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青庄馆全书/卷五十五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五十四 青庄馆全书
卷五十五
作者:李德懋
1809年
卷五十六

盎叶记

[编辑]

郑同

[编辑]

帝京景物略。明刘侗撰。洪光寺案寺在燕都西山。建。自郑常侍同。同生高丽。其国王李。我世宗大王御讳。贡入中国。得侍宣宗。后复使高丽。至金刚山。见千佛绕毘卢之式。归结圆殿。供毘卢表里千佛。面背相向。自为碑文。自书之。案考事撮要。鱼叔权撰。永乐元年癸未太宗大王年年。十一月。圣旨选进干净的俊的火者。即选罗迈等三十五名。送进。三年乙酉。礼部咨。选精细中用的火者来用。即选尹凤等八名送进。宣德三年戊申。世宗大王十年。敕会割肉的火者。二名送进。四年己酉五月。遣内官昌盛尹凤。选火者。景泰七年丙子。世祖大王二年。遣内官尹凤,金兴。选小火者以进。即以火者上佐等九人。送进。撮要所载火者之选。凡五次。又按郑同之来。凡四次。成化五年己丑。睿宗大王元年。帝遣大监郑同。赐祭谥及赙。十六年庚子。成宗大王十一年。遣郑同。赐白金纹锦。十七年辛丑。遣郑同。赐册封继妃诰命。十九年癸卯。遣郑同。敕封世子。同病卒。若如景物略所言。则郑同之选。似在宣德四年。而据初次出来成化五年。为四十一年。同之年纪差晩矣。宪宗实录成化四年十二月。遣太监郑同崔安。册封朝鲜世子李。我睿宗大王御讳。为王。既行。巡按辽东监察御史矦英奏。同与安俱朝鲜人。坟墓宗族。皆在其地。于其国王。未免行跪拜之礼。进嘱托之词。殊轻中国之礼。乞追寝成命。遣翰林给事中及行人。往使为便。上是其言。赉赏则遣内臣。册封则遣廷臣。有学行者。英之奏。可谓知礼而得軆矣。案撮要所记。则同之来。在于成化五年。盖发行则在四年冬故也。金刚之行。未知的在何年。又按矦英奏后。辛丑册封。癸卯册封。俱系郑同。则英言未必践也。

如是我闻

[编辑]

余为童子时。读孟子书。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未尝不涕泪横集。于邑不能自已。及阅释典。昔佛入灭后。阿难结集四经陞座。初唱如是我闻四字。一时大众。无不大哭也。曰昨犹见佛。今日已称我闻。亦不觉泫然而感。不但文字之能动人。师弟子之间。情发于中。不暇假为。儒释一致。宛然悲緖。能感后人。

鹿脯帖

[编辑]

容台集。董其昌选。颜真卿鹿脯帖。与宋拓本。不惟字形。大小不伦。乃其文。亦少异。宋拓政自不足据也。十七帖。清晏岁豊。又所使有豊一卿。故自明处。余不解豊一乡作何语。及得高丽刻本。乃云所出有异产。读之豁然。因知王著。但凭仿书入石耳。犹忆辰玉。案王衡字也。得此帖于蒙阴公氏。亟报。余展玩。如得连城。辰玉书法。为此一变。今日重观于德隅斋。感慨系之矣。十七帖。未知我国何人所刻。而为董玄宰所叹赏。盖善本也。中国法书。偶落于我国。复入于中国。为鉴赏家所珍藏。我国无慧眼故也。如李邕书。亦入中国。亦硏斋二笔。李日华撰。金陵兪仲茅先生。藏李泰和邕行书。大照禅师二千馀字硬黄纸。笔法精整。有欧虞风味。先生云。此书自唐以来。即为高丽所藏。以故绝无宣和,政和等玺。群玉,秋壑等印。与苏米等跋。神庙末年。一弁得之平壤。案征倭时将士。将献之幕府。媒进。余策辽事之必败。戒其毋遽往。已而果然。此卷。遂留余处。

金紫银青

[编辑]

金紫银青之义。论之者不同。今备录癸辛杂识。周密撰。官品有金紫银青之目。盖金至于紫。银至于青。为绝品也。贤奕编。刘元卿撰。古有称金貂者。案貂蝉冠。即武冠。古惠文冠。即加笼巾。图见三才图会。常侍侍中插貂。以金为柱也。汉称金紫者。金印紫绶也。其后江左入衔曰金紫光禄。银青光禄。犹此义也。唐所谓金紫者。紫衫金带也。又赐紫及金鱼袋。后元复以金紫银青入衔。国初亦因之。印在秦汉。以为佩服之章。至六朝尚因之。故至小其丞相列矦不过才馀。不以施奏牍也。唐用龟鱼。案鱼。鲤鱼也。唐姓李。故以金为鲤鱼。使朝臣佩之。武氏僭逆。改为金龟。盖取玄武之义也。以代印而印用之奏牍矣。至明而印之寸分加大矣。明之所谓绶。非绶制也芾也。其牙牌则以代印及龟鱼也。古王公列矦。皆金印。丞相将军。亦金印。今法亲王金宝。一二品银印。馀皆铜印。古印列矦存者多铜印。人不能晓。所谓按古赐印外。许得自制铜木牙印。盖仿印制而为之。金银印不能存。铜独得存故也。

𨶠遤㔛乀

[编辑]

我国奇姓中最奇者。今录之。字汇。妞音纽。姓也。高丽有之。案字汇。虽载妞姓。而未闻为何贯。广州有𨶠姓人。自称音卧亿切。谚音字汇。𨶠音坞。小门而无𨶠字。无乃本𨶠姓。而讹为𨶠欤。延安有遤姓。音喧应切。谚音字书。无之。江华志。载㔛姓。案字书。有劼字。音辖。说文。慎也。书酒诰。汝劼毖殷献臣。㔛字或劼字之纵结欤。兴阳牧子。有乀姓。贯密阳。音。李厚庵万运。方增修文献备考。访余以奇姓。以此应之。

[编辑]

我国以容酒四杯之器。为一大也。也字。或是匜字之讹欤。一大也。亦称一䦅。䦅字。字书无之。高丽史世家。忠宣王三年。遣左常侍金之兼。如元。贺皇太子诞日。献金䦅二。盖自高丽已用䦅字。俗亦以盥洗盘。称大也。与酒器名同。而大小悬殊。

称小人

[编辑]

僿说。李瀷撰。尊贵之前。自称小人。古亦有之。左传颍考叔是也。今俗武弁之于卿宰。庶官之于议政。皆称小人。以位言之。小人即有位者之反。庶官亦位也。何可曰小人。以人言之。即君子之反。谦卑虽至。亦不当以恶名自称也。退溪曰。昔姓吴人。每自称我。时人目之曰吴我。或者于官长前。称小人。甚无理。某一生小人之称。不出于口。古人必自举其名。盖称我。涉乎不恭。然已成俗。猝不可。今郞僚之于长官。称郞厅。外官之于监司。称县监县令。此亦不可。此官长见称之辞宜然。非所以自道也。尊贵前下官。无官则称小生。无所不可耳。余以为退溪先生所论。可谓垂世之则。肰卑之于尊。举皆称名则极当。而今俗子弟之于父兄。称我。尤为无礼。称名最可行也。习俗胶固。谁其摆脱。或曰。卑之于尊俗。既称小人。不可苟且逃避。当称处称之。不露痕迹。未为不可。而话头语次。不须称不必称处。言言道小人。口口曰小人。自以为谦恭。而亦未免谄媚。以谄媚事大人。岂谦恭之道乎。此言尽有理。故并记之。

南北敌将

[编辑]

凡制胜之策。多用间谍。先知敌国将帅姓名官爵年纪颜貌勇猛才略。然后可以应变。我国全不知兵。日本之入寇。满洲之来侵。茫然不知其将帅之谁某。则亦安知骑步之为几何耶。今考日本良安尚顺所记及大清一统志所载。录于此。○太阁秀吉公以为我苟掌天下独步。虽至极位。未究中华也。急欲灭大明。为异国皇帝。仍以朝鲜为导。谕事于朝鲜。朝鲜不肯。秀吉大愤。先伐朝鲜。文禄元年。卛诸将。陈于肥前名古屋。十万人相从。案倭之官号姓名。相混难辨。故皆用圈以别之。○一番宗对马侍从义智。○小西摄津守行长。○松浦刑部卿。○有马修理大夫。○大村新八郞。合一万八千七百馀人。○二番加藤主计头清正。○锅岛加贺守直茂。○相良宫内太辅长安。合一万八百人。○三番黑田甲斐守长政。○大友豊后侍从义统。合一万一千人。○四番毛利壹歧守元康。○岛津萨摩侍从义弘。○高桥九郞。○秋月三郞。○伊藤民部太辅。○岛津又七郞。合一万四千人。○五番福岛左卫门大夫正则。○户田民部少辅。○长曾我部土佐守。○蜂须贺阿波守。○生驹雅乐头。○来岛兄第。合二万五千人。○六番小早河侍从隆景。○久留米侍从秀包。○立花飞驒守宗茂。○高桥主膳。○筑紫上野介。合千一万五七百人。○七番安艺宰相。合三万人。○八番备前宰相。合一万人○陈于对马。○九番岐阜宰相。○丹波小将。合一万一千五百人。○陈于对马。○都合十五万八千七百人。案人数不相合。○四月十二日。出舡。三奉行增田长盛,石田三成,大谷吉隆。案此三人。不相混。故不圈。一番舡早到。小西行长,宗义智。先取釜山浦城。次拔东莱城。取忠州城。二番舡清正等会于忠州。清正遅而愤。不会战。自忠州行王城有二道。一道通于南门而险难。一道通东门而平易。清正等向南门。行长义智向东门。三日前大王奔义州。王子临海顺和君。走兀良哈。清正欲擒之。向咸镜道。锅岛直茂相继。○行长,义智。屯平壤。大友义统陈凤山。黑田长政陈白川。小早川隆景,久留米秀包等陈于其次。○明祖承训,史儒。率兵三千。屯平壤安定馆。行长进征。明军败走。清正,直茂行至开城。六月十八日。到安边。两将分二歧。清正向兀良哈。直茂行吉州。先屠平壤城。斩首六百。略北丹案北青之讹。洪原。而陈安平府。案平安城与府。即定平之讹。以锅岛五郞荗里。置于洪原。○清正到兀良哈。俘两王子大臣。将归于安边。七月廿四日。兀良哈人,汉南人,追人。且吉州之大势相加。清正乞援于直茂。乃使成富,持永二士救之。到咸兴。谒直茂。谢援兵之礼。成富茂安案不言持永。而忽称茂安。可讶。之勇。闻于异国。既而清正直茂。讨平咸镜道二十二郡。锅岛直茂。陈于永冈山。本注咸兴之边。有梅天梅白兄弟。起兵。直茂讨之。获首千五百级。又兀平山。本注咸兴之北八十里。有观察使起数万兵。直茂以三千馀骑讨之。斩首千三百馀。䤋耳送于日本。○明将军李如松。以兵五万到安定馆。合朝鲜军共二十万。行长居平壤。兵仅五千。退于王都。敌追之。黑田长政殿之。直茂所获八城者。德源,文川,高原,永兴,定平,洪原,金山,咸兴。李如松率十万兵。屯开城府。小早川隆景,立花,宗茂,毛利元康败之。○二年四月。明沈惟敬,徐一贯,谢用梓三使。来于名古屋。讲和。太阁诺。谢俘送王子于朝鲜。仍留血书于清正。○庆长元年九月。明正使杨方亨。副使游击等。来贡。为和义之礼。神宗皇帝之书。令僧承兑读之。有教秀吉封日本国王之文。太阁怒曰。予如成王也。何用渠侬力乎。于是。和义忽变。○二年二月。复遣大军。伐朝鲜。幷大明敌。亦以兵船数百艘拒之。倭军甚危。锅岛胜茂。本注。直茂之男号信浓守。大败之。斩首七百馀。清正直茂胜茂。攻全罗道伽倻山之城。明邢玠率数万兵来袭。合战于金沟金堤。斩首三千三百六十九。劓之送日本。○加藤清正,浅野幸长。本注。长政之子幼而有勇。在蔚山城累月。明兵围之。幸长等斩首数千级。于是。后藤家信乘马涉大河。士卒渎涉。黑山长政。驰加竟破一方。○三年三月。明陈璘寄数百兵舡于唐岛。滕唐高虎,福岛正则,九鬼胁坂等大战。加藤左马介力战有功。○岛津义弘及忠恒等。在洒州新寨。明董一元以兵数十万围之。义弘解围讨敌。三万八千。劓送日本。异国人呼岛津曰。鬼思曼子。呼清正曰鬼将军。既而太阁薨。日本兵徐归朝。以所获耳鼻。埋大佛殿畔。本注。今云耳冢是也。○元和元年。东照神君。天下统一以来。朝鲜乞和。公方家嗣世嘉仪必三使来聘。其赠答书翰。大法准足利之时风矣。案文多僭伪。词或爽失。肰往往有记宲处。故善录其槩。而想像当日。不觉心佛。○和硕成亲王岳托。太祖高皇帝次子和硕礼亲王代善长子。元聦元年。从征朝鲜。国王请和。与定和议。豫郡王多铎。太祖第十五子。崇德元年。从征朝鲜。和硕敬亲王尼堪。士门贝勒褚燕第三子。崇德初。从征朝鲜。击走其援师。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舒尔哈齐之子。天聦间。征朝鲜。和硕肃亲王豪格。崇德元年。从征朝鲜。贝子博和托。饶亲王子。崇德元年从征朝鲜。镇国将军罗托。郑亲王兄子。从征朝鲜。围南汉城。败其援师。吴拜。满洲正白旗人。姓瓜尔住氏。生而英勇。太祖戒其轻敌。崇德元年。从征朝鲜卒。英俄尔垈。满洲正白旗人。多智勇善战。天聦十年。使朝鲜。不辱命而还。阿山。满洲正蓝旗人。天聦元年。从征朝鲜。克义州。布颜代。满洲镶红旗人。崇德元年。从征朝鲜获敌舟二。苏纳。满洲正白旗人。崇德二年。从征朝鲜。擒其将李元帅。叶臣。满洲镶红旗人。国初从征朝鲜。攻义州。以第二人登城。又从征朝鲜。登王京城。取其财物牲畜。助攻皮岛杀守将沈世奎。鄂罗塞臣。满洲正蓝旗人。崇德元年。从征朝鲜。尼堪。满洲镶白旗人。崇德元年。蒙古瓦尔哈不靖。命卛众。出朝鲜咸镜道往征。将出会宁。朝鲜列营相距。复以兵袭我后。尼堪皆败之。降其哈忙城。鄂莫克图。满洲正蓝旗人。从征朝鲜。克义州。库礼。满洲正白旗人。攻锦州时。率朝鲜兵。杀千馀人。阿积格尼堪。满洲正白旗人。崇德元年。从征朝鲜。蕫廷元。汉军正白旗人。崇德元年。从征朝鲜杀于水。朱玛喇。满洲镶白旗人。崇德元年年。从征朝鲜。奋勇夺门。阿尔津。满洲正蓝旗人。从征朝鲜。色尔格克。蒙古正白旗人。崇德元年。从征朝鲜。李率泰。汉军正蓝旗人。天聦间。从征朝鲜。安平贝勒杜度。贝勒褚英之子也。天聦元年。从征朝鲜。朝鲜请和。大贝勒阿敏。欲勿许。杜度不从。卒定盟还。崇德元年。从征朝鲜。偕多尔衮。取江华岛。败朝鲜水师。克其城。贝勒篇古。郑亲王弟也。征朝鲜。竖梯登朝鲜王宫城。以功封固山贝子。杨古利。满洲正黄旗人。太祖以女妻焉。崇德二年。从征朝鲜。有败卒伏崖间。窃发鸟铳。伤重而卒。太宗亲临丧以恸哭。追封武勋王。以子㙮瞻。袭超品公。顺治中配享。巴笃里。从征朝鲜。孟坦。天聦元年。从征朝鲜。两以先登。获赏。楞额礼。杨古利弟也。天聦元年。从征朝鲜。入义州。三年。海岛汉人。据朝鲜铁山。率精兵剿之。达尔汉。尚公主。封额驸。天聦初。从征朝鲜。吴巴海。天聦元年。从征朝鲜。以二次登城功。受赏。劳萨。满洲镶红旗人。崇德元年。从征朝鲜。卛兵三百。伪为商人。先至朝鲜国王所都王京围之。败其兵。额参。满洲正黄旗人。崇德元年。从征朝鲜。朝鲜遣人致书于明。额参见而射之。太宗嘉其能。明年。同杨古利大破朝鲜兵。杨古利伤于敌。太宗甚恸。见有卒走山巓东去。或曰。此即伤杨古利者。令额参逐之。明日获首以献。叶赫朱玛喇。崇德元年。征朝鲜。击开平。斩获无数。苏鲁迈。天聦元年。征朝鲜。陈泰。征朝鲜。柯尔崑。建州灵春里人。从太宗定蒙古。服朝鲜。○案王士祯撰柯尔昆神道碑。盖官护军统领。世袭拖沙喇哈番者也。不载一统志。故今附于此。

明无龟字名

[编辑]

池北偶谈王士祯著曰。汉唐宋已来。取龟字命名者。不可胜纪。至明。遂以为讳。殊不可晓。惟张太岳生时。其母梦一大龟入室。因名曰龟。后梦神人谓泄天机。乃易名。余按李中字子庸。吉水人。其弟子有王龟年。见明史稿。

义陵

[编辑]

刘禹锡武陵书怀诗序。引常林义陵记云。初项籍杀义帝于彬。武陵人曰天下怜楚而兴。今吾王何罪。乃见杀。郡民缟素。哭于招屈亭。高祖闻而异之。故亦曰。义陵。盖高祖之为义帝发丧。良以此也。

臣瓒

[编辑]

丹铅录。杨慎撰。秦之罘刻石。去姓称名。后世遂多不知姓。而历代或多效之。惑矣。如晋书云。谢玄北伐苻坚下。遽云安与玄围棋。玄上去一张字。初学观之。知为何玄耶。汉书注。称臣瓒。后人亦迷其姓。何吝书此一字耶。如五代梁唐间。有王彦章,谢彦章,彭彦章。使去其姓。知为王耶谢耶彭耶。德懋案欧阳公归田录。学士箚子。不著姓。但云学士臣某。自盛度,丁度。同在翰苑。因著姓以别之。遂为例。正字通。张自烈撰。史记集解。引臣瓒曰。裴骃言不知瓒姓氏。彼以为傅瓒。此以为于瓒后。虽确指其姓傅。为晋荀勗。同挍定穆天子传者。世不信也。故著书引证。必依国史例。直书某姓某名。凡汎称谥称地称字。幷非。朱熹四书集注。称程子。学者不考二程兄弟语录。卒莫详孰为颢说孰为颐说。此又称姓去名之误也。两山墨谈。陈霆撰。臣瓒者。昔人谓不知何人。今案晋中书监和峤。尝领命挍正穆天子传五卷。瓒乃其校书官属。郞中傅瓒也。后人取其说。以释汉书。故有臣瓒注。德懋案丹铅录曰。薛瓒注。汉书引汲冢古文云云。我国新罗百济。虽有姓而不称姓。只称名者。往往有之。至今庆尚全罗两道之人。互相称谓或去姓而呼。犹有罗济之俗也。又我国凡于逆贼。去姓而呼。或于文籍。具书姓名。则必墨抹其姓。不辨画点。亶出于疾恶之美意。而年久之后。不识为何姓。则反使其恶。未尽彰露焉。近世有澹墨抹姓。仅辨画点之䂓。

赭白马图

[编辑]

中国名画。画东国事物者。往往有之。陆探微有高丽赭白马啚。贞元末。新罗国献孔雀案我国无孔雀。从日本来也。日本亦无孔雀。从海舶而至。解舞者。德宗诏边鸾于玄武殿。写皃。张南本画高丽王行香图。

日本寄占城书

[编辑]

日本人。寄占城国王书。文与事俱奇。日本国臣使舶司长谷川左兵卫藤广。谨呈书占城国主殿下。风舶往来。千里如面谈。为慰为喜。前日伽罗香百斤来。吾邦遣白银二拾贯。目何为银多而香少哉。所深怪也。有佳香。则以柬埔寨之便。可被相达也。腰刀一柄。附贵使去。吾主君之所赠于殿下也。又被物二领被。寄贵夫人。又二领被。寄贵姊。又二领被。寄贵妹。且又吾侪赆物胁刀壹。献之于殿下以往。益修盟好之道者。岂有他乎。及有佳香而必可有。其告吾邦。遣人须买取之。所乞者。以风便而得佳香也。事事附使者之舌头。不宣。元和九年八月日。

[编辑]

丹铅录曰。古昆陵志。有汉司农刘夫人碑文。许劭所制。存者仅百十字。中有𠈦迲二字。不知何音义。又酒官碑。有𡖋字。亦不知识。书以询知者。案升庵又论𡖋字。引唐韵𡖋即亦字。谢在杭曰。杨用修最称博识。亦善杜撰。而刘夫人碑中𠈦迲二字及酒官碑中𡖋字。亦不识。我国有迲字。而不合于刘夫人碑字。州县。以铁索束柴以量之曰。一二迲。无音义。只称ᄌᆞ래。舆地胜览。杆城别号迲城。

御号松轩

[编辑]

牧隐集李穑撰曰。李商议。问其字及居室名。又请名一郞。予取桂花秋皎㓗。字之曰某。谨案仲字下㓗字。配桂莫如松。且公所重者节义也。故扁其居曰松轩。三郞之名曰芳毅。故名一郞曰某。谨案我定宗大王初讳。果毅相须者也。吟成一篇。著鞭枢府愧扬扬。同日磨肩入省堂。月满海山何皎皎。岁寒松柏愈苍苍。友恭可见亲情恰。果毅何忧敌势强。愿与一时诸大将。共师终始郭汾阳。德懋案此时太祖大王春秋四十七岁。方始有表德欤。或至此而改撰表德欤。然则前日表德。未知为何耶。定宗大王此时春秋二十五岁。则此讳之前。应有初命之讳。而不可考也。且先举芳毅。而次举定宗。何也。太祖一男。即芳雨。而定宗序居第二。而今称一郞。何也。

遐寿

[编辑]

人之享遐寿。虽系锺气。或因修养。或因寡欲。或因适意。而亦或有不识修养之为何事。凡诸放僻邪侈。戕贼其身之事。无所不至。而克享遐寿。盖如此之人。锺坚刚之气。超卓常品。若使天资寡欲。稍能从事乎修养适意之方。则当享七十八十者。安知不至九十一百也哉。今录古人不戕贼而享遐寿者。石林燕语叶梦得撰曰。文潞公致仕年几八十。神宗问卿摄生。亦有道乎。对曰无他。但能任意自适。不以外物伤和气。不敢做过当事。酌中恰好即止。孙公谈圃▣▣▣▣曰。林英年七十。气貌不衰。或问何术致此。英曰。但平生不会烦恼。明日无饭吃。亦不忧。事至则遣之释然。不留胸中。暖昧由笔徐充撰曰。竹鹤老人何太守。享年九十有九。徐中书南尝问曰。有何修养之道。而致寿若此。答曰。只是好吃的。不要多吃。不好吃的。全不吃。

昼寝

[编辑]

论语宰予昼寝。或曰。昼居内寝。或曰。画其寝室。甲乙未决。今幷记之。七经小传刘敞著曰。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学者多疑宰予之过轻。而仲尼之贬重。此不深考之弊也。古者君子。不昼夜居于内。昼居于内。则问其疾。所以异男女之节。厉人伦也。如使宰予废法纵欲。昼夜居于内。所谓乱男女之节。俾昼作夜。大雅之刺幽厉是也。仲尼安得不深贬之。然则寝当读为内寝之寝。而说者误读为眠寝之寝。野客丛书王楙撰曰。宰予昼寝。夫子讥之。寝者。寝室也。盖昼当居外。夜当居内。宰予昼居内。未必留意于学。故夫子讥之。非谓其昼眠也。筼窗笔记撰人当考曰。宰予昼寝。矦白所注。论语谓昼字当作画字。盖夫子恶其画寝之侈。是以有朽木粪𤗼之语。然矦白隋人。善滑稽。尝著启颜录。意必戯语也。及观昌黎语。亦解云。昼寝。当作画寝之误。因树屋书影周亮工撰曰。乔文衣曰。昼寝章。先君谓当读画寝。寝庙也。诸侯昼寝。大夫以丹。士庶以白垩。春秋僭乱成风。宰予习焉。而画其寝。过斯甚矣。朽木粪土。所以明其贱。何诛之责。所以甚其失。不然一昼寝耳。罪岂至是。又考字书。无昼字。三宿而后出画。又读作画。昼作画。其必然乎。然昌黎论语解。已有此说耳。

御讳缺笔

[编辑]

金石文字记。顾炎武撰。唐石经。虎字皆缺末笔。作虎虓号𧈏饕淲箎𥚚字。皆同避。太祖讳渊字。皆缺笔作。姻亦作。避太宗讳世字。皆缺笔。作。泄作泄。绁作绁。弃作弃。勚作。叶作𦯧㳿𭪱𡝥𧨯𡍕𠉪。皆改从云。民字。皆缺笔作民。氓作甿。岷作㞴。泯昏缗𤸅䃉暋愍。皆改从氏。避肃宗讳亨字。皆作。避肃宗讳䂊字。皆缺笔作豫。避代宗讳适字。皆缺笔作。避德宗讳诵字。缺笔作。避顺宗讳纯字。皆缺笔作𫃜。避宪宗讳恒字。皆缺笔作𢘆。避穆宗讳湛字。皆缺笔作。葚作。椹作。避敬宗讳乃若高宗讳治。中宗讳显。睿宗讳旦。玄宗讳隆基。文宗讳涵。皆不缺笔者。礼。天子事七庙。自肃至敬七庙。而高祖太宗。创业之君。不祧者也。玄宗以上。则祧庙也。故不讳。文宗则今上也。古者卒哭。乃讳。故生不讳。稗官杂记。鱼叔权撰。本国列圣御讳。皆有代用之字。今人𮉾知之。度祖讳代冲。德懋案冲字与御讳。音义俱不类。太祖讳代朝。太宗讳二名。不偏讳。故无代用字。世宗讳代𥛯德懋案世宗御讳。是罕用之字。似无代用。文宗讳代琳。世祖讳代理。德宗讳代明。睿宗讳代光。成宗讳代欣。德懋案自世祖至成宗御讳。俱罕用之。字不必代用。中宗讳代豫。仁宗明宗讳稀僻。无可代用。德懋谨案自宣祖以后。未闻有代用之字。而惟宣祖初讳代用斤。其馀未闻也。顷年文苑诸公。奉教校阅御定宋史筌。沈直学念祖。建议。凡遇本朝当讳之字。用石经缺笔之法。此后公私书籍。往往用此式。

忠宣王游五台山

[编辑]

亭林集。顾炎武撰。五台山记。引元史武宗至大二年二月癸亥。皇太后幸五台山。三月乙丑。令高丽王。随太后之五台山。案藩王游五台山。稀贵之事也。即高丽忠宣王元年己酉。

石牛氏

[编辑]

我国僻姓。有㸴氏。音小。无义。㸴字石下牛。故音小。小谚音。俗以牛为故也。然姓苑有石牛氏。即复姓也。㸴氏本石牛氏。而合为㸴氏欤。金史国语解石抹。汉姓曰萧。案石抹。或称石末。末字讹作牛字。合为㸴字。而因音萧欤。萧亦谚音

蒙古改号

[编辑]

元世祖至元八年。建国号曰元。命徒单公履撰建国号。诏曰唐之为言荡也。尧以之而著称。虞之为言乐也。舜因之而作号。驯至禹兴而汤造。互名夏大而殷中。世降以还。事殊非古。为秦为汉者。盖从初起之地名。曰隋曰唐者。又即始封之爵邑。是皆徇百姓见闻之狃习。要一时经制之权宜。可建国号曰大元。盖取易经乾元之义。玆太始流形于庶品。孰名资始之功。西蒙野话。撰人俟考。元建国曰大元。取大哉乾元之义。建元曰至元。取至哉坤元之义。殿曰大明。曰咸宁。门曰文明。曰健德。曰云从。曰顺永。曰安贞。曰厚载。皆取乾坤二卦之辞。朱昆田曰元之建国建元。以及宫门之名。多取乾坤之文。顾于二卦之外。若屯蒙师剥离困睽革渐升无妄大小过。禁群臣表笺。不得用。用则驳之。应回避者。凡一百七十九字。载诸典章。然如仙灵归化泉陵等字。皆在所禁。而州县名犯此极多。不知当日作何回避也。案别建国号。不袭前代。意见卓越。足为后代之典则。而至若回避转多。忌讳愈烦。则亦夷俗之靡靡也。

陈理

[编辑]

明高皇帝洪武五年壬子。高丽恭愍王二十一年。徒陈理,明昇于高丽。居易录。王士祯撰。柯陈氏谱云。陈友谅子理。败亡入蜀。改姓郁。居合江县。子孙繁衍。散在涪州长寿诸邑。明末兵部尚书陈新甲。其后也。后理年八十。携一子再入楚。居兴国州。其子姓尤繁衍。不下万人。即今柯陈是也。明纪遗闻。撰人俟考。陈友谅亡后。陈琕案似是理字之讹被擒。友谅尚有二子。絜眷属。逃入楚中深洞。自相昏配。将一姓别为二姓。弟仍陈。兄将陈字易作𮟽字。名曰哥。陈子孙繁衍。两书所记。互有异同。而陈理再入楚。恐涉孟浪。

欧赵格言

[编辑]

欧文忠曰。学书勿浪书。事有可记者。他时便为故事。赵文敏曰。凡作字。虽戯写。亦如欲刻金石。二公之言。可作后生之烱戒。册叶间乱墨。壁纸上胡艸。已极憎恨。而札背纵横。没趣味之随笔砚。盖颠倒无头尾之习字。神既不守。心亦无检。其可哀也已。

蛮种

[编辑]

猺。八蛮之属。獞。五岭以南蛮人。狆。苗人名。狑。犬名。獠。八蛮遗种。𤝕。兽名。獚。黄犬。狼。豺属。狪。状如豕有珠。犵狫狇。蛮也。𤝎。广西苗种。𤠈。西南苗人名。猓。猓肰兽名。𤞀。猰也。獏。俗貘字。𤠍狐。五溪蛮盘瓠之种。𤝳。獠姓。𤣞,𤣞,猡,猡,𤠫,𤟯,𦍕。字书或未收。皆广西蛮种也。蛮皆盘瓠之后。故皆从犬。盘瓠者。犬也。广志云。獠民皆七月生。盖兽种也。

微物识时节

[编辑]

馀冬緖录。何孟春撰。五月五日。虾蟆必伏水艸不鸣。七月七日。乌鹊则集林木不飞。案鹊七月。必秃头。世传为牛女成桥。丙日。嘉鱼出穴。甲子庚申。玳瑁开口不食。案粤西偶记。粤西人养玳瑁。饲以小鱼。每至甲子庚申日不食。俗谓玳瑁斋日。雉知雷起。虎知冲破。燕知避戊己。鹊巢知背太岁。晞发集。谢翺撰。瓯粤之南。某山民。不知历。惟户养蜂。朝暮候之。蜂之分也。其日必吉。人家贸易趣成。㛰嫁兴作。皆候之。有贩者。留其地一年。书蜂分日。百有奇。取历验之。皆黄道紫微天月德吉曜也。岭南杂记。吴震方撰。铁树高数尺叶紫。开花如桂而不香。或云。此树周甲子一开。开必以丁卯年。余偶记动植。能知时日数条。有客适在座。言谷雨前三日后三日。众鱼相聚。必磨啄于水中岩石。又言鹳每于立春日必来。审旧巢而去。后又来修葺。伏卵育子。九月始去。明年立春。又来。每年如此。

群经字数

[编辑]

金石文字记。顾炎武撰。唐国子学石经。周易二万四千四百三十七字。尚书二万七千一百三十四字。毛诗四万八百四十八字。周礼四万九千五百一十六字。仪礼五万七千一百一十一字。礼记九万八千九百九十四字。春秋左氏传一十九万八千九百四十五字。公羊传四万四千七百四十八字。穀梁传四万二千八十九字。孝经二千▣百▣十三字。论语一万六千五百九字。尔雅一万七百九十一字。张参五经文字。唐元度九经字样。九经幷孝经论语尔雅字㨾等。都计六十五万二百五十二字。今在西安府儒学郑耕老劝学曰。毛诗三万九千一百二十四字。案今录。赵吉士所引与周密所引。往往字数不同。故幷录之。毛诗三万九千二百三十四字。大抵周密所录不大错。赵虽为主。必录周记。○与唐石经字数。无一相同。尚书二万五千七百字。周礼四万五千八百六字。礼记九万九千二十字。周密所引九万九千一十字。○中庸大学若剔出。则中庸三千五百六十八字。大学一千七百五十一字。周易二万四千二百七字。周密所引二万四千一百七字。春秋左氏传一十九万六千八百四十五字。论语一万二千七百字。周密所引一万一千七百五字。孟子三万四千六百八十五字。孝经一千九百三字。大小九经合四十七万四千九百五字。以今所录计之。则合四十七万九千九百九十字。其曰四十七万四千九十五字云者。大误。周密所引。则合四十七万八千九百九十五字。当以周密所引为定。肰数爻传写易讹。若得暇日。则当手计十三经章数字数以正之。而亦未易也。若以中才为率。日诵三百字。则不过四年半可毕。或以天姿稍钝。𢠔中才之半。日诵一百五十字。亦止九年可毕。苟能熟读温习之。使入耳著心。久不忘失。全在日积之功耳。阎咏曰。九经非唐制。亦非宋制。唐以礼记春秋左传。为大经。诗周礼仪礼。为中经。易书春秋公谷。为小经。宋合三传。舍仪礼而以易书诗周礼礼记春秋。为六经。又以孟子。升经。论语孝经为三小经。明郝敬九经。又异于是。窃谓仪礼公谷。皆不可阙。当补曰。案阎咏识郑耕老劝学之后故曰当补。仪礼五万六千六百二十四字。公羊传四万四千七十五字。穀梁传四万一千五百十二字。合十四万二千二百十一字。与唐石经字数无一相合。日诵三百字。更一年三四月可毕。即减半亦不过二年半矣。尔雅十一卷。存以流览。可。不复成诵。徐缄读书说曰。合九经。计之以叶数。凡二千八百四十有七。周易程传本义四百七十五叶。尚书蔡传二百四十七叶。诗集注三百三十四叶。春秋左传,公羊,穀梁,胡传八百一十五叶。礼记纂注五百一十五叶。论语,孟子集注。大学,中庸章句四百三十四叶。史以资治通鉴为折衷及仁山前编,续宋元鉴,国语,战国策,史记,甲子会纪,前汉书凡一万七千七百九十有八。通鉴温公原本胡三省注九千五百八十六叶。前编一千六十六叶。宋元一千五百四十七叶。国语韦注二百九十七叶。战国策正文三百八十叶。史记小司马注一千九百四十九叶。会纪三百零四叶。班固汉书二千六百六十九叶。以一岁日力计之。自庆吊祭祀伏腊而外。可得三百日。日以半。治经程三。以半治史程二十。阅三载。经史俱可讫功。毛奇龄二友铭曰。徐伯调讳缄。家山阴之梅市。自著读书记云云。每日以半治经限三叶。以半治史限二十叶。阅三年讫功。其勤如此。肰尤富闻见。虽口吃不善辨。而旁通曲引。历历穿贯。叩之无不鸣。王崇简曰。昔友人宋文玉。少司空。为给谏时。曾于十三经。分为段落。日读几行。一年除岁时旷去。以一人计之。自十二三岁读起。至十八九岁可毕。案郑耕老以九经准九年。盖准稍钝者。而宋氏以十三经。准七年。程课颇峻。陆陇其曰。读书分年日程三卷。元程畏斋先生。依朱氏读书法修之。以示学者。朱子言其纲而程氏详其目。诚由其法而用力焉。内圣外王之学。在其中矣。当时颁行学校。明初诸儒。读书奉为准绳。故一时人才。虽未及汉宋。经明行修。彬彬盛焉。及乎中叶。学校废弛。由之者鲜矣。今国家尊崇正学。诸不在朱子之术者。皆摈不得进。羽翼朱学之书。以次渐行。学者始有此书。余故校而梓之。

箕子朝鲜世系

[编辑]

赵斯文衍龟。尝见一书。录箕子以后谥讳历年。为寄余一通。虽甚荒诞。而姑记之。以备竹书路史之异闻焉。○太祖文圣王箕子。四十年。庄惠王松。二十五年。敬孝王询。二十七年。恭贞王伯。三十年。文武王椿。二十八年。太原王札。四十四年。景昌王庄。十一年。兴平王捉。十四年。哲威王调。十八年。宣惠王索。五十九年。○本注国家晏然无事。谊襄王师。五十三年。文惠王炎。五十年。盛德王越。十五年。悼怀王职。二十五年。文烈王优。十五年。昌国王睦。十三年。武成王平。二十六年。贞敬王阙。十九年。乐成王怀。二十八年。孝宗王存。十七年。天老王孝。二十四年。修道王襄。十九年。徽襄王迩。二十一年。奉日王参。十六年。德昌王仅。十八年。寿圣王翔。四十二年。英杰王藜。十六年。逸泯王岗。十七年。济世王混。二十二年。清国王璧。三十五年。导国王澄。十九年。赫圣王骘。二十八年。和罗王謵。十六年。说文王贺。八年。庆顺王萃。十九年。佳德王诩。二十七年。三老王𰞮二十五年。○案𰞮疑煜。显文王释。三十九年。章平王润。二十八年。宗统王恤。十二年。哀王准。二十八年。○本注自箕子。至哀王四十一世。合九百二十七年。○案东史箕子四十世孙否。服属于秦。子准嗣位。为卫满所逼。南奔为马韩。自箕子至准。凡四十二世。合九百二十九年云。而今此则无所谓否。而历年亦少差。或传写之讹欤。○案魏略曰。箕子后四十馀世。朝鲜矦准僭称王。则自准始称王。而箕子以后。恐不称王。肰或皆追尊欤。舆地胜览。所谓朝鲜武康王。即准。而今称哀王。何也。马韩康王卓。三年。○本注汉惠帝二年戊辰立。○案东史箕准。汉惠帝元年丁未。避卫满。至金马渚都焉。箕准当为马韩始祖。而今以康王为始祖。年纪亦差。安王龛。三十二年。惠王寔。十三年。明王武。三十一年。孝王亨。四十年。襄王爕。十五年。元王勋。二十六年。稽王十六年。○本注癸卯为百济温祚王所幷。自箕子封朝鲜周武王元年己卯。至汉成帝鸿嘉三年癸卯。凡四十九世。合一千一百六十八年。○案东史。新莾始建国元年己巳。马韩为百济王温祚所灭。自箕子至马韩総一千一百三十年。与此有异。近世奇氏。于光州。浚渠得石碑。刻箕子以后奇氏世系甚详。又济州高氏。尝凿地得石刻。自高氏始为星主。世系亦详。今箕子世系。亦此类欤。安都正鼎福撰东史纲目。载箕子世系。后因删拔李金化万运偏纪年儿览。余示箕子世系。遂附录。以为传疑之例。

虎纹鸟

[编辑]

红衣岛在罗州之南。英宗朝遣备边郞。看审形止。舟泊一无人岛。有大鸟。伏于草莾。头如大瓮。羽皆虎纹。舟人戒同行者。屏气勿语。俱以网席覆身而伏。少选。鸟飞去。奋身甚遅重。舟人曰。此鸟每呑人。故避之。有画师随行者。传此语于郑石痴。喆祚。案日本记略。嵯峨天皇弘仁四年。右卫门府献鸟。似真虎。羽毛觜足皆赤。时人莫知其名云。画师所见大鸟。即此鸟也。鸺鹠似猫。此鸟似虎。亦一类也。

宙合

[编辑]

奎章阁上层楼。即宙合楼。上所命也。世人莫识其义。案管子宙合篇曰。天地万物之槖也。宙合有槖天地。天地苴万物。故曰万物之槖。宙合之意。上通于天之上。下泉于地之下。外出于四海之外。合络天地以为𮖐。散之至于无间。上下四方曰宙。六合之义。盖出于此。

少年鱼

[编辑]

日本逸史。嵯峨天皇敕。有曰。水陆之利。公私所俱。捕之不时。物无繁育。如今百姓。好捕少年鱼。虽多无用。少年鱼三字。甚新。盖数罟。不入污池之义也。

滇俗辫发

[编辑]

霞客游记。明徐宏祖撰。此间。即指滇省安宁州。幼童女。辫发一条垂脑后。女娘及男之长者。辫发两条。垂左右耳旁。女仍用包䯻。男仍用巾帽。冠其上。若啰啰。则辫发一条。周环于脑额。若篐其首者。又有男子未冠者。从后脑下。另挽一小䯼若螺。缀于后。案与东俗相同。亦蒙古遗制。元之遗孽。王于大理。故独不变旧俗也。东国则童男女及长女。遵蒙古遗制。丈夫独不然。游记又言。翠峯山在曲靖西北。朝阳庵。刘九庵大师所建。师名明元。太康人。为侍御。嘉靖甲子。驻锡翠峰。土人言。侍御出巡。案置二桃。为鼠所窃。侍御窥见之。佯试门子曰。汝何窃桃。门子不承。吓之曰。吾将刑之。门子惧刑。遂妄承之。取他核以自诬。侍御曰。天下事枉者多矣。乃弃官。薙发于此。此与李贞翼公。试诘奴偸鸡子事相同。游记又言。贵州称市曰场。亦与东同。

雍正

[编辑]

仪礼特牲馈食礼曰。宗人视牲告充。雍正作豕。郑康成曰。雍正。官名也。北面以策动。作豕视声气。近世以雍正为年号。偶与作豕官同。宰相之不学可知。宰相须用读书人。非虚语也。且正之为字。即一止。故明代以为年号之忌讳。正统正德之世。皆非治世。

宋诗纪事

[编辑]

厉鹗字大鸿。浙江钱塘人。康煕庚子举人。著有樊榭诗集。编宋诗纪事。载高丽国王王徽案文宗也,韩缴案缴即皦之讹。如朴寅亮,魏继延案延即廷之讹,朴景绰,李资谅,无名子等诗。案寅亮以下。皆使臣也。今考高丽史。景绰不以使臣见。

勉强

[编辑]

人之心术隐微处。虽不可易见。然有一事可验其刻薄者。凡闻人遭意外夭折非常厄穷惊惨可怜之事。少无咨嗟之言。恻怆之色者。非人情也。几何不为幸灾乐祸之归哉。若斯之人。见人悖逆而不知嫉。受人恩爱而不知感。直次第事耳。安望其为孝子忠臣也哉。以此观人。百无一失。有才有文。虽称自好而真小人也。偶读榕村集。有一段实合余心。故录之。榕村曰。人能勉强便好。六家叔少时。闻人家有不祥事。便有喜色。某规之曰。叔父何为幸人之灾。乐人之祸。叔颔之。自后勉强为咨嗟。或作愁苦酸凄不可忍耐之状。其始末必即出于实心。到后来。便习而成性。他如今福禄寿考。甲于一族。若那意不变。便非享福之相。

[编辑]

貉似狸。锐头尖鼻。斑色毛深厚温滑。可为裘。龙飞御天歌注郑麟趾等撰曰。我太祖尝于盛暑。坐川边。傍近大薮。有一蜜狗走出。急取朴头射之而踣。于是相继而出。凡二十发。皆毙之。似狐而小。善寻空木中蜂蜜。啮木空。以尾濡取之食。故名蜜狗。俗号覃甫。李三滩承召。有题蜜狗食橡实图诗。或云。覃甫。即啖父獍也。蜘蛛害母。故俗名拒母。述异记。任昉撰。獍状如虎豹而小。始生。还食其母。故曰枭獍。韵会。黄公绍撰。獍通作镜。前汉郊祀志注。孟康曰。枭。鸟名。食母。破镜。兽名。食父。破镜。如䝙而虎眼。尔雅释兽。䝙獌似狸注。今䝙虎也。大如狗。文如狸。字林吕忱撰曰。䝙似狸而大。一云似虎而五爪。案诸说。则貉既如狸。而獍如䝙。䝙又如狸。则貉之为獍。或信然欤。鹰巢于树颠。生众雏。雏稍具毛羽。则有害母之心。故其母畏之。得肉物。不敢入巢。翔空而坠之。则雏必腾身仰攫。不及而落于地伤脚。以伤脚者。为良鹰。然此亦枭獍之类。但为才所掩。反得良俊之名。吁其不公矣。

封臂

[编辑]

官府有火急之令。则以绳。缠皂隶之臂。纸封其末而署之。欲其耐痛而急走也。此法高丽时亦有之。郑仲夫身长七尺。州上军籍。封臂送京。崔弘宰。见而异之。充控鹤禁军。

炟艾

[编辑]

猕猴桃。一名软桃。俗名达爱。舆地胜览。高丽神宗初。崔忠献奏黜内侍闵湜等。以俗传王饮炟艾案炟艾。即达爱之同音。井。则䆠者用事。乃毁之。俚语藤梨谓之炟艾。藤梨二字。甚新。

高丽人讳武字

[编辑]

高丽惠宗讳武。益斋李齐贤仕元尝使蜀过汉武帝茂陵。作蝶恋花词题曰。汉乕帝茂陵。东文选仁宗遗教曰。文虎百僚。同心协德。牧隐李穑作郑母诗曰。惟我西原允虎允文。皆回避惠宗讳也。然尝考高丽人文字。未必尽避也。太祖讳建。定宗讳尧。光宗讳昭。成宗讳治。穆宗讳诵。显宗讳询。德宗讳钦。靖宗讳亨。文宗讳徽。顺宗讳勋。宣宗讳运。皆恒用字。应有回避字。而不尽考也。

帝王行三年丧

[编辑]

晋武帝,魏孝文帝,周武帝,宋孝宗,明惠宗,滕文公,契丹圣宗,李雄,姚兴。

敬空谨空

[编辑]

世人不识书末敬空谨空之义。今人。或有于慰状末。书谨空者。今得二条。黄鲁直云。太祝辨九𢷎。𢷎。即拜也。三曰。空手拜头至手。所谓拜手也。唐人书末云。谨空。谓空手也。沈存中云。前世风俗。卑者致书于所尊。尊者但批纸尾。答之曰反。故人谓之批反。如官司批状。诏书批答之类。故纸尾多作敬空字。自谓不敢抗敌。但空纸尾。以待批反耳。尊者。亦自处不疑。不务过敬。前世书契甚简。亦少用联幅者。后世虚文浸繁。无昔人款款之情。此风极可惜也。今案二条。沈说是。

后山简斋

[编辑]

后山,简斋。俱是宋人。俱是姓陈。俱是诗人。而诗又品格相同。其名与字。人或混称。有时莫辨。后山名师道。字无己。又字履常。简斋名与义。字去非。

海印寺藏经

[编辑]

藏经。世称八万大藏经。大凡佛家多称八万四千。如大戒。亦有八万四千条也。举大数言之。未必经卷为八万也。海印寺藏经版。俗传新罗哀庄王时所镌。荒诞不经。寺僧别有所记。戊申年高丽国大藏都监奉敕雕造。案高丽定宗三年。穆宗十一年。文宗二十二年。仁宗六年。明宗十八年。高宗三十五年。忠烈王三十年。恭愍王十七年。皆是戊申。高丽凡六戊申。未知何代所造。今考目录三卷。起天字至洞字。各一函。自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止一切经音义一百卷。统一千五百六十三部。六千五百二十九卷。印纸七千七百二十八牒二张。又考誊传世祖朝拓印节目一册。今略录。○天顺元年戊寅八月日来二月为始。所用米糆。附近各官稤上米五千石。○天顺元年九月二十六日。右副承旨金礩。次知纯倭纸二件。交倭纸一件。校正结𮖐上京。装册经衣纸。松染大藏经衣纸。全罗道九百九十卷。庆尚道九百九十卷。忠清道九百七卷十张。江原道四百五十一卷五张。黄海道五百十卷五张。○天顺二年二月二十三日。同副承旨郑轼。次知印出纯倭纸。交倭纸。装结时。一册张数百张。以限定。给合为一册。或过百张不及百张亦可。心经目连经。张数不多。经一册。合五六经合结。○天顺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右副承旨合礩。次知大藏经五十部。印出。海印寺一本。兴天寺一本。礼曹一本。四十七件内一件。择善福泉寺安邀。其馀安邀各寺和尚。议论启闻。○天顺二年九月十四日。都承旨曹锡文。次知四十七件内。陜川海印寺二件。高灵盘龙寺四件。晋州白岩寺一件。五台寺一件。七佛寺一件。凝石寺一件。星州龙渊寺一件。安峯寺一件。灵山普林寺一件。密阳载岳寺一件。安东白莲寺一件。梁山通度寺一件。中方寺一件。大芚寺一件。庆州天龙寺一件。佛国寺一件。咸阳君子寺一件。宜宁萻提寺一件。永川居祖寺一件。鼎乡寺一件。尚州观音寺一件。杨州桧岩寺一件。砥平上元寺一件。顺天松广寺一件。康津万德寺一件。灵岩道岬寺一件。绫城双峯寺一件。长兴成佛寺一件。光阳玉龙寺一件。茂长忏堂寺一件。南原胜莲寺一件。海南大芚寺一件。珍原下清寺一件。泰仁云住寺一件。务安法泉寺一件。光州证心寺一件。潭阳龙泉寺一件。报恩福泉寺一件。沃川地勒寺一件。高城楡岾寺一件。○天顺二年九月十四日。庆尚道经纸九万九千四百贴。全罗道九万九千四百贴。忠清道九万七百五十四贴。江原道四万五千一百二十六贴。黄海道五万一千一百二十六贴。纯倭纸一万七千二百五十四贴。交倭纸八千六百三十四贴。印经正入三十八万五千八百九十五贴。内杂草纸经四十七件。每一件所入七千七百七十贴十张。凡三十万二千七百二十二贴十张。纯倭纸经二件。所入七千七百十七贴十张。杂草纸经四十七件。衣纸正入三千四百二贴十二张。○赴役僧数。公粮僧七千五十七。私粮僧一千四百八十五。供给中米四千六百七十九石六斗。○监蕫诸臣。奉直郞行成均主簿郑垠。保义将军行龙骧卫摄护军尹赞。推忠佐翼功臣通政大夫承政院都承旨经筵参赞官兼尚瑞院尹修文殿直提学知制教充春秋馆修撰官兼判奉常寺事知吏曹内直司樽院事曹锡文。输忠卫社协策靖难同德佐翼功臣崇政大夫判中枢院事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判兵曹事成均馆大司成高灵君申叔舟。崇禄大夫判中枢院事修文殿大提学兼判户曹事李仁孙。输忠卫社同德佐翼功臣大匡辅国崇禄大夫铃川府院君尹师路。输忠云云功臣桂阳君璔。官高者。从左而右。○印成大藏经跋。臣闻我佛如来。初成正觉。乃曰奇哉。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证得。岂悯其人人具足于清净无漏之性。而无明所覆轮转六趣欤。此牟尼出世之本怀。而无怪乎真说谕说。而其文之至千万轴之多者也。虽然。法不自弘。由人而弘。则其法之行不行。又在时君世主之信不信如何尔。至于覆至尊之位。穷上圣之资。硏穷性命之理。极乎道德之懿。而又有以洞三藏妙契真乘。惟我佛慈济之道。思与亿兆苍生。拾邪归正。同植德车跻之于仁寿之域。则是乃明君义辟。出于寻常万万者之所为。而千百罕遇之盛际也。天顺纪元年丁丑之冬。上传旨于桂阳君臣璔,领中枢院事臣尹师路,议政府左赞成臣申叔舟,判中枢院事臣李仁孙,权㧛,吏曹判书臣韩明浍。承政院都承旨臣曺锡文等若曰。余以否德。承天地祖宗之灵。位乎臣民之上。幸与卿等而共际会。亦非小种善根。惟佛教之流于震朝以来已久。其说之载于文。又莫若藏经之专。幸其刊版。具在于海印寺。近世善者。印成全部。然间被国家赐于日本。存者无几。予欲印就若干部。缺缺山福地。上为先王先王后曁祖考之灵。以资福吉于冥冥。下为法界含灵。以至昆虫草木之微。幽明共利。普及无际。且凡事始厥为难。今因肇功。成至五十部。将遍镇于我国僧蓝之大处。卿等其措置当为之次第以闻。臣璔等奔走惟谨。其经本末巨细。悉谋于慧觉尊者臣信看,判禅宗事臣守看,禅师臣学悦。随即启于上。下承政院。移于各道。分其地之广狭。以定出纸之多寡。命副知通礼门事臣尹赞,宗簿主簿臣郑。往庆尚道。预为区办。与判禅宗事臣守看,海印住持臣竹轩。仍督其务。且谕监司臣李克培监揔之。遂用明年闰二月创役。至其年四月日告讫。于是命臣守温跋其后。臣谓诸佛出兴。惟为一事。王者握符膺箓。以兴于世。则亦惟欲救民而已。故佛为三界之师。以导其迷君。为万民之主。以济其生。是虽有经世出世之异。其发誓愿广度无边之志。则佛与王者一也。恭惟我主上殿下。曩在潜邸。亲遭大难。扫除奸凶。天与人归。天命以集。其为盛德大业。实我东方未有之圣主也。然即位以来。不自满暇。切切求理。民安而犹恐不安。时和而犹恐不和。且谓自古圣帝明王之治天下国家也。莫不崇三宝仗大业。以之福国利世。延洪业于无彊。以无忘世尊正法付属之遗意。于是成大典。弘扬真化。盖后之千有馀岁。去之万有馀里。而我圣上精神心术之妙。慈悲广大之量。与佛同一机也。或问于臣曰。世之名好学善读者。不过数十卷而止。今三藏之书。充于栋宇而不可极矣。孰能遍观而尽究其说乎。臣应之曰。夫妙明圆觉之軆。彻乎古会而无所变。通乎凡圣而无所异。是皆无迷无悟无此无彼者也。楞严经曰。一人发真归元。十方虚空。悉皆消损。是则我圣上发意之初。即已转大法轮而无佛刹。微尘众生。同证于无上菩提之智矣。又岂必人人之目此而后为功德哉。是不可以常情而所能度也。天顺二年六月日。嘉善大夫行忠佐卫上护军臣金守温。拜手稽首撰。善山府使臣金仁民书。○菩缺缺朝鲜国王李。亲押。伏为先王先王后曁祖宗之灵。亡子懿敬。超登极乐。兼及法界含灵。成得解脱之愿。印成大藏五十件。装潢已讫。以本月初十日。于海印寺。特设法会者。右伏以一音圆演于群机教。遂立顿渐之别。五竺通诠于真乘文。则有华梵之殊。半偈福聚。难思片言。善根不议。窃以幸夙植于过去。获胜报于现今。日有万机。恒切渊冰之戒。身居九极。敢忘家国之忧。尚恐己德之亏。未享天心之简。冀三宝之是仗。与百姓而同休。譬之水曰江曰河。岂若海水之大。论其道或儒或老。何如释氏之高。惟经律论之。全书在佛法僧之捴相。版本在倻寺。鬼拥护而神禁呵。真化及震朝。天奉行而人信受。宜模印而广置。作凡圣之皆恭。爰募役于数千馀。庸就帙于五十件。琅函贝牒。玄宗宗密旨之具存。象雨花。妙用神功之莫测。方能事之甫毕。邀悟流而是披。旷劫法筵。天开一代。徽言泉涨。谅胜采之攸办。庶妙力之遄迦。伏愿先王列圣之灵。亡儿孤魂之类。亲受大慈之莂。登极乐。方速成正觉之力。坐寂光土。悉舍有漏。普洽无边。缺缺无任虔祷之至。表宣谨䟽。天顺二年八月初十日。○海印寺藏经匮藏于无说殿。乾隆庚子正月初八日。殿火经匮烧。余尝游海印寺。亦有箚记。详载寒竹堂笔记。

司𥔰局

[编辑]

国初。有司𥔰局。䆠者掌之。至世祖朝。始罢之。案集韵。炮亦作𥔰。正字通。俗炮字。

榕村卫程朱

[编辑]

李榕村曰。今人读程朱书。于其道理精纯处。毫不理会。至于地名人名制度。偶然踈舛。便当作天来大事。狂呼大叫。累幅不休。虽说得是。亦令人厌。榕村此言。尽快绝。似为明之杨用修,近世之毛奇龄发也。奇龄叱骂程朱。至曰罪大恶极。政是毛生自道也。

兴法寺碑后

[编辑]

兴法寺碑集唐太宗字。碑后非太宗字。而列书通玄上坐。广休长老,惠泰长老,州官郞中旻会㭆,侍郞兴林㭐,上㚓信希㚓,金舜㭆,秀英㭐。凡八人。而上㚓与侍郞同列。则似是官名。㭆㭐㚓等字。不可究。似是新罗方言。栎翁稗说。李齐贤撰。北原案北原即原州。兴法寺碑。即我太祖亲制。而崔光胤唐太宗书。辞义䧺深伟丽。字大小真行相间。气呑象外。真天下之宝也。慵斋丛话。成伣撰。今岭南案南字。似是东字之讹。诸寺。有崔孤云所撰原州资福寺碑。案兴法寺。一号资福欤。抑另有一寺欤。当俟更考。则王太祖所制而集唐太宗书。亦一奇宝也。

本朝奇谥

[编辑]

判尹辛均胡夷公。知中枢李崇之麦厉公。河城府院君郑显祖褊玎公。砺山君宋益孙襄墨公。高丽侍中李仁任荒缪公。案说文。齐太公子伋。谥曰玎公。谥法述义不勉曰玎。

雨航杂录鱼名

[编辑]

雨航杂录。冯时可著。章巨大者。名石拒。居石穴。人取之。能以脚粘石拒人故名。形如筭袋。八足。长二三尺。足上碨礧戢戢如钉。每钉有窍。其小者。名章举。又别一种生海涂中。名望潮。身一二寸。足倍之。土人呼涂蟢。又一种。脚短而无钉。名鏁管。其名章巨。𫚉鱼形圆似扇。无鳞色紫黑。口在腹下。尾长于身。其最大曰鲛。其次曰锦𫚉。曰黄𫚉。曰斑𫚉。曰牛𫚉。曰虎𫚉。或作䱋。文选所谓鲼鱼也。𩾃鱼状似鲈而肉粗。三腮曰𩾃。四腮曰茅𩾃。乐清所谓鳘鱼是也。一曰茅狂。案石拒。即东国所谓文鱼。章举。即络蹄。望潮。即骨笃。𫚉鱼。即加五里。𩾃鱼。即民鱼。𩾃与民音相近。鳘与民音最相近。盖此等物名。不用方言。直用华语。而但字不同耳。

[编辑]

厸即邻。古文前汉班古叙传。亦厸德而助信。锦城日记。撰人当考。恭愍朝罗州牧使马天厸。辛禑朝牧使裴厸祐。都巡问使尹有厸。恭靖朝宥旨别监将军王厸。世宗朝焰焇敬差官沈龟厸。牧隐集以麟角寺。为厸角寺。此误以邻为麟也。尹有厸以外。似皆麟字。而丽末国初。人命名。必以厸字。若惯用乙字生字欤。

片箭

[编辑]

片箭。惟我国有之。故与中国之枪。日本之铳。天下无敌。按金中京留守强伸。为元兵所围。兵器已尽。以钱为镞。得元兵一箭。截以为四。以筒鞭发之。此片箭之始也。

中国书来东国

[编辑]

宋哲宗赐高丽文苑英华。宋史高丽传。哲宗立。王遣使金上琦奉慰。林曁致贺。请市刑法之书,太平御览,开宝通礼,文苑英华。诏惟赐文苑英华一部。○宋史本纪。哲宗元祐八年。礼部尚书苏轼言。高丽使乞买历代史及册府元龟等书。宜却其请不许。省臣许之。又䟽陈五害。极论不可。有旨书籍。曾经买者听。大明惠宗建文三年辛巳。我太宗元年。赐文献通考。赵温持来。成祖永乐元年癸未。我太宗三年。赐元史,十八史略,山堂考索,诸臣奏议,大学衍义,真西山读书记,朱子成书。二年甲申。我太宗四年。赐列女传。四年丙戌。我太宗六年。赐通鉴纲目,四书衍义。十五年丁酉。我太宗十六年。赐为善阴隲书六百本。宣宗宣德元年丙午。我世宗八年。赐四书,五经,性理大全。八年癸丑。我世宗十五年。赐五经,四书大全。明纪宣德八年。赐朝鲜国王李示旁匋我世宗讳五经四书大全诸书。案渊鉴类凾引此。英宗正统元年丙辰。我世宗十八年。诸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赵完璧源委编,金履祥通鉴,陈历代笔记,脱脱宋史得来。胡注资治通鉴。其馀板刓。待刻许颁。代宗景泰五年甲戌。我端宗二年。赐宋史。英宗天顺五年辛巳。我世祖六年。请洪武正韵。版在南京。不得来。武宗正德十三年戊寅。我中宗十三年。得来大明会典。世宗嘉靖四十二年癸亥。我明宗十八年。始赐会典,辨诬改本。清康煕五十二年癸巳。我肃宗三十九年。附全唐诗,古文渊鉴,佩文韵府共三百馀本。雍正元年癸卯。我景宗三年。附周易折中,朱子全书。七年。我英宗五年。附康煕字典,性理精义,诗经,传说汇纂,音韵阐微。全唐诗等书。金昌集持来。周易折中等书。密昌君樴持来。

倭皇治乱

[编辑]

继軆天皇。在位二十五年。安閟天皇。在位二年。日本贤主。䧺略天皇。在位二十三年。武烈天皇。在位八年。日本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