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骨折治疗上的革命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骨折治疗上的革命
天津反帝医院骨科
1971年10月31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报

从石膏固定的痛苦中解放出来

[编辑]

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损伤。对于骨折的治疗,一九五八年以前,我们医院完全采用西医的方法。病人来了,先打麻药,然后对断骨。如能对好,就用石膏把病人的整个肢体包起来;或在骨头上穿根钢针,用绳索把病人的肢体吊在牵引架上,一躺就是两、三个月。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骨折,骨头对不上,或者用石膏也固定不住,就要切开皮肉,剥开骨膜,用钢针把断骨穿在一起;或用螺钉、钢板把断骨拧在一块,有的外面仍要裹上石膏。人们形容这种方法是“头悬梁,锥刺骨,三月石膏苦。”而且,熬过“三月石膏苦”,肢体还是不能马上活动。

一九五八年,我们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号召,开展了西医学习中医的活动,打破中西医的界限,对中西两医和中医百家进行了比较鉴别,“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经过十几年的反复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综合了中西医各家骨折整复手法的长处,并吸取了西医爱克斯线诊断、麻醉复位、必要时的短期牵引,总结出一套中西医结合的整复手法。这种方法,虽然技术要求较高,但基本不用开刀,不加重局部损伤,不增加病人的痛苦,就可以准确地对好断骨。在外固定方面,我们一般不再用石膏,而选定了具有弹性、韧性、可塑性和吸潮性的柳木夹板加纸垫为主的固定方法,既能防止接好的断骨错位,又便于伤肢的早期活动。一套以手法整复和小夹板固定为特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新方法逐步形成了,使骨折治疗发生了革命的变化。我们用这个新方法治疗了一万三千多例骨折病人,取得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医疗费用低、病人痛苦小、合并症后遗症基本消灭等良好效果,受到广大工农兵患者的欢迎。过去病房里那种“木架成林索成网,三月石膏苦难当”的局面不见了。广大的骨折病人,从石膏固定的痛苦中解放出来了。

有一年,天津河东医院护士郑秀英在一次巡回医疗中,不慎连人带车跌到沟内,造成右肘关节粉碎骨折,前臂(即小胳膊)的尺骨也断成了三截。肘关节粉碎骨折,是肱骨下端断成两截,下面的一截又劈成两半,西医叫肱骨髁间骨折,只能切开皮肉对碎骨,拧上钢板、螺钉,外面从上臂到手都包上石膏。这种疗法,虽然骨头对好了,也能长上,将来肘关节却很难活动自如。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给郑秀英治疗,没有开刀,用手法把断骨基本对好以后,外面敷上接骨膏,再在上臂(大胳膊)和前臂分段绑上小夹板,肘部做了牵引,就让病人的肘关节慢慢活动。四周以后,去掉牵引,肘部可以伸屈了。六周以后,拆去夹板,经过一段时间的按摩、理疗和病人自觉锻炼,她的右臂外形和肘部关节的活动功能完全恢复了正常,不仅能够照常从事原来的护理工作,而且还常常业余进行歌舞表演,宣传毛泽东思想。

骨折治疗中“动”与“静”的辩证法

[编辑]

治疗骨折,首先需要把断骨重新对好,这就是整复。为了使对好的断骨不再错位,需要固定;但是,固定得不恰当,又会妨碍伤肢及整体的活动。而伤肢及整体的适当活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物质代谢,加速骨折愈合,保持肢体的活动功能。因此,如何处理“动”(伤肢的早期活动)与“静”(骨折部位的固定)这一对矛盾,成为骨折治疗中的关键。

早在唐朝,中医文献就有这样的记载:关节部位骨折整复后,“要转动,用药贴,将绢片包之,后时时运动,……或屈或伸,时时为之方可。”几百年前,西方医学治疗骨折的方法也与我国中医相类似。自十六世纪以后,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与需要,自然界被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使人类的认识深入了一步。这种分门别类的孤立研究方法,逐渐使形而上学的宇宙观代替了古代朴素的辩证法。例如,爱克斯线的发明,使人们对骨折可以直接进行观察,这本来是件好事,但某些西医学派为了追求骨折的解剖对位(即爱克斯线检查断骨对位得象好骨头一样准确),却因此而过多地使用开刀,并且采用机械方法谋求坚强固定,逐渐忽视了活动在骨折治疗中的作用。“骨折愈合需要完全休息”、“广泛固定”的学说,逐渐在西医中占据了统治地位。毛主席指出:“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论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这种“完全休息”、“广泛固定”的主张,就是形而上学在骨折治疗中的反映。

一九五四年,一位工人同志的右大腿骨断成两截。我们切开伤肢,用螺钉、钢板将断骨拧在一起,外面连腰带腿直到脚脖子都裹上石膏,象给他穿上一条石膏裤,让他“完全休息”。病人看着天花板躺了三个月,骨折没有愈合,又换了一个新石膏裤,继续固定了两个月,骨折仍然没有愈合。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石膏干了以后,就变成一个坚硬的外壳。随着骨折处肿胀的逐渐消退,以及肌肉因长期不活动又慢慢萎缩,石膏外壳就显得旷了,结果,应该固定的骨折局部并没有固定住,而髋、膝、脚脖子的关节却被固定住了,裹在石膏里长期不能活动,腿打不了弯,象一根棍子一样。骨胳是有生命的组织,骨折以后,骨折断端的血液循环遭受破坏,骨质就要坏死,随着坏死骨质被吸收,两断端之间又形成了裂隙,但钢板把断骨撑住了,不但起不到应有的内固定作用,反而阻止骨折断端接触,妨碍了新生骨质的“会师”,不利于骨折的愈合。

毛主席教导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人体始终处于对立统一之中。局部的骨折,必然会影响整个身体,而全身的状况,又必然影响局部骨折的愈合过程。“完全休息”、“广泛固定”的治疗原则,把整复、固定、功能恢复三个阶段完全割裂开来,只想借助机械外力来固定骨折,妨碍了整个肢体及全身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破坏了肢体内在的固定作用,减低或损伤了人体对骨折的自然修复能力,违背了肢体的生理活动规律。因此,它总是顾此失彼,自相矛盾,不能收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工人徐雪安同志大腿骨折。我们把断骨用手法给他对好,在骨折部位放上大小厚薄不同的纸垫,再捆上四块小夹板,又在膝关节上面做了牵引。我们从长期的实践中知道,骨折长好以前,骨折断端总是要活动的。这些活动,有的对骨折愈合不利,有些则有利。我们给他采用的夹板固定方法,控制了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而又能使有利的活动发挥出来。于是,我们教病人先练习大腿肌肉的收缩活动,又逐渐做膝、髋关节的伸屈。肌肉一张一弛,夹板随着一紧一松,利用肌肉收缩活动时的动力和夹板及纸垫的压力,维持了骨折整复的位置,如果原来的整复不够理想,还能慢慢地自行矫正过来。而且,小夹板只是将大腿局部相对固定,其他部位仍然可以正常活动。肢体肌肉的收缩活动,促进了血液循环,使废料迅速清除,为骨组织的新生带来了必要的营养。经过三个星期的锻炼活动,老徐同志手扶双拐下地走路了。走路,也是有利于大腿骨折愈合的一种活动。身体的重量压在腿上,使骨折两端嵌插得更紧,愈合得更快了。只有七周的时间,徐雪安同志就拆掉了夹板,甩掉了拐杖。很快,他就迈着稳健的步伐出院了。

毛主席教导我们:“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在骨折治疗中,既要有局部的固定,又要有适当的活动,固定与活动都很重要。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在固定时充分考虑到利于将来早日能够活动,而病人的活动又要以不影响骨折局部的固定为限度。这样,就能把固定与活动对骨折愈合有利的一面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又把它们不利的一面控制在最低限度,从而使骨折治疗得到了良好效果。我们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重新认识骨折治疗的规律,恰当地解决“动”与“静”的辩证关系,把整复、固定、功能恢复三个阶段有机地结合起来,终于抛弃了“完全休息”、“广泛固定”的形而上学的治疗原则。以“固定与活动相结合”为主的新的治疗原则,初步建立起来了。

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性

[编辑]

有个干部在劳动中受伤,右大腿骨折。我们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给他作了手法整复、夹板固定。但他思想顾虑多,生怕骨头再错位,躺在床上一动也不敢动。别的病人都下地走路了,他却要人搬上搬下,坐在轮椅上活动。轮椅走起来摇摇晃晃,他的腿也随着摆来摆去,不利于骨折愈合。新骨头刚长上,又断了,一面长,一面断,骨折周围长了一大堆骨痂,断端却还是长不上。十个月过去了,他还是不能下地走路。我们给他做了细致的思想工作,其他病人也用亲身体会帮助他消除了顾虑,他终于鼓起勇气下地走路。三个月后,骨折果然愈合了。

毛主席教导我们:“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个干部骨折的治疗过程告诉我们: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方法,虽然有很多优点,也只是为骨折愈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必须通过病人的内因才能起作用。这就要求病人树立向疾病作斗争的坚强意志和信心,敢于活动;而病人的活动,又必须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病人不敢活动,或者活动不适当,都会影响治疗的效果。因此,只有医务人员一个积极性是不行的,还必须发挥病人的积极性,把两个积极性结合起来。过去那种治疗方法,把人的肢体当成折断的扁担来修理,束缚病人的积极性,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这是形而上学的机械论的反映。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骨科病房医务人员在狠抓自身世界观转变的同时,加强了对病人的政治思想工作,病人自觉树立“为革命治病”、“为革命养伤”的思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不久前,下中农社员阴双启,腰部被大车轧伤,第二节腰椎骨压扁,后面的椎板骨也断开了。对于这种不稳定性骨折,我们过去不敢整复,因为整复时很容易使断开的椎板骨损伤脊髓神经,造成截瘫。一般都是让病人躺在木板床上,等待骨折慢慢自行愈合。这样治疗,又往往会给病人留下驼背和慢性腰疼的不良后果。这次,我们既不给阴双启整复,也不让他消极地躺在床上,而是把病情如实地告诉他,介绍治疗的方法,坚定他战胜病伤的信心,通过病人自己的功能锻炼,把腰治好。开始,他躺着慢慢把腰弓起,一天天越弓越高,一个星期以后,能象一座小桥似的弓在床上。由于他天天坚持积极的锻炼,食欲增加,营养代谢旺盛,腰椎骨血液循环加强,给骨折的愈合创造了充足的物质条件,也增强了体内的抗病修复能力。而且,全身肌肉的活动,把腰椎骨前面的韧带拉紧,使压扁的腰椎又鼓了起来。两周后照像检查,第二腰椎比正常情况只差五分之一了!坚持锻炼带来的效果,极大鼓舞了小阴同志。他刻苦学习毛主席著作,以老愚公每天挖山不止的精神继续锻炼。很快,他不但能躺着把腰弓起,还能爬在床上,把上身和双腿翘得很高,好象半个钢圈,来回在床上摆动。一个月后,压扁了的腰椎骨完全恢复了正常,断开的椎板骨也初步愈合。

从根本上转变

[编辑]

“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仅仅是在认识真理的长河中迈出了微小的一步。在骨折治疗这一领域中,还有不少问题,如严重的开放性骨折和某些关节内的骨折,目前还要开刀,需要我们继续研究解决。

在十三年中西医结合的实践中,不仅充满了唯物辩证法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斗争,也充满了两条路线的斗争。一九六二年前后,中西医结合治疗复杂骨折的效果还不够理想,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在卫生部门的代理人,便假借“提高”之名,极力贬低已经取得的成果,甚至利用他们窃据的权力,减人员,削床位,妄图阻挠我们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在这场挑战面前,是坚守阵地、坚持斗争,还是阵前退却、半途夭折,这是对我们的严峻考验。广大医务人员,在党的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经过反复实践,逐步解决了复杂骨折的治疗问题,取得了优于传统中医和单纯西医的良好效果。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使我们受到了一次极为深刻的两条路线斗争的教育,更加坚定了走中西医结合道路的决心和信心,促进了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进一步发展。医护人员在下乡巡回医疗时,从贫农大娘解决鸡下软蛋的办法中得到启发,和大家一起研究制成一种“健骨片”。棉纺四厂老工人张树藩同志小腿骨折,经别的医院治疗,两年多没有愈合,变成陈旧性骨折。转到我们医院后,用夹板固定,积极进行锻炼,同时服用“健骨片”,两个多月就长好了。

毛主席教导我们:“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十三年来,我院骨科病房面貌变了,归根结底是我们思想变了。斗争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只有从世界观上来一番彻底转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才能识别和抵制错误路线,自觉地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卫生路线,使中西医结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