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谷桂察訪遺集/卷四
經說
[编辑]太極圖說
[编辑]太極不過陰陽之渾淪者耳。原非先有太極而後兩儀生。旣有兩儀而後四象八卦生也。又豈兩儀生而太極遯。四象生而兩儀亡。八卦生而四象隱。兩儀四象八卦。各爲一物。而別有太極。宰其中統其外哉。只是陽極生陰。陰極生陽。其氣機未甞息者。卽太極也。解周子之圖者。以中間爲太極本體者非也。圖作環形。故只是虛其中而已。非意在於中虛也。
其外大圈爲太極。中分黑白爲陰陽。太極含陰陽。陰陽含八卦。八卦含六十四卦。〈缺〉摶空爲塊。見塊而不見空。土在天地後也。粉塊爲空。見空而不見塊。土在天地先也。
心易發微。伏羲太極之圖詩。
[编辑]太極中分一氣旋。兩儀四象五行全。先天八卦渾淪具。萬物何甞出此圈。造化根源文字祖。圖成太極自天然。當時早見周夫子。不費鑽硏作正傳。
陰一物也。陽一物也。太極非物也。無極而太極。譬如窺其室則無人。循其垣而周觀之。則其室必有人矣。正是撞著則無。自萬物而要其極則必有矣。極者至也。太者又是至之至也。下得太字。則其上更無他物之可加。太極之太字。恐犯核實。故又以無字玄之。所謂微顯也。
收來百家厖雜之學而著之於極。以謂道本一源也。不使更落於千坑萬塹。
吾心中有太極。而心神之用如箭。事物中各有小極。正如侯中之的。須令箭箭中紅心。
有元太極。有天小極地小極人小極。有飛小極走小極草小極木小極。各有我小極彼小極。此小極與彼小極。相連相通。
盖邵子之學。置心於太極。而出觀於二氣五行萬物變化之條理。故有觀物內外篇。釋氏之學。斷棄二氣以下。而只探奧於太極無極無無極。故務絶去六塵六根而歸於空寂。
這箇平面看者。生物之模範也。寅會上開物之初。生氣流到水上。則水之物具五二太極卽化出。流到木上。則木之物具五二太極而化出。餘皆倣此。萬物旣有種子後。物物自具太極。無少�欠。無相假借矣。流行之生氣。纔動於天地太極之一陽。則各物中太極之一陽。一時齊動。不以初化之先後。而今乃有所遲速矣。若其萌芽生産之有所差池。專繫於禀氣之厚薄。薄者速生。厚者遲生焉。化育之妙。年年皆同。十二萬九千六百年。只似一年也。一陽者動物之精。植物之津。皆是水也。看一草一木。則太極全體之變化在是。動物有心而植物無心。看造化之妙。莫如草木之自然。周茂叔窓前草。與自家意思一般者。是觀乎乾元之誠源。與萬物之各正也。
人性之仁義禮智信。兼內與外而通之。見外之發現者。而可以知其內之體段也。造化之水火木金土。亦兼氣與質而通之。見其質之所成。而可以知其氣之㨾〈缺〉也。聖贒之論人性造化也。截取五常五行者。其以是夫。天地者太極之形骸也。人身者性之形骸也。太極與性。自生其形骸。而復居其中。如人之自造其室。仍居其室也。
天地之生物也。雖至微細之物。莫不備具太極陰陽五行之全體。以所感之氣爲主。而四氣並應而完成之耳。以此觀之。人之應事也。雖至微細之事。亦莫不備用五常之全德。其事雖屬仁。而禮義智信並應而不一欠。其事雖屬義。而智仁禮信亦並應而不一�。或仁或義。當以所感而發者爲首。而四者相牽以行矣。但其間架端緖。至微至細。有不可察見耳。盖人身中。只是一片理一片氣而已。虛則一時俱虛。合則一時俱合也。學者反而體之。則當自見之。經書中此是仁之事。此是義之事云者。姑以所發之主爲說也。
太極又有兩般看法。統體與各俱也。渾然通同。謂之統體。不相假借。謂之各具。天地間惟有此道理也。故仁主包涵而義主分別。若墨之疑於仁。楊之疑於義。則皆由所見者偏耳。故太極與西銘。皆理一分殊。看者宜潛心焉。
凡物生於五氣。故觀其色象。皆居一而有四。如草木之花。發爲紅英。則靑黃白黑。皆蘊於內。翻內爲外。則種種換面呈色。常以五稜木面。刻金木水火土。輪而看之。居一而有其四。宛然可觀。或曰大黃只大黃。附子只附子。而余則曰大黃之內伏附子。附子之內伏大黃。如水火之內外明暗。迭爲換面耳。〈草木黃者得土之性多。白者得金之性多。他倣此。〉
凡植物之類。不論春夏秋冬。行遇溫暖之氣則生笋生芽。觀此則所謂生氣。只是陽氣也。所謂陽氣。只是溫氣也。以此推之。人性之溫和。正是好箇性。〈缺〉慘烈則不好。
太極說
[编辑]出而現者陽。則入而藏者爲陰。出而現者爲陰。則入而藏者爲陽。以先天圖觀之。分言之則乾三陽現則坤三陰藏。錯言之則兌二陽現則艮二陰藏。兌一陰現則艮一陽藏。以此推之。一圖之畫。陽畫現則陰畫藏。天之屬也。陰畫現則陽畫藏。地之屬也。必具兩端而俱存之。聖人之精。可見於此。
凡物之生。如繩曲之出於穴。一頭出於穴。一頭環屬於穴內。自有引入之勢。物物各具魂魄。魂者生之機。神之靈也。如繩之出頭也。魄者死之機。鬼之靈也。如繩之入頭也。如人年百。自肧胎至五十以前。皆是生之日也。以後皆是死之日也。繩曲引入之後。蕭然無跡。而所可留跡者。文章而已。可不貴哉。
盖人之生與死。漸次甚微。都自不覺。人物莫不然。
萬物之興歇。繫於一氣之出入。一氣之出入。盖有小中大三等。計一日之出入而積三百六十番則成一年。計一年之出入而積三百六十番則成一運。計一運之出入而積三百六十番則成一元。而天地一終矣。
前日前年前運前元。他自是一番興歇。及其歇極時。理源寂靜。蕭然無事。今日今年今運今元。又自是一番興歇。來日來年來運來元。又自是一番興歇。試看其誰使興之。誰使歇之。非理歟。
人與禽獸草木之壽。有千萬等不齊。由繩曲之出隙。大小有差也。莊子曰萬物生於機。入於機。
程子曰。已散之氣。不復爲方生之氣。已散云者。指氣之器質糟粕處爲言也。
父生之。君食之。師敎之。盖人物之初。本只是天之一點生理也。天役父以生之。旣生矣。天役君以食之。天役師以敎之然後。始完成一箇人矣。不然則其生也與物無辨矣。
太極在陰陽之先。在陰陽之中。只不在陰陽之外。在陰陽之先者。統體之太極也。不雜之太極也。必先有是理然後有是氣也。所以然之理也。在陰陽之中者。物物之太極也。旣有是氣。卽有是理也。若陰陽之外。則無太極。所謂除却陰陽。不是道。
陰一陽一兩箇事物。而一太極跨之也。〈此物是此理。彼物亦是此理。今日是此理。明日亦是此理。〉
太極一變爲陰陽。陰陽一變爲五行。
自陰陽五行以下。十二轉而爲萬物。太極之誠流行於其中者。合下渾然至虛。漸漸分析。漸漸凝實。而現成物類。
擧目天地之間。天地運則萬物隨而生。心運則萬事隨之而起。太極外無贅物。吾性外無剩事。
天地無別性。須通萬物之性則見其性。聖人無別心。須通萬民之心則見其心。如此廣心則便能大公而不蔽於一己之私。
太虛中太極之理。爲一箇大本子。千萬年一定而不易。理之元體也。十二萬九千六百年。則運轉不息而盛衰治亂不一。氣機之變化也。
人心中太極之理。爲一箇小本子。窮天地亘萬古而不易。吾與堯舜周孔。同其一箇本子。外面時勢則有千變萬化之不同。時勢外至者也。本子內用者也。須把古今不易之一箇本子。以應千變萬化之時勢。見安樂而貞。見憂慼而貞。貞者正而固也。惟如此而後。可以不失其本子也。
春秋時孔子爲忠孝之理。今時吾輩爲忠孝之理。正同而不少欠闕。時勢則今時與春秋又異矣。
天道陰盛而陽微則亂。陽盛而陰微則治。人事君子道消。小人道長則亂。君子道長。小人道消則治。
細察五物之氣質。水木則質在於外而氣藏於內也。火金則先氣發於外而質藏於內也。
凡天地之成體。犬牙相入。不使墜壞然後。其用乃行焉。
隨錄
[编辑]理在氣中。爲之樞紐。故大化流行。生生未甞止息。如家主之役使家衆也。若但是家衆而無繫於家主之使令。則便散無紀綱。而流於怠惰休歇矣。今其進退作息。惟家主之爲聽。故千變萬化。皆有限節。少無差錯。試觀其家衆之所爲。則家主心中之所有。又可知也。
朱子曰復歸於無極。柳子曰無極之極。邵子曰無極之前。此皆以氣言。周子以理言也。彼無極。便是无竆極之極字。此無極字。便是太極之極字。此乃消了氣。歸之於理也。然則周子太極圖發源處純是理。非如三子之和氣看了。
無極字。雖只說太極之無形象。然須去太極無形象之意然後。意味方不短急。朱子依依現出太極。方力破江西之說。故明示畫界而不暇及此意耳。
看太極本無極句。本字似有根源處。集考曰太極本於無極。著一於字。尤明白。其下又曰無極之眞。朱子解曰。眞字卽太極之實。於此細分之。無極太極之間。又不能以寸。追言太極者骨也。無極之眞。骨中之髓也。江西之說。此句足破之。
問此處何不用太極之眞。曰太極總萬物也。已落在五行中。則便不能緫萬物也。不如無極之眞之無崖角。
追言凡看造化。漸漸看入。則五行卽其皮毛也。陰陽肌肉也。太極骨子也。無極之眞。骨中之髓也。無極之眞。二五之精。眞是太極。骨之滋髓也。精是陰陽。肉之榮血也。
子産曰。人生始化曰魄。旣生魄。陽曰魂。形旣生矣。〈魄之爲。〉神發知矣。〈魂之爲。〉盖本於此。
善惡對立。善之所生則爲惡。惡之所生則爲善。猶吉凶對立。悔吝居其間。自吉之凶曰吝也。自凶之吉曰悔也。有相與交感之意。
乾之所索者。坤邊之女。坤之所索者。乾邊之男。乾自坤而變。坤自乾而變。故父之所生者爲女。母之所生者爲男。
周子太極詩解
[编辑]兀坐書房萬機休。日暖風和草色幽。誰道二千年〈自孔子至于宋。〉遠事。而今只在眼睛頭。
草色幽則陰也。暖而和則陽也。陰陽雙現天氣中。太極見矣。動靜未分之時。乃見太極之全體。就日暖風和上。見太體妙妙。
隨錄
[编辑]天而順生也。陽動陰靜。陽變陰合。皆先理而後氣器。
人而倒反也。先形秀而後性靈。先形生而後性智。先形感而後性動。皆先氣器而後理。惟善惡則並頭言之。然此亦當先去人爲之惡而後。乃反於天理之善也。故先定之以人所命仁義中正然後。乃主於天理自靜。不容犯手造名處也。
乾道成男。言乾道成父之氣也。坤道成女。言坤道成母之形也。
天而順者。明人物此身之所從來。兼理氣而言。
人而倒者。明人道之所以行。單主理而言。
主靜之靜字。便是太極之不雜氣者也。純於理則動亦是靜。
理乘氣而出入。盖氣雖動而理則自靜自在了。學者務去氣禀之偏。故著人力做去。聖人則行其所無事而全不用力。此便是靜。
草木全無心。故以天地之心爲心。而榮枯開落。一任於天地矣。飛走皆有心。故却以其心爲心。稍自離隔於天地矣。
學者欲觀天地之心。當於草木焉察之。濂溪之不除庭草。其以是歟。
氣行乎質中。質包乎氣外。理寓於氣質之兩間。而使氣者理也。
陰陽其氣便是人之呼吸。五行便是軀體血肉。其理卽仁義禮智信。然則人之呼吸不屬則將死矣。豈可一息罔其理而生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