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便覽/香港概貌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香港便覽
香港概貌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處
2014年8月
本作品收錄於《香港便覽

在2013年年中,香港人口約719萬。香港雖然面積小,但朝氣蓬勃、幹勁十足。香港被譽為全球首屈一指的商業及金融中心,亦是一個效率超卓的轉口港。

  香港得天獨厚,位處遠東主要的貿易航道上,擁有世界上其中一個最優良的海港,所以早在150年前,香港轉口貿易已蓬勃發展。隨後發生的歷史和政治事故,促使製造業發展。過去20年,服務業亦發展迅速,對近年香港的經濟貢獻很大,佔本地生產總值達93%。

香港特別行政區[编辑]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特區)在1997年7月1日成立。按照「一國兩制」的方針,香港特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變,並且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基本法》[编辑]

  《基本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制定,是香港特區的憲制性文件。《基本法》以法律的形式,訂明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的基本方針政策和在香港特區實行的各項制度。此外,《基本法》亦訂明中央與香港特區的關係;香港居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香港特區的政治體制、經濟和社會制度;香港特區處理對外事務的方法;以及《基本法》的解釋和修改規則。

政府[编辑]

  行政長官是香港特區的首長。根據《基本法》,行政長官在香港通過選舉或協商產生,然後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現時負責選出行政長官的選舉委員會,由1,200人組成。選舉委員會大部分成員由選舉產生。

  行政會議是協助行政長官決策的機構,行政長官作出重要決策、向立法會提交法案、制定附屬法規和解散立法會前,須徵詢行政會議的意見。

  立法會負責行使的職權,包括根據《基本法》規定並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和廢除法律;根據政府的提案,審核、通過財政預算;批准稅收和公共開支;以及對政府的工作提出質詢。現時,立法會由70位議員組成,35位經分區選舉產生,35位經由功能界別選舉產生。

  在地區層面,18個區議會就影響所屬地區居民福利的事宜提供意見,亦是諮詢公眾的渠道。

政制發展[编辑]

  《基本法》規定了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的產生辦法,並且進一步規定根據香港特區的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的原則,最終達至行政長官由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後普選產生、立法會全部議員普選產生的目標。

  根據《基本法》附件一及附件二,2007年以後各任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的產生辦法如需修改,須經立法會全體議員三分之二多數通過,行政長官同意,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或備案。

  全國人大常委會在2007年12月29日決定,香港可於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在普選行政長官後,立法會全部議員可由普選產生。全國人大常委會亦同時決定2012年第四任行政長官和第五屆立法會的產生辦法可作出符合循序漸進原則的適當修改。

  立法會分別在2010年6月24及25日以全體議員三分之二多數通過特區政府就修改2012年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辦法所提出的議案。這是香港回歸後立法會首次成功根據《基本法》附件所規定的程序,修改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的產生辦法。

  2012年行政長官的選舉委員會人數,由過去的800人增加至現時的1,200人。至於2012年立法會選舉方面,議席已由60席增加至70席。除了新增五個分區直選議席外,新增的五個功能界別議席,由民選區議員提名,然後由沒有登記在功能界別投票的登記選民,一人一票選出。按照這個安排,每名選民在立法會選舉中都有兩票,一票投地區直選議席,一票投功能界別議席。

法律及司法[编辑]

  香港的法律由《基本法》、本地制定的法例、附屬法例、普通法、衡平法和習慣法組成。列於《基本法》附件三內的數條全國性法律(關乎國旗及國歌、國籍法和外交特權與豁免等項目)亦適用於香港。

  香港特區的法院包括終審法院、高等法院(分為上訴法庭及原訟法庭)、區域法院(包括家事法庭)、土地審裁處、裁判法院(包括少年法庭)、勞資審裁處、小額錢債審裁處、淫褻物品審裁處和死因裁判法庭。

公共財政[编辑]

  截至2014年3月底,政府的財政儲備為7,557億元。在2014/15財政年度,預算政府的總收入為4,301億元,其中約41%來自直接稅,26%來自間接稅。其餘的收入來源包括:地價收入、投資收入和各項收費。

  在2014/15財政年度,預算的公共開支總額為4,400億元,約佔本地生產總值的19.8%,其中包括政府開支的4,112億元,以及房屋委員會和各營運基金的開支共288億元。年度內,主要的公共開支範疇如下:教育(17.1%)、社會福利(14.1%)及衞生(12.9%)。

經濟[编辑]

  香港有勤奮的工作人口、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優良的電訊網絡,加上政府奉行自由企業和自由貿易的政策,促使香港發展成為首屈一指的貿易、金融和商業中心。過去20年,香港經濟平均每年有3.6%的實質增長。2013年,本地生產總值以當時巿價計算達21,254億元,而人均本地生產總值則為295,701元。

貿易[编辑]

  在2013年,香港的貿易總額(包括商品進口、港產品出口及轉口)為76,204億元,比2012年上升3.7%。整體出口的主要市場是中國內地,佔2013年本港整體出口總值的54.8%,其次是美國(9.3%)、日本(3.8%)、印度(2.3%)及台灣(2.2%)。香港的進口貨品主要來自中國內地(47.8%)、日本(7.1%)、台灣(6.4%)、新加坡(6.1%)及美國(5.4%)。

房屋[编辑]

  於2014年3月31日,香港共有約242萬個住戶,其中約691,300戶或200萬人(佔全港人口約30%)居於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的公共租住單位,約34,300戶或92,800人則居於香港房屋協會(房協)的公共租住單位。另外,約有376,300戶或118萬人(佔全港人口約17%)居於房委會或房協的資助出售房屋。換言之,全港共有接近一半的住戶正居住在受政府資助的房屋。餘下約131萬個居住在私人樓宇的住戶中,約88萬戶是住在自置物業。就整體而言,全港超過一半以上的家庭居住在自己所擁有的房屋。

衞生[编辑]

  總的來說,香港的衞生狀況良好。跟西方國家比較,香港在衞生方面的各項指標均較佳。香港醫院的設備先進,屬全球數一數二。本港有完善的醫療設施,各類專科服務一應俱全。雖然沒有「國家保健服務」,病人須繳付診金和治療費用,但市民只要付出象徵式的收費,便可獲得政府的醫療服務。

  在2013年12月底,香港於42間公營醫院、11間私家醫院、53間護養院和懲教署轄下21間醫院,設有病床總數達36,720[1]張,即每千人5.1張。同時期,香港有註冊醫生13,203名、註冊中醫6,743名及表列中醫2,715名,即比例上每千人分別有註冊醫生1.8名、註冊中醫0.9名和表列中醫0.4名。

教育[编辑]

  在2013/14學年,本港共有幼稚園969間,小學569間,及中學514間。在幼稚園就讀的學生有169,843人,在小學及中學就讀的分別達320,918及395,345人。在2013/14學年,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撥款資助的八間院校所開辦的教資會資助課程,共有學生95,456人,而經本地評審自資副學位或以上的專上課程(除職業訓練局外),共有學生71,476人。在2012/13學年,職業訓練局的職前課程共有學生54,130人。政府已推出涵蓋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及四年大學教育的新學制。新學制的三年高中課程已於2009年9月由中四級開始推行,而四年的學士學位課程已於2012年9月開始實施。

社會福利[编辑]

  社會福利署及非政府機構(包括170間受資助的福利機構)透過約2,800個服務協議單位,提供多項福利服務,計有:社會保障、家庭及兒童福利、醫務社會工作、小組及社區工作、青少年服務、長者服務、弱能人士康復服務,以及違法者服務。社會福利署的熱線服務全日24小時運作,提供社會福利服務資訊,更有當值社工提供即時電話輔導、支援及轉介服務。

交通運輸[编辑]

海路[编辑]

  香港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貨櫃港口之一。在2013年,抵港的遠洋船舶及內河船隻分別約有29,920和157,,630航次。年內約有1,180萬人次從內地及澳門乘搭噴射船和雙體船抵港,並在尖沙咀的中國客運碼頭和上環的港澳碼頭登岸;而從這兩個碼頭乘船往境外的旅客約有1,410萬人次。

道路[编辑]

  2013年,本港的道路全長2,093公里,領有牌照車輛及政府車輛共680,914輛,車輛密度為每公里道路有325輛車行駛。香港島與九龍半島之間,由三條海底隧道連接。在2013年,本港約有專營巴士5,791輛,年內平均每日載客逾390萬人次。此外,本港還有數目不少的小型巴士和的士,另有電車164輛。

鐵路[编辑]

  香港的鐵路系統是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營運及管理,並由觀塘綫(調景嶺至油麻地)、荃灣綫(荃灣至中環)、港島綫(柴灣至上環)、東涌綫(香港至東涌)、將軍澳綫(寶琳/康城至北角)、東鐵綫(紅磡至羅湖/落馬洲)、西鐵綫(屯門至紅磡)、馬鞍山綫(烏溪沙至大圍)、迪士尼綫(欣澳至迪士尼)組成,全程175公里,共有82個車站。港鐵亦營運全長35.2公里的機場快綫,以及在新界西北營運全長36.2公里的輕鐵系統(共設有68個車站)。輕鐵接駁巴士服務為鐵路乘客提供更全面的服務網絡。整個系統每日平均載客約486萬人次。

  港鐵同時經營往返香港與北京、上海,以及廣東省內的城市的跨境直通車服務。

航空[编辑]

  香港國際機場是全球最繁忙的機場之一。有約110家航空公司使用香港國際機場,每周有約6,800班定期客機及貨機來往香港。2013年,機場共處理國際旅客逾5,927萬人次及空運貨物413萬公噸。

電訊[编辑]

  截至2014年3月,全數碼化電話系統共接駁接近431萬條電話線。而截至2014年3月,流動電話系統則為超過1,709萬名用戶提供服務,即在每100名人口中便有約236.8名流動電話用戶,普及率屬全球最高之一。第三代和第四代流動服務繼續增長,令用戶可享用流動高速多媒體服務,用戶人數已增長至1,241萬。除基本話音服務外,各種數據服務亦廣受消費者歡迎。在2014年3月,流動數據用量已激增至12,975垓比特(即12,974,935吉比特),或每名2.5G/3G/4G流動用戶平均1,035.8兆比特,相當於2013年同期流動數據用量的1.23倍和2012年同期用量的1.76倍。至於寛頻互聯網服務市場,截至2014年3月,本地寬頻用戶數目約224萬個,住戶寬頻普及率達83%。另外,香港亦發展成為首屈一指的無線城市,截至2014年4月,全港共有,322個地點提供20,824個熱點讓市民可透過Wi-Fi接達互聯網。

銀行[编辑]

  香港是一個國際銀行中心。截至2013年年底,香港有156間持牌銀行、21間有限制牌照銀行及24間接受存款公司。它們合共經營1,382間本地分行。此外,境外註冊銀行在本港設有62間代表辦事處。這些機構來自36個國家,其中70間是屬於全球最大的100間銀行。

匯率[编辑]

  由1983年10月起,香港實施聯繫匯率制度,把港元匯率固定於每7.80港元兌1美元上。

稅制[编辑]

  根據地域來源徵稅概念,只有於香港產生或得自香港的收入才需要課稅。在香港從事貿易、商業或專業活動,其利潤須課利得稅。於2012/13課稅年度,法團的利得稅稅率為16.5%,而法團以外人士的利得稅稅率則為15%。從受僱工作所得入息須繳納薪俸稅,稅額是把入息減去各項扣除和免稅額後按累進稅率計算,但以不超過扣減免稅額前的入息淨額的15%(標準稅率)為限。香港物業的業主須繳納物業稅,稅額是把每年所得租金收入減去差餉及20%法定的修葺及支出免稅額後,再以標準稅率15%計算。

傳播媒介[编辑]

  香港是亞洲讀報人數最多的地區之一,亦是世界上其中一個最大的中文刊物中心。截至2014年6月,在本港註冊的刊物共有778份,其中報章佔56份,包括每日出版的中文報章29份和英文報章12份。期刊雜誌共722份,內容方面包羅萬有,由公共事務/政治、專門技術,以至娛樂等題材都有。

  本港觀眾可收看超過400條由本地持牌機構提供的本地及非本地電視節目服務頻道,其中包括15條由兩家本地免費電視節目服務持牌機構經營的免費頻道、約400條由三家本地收費電視節目服務持牌機構提供的收費電視頻道,以及超過40條非本地電視節目服務頻道。此外,三家本港電台共設13條以模擬制式傳送的中英文頻道,每周廣播節目逾2,000小時。四間廣播機構已推出數碼聲音廣播服務,提供18條數碼聲音廣播頻道。至2014年年中,16條頻道已經投入服務。

  1. 醫院病床數目包括所有在醫院管理局轄下醫院、私家醫院、護養院及懲教機構內所設有的病床;這是根據香港法例第165章《醫院、護養院及留產院註冊條例》所包括的範圍。病床與人口的比例數字未必可與其他國家互相比較。

本作品來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處所出版的香港便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网站声明:“香港便覽所有資料可隨意摘錄,毋須註明引錄來源。”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