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鼓山先生文集/卷九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八 鼓山先生文集
卷九
作者:任憲晦
1883年
卷十

[编辑]

風雲際遇編序戊戌

[编辑]

孟子曰。義之於君臣命也。有性存焉。君子不謂之命。故曰臣之於君則義也。無所逃於天地。然而雲從龍。風從虎。水流濕。火就燥。聖人作而萬物覩。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然後際遇可言也。是以湯之時。有伊尹。高宗之時。有傅說。文王之時。有太公。殷周歷世。不爲不多。若是廑廑。何也。夫欲治之主不世出。可與治之臣不萬一。以不世出。求不萬一。其不千載而一時者幾希。治世尙然。况下於此乎。晦庵朱先生。嘗欲寫出蕭何,韓信初見高祖時一段。鄧禹初見光武時一段。武侯初見先主時一段。將這數段語及王朴平邊策。編爲卷。先生微意可知已。先生嘗曰。三代以下。以義爲之。只一孔明。却又曰。亦不能盡善。繇是論之。彼四君五臣者。豈眞穆穆在上。明明在下。如古昔聖賢哉。特其際遇。有如鴻毛之順風。巨魚之大壑。亦足謂千載一時。故差有取焉耳。愚嘗讀史。於四君五臣者。竊有所感。合諸段爲一冊。實欲就先生志。旣又附以先生垂拱箚。此亦先生初見孝宗時所奏也。觀於阜陵挽詞及孝宗處卿淸要之語。秉燭讀封事之擧。亦不可謂不遇。而且先生所學。只正心誠意四字。則其所告戒。直與伊訓,說命,丹書等書。相表裏。又豈彼五臣所道。而四君所受者哉。此盖出於曲終奏雅之意也。使先生復起。其將莞爾而笑乎。抑以無知妄作。誅之否乎。是未可知。而苟能一獻吾君。以備淸閒之燕。使知君臣際遇之難。則其於旁招俊乂。勵精圖治之術。似亦不爲無助而不敢望云爾。

西河家乘序庚子

[编辑]

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杞宋王者之後。尙有不足徵。况其下乎。朝無百年之家。古人有言。世祿編甿。由反手耳。又何足自信也。盖嘗觀世人。貴耳賤目。能抵掌於異代之帝王。問本朝事。則茫如也。噫。人之忽畧先籍。𨓏𨓏不知來處者。何以異此。此晦翁夫子所以以蒐輯先世遺文軼事。稱劉平甫者也。然則爲人子姓者。可不勉哉。謹竊惟念。吾任氏。自麗季迄本朝。爲士族。上下六七百載。夫豈無可傳者。顧世遠言湮。且屢經兵燹。存者幾希。思之寒心。猶幸忠孝家法。僅僅不泯。今又無述。後生何知。遂收拾若干。足以諸家傳紀。分爲二𢎥。自謂詳畧得宜。庶幾久遠之圖。至於繼玆添修。益闡先烈。又不能無望於來者。夫祖先子孫之所當慕也。旣慕之。斯欲知其世。旣知之。斯欲傳之後。此中人恒情。不待孝子慈孫而能之。苟或未然。禽耳獸耳。吾又何哉。吾又何哉。其曰西河家乘者。任氏鄕貫在於豐川。而西河其號也。

樹烈千秋傳重刊序辛酉

[编辑]

古人有言。赴君難。忠也。死王事。義也。死忠與義。亦復何求。又云。非死之難。處死之難。故曰殞節苟合其宜。義士豈吝其殉。捐軀若得其所。烈士不愛其生。是爲立乎人之本朝者言之耳。以屬國陪臣。爲天王立節。歷選載籍。寥寥乎無聞。惟我東洪,吳,尹三學士。金將軍刱允蹈之。爲國耿光。而又有忠壯崔公殿諸賢。而出以地則尤不啻有間。其所樹立。崒泰山而昭日月也。何其壯也。夫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故齊威朝周。而魯連蹈海。盖我列聖朝。服洪武錫號之恩。感萬曆再造之德。義炳尊周。萬折必東。所以孚感者。如呼吸桴皷然。於戲休哉。雖然。苟非忠義根天。亦何以與此哉。公灣上武人也。性倜儻。有膽力。喜讀春秋傳。甲子之討逆适。丁卯之斬巖奴。丙子之擒虎酋。亦足見其忠憤壯畧之大榷。而媾成之後。密謀歸正。扁舟浮海。擬復神州。卒乃俊骨。留香於珠襦玉匣之側。徐東海以髮爲節之志。史道隣歸骸鍾山之願。可謂兼之而彼固分也。如公直是洞窮宙一人而已。豈不誠丈夫哉。嗚呼。向使公之計見就。皇恩可報也。國耻可雪也。天不助順。懷陵松柏。無枝起風。今已二百有餘年。是爲千古志士之所齎恨。然天之經。地之義。民之彝。賴以不墜。永有辭於天下後世者。伊誰之力歟。明陵以後。易名致侑。繼絶錄後。崇報之典。靡有餘憾也。宜哉。江漢黃文景公。嘗爲公記事。英廟賜名曰樹烈千秋傳。公後孫重湜。又附以公私文獻。付之剞劂。近日心庵趙公。以其編纂錯迂。字畫僞謬。更加校正。使之重雕廣布。寔出於扶植世程之深心也。竊惟匪風下泉。繫於變風之終者。以亂極思治。爲循環之理也。天心悔禍。虜運告窮。行將見漢祚中天。函夏廓淸。則是書也。當與天下共之。可但竦一國之瞻聆哉。重湜之孫亨烈。謁不佞以弁卷之文。辭不獲。畧書所感如此。仍誦公男兒一掬淚之句。以爲亂。

礪山宋氏六孝一烈錄序戊辰

[编辑]

人有三綱。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夫爲妻綱是已。君爲臣綱。故臣不可以不忠。父爲子綱。故子不可以不孝。夫爲妻綱。故妻不可以不烈。忠孝烈。卽所以立三綱者。而生人之飮食裘葛。宇宙之棟樑也。自世敎衰。民不興行。其能盡分於君臣父子夫婦之倫者。盖幾希。於是乎三綱淪而九法斁。乾坤或幾乎息矣。則其於忠孝烈三者。有一猶難。况兼之乎。礪山宋氏之居湖南者。卽莊陵忠臣廵撫使忠剛公諱侃之後。而爲國殉節者。至於六人之多。並忠剛爲七忠。七忠之名於世久矣。今見是錄。六孝一烈。又出於其雲仍。贈參判曰碩隆。碩隆子曰光韓。及從姪曰明奎。明奎從子曰楹。楹妻曰文氏。及子曰來龜。參判七世孫本浩妻曰申氏。其事實之見於三綱錄輿地勝覽者。固難殫擧。而或生而掌紋有孝子字。親癠禱天。十五年如一日。雪中求鱉而鱉至。或割指進血。以延母二十三年之命。或禱山神。而虎投獐。以之療父病。殉孝後夢于家人。請以孝服襲斂。或以七歲兒居瘠。口不魚肉。母病思雉。鷙忽致雉。神人遺藥而不受價。或致土產所無之鱉。背時難得之瓜。或爲姑禱北辰。乞以身代。或爲夫。三日之內。三度斷指。至祥日從容自盡。是皆人所難能。振古罕有者。而今乃咸萃於一門。何其盛也。語曰。求忠臣於孝子之門。孝子多出於忠臣之世。而烈亦宜然者。以其一理也。今此宋氏之忠孝烈。其可謂有所傳而有所受矣。芝根醴源。豈虛語也。嗚呼。是錄也。不當爲宋氏一家之所私有。苟能廣布塗人耳目。使一世之人。知所感發。臣而忠。子而孝。妻而烈。一如宋氏之爲。則已淪之三綱。庶幾復立。其爲助於風化。亦豈淺尠也哉。若其褒典之猶有所未盡蒙者。誠子孫之所歉恨。自其爲忠孝烈者而言之。是惟天理當然。吾不得不然耳。後人之知不知。亦何與於己哉。雖然。天地間感應。莫神於斯三者。與造化酬酢。如呼吸桴皷。天之報施。可執劵而責償。吾知其早晩必有諧也。宋氏後孫源鎭,洛柱,範諸人。千里重趼。問序於不佞。不佞竊附烝民首章之義。牽連書之如此。仍又諗之曰。爲凡人之子孫易。爲賢祖之子孫難。盍歸與諸宗交勖。克紹七忠六孝一烈之先休。用扶三綱於永世也。苟欲如是。是亦不可以它求。參判公所作自警吟二千五百言。便是一部小學。三綱之道。盡在於是。宋氏乎第敬受而體行哉。

二憂堂實紀序庚午

[编辑]

士君子不幸而値革命之際。不死則去而已。若聖人所稱作者七人。踰河入海諸公。與夫齊之王蠋。西漢之梅福,逢萌。東京之周協,申屠蟠,管寧。皆見幾而作。不竢終日者也。或知幾而未作者。一朝而見天地翻覆。桑海貿遷。則當竭性命以衛社。繼之以死。死不可得。則潔身自靖。以求盡吾心已矣。死與去。其事雖殊。其揆一也。昔在麗末。有所謂杜門洞七十二賢。皆以一身任五百年綱常之重。洵潔身自靖。以盡吾心者。而二憂堂李公璟。其一也。公以道學文章。上結主知。下負人望。而早謝簪紱。優遊林樊。雖如圃隱鄭文忠公之契好。牢辭共濟之託。就試之懇。其深意可想。而逮夫壬申。時事已傾。圃隱殉節於竹橋。牧隱流於韓山。冶隱歸於金烏。則公遂與曹,林,孟,閔,金諸人。共會不朝峴。各言其志。仍脫冠振衣於松柏之林。着蔽陽子。入杜門洞。以終其身。噫。其知幾之神。罔僕之節。無愧於往哲。雖謂未死之圃隱。亦非過語。彼以禮義之身。擧其君父之國。擲以與人。偸生苟活。倖富貴於一時。且自以爲得計者。視公何如哉。盖聞公自幼受學於耘谷元先生。又與圃,牧,陶,冶。同講性理。見得極天罔墜之大經大義。苟非充養有素。亦何以與此哉。於乎懿哉。公之遺事。逸而不傳。至二百年後。始出於海島中。此所謂微之顯。誠之不可揜者歟。益令人叫奇也。松京譽髦。旣得公事實。籲于蹕路。請追侑於表節祠。亦旣蒙允。而罔卽擧行。識者遲之。然我聖祖於杜門諸賢。屈千乘之尊。全匹夫之諒者。是爲繼天立極。而旌之曰高麗忠臣。正純兩廟。又許諸賢之腏亨。則在聖明繼述之孝。此事之成。亦豈無其日乎。公後孫丙義琮燮。將刊行實紀。來謁弁卷之文。謹受而讀之。至拜太祖陵聞杜鵑諸作。怳然若躬聽采薇碎竹之遺響。雖欲執鞭而不可得。則托冥契神交於九京之下。颺筆而爲之書。

此君軒遺稿序庚午

[编辑]

士大夫當國家危急之際。忘身赴難。敵王所愾。凡有秉彝之天者。皆可以能之。苟不固知之素明。養之素正。尠不臨事而疑惑恇㥘。以致不能盡其忠勇者。亦有之矣。若故此君軒尹公。其眞知之明。養之正。能盡其忠勇者歟。噫。戊申之亂。國朝四百年所刱有之大變也。方安義賊希亮之稱兵叛也。全省震蕩。懷章握符者。皆鳥獸竄。無一人敢彀一矢向賊者。國之存亡。迫在呼吸間。公以山陰縣監。挺身勵氣。傳檄興師。勦蕩凶賊。克著封疆之功。何其壯哉。蓋當是時。內自廊廟。外至藩鎭。凶徒布列。陰謀綢繆。爲其聲援者有之。觀厥成敗者有之。彼固逆耳賊耳。然豈其本性然哉。特於忠逆之辨。辨之不早。自不覺其爲逆爲賊也。然則公之獨能盡其忠勇者。亦豈無所本哉。公嘗篤志問學。從陶庵李文正先生遊。其所觀感者深。故見諸行事者乃爾。世之論公者。只知有忠勇。而不知其出於知之素明養之素正者。不亦淺之爲知公歟。公後孫炳殷。持公遺藁。問序於不佞。不佞於公。固已有執鞭之慕。今旣讀倡義檄。忠信爲甲冑。仁義爲干櫓之語。仍又想像此君軒下萬竿翠竹。不移於嚴霜大冬之中。彌不禁感歎。爲書數語以還之。用戒爲人臣而昧順逆之分。謂君可讎。謂天可射者。若其文詞格力高下。固非淺陋所能知。知亦不敢評品云。

潭陽田氏家乘序

[编辑]

周禮小史。奠世系。辨昭穆。有大宗小宗之別。後世無別姓定系之官。宗法不行。氏族紛更。無以溯其所由來。或用私意擇。古之貴賢勳顯冒焉。而爲之後。是云棄其祖而自誣者。李崇引,郭崇韜。所以見譏於千古也。又或譜牒失傳。欠端的依據。而手分現化。以成譜者有之。夫子曰。吾猶及史之闕文。子孫之於祖先。獨不可闕疑歟。宜闕而不闕。是爲誣先。苟體祖先之心。其不可斯須安於不能安者。亦明矣。田生愚子明。潭陽世家也。至其高祖夏成。蚤孤流離。譜牒失傳。盖吾東以田爲姓者。無不以忠元公爲始祖。惟此爲可信。自忠元以下至五代祖。則世數之幾何。名字之誰某。皆不可攷。固當闕疑。而或云當系於壄隱。此亦無明證。已屬之傳疑。及其修新譜也。中間幾代。以疑傳信。又復移系於耕隱者。尤未知其何故也。夫强錄其所不可錄。强冒其所不可冒。是豈性也哉。子明常以是隱痛。廣搜先蹟。終未得其可据者。决意改正。而一門諸人。堅不聽從。子明不得已自作家乘一通。訛者正之。疑者闕之。只錄高祖以下。將傳之子孫。惟新譜自在。易致疑眩。要余一言冕于卷。以爲徵信之資。噫。子明此擧。可謂得義理之正。苟不固讀書明理。亦何以與此哉。若其一門諸人之承訛襲謬。憚於改譜者。恐不及實見得▣▣而乃爾。是惟在子明誠意孚感。母遽以鑿枘不合而忽之哉。曩哲云。夫孝者。非以傳龜襲紫爲也。非以玉帛充牣爲也。以其宗胤。不使紊亂而失序者也。斯言也。天理人情之所不容已者。子明乎。盍爲一門諸人一誦之。

龍巖閔忠愍公實紀序甲戌

[编辑]

天地正氣。鍾於人而爲節義。節義之出。盖亦不數。故曰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然則正氣之咸萃一門。又豈易易哉。皇明末。節義輩出。有若倪元潞之十三人。高文采之十七人。劉理順之十八人。劉文炳之四十二人。此其較著彰明者。而一家之純如此者。卽載籍之所未有也。先是。我東丙子之役。士大夫捨生取義者。亦多有之。而闔門十三人視死如歸。同時騈命。無愧於劉高倪者。惟龍巖閔忠愍家爲然。何其壯哉。嗚呼。忠愍之先。有受業於牛溪先生者矣。有以效死勿去。直諫於宣廟去邠時者矣。其外先亦有以高行。爲栗谷先生所深知。欲薦爲臺官者矣。盖其家世尙氣槩。崇名節。則所傳者固有本有源。而亦可見忠愍之正率也。抑嘗聞前輩論明末節義之多。而曰程朱倡明正學。章君臣父子之倫。知親上死長之義。以致然耳。我列聖朝所尊尙。卽程朱之學也。苟非以此義理。培養數百年。亦何以與此哉。於乎休哉。盖其所樹立。卓越千古。與日月爭光。故朝家褒嘉。以旌以謚。亦靡極不至。其樹風聲敦世敎之道。可謂無復餘憾矣。若忠愍庶妹閔氏之不與焉。獨何也。此尤齋宋先生所云惜哉者也。以朱子表章山僧衛卒之義推之。是豈可以地微而可已。亦豈可以年久而不思所以闡發乎。忠愍後孫璣容。收拾當時事實。爲實紀一冊。謁不佞以弁首之文。不佞應之曰。有是哉。當忠愍之日。苟順虜意。驅如羣羊。以禮義之身。抱腥羶之臭者。已有之矣。况今世級日降。義理益喪。狃於習熟見聞。至欲爲虜立節者淊淊皆是乎。是書也。可以行矣。昔鄭少南輯宋季殉節人文字。名之曰天地間文集。是書亦天地間文集。托名爲榮。其可辭諸。

雙梅軒閔公齊淵實紀序甲戌

[编辑]

古之仁人志士。有或託意於物。扶植萬世之大義者。淸聖之薇歌。靖節之菊史是已。東海有雙梅軒處士曰閔公。公所謂梅曆。亦薇歌菊史之流乎。公年舞象。聞皇明屋社。痛天地之翻覆。憤冠屨之倒置。失聲叫呼。以刀畫地曰。曾謂九州之大。而無一介義士復讎雪耻者耶。如有之。願爲之執殳也。已而。見聖駕親迎虜使曰。主辱臣死之義安在哉。遂終宵不寐。又已而。見人覽南漢日記講和說。奪而投地曰。是豈秉彝者所忍掛眼者乎。因廢擧。走入嵁巖中。手植雙梅曰。是吾曆也。卽桐溪鄭先生從此山人尤省事。只憑花葉驗時移之意也。當是時。人心陷溺。義理都喪。不以虜爲全日。以皇朝爲餘分者幾希也。公獨如是。三山李公秉常。傷時奇節大明臣之句。誠知言哉。嗚呼。梅是人歟。人是梅歟。梅雖好藏淸艶於月明之中。把踈英而闘雪。掃九野之寒威。復一脉之王春。乃其志也。而終不過不飄於北風而止。嗚呼欷矣。不佞亦愛梅者。方讀春秋於梅下。公後孫曦爀。來徵雙梅軒實紀弁卷之文。氣義攸激。颺筆以書之。以著梅曆廉頑立懦之功。不讓於薇菊。至若六年廬墓。致感於菟之孝。三朝方喪。雖病不肉之忠。已詳於鏡湖李公宜朝之狀。玆不復贅。其附錄觀瀾齋者。卽公從孫弘錫。而繼公之志。就遺址作亭。勤護雙梅。梅至今無恙云。

晩圃遺稿序乙亥

[编辑]

湖南自古多忠義之士。珍原朴氏。一門七義尤著。若故長水縣監。贈司憲府執義晩圃朴公七義之一也。盖當龍蛇之役。公皇考竹川文康公奮忠起義。糾旅七百。旣而病力。乃屬其旅於牧使任公啓英。使公爲參謀官。以公有膽畧也。公傳檄一路。激以忠義。與守城將張公潤。義兵將崔公慶會。倡義使金公千鎰。忠淸兵使黃公進。協力討賊於錦山,茂朱,星州,開寧,晉州之間。或把截。或殲馘。或固守。隨機應變。用孤軍制賊。賊不敢近。道伯啓聞其狀。宣廟敎曰。嶺右湖南之保全。皆此人之功也。及晉州陷。金崔張黃諸公皆死之。公獨督餉出外而免焉。公於辭賞典疏。雖以不得與忠臣烈士同時立慬爲恨。而公之不死。適然耳。言其忠義。公便是不死之金崔張黃。又奚遜焉。然則朝家之生而錫資。沒而贈官。以樹風聲於百世也。宜哉。然公之忠義。固照人耳目。獨其有所本焉。則未之或知。是不亦淺之爲知公乎。盖文康公。嘗受業於退溪先生之門。專治朱子書。公又從栗谷牛溪二先生遊。與聞爲己之學。雅言節義學問中一事。其忠義之出於家庭師友淵源之正。可知己。豈不盛哉。且兵燹之餘。經籍蕩殘。人不知書。公以此爲憂。書告于皇明都督陳公璘及漢陰李公德馨,延陽李公時白。鳩財剞劂。以惠學者。其智慮過於漢之蕭相國遠矣。後之尙論者。亦不可以不知此也。若其詩文。卽公餘事。而亦氣昌調高。如其爲人。惜乎。其不盡傳也。公耳孫懿鉉等。收拾斷爛。將入梓。問序於不佞。不佞素服公風節。托名爲榮。其可辭諸。七義云者。公之弟參奉根悌。與公同仇。公之子直長春秀。進士春長。根悌之子察訪春豪。春秀之子震亨。皆於丙子之難。徵募兵粟。至礪山。聞媾成而退。並文康公及公爲七。而公九代孫重洪妻宋氏。以烈旌閭。懿鉉卽其子。而亦以童年。復母讎孝子也。嗚呼。孰謂靈芝無根。醴泉無源歟。牽連書之。以爲序。

朝宗巖誌序乙亥

[编辑]

余觀天下之水。泛濫失道。不知朝宗于海者。淊淊皆是。是豈水之性哉。特爲勢所使耳。惟吾東加平郡。有朝宗川。東流入于汕。達于海。川旣以朝宗名。則凡石於是者。爲朝宗巖。屋於是者。爲朝宗齋。人於是者。爲朝宗人。間者。吾友柳省齋屬其門人金君永祿。採摭其有關於此者。以大統行廟儀爲主。而附九義從享儀與九義及諸賢事實。且博訪其前後題品詩文以尾之。編旣成。名之曰朝宗巖誌。特云巖者。以有崖刻也。乃使金君問序於余。余惟自世敎衰。人多昧於華夷之辨。制於利害之私。浸淫腥臊。習熟見聞。以爲應然。其能識忍痛含寃迫不得已之意。存人紀之大閑者寥寥。殆將日遠日忘。淪胥爲禽獸而莫之捄也。嗚呼可勝歎哉。省齋與金君之爲此擧。固有發於風泉之思。而要之爲喚醒人心目也。噫。旣不能疏已潰之九河。使天下之爲水者。咸由故道。朝宗于海。乃於一潺湲之小澗。寓其萬折必東之意者。良亦戚矣。雖然。虜運占將窮之勢。皓天有必反之常。我將早晩。與中華人共讀此書。俾知左海之有橫流砥柱云。

存齋集序乙亥

[编辑]

湖南山川。雄偉明麗。賢人杰士。多出於其間。其以學術著者。河西,高峯,遜齋爲最。而又有殿三賢而作者。曰存齋魏公。公二歲誦六甲。六歲能屬文。八歲參易學。十歲以後。汎濫百家諸子之書。凡於天文,地理,卜筮,律曆,仙佛,兵鞱,醫藥,相命,舟車,工匠,伎巧之流。靡不貫穿。燦若掌紋。誠天才也。二十五。贄謁久庵尹先生。自是盡棄其故。爲爲己學。見詡於三席綦重。夙抱經濟之志。斟酌古今。揣摩當世。識慮洞徹。鬱有範圍。觀於其所著若四書箚義。若格物說。若政絃新譜。若萬言封事。可知其爲有體有用之學。擧而措之。則施無不周。命與仇謀。白首嶔崎。公鼓軸說。有云泰岳深山之中。有百年老木。骯髒恢詭。鬼守神護。可以爲宮懸天球之簴。未遇嶰谷之使。只作龍吟於崖風峽雨。若大遇則天下稱奇。豈自况也歟。然公際遇正廟則哲之知。拔之草萊。直拜守宰。恩禮終始靡替。雖以當時之甘心於齮齕者。卒莫能售其計。則亦不可謂不遇。向所謂天下稱奇者非歟。但年迫遲暮。罔究厥施。爲粗迹循良而止。則亦足爲千古志士之恨。嗚呼惜哉。公爲文章筆舌。淊淊不渴。辭理俱臻。著述多至近百𢎥。半爲宣召時所徵。同藏於木天石渠。今公後孫炳錫族孫榮馥等。謀及宗黨。圖印其在巾衍者。托不佞以掃塵之役。仍乞弁文。不佞窾啓也。何敢措一辭於望洋之地。以速佛頭鋪穢之誚也。且不佞耄荒。避求文如避讎。如宋潛溪之言。而竊嘗得吾先師洪文敬公。爲公玄𡑞之文。而讀之。服公行治雅矣。榮馥之懇。又若斯其苦切。有靡忍牢讓者。力疾以書之如右。一路髦士。信能聞公之風而興起。以之上繼三賢之學。則吾必曰斯集之所爲致。是所拱而竢也。原集外。又有古琴寰瀛誌。大明紀等書。未及刊者。皆可傳於後也。公諱伯珪。字子華。長興人。

惺庵李處士遺稿序乙亥

[编辑]

愚讀曹建墓表。未嘗不贊歎其知勇之過人也。盖曹子嘗聞陸氏兄弟以心之所得者爲學。往受其說。久而若有得。及見朱夫子。盡棄其所爲者。而反之正曰。而今而後。乃有定論而不疑矣。自是窮理益精。反躬益切。而於朋友講習之際。亦必以其所得者告之。若曹子者。可謂豪傑之士。實非後世護疾忌醫者所可企及。而以愚所聞。近故惺庵李處士殆類之。處士蚤有聞道之願。而偶未得其標的。爲近世假冒格物之學所迷惑者。亦有年。一日讀朱子書。至敬之一字。眞聖學之綱領。存養之要法。未知者非敬無以知。已知者非敬無以守之語。慨然嘆曰。道在是矣。彼自謂格物。而不曾一日做眞實工夫。只從功利上入頭。把得幺麽聖歎一句謊說。撑眉努眼。聲東擊西。末梢成就。不止爲猖狂自恣。當街打人者。可謂哀哉。遂以受病源委。進學次第。說與平日同浴者䂓之。以從事於敬。動遵禮法。無俾後生蹉跌於邪徑者。勤勤懇懇。其詳盡在於與邊子重書。可按而知也。苟非其知勇庶幾乎曹子者。亦何能乃爾。易曰。不遠復。無祇悔。孟子亦云。能言距楊墨者。聖人之徒也。處士有之。於乎休哉。噫。天假之年。以盡其力。則斯道之傳可幾也。世之迷不知悟者。亦或觀感而一變者有之矣。惜乎其未也。曹子雖不幸早死。幸遇大賢如朱夫子者。生而得遷善改過之褒。沒而有知深望厚之語。以表其墓。處士獨不能然。重可哀也。處士無嗣子。其門人林炳文。蒐輯遺稿若干呇。來請弁文。亦曹表所謂論定以來所作者。可傳也已。余與處士。雖無半面之雅。服其樹立久矣。且炳文之無愧於侯芭李漢。亦可尙也。牽連書之。以爲序。處士諱東益。字友三。西林人。

休庵先生實紀序丙子

[编辑]

剛之爲德難矣哉。故聖人云。吾未見剛者。朱夫子則以剛贊頌了翁陳忠肅公。其賢可知也已。以余所聞。休庵先生白忠肅公。亦庶幾乎剛者歟。先生立朝四十餘年。直道事君。以扶持世敎。表正人紀爲己任。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旣論元衡奉密旨行事之非矣。又論簾中久聽國政之不可矣。又削衮貞官爵矣。又雪乙巳己酉之幽寃矣。又削僞勳矣。又薦退溪栗谷之賢矣。又論東西分黨之𥚁矣。雖或以是阨窮竄逐。閱歷百劫。而不枉尺寸。終始如一。至蒙忠誠貫日月。節義凌冰霜之天褒。斯其爲穆陵名臣。己卯完人。而無不自至剛中出來。如先生事業。豈遽出了翁下哉。又有大於此者。先生早自得師。師事靜庵先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及遭蟲篆之禍。雖至痛在心。猶不少沮。愈自激仰。繩趍尺步。不失師䂓。以其微言至論。公誦於世。使栗尤二先生。得以聞知而大成之。如程朱之有龜山豫章。其上繼下開之功。功在斯文。文以易名。夫孰曰不可。而惜乎。當時太常之議。偶失其正也。然朱夫子嘗稱了翁之學曰。察而精之入毫芒。擴而充之塞宇宙。其學問之功不可誣。有如此。而亦只得忠肅之謚。且此二字之冥會於千載。實非偶然。則亦不必爲憾歟。噫。先生大耋之年。猶喜性命之學。晝思夜索。輒述于文。文稿宜其不少。而屢經鬱攸。泯泯無傳。僅有實紀二呇。刊行有年。先生後孫上舍殷洙氏。以爲未盡善也。更加編摩。將重光棗梨。徵弁文于不佞。不佞於先生。高山景行。久矣。且彌甥也。其敢牢讓。遂書所感于心者以還之。若其佛頭鋪穢之誚。有不暇顧云。

至德誌序丙子

[编辑]

至德祠者。卽讓寧大君諱禔之廟。而朝家取孔子稱泰伯至德之義而錫號者也。公以恭定大王之胄子。冊立爲王世子。亦嘗朝于天子。至承他日必爲賢王之語。則其賢可知也已。惟我莊憲大王生有聖德。公知其天意人心之所歸。嘗就仲弟孝寧大君。密諭曰。吾欲讓于德。君計將安出。孝寧合掌。向壁而不答。公會其意。乃佯狂自肆。凡汙其身而棄於世者。靡極不至。至於見廢而不悔。遂使莊憲。啓吾東邦萬億年無疆之鞏基。於乎休哉。盖自泰伯以來。數千百載。讓德於賢者。未或無之。其至德之若合符節。惟公一人而已。祠以至德名。宜哉。公後孫克善。裒輯公私文字。名之曰至德誌。以不佞之爲公彌甥也。請敍其事。噫。公之至德。使聖人復起。只當以民無得稱稱之已矣。何容復贅。抑不佞別有所感於心者。當丙丁間疏啓。公名必在其首。人或疑之。而端廟忠臣朴公希權臨淮別錄。有云麟趾,昌孫等。凡爲不韙之事。欲藉重於叔父。而偸名欺世者。讓寧前有遜位之重望。素爲國人之所服從。又爲宗室之長。而一世所倚重故也。讓寧此時。出遊關西。實不知之而有此嫁累。慫惥輩奸迹。何可掩得。苟有一毫濡迹之疑。其言之昭晣。安能如此乎。又有謂孝寧見世子將廢。欲自謹飭。危坐讀書。意其以次當立也。是亦有不然者。孝寧之志。已决於合掌向壁之夜。宮人之啓。夜夢之對。亦在其翼朝。則復焉有危坐讀書之暇乎。嗟乎。曾謂泰伯。與聞於孟津之役。仲雍有覬於王季之位。其可乎。此皆不可以無辨。竊附幽顯闡微之義。牽連書之以爲序。

[编辑]

名堂室記丙午

[编辑]

先君子於物。無所玩好。獨愛菊。晩以醉菊自號。蓋托歲寒。心期者深矣。巴山趙公爲書以揭之。後八年。先君子棄諸孤。憲晦旣頑不死。忍復以是堂。爲歌哭之所。而醉菊之扁。則仍舊焉。或者疑之。憲晦謂朱子晩年。尙揭韋齋之牓曰。其敢不夙興夜寢。陟降在玆。無或不虔以忝先訓云爾。則憲晦之志。亦猶是也。希陽齋者。憲晦讀書之室也。朱子。後孔子也。宋子。後朱子也。憲晦雖不敏。乃其志則實於二先生。有江漢秋陽之思。憲晦之友李君晦授。名之以希陽。以所希者。紫陽與華陽也。此亦巴山趙公筆。而又爲之箴。梅山洪先生爲之記。其曰敬庵者。盖聞之。程子曰。涵養須用敬。進學則在致知。又曰。未有致知而不在敬者。爲學之要。無以易此。此所以自詔也。其曰蔚齋者。先君子不知憲晦之不肖。敎育三十載。期望不淺。而憲晦愚不能養志。貧不能養體。斂殯葬祭。一無所恔於心者。不孝之罪。雖死難贖。詩人所謂蓼蓼者莪。匪莪伊蔚者。正道此也。盖將以是示終身之至痛。使天下後世。爲人子者。知所戒焉。希陽齋傍。擬作兩夾室。揭以盡性操心二牓。操心者。歲甲午。先君因憲晦之有病。手書小紙以勉戒者。顧無無恤之誠。紙雖不存。而其垂裕之至意。則不忍忘也。盡性者。自憲晦師事洪先生。先生輒以是詔之。面命書牘。屢言而不一言。蓋二者。聖賢格語。父師之訓。又若斯其重也。憲晦旣不能踐修服行。則自今以始。請得復從事。當如朱子之云也。憲晦之友孟君南老。爲二銘焉。其曰全齋者。將以名墳庵者也。先君子慈愛過人。自憲晦三歲。便置懷中而育之。及長。亦不欲一刻離側。病革。泣而詔憲晦曰。吾之所欲。汝未嘗不從。汝之所言。吾未嘗不聽。父子相依爲命。今吾死矣。汝將疇依。遂執手嗚咽。憲晦泣告曰。他日無論某地。當以丘墓之下。爲終身依歸之所。先君子甚有慰喜之色曰。汝其欲如是乎。先君子衣履之藏。幸在密邇。雖日一往省。而揆以平昔止慈之念。死生永訣之語。其忍須臾離哉。嘗欲縛一草屋于墓左。朝夕留侍。以盡餘年。遂告于先生。請依朱子爲王伯海錫名寧庵之例。予之名。洪先生手書全齋二大篆以寄之。又爲之記。發揮全歸之義。先生之期許。亦可謂綦重矣。朱子嘗歷敍名堂室之意。以見其所以受命於父師。與夫講學之所逮聞者云。故憲晦亦僭記如右。而若不洗心易慮。十分用力於操心盡性之訓。以全字爲究竟。則何必復登吾師之門。他日亦何顔。歸侍先君子於地下乎。

聽龍堂小記

[编辑]

近有一士人。自號聽石。田子明。亦以聽秋。名其堂。盖皆聽於無聲。聲不絶於耳之意也。今讀申言汝所爲聽秋堂記。令人感歎流涕也。風樹餘生。無以爲心。吾亦以聽龍書于座右。昊天罔極。嗚呼痛哉。庚午梧秋日。不肖孤憲晦泣書。

憲晦。直鱔不若者耳。本非龍也。然父母旣占夢。肇錫以呼之者。則亦不可不以龍自勉。庶無負吾父母平昔期望之至意。所欲自勉者。其惟潛龍乎。先妣懷孕不肖時。夢有人告以龍騰。出視之。乃人立于天上也。遂以成龍。命小字云。是日再書。

烈婦申氏女旌閭記

[编辑]

吾鄕有烈婦曰申氏女。平山人。邑吏高世鎭之妻也。申氏女。自幼性度柔順。及歸。事舅姑以孝。未幾。其夫遘疾。疾且篤。殫誠救療。衣不解帶。三年如一日。沐浴露禱。乞以身代。其夫圽。若不甚慽。惟附身之具。盡心焉。旣斂。瞰人熟睡。取其夫腰帶。自縊以死。年纔二十八。方其斂也。家人解其衣。則有小刀。藏在懷中。其定計於鮮尤可知。雖古傳所載貞婦。何以加之。今上二年辛亥。特命旌其門。烏頭赤脚。輝映閭里。於戲盛哉。噫。凡婦女之喪所天。自是生民至艱。茶毒極哀。夫孰無下從之心。但死生之於人。亦大矣。雖男子剛腸者。苟不固决烈過人者。尠能辦得。今申氏女。以女子毅然殉身。又能從容若是。是所云要吾君兮同穴之。死矢兮靡他者也。何其烈哉。何其烈哉。非但天畀民彝。亦列聖敎化。而盖世鎭孝子也。年甫成童。爲其所後母病。斫指進血。獲延數日之命。是夫之有是婦也。宜哉。此足以有補於風敎。且聖上勵俗動民之意。亦不可不對揚。故畧記之如右。世鎭。嘗從余問字者云。

不厭齋記甲寅

[编辑]

人有十金之產。一藝之能。能傳數世者。蓋鮮。是以昌黎之兒。已不識銀根。平泉之莊。終莫保花石。况加於此者乎。此固物理之所難免。而亦人事有以致之。晦翁之以嗣守之難。古今所歎垂戒者。亶其然乎。鳳城李處士汝喬甫。完山世家也。蚤歲志學。老而彌篤。間嘗取晦翁名堂室記。敬義終身不厭之語。顔其齋以不厭。而曰文言曰敬以直內。義以方外。盖直方以大。出於敬義夾持。而敬之一字。又爲聖學始終之要。又曰。自我先世。皆從事於斯。吾若就此。俛焉孜孜。終余身而不厭。則其於尤翁。所謂近守先法。遠宗朱門之義幾矣。盖其先祖芝湖先生。以迂翁肖子。尤門高弟。道德風節。爲世冠冕。而感神明之來告。揭直方之二字。旣有諸已。又傳之後。其曰一窩。其曰敬齋。曰諱某字某。曰有常齋。曰惺庵。曰肅齋。以至於不厭齋。凡爲七世。而其所以用力與得力。無一不在於敬。敬也者。吾儒爲學之眞訣。千聖傳心之正法。擧天下之物。無以尙之。則視彼十金一藝。其得之之難。失之之易。不啻霄壤。今李氏七世衣鉢。有若貫朱。噫。其盛矣。孰謂靈芝無根。醴泉無源歟。夫德厚者流光。李氏之流光。可但止於七世已哉。繼自今世世萬子孫。亦當念在玆。釋在玆。名在玆。晦翁秋月寒水之詩。吾將過李氏之門而誦之。昔尤翁以李靑湖之三世主文。具綾豐之三世登壇。爲國朝未嘗有也。至爲說以美之。若使先生復起。其不以此爲古未嘗有。而極力發揮乎。惜乎。其未也。抑有一說。再拜仰問焉。先儒謂才間斷。便不敬。是故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程子曰。此見聖人之心。純亦不已也。純亦不已。乃天德也。有天德。便可語王道。其要只在謹獨。然則敬之無一息間斷。至難也。何修而能歷世相傳。至於如是。是必有其道矣。且一息之無間斷。比諸歷世相傳。其難果何如否。幸於此。畧下一轉語。俾不佞爲受用之地也。不佞亦嘗猥有志於此事。以敬名室。今已三數十年之久。而每爲間斷所壞了。方其無事而懈於存主者有之。及其應物而亂於酬酢者有之。故第因此求敎云。

烈女忽介,佛寬旌閭記。丁巳

[编辑]

牙有二烈女。一曰忽介。溫順有姿色。爲品官李仁訥妾。年十八。其夫死。有遺腹生一子。衙僮欲汙之。困苦備至。至於以錐穿筋。亦不從。斷髮自誓以全節。事聞旌閭。一曰佛寬。年十六。爲京人李振緖妻。生一子。未數年。夫遘疾。嘗糞呼泣。及沒。不憚雨雪。恒守殯側。終身守節不渝。人不敢亂。又善事姑。姑歿啜粥三年。肅廟己酉。事聞旌閭。皆官婢也。噫。周夫子愛蓮說。有謂蓮出於淤泥而不染。香遠益淸。華陽老子引之。以記丹陽婢鍊玉之烈。今二婢。其類也歟。此雖本於天畀之性。亦我列聖朝道齊之效也。二婢俱無后。失其姓不傳。閭亦廢已久矣。今官奴徐春根等。鳩財重建。謁余記曰。欲使後之人。嗣而葺之。其亦可尙也已。蓋貞烈之氣。直上淸虛。如矢中的。從古節婦。與造化酬酢。如呼吸桴鼓然。馴致天地協應。鬼神効靈。况乎民之秉彜。好是懿德者邪。人心不死。閭之永保於無止也審矣。余亦邑人也。記於何辭。

牙山縣學重修記甲子

[编辑]

吾縣。湖西一斗邑也。土瘠民貧。百度啙窳。學校之政。廢墜不修。亦已久矣。歲丁巳。上黨韓侯。膺簡視篆。始至。以故事。見於先聖先師之廟。視其屋。皆傾圮不支。上兩旁風。而禮殿爲尤甚。俯仰歎息。思有以重新之。乃首出餐錢。又多方鳩財。屬役於邑子徐煕輔,李鎬明。以翌年正月十七日甲午。斷手。越五月十五日己丑。舍菜焉。盖門觀顯嚴。宮廬宏敞。神位淸密。祭用畢脩。圖書之藏。几席之設。與凡所以棲息之所。炊䰞拚除之須。無一不具。而民則不知役矣。後幾年。齋生洪岐厚金達淵。請記于余曰。吾縣之至今有學。韓侯功也。不可以無傳。願有述也。余惟雄州鉅邑。財力富强者。則斯可一指揮而成。今以吾縣之綿薄。乃克有修以新耳目者。非韓侯用意勤而運智深。不能也。且春秋書興作。重民力也。魯頌咏泮水。尊聖學也。韓侯行一物而三善得。其可不書。噫。賢材致治之器。而邦家之所由達也。學校風化之原。而人材之所由出也。卷阿吉士。卽昔時菁莪樂育之成效。庠序明倫。實他日臺菜太平之張本也。治體之汙隆。係乎人材之盛衰。人材之盛衰。關乎學校之興廢。而聖道與王化。相因者也。然則徒修其墻屋。不知所以作成人材可乎。韓侯亦應慮及於斯。惜乎。其早去。未有以成終也。昔朱夫子論學校之敎曰。其爲敎必始於灑掃應對進退之間。禮樂射御書數之際。使之恭敬朝夕。修其孝悌忠信而無違也。然後從而敎之格物致知。以盡其道。使知所以自身及家。自家及國而達之天下者。蓋無二理。其正直輔翼。優遊漸漬。必使天下之人。皆有以不失其性。不亂其倫而後已焉。又曰。若彼記誦詞章之末。亦非吾之所急。又何足爲重輕乎。夫時有古今。道無古今。今之作成人材。亦由時而之焉已矣。余尙不能無望於後來之君子。抑又聞之。土亭先生嘗知是縣。移構學宮曰。百年後。彌勒川潮生。人材當勃興。潮生彌勒川。已有年。人材之興。此其時矣。縣之士其勖哉。韓侯名敦源。戊午。登第。今爲侍從云。

李烈婦旌閭記

[编辑]

哲宗十年己未。命旌故李烈婦之門。越五年。其子蘭及從子藝。謁記於余。余惟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彜。好是懿德。懿德無古今之殊。固不宜貴耳而賤目。况居同壤。知之詳而服之深。其可辭諸。烈婦全州人。十七。歸于晉州姜履德。克有婦德。履德不幸短命死。死之日。泣謂烈婦曰。君雖年少。幸有一子及遺腹。幸善鞠育。俾吾不絶嗣也。烈婦曰諾。烈婦自晝哭。哀不欲生。而隱忍不死者。盖爲成就二兒。告功厥辟也。一日其母。愍其惸惸來見。及歸。烈婦出餞而還。有一狂童。遮道執手。揮鎌威脅曰。而不從吾。吾殺而。烈婦嚴辭責之。曰汝自謂班名。而欲爲禽獸之行乎。吾雖萬死。豈受汝劫辱者乎。抵死脫身而歸。將血書訟官。斫一指。旣而曰。爲彼所執之手。其可存乎。引斧斷腕。又旣而曰。受辱至此。生亦何爲。飮鹵猶不死。時二子長七歲。次三歲。泣而守之。烈婦爲梳其頭。誘使出門外剝棗。遂投繯而死。年三十。於乎烈哉。家人告于縣。縣申上司。致狂童于罪。後因多士上言。至蒙褒典乃爾。烈婦憤如鐵。血如霓之心。亦可以少已歟。噫。烈婦不過質弱少變之一女子耳。猝遇强㬥。冒白刃。不被其汙。固已難矣。而必欲㬥其寃於天下後世。斫指之不足而斷腕。斷腕之不足而飮鹵。飮鹵之不足而自縊。視死如歸。至不顧靡依之二孤如遺。其天性决烈如此。從容取義。又如此。此其尤難於人者也。語曰。非死者難。處死者難。丈夫猶然。况女子乎。烈婦可謂難又難者矣。余聞古有王凝妻者。方之於烈婦。未知其孰爲伯仲也。余旣嘉烈婦之節。又仰聖朝旌淑之德音。颺筆而書之。

金孝子旌閭記乙丑

[编辑]

牙之爲縣。處湖西上游。王化近。俗尙文敎。以忠孝烈綽枻者。在在炳烺。竹東之金孝子閭。其一也。余過之。未嘗不鞠躬致敬。日其後孫永浩相龍等。謁記於余。余不敢以不文辭。公諱鉉。字玉耳。盆城人。金寧府院君忠簡公普八世孫。濟用監奉事仁祉子也。生有異質。自髫齔。孝友天植。山樵水漁。以供甘旨。愉色婉容。以養心志。母喪三年啜粥。日必省墓。事異顔之親。無間所生。當丙子虜亂。擔病父到水原地。同竄林藪間。忽遇賊。賊欲殺其父。公急出以身蔽之。受刃而死。其父得免。乃丁丑正月十八日也。遠近聞者。莫不咨嗟流涕。鄕聞于縣。縣聞于道。道聞于朝。肅宗乙卯。特命旌褒。昔江次翁負母逃亂。遇賊求哀。賊不忍犯。或指避兵之方。母子俱全。今公獨不然。豈盜賊亦有古今華夷之異邪。噫。聖人讀烝民詩曰。爲此詩者。其知道乎。夫天地之間。未有有物而無則者。物則之中。惟孝爲先。人孰不欲孝於其親。孝者甚尠。直以氣質物欲。有以蔽之也。公平日事親之節。固已拔出倫類。而又能臨亂捐軀。以代父命。公可謂眞孝子也。苟非不爲氣質物欲所蔽。只知有親。不知有其身。何以與此。於乎休哉。今去公爲二百餘年。而烏頭赤脚。尙此巋然。使人起好懿之良心。思與之齊。其有裨於世敎。詎可量哉。爲公雲仍者。亦念祖修德。無忝所生。乃不負國家彰善之至意。金氏乎欽念哉。公胤子南赫。以父死於賊。幼罔克執喪。爲終身痛。追服三年。雖過於禮。亦可謂錫類不匱。惜乎。其無以闡發也。牽連書之以爲記。

風泉亭記

[编辑]

崇禎四周旃蒙赤奮若之姤。壄愚處士徐君政淳幼七。作一亭於泰華山中。名之曰風泉。其所感者深矣。昔程子因解剝卦。而及匪風,下泉居變風之終之說曰。剝之爲卦也。諸陽消剝已盡。獨有上九一爻尙存。如碩果之不見食。將有復生之理。上九亦變。則純陰矣。然陽無可盡之義。變於上則生於下。無間可容息。至哉言乎。是爲程子得聖人之意者。而幼七之作斯亭。亦可謂得程子之意矣。嗚呼。皇明屋社。今爲二百有三十餘年。而神州之陸沉依舊。左海一區無復讀陽秋者矣。微斯亭。其孰能爲不食之碩果。而變於上。生於下。無間可容息之理。亦何以驗之哉。然今日斯亭。卽朱子所謂做一畫未成者。可不思所以滿三十日滿得那腔子乎。夫中原之戎虜易逐。一己之私欲難除。不世之大功易立。至微之本心難保。朱子蓋嘗云爾。幼七乎。幸體斯義。得程朱之眞傳。俾斯文。賴不殄絶。則行將衆陰宗陽。爲君子得輿之象。而况虜運占將窮之勢。浩天有必復之理。長夜回朝。漢祚中天。亦將有其日。是可但爲端倪之復見哉。幼七乎。第益自勉。拱竢于風泉亭中也。是可爲知者道。難與俗人言。

贈吏曹參議金公旌閭記丙寅

[编辑]

正統九年甲子春二月。我莊獻大王。幸淸州之椒泉。下諭于鎭川縣曰。縣住前郡守金德崇。其父年九十五。德崇年踰七十。而奉養甚勤。予嘉誠孝。特賜酒二十甁。乾靑魚五十編。乾猪乾獐並四口。乾雉三十首。爾其領受傳給。以資晨夕。又諭于監司。賜白米十碩。於是公父子馳詣行在所謝恩。鶴髮雪髯。莫辨父子。上見之驚歎。有孰父孰子之敎。又賜衣各一襲。越四年戊辰。公纔免父喪而卒。縣人判事宋箕等九十五人。聯名告于縣。縣報于營。營聞于朝。上命旌閭表墓。載其事于三綱行實。仍降御製詩二首。以褒之。特贈吏曹參議。又命官其二子。旣奏聞天朝。天子亦嘉之。諭以通天下大孝。於戲。大聖人道齊之化。彰樹之政。固已曠越古昔。而公以海外一陪臣。被殊奬於天朝。又何其盛哉。公字子修。號慕庵。江陵人。判尹諱天益之子。牧隱李文靖公。圃隱鄭文忠公之門人也。蚤謝功令。以力學行道爲己任。二十一。薦遺逸。除進善。歷敡臺省。官至韓山郡守。公自幼誠孝出人。事親盡志物之養。父嗜雉肉。母好生魚。躬自漁獵以供之。或號泣求之。有雉自入罦。鯉忽躍冰之異。名辰生朝。必設筵迎賓。以慰悅親心。在韓山時。靡堪望雲之思。棄官歸養。自是不復仕。日侍親側。罔或暫離。六十二。丁內憂。哀毁踰禮。廬于墓。墓距家二里許。而猶徒步往來。不廢定省於判尹公。及失怙。又廬墓。寢不衾。食不稻。啜粥三年。杖而後起。人勸從權。公泣曰。瘞父於地。退安於家。吾所不忍。况雙親已歿。年過七耋。爲奉伊誰。强生於世乎。言訖淚滴白鬚。見者亦泣。每日晨起。具巾絰。哭墓。日暮點燈。至夜半猶侍坐。外除。始還家。見父母平昔所坐卧處。涕泣哽咽。雖虛座。坐必向之。過庭亦鞠躬進退。以盡如在之敬。日必謁廟。朔望必參。出入必告。新物必薦。人有饋。必薦而後嘗。公妻母鄭氏。年九十二。迎致一家。事之如母。亦孝之推也。公以洪武癸丑生。壽七十六。多士建院妥享。顯廟賜額曰百源。遣官致侑。崇報之典。至是益無餘憾矣。噫。古語曰。大孝。終身慕父母。若公洵終身慕者也。此固出自天植。而苟不從事儒術。達孝悌爲仁之理者。亦何以與此哉。公本非可以一節成名者。而善觀人者。亦足以蔽全體也。公長子贈參議貴誠。後孫宗喆。咸有至行。亦可謂錫類焉爾。耳孫萬遂從余遊。一日持公年譜。來謁旌閭記。存沒哀榮。公自不朽。奚贅余言。然不惟自列於千萬人之悅。以載名爲厚幸。煕朝勵俗動民之至意。亦不可無對揚。不辭而書之如此。公嘗以次子貴諴貴。加贈吏曹參判兼成均祭酒。而題板仍舊者。以特恩尤在玆云。

篤守齋記丁卯

[编辑]

余僑居蓬萊山中。有尹君致中順七。至自渼坡。爲其胤子岐善鳳來請業。余見鳳來之容貌辭氣。固已知順七爲其賢父兄也。未幾。順七又來告曰。小子亦願爲學。噫。世降俗渝。以學爲諱。久矣。獨順七。旣以斯事勉其子。又自爲之。何其盛也。苟非可以篤信好學守死善道者。不能乃爾。故書此八字以與之。順七便拳拳服膺。仍以篤守。名其齋。夫取經傳好句語。標榜墻屋者何限。而夷攷其實。無一分近似。其異乎澤麋之蒙虎皮。市驢之覆麟楦者幾希。今順七不然。其自立志之日。當下下功。勇往直前。有不聞。聞斯行之。如烟茶業嗜也。而謝絶不少吝。擧業三十年。伎倆可謂精矣。而棄之如脫屣。不以家貧親老爲拘。行時祭。如趙重峯故事。令婦女。作髻爲首飾。一遵尤翁家法。夫婦每朝相拜。則又從陶庵說。雖被人譏罵。不顧也。雖以此觀之。順七之篤信好學守死善道。亦可驗矣。子曰。如有所譽。吾有所試之矣。余於順七。所試多矣。可無一言乎。然以䂓不以頌。友道也。河南老子曰。泰山雖高。泰山頂上。已不屬泰山。故栗谷先生曰。一毫不及聖。吾事未了。梅山先生曰。一毫不及天。人事未了。諸葛武侯。亦有名言。鞠躬盡瘁。斃而後已。順七乎。幸體斯義。勿以已篤已守自足。彌加勉旃。終無愧爲篤守齋主人也。鳳來又以好善號云。亦可謂善繼述也。余戲謂聖人此語。專爲順七父子發歟。遂牽連書之。以爲記。

題跋

[编辑]

靈沼賡載帖跋丁酉

[编辑]

此帖。卽肅宗丁酉幸溫時。扈從諸公賡和御製于稷山靈沼亭者。而吾先叔祖西齋公。亦與焉。觀於此。當日君臣相悅之意。可以知矣。其後未幾。仙馭賓天。辛壬士禍大作。帖中諸公。不死則竄。免者盖尠。世道之變。一何至此。而以此一小帖。又何多賢若是哉。深用痛衋。繼之以一歎也。記昔西齋公在順安謫所時。觀察使尹公憲柱。以是帖見寄。西齋公又次帖中原韻曰。劫火中間餘此亭。遺民淚逐荷珠零。池邊猶有舊時月。應照江潭憔悴形。此盖感而書帖面云者。而今不存。可異。玆爲之書。

西齋集跋甲辰

[编辑]

憲晦高祖考下谷府君。嘗爲其本生父西齋府君。蒐輯詩文。藏于家。家世貧窶。久未八梓。憲晦先君子。懼卒無以傳也。遂刱議鳩財。幾就緖而告病矣。臨命。顧謂不肖曰。吾於世事。靡有餘憾。惟先集未及刊。是可恨也。憲晦旣冥頑不死。不忍墜厥志。乃敢請于梅山師門。刪定原本。並附錄爲八編。又得敍文以弁之。用活字。印若干袠以廣之。嗚呼。先祖危忠大節。固已撑宇宙而懸日星矣。自非兇逆之徒與紹述俗論者。孰不感涕起敬於百世下。而抑吾先君子爲先苦血。亦仁孝君子所當取也。玆並識之。覽者考焉。

慷慨翁行狀跋甲辰

[编辑]

右。我族先祖贈持平公行狀也。夫爲國母死。寔惟大義。而爲人臣子者。鮮克辦此。以奎宋之休明。當瑤華之變。孔道輔,范仲淹若而人。差强人意。乃若殺其身。扶植倫紀。則未之聞焉。今公以一介草茅之臣。出萬死一生。旣守闕號泣。繼陳血疏。明蠱弑之變。嚴討復之義。卒之化碧而靡悔也。民彜物則。固人之所同得。而苟非滿腔熱血。只知有國母。不顧一身之禍福者。烏能乃爾。若公者。其眞仁勇人。而雖謂之仁顯忠臣。惟公一人。未爲過也。盖嘗聞。公自少倜儻好奇節。其言論風旨。固多裨世程者。而無不烟沉響絶於刑𥚁之餘。今之所存。只一疏本已也。惟我師門。謂有生平慕。爲此闡發。靡不用極。孰謂原之壹鬱而不得伸於當年者。又不見白於後世歟。此所謂實天下名敎之指南。非寒鄕冷族可得專有之者。適我先祖竹室西齋二集之役告訖。殿以是刊布。先輩謂李白沙文集丁巳獻議。上與日月爭光。他餘諸篇。不傳可也。顧此狀中所載。雖甚寂寥。不亦崑山片玉。愈少愈貴者耶。抑余別有感焉。公之被𥚁源委。實與北亭尹正愍同。危忠至寃。未或少遜。當時三布衣之稱。良有以也。朝家酬報。宜亦一體。而貤贈之典。不無差殊。豈觸犯寒暑。僕僕奔走以白先祖之德善。無如陳宗之者歟。朝廷淸明。耆俊在服子之所病。殆其不然。卽晦翁夫子勸行宗之之語。而公則後承淪亡。無與議此。嗚呼。其有能以此復於執政者耶。

淵源正宗跋丁未

[编辑]

朱子沒。吾道遂東。鄭文忠倡之於麗季。其後五百有餘歲。名儒輩出而其集大成於羣儒。上以繼絶緖。下以開來學。卓然爲淵源正宗者。惟趙文正,李文純,李文成,金文元,宋文正五先生。是已。五先生之道。布在全書。後之私淑者。固當卒業。而若其事蹟之該貫終始。又莫如紀實文字。故因取五先生誌狀。合爲一編。資其講讀。讀者苟能於此得其要領。然後乃及全書。則是所云察言以求其心。考迹以觀其用。五先生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庶有以盡得之矣。敬書卷末。旣以自勖。且以視諸同志云。

書楚辭後己酉

[编辑]

朱先生楚辭集註。成於慶元乙卯。其所感者深矣。先生平居。惓惓無一念不在於國。聞時政之闕失。則蹙然有不豫色。語及國勢之未振。則感慨以至泣下。故爲是書。詳釋其義者乃爾。先生所謂歸來兮逍遙。西江波浪何時平。眞可以泣鬼神者。詎不信哉。余讀是書。每恨原之抑鬱而不得伸。重悲先生之志。爲之掩卷太息者屢矣。昔金河西有詩云。楚辭前歲喟憑心。宋史今朝淚滿襟。異代興亡那繫我。自然相感謾悲吟。此可謂先獲語也。遂書所感于卷末。以示後之仁人志士云。

苦庵,悔軒,耻庵書帖跋。庚戌

[编辑]

恭惟我先叔祖西齋府君。性度峻整。行誼高邁。雅不喜與人追逐。且以皇考執義府君遺訓。以爲友者居五倫之一。不輕而重。宜愼於擇交。故當時游從。雖或有之。苟非實心相予至死不渝者。則不與之深交。及至辛壬以後。不惟遺君後親者。殆半一世。世所謂士大夫之自好者。亦皆巧占便宜。囫圇是事。牛李幷進於太和。煕祐調停於建中。而先祖廼孤立於其間。不顧一身禍福。必欲討國賊雪君誣。破俗論正士趍。則於是乎改頭換面者有之。落井下石者有之。方且恣睢構捏之不暇。復焉有賞音者哉。獨趙氏諸公。交道終始如一。雖閱歷百劫滄桑。而未或少衰。觀於先叔祖柑山七歌。悔軒公辛亥記夢詩。可知已。夫子所謂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者。豈謂是歟。今此帖中諸書。皆在先叔祖西竄南遷時。而其論時事也。苦庵公則曰。朝家雖有可振之勢。而其中難化者。從而戲之。悔軒公則曰。畏縮迎合。便成窠臼。於兄事亦不出此。耻庵公則曰。新相公姑未行中書事。而使兄東還。恐不能爲最初事業。噫。世道之壞敗。一至於此。此先叔祖所以終罹丹書之𥚁。寃血化碧。危忠莫白。悠悠至五十年者。豈不悲哉。偶閱此帖。竊有感於當時事。且念前輩風誼篤厚。不以死生利害貳其心。有非叔世所能及。不可使二家子孫無聞焉。謹齊祓而竊識之。

再跋

[编辑]

悔軒公書中。耿耿此心。神明必臨之語。敬盥三復。令人涕滋。謹復識之。以爲世之君子宜有覽此而泚其顙者云。

浦渚書帖跋

[编辑]

尤庵宋先生。嘗撰我八世祖參贊府君墓表。有曰。浦渚先生文孝趙公諱翼。開門授徒。其敎以孝悌爲本。諸生隨其賢愚。皆務於實行。有任公㬇。字光甫者。在諸生中。尤純篤。趙公見其色愉而貌婉。知其深於愛。亟稱而愛重焉。又曰。若公者。可謂性於孝。而不負師門之敎者歟。又按趙先生門人錄。先祖之名。與市南兪公。冶谷趙公。並列於上游。此可見我先祖師友淵源之盛。而其輸以實心。講以實事。又非後世曰師曰弟者所能髣髴也。今此諸牘。皆先祖居瘠時所得者也。竊觀書辭。惟恐先祖之過戚傷生。勤懇切至之意。溢於紙墨。苟非先祖根天至孝積中而形外。亦何以得此於臯比哉。然而先祖竟哀毁。以歿於孝。天將何以勸善人也。嗚呼悲哉。仍念當時往復之際。宜多論學文字。而無一槩見。豈逸於兵燹而乃爾耶。重可歎也。舊帖顧多塵昏蠧蝕。謹用改粧。並識所感以藏之云。

敬題竹室府君贈別芝湖李公赴燕詩後辛亥

[编辑]

北風捲地至。冰雪長河阻。是日合閉關。行路無商旅。竟夕坐且起。此意誰與語。明朝驛使發。故人江南去。

此先祖竹室府君。贈別芝湖李公赴燕詩也。其言微婉。有若只敍長河冰雪往役勞止之意。而其慨然於九野之閉塞。思欲閉關絶約。復讎雪耻者。溢於言外。梅翁所謂尊攘大計。有可以隱約領會者。是已。嗚呼。顧今氊裘百年。掃淸無期。歲輸金繒。全昧痛寃。則撫玩此詩。尤不勝風泉之感。聊復有平日之壯心。而亦豈可易與俗人道哉。此詩爲芝湖後承李世淵汝喬甫所藏。近始得之。未及載刊。漏於原集。是可恨也。然而梅翁跋語。闡發已盡。亦可以徵信於無止矣。爲識數語。以備覽者之參考焉。

尤庵先生書帖跋辛亥

[编辑]

此帖。筆勢嚴凝正直。勁挺恢傑。有如喬嶽特立。洪河長驅。不問可知爲尤庵先生心畫。先生以學問道德事業文章。爲東方百世之師宗。後之學者。苟見當時一事一物。不啻如南國之棠。曲阜之履。况此書札。相關於德性者耶。又况十數紙。皆與我先祖知樞公。往復於風霜瘴癘之中。而其所推許。有幷遊豪俊顔何厚。未死姦回骨已寒。孰與柴中行鐵肝石腸等語也耶。重可寶也。先生之立懦廉頑。知樞公之風頭立脚。已盡於吾師梅翁跋語中。而末又以觀其迹。思其人。企其行。勖憲晦。憲晦雖不敏。敢不謹守勿失。知所觀感。只恨生也晩。不得及門而親炙也。

延平答問要語跋壬子

[编辑]

朱子曰。李先生。不著書。不作文。頹然若一田夫野老。先生亦自謂語言旣拙。又無文采發脫一出。是以不知者。或以著述少之。然而先生之學。平淡質愨。敦本務實。以默坐澄心。體認天理。爲一副當成法。眞君子儒爲己之學。其所以上接河洛。下啓考亭。初不在於言也明矣。噫。孔門三千。惟顔,曾獨得其宗。而亦曰曰唯而已。如愚而已。曷嘗䂓䂓於文字之末哉。竊病世之學者。綴緝言語。文飾道德。觀其外。非不燁然可喜。其中則已柺如也。余亦讀書五十年。迄未聞道者。正坐於此。近日始覺此意思。參前倚衡。要於朴實頭用功。廼取先生書卒業。又錄其要語。以爲朝夕常目之計。苟於靜中。看得喜怒哀樂未發氣象。使胷中自有灑然處。一如先生當日之敎。則何獨及門親炙。然後爲先生之徒也耶。冰壺秋月。萬古常新。仰之鑽之。斃而後已云。

南行聞見錄跋

[编辑]

南行聞見錄者。閑軒李公敬秀。謁尤庵先生于長鬐棘籬時所記也。公自妙齡。入先生之室。中心悅服。如七十子之於孔子。先生亦以觀某之賢。可知其世德不衰稱詡之。先是乙卯。先生之竄德源也。公與同門諸人。陳章訟寃。及是凶徒發告廟之請。𥚁將叵測。公又欲叫閽。而爲親老不敢遂。遂以匹馬。千里跋涉。用伸其志。先生見之驚喜。與言時事。不言於他人者。於公則盡之。公一一備錄者乃爾。己巳先生後命下。公又上章乞命。見格於喉司者。乃痛哭闕門而歸。其至誠爲師。終始如一者。可質神明。苟非不恤一時風色。惟知面前道理。卓然爲當世之第一流者。亦何以與此哉。於乎盛哉。噫。師生之倫。與君親班。而學絶敎乖。識斯義者鮮矣。以故逢蒙反射。邢恕寢皮。其所以賊害世敎者。幾致天壤易處。可忍言哉。公嘗作闕疑編。有云。父師於昨日。而冰炭於今朝。骨肉於平昔。而秦越於晩節。盖亦有爲而發也。苟使逢邢之類。覽公之事。其不愧死矣乎。公後孫敏老。持示斯錄。要出一語。述其事。不佞竊不勝感歎。題其下方如此。用警世之不盡分於爲師者。

書先世官敎後己未

[编辑]

右。我先世官敎凡六度。一。十世祖考大興府君贈職時。祖妣李氏從贈者也。一。九世祖考司藝府君參宣武原從勳時加資者也。一。又府君除典籍者也。一。七世祖考知樞府君入耆社時。陞資者也。一。六世叔祖執義府君除三字銜者也。一。五世叔祖贈吏曹參判府君丹書伸雪時復官者也。噫。靑氊微物也。王獻之戒其勿失。菩薩畫佛也。蘇子瞻守之以身者。以其家世之舊。而先人之所愛也。今此所書者。先祖之姓諱也。所揭者。御府之印章也。奕葉之忠勤。世道之汚隆。又皆可徵於斯。則其所以勿替引之者。可但如二氏家物之無足重輕哉。嗟後之人視之。如元龜拱璧。世世傳守。益思踐述先美。不徒繼其迹爲仕宦而已。則庶不爲虛藏此帖也。可不念哉。

又書

[编辑]

謹按宣廟朝。皇朝經理萬公世悳。奉皇勅來莅本國時。丁倭冦搶攘之餘。凡館伴儐接之臣。皆極選一時人望。而司藝府君。遂爲接待都監郞廳。兼宴餉色。周旋三載。備殫勞勩。宣廟嘉之。萬公亦見待綦重。至贈手書冊子。將撤回。又請調用於宣廟。其參原從勳。盖出於特命云。噫。府君以褊邦一下僚。得與上國璵璠。相際接。而又爲其所愛敬乃爾。千載之下。孰不欽艶。而况今東表之人。雖欲復見皇朝衣冠。有不可得者耶。嗚呼欷矣。又按府君除拜。一在萬曆三十三年。一在崇禎五年。盖自皇明屋社。今已二百十六年矣。二陵松柏。無枝起風。皇朝年號之存乎公私書籍者。寥寥乎無稽。後生童孺。殆不識萬曆崇禎之爲何稱。而惟玆尺紙。不隨滄桑而消盡。如萬屋俱焚。靈光獨存。詎不異哉。凡列府君後承者。興漑鬵浸苞之歎。存忍痛含寃之心。深藏此紙。以待日月雙懸之辰而出之可矣。嗚呼。其有日乎。適足以愾我寤嘆也。秪宜傳悳襲訓。用世厥聲。不失爲大明遺民而已。不亦悲哉。

又書

[编辑]

先祖妣李氏贈誥。只書甲子。噫。李克用猶書天祐年號於唐運已訖之後。晦翁許而書之於綱目。今庚辰。乃在皇朝屋社之前四年。而已不敢書崇禎字。覽之至此。直令人憤痛欲死也。

題老柏堂扁額後

[编辑]

舊讀晦翁夫子老柏焚斮之餘。生意殆盡。而屹立不僵。如志士仁人更歷變故。而剛毅獨凜凜然不衰者之語。未嘗不激懦衷於千載之下。今余老矣。因取老柏之號。寓之堂中。以勖晩節。筆尤庵先生集字云。

藥圃集跋乙丑

[编辑]

藥圃先生李公集。印行百有餘年。後孫鏵。將謀重刊。要出一語於余。盖公與栗谷,牛溪,松江,拙翁。爲知己友。牛溪至以置之高足床。敬行再拜禮爲言。重峯告倭變疏。擧公以擬弭亂之人。其賢可知。文藝特土苴。而亦有高峯,簡易,南窓所推詡。潛谷之銘。芝湖之狀。陶庵之敍。又極其闡發。無復餘蘊。奚用贅爲。噫。公貞肅公之冢嗣也。盖自貞肅厚悳勁操。爲時名相。公又才器出類。望實俱隆。庶無愧爲韓范之繼業。而赤心殉國。盡言不諱。上觸天怒。下困奸壬。生而書名天府。沒而追謫泉壤。斯爲志士之所齎恨者也。然其忠言讜論。雖不見用於一時。自可不朽於百世。是可驗皓天必復。夫屈伸。人之所時有。而屈短伸脩。又何憾乎。余於公。爲彌甥。誦義固有素。况公之孫笠巖公。允蹈先武。請斬廢母賊。又極言追崇之非。遂蹇連以沒。雖曰正直剛方之氣。萃於一家。抑公以身而敎之者。有以致之。鏵之志學修行。誠於爲先。亦可見遺韻之不沫。俯仰感歎。牽連書之以爲跋。

五賢粹言跋庚午

[编辑]

靜庵,退溪,栗谷,沙溪,尤庵五先生書。篇秩浩瀚。讀者往往有當年不能究之歎。憲晦僭不自揆。嘗欲節要爲書。至作小序矣。坐病懶未就。尋常恨之。近日田子明,申言汝。相與彙分類次。畧倣寒泉遺編。名之曰五賢粹言。此可見良工苦心。而四隣耒耟出。亦何必家操耶。昔朱子雅言。四子。六經之階梯。近思。四子之階梯。今此書。雖謂之近思之階梯。未爲過也。後之讀者。苟能沉潛反覆。躬行心得。則其於上接洙泗,濂,洛,關,閩之淵源也。何有。若其憚煩勞。樂簡便。取足於此。非今日所以纂集之意。朱夫子固已戒之於近思錄卷右。而田申二君之意。亦如是云。

敬題景廟進講時事蹟後

[编辑]

右。景廟在代理時。命宮官朴公聖輅。收議繼講冊子。仍下進講之敎者也。其師傅則夢窩金公。遂庵權先生也。賓客則趾齋閔公,玉吾齋宋公,寒圃齋李公,癯溪權公也。其書則朱書抄選。聖學輯要也。朴公後孫東鎭。視臣此軸。奉玩再三。竊有感於當日。典學之勤。輔導之正。人物之盛。俱非後世所能及也。敢拜手稽首。別書幅紙。以附其下云。辛未正月八日戊戌。草莽臣任憲晦敬書。

朴公當辛壬士禍。卓然有以自立。扶植名義。亦嘗伸救我西齋先祖矣。今見筆蹟。又有感焉。盖兩家事契之重。不可使後之人無聞。因幷識之。憲晦。書。

事一編跋。辛未

[编辑]

憲晦謹錄哲廟,今上兩朝敦諭及批答。取曲禮出拜君言之義。名之曰出拜錄。又錄先師梅山洪先生論學書。取朱子詩謹師傳之義。名之曰謹傳錄。又錄先考醉菊府君先妣孺人洪氏事行。取朱子詩持身慕前烈之義。名之曰慕烈錄。旣又取欒共子人生於三事之如一之語。合而名之曰事一編云。

書天地間文字卷後。示艮兒。

[编辑]

兒子艮得。年今五歲。從長者。聞雙髻爲華。辮髮爲夷之語。便卽爲髻。强辮之。堅不聽。手不近胡錢。或固與之。擲地哭而遠走。長者命持來。則輒用錐。貫其索而獻之。長者戲呼以大明處士。則不辭而自稱。渠不過口乳臭小兒耳。夫焉知華夷之辨。特以秉彜而有此。苟能擴而充之。義不可勝用矣。余甚奇之。付之以天地間文字一冊。又作一詩與之。誰識春秋義。屬之五歲兒。却慙七十老。不食首陽薇。崇禎二百四十五年壬申夏五月下浣。大明遺民。書。

敬書退,尤二先生眞蹟後。壬申

[编辑]

此退陶李先生朱書節要序草本。尤庵宋先生跋語也。今年春暮。余爲先世延謚禮。作牙鄕行。行至獨醒得此。開卷肅然。怳若親承謦欬於陶山舞鳳之間。眞尤翁所謂眞不負此行者。而鄭謙齋畵,李槎川詩。亦可謂合浦之濱。添一明珠也。噫。此帖自洪而朴。自朴而鄭。鄭以後。又不知歷幾人。而歸於余。至寶難私。化工無偏。有如此者。異日又不歸他人。亦未可知。其惟讀二先生書。學二先生道。世世勿替。則帖亦可以傳之永久也歟。後之人勖哉。

六月炎天。非七十老人近筆硏時節。偶得夕雨驟至書。盧碩鉉,田愚,金學曾適來同翫。雨止蟬聲淸。再書。

書金將軍德齡傳後

[编辑]

余嘗讀林將軍慶業傳。悲其與岳武穆事。古今一轍。爲之扼腕裂眥。今見西河李公所記金將軍事。亦然。噫。天旣生此等人傑。又必生啄害之人者。何歟。從古啄害忠良者。竟不免身死家僇。自點之以逆伏誅。猶可見天道神明。獨於金將軍不然。又何其寃歟。夫彼之殺將軍也。謂將軍且將終身名俱滅。而將軍之名未嘗少損。光顯於百世。宵小權奸之徒。腐臭澌盡無遺。而人猶欲戮旣死之遺魄。以快仁賢之憤。是可爲千古之鑑矣。然則將軍之恨。亦可以少已也歟。抑將軍則不無可以責備者。其傳曰。善鞱晦。其鞱晦。猶有所未盡者歟。觀於將軍謂其弟德普語。將軍亦已自知之矣。

題永曆大統曆書後。付兒艮宰。乙亥

[编辑]

吾畏友柳省齋。寄一曆書。書之以大明永曆二百二十九年大統曆者。盖故北苑守直官王公德一在直時。每新曆入冽泉門。輒刋去僞號。改印如此。以爲香室寫祝時所用。仍以副件。廣布漢旅諸家。遂成故事。此其得於其胤俶說者也。是眞所謂愛禮而存羊也。使尤爺而在者。其不曰周禮在魯。吾將過王氏之門而誦之也歟。噫。吾東之用崇禎紀年已久。久則難變。然惟用永曆。然後乃可以拄李玄錫輩。處三皇閏位之口。王氏之爲是擧。省齋之主是議。誠無容更議。但此尤爺所不許於石谷之言者也。其刱見而謂之不可輕改者。亦或無怪。然則如之何其可也。重庵金公之言曰。倘臣下建白。或斷自宸衷。此說得之。竊所拱而竢也。家有息名艮宰。自五歲手不胡錢。自稱大明童子者。見此曆欲有之。故付之。仍又書此以示之云。是歲之中夏日。大明遺民任憲晦。書。

因之又有所感者。重庵金公書來曰。今欲大義之表章者有四。其一。朝宗巖大統行廟之薦。事體與大報壇萬東廟無異。當畫給田民。使之供粢盛而嚴守護也。其二。九義士忠義。如彼其卓絶。當施不祧之典。又於朝宗私薦之外。立祠宣額。幷享胡翰林。以致崇報之禮。其三。磐川滄海。學行志節。不可泯沒。特賜褒贈之典。其四。王人之東來者。不可賤待。其入于仕籍者。隨其才學。無官不擬。一與東國士夫。無毫髮差殊。都監漢旅之垢衊。一齊改正。盖此四事。皆非可已而得己者。而待王人一節。尤其大者。曾謂以小中華。知尊周之義而乃爾耶。誠不可使聞於天下後世也。春秋之法。王人雖微。序於諸侯之上。其孰能以此謦欬於執政者歟。可爲知者道。難與俗人言。噫。再書。

或者曰。用永曆而不用崇禎。是不亦忘崇禎耶。田愚子明曰。用永曆。乃所以不忘崇禎也。誠知言哉。又書。

梅山先生書贈編跋乙亥

[编辑]

書贈前輩集中。未或無之。若其別立名目。勤勤懇懇。則未有盛於吾梅山先生。先生嘗以世趍靡靡。實心爲學者寥寥爲憂。必欲誘進後學。共趍至善之域。使讀書種子。不至殄絶者。實有滿腔苦血。故凡於從遊之人。無貴賤。無賢愚。無老少。輒諄諄然耳提面命之不足。又從以贈言者乃爾。是可但鼓舞振起於一時。亦將爲嘉惠百世之圖。惜乎。其原集之刊行也。以浩繁見刪也。憲晦恒懼久而無傳。近有徐政淳申春朝田愚等。與一時士友。合力入刊。於是乎可以廣布。其有補於學者大矣。盖參是役者。皆於先生爲私淑云爾。

書凡九十二首。其橫說竪說。罔非爲學之眞詮妙諦。而大意則亦不過以忠信爲主。以流俗爲戒。讀者宜知要焉。

皇明遺韻跋

[编辑]

嗚呼。皇明遺帖。卽錦溪魯公。自日本入大明時。武夷書院諸生所贈別者也。生於東表。限以鰈域者。乃得與中華文獻之士。際接而周旋如此。此可謂稀有之快事也。孰謂公遭逢亂離。漂泊東南。不幸也歟。余竊有羡於公之世也。嗚呼。此等文字之不復渡鴨江。今已二百餘年矣。天運循環。無往不復。抑或有其日乎。嗚呼。吾老矣。顧安得長年度世之術。如屈,左徒之爲耶。却恐晦翁復起。空發一大笑也。嗚呼欷矣。

[编辑]

硯銘

[编辑]

是硯。吾外王父洪公授吾母夫人。母夫人獻于吾王考。王考傳于吾先君子。先君子傳于不肖憲晦。憲晦敬爲之銘。時著雍涒灘泰之下浣也。

於戲玆硯。厥有淵源。外內兩世。手澤俱存。矧吾皇祖。亦有雅言。其容之秀。其性之溫。惟其似之。是以不諼。今我寶藏。敢不知尊。銘以傳之。世世萬子孫。王考嘗謂吾母夫人曰。是硯之秀而溫。有似於汝。故吾尤愛之云。

仁銘

[编辑]

生物爲心。天地大德。人受以生。純是隱惻。氣拘物蔽。爲蟊爲賊。復之有要。惟己之克。當理無私。全體不息。所固有性。所當爲職。希顔之徒。曷不自力。我之求仁。如射有的。

晩柏臺銘丁卯

[编辑]

吾先師洪文敬公門人洪理禹。嘗喜讀朱子書。晩居栗洞。就其禰阡西巖下種柏。仍刻先師展墓詩翠柏飽經霜之句。名之曰晩柏臺。又聞其右巖有崇禎御筆摹勒者云。盖其所寓意也廣矣。同門西河任憲晦。爲之銘曰。

栗里有石。天作之臺。名以晩柏。義有自來。寂歷翳岡。樓下臥吟。三復翠霜。秋陽思深。雖斮不僵。晩節益培。無負斯壁。立千仞哉。

虛齋銘。爲田子明作。

[编辑]

天虛故列宿集。海虛故羣流從。室虛則不致冦。舟虛則不受風。蓄德遠害。靡所處而不當。茂矣哉。虛之爲功也。

布被銘辛未

[编辑]

而欲爲公孫子耶。而欲爲涑水翁耶。中夜無寐之時。試思誠僞之如何。

繩銘

[编辑]

尼云生直。鄒養亦以。胡今之人。曲不知耻。懸繩以石。其直如矢。女其監此。毋或骫骳。

內賜繡枕銘

[编辑]

內賜繡枕。作爲長枕。以與三兒。仍爲之銘曰。

不忘君賜忠也。不忘父命孝也。不忘天倫友也。一物而三善具也。汝其寤寐而不忘也。萬子孫相守也。

內賜虎皮銘

[编辑]

前修所撤。坐固爲妄。吾非正士。亦豈敢况。秪合高懸。敬君之貺。

[编辑]

孔朱畵像贊

[编辑]

金河西詩云。天地中間有二人。仲尼元氣紫陽眞。夫後學之於前聖。孰非高山景行。而獨稱孔朱。何也。於戲。集羣聖而大成者。孔子也。集羣賢而大成者。朱子也。由百世之下。等百世之上。謂之天地二人者非耶。謹摹二眞。以寓瞻慕。仍各爲贊。書附下方。極知僭踰無所逃罪云爾。崇禎四庚戌五月庚戌。後學西河任憲晦。謹書。

前有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聖。後有顔,曾,思,孟,周,程,張,朱之賢。不有以開之。孰從而受之。不有以繼之。孰從而傳之。是之謂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夫子。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不㤪天。

右孔夫子

千五百年。元氣乃會。篤生夫子。體全用大。日月宣朗。天地覆載。萬世人文。遺言是賴。

右朱先生

尤庵先生畫像贊

[编辑]

周轍東遷。孔鐸以鳴。宋舟南渡。朱子以生。明社北牖。先生以作。尊攘其義。誠正其學。天下之生久矣。一亂一治。謂先生孔朱後一人者非耶。

慷慨翁贊公手筆集字

[编辑]

知有國母。北面堂堂。地同北尹北亭李有。是堂忠幷定朴定齋吳陽。谷日星高懸。萬世不亡。新防之山。草木亦香。

方正學先生畵像贊丁卯

[编辑]

學術足以闡弘斯文。經綸足以潤澤生民。文章則如含玉吐金。忠節則如秋霜烈日。苟考德而定名。其惟有明三百年第一人物歟。

方氏二烈女贊

[编辑]

方氏二烈女。卽正學先生之女也。先生死時。二女俱未及笄。被逮過淮。相與投橋水死。其事甚烈。噫。彼爲利害所昏。不知有君臣父子之倫者。亦獨何心哉。當時西楊閣老。欲爲傳未果。後臨海章嶽作小傳。余爲之作贊。其詳於先生忠節者。盖以稱人之善。本其父兄厚之至也。贊曰。

憲憲方公。皇明宗臣。經濟之學。黼黻之文。兩朝魚水。際會昌辰。感激圖報。至治可臻。維天不吊。國步斯艱。奸臣得計。兵起北藩。頭白鵑聲。淚憶靑田。噫穗及隆。忍開我闉。成王何在。謂已自焚。杖縗慟哭。聲徹九天。口耳俱抉。不已其嗔。有詞絶命。曰我殉君。不顧十族。自靖一身。聚寶門外。萬古忠魂。忠魂萬古。孰此至寃。鄭媛蹈烈。友弟成仁。騈戮何傷。有光一門。亦有二女。貞淑其人。其操卓卓。其仁肫肫。迨公遘𥚁。俱未笄年。同時被逮。行過淮濱。惟淮有橋。其水淸漣。長弟投下。自殉立慬。貞兮淑兮。名不負焉。臨變赴義。丈夫猶難。視死如歸。誰與爲肩。銀甁奇節。世曠事均。自是女英。玉友金昆。非公精誠。家庭有薰。所就烈烈。亦何能然。父忠子孝。有受有傳。兩節並弘。二理同全。豈若彼其。見利忘親。富貴一時。腐臭千春。淮水可涸。英名不湮。我庸作贊。用警生民。

續梅花贊

[编辑]

先師梅山先生。嘗作梅菊二贊矣。憲晦菊已續而梅則未也。山頹後十有六年丁卯冬。偶與梅相守於明剛山中。追成數語以賡之。盖尤切有感於古人拜梅花之義云。贊曰。

花中淸香。獨也寒梅。如玉之溫。如雪之皚。不以塵汚。不以霜摧。桃李灼灼。自是輿儓。荊棘靑靑。任彼倉魋。高士媲德。千載一回。淸晨展拜。我懷悠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