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雞肋集 (四部叢刊本)/卷第六十二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第六十一 雞肋集 卷第六十二
宋 晁補之 撰 景上海涵芬樓藏明刊本
卷第六十三

濟北晁先生雞肋集目録


 第六十二卷


  傳行狀


   張洞傳


   朝散郎充集賢殿修撰提舉西京嵩山崇


    福宮杜君行狀


   資政殿大學士李公行狀


   夀安縣太君公孫氏行狀










濟北晁先生雞肋集目録

濟北晁先生雞肋集巻第六十二


 行狀


  張洞傳


張洞字仲通開封祥符人曽祖光祖緒皆不仕父


惟簡太常少卿洞㓜敏悟卓犖不羣惟簡異之抱


以訪里之卜者曰郎君生甚竒必再策名後當以


文學政事顯既誦書日數千言為文詞甚敏未冠


曄然有聲於同列間遇事慷慨自許以有為時趙


元昊叛擾邉關隴蕭然困於飛輓且屢喪師仁宗


旰食太息思聞中外之謀而洞以布衣求上方略


因得召試舍人院擢試將作監主簿尋舉進士中


第調漣水軍判官遭親喪去再調潁州推官民劉


甲者彊其弟劉桞二使鞭其婦既而投杖夫婦相


持而泣甲怒逼桺二再鞭之婦以無罪死吏當夫


極法知州事歐陽脩欲從之洞曰律以教令者為


首夫為從且非其意不當死衆不聽洞即稱疾不


出不得已讞於朝果如洞言脩甚重之晏殊知永


興軍奏管勾機宜文字殊儒臣喜客遊其門皆一

時豪俊名士而尤㴱敬洞改大理丞知鞏縣事㑹


殊畱守西京復奏知司録司殊晩節驟用刑幕府


無敢言洞平居與殊賦詩飲酒傾倒無不至而當


事有官責持議甚堅殊為沮止而洞亦自以不負


其知樞宻副使髙若訥叅知政事吳育薦其文學


宜為館職召試學士院充祕閣挍理判祠部時天


下戸口日蕃民去為浮屠者衆洞奏至和元年


増嵗度僧舊敇諸路三百人度一人後率百人度


一人又文武官内臣墳墓得置寺撥放近嵗滋廣


若以勳勞宜假之者當依古給户守冢禁毋樵采


而已今祠部帳至三十餘萬僧失不裁損後不勝


其弊朝廷用其言始三分減一知太常禮院宰相


陳執中將葬洞與同列奏諡執中榮靈其孫訴於


朝詔孫抃等復議廼改曰恭洞復駮奏執中位宰


相無功徳而罪戾多生不能正法以黜之死猶當


正名以誅之而竟從抃等議初仁宗后郭氏忤㫖


得罪廢近臣屢以爲言后既没上亦悔詔追復其


號二十餘年矣至是有司請祔於廟知制誥劉敞

以謂春秋書禘于太廟用致夫人致者不宜致也


且古者不二嫡當許其號而不許其禮洞奏后嘗

母天下無大過惡中外所知陛下既察其偶失恭

順洗之於既没猶曰不許其禮於義無當且廢后

立后何嫌於嫡此當時大臣䕶已然之失乖正名

之典而敞復引春秋用致夫人按左氏哀姜之惡


所不忍道而二傳有非嫡之辭敞議非是若從變

禮尚當立别廟不行轉太常博士判登聞鼓院上

方嚮儒術而洞在館閣乆數有建明上以為知經


㑹覆攷進士崇政殿因賜飛白善經字寵之洞獻


詩謝復賜詔奬諭出知棣州事轉尚書祠部員外


郎河北地當六塔之衝者嵗決溢病民田水退還


彊者冒占弱者耕居無所洞奏一切官為標給蠲


其租以綏新集河北東路民富蠶桑虜中至謂之


綾絹州朝廷以為内地不慮洞奏今滄景虜可入


之道兵守多缺虜時以販鹽為名舟往來境上此


不可不察願度形勢置帥増屯戍以控扼之時天


下乆安薦紳崇尚虛名以寛厚沈默為徳而於事

無所補洞以謂非朝廷福又嘗謂諫官持諫以震

人主不數年至顯仕此何為者當重其任而緩其

遷使端良之士不亟昜而浮躁者絶意致書歐陽

脩極論之召權開封府推官英宗即位轉度支員


外郎英宗哀疚或經旬不御正殿洞上言陛下春

秋鼎盛初嗣大統豈宜乆屈剛健自比沖㓜之主


當躬萬機攬羣材以稱先帝付畀之意厭元元之


望大臣咸以為言遂聽政差攷試開封進士既罷

進賦題曰孝慈則忠時方議濮安懿王稱皇事上

曰張洞意諷朕宰相韓琦進曰言之者無罪聞之


者足以戒上意解詔訊祁國公宗説獄宗説恃近


屬貴驕不道獄具上以為辱國不欲暴其惡洞曰


宗説罪不宥雖然陛下將懲惡而難暴之獨以其


坈不辜數人置諸法可矣上喜曰卿知大體洞因


言唐宗室多賢宰相名士葢其知學問使然國家

本支蕃衍無親踈一切厚廩之不使知辛苦婢妾


聲𠆸無多寡之限至滅禮義極嗜欲貸之則亂公


共之法刑之則傷骨肉之愛宜因品秩立制度更

𨕖老成教授之宗室縁是痛詆呰言陛下亦起藩

邸頼上察之不罪也轉司封員外郎權三司度支

判官對便殿稱㫖上欲遂進用而大臣忌之出為

江西轉運使江西荐飢民賦至積嵗不入洞奏盡

蠲免民輸紬絹不中匹者舊皆成匹輸洞命計尺

寸輸以錢民大便之移淮南轉運使轉工部郎中

淮南地不宜麥民艱於輸麥洞復命以錢輸如江

西既糴不踰時而足至今江淮人誦之初在棣州

夢人稱敕召者既出如拜官然顧視旌旗吏卒羅

於庭寤而自驚逮移淮南夢如初自以年不能永


教諸子部分家事無幾何而卒治平四年七月十


二日也年四十九為人長大睂目如畫樂義而好

施論事鋒起不能下人尤精於聽斷人不能欺云


論曰嗚呼仁宗之用人至矣其大臣中正仁厚而


有逺謀其士大夫文學彬彬皆可與有為如仲通

固未嘗大用也然以身任朝廷事居官不茍遇事

敢奮無不言亦可觀已故英宗初立有大論議一


時忠賢相與諍辯扶持建乆安之業仁宗葢遺之

也人臣不患位卑至百工瞽矇皆得以所聞輔上


而士大夫喜言長厚至務以持重不激發似是者


為高慷慨喜别白是非者則以為招名而近禍茍


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誠如是天下事將孰與共


哉如仲通可以不愧矣


  朝散郎充集賢殿修撰提舉西京嵩山崇福


  宫杜公行狀


公諱純字孝錫杜氏濮州鄄城縣人諱堯臣尚書


司封郎中兼侍御知雜事贈尚書刑部侍郎曽祖


也妣馬氏永安縣太君繼馬氏萬年縣太君諱曽


尚書吏部郎中直史館贈吏部尚書祖也妣劉氏


彭城縣太君諱彭夀尚書虞部郎中贈特進𦒱也


妣朱氏太寧郡太夫人自侍郎立朝有清名尚書


以文學政事顯杜氏始大而公生警異重厚不類


常兒方四嵗乳母抱立尚書側尚書指庭前物作


詩句戲之即能為儷語尚書大驚以䕃為郊社齋


郎未冠知彊學尚義理不妄笑言有成人之操族


父没官東南海上其孤弱柩不能還其從兄當行

迎䘮公曰世母依兄兄不可以逺即自請往衆猶


難焉特進嘉而遣之及期而喪至時杜氏四世二


十喪未葬聚族而謀曠年不決公卑且幼毅然而


起陳義甚高衆慙戚乃定葬舉進士兩預鄉書不


第即捨去調曹州椉氏縣主簿攝令南華野人有


持鋤剽商者商詣縣言而去後獲二盜伏罪而商


太原人也移文太原待報盜以應乆繫泣請公得


一至家訣公惻然許之左右諫不聽盜感恩皆如


期還改泉州司法叅軍舶商嵗再至一舶連二十

艘異貨禁物如山吏私與市者價十一二售幸不


誰何遍一州吏爭與市惟守關詠與公不買一毫

人亦莫知後事發逮獄而公不預詠猶以不覺察


免官且檄叅對公憤然陳書使者白詠無罪而虚


其廨居詠卒得平反丁朱夫人憂既除為河中府


河西縣令熙寧初自外上書言事宰相王荆公異

之即日召為制置三司條例司撿詳文字尋為大

理寺詳斷官刪定編敇荆公既竒其才數與論天


下事謂可顯任亟薦于上擢光禄寺丞充審刑詳

議官樞宻院撿討官兼管句樞宻院宣敕等庫或


議肉刑難悉復而姑欲以刖代死刑之輕者公言


今盜抵死萬室嵗或至五十人以死懼民民常不


畏死若但刖民知不死犯益衆是名輕而實重也


事乃寢又論禁軍亡律疎敇宻律從軍征討而亡


十五日絞敕上禁軍逃三日斬若三路㳂邉征戍


及它征戍與化外接者皆以敇從事而平居亡伍


稍附律疎其期嵗可活壯夫命數千因収其用後


敕期滿七日斬自公啓之也又論商貨犯禁至黥


配非國籠利則皆良民一遭此終身不復今加役


流本死刑尚有嵗月免復之限若持仗行賈而捍


鬭者黥配餘以貨重入罪止加役流恩無涯矣不


報時秦鳯路經略使郭逵管句秦鳯㳂邉安撫司


公事王韶互訟不公執政遣公往訊韶實違法用


官錢而朝廷方倚韶以熙河事不欲竟其詞即授


公大理寺丞撿詳樞宻院吏房文字而未下也而


公遽以其欺狀聞文潞公富韓公見其奏歎賞而


心危之㑹遭特進喪以監察御史裏行蔡確代公

而韶無罪公免官於是始忤當路矣免喪韓康公


為宰相差京西計置糴運又為提舉三司㑹計司

撿詳文字而荆公還朝公乃自請監池州酒税一

年復入為刪定編敕始遷大理寺丞改宣徳郎為


詳定官制所撿討兼兵部主簿遷通直郎大理正


上言京師聚萬姓昜以宿姦朝廷非不惡告訐而

有覘事者以發姧非擾人也比來或徒𨽻於官司


觖望或民自相嫌怨或但冒賞無端倪泛曰某有


罪某知情官不識所鞫之因囚不省見逮之故若

告者許有司先取實後不實以誣坐則所告皆當


竟之詞矣又刑寺積習官不敢制吏吏操事白官


官曰如此乎則以為近嫌必反聽吏至吏先具曰


某欲追某欲鞫某欲釋則隨而判曰某追某鞫某


釋上下猜質嚴於合劵今許官有異見皆自書其


牘即行後不當不以累吏則官得伸吏無以藉其


口皆不報而公持此自如吏抱案至無疑則大書


其尾曰如此因語吏我有筆墨在可免爾口語相


稽也然其弊乆力不能獨勝隰州商尹竒貿溫泉

官礬或告引外有餘礬冒禁而竒對實官潤之也


寺議械竒河東就訊公言竒情應若是不惟傅致


傷事恐民相驚不復貿礬則數百萬之貨皆爲土


石且失邉計弗已則請没其餘而釋竒事粗行㑹


曹州民王坦避水患以其車載人貨取直至京師


都税院欄頭甲紿之曰車無火印匿税也賄我則


免民遽遺錢三百免其徒告之寺議又當甲與民


因税事取與皆黥配公曰車民當所用舊物不税


而甲以詐乞取應杖民無罪也爭累不決長揚汲


貳呂孝廉以為言民竟不免乃并尹竒事坐前後


異議奪通直郎廢于家韓康公畱守洛奏為神宗


山陵司句當公事恩復階遷奉議郎賜服銀緋上


之元年詔舉直言士樞宻范公門下韓公與尚書


王公存尚書孫公永皆薦公才任諫諍時已擢河


北轉運判官矣初更役書獻議詳盡宰相司馬溫

公至以書稱之曰足下在彼朝廷無河北憂舊河


防但隸轉運司後都水置外丞專領公言前隸本


司決溢不加多後置丞決溢不加寡雖天災不繋

彼此而大抵出財之司則常愛費而後不急用財

之官則寧過計而無不及臣行洺州水浸城且壞

調急夫而漳河都大司乃有卒七百不敢用遣應

急修捍則稱當稟外丞暨關外丞則執不可此由

事責各異條禁相妨不如使㱕一昜曰簡則昜從


也後外丞廢置不常然卒委轉運司兼領澶州跨


河南北為二城北為海鹽土鹽通商地而南則解

鹽禁地公言南兩縣亦産土鹽利之所在刑不能

禁故兩縣解鹽課常不登前此有司屢請并濮陽

衛南許通商三司亦知其弊以郡扼河欲姑存之


爲解鹽藩籬故既不許通商而亦不立解鹽嵗額


所以持循經乆官與民隂便兩亦所失微也自立


額殊失三司本意官不免配賣而土鹽滋冒禁可


且仍舊朝廷㴱然之而議不決先是宗室租免女


聽編民通婚皆予官民爭市婚爲官戸公言入貲


得承務郎以上猶不爲官戸葢嫌其逃賦役困平


民也今遐僻賤人爭以國婣自召商較財弊僅同


貿昜坐堂而拜者爲舅姑同牢而食者爲夫婦非

以尊國示民範也朝廷始嚴其法召爲尚書刑部


員外郎尋改大理少卿遷承議郎擢侍御史復論


中外吏乆而官不常權常在吏吏鮮知䘏人於是


利害陳請惟恐阻閼之不宻事勞功賞惟恐破除


之不盡理財予奪惟恐斂没之不多誣枉赴訴惟


恐㴱文之猶略又使者以不按吏爲忠厚昏㬥病


民非贓汚皆一切容養此爲害之大者復論御史


呂銜等欺同列遂忤㫖而御史中丞胡宗愈不便


其爲僚因排詆無不至罷爲尚書右司郎中尋知


相州遷朝奉郎知徐州移陜府西路轉運使入對


賜服金紫關隴控邉務繁公計度不勞閲牒訴立


判情法皆當吏驚私相視曰一筆盡矣時方患陜


西幣輕貨重公屢陳嵗給本路諸司鹽鈔實以飛


錢然西州有來商無還貨又鐡錢不出境獨鈔無


脚税朝至國夕為錢既以備本路夏秋糴而商賈


非以兩時至則鈔㱕兼并家不貴售不出若鈔畱


京師賣錢貯之而别為公據與本路凡入穀若錢


者給之至京師㱕以鈔錢則貨弊平不行攝帥平

涼兩月決滯訟百餘民讙舞既去遮畱不得行㱕


朝為鴻臚卿遷朝散郎又為光禄卿擢權兵部侍


郎嵗餘感疾除集賢院學士知汝州謝不能遂提


舉西京嵩山崇福宮㑹廢集賢學士乃改修撰以


紹聖二年九月甲子没于潁昌府之私第即其年


十一月甲子葬於開封府祥符縣黄溝鄉臨黄村


特進之兆享年六十有四前夫人閻氏先公二十


六年卒追封真寧縣君今夫人晁氏安平縣君二


子開承務郎欽卨舉進士欽卨蚤卒三女長適瀛


洲防禦推官知益州録事叅軍馬希説次適承議


郎充祕閣挍理晁補之次適進士崔延孫孫男女


八人所為詩文奏議二十巻其詞喜根原仁義不


為浮華辨析事理要近於可用嘗論虞而卒哭非


百日虞而俚術百日卒哭内百日為凶葬不禁外


百日則更筮吉嵗月世牽其説慢葬者衆乞下其


議禮官亦不行為人忠恕不欺恬澹寡耆欲學問


以誠身為本遇事應物惟懼惻怛之不至嘗曰士


常不忘在溝壑則事無不可立故乆而能著尤嫉

近名類畏人知者莅官事主惟義可否進不懾高


明彊禦退而與愚弱卑下者處如恐傷之奉已過


於菲薄猶恐其泰至賙給族姻已厚矣而慙不足


急人危殆伸人抑枉寧以身受困畏而不侮此其


大節也好昜中庸能精其義至浮屠老莊皆探索


微妙曰與吾學同出也家居昆弟無間言見者鄙


吝為消似陽城元徳秀敦大不撓清而容物似陸


象先而至其立朝識大體究精吏道與時之利疚


知無不言則近左雄黄瓊政事之才非特處士獨


行鄉黨自好者之比也公與補之先君厚故補之


所述公大節多嘗聞于先君之言若公平生施設


則有當時大人君子之所共知者編次懼不盡雖


親不愧也謹狀


  資政殿大學士李公行狀


崇寧元年正月己卯資政殿大學士右光禄大夫


知大名府兼北京畱守司事大名府路安撫使李


公薨訃聞上震悼詔輟視朝贈金紫光禄大夫官


子若孫六人且賻其家甚厚其孤祥祉袚褫𦒱次

事蹟以諉前史官晁補之為公行狀謹按李氏系


出皋陶唐虞之際皋陶為李李之字或為理而二


姓同出陳郡苦縣其出漢將軍廣後者為梁武昭


王暠暠之後為唐故李氏蕃天下公諱清臣字邦


直贈太傅宗夀曽祖也配尹氏繼周氏周韓二國


太夫人贈太師曹國公士明祖也配周氏秦國太


夫人贈太師冀國公革𦒱也配陳氏冀國太夫人


而陳氏實生公曹國公而上兩世不仕冀國公始


天聖五年進士第調邢州任縣令以卒世為魏


人至公始以河患徙家洛師而⺊安陽吉以其三


世喪遷焉故其族或從居安陽公少孤七嵗自知


讀書日數千言所暫經目輒誦已能戲爲文章客


有自都來道浮圖火者公立兄旁言曰是所謂災


非火也或者其蠧已甚天固警之乎作浮圖災解


類成學兄大驚年十有四預鄉書高等其試禮部


家人抱以送羣目盡傾忠獻公韓琦異焉妻以其


兄之子中皇祐五年進士第調邢州司户叅軍内

丘令李鼎以事械州獄而實誣也吏阿守意掠使

服公辨其誣守前以狀抵使者移訊得釋遷晉州


和川令時朝廷方崇制舉轉運使何郯行縣取公


文藳讀即以材識兼茂明於體用科薦之文忠公


歐陽修見其文大竒之曰蘇軾之流也以治平二


年試祕閣試文至中書未發也修迎語曰主司不


置李清臣第一則繆矣開視果第一𦒱官韓維亦


曰李清臣有荀卿筆力時大雨霪京師叵異數見


言者多咎濮邸議及廷試同發策者四人或語公


宜以五行傳簡宗廟水不潤下爲證則必優等矣


公曰此漢儒説以某異應某事清臣不能知民間


得無疾痛不樂可上者乎因言天地之大譬之于


人腹心肺腑有所攻塞則五官不寧民人生聚天


地之腹心肺腑也日月星宿天地之五官也善止


天地之異者不止其異而止民之疾痛不樂者而


已又以謂縣官百須皆出于農比者陳鄧許亳飢


農民皆死而他業之人自如也今為令雜征苛取


使出於它業之人則農勸又論吏而奪農與商以


其彊力遍為之而不役不征甚者願還之於農商

無以為吏則吏警且欲崇禮制黜無功然竟以不

附時議在次等授祕書郎簽書蘇州節度判官初

公以和川𦒱滿舉者踰十人應改官矣而轉運使

辥向以爭驛事未可用判流内銓張掞曰何不以

狀白無用向削公曰人以家保已而已捨之薄矣

願待之掞離席曰能如是安可量然公竟自以制

舉遷英宗皇帝記公姓名嘗語王廣淵曰韓琦固

是忠臣但於避嫌太審如李清臣公議當用尚數

以親抑之既而詔舉堪館閣之選者文忠歐陽公

乃首薦公㑹遭陳夫人喪服除始詔試神宗皇帝


内出孟子為政本農桑論并學士院所策皆入三


乆虚等也擢集賢挍理編修觀文殿御覽同知太


常禮院乆之齋宿於南郊叅知政事韓絳攝事客


去畱公曰學士平居不及執政門形厚而神㴱貴


人也未幾絳宣撫陜西即奏公掌機宻文字就遷


太子中允撿正中書吏房公事故事賞軍功給空


名宣敕或畱不填至是宣撫司以為請務信且速


潞國公文彦博以為不可給公亦執故事白絳而

好事者因詆公不當與韓公異㑹慶州兵亂其家


屬應誅者凡九指揮公言慶兵造意初不謀妻子


宜用恩州故事配隸將士為奴婢絳從之絳之貶


也公尚以中允為撿正官公曰我豈負韓公者因


求還所遷秩補外復以祕書郎通判海州㑹直舍


人院孫洙出守海州與洙同制科館職一時觴詠


傳淮海為盛事寬役法免漕渠夫去而民思之遷


太常丞復同知禮院忠獻韓公薨公被㫖祭奠因


為其行狀神宗謂王珪曰李清臣叙韓琦事甚典

麗良史才也時公請補外得知宿州上復謂宰相


王安石曰可與一路乃除提點京東西路刑獄建


言剏凉牢寒則窒之遂遍行天下京東盜賊為天


下劇公設耳目方略購捕且盡遷太常博士召充


國史院編修官初劉攽以史官召而侍御史蔡確


言其不可執政復擬它官以進上曰朕有人矣李


清臣可既對上曰卿博通古今近時罕卿比史官

朕妙選也卿其悉意因賜五品服公為河渠律歴


選舉等志文覈事詳人以為不減八書十志初安

南用師公在京東因撰平蠻書言漢以來用事於


南者上之㑹郭逵奏大軍已至桄榔村上以語近

臣頗不能知上曰桄榔至某所五十里而近至某


所百里而逺嶮夷迂直如指諸掌左右皆驚孫洙


以書抵公曰上比論安南事近臣不知頗思通洽


士矣公然後知上於奏牘無不覽且采其説矣無


幾何遂召仍權判太常寺一日公方召客飲而中

貴人踵門客曰中貴人何為來哉俄呼曰傳宣李


學士公遽出拜則有㫖撰楚國夫人墓銘楚國夫


人者英宗乳母也時孫洙王存顧臨在坐曰内制


不以屬代言者而以命子異眷也尋差詳定郊廟


禮文正其訛繆數十事事具禮閣新編時安燾使


高麗修起居注闕上復批出曰可李清臣權俄即


真兼直舍人院後延和殿侍立上顧益溫葢載訪


以禮樂之事公于經訓成誦敷奏尤悉上亦自言


古先述作之義竆本極要與講磨乆之慨然有意


三代之英矣踰年召試以右正言知制誥上又嘗


與公言前人文章自漢以來不復師經唐一韓愈

名好古亦不過學漢文章耳公對如上㫖㑹上以


府左右院暨司録獄無以雜合訊辨三司混金榖


視獄不專詔曰稽叅故事宜屬理官初置大理寺


命公爲記公以謂王者立政以詔天下必辭尚體


要則書爲近乃倣古立言所以導事者詞灝噩竒


甚其載上訓之略曰五教未訓五法亟下是曰㬥


民治用弗格以成上徳意先教後法之序既進上


曰卿文逼近經誥所増三十四字非不完也崔台


符等願挂名其間耳既命撰修都城記公又變其

體以進詞尤宏放上益喜曰與大理記文頓異自

成一家假龍圖閣直學士使大遼㑹御史獄簿責


公唱和詩事甚急且辤上曰卿朕所自知逺行無


用此戚戚獄具有司猶欲寘公重比上曰詞臣難

得孫洙没後止此一人廼第令贖金既還為翰林


學士時錢藻充慈聖光獻皇后山陵頓逓使又以


公權知開封府上分命近臣草荅高麗詔既奏上


曰王徽荅詔已用卿者上欲厚慈聖光獻皇后家


封曹佾郡王謂公曰卿何日當直欲宣佾麻異姓

而王非例也為朕述此意其寵異於它學士如此


上欲更定官制公具言所以損益者上曰亟編類


以進尋差詳定官制寄禄官承議郎視正言執政


擬公本官試吏部尚書上諭宰相王珪曰安有尚


書而猶承議郎者乃授朝奉大夫故事宰相與叅


知政事同進擬差除官制獨中書省取㫖而尚書


門下不預持權者病之數于上前言聞㑹之迂公


請對具陳尚書門下所以不便之意上乃命公仍


領官制有疑滯就質之執政怒摘前奏中語謂公


有不當議者欲出之上惜其去復俾贖金既入謝


因許以大任遷朝散大夫上復曰吏部掌銓衡閲


人才多卿宜具姓名以聞公即以徳行政事文學


論議為四等百餘人以進後頗収用而公絶口不


言人亦莫知之也元豐六年拜中大夫守尚書右


丞初御史中丞舒亶嘗以事劾公至是亶以用官


燭飲食過常數吏議從贓坐執政惡亶是吏議公


獨以謂亶誠有罪非贓也同列曰清臣黨亶耳公


曰亶固不愛臣臣何為黨之其論事持平類如此

神宗不豫乆執政入問公行語門下侍郎章惇曰


延安郡玉何不來侍藥清臣將出白之惇曰未可


恐壞大事退集都堂公又語惇曰相公在此門下


侍郎何不早定議惇連問王珪曰如何珪徐曰上


自有子然須垂箔議既定公復曰若臨事有異者


鼎鑊所不敢避也遽命取紙書延安郡王為皇太


子又取紙書皇太后權同聽軍國事俱入稟哲宗


即位遷大中大夫神宗祔廟遷通議大夫徙尚書


左丞時元豐九年也初神宗以上聖之資而躳問


學未明求衣欲繼三代絶蹟制度文理燦然一新


而吏推行乆元祐初大臣欲有所損益公自以終

始遭遇報上之意發於誠心固爭簾前雖與時議


忤然官制免役將法保甲冬教亦不復議而言者


攻之益急遂罷為資政殿學士知河陽又知河南


府嵗飢奏給祠部牒振囏食者所活以萬計畿右


倉粟不足支一月又奏乞轉江淮米助經費仍請


自省曹擇官㑹一路嵗費計其所不足仰給中都


官朝廷從之為嵗給二十萬緡謂之陵寢錢至今

畿右頼之移知永興軍兼永興軍路安撫使治尚


夷昜不務竒聲近効而民亦不敢犯雍人為之立


生祠召還為吏部尚書給事中姚勔駮之改知真

定府兼真定府路安撫使真定公舊遊人聞其來


也老穉迎者夾道自欒鄗屬邢相有王宗正者使


臣也盜公庫物安撫使謝景溫發之宗正忿隂走


其妻詣使者告前後帥饋送踰例逮獄至數百人

道路洶洶公至立奏罷之除宗正名竄千里外其


治如治雍而尤號無事復以户部尚書召為宣仁

聖烈皇后山陵禮儀使未還拜正議大夫中書侍


郎時元祐八年也姚勔復駮之上詔他官讀趣行

紹聖元年執政官及近臣繼出補外或得罪去


而章惇自提舉杭州洞霄宮起為宰相嫉元祐用


事者稍加貶逐後復籍太師文彦博司空呂公著


已下三十餘人欲盡竄嶺外公乃與一二同列爭

上前以謂更先帝法度不為無過然彦博公著等


皆累朝舊老若從惇言必駭物聽非聖世所宜因

出舍它館懇請避位上敇行李無出東府門命中

貴人蘇珪趣赴省供職惇持議如前上曰豈無中

道如呂公著更無預渠事也於是始議敕牓朝堂


有餘置不問之語西夏兵入鄜延破金明寨去經


略使呂惠卿遣將襲逐而張輿戰没奏至惇怒曰


失主將全軍斬葢應斬者四千人公曰亾將亦多

端或先登爭利輕身與敵今全軍斬異時亾將全


軍降虜矣上於是令下呂惠卿隨宜裁處後得惠


卿奏誅牙兵十六人而已初宰相呂大防等貶荆

湖間踰年應朞叙公令中書撿舉議復沮不行後

同列與公進當貶人姓名或指姚勔曰此南方博

徒也意勔嘗再駮公除召以激之公徐前曰勔或

所見不同豈可以臣故重之上以爲然勔罪得薄

公在中書既論數不合有飛語搆大獄意在中公

公懼復丐罷政章六上賴哲宗察其無他拜資政

殿大學士知河南府又移知成都府不行嫉公者

猶風指監司窺公而公謹審至無隙以伺廼摘中

書舊事奪公大學士初宰相蔡確貶死至是毋明

令其孫渭上書訟確冤前此宰相劉摯等亦貶矣

因為竒禍誣摯等以自解書畱中不出渭又請待


漏訴之公心知其誣而念渭嘗以聞矣却之不可


乃封其狀省中而嫉者竟以是擠之復知真定府


兼真定府路安撫使今皇帝即位以禮部尚書召


覃恩復大學士遷左正議大夫月餘拜門下侍郎


紹聖四年也哲宗祔廟遷右光禄大夫時太常


議父子曰世兄弟曰及事下給事中舍人等議或


異太常以謂今天子承哲宗統則哲宗自當為一


世公上䟽是太常議廼定上欲息朋黨論開天下


以至公詔士大夫以無彼時此時之異乃改建中


靖國元年而同時大臣與公叶謀以輔上意盡還


諸遷者除瑕累起滯廢稍復其舊恩數秩品士氣

為平公一日在府第坐胡床假寐夢為春詞詞甚


美却有返遼東之語遽書以示子祥愀然曰非佳

證也因移疾甚懇復拜資政殿大學士知大名府


兼大名府路安撫使無幾何薨有大星晝隕阜昌

門外葢公所生弟側遼東之詞驗焉享年七十有

一即其年四月甲子葬于相州安陽縣蔡村之原

公性恬夷曠達將啓手足却左右掖者而坐以手


整巾猶索紙筆作字付從姪襗而顧子祥曰速辦


速辦問日蚤莫或報申時矣即閉目不復言而逝


公三為執政遍踐三省勲封爵至上柱國開國公


食邑實封所共加至六千九百户為人寛大中和


而容物事陳夫人及兩兄盡孝敬人所難堪者處


之常昜在竆約時所遵家訓至富貴不改也家人


之老者云見其三十年間未嘗厲聲色居官奉法


循理要在愛民至守節秉義則不可撓以私臨大


事則常辯且勇其學務探聖人意以修身治心而


記覽文章為餘事尤蚤為忠獻韓公歐陽文忠公


所器異未壯連擢科第一篇之出後生爭傳去為


式既知制誥為史官代言之體叙事之法高文典


冊瓌雄雅奥曄然一代之俊也其小心事主出入


省闥白首無過故神宗終始眷遇造次訪問而公


亦自以得君無不盡其平生奏議葢多至數十百


篇而世亦莫之知也本其總吏部選被㫖薦士至


百餘人頗見収用而皆若出於上所自拔人臣不

得專者知其於清慎不矜最隆也嗚呼其可謂善

則稱君古之良臣者耶配韓氏魯郡夫人繼孫氏

趙郡夫人皆舉以祔男七人長祥朝奉大夫太學

博士次祉承議郎京西路轉運副使次祓承奉郎

次禠承務郎三未名而亾女二人長適獲鹿縣尉

姜休次幼皆前卒孫男四人長承道承事郎次承

邁承奉郎次承遘承務郎次承造未仕孫女五人

長適承事郎陳翼餘未嫁所著䇿論記序古律詩

制誥冊文銘誌一百巻奏議三十巻平南事鑒二

十巻藏于家補之出公門下故於序次公世家爵


里行事義不得辭謹狀


  夀安縣太君公孫氏行狀


尚書虞部郎中贈中散大夫南陽晁公諱仲參之


夫人公孫氏其先梓州郪人後徙棣州商河諱渥


梓州録事叅軍曽祖也諱昉莫州莫縣主簿祖也


諱簡祕書丞郡牧判官𦒱也祕書君直諒有文疾


惡如風嘗召見論事忤真宗㫖出為建徳令前令


死二女不能嫁為嫁之夫皆仕登朝而祕書君以

郡牧判官没京師一子亦死獨女三人其母長安


縣君常氏有賢操日夜誨三人以女徳起居惟謹


故三女皆卒為士妻季則夫人㓜審詳有威儀燕


處如齊不妄訾笑人以為天資近禮其㱕晁氏文


元公文莊公在朝而舅尚書公方顯用晁氏隆盛


諸婦固多賢世而夫人尤恭儉敬戒夙夜宮事不


違衣服飲食無華好内外言不交于閫非晨昏定


省祭祀烹飪不下堂老者曰善事我㓜者曰撫我


恩姒娣曰是宜為我儀也中散公清徳涖官有聲

名嘗攝舒州有之逺官者遇風船壞㬥江上竆無


依挈其妻孥投公夫人親解衣衣之不足則并取


女婦衣與之大小皆有衣乃去葢急人之難如此


近祕書君之風也中散公捐館舍夫人奉其匶自


江上㱕無兼曰儲而攻苦食淡喪葬用如禮不覺

有之春秋高矣嵗時饗宴溫克如始嫁婦盛暑未

嘗絺綌對子孫如賓好文史泛覽不倦晩知無生


説滋恬淡不累事以元祐元年六月二日感疾卒


於京師享年七十有七始封永康縣君子登朝又

封夀安縣太君四男子端仁朝散郎行太僕寺丞


端義奉議郎監在京粳米上第九界端禮前泰寧


軍節度推官知大名府莘縣事端智磁州司法叅


軍監開封府㐮邑縣酒務五女子長適前衢州開


化縣令石端次適奉議郎河北路轉運判官杜純


次適朝散郎直龍圖閣權發遣環慶路經略安撫


使公事知慶州范純粹次適通直郎簽書崇信軍


節度判官聽公事胡僧孺季適恩州清河縣令田


忱而適田忱者早卒諸孫男女十七人曽孫男女


三人葢天人之福禄備矣諸子將以某年某月某

日祔於濟州任城縣魚山中散公之墓且乞銘當


世賢君子而補之於夫人實從孫自始讀書夫人

愛之諸父曰汝當狀夫人之行補之涕泣謹具述


世載鄉里令儀淑徳可以範閨門告後人者如右


謹狀





濟北晁先生雞肋集巻第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