君卿撰。《都官集》十四卷,陳舜俞撰。《鄖溪集》三十卷,鄭獬撰。《王魏公集》八卷,王安禮撰。《雲溪居士集》三十卷,華鎮撰。《日涉園集》十卷,李彭撰。南宋人《初寮集》八卷,王安中撰。《橫塘集》二十卷,許景衡撰。《庄簡集》十八卷,李光撰。《忠穆集》八卷,呂頤浩撰。《紫微集》三十六卷,張や撰。《相山集》三十卷,王之道撰。《大隱集》十卷,李正民撰。《澹齋集》十八卷,李流謙撰。《北海集》十六卷,附錄三卷,綦崇禮撰。《浮山集》十卷,仲並撰。《方舟集》二十四卷,李石撰。《香山集》十六卷,喻良能撰。《宮教集》十六卷,崔敦禮撰。《尊白堂集》六卷,虞儔撰。《東塘集》二十卷,袁說友撰。《涉齋集》十八卷,許綸撰。《緣督集》二十卷,曾豐撰。《山房集》九卷,周南撰。《鶴林集》四十卷,吳泳撰。《東澗集》十四卷,許應龍撰。《澗泉集》二十卷,韓濾撰。《瞿軒集》十六卷,王邁撰。《敝帚稿略》八卷,包恢撰。《梅集》十二卷,徐元傑撰。《碧梧玩芳集》二十四卷,馬廷鸞撰。元人《牆東類稿》二十卷,陸文圭撰。《青山集》八卷,趙文撰。《紫山大全集》二十六卷,胡祗撰。《青崖集》五卷,魏初撰。《養吾齋集》三十二卷,劉將孫撰。《雙溪醉隱集》八卷,耶律鑄撰。《東庵集》四卷,滕安上撰。《畏齋集》六卷,程端禮撰。《陳秋岩詩集》二卷,陳宜甫撰。《蘭軒集》十六卷,王旭撰。《西岩集》二十卷,張之翰撰。《勤齋集》八卷,蕭撰。《榘庵集》十五卷,同恕撰。《伊濱集》二十四卷,王沂撰。《積齋集》五卷,程端學撰。《瓢泉吟稿》五卷,朱晞顏撰。《子淵詩集》六卷,張仲深撰。《吾吾類稿》三卷,吳皋撰。《性情集》六卷,周巽撰。《樗隱集》六卷,胡行簡撰。《庸庵集》六卷,宋禧撰。《外附廬山集》五卷,元董嗣呆撰。《英溪集》一卷,不著撰者姓氏。書寫不工,似未及校對之本。余維物少見珍,什襲藏之。有人許易二千金,靳弗予也。

  余纂唐文,於《永樂大典》暨各州縣誌內採錄,皆世所未見之篇。而纂《四庫》書時,唐賢各集,實未補入。如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陳子昂、張說、張九齡、李邕、李白、杜甫、王維、高適、元結、顏真卿、吳筠、劉長卿、獨孤及、蕭穎士、韋應物、李華、顧況、陸贄、權德輿、韓愈、柳宗元、劉禹錫、錢起、呂溫、張籍、皇甫、李翱、歐陽詹、李觀、沈亞之、李紳、李德裕、元稹、白居易、杜牧、李商隱、劉蛻、李頻、李群玉、孫樵、王、皮日休、陸龜蒙、司空圖、韓亻屋、吳融、徐寅、黃滔、羅隱、韋莊、杜光庭,凡五十五家。《全書》皆已著錄,而原集漏略,今一一補載。其李百藥、長孫無忌、魏徵、蘇、孫逖、常袞、梁肅、令狐楚、符載九家,《全書》未著錄,見於內府《全唐文》原本。今采各書補載,亦復不少。余別錄為書,乃知元明以來,古籍銷毀於兵火播遷者,大可慨嘆也。

  《永樂大典》,宋人著錄為備,余采蘇叔黨詩文,而補趙味辛所刻《斜川集》之遺漏。惟《永樂大典》中《斜川集》系以蘇邁。按邁字伯達,坡公長子。過字叔黨,坡公季子。世稱《斜川集》為過作,而不曰邁。史傳亦然,豈有誤歟。

  南宋大家尤、楊、范、陸,惟尤延之集,世無行本。尤西堂所輯《梁溪遺稿》,詩四十三首,文二十五篇,亦采自詩文選本及志乘諸書,《永樂大典》各韻。時時遇之,余錄成帙,付孫編修平叔。平叔意欲刻行,延之蓋其鄉前輩也。

  《辛稼軒詩文集》,世無行本。汲古閣刻其詞四卷,今收《四庫》書中。余采自《永樂大典》詩文,各體俱備,篇幅寥寥耳。奏議文散見於各韻。世傳《美芹十論》,即在其中。詞多汲古閣所遺,零金碎玉,深足寶貴。萬載辛啟泰鐫版於江西,題曰《稼軒集鈔存》,共九卷。予為之序。

  南宋《群賢小集》三十二冊。第一冊危稹《巽齋小集》一卷,羅與之《雪坡小稿》二卷,高翥《菊間小集》一卷。第二冊鄒登龍《梅屋吟》一卷,余觀復《北窗詩稿》一卷,趙崇釒弗《鷗渚微吟》一卷,朱南傑《學吟》一卷,王琮《雅林小稿》一卷,吳仲孚《菊潭詩集》一卷,沈說《庸齋小集》一卷。第三冊王同祖《學濤初稿》一卷,陳允平《西麓詩稿》一卷,何應龍《橘潭詩稿》一卷,毛羽《吾竹小稿》一卷。第四冊鄧林《皇曲》一卷,許《梅屋詩稿》一卷,《融春小綴》一卷,《梅屋三稿》一卷,《梅屋四稿》一卷。第五冊胡仲參竹庄小稿一卷,陳鑒之《東齋小集》一卷,施樞《芸隱橫舟稿》一卷,《芸隱倦遊稿》一卷。第六冊徐集孫《竹所吟稿》一卷,吳汝一《雲臥詩集》一卷,武衍《適安藏拙余稿》一卷,《適安藏拙乙稿》一卷,高似孫《疏寮小集》一卷。第七冊葉紹翁《靖逸小集》一卷,張弋《秋江煙草》一卷,張至龍《雪林刪余》一卷,杜旃《癖齋小集》一卷。第八冊劉仙倫《招山小集》一卷,黃文雷《看雲小集》一卷,趙希路《抱拙小稿》一卷,葛起耕《檜庭吟稿》一卷,《利登<骨皮>稿》一卷。第九冊薛《雲泉詩》一卷。第十冊葛天民《無懷小集》一卷,俞桂《漁溪詩稿》二卷,《漁溪乙稿》一卷,劉翰《小山集》一卷,張良臣《雪窗小集》一卷。第十一冊張蘊《斗野支稿》一卷,黃大受《露香拾稿》一卷,林希逸《竹溪十一稿詩選》一卷。第十二冊敖陶孫《瞿翁詩集》二卷,朱繼芳《靜佳乙稿》一卷,《靜佳龍尋稿》一卷。第十三冊陳必復《山居存稿》一卷,林尚仁《端隱吟稿》一卷,姚鏞《雪蓬稿》一卷,劉翼心《游摘稿》一卷。第十四冊宋伯仁《雲岩金草》一卷,戴復古《石屏續集》四卷。第十五冊葉茵《順適堂吟稿》五卷。第十六冊劉過《龍洲集》一卷,姜夔《白石道人詩》一卷,《詩說》一卷。第十七冊林同《孝詩》一卷。第十八冊李濤《蒙泉詩稿》一卷,周文璞《方泉先生詩集》三卷。第十九冊薛師石《瓜廬詩》一卷。第二十冊趙汝釒遂《野谷詩集》六卷。第二十一冊周弼《端平詩雋》四卷。第二十二冊李[B193]《梅花衲》一卷。《剪綃集》二卷。第二十三冊釋紹嵩《亞愚江浙紀行集句》七卷。第二十四冊釋斯植《采芝集》一卷,《采芝續集》一卷。釋永頤《雲泉詩集》一卷,陳起《芸居乙稿》一卷。第二十五冊陳起編增廣《高僧詩選前集》一卷,《後集》三卷,《續集》一卷。第二十六冊陳起編《前賢小集拾遺》五卷。第二十七冊樂雷發《雪磯叢稿》五卷,吳淵《退庵遺集》二卷。第二十八冊翁卷葦《碧軒集》一卷,趙師秀《清苑齋集》一卷。第二十九冊徐照《芳蘭軒集》一卷,徐璣《二薇亭集》一卷。第三十冊《中興群公吟稿》戊集卷一之四戴式之、高九萬。第三十一冊《中興群公吟稿》戊集卷五之七高九萬、姜堯章、嚴坦叔。第三十二冊《群賢小集補遺》。嘉慶六年石門顧修刻版於杭州。雖不盡符陳起、陳思、陳世隆之舊,而采綴精當,剞劂亦復工整。

  《江湖後集》二十四卷。四庫全書館除《兩宋名賢小集》一百五十七卷《江湖小集》九十五卷著錄外,復采自《永樂大典》,勒成此編。顧修既刻《南宋群賢小集》於杭州,並此梓行。其已刊入《群賢集》者不錄。仍次第元題,以備考核。誤入他家集者,詩刪之而存其題。可謂繁簡不紊。

  康熙四十四年朱竹編刻《明詩綜》,自序云:「合洪武訖崇禎詩甄綜之。上自帝后,近而宮壺宗潢,遠而藩服,旁及婦寺僧尼道流,幽索之鬼神,下征諸謠諺,入選者三千四百餘家。或因詩而存其人,或因人而存其詩,間綴以詩話述其本事。死封疆之臣,亡國之大夫,黨錮之士,暨遺民之在野者,皆著於錄焉。」析為百卷,庶幾成一代之書。議者謂隆萬以後收取太多,誠此書之一病。然遺聞佚事,頗足以資考證焉。

  余既鈔《江湖小集》九十五卷(舊本題宋陳起編,凡六十二家),《江湖後集》二十四卷(宋陳起編,原本久佚,今從《永樂大典》錄出。按《大典》有前集有後集有續集有中興江湖集。較世傳《江湖小集》多四十七家。詩餘二家,又有人已見小集中而詩未載者十七家),《兩宋名賢小集》一百五十七卷(舊本題宋陳思編,元陳世隆補),復借鈔四庫底本宋人楊億《武夷新集詩》五卷,陶弼《邕州小集一卷》,釋重顯《祖英集》二卷,鄭俠《西塘集詩》一卷,趙鼎忠《正德文集》詩一卷,葉夢得《建康集》詩一卷,黃彥平《三餘集》詩一卷,潘良貴《默成集》詩一卷,吳可《藏海居士集》二卷,羅從彥《豫章文集》詩一卷,阮閱《郴江百詠》一卷,呂本中《東萊詩集》二十卷,歐陽澈《歐陽修撰集》詩三卷,高登《東溪集》二卷,胡銓《澹庵集》六卷(文在內),胡宏《五峰集》詩一卷,胡寅《斐然集》詩四卷,汪應辰《文定集》詩一卷,陳長方《唯室集》詩一卷,林之奇《拙軒集》詩一卷,周紫芝《太倉弟米集》詩三十九卷,鄭樵《夾氵祭遺稿》詩一卷,趙公豫《燕堂詩稿》一卷,周麟之《海陵集》詩一卷,羅願《鄂州小集》詩一卷,尤袤《梁溪遺稿》一卷,喻良能《香山集》十六卷,劉鑰《雲庄集》詩二卷,洪邁《野處類稿》二卷,洪适《盤洲集》詩三卷,劉應時《頤庵居士集》二卷,張《南湖集》詩九卷,楊冠卿《客亭類稿》詩二卷,史堯弼《蓮峰集》詩二卷,廖行之《省齋集》詩八卷,周南《山房后稿》詩一卷,高翥《菊澗集》一卷,高鵬飛《林湖遺稿》一卷,高似孫《疏寮小稿》一卷,度正《性善堂稿》詩四卷,劉過《龍洲集》詩十五卷,洪咨夔《平齋集》詩一卷,汪卓《康范詩集》一卷,鄭清之《安晚堂詩集》七卷,詹初《寒松閣集》一卷,李曾伯《可齋雜稿》詩六卷,方大琮《鐵庵集詩》一卷,游九言《默齋遺稿》詩一卷,趙孟堅《彝齋文編》詩二卷,張侃《拙軒集》詩四卷,吳錫疇《蘭皋集》三卷,張堯同《嘉禾百詠》一卷,趙必錄《覆瓿集》詩二卷,舒岳祥《閬風集》十卷,衛宗武《秋聲集》四卷,董嗣杲《廬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真山民集》一卷,方鳳《存雅堂遺稿》詩一卷,於石《紫岩詩選》三卷(以上五十九家,二百二十七卷,存素堂墨格紙鈔)。《元風雅》二十四卷(前集十二卷,元傅習輯。孫存吾為之編次。後集十二卷,則存吾所編輯也。前集劉因以下一百十四家,後集鄧文原以下一百六十家),《乾坤清氣集》十四卷(明偶桓編。所錄上該金宋之末,下逮明初,朱彝尊極稱之)。復借四庫底本鈔元人艾性夫《剩語》二卷,張觀光《屏岩小稿》一卷,王奕《玉斗山人集》三卷,楊弘道《小亨集》六卷,程端禮《畏齋集》六卷(文三卷附),陳宜甫《秋岩詩集》二卷,尹廷高《玉井樵唱》三卷,釋大《蒲室集》詩一卷,侯充中《艮齋詩集》十四卷,劉鶚《惟實集》四卷,宋無《翠寒集》一卷,洪焱祖《杏亭摘稿》一卷,唐元《筠軒集》詩八卷,李存《俟庵集》詩一卷,朱希顏《鯨背吟集》一卷,周伯琦《近光集》三卷,《扈從詩》一卷,納新《金台集》二卷,張仲深《子淵詩集》六卷,陳鑒《午溪集》十卷,李繼本《一山集》詩二卷,沈夢麟《花溪集》三卷,趙氵方《東山存稿》詩一卷(以上二十二家,八十二卷,皆用存素堂墨格紙鈔)。借鈔官書,不得過多時日,攜歸又恐污損。是年因謄寫七閣書甫畢,書手閒居京師者甚多,取值特廉。余以提調院事,小史亦有工書之人,揀《永樂大典》中世所罕見而卷帙較略者,分日鈔繕,受業生徒十餘人亦欣然相助,閱三月而功蕆。鉅集則不暇及矣。粗校一過,底本即歸大庫。其中缺略訛舛極多,卷數與原書亦有不符處,則小史之所為。何日得同志排纂勘閱,補缺刪復,勒為成書,亦學士大夫所樂觀厥成者也。

  余所藏顧瑛《草堂雅集》十三卷,鮑以文家物也。世無刻本,朱竹僅於吳門醫士陸其清家一見。阿瑛所居玉山,擅林泉之勝,性喜賓客,交遊滿天下。瑛晚年自號金粟道人。酬唱皆一時勝流。因仿漢上題襟集例,編為此書。自陳基至釋自恢,凡七十人。同時又有耕漁子徐達左者,字良夫,居蘇州光福里,聲聞亦阿瑛亞。輯《金蘭集》三卷,其附錄一卷,兄子濟所輯也,十一世孫校刊之。

  余輯《清秘述聞》,僅及本朝。而涇邑學官黃崇蘭仿余體例,又搜及有明一代,閒稽掌故,缺遺尚多。以余所札記數十條,鈔諸前人刻本諸書中者一二百條,附益之。因見四庫書存目中有明《三元圖考》,諄托南中友人購於書賈,較諸書略備。而詩類一卷,殊寥寥不足資流覽。檢案頭所存,多至倍蓰。繼復考志乘雜記卷冊軸牘,又得若干則。可謂物聚於所好焉。篇什太多,不能鈔撮,又無好事者勒成一書剞劂之。而余耗費精力,凡五閱月,大可惋惜。薈錄其目,且謂天下事不為則已,為則未有不成者也。記其目於左,以待芟其復而敘其後先雲。

  《御選明詩》。吳伯宗二首,練子寧十首,黃觀二首,胡廣一首,尹昌隆一首,吳溥三首,曾四十七首,周述三首,周孟簡一首,陳全四首,苗衷一首,馬鐸一首,林志一首,陳循三首,曾鶴齡一首,馬愉一首,林文一首,周旋一首,劉定之一首,倪謙三首,劉儼一首,商輅十一首,岳正二首,柯潛一首,呂原五首,王亻與一首,徐溥一首,陸釒弋十三首,羅倫二首,程敏政五十四首,章懋十二首,張升一首,吳寬四十四首,謝遷三首,王鏊十六首,梁儲二首,黃一首,趙寬十九首,儲罐四十五首,費宏二首,羅七首,錢福一首,劉龍一首,魯鐸二十八首,謝丕一首,康海三十三首,呂楠一首,景二首,吳山二首,楊慎一百三十六首,唐皋一首,蔡昂一首,舒芬七首,崔桐一首,陸釒弋二首,張治二十五首,姚淶一首,徐階五十三首,李舜臣二首,龔用卿五首,趙時春八首,羅洪先十一首,唐順之四十首,程文德一首,孔天允一首,孫升二首,許谷十三首,茅瓚一首,袁煒二首,陸樹聲九首,瞿景淳一首,傅夏器四首,申時行四十七首,余有丁一首,王錫爵三首,黃鳳翔十九首,趙志皋一首,田一攜一首,張元忭二首,鄧以贊一首,孫繼皋四首,孫礦一首,沈懋學二首,馮夢禎八首,朱國祚二十一首,李廷機一首,劉應秋一首,唐文獻二首,楊道賓二首,袁宗道十三首,焦二十三首,吳道南一首,陶望齡三十首,朱之蕃一首,湯賓尹五首,趙秉忠一首,顧起元六首,張以誠二首,王衡三十二首,許ㄍ一首,孫承宗十二首,韓敬一首,錢士升一首,陳子壯一首,文震孟二首,傅冠一首,陳仁錫三首,吳孔嘉二首,劉理順一首,劉同升二首。原明顧鼎臣編吳承恩補《狀元圖考》。胡廣一首,曾六首,周孟簡二首,蕭時中二首,商輅五首,柯潛二首,程敏政五首,吳寬六首,朱希周三首,楊慎五首,陸慎一首,羅洪先三首,唐順之四首,羅呈一首,袁煒二首,王錫爵三首,范應期二首,田一攜一首,鄧以贊三首,馮夢禎二首,唐文獻二首,袁宗道一首,焦六首,顧起元四首,楊守勤一首,任亨泰一首,盧原質一首,許觀一首,李騏一首,曹鼐一首,施一首,岳正二首,黎淳二首,謝遷二首,王鏊三首,費宏一首,錢福三首,顧鼎臣一首,唐汝楫一首,申時行三首,羅萬化一首,趙志皋一首,沈懋學三首,曾朝節一首,朱國祚二首,李廷機一首,陶望齡四首,朱之蕃四首,程楷四首,霍韜一首,倪謙一首,彭時一首,章懋一首,靳貴二首,康海一首,徐階一首。明俞憲撰《明百家詩》。康海一卷,楊慎一卷,徐階一卷,唐順之二卷,羅洪先一卷,孔天允一卷,練子寧一卷,曾一卷,許谷一卷。明李伯、馮原同編《文翰類選大成》。吳伯宗二首,林志二首,胡廣二十六首,吳溥十首,尹昌隆一首,曾鶴齡七首,周述十六首,蕭時中三首,周孟簡五首,馬愉一首,林環二首,劉素二首,孫曰恭一首,馬鐸二首,洪英一首,陳循一首,彭時一首,黃諫二首,許觀一首,呂原二首,林文一首,陳文一首,王亻一首,倪謙二首,彭華二首,曹鼐一首。明宋宏之編《四明風雅》。楊守址四首,陸釒弋十八首,姚淶九首。明蔣一葵纂《堯山堂外紀》。李一首。明朱存理集錄《鐵網珊瑚》。陳鑒一首。明譚耀定、張縉彥刪補《岱史》。楊維聰一首,李春芳一首,諸大綬二首,張元忭二首,余孟麟三首。明孔允植重修《闕里志》。霍韜四首,楊維聰一首,羅璟一首,諸大綬一首,明朱隗裒次《明詩平論》。陳名夏四十八首。《明朝詩集》。吳伯宗二首,胡廣三首,林環五首,曾三十五首,周述一首,吳溥二首,岳正八首,陳循五首,劉定之六首,陸代三十六首,倪謙三首,劉儼一首,彭華一首,章懋一首,董越二首,謝遷二首,梁儲一首,費宏六首,羅倫十三首,魯鐸四十七首,吳寬一百五十九首,王鏊三十八首,程敏政四十二首,儲罐六十二首,康海十首,景暢一首,楊慎一百七十首,唐順之六十首,羅洪先三十首,趙時春三首,張治十四首,李舜臣一首,孔天允八首,龔用卿四首,徐階八首,袁煒二首,申時行十一首,陸樹聲二首,孫承宗二十首,馮夢禎十四首,陶望齡五十首,焦七首,王衡十首。朱彝尊錄《明詩綜》。吳伯宗一首,黃子澄一首,練子寧一首,胡廣二首,吳溥三首,曾八首,周述三首,周孟簡一首,林環一首,陳全一首,馬鐸一首,林志一首,陳循六首,曾鶴齡一首,馬愉一首,林文一首,周旋一首,劉定之一首,倪謙一首,呂原十首,姚夔一首,商輅一首,岳正一首,柯潛一首,王亻與一首,徐溥一首,彭華一首,陸釒弋一首,羅倫一首,程敏政九首,章懋一首,張升一首,吳寬十三首,謝遷一首,王鏊四首,梁儲一首,黃詢一首,趙寬一首,儲七首,費宏一首,錢福一首,靳貴一首,劉龍一首,魯鐸三首,顧鼎臣一首,謝丕一首,呂楠一首,景二首,邵銳一首,楊慎二十五首,唐皋一首,蔡昂一首,霍韜一首,舒芬一首,崔桐一首,陸釒弋五首,張治三首,姚淶一首,徐階十三首,李舜臣二首,龔用卿二首,趙時春二首,羅洪先六首,程文德一首,唐順之十二首,孔天允一首,孫升二首,許谷八首,茅瓚一首,袁煒一首,瞿景淳一首,申時行七首,余有丁一首,王錫爵三首,羅萬化一首,黃鳳翔二首,趙志皋二首,田一攜一首,張元忭一首,鄧以贊一首,孫繼皋六首,余孟麟一首,孫礦二首,沈懋學三首,曾朝節一首,馮夢禎十一首,朱國祚五十八首,李廷機一首,劉應秋一首,唐文獻五首,楊道賓一首,袁宗道二首,焦二首,吳道南一首,陶望齡六首,朱之蕃一首,湯賓尹一首,孫慎行一首,趙秉忠一首,顧起元六首,張以誠一首,王衡六首,許獬一首,韓敬一首,錢士升一首,文震孟二首,陳仁錫一首,劉理順一首,傅冠一首,劉同升二首,陳子壯二首。朱彝尊纂《日下舊聞》。盧原質一首。施何牧錄《明詩去浮》。練子寧一首,黃子澄一首,曾五首,周述二首,陳循一首,商輅一首,吳寬三首,儲三首,康海四首,楊慎七首,舒芬一首,徐階三首,羅洪先三首,唐順之五首,許谷一首,陸樹聲一首,瞿景淳一首,申時行四首,鄧以贊一首,馮夢禎五首,曾朝節一首,朱國祚一首,陶望齡一首,張以誠一首,文震孟一首,劉理順一首。魏憲選《詩持》。傅夏器六首。汪森編輯《粵西詩載》。程敏政三首,魯鐸二十首,鄒守益六首,楊慎一首,程文德九首,錢溥一首,吳寬三首,唐順之一首,吳道南一首,劉定之二首,孫升十首,任亨泰四首,倪謙三首,陳子壯一首,章懋一首,崔桐一首,張治二首,陳鑒三首,舒宏志一首,徐階一首,黃諫二首,陳中一首。曾燠編輯《江西詩征》。吳伯宗十一首,練子寧二十九首,黃子澄十首,胡廣十三首,尹昌隆八首,吳溥十首,曾四十五首,周述八首,周孟簡二首,陳循十首,劉江一首,曾鶴齡三首,劉定之七首,劉儼一首,彭時一首,吳匯六首,彭華六首,徐瓊二首,彭教八首,羅璟一首,羅倫二十五首,張升十五首,董越六首,費宏三十一首,羅璟十九首,羅欽順十首,鄒守益十二首,舒芬三十首,羅洪先二十五首,張春十一首,姜金和一首,鄧以贊一首,劉應秋六首,傅冠一首,劉同升十二首。顧光旭集《梁溪詩鈔》。吳情一首,孫繼皋九首,華琪芳十首。汪學金錄《婁東詩派》。陸釒弋十三首,毛澄一首,王錫爵五首,王衡四十首,吳偉業一百七十四首。吳定璋錄《七十二峰足徵集》。施八首,王鏊四十七首。王昶編輯《青浦詩傳》。徐階二十七首,陸樹聲二十六首,張以誠一首。吳玉、阮葵生同編《山陽耆舊詩》。沈坤二首,丁士美六首,蔡昂四十一首,夏曰瑚二首。蔡蓁春、施閏章同編《宛雅》。沈懋學四十首,湯賓尹六首。胡文學、李嗣鄴同編《甬上耆舊集詩》。楊守址四十首,豐熙二十七首,余有丁十二首。沈季友編《李詩系》。呂原一首,馮夢禎五首,朱國祚四首,錢士升七首。朱炎編《金華詩錄》。章懋五首,程文德三首,唐汝楫二首,趙志皋十六首。黃登訂定《嶺南詩選》。梁儲六首,倫文敘一首,霍韜八首,倫以訓三首,黃士俊一首,陳子壯十二首。梁善長輯《廣東詩粹》。梁儲三首,倫文敘一首,劉存業一首,霍韜二首,倫以訓一首,林大欽一首,陳子壯十一首。高士熙編《湖北詩錄》。賀逢聖一首,蕭良有二首,裴綸二首,張懋修一首,曾可前二首,魯鐸十首,任亨泰二首。廖元度集《楚風補》。曾朝節二首,張嗣修一首,蕭良有一首,袁宗道五首,曾可前一首。宋弼輯《山左明詩鈔》。馬愉五首,王敕一首,李廷相七首,李舜臣二十八首。趙瑾輯《晉風選》。孔天允十六首,郭一首。王士俊監修《河南省通志》。呂楠一首,劉理順二首。石麟監修《山西省通志》。康海五首,呂楠六首,劉定之三首,劉龍二十五首,張以誠二首。劉於義監修《陝西省通志》。趙時春一首,西江志,吳伯宗四首,費宏七首,羅倫六首,張升七首,彭時二首,羅洪先十三首,劉同升十三首,嵇曾筠監修《浙江省通志》。陶望齡十一首。黃廷桂監修《四川省通志》。周洪謨四首。鄂爾泰監修《南省通志》。張瑞圖一首。《大興縣誌》,林環一首,蕭時中一首。《宛平縣誌》。黎淳一首,陸樹聲一首,林環一首,蕭時中一首。《泰和縣誌》。曹鼐二首。《信陽州志》。何瑞徵一首。《黃氏扌殘集》。黃十四首。《秦恩復藏李太夫人九十壽詩冊》。楊維聰一首。曾《西墅集》十卷,儲《柴墟文集》十五卷,靳貴《戒庵文集》四卷,孫礦《居業次編》四卷,唐文獻《占星堂集》十五卷,吳道南《文恪公集》三十二卷,高爾儼《文端公古處堂集》十二卷。明曹學《石倉歷代詩選》。林環一卷,陳全一卷,洪英一卷,周旋一卷,黃諫一卷,柯潛一卷,錢福一卷,姚淶一卷,龔用卿一卷,林春一卷,李春芳一卷,傅夏器一卷,陳謹一卷,曹大章一卷,張元忭一卷,鄧以贊一卷,翁正春一卷,史繼偕一卷,朱之蕃一卷。戚學標《三台詩話》。陳選一首。俞蓮石《雜記》。張信一首。《巴縣誌》。楊名一首,劉春一首。《宛雅三編》。楊昌祚一首。《永新縣誌》。劉升一首。《陳庄靖公集》。趙恢一首。《弋陽縣誌》。汪俊一首。《忠愛祠詩集》。鄭環一首。費り一首,劉戩一首,曾彥一首,李永通九首。《費太史詩稿》。費懋中四首。《謝文壯公集》。謝一夔(初姓於。)四首。《梧岡集》。黃初八首。《無為州志》。邢寬一首。《長寧縣誌》。周洪謨十九首,李永通八首。《汾陽縣誌》。孔天允十六首。《連江縣誌》。趙恢一首。《南靖縣誌》。李貞四首。《龍溪縣誌》。林釒干八首。《建陽縣誌》。丁顯二首,黃一首,戴大賓二首,李仁傑五首。《永春州志》。庄際昌一首。《寧化縣誌》。張顯宗三首。《陳狀元集》。陳諫九首。《林狀元集》。林震十六首。

  南昌彭文勤公云:魏叔子成室,越日即與其妻謝孺人異寢,終身不同居處。叔子辭徵聘,以庚申十一月十有七日卒於儀征。訃至,孺人呼號連日,不食死。故叔子無後。叔子嘗曰:「吾有三男,左傳經世為長男,日錄為中男,集為三男。」彭躬庵曰:「由三者進而廣之,其子孫千億,無有窮極。則是叔子未嘗死也。」

  《黃氏扌殘集》,梨洲征君手訂也。梨洲著述甚富,獨此集不傳,為崑山徐氏所稱許。余偶於坊肆買歸,版刻甚精。黃文《僖公集》,黃文煥《開州集》,黃韶《道南先生集》,黃嘉仁《半山先生集》,黃嘉愛《潁州集》,黃元釜《丁山先生集》,黃尚質《景州集》,黃伯川《蟄庵先生集》,凡八家。梨洲有序。

  《詩的》六十卷,長沙陶煊輯,同里張燦參訂之。刻於康熙六十年。前有陳鵬年、孫、杜詔、程夢星、王棠、先著、周儀、許炳、費錫潢九序。滿洲一卷,盛京二卷,直隸二卷,江南十七卷,江西二卷,浙江八卷,福建二卷,湖廣十卷。附《石溪詩》(陶煊著)。一卷,《石漁詩》(張燦著)。一卷。山東二卷,河南二卷,山西一卷,陝西二卷,四川一卷,廣東一卷,廣西一卷,貴州一卷,南一卷。凡例所云顏以的者,固以張射者之鵠,亦以挽既頹之波,語涉矜誇。雖未必然,然仿三百篇遺意,茲稱鴻裁。余久欲仿而為之,工程浩鉅,望洋而已。田茂遇、董俞纂十五國風、高言集,以一省之詩為一編,亦此例也。惜今無存。

  泰州鄧漢儀選《詩觀》,凡三集。初集十二卷,刻於康熙十一年。二集十四卷,別集二卷,刻於康熙十七年。三集十三卷。別集一卷,刻於康熙二十八年。蓋初二集為應詔征舉以前所輯,三集則在京師有澄觀錄之選。放歸,重輯為此二集。自序有勉將菽水以遂烏私之語,其志殆不在精核矣。

  王新城尚書《感舊集》十六卷,德州盧見曾所重編,乾隆十七年補刊於揚州者也。作者三百三十三人,詩二千五百七十二首。竹序雲凡五百餘首者,與此不合。此本出宛平黃昆圃侍郎家,為新城晚年更定未成之書耳。其詩多主神韻,宛然一家言。

  四庫書目載,魏憲字惟度,福清人,選百名家詩,因曹學十二代詩選止於天啟,故補之。自天啟甲子至康熙壬子,縉紳方外得百人,人各立一小引,憲詩附后。余見憲輯自魏裔介訖憲凡九十一家,所列葉方藹十家目已芟去,殆後人重刻本耳。卷前恭載康熙二十一年正月十四日御制昇平嘉宴詩。

  《山左詩鈔》五十六卷。家集一卷,閨秀一卷,流寓一卷,方外青衣仙鬼合一卷,共六十卷。德州雅雨山人盧見曾纂。得人六百二十餘家,詩五千九百有奇,又附見詩一百十九首。成於乾隆二十三年。每人各系以小序,頗稱詳備。其自序雲,用以上繼遺山,殆是集之微意歟。

  《山左明詩鈔》三十五卷,德州宋弼選,益都李文藻於乾隆辛卯年刻於廣東新安縣署中。李序是書選刻始末甚詳。昔新城欲輯海右五十家詩而弗果,茲合路中允斯道、惠文學棟兩家選本,又幸盧氏舊藏稿本失而復得。終獲行於世,斯可寶也。

  《粵西詩載》二十五卷,附詞一卷,桐鄉汪森編。森字晉賢,官桂林府通判。在粵西采綴遺佚。歸田,借曝書亭所藏書補成之。自漢迄明,分體各載。

  新安朱觀,字自觀,選《國朝詩正》八卷,裴之仙序之,刻於康熙五十三年。觀有《歲華紀勝》、《群芳紀勝》諸書。

  《於野集》十卷,青浦王原選而序之。朱霞、姚廷謙、陸昆曾,陳、董杏燧、張琳、徐是效、姚翱、姚培之、朱奕、何默、胡映{山隆}、陸釒式、王集所作。刻於康熙六十年。

  《梅氏詩略》十二卷,梅清集定。唐梅遠由吳之宣城為掾,家焉。自遠迄翱,凡一百一十六家。一門風雅,可謂盛矣。前有湯燕生、梅釒二序,釒序作一百八家。

  《蜀雅》二十卷,羅江李調元選。調元字雨村,刻書甚富。惜卷帙繁重,不克風行海字。此書雖於全蜀詩人不能完備,而亦足覘大凡矣。聞有續刻,未見。

  《韓江雅集》十二卷,胡期恆、唐建中、程夢星、馬曰、汪玉樞、厲鶚、方士庶、王藻、方士<廣>、馬曰璐、陳章、閔華、陸鍾輝、全祖望、張四科、方士序十六人所作。前有沈歸愚尚書乾隆十二年序。

  《東皋詩存》四十八卷,汪之珩征輯。之珩字楚白,如皋人。是集選其邑人詩,自宋胡瑗迄之珩自作。詳略不能悉當。乾隆三十一年刻行。前有袁簡齋序,蓋其時之珩已沒矣。

  陳毅字古漁,纂《所知集》,初編十二卷,成於乾隆三十一年。袁枚、蔣士銓序行之。二編八卷,成於三十九年。盧文召、何忠相序行之。三編十卷,成於五十六年。其時古漁已沒,懷寧潘瑛刻之,王寬作序。

  《晉風選》十卷,序、幾例一卷,目次一卷,順治庚子趙瑾編於京邸。前有沙澄序雲,選內姓名里爵,燦若指掌。試一屈指,強半忠臣孝子老師宿儒之所為。而瑾序中亦有學詩必破萬卷書作千年想語,其自命亦不凡矣。惜康熙年以後之詩闕如,分體排次亦未安。

  《二南遺音》者,關中之詩也。三原劉紹編。始孫枝蔚、李因篤,一百四十人,凡四卷。履貫略具。刻於乾隆二十八年。

  《據經樓詩選》十四卷,分體類編,彭廷梅稟紫瓊道人意所輯,故多高澹之音。道人序其端雲,矯其性者,損而除之。正氣勃勃從紙上出,毫無乖氣相戾,可以知道人之寄託焉。乾隆七年刻。

  阮學序《連枝圖》雲,連枝圖者,武陵許君默齋為其弟仲昭既沒而繪者也。一時題詠,頗有可觀。吾師曹文恪公亦為作序,有初集次集之刻。默齋名承基。

  長沙廖元度彙集《楚詩紀》二十二卷,方外一卷。順治乙酉起康熙癸酉止。《楚風補》二十六卷,拾遺一卷。皆明代之作,共五十卷。刻於乾隆十八年。天津周人驥、河南呂肅高作序。《四庫書總目》則載《楚風補》五十卷,不載《楚詩紀》,且謂此書成於康熙甲子丙子之間。乾隆丙寅,長沙知府呂肅高刪定刻之。意主貪多,冗雜特甚,摘其舛漏附會數條。此殆呂所訂者,非元度原本,與余所見不同。《正聲前集》八卷,《續集》八卷,桐城項章輯。前集隨見隨刻,無所選擇。續集則采諸坊間選本者,亦乏卓識。但其間頗有不傳之作,賴此以存,亦可珍也。刻於乾隆三十四年。

  《練音集補》,王輔銘編。輔銘字翊恩,嘉定人,明翟校采嘉定人詩,自宋天聖迄明弘治,輯為七卷。板毀於倭,輔銘釐定,搜補頗備。

  《國朝練音集》十二卷,共三百人,略仿翟例。而載現存之人甚多,並其子之詩亦附入。識者譏其濫焉。刻於乾隆七年。前有張鵬、沈德潛二序。

  河南自明趙彥復、江元范刻《梁園風雅》后,迄今無專刻。余見《梁園風雅》三十七卷,為商邱宋牧仲重鏤本,甚工。

  《吳會英才集》二十卷,尚書畢沅輯,其賓佐之。詩名篇秀句,往往而在。作者十二人,多為余舊識。各有專集行世,此皆其少作。

  《詩品》十八卷,附二卷,天長陳以剛選,刻於雍正十二年。自吳偉業以下三百四十餘家,方外三十餘家,閨秀十九家。雖有世故之見存,時時有具隻眼處,不可沒也。

  《攜李詩系》四十二卷,平湖沈季友編其一郡之詩。前有朱彝尊、金南英二序。一卷漢晉陳唐五代,二三卷宋,四五六卷元,七卷至二十二卷明,二十三卷至二十九卷國朝,三十卷至三十三卷方外,三十四三十五卷閨秀,三十六卷仙鬼,三十七卷至四十一卷題詠,四十二卷謠諺。去取精當,輯錄家最善之本。

  《沽上題襟集》,乾隆五年宛平查為仁選刻,錢塘厲鶚、嘉定張鵬序之。厘為八卷。第一卷劉文煊詩一百一首,附三首。第二卷吳廷華詩七十五首,附四首。第三卷查為仁詩七十三首,附七首。第四卷汪沆一百四首,附一首。第五卷陳皋詩五十八首,附四首。第六卷萬光泰詩九十七首,附五首。第七卷胡睿烈詩六十八首,附四首。第八卷查學禮詩一百三首,附六首。新穎之篇甚多。鋟木印紙,俱極工雅。

  《七十二峰足徵集》,詩八十六卷,詞二卷,吳定璋編。定璋字友篁,吳縣人。采歷代文人產太湖七十二峰間者,錄其所作為是集。不分時代,每姓類從,題曰某氏合編。人系小傳,意主該洽。前有沈德潛、秦蕙田二序。刻於乾隆九年。

  《梁溪詩鈔》五十八卷,顧光旭集。漢一人,晉一人,宋一人,唐一人,北宋九人,南宋十二人,元十四人,明三百人,國朝七百餘人。流寓閨媛方外附焉,凡千一百十人。仿《中州集》例,小傳簡而該。前有老人王一峰序。刻於乾隆五十九年。

  《三瀧詩選》十卷,羅定彭沃選其一州人之詩,而以己詩與其子詩附焉。羅定建於前明,萬曆文教始興。能以聲律相砥厲,亦可尚也。前有何夢瑤、陳華封二序。刻於乾隆二十五年。

  《廣東詩粹》十二卷,順德梁善長編。第一卷唐六人,五代一人,宋二十二人,元四人。第二卷明二十三人。第三卷明三十八人。第四卷明四十三人。第五卷明三十八人。第六卷明三十一人。第七卷明三十九人。第八卷明□十□人。第九卷明□十□人。第十卷明二十人。第十一卷國朝十九人。第十二卷國朝五十九人。雖收明人詩過多,甄核稱審確,論粵詩數則亦簡當。印鏤甚精,成於乾隆丁卯年,前有王之正序。

  《海沱集》無卷數,顧邦英選定,刻於乾隆十七年。前有陳士、李鍇、喻世欽序及邦英自序。而汪松、顧邦英、甘運源、王麟書、甘運瀚五人之詩也,雖偶然乘興為之,不足覘作者蘊蓄,然時見一斑矣。

  《宛雅初編》,梅鼎祚輯。《二編》施閏章、蔡蓁春續輯。《三編》張汝霖、施念曾補輯。而刻於乾隆十七年,劉方藹、梅成序之,並載梅鼎祚、施閏章、蔡蓁春、李士琪、陸壽名原序於前。初編詩十卷,六百四十六首,唐二人,宋九人,元五十九人,明洪武至正德二十一人。二編詩八卷,四百五十一首,明嘉靖十二人,隆萬四十三人,天崇十八人。三編詩二十卷,一千四百一首,唐三人,五代一人,宋三人,元五人,明三十人,國朝二百十五人,閨閣四人,方外十七人,伎女一人。聯句逸句一卷。詩話三卷。

  《邗上題襟集》、《續集》、《後續集》無卷數,南城曾燠輯。始於乾隆癸丑年,陸續付雕。皆其朋好唱酬贈答之作,頗稱繁富。

  《詩存分編》二卷,卓娛圖輯八旗人詩。一卷拉歆以下八人。二卷峻德以下九人。似非完書,偶然刻之者也。然此十七人之詩,時有佳篇。每人詩末,各著評跋,頗見眉目。

  《南邦黎獻集》十六卷,鄂爾泰輯。文端於雍正三年官江南布政使,下車延訪真才,建春風亭會課,所得佳編,裒集成卷。類編付梓,頗稱好事。甄拔之士,一時翹楚。

  《南州詩略》十六卷,當塗朱滋年輯。滋年祖輅講學南州,錄其鄉里之作,凡宦遊流寓題詠山水及與南州士夫唱酬者,皆散見於卷中。滋年補綴,刻於乾隆三十八年。並以其祖輅、父敏聞詩暨己作附后。沈歸愚尚書序之。

  《雲間杜氏詩集》無卷數,青浦杜世祺分體編次,成書於康熙十四年。自明初杜隰以下至杜天錫九十三人,補遺十一人。前有沈荃、董俞、張錫懌、吳懋謙、徐允哲五序,後有朱在鎬、吳三省二序。

  《董氏詩萃》二十卷,烏程董編。自宋董貞元以下,凡四十八人,閨媛六人,刻於乾隆十年。鏤版甚精緻可愛,字畫細勁,仿宋槧本。

  《岡州遺稿》六卷,顧嗣協編集廣東新會人之詩,自元羅蒙正以下五十九人。刻於康熙四十九年,嗣協弟嗣立為序之。中云:「余向在四朝詩館加意搜羅,獨至岡州作者竟寥寥無聞焉。」斯集信可寶也,版刻極佳。

  《國朝姚江詩存》十二卷,張廷枚輯。黃宗羲編姚江逸詩十五卷,倪繼宗刻逸詩外七十餘家,此殆沿其例而續之者也。一卷至十一卷黃宗羲以下一百五十五家,十二卷閨秀方外十家,皆餘姚人之作。刻於乾隆四十一年,邵晉涵、陶廷珍序之。邵序論餘姚詩甚詳,陶序論餘姚詩極核,皆精妙之篇。

  《國朝江右八家詩選》,曾燠編。八家者,陳允衡、王猷定、曾畹、帥家相、蔣士銓、汪軔、楊、何在田。其自序云:「余匯鈔江西曆代詩,本朝得二百二十餘人,八家蓋傑出者也。」

  《詩持》凡三集,魏憲編。一集四卷,二集十卷,三集十卷。匯刻於康熙九年。憲仿石倉例欲補其缺,版式悉照石倉舊本,意甚良也。后又有百家之刻,統校一過。復沓沿襲,頗染坊間陋習。然閩詩賴以存者不少。

  《西江風雅》十二卷,烏程沈瀾編。瀾號柏村,以騷壇耆宿自期許。官江右時輯此書。仁和金侍郎德瑛視學江右,稱之。刻於乾隆十八年。前有華亭王興吾、仁和湯聘二序。採錄起雍正癸卯迄乾隆癸酉二十年之詩。雖未該備,而於乾隆初年西江名作,網羅殆盡,去取頗有別裁。《湖北詩錄》,鍾祥高士熙編。不分卷,而依湖北各郡排比。首武昌,次漢陽,次黃州,次宜昌,次荊州,次安陸,次德安,次襄陽,次鄖陽,大抵安陸一府之詩居十之四。蓋士熙為其郡人,易於搜討耳。鄉曲之見,亦未能免。鏤版於乾隆三十七年,版式局促。殊傷大雅,何得有大力者為重刻之。

  《新年雜詠》,杭州吳錫麒及弟錫麟、黃朴、姚思勤、項朝榮、舒紹言所作。不分卷數,以類相從。刻於乾隆四十年。前有王鳴盛、顧光旭二序。

  《淮海英靈集》二十二卷,阮元輯揚州一郡之詩也。其凡例云:通州、如皋、泰興舊隸揚州,今詩托始國初,未便區分畛域。分卷仿顧嗣立選元詩例,以十干為次。甲集四卷,乙集四卷,丙集四卷,丁集四卷,戊集四卷,皆以得詩先後為序。壬集一卷,閨秀詩。癸集一卷,方外詩。己庚辛三集,虛以有待。考校審定,足備揚州文獻雲。

  《嶺南五朝詩選》三十五卷,番禺黃登編,刻於康熙三十五年。前二十卷,詩之為嶺南作者。后十五卷,嶺南人之詩。卷首載袁景星、魯超、劉茂溶、秦桂、王士礻真、梁佩蘭、歐陽雋、陳恭尹、李長華九序。決擇未見允當,搜羅尚稱富有。

  《金華詩錄》六十卷,外集六卷,別集四卷,朱笠亭編次,乾隆三十七年漢州黃彬知金華府刻之。前有彬序。卷一卷二,唐駱賓王以下十二人,詩六十五首。卷三至卷十,宋胡則以下七十七人,詩三百五十六首。卷十一至卷十九,元許謙以下三十七人,詩五百五首。卷二十至卷四十四,明宋濂以下二百八十二人,詩一千三百九十四首。卷四十五至卷五十四,國朝朱之錫以下一百四十五人,詩六百一十七首。卷五十五至卷六十,補遺唐馮藻以下共一百六十九人,詩三百七十六首,內三人已見前。外集名宦六卷,六十三人,詩一百四十九首。別集聯句,卷一二十二人,詩五首。卷二月泉吟社,馮澄以下二十二人,詩二十六首。卷三石洞貽芳,劉過以下三十五人,詩五十三首。卷四詩論句論。多而有紀,足資博雅之助。後有夏蘇一跋,論金華詩源流最悉。

  《苔芩集》二卷,附錄二卷,王鳴盛編。鳴盛前有《十二家詩選》。茲於乾隆丁亥年服闋里居,復輯此集。專錄現在之人,已往者不載,與諸選本不同。江南一時知名之士,盡入網羅。詩則僅及其所見者決擇之,未必即其人傑構。以詩存人可也。

  《松陵詩征》十七卷,寓賢一卷,方外一卷,閨秀一卷。袁景輅編次吳江人詩也。一卷朱鶴齡起,十七卷楊兆麟止。十八卷王崇簡起,王思岵止。十九卷 影起,王彰止。二十卷沈倩君起,錢珂止。每人輯以小傳,采諸家評語附焉。景輅閒著詩話於後,鋪敘典章文物,繁簡得宜,彷彿靜志居筆意,近人中所罕覯者,較周廷諤《詩粹》為尤精。

  《青浦詩傳》三十四卷,王昶纂。第一卷職官,屠隆起,王希伊止。第二卷至三十卷,陸機起,李大成止。第三十一卷,閨秀釋子道士仙鬼之作。第三十二卷至三十四卷,詞附之,王起,陸鳳池止。人各系以小傳。閒著《蒲褐山房詩話》,論詩論事,皆具隻眼。詩料抑史材也。

  《今詩所見集》六卷,黃承增輯,未成之書。雖皆一時交遊酬答篇什,揀擇頗嚴。因詩存人,因人存詩,交有所賴。

  《杭郡詩輯》十六卷,吳顥編其郡人之詩。自黃機起,凡一千四百餘人。刻於嘉慶五年。卷一順治年間有科目者,卷二順治年間無科目者,卷三康熙三十年以前有科目者,卷四康熙三十年以前無科目者,卷五康熙六十年以前有科目者,卷六康熙六十年以前無科目者,卷七雍正年有科目者,卷八雍正年無科目沒乾隆二十年以前者,卷九乾隆十五年以前有科目者,卷十乾隆二十年以前無科目者,卷十一乾隆十五年以後有科目者,卷十二乾隆四十年以前無科目者,卷十三乾隆四十年以後無科目者,暨時代無可稽者附之,卷十四無名氏遺民流寓,卷十五閨秀,卷十六方外。其自序云:名家有集行世,僅存一二,其名位未顯,姓氏將湮,或後嗣式微,則勉為多收。所采除專集及詩觀、別裁外,有孫以榮《湖墅詩鈔》、趙時敏《郭西詩鈔》、柴傑《浙人詩存》。又於朱文藻處得二百餘家,而同里梁山舟、葉古渠、同年葉絳岩、龔匏伯各匯交數十家。閨秀一門,芷齋汪夫人所集,壁池蔡夫人加朱墨者。蓋以詩存人之意,多非講求聲律者比。

  《滇南詩略》十八卷,補遺二卷,流寓二卷,保山袁文揆編,嘉慶四年刻版。自序云:「王疇五、張月槎兩太史,趙永錫大尹,孫髯翁布衣,楊裕如孝廉,征詩有啟,訖未成書。伯兄儀雅纂《勝國遺詩》成,揆愈不敢弗終厥事。編國朝滇南詩,始順治辛丑迄嘉慶辛巳。題曰《國朝滇南詩略》,從伯兄纂前明詩例也。」搜輯之功,可謂勤矣。金碧蒼洱間奇氣,何幸薈萃於此筆。

  阮芸台中丞督學兩浙時,有《兩浙輔軒錄》。己未年夏,芸台官侍郎,退直,邀余至琅環仙館讀畫品詩,遂以此書委勘。尚未分卷數,束為十六捆。余約十日閱兩捆,歷三月始畢,間有為增入者。今其書分四十卷,得三千一百三十三人,詩九千二百四十一首,刻版於嘉慶六年。翁覃溪先生《濤音集》序云:「《濤音集》八卷,掖縣人詩。蓋西樵教授萊州時,阮亭省兄於學舍,因撰次其邑人之詩。往往有兩先生系評雲。予訪此書三十年不得見,今按試於萊,始見之。是集之成,在順治十四年丁酉,正先生昆季盛年馳聲藝苑之時。其後漁洋作西樵年譜,於《然脂》、《濤音》二集,皆追敘之。蓋已不能無陳跡之感。乾隆五十七年掖縣儒學開雕。卷一毛宗魯以下十二人,卷二孫鎮一人,卷三宿鳳翥以下九人,卷四趙士哲一人,卷五王漢以下十八人,卷六宿孔暉以下四人,卷七張端以下五人,卷八趙濤以下二人。

  《宋詩鈔》一百二卷,吳之振編。共一百家。其無專集及不及五首者弗錄。每集各系小傳,敘論甚詳。有錄無書者十六家,劉、鄧肅、黃干、魏了翁、方逢辰、宋伯仁、馮時行、岳珂、嚴羽、裘萬頃、謝枋得、呂定、鄭思肖、王柏、葛長庚、朱淑真。

  《宋元詩會》一百卷,桐城陳焯編。焯字默公,順治壬辰進士,官兵部主事。《詩會》自序云:「散錄零鈔,或得諸山水圖經,或得諸崖碑摩拓,以及市坊村塾,道院禪宮,敝簏殘蹄,窮極搜求,積累歲時,成茲巨帙。凡九百餘家。」前有周疆、曹溶二序及溶手札,溶盛稱其宋詩討論精詳,元詩則有未備之憾。

  《元詩選》一百一十一卷,長洲顧嗣立編。凡三集。初集元好問以下百家,二集段克己以下百家,三集麻革以下百家。人各存原集之名。每集分十干,癸集有錄無書。

  《宋百家詩存》二十卷,曹廷棟編。廷棟以吳之振所選《宋詩鈔》有有錄無書,潘訁刃叔《宋詩鈔》、陳名揚《十五家詩》為未備,續為是編。皆有本集傳世者。吳、潘、陳已采,不復入。始魏野《東觀集》,終於僧斯植《采芝集》。賀鑄北宋末人,而置魏野之前。廷棟緣所素愛而創為此例耳。

  《南宋雜事詩》七卷,沈嘉轍、吳焯、陳芝光、符曾、趙昱、厲鶚、趙信等撰。七人皆杭產,以其鄉為南宋故都,所為詩主紀事典故,故皆注詩下。所引書幾千種,可謂博矣。

  《元詩選癸集》,顧嗣立原編有錄無書者也。其甥孫席世臣於嘉慶三年校勘補刻,版式一如其舊。分卷則曰癸之甲,癸之乙,癸之丙,癸之丁,癸之戊上戊下,癸之己上己下,癸之庚上庚下,癸之辛上辛下,癸之壬上壬下,癸之癸上癸下,共十六卷。世臣有補遺一編。今未梓行。其目余嘗借鈔之,甚詳備。

  《宋詩記事》一百卷,厲鶚纂。其自序云:「訪求積卷,兼之閱市借人,歷二十年之久。披覽既多,頗加汰擇。計所鈔撮,凡三千八百一十二家。略其出處大概,綴以評論本事,咸著於編。其於有宋知人論世之學,不為無小補矣。」乾隆十一年刻行之。選詩兼以著史,應推此書。

  《明詩去浮》四卷,施何牧編。其自序云:「斟酌於繁簡之間,或因人以存詩,代不數人。或因詩以存人,人不數詩。豈必無遺。亦聊冀其不亂耳。顏曰『去浮』,此物此志也。」卷一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正統景泰天順朝共五十人,詩二百二首。卷二成化弘治正德朝共四十四人,詩二百二首。卷三嘉靖朝四十七人,詩二百首。卷四隆慶萬曆泰昌天啟崇禎朝共七十二人,詩一百九十首。刻於康熙四年。為近來選本中翹楚,紙版俱佳者。

  鐵冶亭漕督向藏《長白詩存》《詩鈔》二書,后奉命輯《八旗通志》,又得遞鈔八旗人詩,合舊存得二百餘家,題曰《大東景運集》。余又為增八十餘人,就余所知,為立小傳。一百八九十家詩之源流,人之梗概,一一及之。冶亭治漕,攜入行篋。聞近又有所增,將來勒為全書,彬彬乎足以和聲鳴盛矣。

  《山陽耆舊詩》,吳玉,字集五,號山夫。編輯未成之書。無卷數。漢一人,魏一人,唐三人,宋四人,元二人,明一百二人。續錄則明及國朝約及四五十人。余從阮吾山侍郎借鈔副本,侍郎屬余為甄綜之。方補十餘家,而侍郎病亟索去,今其稿不可知矣。前有顧棟高一序,謂玉訪求積數十年,得詩文集凡四尺許,亦可謂勤苦之士。

  《同人集》十二卷,冒襄纂。襄字辟疆,世稱巢民先生。以前壬午副舉授司理官,親老不仕。膺徵辟,皆辭免。是書乃其故人投贈之作,刻於康熙癸丑年。

  《海虞詩苑》十八卷,國朝昭文一邑之詩,王應奎編輯。應奎字東漵,號柳南。嘗著《隨筆》六卷,《續筆》四卷。遺聞軼事,頗賴以傳。《詩苑》前有陳祖范序。刻版於乾隆初年。雅擅別裁,不同泛常ㄎ扯。

  《台山懷舊集》十二卷,附同懷集一卷,仁和張廷俊選,卷末附以己作。序言仿顧阿瑛之《玉山草堂》。王漁洋之《感舊》,採擇蕪略,實不及也。刻版於嘉慶元年。

  《山右詩存》二十四卷,名媛方外二卷,附集八卷,名嬡方外一卷,共三十二卷。前二十四卷已往之人,后八卷現在之人。澤州李錫麟輯。雖有不純不備之憾,要足為晉風選之繼。前有張師誠序,刻於嘉慶六年。

  《吳江沈氏詩錄》十二卷,起於明成化沈奎,至裔孫培福止。凡七十人,閨秀二十人,詩九百五十一首。沈祖禹定。前有沈德潛序。刻版於乾隆五年。

  《朋舊遺詩合鈔》二十二卷,南城曾燠編。皆已往之人,凡得三十家。去取頗有體裁,刻於嘉慶十年。

  《洮陽詩鈔》十卷,附集古二卷,專錄國朝狄道州人詩,李苞編。前有楊芳燦序。刻版於嘉慶四年。

  《滇南文略》四十七卷,計文八百五十九篇。明代及國朝文居多,唐宋一二見而已。保山袁文揆編次,刻版於嘉慶七年。

  《越風》三十卷,會稽一郡之詩,商盤選。盤字蒼雨,號寶意,雍正八年庶吉士,授編修改鎮江司馬,出守南,卒於官。書成於乾隆三十一年,刻版於三十四年,前有蔣士銓序。

  《湖海詩傳》四十六卷,青浦王昶彙集生平友朋之作,得六百餘人,以科第為次。起於康熙五十一年,迄於近日。其間布衣韋帶之士,亦以年齒約略附之。刻版於嘉慶八年。

  《禊湖詩》拾八卷,吳江徐達源編次,皆其邑人逸篇。始於明初,訖於近日。前代之詩,間附一二。達源號山民,風雅好事,以諸生候補翰林主簿,著述甚富。此書刻版於嘉慶十年。

  《江西詩征》九十五卷,晉一卷。唐三卷,內附五代。宋二十卷,內附金。元十四卷。明二十六卷。國朝二十卷。補遺一卷。名媛二卷。釋子四卷。道流一卷。雜流名妓無名氏一卷。仙靈鬼怪一卷。歌謠諺語讖記散句一卷。南城曾燠纂輯,刻於嘉慶九年。採錄頗稱繁富。

  《江左十五子詩選》,十五子者,王式丹方谷、吳廷楨山掄、宮鴻歷友鹿、徐昂發大臨、錢名世亮工、張大受日容、楊掄青村、吳士玉荊山、顧嗣立俠君、李必恆百藥、蔣廷錫揚孫、繆沅湘芷、王圖炳麟照、徐永宣學人、郭元釒于于宮。人各一卷也。商邱宋牧仲犖手訂。書成於康熙四十二年。

  《江浙十二家詩選》,十二家者,李繩勉百、汪棣к、姜宸熙笠堂、蔡忠立企閶、王廷魁岡齡、張夢喈鳳於、顧鴻志學遜、高景光同春、廖景文琴學、薛龍光少文、吳璃赤玉、趙曉榮陟庭也。人各二卷。王西庄鳴盛採錄,書成於乾隆三十一年。選刻俱不及宋商邱本。

  《石倉歷代詩選》,一名《十二代詩選》,五百六卷。按《四庫全書提要》雲,明曹學編。所錄上自古逸,下迄於明。凡古詩十卷,唐詩一百卷,拾遺十卷,宋詩一百七卷,金元詩五十卷,明詩初集八十卷,次集一百四十卷。據《千頃堂書目》,尚有三集一百卷,四集一百三十二卷,五集五十二卷,六集一百卷。余所見禮邸藏書刻本,明詩六集之外,七集一百卷,八集一百一卷,九集十一冊,凡九十二人。十集四冊,二十人。續集十冊,九十人。再續集九冊,五十一人。三續集五冊,三十二人。三四續集一冊,六人。四五續集一冊,六人。五續集三冊,十三人。六續集一冊,四人。南直集八冊,四十人。浙集八冊,五十七人。閩集十四冊,一百一十一人。社集十冊,四十九人。楚集四冊,二十一人。川集一冊,五人。江西集一冊,十人。陝西集一冊,三人。附河南集一人。紙墨精好,而訛誤尚多。世顧鮮稱之者,藏書家亦未之及,何也。余因借鈔其目,而並錄明人詩數家,皆世所希有者。而貯於篋,信可寶也。逾十日而禮邸火災,不如此書毀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