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靑莊館全書/卷五十五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五十四 靑莊館全書
卷五十五
作者:李德懋
1809年
卷五十六

盎葉記

[编辑]

鄭同

[编辑]

帝京景物畧。明劉侗撰。洪光寺案寺在燕都西山。建。自鄭常侍同。同生高麗。其國王李。我世宗大王御諱。貢入中國。得侍宣宗。後復使高麗。至金剛山。見千佛繞毘盧之式。歸結圓殿。供毘盧表裏千佛。面背相向。自爲碑文。自書之。案攷事撮要。魚叔權撰。永樂元年癸未太宗大王年年。十一月。聖旨選進乾淨的俊的火者。卽選羅邁等三十五名。送進。三年乙酉。禮部咨。選精細中用的火者來用。卽選尹鳳等八名送進。宣德三年戊申。世宗大王十年。勅會割肉的火者。二名送進。四年己酉五月。遣內官昌盛尹鳳。選火者。景泰七年丙子。世祖大王二年。遣內官尹鳳,金興。選小火者以進。卽以火者上佐等九人。送進。撮要所載火者之選。凡五次。又按鄭同之來。凡四次。成化五年己丑。睿宗大王元年。帝遣大監鄭同。賜祭謚及賻。十六年庚子。成宗大王十一年。遣鄭同。賜白金紋錦。十七年辛丑。遣鄭同。賜冊封繼妃誥命。十九年癸卯。遣鄭同。勅封世子。同病卒。若如景物畧所言。則鄭同之選。似在宣德四年。而據初次出來成化五年。爲四十一年。同之年紀差晩矣。憲宗實錄成化四年十二月。遣太監鄭同崔安。冊封朝鮮世子李。我睿宗大王御諱。爲王。旣行。廵按遼東監察御史矦英奏。同與安俱朝鮮人。墳墓宗族。皆在其地。於其國王。未免行跪拜之禮。進囑托之詞。殊輕中國之禮。乞追寢成命。遣翰林給事中及行人。往使爲便。上是其言。賚賞則遣內臣。冊封則遣廷臣。有學行者。英之奏。可謂知禮而得軆矣。案撮要所記。則同之來。在於成化五年。葢發行則在四年冬故也。金剛之行。未知的在何年。又按矦英奏後。辛丑冊封。癸卯冊封。俱係鄭同。則英言未必踐也。

如是我聞

[编辑]

余爲童子時。讀孟子書。昔者孔子沒。三年之外。門人治任將歸。入揖於子貢。相嚮而哭。皆失聲然後歸。未嘗不涕淚橫集。於邑不能自已。及閱釋典。昔佛入滅後。阿難結集四經陞座。初唱如是我聞四字。一時大衆。無不大哭也。曰昨猶見佛。今日已稱我聞。亦不覺泫然而感。不但文字之能動人。師弟子之間。情發于中。不暇假爲。儒釋一致。宛然悲緖。能感後人。

鹿脯帖

[编辑]

容臺集。董其昌選。顔眞卿鹿脯帖。與宋搨本。不惟字形。大小不倫。乃其文。亦少異。宋搨政自不足據也。十七帖。淸晏歲豊。又所使有豊一卿。故自明處。余不解豊一鄕作何語。及得高麗刻本。乃云所出有異産。讀之豁然。因知王著。但憑倣書入石耳。猶憶辰玉。案王衡字也。得此帖於蒙陰公氏。亟報。余展玩。如得連城。辰玉書法。爲此一變。今日重觀於德隅齋。感慨係之矣。十七帖。未知我國何人所刻。而爲董玄宰所歎賞。盖善本也。中國法書。偶落於我國。復入於中國。爲鑑賞家所珍藏。我國無慧眼故也。如李邕書。亦入中國。亦硏齋二筆。李日華撰。金陵兪仲茅先生。藏李泰和邕行書。大照禪師二千餘字硬黃紙。筆法精整。有歐虞風味。先生云。此書自唐以來。卽爲高麗所藏。以故絶無宣和,政和等璽。羣玉,秋壑等印。與蘓米等跋。神廟末年。一弁得之平壤。案征倭時將士。將獻之幕府。媒進。余策遼事之必敗。戒其毋遽往。已而果然。此卷。遂留余處。

金紫銀靑

[编辑]

金紫銀靑之義。論之者不同。今備錄癸辛雜識。周密撰。官品有金紫銀靑之目。葢金至於紫。銀至於靑。爲絶品也。賢奕編。劉元卿撰。古有稱金貂者。案貂蟬冠。卽武冠。古惠文冠。卽加籠巾。圖見三才圖會。常侍侍中揷貂。以金爲柱也。漢稱金紫者。金印紫綬也。其後江左入銜曰金紫光祿。銀靑光祿。猶此義也。唐所謂金紫者。紫衫金帶也。又賜紫及金魚袋。後元復以金紫銀靑入銜。國初亦因之。印在秦漢。以爲佩服之章。至六朝尙因之。故至小其丞相列矦不過才餘。不以施奏牘也。唐用龜魚。案魚。鯉魚也。唐姓李。故以金爲鯉魚。使朝臣佩之。武氏僭逆。改爲金龜。盖取玄武之義也。以代印而印用之奏牘矣。至明而印之寸分加大矣。明之所謂綬。非綬制也芾也。其牙牌則以代印及龜魚也。古王公列矦。皆金印。丞相將軍。亦金印。今法親王金寶。一二品銀印。餘皆銅印。古印列矦存者多銅印。人不能曉。所謂按古賜印外。許得自製銅木牙印。葢倣印制而爲之。金銀印不能存。銅獨得存故也。

𨶠遤㔛乀

[编辑]

我國奇姓中最奇者。今錄之。字彙。妞音紐。姓也。高麗有之。案字彙。雖載妞姓。而未聞爲何貫。廣州有𨶠姓人。自稱音卧億切。諺音字彙。𨶠音塢。小門而無𨶠字。無乃本𨶠姓。而譌爲𨶠歟。延安有遤姓。音喧應切。諺音字書。無之。江華志。載㔛姓。案字書。有劼字。音轄。說文。愼也。書酒誥。汝劼毖殷獻臣。㔛字或劼字之縱結歟。興陽牧子。有乀姓。貫密陽。音。李厚菴萬運。方增修文獻備考。訪余以奇姓。以此應之。

[编辑]

我國以容酒四盃之器。爲一大也。也字。或是匜字之譌歟。一大也。亦稱一鐥。鐥字。字書無之。高麗史世家。忠宣王三年。遣左常侍金之兼。如元。賀皇太子誕日。獻金鐥二。葢自高麗已用鐥字。俗亦以盥洗盤。稱大也。與酒器名同。而大小懸殊。

稱小人

[编辑]

僿說。李瀷撰。尊貴之前。自稱小人。古亦有之。左傳潁考叔是也。今俗武弁之於卿宰。庶官之於議政。皆稱小人。以位言之。小人卽有位者之反。庶官亦位也。何可曰小人。以人言之。卽君子之反。謙卑雖至。亦不當以惡名自稱也。退溪曰。昔姓吳人。每自稱我。時人目之曰吳我。或者於官長前。稱小人。甚無理。某一生小人之稱。不出於口。古人必自擧其名。盖稱我。涉乎不恭。然已成俗。猝不可。今郞僚之於長官。稱郞廳。外官之於監司。稱縣監縣令。此亦不可。此官長見稱之辭宜然。非所以自道也。尊貴前下官。無官則稱小生。無所不可耳。余以爲退溪先生所論。可謂垂世之則。肰卑之於尊。擧皆稱名則極當。而今俗子弟之於父兄。稱我。尤爲無禮。稱名最可行也。習俗膠固。誰其擺脫。或曰。卑之於尊俗。旣稱小人。不可苟且逃避。當稱處稱之。不露痕跡。未爲不可。而話頭語次。不須稱不必稱處。言言道小人。口口曰小人。自以爲謙恭。而亦未免諂媚。以諂媚事大人。豈謙恭之道乎。此言儘有理。故並記之。

南北敵將

[编辑]

凡制勝之策。多用間諜。先知敵國將帥姓名官爵年紀顔貌勇猛才畧。然後可以應變。我國全不知兵。日本之入寇。滿洲之來侵。茫然不知其將帥之誰某。則亦安知騎步之爲幾何耶。今考日本良安尙順所記及大淸一統志所載。錄于此。○太閣秀吉公以爲我苟掌天下獨步。雖至極位。未究中華也。急欲滅大明。爲異國皇帝。仍以朝鮮爲導。諭事於朝鮮。朝鮮不肯。秀吉大憤。先伐朝鮮。文祿元年。卛諸將。陳于肥前名古屋。十萬人相從。案倭之官號姓名。相混難辨。故皆用圈以別之。○一番宗對馬侍從義智。○小西攝津守行長。○松浦刑部卿。○有馬修理大夫。○大村新八郞。合一萬八千七百餘人。○二番加藤主計頭淸正。○鍋島加賀守直茂。○相良宮內太輔長安。合一萬八百人。○三番黑田甲斐守長政。○大友豊後侍從義統。合一萬一千人。○四番毛利壹歧守元康。○島津薩摩侍從義弘。○高橋九郞。○秋月三郞。○伊藤民部太輔。○島津又七郞。合一萬四千人。○五番福島左衛門大夫正則。○戶田民部少輔。○長曾我部土佐守。○蜂須賀阿波守。○生駒雅樂頭。○來島兄第。合二萬五千人。○六番小早河侍從隆景。○久留米侍從秀包。○立花飛驒守宗茂。○高橋主膳。○筑紫上野介。合千一萬五七百人。○七番安藝宰相。合三萬人。○八番備前宰相。合一萬人○陳于對馬。○九番岐阜宰相。○丹波小將。合一萬一千五百人。○陳于對馬。○都合十五萬八千七百人。案人數不相合。○四月十二日。出舡。三奉行增田長盛,石田三成,大谷吉隆。案此三人。不相混。故不圈。一番舡早到。小西行長,宗義智。先取釜山浦城。次拔東萊城。取忠州城。二番舡淸正等會于忠州。淸正遅而憤。不會戰。自忠州行王城有二道。一道通于南門而險難。一道通東門而平易。淸正等向南門。行長義智向東門。三日前大王奔義州。王子臨海順和君。走兀良哈。淸正欲擒之。向咸鏡道。鍋島直茂相繼。○行長,義智。屯平壤。大友義統陳鳳山。黑田長政陳白川。小早川隆景,久留米秀包等陳于其次。○明祖承訓,史儒。率兵三千。屯平壤安定舘。行長進征。明軍敗走。淸正,直茂行至開城。六月十八日。到安邊。兩將分二歧。淸正向兀良哈。直茂行吉州。先屠平壤城。斬首六百。畧北丹案北靑之譌。洪原。而陳安平府。案平安城與府。卽定平之譌。以鍋島五郞荗里。置于洪原。○淸正到兀良哈。俘兩王子大臣。將歸于安邊。七月廿四日。兀良哈人,漢南人,追人。且吉州之大勢相加。淸正乞援於直茂。乃使成富,持永二士救之。到咸興。謁直茂。謝援兵之禮。成富茂安案不言持永。而忽稱茂安。可訝。之勇。聞于異國。旣而淸正直茂。討平咸鏡道二十二郡。鍋島直茂。陳于永岡山。本註咸興之邊。有梅天梅白兄弟。起兵。直茂討之。獲首千五百級。又兀平山。本註咸興之北八十里。有觀察使起數萬兵。直茂以三千餘騎討之。斬首千三百餘。䤋耳送于日本。○明將軍李如松。以兵五萬到安定舘。合朝鮮軍共二十萬。行長居平壤。兵僅五千。退于王都。敵追之。黑田長政殿之。直茂所獲八城者。德源,文川,高原,永興,定平,洪原,金山,咸興。李如松率十萬兵。屯開城府。小早川隆景,立花,宗茂,毛利元康敗之。○二年四月。明沈惟敬,徐一貫,謝用梓三使。來於名古屋。講和。太閣諾。謝俘送王子於朝鮮。仍留血書于淸正。○慶長元年九月。明正使楊方亨。副使遊擊等。來貢。爲和義之禮。神宗皇帝之書。令僧承兌讀之。有敎秀吉封日本國王之文。太閣怒曰。予如成王也。何用渠儂力乎。於是。和義忽變。○二年二月。復遣大軍。伐朝鮮。幷大明敵。亦以兵船數百艘拒之。倭軍甚危。鍋島勝茂。本註。直茂之男號信濃守。大敗之。斬首七百餘。淸正直茂勝茂。攻全羅道伽倻山之城。明邢玠率數萬兵來襲。合戰於金溝金堤。斬首三千三百六十九。劓之送日本。○加藤淸正,淺野幸長。本註。長政之子幼而有勇。在蔚山城累月。明兵圍之。幸長等斬首數千級。於是。後藤家信乘馬涉大河。士卒瀆涉。黑山長政。馳加竟破一方。○三年三月。明陳璘寄數百兵舡於唐島。滕唐高虎,福島正則,九鬼脇坂等大戰。加藤左馬介力戰有功。○島津義弘及忠恒等。在洒州新寨。明董一元以兵數十萬圍之。義弘解圍討敵。三萬八千。劓送日本。異國人呼島津曰。鬼思曼子。呼淸正曰鬼將軍。旣而太閣薨。日本兵徐歸朝。以所獲耳鼻。埋大佛殿畔。本註。今云耳塚是也。○元和元年。東照神君。天下統一以來。朝鮮乞和。公方家嗣世嘉儀必三使來聘。其贈答書翰。大法準足利之時風矣。案文多僭僞。詞或爽失。肰往往有記宲處。故善錄其槩。而想像當日。不覺心佛。○和碩成親王岳托。太祖高皇帝次子和碩禮親王代善長子。元聦元年。從征朝鮮。國王請和。與定和議。豫郡王多鐸。太祖第十五子。崇德元年。從征朝鮮。和碩敬親王尼堪。士門貝勒褚燕第三子。崇德初。從征朝鮮。擊走其援師。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舒爾哈齊之子。天聦間。征朝鮮。和碩肅親王豪格。崇德元年。從征朝鮮。貝子博和托。饒親王子。崇德元年從征朝鮮。鎭國將軍羅託。鄭親王兄子。從征朝鮮。圍南漢城。敗其援師。吳拜。滿洲正白旗人。姓瓜爾住氏。生而英勇。太祖戒其輕敵。崇德元年。從征朝鮮卒。英俄爾垈。滿洲正白旗人。多智勇善戰。天聦十年。使朝鮮。不辱命而還。阿山。滿洲正藍旗人。天聦元年。從征朝鮮。克義州。布顔代。滿洲鑲紅旗人。崇德元年。從征朝鮮獲敵舟二。蘓納。滿洲正白旗人。崇德二年。從征朝鮮。擒其將李元帥。葉臣。滿洲鑲紅旗人。國初從征朝鮮。攻義州。以第二人登城。又從征朝鮮。登王京城。取其財物牲畜。助攻皮島殺守將沈世奎。鄂羅塞臣。滿洲正藍旗人。崇德元年。從征朝鮮。尼堪。滿洲鑲白旗人。崇德元年。蒙古瓦爾哈不靖。命卛衆。出朝鮮咸鏡道往征。將出會寧。朝鮮列營相距。復以兵襲我後。尼堪皆敗之。降其哈忙城。鄂莫克圖。滿洲正藍旗人。從征朝鮮。克義州。庫禮。滿洲正白旗人。攻錦州時。率朝鮮兵。殺千餘人。阿積格尼堪。滿洲正白旗人。崇德元年。從征朝鮮。蕫廷元。漢軍正白旗人。崇德元年。從征朝鮮殺於水。朱瑪喇。滿洲鑲白旗人。崇德元年年。從征朝鮮。奮勇奪門。阿爾津。滿洲正藍旗人。從征朝鮮。色爾格克。蒙古正白旗人。崇德元年。從征朝鮮。李率泰。漢軍正藍旗人。天聦間。從征朝鮮。安平貝勒杜度。貝勒褚英之子也。天聦元年。從征朝鮮。朝鮮請和。大貝勒阿敏。欲勿許。杜度不從。卒定盟還。崇德元年。從征朝鮮。偕多爾衮。取江華島。敗朝鮮水師。克其城。貝勒篇古。鄭親王弟也。征朝鮮。竪梯登朝鮮王宮城。以功封固山貝子。楊古利。滿洲正黃旗人。太祖以女妻焉。崇德二年。從征朝鮮。有敗卒伏崖間。竊發鳥銃。傷重而卒。太宗親臨喪以慟哭。追封武勳王。以子㙮瞻。襲超品公。順治中配享。巴篤里。從征朝鮮。孟坦。天聦元年。從征朝鮮。兩以先登。獲賞。楞額禮。楊古利弟也。天聦元年。從征朝鮮。入義州。三年。海島漢人。據朝鮮鉄山。率精兵勦之。達爾漢。尙公主。封額駙。天聦初。從征朝鮮。吳巴海。天聦元年。從征朝鮮。以二次登城功。受賞。勞薩。滿洲鑲紅旗人。崇德元年。從征朝鮮。卛兵三百。僞爲商人。先至朝鮮國王所都王京圍之。敗其兵。額參。滿洲正黃旗人。崇德元年。從征朝鮮。朝鮮遣人致書於明。額參見而射之。太宗嘉其能。明年。同楊古利大破朝鮮兵。楊古利傷於敵。太宗甚慟。見有卒走山巓東去。或曰。此卽傷楊古利者。令額參逐之。明日獲首以獻。葉赫朱瑪喇。崇德元年。征朝鮮。擊開平。斬獲無數。蘓魯邁。天聦元年。征朝鮮。陳泰。征朝鮮。柯爾崑。建州靈春里人。從太宗定蒙古。服朝鮮。○案王士禎撰柯爾昆神道碑。葢官護軍統領。世襲拖沙喇哈番者也。不載一統志。故今附于此。

明無龜字名

[编辑]

池北偶談王士禎著曰。漢唐宋已來。取龜字命名者。不可勝紀。至明。遂以爲諱。殊不可曉。惟張太嶽生時。其母夢一大龜入室。因名曰龜。後夢神人謂洩天機。乃易名。余按李中字子庸。吉水人。其弟子有王龜年。見明史稿。

義陵

[编辑]

劉禹錫武陵書懷詩序。引常林義陵記云。初項籍殺義帝於彬。武陵人曰天下憐楚而興。今吾王何罪。乃見殺。郡民縞素。哭於招屈亭。高祖聞而異之。故亦曰。義陵。葢高祖之爲義帝發喪。良以此也。

臣瓚

[编辑]

丹鉛錄。楊愼撰。秦之罘刻石。去姓稱名。後世遂多不知姓。而歷代或多效之。惑矣。如晉書云。謝玄北伐苻堅下。遽云安與玄圍棊。玄上去一張字。初學觀之。知爲何玄耶。漢書注。稱臣瓚。後人亦迷其姓。何吝書此一字耶。如五代梁唐間。有王彦章,謝彦章,彭彦章。使去其姓。知爲王耶謝耶彭耶。德懋案歐陽公歸田錄。學士箚子。不著姓。但云學士臣某。自盛度,丁度。同在翰苑。因著姓以別之。遂爲例。正字通。張自烈撰。史記集解。引臣瓚曰。裴駰言不知瓚姓氏。彼以爲傅瓚。此以爲于瓚後。雖確指其姓傅。爲晉荀勗。同挍定穆天子傳者。世不信也。故著書引證。必依國史例。直書某姓某名。凡汎稱謚稱地稱字。幷非。朱熹四書集註。稱程子。學者不考二程兄弟語錄。卒莫詳孰爲顥說孰爲頤說。此又稱姓去名之誤也。兩山墨談。陳霆撰。臣瓚者。昔人謂不知何人。今案晉中書監和嶠。嘗領命挍正穆天子傳五卷。瓚乃其校書官屬。郞中傅瓚也。後人取其說。以釋漢書。故有臣瓚註。德懋案丹鉛錄曰。薛瓚註。漢書引汲塚古文云云。我國新羅百濟。雖有姓而不稱姓。只稱名者。往往有之。至今慶尙全羅兩道之人。互相稱謂或去姓而呼。猶有羅濟之俗也。又我國凡於逆賊。去姓而呼。或於文籍。具書姓名。則必墨抹其姓。不辨画點。亶出於疾惡之美意。而年久之後。不識爲何姓。則反使其惡。未盡彰露焉。近世有澹墨抹姓。僅辨画點之䂓。

赭白馬圖

[编辑]

中國名画。画東國事物者。往往有之。陸探微有高麗赭白馬啚。貞元末。新羅國獻孔雀案我國無孔雀。從日本來也。日本亦無孔雀。從海舶而至。解舞者。德宗詔邊鸞於玄武殿。寫皃。張南本画高麗王行香圖。

日本寄占城書

[编辑]

日本人。寄占城國王書。文與事俱奇。日本國臣使舶司長谷川左兵衛藤廣。謹呈書占城國主殿下。風舶往來。千里如面談。爲慰爲喜。前日伽羅香百斤來。吾邦遣白銀二拾貫。目何爲銀多而香少哉。所深怪也。有佳香。則以柬埔寨之便。可被相達也。腰刀一柄。附貴使去。吾主君之所贈於殿下也。又被物二領被。寄貴夫人。又二領被。寄貴姊。又二領被。寄貴妹。且又吾儕贐物脇刀壹。獻之于殿下以往。益修盟好之道者。豈有他乎。及有佳香而必可有。其告吾邦。遣人須買取之。所乞者。以風便而得佳香也。事事附使者之舌頭。不宣。元和九年八月日。

[编辑]

丹鉛錄曰。古昆陵志。有漢司農劉夫人碑文。許劭所製。存者僅百十字。中有𠈦迲二字。不知何音義。又酒官碑。有𡖋字。亦不知識。書以詢知者。案升菴又論𡖋字。引唐韵𡖋卽亦字。謝在杭曰。楊用脩最稱博識。亦善杜撰。而劉夫人碑中𠈦迲二字及酒官碑中𡖋字。亦不識。我國有迲字。而不合於劉夫人碑字。州縣。以鐵索束柴以量之曰。一二迲。無音義。只稱ᄌᆞ래。輿地勝覽。杆城別號迲城。

御號松軒

[编辑]

牧隱集李穡撰曰。李商議。問其字及居室名。又請名一郞。予取桂花秋皎㓗。字之曰某。謹案仲字下㓗字。配桂莫如松。且公所重者節義也。故扁其居曰松軒。三郞之名曰芳毅。故名一郞曰某。謹案我定宗大王初諱。果毅相須者也。吟成一篇。著鞭樞府愧揚揚。同日磨肩入省堂。月滿海山何皎皎。歲寒松栢愈蒼蒼。友恭可見親情恰。果毅何憂敵勢強。願與一時諸大將。共師終始郭汾陽。德懋案此時太祖大王春秋四十七歲。方始有表德歟。或至此而改撰表德歟。然則前日表德。未知爲何耶。定宗大王此時春秋二十五歲。則此諱之前。應有初命之諱。而不可攷也。且先擧芳毅。而次擧定宗。何也。太祖一男。卽芳雨。而定宗序居第二。而今稱一郞。何也。

遐壽

[编辑]

人之享遐壽。雖係鍾氣。或因修養。或因寡慾。或因適意。而亦或有不識修養之爲何事。凡諸放僻邪侈。戕賊其身之事。無所不至。而克享遐壽。葢如此之人。鍾堅剛之氣。超卓常品。若使天資寡慾。稍能從事乎修養適意之方。則當享七十八十者。安知不至九十一百也哉。今錄古人不戕賊而享遐壽者。石林燕語葉夢得撰曰。文潞公致仕年幾八十。神宗問卿攝生。亦有道乎。對曰無他。但能任意自適。不以外物傷和氣。不敢做過當事。酌中恰好卽止。孫公談圃▣▣▣▣曰。林英年七十。氣貌不衰。或問何術致此。英曰。但平生不會煩惱。明日無飯喫。亦不憂。事至則遣之釋然。不留胷中。暖昧由筆徐充撰曰。竹鶴老人何太守。享年九十有九。徐中書南嘗問曰。有何修養之道。而致壽若此。答曰。只是好吃的。不要多吃。不好吃的。全不吃。

晝寢

[编辑]

論語宰予晝寢。或曰。晝居內寢。或曰。畫其寢室。甲乙未决。今幷記之。七經小傳劉敞著曰。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學者多疑宰予之過輕。而仲尼之貶重。此不深考之弊也。古者君子。不晝夜居於內。晝居於內。則問其疾。所以異男女之節。厲人倫也。如使宰予廢法縱慾。晝夜居於內。所謂亂男女之節。俾晝作夜。大雅之刺幽厲是也。仲尼安得不深貶之。然則寢當讀爲內寢之寢。而說者誤讀爲眠寢之寢。野客叢書王楙撰曰。宰予晝寢。夫子譏之。寢者。寢室也。葢晝當居外。夜當居內。宰予晝居內。未必留意於學。故夫子譏之。非謂其晝眠也。篔窓筆記撰人當考曰。宰予晝寢。矦白所註。論語謂晝字當作畫字。葢夫子惡其畫寢之侈。是以有朽木糞𤗼之語。然矦白隋人。善滑稽。嘗著啓顔錄。意必戱語也。及觀昌黎語。亦解云。晝寢。當作畫寢之誤。因樹屋書影周亮工撰曰。喬文衣曰。晝寢章。先君謂當讀畫寢。寢廟也。諸侯晝寢。大夫以丹。士庶以白堊。春秋僭亂成風。宰予習焉。而畫其寢。過斯甚矣。朽木糞土。所以明其賤。何誅之責。所以甚其失。不然一晝寢耳。罪豈至是。又考字書。無晝字。三宿而後出畫。又讀作畫。晝作畫。其必然乎。然昌黎論語解。已有此說耳。

御諱缺筆

[编辑]

金石文字記。顧炎武撰。唐石經。虎字皆缺末筆。作虎虓號𧈏饕淲箎𥚚字。皆同避。太祖諱淵字。皆缺筆作。婣亦作。避太宗諱世字。皆缺筆。作。泄作洩。紲作絏。棄作弃。勩作。葉作𦯧㳿𭪱𡝥𧨯𡍕𠉪。皆改從云。民字。皆缺筆作民。氓作甿。岷作㞴。泯昬緡𤸅䃉暋愍。皆改從氏。避肅宗諱亨字。皆作。避肅宗諱䂊字。皆缺筆作豫。避代宗諱适字。皆缺筆作。避德宗諱誦字。缺筆作。避順宗諱純字。皆缺筆作𫃜。避憲宗諱恒字。皆缺筆作𢘆。避穆宗諱湛字。皆缺筆作。葚作。椹作。避敬宗諱乃若高宗諱治。中宗諱顯。睿宗諱旦。玄宗諱隆基。文宗諱涵。皆不缺筆者。禮。天子事七廟。自肅至敬七廟。而高祖太宗。創業之君。不祧者也。玄宗以上。則祧廟也。故不諱。文宗則今上也。古者卒哭。乃諱。故生不諱。稗官雜記。魚叔權撰。本國列聖御諱。皆有代用之字。今人𮉾知之。度祖諱代沖。德懋案沖字與御諱。音義俱不類。太祖諱代朝。太宗諱二名。不偏諱。故無代用字。世宗諱代𥛯德懋案世宗御諱。是罕用之字。似無代用。文宗諱代琳。世祖諱代理。德宗諱代明。睿宗諱代光。成宗諱代欣。德懋案自世祖至成宗御諱。俱罕用之。字不必代用。中宗諱代豫。仁宗明宗諱稀僻。無可代用。德懋謹案自宣祖以後。未聞有代用之字。而惟宣祖初諱代用斤。其餘未聞也。頃年文苑諸公。奉敎校閱御定宋史筌。沈直學念祖。建議。凡遇本朝當諱之字。用石經缺筆之法。此後公私書籍。往往用此式。

忠宣王遊五臺山

[编辑]

亭林集。顧炎武撰。五臺山記。引元史武宗至大二年二月癸亥。皇太后幸五臺山。三月乙丑。令高麗王。隨太后之五臺山。案藩王遊五臺山。稀貴之事也。卽高麗忠宣王元年己酉。

石牛氏

[编辑]

我國僻姓。有㸴氏。音小。無義。㸴字石下牛。故音小。小諺音。俗以牛爲故也。然姓苑有石牛氏。卽復姓也。㸴氏本石牛氏。而合爲㸴氏歟。金史國語解石抹。漢姓曰蕭。案石抹。或稱石末。末字譌作牛字。合爲㸴字。而因音蕭歟。蕭亦諺音

蒙古改號

[编辑]

元世祖至元八年。建國號曰元。命徒單公履撰建國號。詔曰唐之爲言蕩也。堯以之而著稱。虞之爲言樂也。舜因之而作號。馴至禹興而湯造。互名夏大而殷中。世降以還。事殊非古。爲秦爲漢者。盖從初起之地名。曰隋曰唐者。又卽始封之爵邑。是皆徇百姓見聞之狃習。要一時經制之權宜。可建國號曰大元。葢取易經乾元之義。玆太始流形於庶品。孰名資始之功。西蒙野話。撰人俟考。元建國曰大元。取大哉乾元之義。建元曰至元。取至哉坤元之義。殿曰大明。曰咸寧。門曰文明。曰健德。曰雲從。曰順永。曰安貞。曰厚載。皆取乾坤二卦之辭。朱昆田曰元之建國建元。以及宮門之名。多取乾坤之文。顧於二卦之外。若屯蒙師剝離困睽革漸升无妄大小過。禁羣臣表箋。不得用。用則駁之。應回避者。凡一百七十九字。載諸典章。然如仙靈歸化泉陵等字。皆在所禁。而州縣名犯此極多。不知當日作何回避也。案別建國號。不襲前代。意見卓越。足爲後代之典則。而至若回避轉多。忌諱愈煩。則亦夷俗之靡靡也。

陳理

[编辑]

明高皇帝洪武五年壬子。高麗恭愍王二十一年。徒陳理,明昇於高麗。居易錄。王士禎撰。柯陳氏譜云。陳友諒子理。敗亡入蜀。改姓鬱。居合江縣。子孫繁衍。散在涪州長壽諸邑。明末兵部尙書陳新甲。其後也。後理年八十。攜一子再入楚。居興國州。其子姓尤繁衍。不下萬人。卽今柯陳是也。明紀遺聞。撰人俟考。陳友諒亡後。陳琕案似是理字之譌被擒。友諒尙有二子。絜眷屬。逃入楚中深洞。自相昬配。將一姓別爲二姓。弟仍陳。兄將陳字易作𮟽字。名曰哥。陳子孫繁衍。兩書所記。互有異同。而陳理再入楚。恐涉孟浪。

歐趙格言

[编辑]

歐文忠曰。學書勿浪書。事有可記者。他時便爲故事。趙文敏曰。凡作字。雖戱寫。亦如欲刻金石。二公之言。可作後生之烱戒。冊葉間亂墨。壁紙上胡艸。已極憎恨。而札背縱橫。沒趣味之隨筆硯。盖顚倒無頭尾之習字。神旣不守。心亦無檢。其可哀也已。

蠻種

[编辑]

猺。八蠻之屬。獞。五嶺以南蠻人。狆。苗人名。狑。犬名。獠。八蠻遺種。𤝕。獸名。獚。黃犬。狼。豺屬。狪。狀如豕有珠。犵狫狇。蠻也。𤝎。廣西苗種。𤠈。西南苗人名。猓。猓肰獸名。𤞀。猰也。獏。俗貘字。𤠍狐。五溪蠻盤瓠之種。𤝳。獠姓。𤣞,𤣞,玀,玀,𤠫,𤟯,𦍕。字書或未收。皆廣西蠻種也。蠻皆盤瓠之後。故皆從犬。盤瓠者。犬也。廣志云。獠民皆七月生。葢獸種也。

微物識時節

[编辑]

餘冬緖錄。何孟春撰。五月五日。蝦蟆必伏水艸不鳴。七月七日。烏鵲則集林木不飛。案鵲七月。必禿頭。世傳爲牛女成橋。丙日。嘉魚出穴。甲子庚申。玳瑁開口不食。案粤西偶記。粤西人養玳瑁。飼以小魚。每至甲子庚申日不食。俗謂玳瑁齋日。雉知雷起。虎知衝破。燕知避戊己。鵲巢知背太歲。晞髮集。謝翺撰。甌粤之南。某山民。不知曆。惟戶養蜂。朝暮候之。蜂之分也。其日必吉。人家貿易趣成。㛰嫁興作。皆候之。有販者。留其地一年。書蜂分日。百有奇。取曆驗之。皆黃道紫微天月德吉曜也。嶺南雜記。吳震方撰。鐵樹高數尺葉紫。開花如桂而不香。或云。此樹週甲子一開。開必以丁卯年。余偶記動植。能知時日數條。有客適在座。言穀雨前三日後三日。衆魚相聚。必磨啄于水中巖石。又言鸛每於立春日必來。審舊巢而去。後又來修葺。伏卵育子。九月始去。明年立春。又來。每年如此。

羣經字數

[编辑]

金石文字記。顧炎武撰。唐國子學石經。周易二萬四千四百三十七字。尙書二萬七千一百三十四字。毛詩四萬八百四十八字。周禮四萬九千五百一十六字。儀禮五萬七千一百一十一字。禮記九萬八千九百九十四字。春秋左氏傳一十九萬八千九百四十五字。公羊傳四萬四千七百四十八字。穀梁傳四萬二千八十九字。孝經二千▣百▣十三字。論語一萬六千五百九字。爾雅一萬七百九十一字。張參五經文字。唐元度九經字樣。九經幷孝經論語爾雅字㨾等。都計六十五萬二百五十二字。今在西安府儒學鄭耕老勸學曰。毛詩三萬九千一百二十四字。案今錄。趙吉士所引與周密所引。往往字數不同。故幷錄之。毛詩三萬九千二百三十四字。大抵周密所錄不大錯。趙雖爲主。必錄周記。○與唐石經字數。無一相同。尙書二萬五千七百字。周禮四萬五千八百六字。禮記九萬九千二十字。周密所引九萬九千一十字。○中庸大學若剔出。則中庸三千五百六十八字。大學一千七百五十一字。周易二萬四千二百七字。周密所引二萬四千一百七字。春秋左氏傳一十九萬六千八百四十五字。論語一萬二千七百字。周密所引一萬一千七百五字。孟子三萬四千六百八十五字。孝經一千九百三字。大小九經合四十七萬四千九百五字。以今所錄計之。則合四十七萬九千九百九十字。其曰四十七萬四千九十五字云者。大誤。周密所引。則合四十七萬八千九百九十五字。當以周密所引爲定。肰數爻傳寫易譌。若得暇日。則當手計十三經章數字數以正之。而亦未易也。若以中才爲率。日誦三百字。則不過四年半可畢。或以天姿稍鈍。𢠔中才之半。日誦一百五十字。亦止九年可畢。苟能熟讀溫習之。使入耳著心。久不忘失。全在日積之功耳。閻詠曰。九經非唐制。亦非宋制。唐以禮記春秋左傳。爲大經。詩周禮儀禮。爲中經。易書春秋公穀。爲小經。宋合三傳。舍儀禮而以易書詩周禮禮記春秋。爲六經。又以孟子。升經。論語孝經爲三小經。明郝敬九經。又異於是。竊謂儀禮公穀。皆不可闕。當補曰。案閻詠識鄭耕老勸學之後故曰當補。儀禮五萬六千六百二十四字。公羊傳四萬四千七十五字。穀梁傳四萬一千五百十二字。合十四萬二千二百十一字。與唐石經字數無一相合。日誦三百字。更一年三四月可畢。卽減半亦不過二年半矣。爾雅十一卷。存以流覽。可。不復成誦。徐緘讀書說曰。合九經。計之以葉數。凡二千八百四十有七。周易程傳本義四百七十五葉。尙書蔡傳二百四十七葉。詩集註三百三十四葉。春秋左傳,公羊,穀梁,胡傳八百一十五葉。禮記纂註五百一十五葉。論語,孟子集註。大學,中庸章句四百三十四葉。史以資治通鑑爲折衷及仁山前編,續宋元鑑,國語,戰國策,史記,甲子會紀,前漢書凡一萬七千七百九十有八。通鑑溫公原本胡三省註九千五百八十六葉。前編一千六十六葉。宋元一千五百四十七葉。國語韋註二百九十七葉。戰國策正文三百八十葉。史記小司馬註一千九百四十九葉。會紀三百零四葉。班固漢書二千六百六十九葉。以一歲日力計之。自慶弔祭祀伏臘而外。可得三百日。日以半。治經程三。以半治史程二十。閱三載。經史俱可訖功。毛奇齡二友銘曰。徐伯調諱緘。家山陰之梅市。自著讀書記云云。每日以半治經限三葉。以半治史限二十葉。閱三年訖功。其勤如此。肰尤富聞見。雖口吃不善辨。而旁通曲引。歷歷穿貫。叩之無不鳴。王崇簡曰。昔友人宋文玉。少司空。爲給諫時。曾於十三經。分爲段落。日讀幾行。一年除歲時曠去。以一人計之。自十二三歲讀起。至十八九歲可畢。案鄭耕老以九經準九年。葢準稍鈍者。而宋氏以十三經。準七年。程課頗峻。陸隴其曰。讀書分年日程三卷。元程畏齋先生。依朱氏讀書法修之。以示學者。朱子言其綱而程氏詳其目。誠由其法而用力焉。內聖外王之學。在其中矣。當時頒行學校。明初諸儒。讀書奉爲準繩。故一時人才。雖未及漢宋。經明行修。彬彬盛焉。及乎中葉。學校廢弛。由之者鮮矣。今國家尊崇正學。諸不在朱子之術者。皆擯不得進。羽翼朱學之書。以次漸行。學者始有此書。余故校而梓之。

箕子朝鮮世系

[编辑]

趙斯文衍龜。嘗見一書。錄箕子以後謚諱歷年。爲寄余一通。雖甚荒誕。而姑記之。以備竹書路史之異聞焉。○太祖文聖王箕子。四十年。莊惠王松。二十五年。敬孝王詢。二十七年。恭貞王伯。三十年。文武王椿。二十八年。太原王札。四十四年。景昌王莊。十一年。興平王捉。十四年。哲威王調。十八年。宣惠王索。五十九年。○本注國家晏然無事。誼襄王師。五十三年。文惠王炎。五十年。盛德王越。十五年。悼懷王職。二十五年。文烈王優。十五年。昌國王睦。十三年。武成王平。二十六年。貞敬王闕。十九年。樂成王懷。二十八年。孝宗王存。十七年。天老王孝。二十四年。修道王襄。十九年。徽襄王邇。二十一年。奉日王參。十六年。德昌王僅。十八年。壽聖王翔。四十二年。英傑王藜。十六年。逸泯王崗。十七年。濟世王混。二十二年。淸國王璧。三十五年。導國王澄。十九年。赫聖王騭。二十八年。和羅王謵。十六年。說文王賀。八年。慶順王萃。十九年。佳德王詡。二十七年。三老王𰞮二十五年。○案𰞮疑煜。顯文王釋。三十九年。章平王潤。二十八年。宗統王恤。十二年。哀王準。二十八年。○本注自箕子。至哀王四十一世。合九百二十七年。○案東史箕子四十世孫否。服屬于秦。子準嗣位。爲衛滿所逼。南奔爲馬韓。自箕子至準。凡四十二世。合九百二十九年云。而今此則無所謂否。而歷年亦少差。或傳寫之訛歟。○案魏畧曰。箕子後四十餘世。朝鮮矦準僭稱王。則自準始稱王。而箕子以後。恐不稱王。肰或皆追尊歟。輿地勝覽。所謂朝鮮武康王。卽準。而今稱哀王。何也。馬韓康王卓。三年。○本注漢惠帝二年戊辰立。○案東史箕準。漢惠帝元年丁未。避衛滿。至金馬渚都焉。箕準當爲馬韓始祖。而今以康王爲始祖。年紀亦差。安王龕。三十二年。惠王寔。十三年。明王武。三十一年。孝王亨。四十年。襄王爕。十五年。元王勳。二十六年。稽王十六年。○本注癸卯爲百濟溫祚王所幷。自箕子封朝鮮周武王元年己卯。至漢成帝鴻嘉三年癸卯。凡四十九世。合一千一百六十八年。○案東史。新莾始建國元年己巳。馬韓爲百濟王溫祚所滅。自箕子至馬韓総一千一百三十年。與此有異。近世奇氏。於光州。浚渠得石碑。刻箕子以後奇氏世系甚詳。又濟州高氏。嘗鑿地得石刻。自高氏始爲星主。世系亦詳。今箕子世系。亦此類歟。安都正鼎福撰東史綱目。載箕子世系。後因刪拔李金化萬運偏紀年兒覽。余示箕子世系。遂附錄。以爲傳疑之例。

虎紋鳥

[编辑]

紅衣島在羅州之南。英宗朝遣備邊郞。看審形止。舟泊一無人島。有大鳥。伏于草莾。頭如大甕。羽皆虎紋。舟人戒同行者。屛氣勿語。俱以網席覆身而伏。少選。鳥飛去。奮身甚遅重。舟人曰。此鳥每呑人。故避之。有畫師隨行者。傳此語于鄭石癡。喆祚。案日本記畧。嵯峨天皇弘仁四年。右衛門府獻鳥。似眞虎。羽毛觜足皆赤。時人莫知其名云。畵師所見大鳥。卽此鳥也。鵂鶹似猫。此鳥似虎。亦一類也。

宙合

[编辑]

奎章閣上層樓。卽宙合樓。上所命也。世人莫識其義。案管子宙合篇曰。天地萬物之槖也。宙合有槖天地。天地苴萬物。故曰萬物之槖。宙合之意。上通於天之上。下泉於地之下。外出於四海之外。合絡天地以爲𮖐。散之至於無間。上下四方曰宙。六合之義。盖出於此。

少年魚

[编辑]

日本逸史。嵯峨天皇敕。有曰。水陸之利。公私所俱。捕之不時。物無繁育。如今百姓。好捕少年魚。雖多無用。少年魚三字。甚新。盖數罟。不入汚池之義也。

滇俗辮髮

[编辑]

霞客遊記。明徐宏祖撰。此間。卽指滇省安寧州。幼童女。辮髮一條垂腦後。女娘及男之長者。辮髮兩條。垂左右耳旁。女仍用包䯻。男仍用巾帽。冠其上。若囉囉。則辮髮一條。週環於腦額。若篐其首者。又有男子未冠者。從後腦下。另挽一小䯼若螺。綴於後。案與東俗相同。亦蒙古遺制。元之遺孽。王于大理。故獨不變舊俗也。東國則童男女及長女。遵蒙古遺制。丈夫獨不然。遊記又言。翠峯山在曲靖西北。朝陽菴。劉九菴大師所建。師名明元。太康人。爲侍御。嘉靖甲子。駐錫翠峰。土人言。侍御出廵。案置二桃。爲鼠所竊。侍御窺見之。佯試門子曰。汝何竊桃。門子不承。嚇之曰。吾將刑之。門子懼刑。遂妄承之。取他核以自誣。侍御曰。天下事枉者多矣。乃棄官。薙髮于此。此與李貞翼公。試詰奴偸鷄子事相同。遊記又言。貴州稱市曰場。亦與東同。

雍正

[编辑]

儀禮特牲饋食禮曰。宗人視牲告充。雍正作豕。鄭康成曰。雍正。官名也。北面以策動。作豕視聲氣。近世以雍正爲年號。偶與作豕官同。宰相之不學可知。宰相須用讀書人。非虛語也。且正之爲字。卽一止。故明代以爲年號之忌諱。正統正德之世。皆非治世。

宋詩紀事

[编辑]

厲鶚字大鴻。浙江錢塘人。康煕庚子擧人。著有樊榭詩集。編宋詩紀事。載高麗國王王徽案文宗也,韓繳案繳卽皦之譌。如朴寅亮,魏繼延案延卽廷之譌,朴景綽,李資諒,無名子等詩。案寅亮以下。皆使臣也。今考高麗史。景綽不以使臣見。

勉強

[编辑]

人之心術隱微處。雖不可易見。然有一事可驗其刻薄者。凡聞人遭意外夭折非常厄窮驚慘可怜之事。少無咨嗟之言。惻愴之色者。非人情也。幾何不爲幸災樂禍之歸哉。若斯之人。見人悖逆而不知嫉。受人恩愛而不知感。直次第事耳。安望其爲孝子忠臣也哉。以此觀人。百無一失。有才有文。雖稱自好而眞小人也。偶讀榕村集。有一段實合余心。故錄之。榕村曰。人能勉強便好。六家叔少時。聞人家有不祥事。便有喜色。某規之曰。叔父何爲幸人之災。樂人之禍。叔頷之。自後勉強爲咨嗟。或作愁苦酸悽不可忍耐之狀。其始末必卽出於實心。到後來。便習而成性。他如今福祿壽考。甲於一族。若那意不變。便非享福之相。

[编辑]

貉似狸。銳頭尖鼻。斑色毛深厚溫滑。可爲裘。龍飛御天歌註鄭麟趾等撰曰。我太祖嘗於盛暑。坐川邊。傍近大藪。有一蜜狗走出。急取樸頭射之而踣。於是相繼而出。凡二十發。皆斃之。似狐而小。善尋空木中蠭蜜。齧木空。以尾濡取之食。故名蜜狗。俗號覃甫。李三灘承召。有題蜜狗食橡實圖詩。或云。覃甫。卽啖父獍也。蜘蛛害母。故俗名拒母。述異記。任昉撰。獍狀如虎豹而小。始生。還食其母。故曰梟獍。韻會。黃公紹撰。獍通作鏡。前漢郊祀志註。孟康曰。梟。鳥名。食母。破鏡。獸名。食父。破鏡。如貙而虎眼。爾雅釋獸。貙獌似貍註。今貙虎也。大如狗。文如貍。字林呂忱撰曰。貙似狸而大。一云似虎而五爪。案諸說。則貉旣如貍。而獍如貙。貙又如貍。則貉之爲獍。或信然歟。鷹巢於樹顚。生衆雛。雛稍具毛羽。則有害母之心。故其母畏之。得肉物。不敢入巢。翔空而墜之。則雛必騰身仰攫。不及而落於地傷脚。以傷脚者。爲良鷹。然此亦梟獍之類。但爲才所掩。反得良俊之名。吁其不公矣。

封臂

[编辑]

官府有火急之令。則以繩。纏皁隷之臂。紙封其末而署之。欲其耐痛而急走也。此法高麗時亦有之。鄭仲夫身長七尺。州上軍籍。封臂送京。崔弘宰。見而異之。充控鶴禁軍。

炟艾

[编辑]

獼猴桃。一名輭桃。俗名達愛。輿地勝覽。高麗神宗初。崔忠獻奏黜內侍閔湜等。以俗傳王飮炟艾案炟艾。卽達愛之同音。井。則䆠者用事。乃毁之。俚語藤梨謂之炟艾。藤梨二字。甚新。

高麗人諱武字

[编辑]

高麗惠宗諱武。益齋李齊賢仕元嘗使蜀過漢武帝茂陵。作蝶戀花詞題曰。漢乕帝茂陵。東文選仁宗遺敎曰。文虎百僚。同心協德。牧隱李穡作鄭母詩曰。惟我西原允虎允文。皆回避惠宗諱也。然嘗考高麗人文字。未必盡避也。太祖諱建。定宗諱堯。光宗諱昭。成宗諱治。穆宗諱誦。顯宗諱詢。德宗諱欽。靖宗諱亨。文宗諱徽。順宗諱勳。宣宗諱運。皆恒用字。應有回避字。而不盡考也。

帝王行三年喪

[编辑]

晉武帝,魏孝文帝,周武帝,宋孝宗,明惠宗,滕文公,契丹聖宗,李雄,姚興。

敬空謹空

[编辑]

世人不識書末敬空謹空之義。今人。或有於慰狀末。書謹空者。今得二條。黃魯直云。太祝辨九𢷎。𢷎。卽拜也。三曰。空手拜頭至手。所謂拜手也。唐人書末云。謹空。謂空手也。沈存中云。前世風俗。卑者致書於所尊。尊者但批紙尾。答之曰反。故人謂之批反。如官司批狀。詔書批答之類。故紙尾多作敬空字。自謂不敢抗敵。但空紙尾。以待批反耳。尊者。亦自處不疑。不務過敬。前世書契甚簡。亦少用聯幅者。後世虛文浸繁。無昔人欵欵之情。此風極可惜也。今案二條。沈說是。

后山簡齋

[编辑]

后山,簡齋。俱是宋人。俱是姓陳。俱是詩人。而詩又品格相同。其名與字。人或混稱。有時莫辨。后山名師道。字無己。又字履常。簡齋名與義。字去非。

海印寺藏經

[编辑]

藏經。世稱八萬大藏經。大凡佛家多稱八萬四千。如大戒。亦有八萬四千條也。擧大數言之。未必經卷爲八萬也。海印寺藏經版。俗傳新羅哀莊王時所鐫。荒誕不經。寺僧別有所記。戊申年高麗國大藏都監奉勑雕造。案高麗定宗三年。穆宗十一年。文宗二十二年。仁宗六年。明宗十八年。高宗三十五年。忠烈王三十年。恭愍王十七年。皆是戊申。高麗凡六戊申。未知何代所造。今攷目錄三卷。起天字至洞字。各一函。自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六百卷。止一切經音義一百卷。統一千五百六十三部。六千五百二十九卷。印紙七千七百二十八牒二張。又攷謄傳世祖朝搨印節目一冊。今畧錄。○天順元年戊寅八月日來二月爲始。所用米糆。附近各官稤上米五千石。○天順元年九月二十六日。右副承旨金礩。次知純倭紙二件。交倭紙一件。校正結𮖐上京。裝冊經衣紙。松染大藏經衣紙。全羅道九百九十卷。慶尙道九百九十卷。忠淸道九百七卷十張。江原道四百五十一卷五張。黃海道五百十卷五張。○天順二年二月二十三日。同副承旨鄭軾。次知印出純倭紙。交倭紙。裝結時。一冊張數百張。以限定。給合爲一冊。或過百張不及百張亦可。心經目連經。張數不多。經一冊。合五六經合結。○天順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右副承旨合礩。次知大藏經五十部。印出。海印寺一本。興天寺一本。禮曹一本。四十七件內一件。擇善福泉寺安邀。其餘安邀各寺和尙。議論啓聞。○天順二年九月十四日。都承旨曹錫文。次知四十七件內。陜川海印寺二件。高靈盤龍寺四件。晉州白巖寺一件。五臺寺一件。七佛寺一件。凝石寺一件。星州龍淵寺一件。安峯寺一件。靈山普林寺一件。密陽載岳寺一件。安東白蓮寺一件。梁山通度寺一件。中方寺一件。大芚寺一件。慶州天龍寺一件。佛國寺一件。咸陽君子寺一件。宜寧萻提寺一件。永川居祖寺一件。鼎鄕寺一件。尙州觀音寺一件。楊州檜巖寺一件。砥平上元寺一件。順天松廣寺一件。康津萬德寺一件。靈巖道岬寺一件。綾城雙峯寺一件。長興成佛寺一件。光陽玉龍寺一件。茂長懺堂寺一件。南原勝蓮寺一件。海南大芚寺一件。珍原下淸寺一件。泰仁雲住寺一件。務安法泉寺一件。光州證心寺一件。潭陽龍泉寺一件。報恩福泉寺一件。沃川地勒寺一件。高城楡岾寺一件。○天順二年九月十四日。慶尙道經紙九萬九千四百貼。全羅道九萬九千四百貼。忠淸道九萬七百五十四貼。江原道四萬五千一百二十六貼。黃海道五萬一千一百二十六貼。純倭紙一萬七千二百五十四貼。交倭紙八千六百三十四貼。印經正入三十八萬五千八百九十五貼。內雜草紙經四十七件。每一件所入七千七百七十貼十張。凡三十萬二千七百二十二貼十張。純倭紙經二件。所入七千七百十七貼十張。雜草紙經四十七件。衣紙正入三千四百二貼十二張。○赴役僧數。公粮僧七千五十七。私粮僧一千四百八十五。供給中米四千六百七十九石六斗。○監蕫諸臣。奉直郞行成均主簿鄭垠。保義將軍行龍驤衛攝護軍尹贊。推忠佐翼功臣通政大夫承政院都承旨經筵參贊官兼尙瑞院尹修文殿直提學知製敎充春秋舘修撰官兼判奉常寺事知吏曹內直司樽院事曹錫文。輸忠衛社協策靖難同德佐翼功臣崇政大夫判中樞院事集賢殿大提學知經筵春秋館事兼判兵曹事成均館大司成高靈君申叔舟。崇祿大夫判中樞院事修文殿大提學兼判戶曹事李仁孫。輸忠衛社同德佐翼功臣大匡輔國崇祿大夫鈴川府院君尹師路。輸忠云云功臣桂陽君璔。官高者。從左而右。○印成大藏經跋。臣聞我佛如來。初成正覺。乃曰奇哉。衆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證得。豈憫其人人具足於淸淨無漏之性。而無明所覆輪轉六趣歟。此牟尼出世之本懷。而無恠乎眞說諭說。而其文之至千萬軸之多者也。雖然。法不自弘。由人而弘。則其法之行不行。又在時君世主之信不信如何爾。至於覆至尊之位。窮上聖之資。硏窮性命之理。極乎道德之懿。而又有以洞三藏妙契眞乘。惟我佛慈濟之道。思與億兆蒼生。拾邪歸正。同植德車躋之于仁壽之域。則是乃明君義辟。出於尋常萬萬者之所爲。而千百罕遇之盛際也。天順紀元年丁丑之冬。上傳旨于桂陽君臣璔,領中樞院事臣尹師路,議政府左贊成臣申叔舟,判中樞院事臣李仁孫,權擥,吏曹判書臣韓明澮。承政院都承旨臣曺錫文等若曰。余以否德。承天地祖宗之靈。位乎臣民之上。幸與卿等而共際會。亦非小種善根。惟佛敎之流于震朝以來已久。其說之載于文。又莫若藏經之專。幸其刊版。具在於海印寺。近世善者。印成全部。然間被國家賜于日本。存者無幾。予欲印就若干部。缺缺山福地。上爲先王先王后曁祖考之靈。以資福吉於冥冥。下爲法界含靈。以至昆虫草木之微。幽明共利。普及無際。且凡事始厥爲難。今因肇功。成至五十部。將遍鎭于我國僧藍之大處。卿等其措置當爲之次第以聞。臣璔等奔走惟謹。其經本末巨細。悉謀於慧覺尊者臣信看,判禪宗事臣守看,禪師臣學悅。隨卽啓于上。下承政院。移于各道。分其地之廣狹。以定出紙之多寡。命副知通禮門事臣尹贊,宗簿主簿臣鄭。往慶尙道。預爲區辦。與判禪宗事臣守看,海印住持臣竹軒。仍督其務。且諭監司臣李克培監揔之。遂用明年閏二月創役。至其年四月日告訖。於是命臣守溫跋其後。臣謂諸佛出興。惟爲一事。王者握符膺籙。以興于世。則亦惟欲救民而已。故佛爲三界之師。以導其迷君。爲萬民之主。以濟其生。是雖有經世出世之異。其發誓願廣度無邊之志。則佛與王者一也。恭惟我主上殿下。曩在潛邸。親遭大難。掃除姦兇。天與人歸。天命以集。其爲盛德大業。實我東方未有之聖主也。然卽位以來。不自滿暇。切切求理。民安而猶恐不安。時和而猶恐不和。且謂自古聖帝明王之治天下國家也。莫不崇三寶仗大業。以之福國利世。延洪業於無彊。以無忘世尊正法付屬之遺意。於是成大典。弘揚眞化。盖後之千有餘歲。去之萬有餘里。而我聖上精神心術之妙。慈悲廣大之量。與佛同一機也。或問於臣曰。世之名好學善讀者。不過數十卷而止。今三藏之書。充於棟宇而不可極矣。孰能遍觀而盡究其說乎。臣應之曰。夫妙明圓覺之軆。徹乎古會而無所變。通乎凡聖而無所異。是皆無迷無悟無此無彼者也。楞嚴經曰。一人發眞歸元。十方虛空。悉皆消損。是則我聖上發意之初。卽已轉大法輪而無佛刹。微塵衆生。同證於無上菩提之智矣。又豈必人人之目此而後爲功德哉。是不可以常情而所能度也。天順二年六月日。嘉善大夫行忠佐衛上護軍臣金守溫。拜手稽首撰。善山府使臣金仁民書。○菩缺缺朝鮮國王李。親押。伏爲先王先王后曁祖宗之靈。亡子懿敬。超登極樂。兼及法界含靈。成得解脫之願。印成大藏五十件。裝潢已訖。以本月初十日。於海印寺。特設法會者。右伏以一音圓演於羣機敎。遂立頓漸之別。五竺通詮於眞乘文。則有華梵之殊。半偈福聚。難思片言。善根不議。竊以幸夙植於過去。獲勝報於現今。日有萬機。恒切淵氷之戒。身居九極。敢忘家國之憂。尙恐己德之虧。未享天心之簡。冀三寶之是仗。與百姓而同休。譬之水曰江曰河。豈若海水之大。論其道或儒或老。何如釋氏之高。惟經律論之。全書在佛法僧之捴相。版本在倻寺。鬼擁護而神禁呵。眞化及震朝。天奉行而人信受。宜模印而廣置。作凡聖之皆恭。爰募役於數千餘。庸就帙於五十件。琅函貝牒。玄宗宗密旨之具存。象雨花。妙用神功之莫測。方能事之甫畢。邀悟流而是披。曠劫法筵。天開一代。徽言泉漲。諒勝采之攸辦。庶妙力之遄迦。伏願先王列聖之靈。亡兒孤魂之類。親受大慈之莂。登極樂。方速成正覺之力。坐寂光土。悉捨有漏。普洽無邊。缺缺無任虔禱之至。表宣謹䟽。天順二年八月初十日。○海印寺藏經匱藏于無說殿。乾隆庚子正月初八日。殿火經匱燒。余嘗遊海印寺。亦有箚記。詳載寒竹堂筆記。

司𥔰局

[编辑]

國初。有司𥔰局。䆠者掌之。至世祖朝。始罷之。案集韵。砲亦作𥔰。正字通。俗礮字。

榕村衛程朱

[编辑]

李榕村曰。今人讀程朱書。於其道理精純處。毫不理會。至於地名人名制度。偶然踈舛。便當作天來大事。狂呼大叫。累幅不休。雖說得是。亦令人厭。榕村此言。儘快絶。似爲明之楊用脩,近世之毛奇齡發也。奇齡叱罵程朱。至曰罪大惡極。政是毛生自道也。

興法寺碑後

[编辑]

興法寺碑集唐太宗字。碑後非太宗字。而列書通玄上坐。廣休長老,惠泰長老,州官郞中旻會㭆,侍郞興林㭐,上㚓信希㚓,金舜㭆,秀英㭐。凡八人。而上㚓與侍郞同列。則似是官名。㭆㭐㚓等字。不可究。似是新羅方言。櫟翁稗說。李齊賢撰。北原案北原卽原州。興法寺碑。卽我太祖親製。而崔光胤唐太宗書。辭義䧺深偉麗。字大小眞行相間。氣呑象外。眞天下之寶也。慵齋叢話。成俔撰。今嶺南案南字。似是東字之譌。諸寺。有崔孤雲所撰原州資福寺碑。案興法寺。一號資福歟。抑另有一寺歟。當俟更攷。則王太祖所製而集唐太宗書。亦一奇寶也。

本朝奇謚

[编辑]

判尹辛均胡夷公。知中樞李崇之麥厲公。河城府院君鄭顯祖褊玎公。礪山君宋益孫襄墨公。高麗侍中李仁任荒繆公。案說文。齊太公子伋。謚曰玎公。謚法述義不勉曰玎。

雨航雜錄魚名

[编辑]

雨航雜錄。馮時可著。章巨大者。名石拒。居石穴。人取之。能以脚粘石拒人故名。形如筭袋。八足。長二三尺。足上碨礧戢戢如釘。每釘有竅。其小者。名章擧。又別一種生海塗中。名望潮。身一二寸。足倍之。土人呼塗蟢。又一種。脚短而無釘。名鏁管。其名章巨。魟魚形圓似扇。無鱗色紫黑。口在腹下。尾長於身。其最大曰鮫。其次曰錦魟。曰黃魟。曰斑魟。曰牛魟。曰虎魟。或作䱋。文選所謂鱝魚也。鮸魚狀似鱸而肉粗。三腮曰鮸。四腮曰茅鮸。樂淸所謂鰵魚是也。一曰茅狂。案石拒。卽東國所謂文魚。章擧。卽絡蹄。望潮。卽骨篤。魟魚。卽加五里。鮸魚。卽民魚。鮸與民音相近。鰵與民音最相近。盖此等物名。不用方言。直用華語。而但字不同耳。

[编辑]

厸卽隣。古文前漢班古叙傳。亦厸德而助信。錦城日記。撰人當攷。恭愍朝羅州牧使馬天厸。辛禑朝牧使裴厸祐。都廵問使尹有厸。恭靖朝宥旨別監將軍王厸。世宗朝焰焇敬差官沈龜厸。牧隱集以麟角寺。爲厸角寺。此誤以鄰爲麟也。尹有厸以外。似皆麟字。而麗末國初。人命名。必以厸字。若慣用乙字生字歟。

片箭

[编辑]

片箭。惟我國有之。故與中國之鎗。日本之銃。天下無敵。按金中京留守強伸。爲元兵所圍。兵器已盡。以錢爲鏃。得元兵一箭。截以爲四。以筒鞭發之。此片箭之始也。

中國書來東國

[编辑]

宋哲宗賜高麗文苑英華。宋史高麗傳。哲宗立。王遣使金上琦奉慰。林曁致賀。請市刑法之書,太平御覽,開寶通禮,文苑英華。詔惟賜文苑英華一部。○宋史本紀。哲宗元祐八年。禮部尙書蘇軾言。高麗使乞買歷代史及冊府元龜等書。宜却其請不許。省臣許之。又䟽陳五害。極論不可。有旨書籍。曾經買者聽。大明惠宗建文三年辛巳。我太宗元年。賜文獻通考。趙溫持來。成祖永樂元年癸未。我太宗三年。賜元史,十八史畧,山堂考索,諸臣奏議,大學衍義,眞西山讀書記,朱子成書。二年甲申。我太宗四年。賜列女傳。四年丙戌。我太宗六年。賜通鑑綱目,四書衍義。十五年丁酉。我太宗十六年。賜爲善陰隲書六百本。宣宗宣德元年丙午。我世宗八年。賜四書,五經,性理大全。八年癸丑。我世宗十五年。賜五經,四書大全。明紀宣德八年。賜朝鮮國王李示旁匋我世宗諱五經四書大全諸書。案淵鑑類凾引此。英宗正統元年丙辰。我世宗十八年。諸胡三省音註資治通鑑,趙完璧源委編,金履祥通鑑,陳歷代筆記,脫脫宋史得來。胡註資治通鑑。其餘板刓。待刻許頒。代宗景泰五年甲戌。我端宗二年。賜宋史。英宗天順五年辛巳。我世祖六年。請洪武正韵。版在南京。不得來。武宗正德十三年戊寅。我中宗十三年。得來大明會典。世宗嘉靖四十二年癸亥。我明宗十八年。始賜會典,辨誣改本。淸康煕五十二年癸巳。我肅宗三十九年。附全唐詩,古文淵鑑,佩文韻府共三百餘本。雍正元年癸卯。我景宗三年。附周易折中,朱子全書。七年。我英宗五年。附康煕字典,性理精義,詩經,傳說彙纂,音韻闡微。全唐詩等書。金昌集持來。周易折中等書。密昌君樴持來。

倭皇治亂

[编辑]

繼軆天皇。在位二十五年。安閟天皇。在位二年。日本賢主。䧺畧天皇。在位二十三年。武烈天皇。在位八年。日本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