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巖集 (李元培)/卷五
禮疑答問
[编辑]冠變禮冠無正禮而只有變禮。
[编辑]喪中冠禮行廢
[编辑]問。喪中及服中因喪冠。或云可。或云不可。未知何說爲得。〈玄榏〉
答。三年喪因喪冠。見於儀禮。而兪市南亦以爲期以上。可因以加冠云云。若功緦之服則不妨於服內行之。何必因喪而行之乎。〈丁未〉
問。出后子本生父在母喪。二十八月。行冠禮如何。〈李敏植〉
答。此有先正說。盖父在母喪。復吉之節。當在於二十八月。而吉祭之說。未必在於朔日。故當於月中或丁或亥日復常云云。沙溪以後諸先生之論皆如此。〈甲寅〉
死後行冠當否
[编辑]問。生時旣未冠則死後亦當不冠耶。〈玄培厚〉
答。年已逾冠而不冠。非禮矣。雖失於生時。而送終以禮。恐不妨。〈癸丑〉
昏禮
[编辑]納采
[编辑]問。家禮。納采親迎。皆有祠堂告辭。今雖不能行親迎禮。而告辭則兩次行之耶。若單行則似當有改造語。未知如何。〈黃相采〉
答。擧世皆只用納采時告辭而不復致疑矣。今承來諭而更詳之。禮。納采親迎不同日。故兩次告廟。而今則不然。行昏之日。納采並壻而去。不必各告。恐當於納采告辭中。今日納采下。添入畢親二字。不然而只云今日納采。則安知不爲家禮前期之納采乎。〈辛酉〉
交拜
[编辑]問。壻婦交拜。或婦先四拜後壻再拜。或婦先再拜。壻答一拜。婦又再拜。壻答一拜。而考家禮本篇不明白。未知何者爲得。而婦拜未畢而壻答一拜者。未知何義。
答。後說卽朱先生論也。此所謂俠拜。吾家自先依此行之。而但退溪以丘氏婦先四拜婿答再拜之禮爲善。而沙溪以爲退溪不考語類。而以己意答人之問爲未安云云。〈癸丑〉
問交拜之義〈鄭纘先〉
答。陰陽之義。當陽唱陰和。故婿先揖婦。婦乃就席。婦先再拜者。示婦敬夫之道也。拜禮異於常拜。而婦先再拜。婿答一拜。婦又再拜。婿又一拜以答之者。以夫婦齊體。不如他有等級懸異之禮也。凡百禮制。皆有委折極微妙。詳玩自可昭㫼。〈庚申〉
昏變禮
[编辑]服中昏禮行廢
[编辑]問。子某年三十未娶。今始定昏。而以渠兄服中。未得畢親矣。女家有九十歲老親而方有寢疾。使人促之。不得已而成禮。今當迎婦。而家有几筵。吉凶相礙。凡節可疑。未知如何則可也。
答。此朱夫子所謂原頭不是。凡節拘礙。固其宜也。就其中求稍通處則恐當先以盛服見舅姑訖。改以素服弔几筵。此似有先儒說。而不甚分明。從當檢出而更詳也。〈己酉〉
問。父母喪中。朞年後行子昏者。有不得已之故。欲率來新婦則到家凡節。未知如何。而婦見舅姑時。行哭與否亦如何。
答。此正所謂原頭不是。豈得免節節妨礙乎。今以疾病死亡爲慮而欲率來者。盖出於權宜之不得已也。只當如婦女常時之行。而先到旁近親戚家。其家亦不可設酒食。新婦乃釋華服。服素服入哭靈筵訖。舅姑哭而見之。婦亦哭而弔之。先儒有論姑在私親喪中。子婦初見之禮。當以哭見云云。則此而行哭。尤無可疑。且以弔禮歸夫家。則當先靈筵後舅姑。此與平日先舅姑後尊長之禮似不同。盖此事一蹉則恐歸於喪人行吉禮。喪家行宴樂。雖或有疾病死生之慮。終不若待喪畢率來之爲經常無礙也。〈甲寅〉
喪禮
[编辑]成服之具
[编辑]問。首絰。斬齊不同之義。
答。儀禮鄭注。以爲麻本在左而內者。以父陽而統於內也。在右而外者。以母陰而統於外也。疏家則以麻本之在內在外。爲哀在內外而言也。此說極非是。父母之喪。雖不無等殺。而其哀痛之誠心則不可異也。故禮曰。桐者同也。謂哀痛之心同於父也。豈有父喪則哀出於內。而母喪則哀出於外乎。大抵儀禮,禮記等注疏。多有穿鑿附會處。每欲一一證辨。而未保自家所見之果能正當。未敢容易耳。〈戊申〉
襲飯含
[编辑]問。檀弓曰。人之始死。未忍異於生。未葬。猶生事。卒哭。事以神道。喪禮。陳襲衣西領。飯含先右。是責以神道。似未免死其親之意。未知如何。〈玄聖泰〉
答。襲衣西領。飯含先右。恐是尙右之義也。若死其親之義。則此等處恐嫌不得。盖人之始死。亦不無異於生之禮。故士喪禮。設床笫疏曰。疾病。寢東首於北牖下。廢床。復而不蘇。乃設床於南牖下。是生死事相變也。又始死。帷堂疏曰。鬼神尙幽闇故也。〈若左袵不紐之類。皆是嫌不得處。○乙巳〉
爲本宗服
[编辑]問。嫡孫父歿祖在而遭母喪。則或以爲當服母三年。或以爲壓祖不得伸。未知何說爲是。〈玄紀承〉
答。後說乃沙溪說也。著於備要齊衰杖期條。而曰疑蒙。曰更詳云爾。則先生之意。亦不以爲斷然不易之論也。而後儒之說。多以先生之論爲未恰當。而不敢遵守。盖此說旣違祖不壓孫之文。而於情理亦似有碍。後儒之論。恐畢竟爲是。〈己未〉
問。金某年百餘歲而死。子孫曾玄皆已先歿。而有五代孫。其服喪諸節。議論不一云。未知如何。〈李鎭祜〉
答。此有先儒說。遂庵以爲五代孫似當承重服喪云云。而陶庵則以爲五代祖禮當毁廟。則恐不可承重服喪。五代祖或考或妣若先歿。則其神主當奉於最長房。而其生存袒亦同移養。及其歿也。宗子衆子皆服齊衰三月。〈朱子云若逮事則四代以上。亦齊衰三月。〉而其喪則最長房仍主之。以終三年。而其服則只當服本服而已。或無長房而只有宗子。則亦當齊衰三月。主喪三年而後埋安云云。〈庚戌〉
問。繼三世宗子身死。而其父上有伯兄。六歲而夭矣。或云當服三年。或云體而非正。議論不一。未知如何。〈玄樞〉
答。尤齋,玄石皆以儀禮疏爲據。而不服三年爲定論。而但尤齋說在類輯者。以疑事終之。而在彙考在松巖集者則無疑矣。當在行禮者之裁擇也。然不服三年。恐終爲正論也。〈丙午〉
問。有一人以繼三世宗子。遭妻喪而有父與祖。其父祖之服如何。當以嫡婦服服之耶。〈李址博〉
答。禮有嫡子者無嫡孫。祖不當以嫡孫婦服之。父以父在亦不可以嫡子婦服朞也。父以大功而祖以緦恐當。〈丙午〉
爲嫁母服
[编辑]問。有一人其祖母以賤人。祖父死後服喪三年。而又歸他人矣。又棄後夫。而歸依其孫而身死矣。其孫之服喪如何。〈朴興宗〉
答。權遂庵答人問曰。母雖不能守節。其子成長之後。棄彼來此。亦不害爲三從之道。在其子之道。安敢曰母行不純而不以母事之云云。觀此則孫之服喪恐當。但其爲祖後之子。則服喪似未安。有沙溪說可考。〈丙午〉
爲侍養服
[编辑]問。三從祖母。夫黨無立後之人。余以侍養例奉養于一室。今已十許年矣。未知服制與題主凡節如何。或以爲當服喪。或以爲只心喪云。未知如何。〈玄彭齡〉
答。旣非父子當繼之序。而又非三歲前收養。則不可行三年喪。而旣奉養于一室。則恐當依同爨緦之禮。持三月服。題主以侍養祖妣。三月後以心制主祭。祭朞年似得。〈丙辰〉
爲人後者本生服
[编辑]問。吉州有一人出爲伯父後。而其生父又出爲季父後矣。父之所後父死。其服制。或以爲生祖父而服大功。或以爲從祖父之服。紛紜未定。未知如何。〈許炯〉
答。此則係於父子出後之先後。若父先出而子後出。則當以父之所後父爲生祖父也。若子先出而父後出。則只可以父之生父爲生祖父。而恐不可一隨父而有所遷移也。〈乙巳〉
問。兄弟皆出爲人後。則其子孫之相服。或曰再降。或曰不再降。未知如何。
答。禮。兩男各出不再降。則其子孫之服制。亦爲一串貫事。恐不必別生疑案而更爲再降之服也。故尤庵曰。兩男各出不再降。出繼人子孫復出繼。亦不再降云云。〈己未〉
妻爲夫黨服
[编辑]問。曾玄孫若承重曾高祖之喪。而其妻從服三年。則其母與祖母之服如何。〈黃相采〉
答。先儒已有此疑。議論甚多。而退溪亦有前後之異。前說以爲承重者之母若祖母服喪。而承重者之妻則不服。〈通典說亦如此〉後答寒岡之問。則據喪服小記屬從者所從雖沒也服一段。而以爲其夫雖已死。其妻亦當服矣。孫曾之死不服者。與服同也。且曾玄孫承重服喪。則其妻亦當從服矣云云。沙溪以退溪後說爲確論。而謂孫曾婦皆服三年。然後代序始繼而傳重有本云。〈壬子〉
問。出後子之妻。於其本生舅姑喪。以何服耶。〈車允壯〉
答。朱子於喪服章。書以服大功云云。而吾東諸先生。〈退溪,沙溪,愼獨齋。〉多以爲當服朞。但退溪許以服朞而不許以申心制。愚意自宋朝。婦於舅姑之喪。從夫服三年。則其於本生舅姑。亦從夫服朞。而申心制。未見有不可。如何。〈乙巳〉
朝夕哭
[编辑]問。成殯後。設靈寢奉魂帛。行夕哭。人或疑之。未知如何。〈黃徵河〉
答。朝夕哭之文。在成服後。成服後始行此兩哭似有據。而以日出入時哀至行哭之禮觀之。則成服前設靈寢後。夕哭行之無疑。〈丙辰〉
上食
[编辑]問。士喪禮。不饋于下室。未知何謂。〈李安行〉
答。儀禮疏。下室謂內寢。生時飮食有事處也。未葬猶生事。當以脯醢奠殯。又於下室饋設黍稷。至朔日月半而殷奠。殷奠有黍稷。而下室不設也。旣虞祭。遂用祭禮。下室遂無事也。退溪曰。下室猶今中堂。古人設几筵處。只行朝夕奠。而上食則象平生。行於中堂云云。〈辛亥〉
葬期
[编辑]問。先兄葬期當在來月。而正當冬寒。不可行窆。亦不可經年未葬。欲於今朔內旬望間擇吉行窆。未知如何。〈李三緘〉
答。先儒說以爲逾月而葬。本士禮也。若過三十日而葬。則無所不可。而如未滿三十日。則不可謂逾月也。今喪出於去晦而行窆於今初。則不可以逾月論也。近來喪紀漸壞。聞世或有雖父母喪。三四日卽葬云。若不爲禮法所防閑。而容易行權。則幾何而不至於彼耶。〈辛亥〉
祠后土
[编辑]問。葬時土地祝。不書亡人姓名。而書主人姓名者。世或有之。未知何所據耶。
答。此出於溫公書儀注脚。不爲無據。然以家禮喪禮儀節等書觀之。則當書亡人姓名。而獨書儀注說如此。此爲可疑。且以意推之。或書主人。或書亡靈。又似未穩。故近來知禮家或用書儀。而鄙家則不敢從之耳。〈庚戌〉
朝祖
[编辑]問。婦人死於本家。權厝於其處矣。今將改葬而經由夫家。則朝祖,祖,遣奠等禮行之耶。〈李協〉
答。先儒說以爲歸葬之路。去夫家不遠地。則暫時停柩。而奉魂帛至家。行此三節而後上山云云。〈遂庵說○壬子〉
問。廟無以上尊位而只先考而已。則母喪葬時朝祖之禮當如何。若朝之則告辭云何。
答。先儒說以爲當不廢。而告辭則恐當曰朝廟。〈癸丑〉
問。以魂帛朝祖者。或以倚子背廟而置。而謂當以魂帛之下向廟云云。此說如何。〈李安國〉
答。以倚子奉魂帛而朝祖非禮也。當以帛箱置席上。而但以帛之上下向祠堂之議。自前紛紜未定。而愚意柩旣北首。則帛亦不可異也。若以北首爲背廟。而必欲以魂帛之下向祠堂。則柩亦背廟爲未安。而不從喪禮北首之文乎。〈丙午〉
合葬
[编辑]問。先妣無子而早歿。葬于某處而年至六十年之久。勢不可以移動。而先人命余以與後妣〈卽吾所生母。〉合葬。余意終以爲未安。於先人疾革之際。問以單葬而不用合葬之制如何。先人答曰。汝意如此則任自爲之云云。而此事終是蓄疑於心。故尙未完襄先葬。敢此來質。〈李鎭璧〉
答。尊之所處。誠甚難而甚可疑。先儒已論之詳矣。尤翁以世人之以有子後妻合葬。而不用元妣爲大不可。敎以各用單葬之制。而退溪以先妣葬久不可動。遂與後妣合葬。此恐未得宜而爲準於後也。尊之欲別葬各位。恐得之。〈壬子〉
虞卒祔練祥禫吉
[编辑]問。人家虞,卒,練,祥等祭。賓客之參祭者。似當不哭於三獻時。而俗則終始與主人並哭而無所分別。未知如何。〈黃相采〉
答。以儀禮觀之。則雖亞獻主婦亦當不哭。而但家禮。亞終獻如初獻云云。則似當哭拜。故先儒說有異同。以獻酌之主婦猶有是疑。况於參祭之賓客乎。决知其不然。而終無奈於習俗之難變耳。〈乙卯〉
問卒哭祝當用何式〈鄭重殷〉
答。家禮是未成之書。而先生所見有初晩之別。故楊氏以先生後來定論。附見于各條之下。盖因用虞祭祝。司馬儀也。叩地號天等語。高氏儀也。用彼用此。俱無不可。而但以先生善高儀。楊氏附錄之意推之。則當用高儀。如遣奠告辭。司馬儀與家禮無之。高儀有之而世皆從之也。〈己酉〉
問。妻弟等喪卒哭祝無出處。未知如何。〈林大榮〉
答。旁親喪。自虞卒至練祥。通用初虞祝。更無別製之文。盖旁親禮宜簡約。非如父祖喪之隨時降殺也。〈壬子〉
問。祔祭當行於祠堂。而狹窄不能容則不得不於正寢行之。而祖位出主時告辭。何以措語耶。〈李秀元〉
答。告以今以顯考某官府君祔祭。敢請顯曾祖考某官府君。顯曾祖妣某封某氏神主。出就正寢。盖妣位雖不擧於祝詞。而告出主時。不可不並擧也。〈丙午〉
問。旁親祔祭。行於異宮而用紙榜。則當祔祖位。告辭何以措語耶。〈李秀元〉
答。告以將以來日行某親祔祭敢告。似好。
問。支孫祔祭。宗孫於亡靈爲五寸侄。則祝文稱亡靈與自稱當如何。而哀薦之哀字。改以何字耶。〈李師弼〉
答。據禮。宗孫當自稱以再從子。亡靈則稱以顯再從母某封某氏。哀字。先儒於此等處。有以薦此二字改之。而愚意以敬字易哀字恐當。盖禮。弟告兄祝雖如此。而侄告叔則又似有別。後見陶翁說。以虔字代哀字。〈丙辰〉
問。三年喪。小祥後。絞帶耶。布帶耶。〈李信行〉
答。備要以爲用布云云。而但沙溪之喪練後。愼獨齋帶絞帶。則雖不易以布。不爲無據。〈丁未〉
問。父先亡母喪。大祥祔廟時。沙溪以丘氏祔於先考之禮爲宜。又附以或說。祔於曾祖妣云云。而末乃以疑事終之。未知何說爲優。〈李安行〉
答。此乃沙老之所不敢質言者。固難容喙。而鄙見則考喪大祥。猶祔於曾祖考之旁。則妣喪大祥。獨不祔而祔于考之側。似有考妣前後之異。或說恐勝於丘儀。未知如何。〈壬子〉
問。大祥後禫前。省墓時似有哭泣。而或以爲不當哭云。如何。
答。禫前凡節。皆以喪人自處。故禮有始見人受弔之節。况謂省墓時耶。古人於平時。亦有哭墓之禮。〈己酉〉
問。主衆子喪而有妻子。則禫祭行廢如何。〈金應河〉
答。以沙溪說推之則似無禫。而尤庵以爲父主子喪。當爲子婦行祥禫云云。愚意主人無禫而廢之。乃禮之經也。爲子婦而行禫者情也。在行禮者之如何耳。〈丁未〉
問。凡祭多退行。而獨禫祭過時不祭。何義。
答。此無可考處。而以意推之。似當如此。盖祥而不禫。則雖免喪而不可爲吉人矣。若有故而祥後累月不禫。則亦累月不從吉。恐有所碍。故先王制禮。必限以二十七月而不復拖延也。〈壬子〉
問。當禫月有喪故。未得行祭。惟於晦日可行。而非丁亥日。未知如何。
答。過晦日則廢禫矣。雖非丁亥日。不可不祭。有先儒說可考。
問。夫於妻禫祭出主時似有告辭。當如何措語。〈李鎭祜〉
答。今以亡室某封某氏禫祭。請神主出就正寢。似好。
問。遭長子婦喪。而以其子在行三年祭矣。吉祭有無如何。長子先亡則三年後有合櫝之節。恐不可廢也。〈池昌業〉
答。無改題遞遷等節則吉祭無義。但以新几筵之故。不行盛祭於先廟已久。則二十七月後遇吉祭之日。倣吉祭行之可也。合櫝之說。恐當如是矣。〈乙卯〉
問。禫月若非仲月。則吉祭當行於禫之次月。而或云季孟月不可行吉祭。未知如何。〈玄彭命〉
答。當行於次月。季孟月不可行之說。古亦有之。而先儒已駁之矣。〈戊申〉
問。將行吉祭。而家是繼禰之宗而廟無以上尊位。則凡於改題若出主等告辭及祭時祝詞。不可純用備要所載語。而多有措語以用之矣。其將如何措語耶。〈朴思元〉
答。此果無遷主入廟世次迭遷等節。則告祝等。當改措用之。依先儒所論而略附己意。別紙錄去。〈乙卯〉
考位告曰。云云。喪期已盡。禮當合享。不勝感愴。謹以云云。妣位告曰。云云。先考云云。喪期已盡。今將改題。不勝以下同。〈右母先亡父喪吉祭。改題告辭。〉並告考妣曰。孝子某。今有事于顯考云云。顯妣云云。以某親某氏祔食。敢請神主出就正寢。〈右出主告辭。〉亦並告考妣曰。喪制有期。追遠無及。今以吉辰。依禮合享。謹以淸酌庶羞。祗薦歲事。尙饗。〈右合祭新主祝。〉
問。將行吉祭而先考以長房奉祧主。今當並行吉祭耶。〈朴思道〉
答。此事須可疑。而先儒說以爲旣奉于一廟。則吉祭之合行。於禮爲得云。〈戊午〉
埋主之節
[编辑]問。祧主當埋於墓所。而或失墓。或墓在絶遠處。則當埋於何所耶。〈李萬濈〉
答。此有先儒說。埋於潔地。或先世墓傍。或子孫墓上。無所不可云云。〈丁未〉
問。祧主埋安時節次及告辭。喪家禮無出處。未知如何。〈崔之廉〉
答。尤庵以爲當埋於本墓之右邊。子孫再拜而辭云云。而陶庵則以爲當擧哀云。揆以情禮。哭拜而辭恐當。告辭。栗谷有所製。當依用。〈戊申〉
居喪雜儀
[编辑]問。喪人若以老病之親。必資魚肉之養。則不得不身親爲之耶。〈李鎭祜〉
答。此等事一蹉則入於無謂之境。親方病餓垂盡。而他無救活之道。則不免有此權也。不然則不可也。頃聞有喪人以卒哭祭需。將買魚于海村。欲來禀于我而不果來云。此本出於識者之議。而余意則甚非也。若被詢扣。决不可許也。以未卒哭之喪人。親往買魚而祭。不若只用蔬菜之爲愈也。〈庚戌〉
問。遭喪之人。因事至先墓則當有行哭之節。遭父母喪者則似當哭於祖父母墓。而於旁親墓。未知如何。〈李鎭祜〉
答。此誠可疑。昔同春於子喪中。因卜山至鳴灘。哭於夫人墓。尤庵以此爲人情之不可已者。而至於旁親墓則未知其可否也云云。玄石亦以爲人情之不得不哭。而但遭母喪而於父墓。遭父母喪而於祖考則可矣。若泛施於曾高以上及旁尊。似涉太過云。〈此與尤庵書○甲寅〉
問云云〈李光復〉
答。閔氏之不發書。自古人居喪之禮而言之。則固可爲法。哀何斥之以賢者之過耶。盖古人居喪。百事都廢。雖外兄弟之親。亦不能弔。况可弔人之喪乎。閔氏居喪。若不能如古人之謹嚴而只廢此一事。則果爲非是。如其不然則哀之所論。恐不足以服彼之心也。盖哀於家禮溫公說。以爲慰人而發。故以閔氏作不從家禮之人也。溫公所謂先發。非慰人也。或爲亡親求碑誌等文字而發也。細玩不得已須至先發等語則恐曉然矣。〈朱子書及他文集中。多有未及慰彼而彼先以書請銘者。故妄意溫公之說亦指此類也。〉果爾則當有訴哀臆叙寃迫之語也。與此面貌自不同矣。更思之如何。
服中雜儀
[编辑]問。近族之喪爲弟姪等處。皆無拜耶。〈李安行〉
答。古禮。兄之祭弟。猶有拜禮云。故退溪集中。有問以父臨子喪當拜與否。余嘗博考先儒說則除父子叔姪兄弟外。似難以一槩無拜。而俗則雖於七寸姪六寸弟。猶坐哭。愚意妄欲酌古參今。四五寸弟姪則伏哭不拜。自六七寸以下。非卑幼者則拜亦當有也。〈己酉〉
問。緦小功服內。居家常着布巾如何。〈玄彭命〉
答。尤庵以或人之居祖母喪中。嘗着布頭巾。似爲得禮云爾。則朞大功之常服喪服可也。緦小功則似過。盖除三年喪外。非喪次而服喪服。未知如何。而鄕俗則勿論服之輕重。平居必着喪巾。恐非正當。〈己酉〉
問。朞服中作人挽章無妨耶。〈朴思元〉
答。此無儒賢定論。而吾則於大功服。亦不欲有吟咏。故雖挽章亦不能焉。〈丁巳〉
書疏式
[编辑]問。承重孫有母在而當祖喪。則稱以孤孫如何。
答。承重孫若祖父母皆亡則當稱以孤哀孫。雖母在。不相嫌也。先儒已論之矣。〈己未〉
問云云〈李光復〉
答。親知之先我遭喪者。不得已而慰問。則愚意自不審以下二十字可刪去。而罔極奈何下。直繼以自己言。盖喪人之初發書。只當慰彼喪故而已。若問彼之氣力。勸彼之强食。恐未恰當。觀喪人服人答人疏狀。亦可見古人制禮之意也。服人則於無任下誠下。有問候之節。而喪人則無之。故鄙人丁憂時答喪人慰疏。依遂翁說。只用一幅。先慰彼喪。而罔極奈何下。繼以某罪逆深重云云。頓首稽顙之別。若依尤翁說。各用其式則無可疑。而只用一幅則稽顙恐當。盖喪人於凡書疏。亦用稽顙字耳。禮制下某字下。繼以哀疚在躬。乃前輩通行之規也。似未見有忽略之病。未知如何。先儒說有可以證左者呈似。伏望裁擇。〈辛亥〉
問。喪中受人慰書未答。而其人遭喪則答問之節如何。尤庵答兩喪家相慰答則用兩件書。各用其式。○問。弔狀未及答。彼又遭喪。答與慰一時兩簡。似無其義。故只用一幅。先慰彼喪。至某役事所縻。始書罪逆深重云云。〈似與鄙說不同。〉遂庵曰。曾見洛中士夫。皆如哀示似得矣。○陶庵曰。朋知之先我遭喪者。以書慰問亦不妨。而吾外家閔氏則不如此矣。如慰問則月日下當稱哀子某。〈哀字可疑。或問者方在內憂耶。〉其答喪人慰問者則書以某位哀前。於服人則不必稱服前。依例書座前。
問云云〈李光復〉
答。答親族慰書。月日下屬稱。嘗見先輩於近族則只加罪字於屬稱上。〈如罪叔罪兄之類。〉稍遠處則加屬稱於孤哀子上。此似得之矣。若或人所論子字之有嫌於兄弟行者。恐不可曉。果有嫌於兄弟行則於外人。獨無未安耶。且只書孤哀而無屬稱。則與外人無異。只書屬稱而不書孤哀。則與平人無異矣。故愚意不得不並書也。未知哀意以爲如何。
喪中行祭
[编辑]問。母喪葬後未卒哭前。値父忌日。則當使服輕者略行奠禮如何。〈李秀賢〉
答。先儒或云當行。〈尤,春兩先生說。〉或云當廢。〈栗谷,遂庵說。〉而愚伏則以爲忌祭。雖葬前。當使服輕者略行云云。愚意今人居喪。不如古人。故朱子有自量而行之之敎。而今堂室又無屍柩則雖未卒哭。似不可虗度諱辰。〈庚戌〉
問。祥禫後吉祭前。有祖先忌日則似當盛設。而人或以未改題。難於稱號。不可盛祭云。此說如何。〈朴璟〉
答。先儒亦有此疑。而愚意以爲今人居喪。不如古人之謹嚴。則三年廢祭。已極未安。而况又祥禫後而廢之耶。未改題前。屬稱之無嫌。觀於祔祭祝及大祥告辭。可見矣。〈己酉〉
除服之節
[编辑]問。緦功之人。其除服之節。人各不同。或服其服參朔奠。奠畢後吉服。或奠畢後吉服而復入哭。或奠前入哭。除服而參奠。何者爲得。〈李安行〉
答。服其服參奠似未安。恐不若先除而參奠也。〈乙巳〉
父在母喪之節
[编辑]問。父在母喪。二十七月當禫月。先儒說或曰。當設虗位有變服之節。或曰。旣行禫於十五月而着心服。則心服當除於二十八月云。
答後說似勝。故鄙亦依而行之。〈戊午〉
孫喪諸節
[编辑]問。孫喪祝文。當降殺於子喪。何以措語耶。〈李秀郁〉
答。因用子喪祝不妨。雖下至曾玄孫。似可通用也。〈壬寅〉
問。主孫婦喪則自稱云何。〈朴世光〉
答。先儒說。孫婦稱夫之祖父以顯大舅云爾。則祖亦當自稱以大舅也。〈壬子〉
殤喪諸節
[编辑]問。長殤撤筵當在於除服時。而其母之情。必欲於期年祭撤几。泣請不已則當如何處之耶。〈李陽朝〉
答。尤庵答朴世輝之問曰。長兒撤几筵。據禮則當在於服盡之日或初朞之日。而其慈氏至情。不欲撤於三年之內則亦不宜强咈。當喩之以禮。不聽則任之已。觀此則朴之所遭。正如今日所問。依尤翁說撤靈於初朞之日。恐亦有據。而但殤喪之三年設靈。爲大未安。而似有許之之意。未可知也。〈己酉〉
問殤喪卒哭之有無〈玄聖泰〉
答。開元禮則其無卒祔明矣。〈有尤翁說〉家禮則卒祔之有無。亦未可知。故先儒多以爲疑。而玄石則以爲卒祔似難率易而行。陶庵則以爲入廟者恐不可無祔祭。旣有祔祭則又不可無卒哭云云。〈丙午〉
爲人后者本生親喪諸節
[编辑]問。出后子復吉。在於何時耶。出后子本無禫。則不可於禫祭與喪人同爲變除。當於吉祭時除心制而服吉耶。〈李安行〉
答盛說恐得之。松巖說亦如此。〈癸丑〉
問。出后子於私親喪。與本生兄弟位次如何則可也。或曰。當在本生弟之下而與之同列云。未知如何。〈李敏植〉
答。或說恐非。余意當在本生弟之上。而稍後於弟位可也。盖雖出後。而兄弟之序則不可紊也。喪必以服之輕重爲次。則出後子之與本生兄弟同列。亦非別嫌之道也。先儒於此等處。辨之極嚴。〈己酉〉
問。奔私親喪者。或以爲當着平凉子。或以爲當以布袱。依四脚巾㨾以着云。未知何說爲得。〈李敏植〉
答。後說無據。先儒說以爲當着白𭅞頭或平凉子云云。〈己酉〉
問。出后子生親疏狀式。
答。先儒之論此者多矣。玆以錄呈。參商行之如何。
沙溪曰。稱喪人而已。不可稱孤哀。○尤庵曰。兒子遭私親喪。其知禮者。一用伯叔父母式例。自此所答亦宜用此例。○南溪曰。曾見壯洞金相稱禍延私親。此似穩當。○又曰。頭辭稽顙過重。降等叩首差勝否。○農巖曰。以禮意則當云伯叔父母。而或曰生父母無妨耶。恐當云禍延本生父母。○又曰。當云狀而世俗稱疏。非正禮也。○松巖曰。盖禮雖壓降。情則自如。何必盡變其攀號擗踊叩地叫天等語耶。
問。一人以父獨子。已主父喪矣。伯父無後。取以爲後則其生父神主。何以稱之耶。〈玄道闡〉
答。先儒之說。當以顯伯叔父題主而無旁註。自稱則當以從子云云。〈有沙溪,尤庵,陶庵說。○丙午〉
出嫁女本生親喪諸節
[编辑]問。出嫁女於私親喪脫服後。服色何如耶。〈鄭重殷〉
答。卧巖玄察訪以爲當以白布衣黲布帶終三年。而松巖李先生則以爲不必別具衣帶。只當以純素之衣行心制云。而人有以二公之言問于洛中知禮處。則以松巖之言爲是云云矣。〈乙巳〉
問。出嫁女於私親喪。心制之除。在於何時耶。〈李悅〉
答。出嫁女心制之除。只得依出后子除服之例而已。則先儒說或以爲當在於禫月。或以爲當在吉祭月。而余意恐當從吉祭月之說爲優。〈甲寅〉
師友喪諸節
[编辑]問。爲師弔服加麻。何時而除之耶。
答。以禮記樵周等說觀之。則雖心喪三年。而加麻則必於三月除之。故吾鄕先輩若松巖李先生與吾從祖上舍公。皆從三月除之之禮矣。近見尤翁說則以爲吊服加麻乃心服也。除此而復心喪云者。心所未曉云云。故洛中皆不除而終心喪。或朞年或三年而服之云。此言似有理。從之恐不妨。〈丁未〉
問。童蒙師服之有無如何。而大抵師服之久速。何以定制耶。〈李鎭祜〉
答。洛中有蒙學師不必制服之論。而恐未然。蒙學師雖無甚傳受者。而其勞心則亦已多矣。豈可一槩無服也。但持服之久速則只當以情之深淺。功之大小。爲報效之地也。雖負笈多年。而學無所得則其服宜輕。雖暫時從遊。而所得不淺則其服宜重。此在自家自商而行之耳。聖人之不立師服爲定制者。其以此也。〈庚戌〉
問。門生之喪。吊禮如何。
答。余於門生喪。吊哭則伏哭。參祭則立哭而不拜。盖見先儒之於師弟子。弟子雖以父禮事之。師則待以朋友之禮。而俗規則皆以子禮待之。故余意如此。庶酌古參今而不至大失也。〈己酉〉
問。師喪成服。其門人位次。或在服親後西向之位。或北向仰立。未知何者爲得耶。昔年朴丈璉氏之喪。主人相弔時。玄進士烈卿以爲吾輩門人。亦不可無相弔之禮。遂率其同門人別爲相弔。此禮果合情禮否。〈李址博〉
答。門人之行服者。從異姓例。西向南上似得。而相弔禮。烈卿兄所行恐是。〈甲寅〉
國恤
[编辑]問。國恤。凡庶則聞訃雖差後。而入官府則同成服。例也。在官者則斬衰喪人。恐當以聞訃日計之。滿六日成服。未知如何。〈金處巖〉
答。先儒以爲國家大禮異於私家。不可續續成服。雖在官者。旣入城則不必計日而當與官府偕行。若在村閭則當率齊民。滿六日成服耳。〈庚申〉
問。喪人爲國喪成服。則當脫私服服國服耶。〈崔錫明〉
答。親喪中雖遭輕服。亦當暫釋重服而爲成服。况君喪何等重大。而不爲成服乎。〈庚申〉
問。父在母喪心制中遭世子服。則或以爲當服國服而不可服黲云。未知如何。〈玄德顯〉
答。先儒以爲心制中遭朞功之服。亦當服朞功之服云云。以此推之則恐當服國服素帶。〈丙午〉
問。國恤中死者。或以爲國哀在殯。則士庶家不可同殯。當報葬。故邑中某某家亦不敢殯。未知於禮法果如何。
答。先儒說或有以因山未成前私葬先行爲疑。而未聞以梓宮在殯。私葬不敢殯而先爲疾葬也。盖此等事。雖出於爲國敬謹之意。而旣爲失正。則反歸於鄙野無識之地矣。〈庚申〉
問國恤中禫祭變服之節〈玄丕承〉
答。國恤中禫祭變服之節。諸先正說皆以爲雖暫時亦不可着黑云云。然則初入哭後。脫私白笠。而改着國恤白笠恐當。而貧不能兩具。則依冠峰說。易以國恤成服時生布帶。猶逾於全無變服之節。〈庚申〉
問。遭喪者。以國哀未行小祥。而因山卒哭後追行。則祝文何以措語耶。
答。先儒有造用追祭時祝文。而愚意終不若追祭前一日。以追行之意告辭靈前。而及其追祭也。純用小大祥元祝而無變改也。盖雖加數月之喪。其於孝子之心。豈無日月不居。奄及小大祥之意乎。〈庚申〉
喪變禮
[编辑]聞喪
[编辑]問。堂叔遠居數百里外矣。前月傳聞凶報而不之信。再昨得的便。明知其不起疾。而訃書則尙未到矣。未知成服計後聞日字耶。先已有聞。則的聞後卽爲成服耶。尙未到則不可遽成耶。〈崔延〉
答。訃雖未到而果是的報。則當計的報後四日成服。此有先儒說。〈辛亥〉
問。人有在遠地。遭親喪而病未能奔。則雖累月之久。亦不可成服耶。或曰。當依遠地奔喪之例。不計時之遠近而只得到家成服云。此說如何。〈李秀彦〉
答。此異於奔喪。不可不成服。若病未能起則就卧所行之亦可也。先儒說亦如此。〈丙午〉
追喪
[编辑]問。喪出經月而後立後者。卒哭卽行於虞後耶。抑行於所後子發喪後三月耶。〈李秀賢〉
答。以報葬卒哭必俟三月之文觀之。似可待所後子發喪三月而行也。且練祥等祭。皆俟所後子而退行。則獨於卒哭不俟月滿。恐未安。當廣攷而裁處之。〈庚戌〉
問。家兒死於咸興。而同月聞訃。則小祥將以何日行之。而脫服凡節亦如何。聞訃在同月。則以亡日行練祥之祭。亦如何。〈玄聖澤〉
答。先滿先除。後滿後除。固有朱子定論。則不滿日月實數而除服。恐或有碍於孝子之心。然而我朝儒賢多以聞訃在月內。則當以亡日行練祥云。而古禮則練祥等祭。擇日行之而非必用亡日。雖依先儒說而行之。似或不妨。〈庚戌〉
問。慈氏喪出於正晦。而家嚴與吾仲季。承訃於二月十七日矣。未知練祥等祭。以何時行之。而伯兄練變與脫服。在於那時耶。〈姜瓚〉
答。當以舅氏聞訃之日行練祥。而但伯兄變除之節。煞有曲折。先儒之論。多以主喪聞訃與在家諸子同在一月之內。則諸子除服。姑遲日子。與主人同除於行祭之時〈尤庵,同春,遂庵,陶庵。〉云云。而此則主喪聞訃。旣非同月矣。不得不依朱子先滿先除後滿後除之說。在家諸子。當於十一月當練日。十三月喪出日。略設奠禮而行變除。練祥祭則自當從舅氏聞訃日月實數行之也。〈庚戌〉
問。先考棄世實在三月。而罪孤聞訃在五月。則小祥當行於聞訃日。而今此諱辰。將行奠禮。告辭何以措語耶。且先妣忌日又爲同日。而龕室甚窄。不得已移奉正寢設奠。而因以衰服擧哀行事耶。〈朴思元〉
答。諸先生皆定以聞訃日行練祥。而於本祥日。只得設奠禮有告辭。依此行之恐得。妣位忌事。當行於考位祭畢之後。而不可因以衰服行事。只當以孝巾直領。單獻無祝。獻後一哭。恐情不可已也。本祥日告辭。先儒有措語。並錄去。〈告辭見逸。○甲寅〉
問。追聞喪者。本祥日只設一酌之奠。則亦當依望奠例。無降神辭神闔門之節耶。〈朴思欽〉
答。先儒說以爲於此等祭。只去三獻侑食告利成之節。而倣忌祭禮行之云云。則降神辭神之不廢。從可知矣。但闔門一節。陶翁以世俗爲非。而以不闔門爲正云云。〈甲寅〉
問。先考以昨年三月棄世。而不肖聞喪在五月矣。禫祭將以明年五月行之耶。七月行之耶。吉祭亦行於何月耶。〈朴思元〉
答。退祥於二十七月。則禫祭有無。誠有可疑者。故先儒之說各有異同。而愚意若因事故〈如喪故疾病之類。〉而退祥於當禫之月。則實非過時也。行禫恐當。而今哀家則不然。哀以主喪聞訃於三月之後。則只當依尤翁說。哀之慈氏。以五月行祥後擇日。哭而除服而已。哀則擇日哭除於七月。而以八月行吉祭。不然而若行禫於五月。則主人二十七月之期未滿也。行禫於七月。則又違過時不禫之禮也。尤翁之意。盖亦以此也。〈甲寅〉
問。喪中立后。在於三月之后。几筵之撤在那時耶。若所后子行祥前不可撤。則寡婦除喪。當以追行祥祭時耶。抑或以本祥日耶。〈李秀賢〉
答。三年內立后。此是大疑禮。吾東諸先生亦以疑事終之。莫有裁斷。而農巖,陶庵則以撤靈於本祥日爲正。而但遂翁以爲所后子行祥前不可撤几。愚意則所后子旣行全服三年。則几筵之撤亦隨而退。恐不妨。寡婦除喪則當於本祥日。設祭告辭而脫服耳。盖追行之祭在於亡月之內。則當退期與主人同除。而此則所后行服。在於三月之后矣。恐不可與之拖延。以違朱子先滿先除後滿後除之訓也。〈庚戌〉
問。妻喪練前。身死而立後。則其內喪服制與行祭。當如何。或曰。當於所後父葬卒後。卽擇日行所後母練祥。未知如何。〈玄命殷〉
答。若如或說則是接父之服。非爲後之服。祖喪中父死則孫服祖喪。只接其餘日。若爲人後者則異於是。當全服其母之服。而不可接父之餘月也。此通典荀伯子所以見駁於司馬操也。恐當於所後父初喪成服之時。並成所後母之服。從發喪日計之。至十一月而練。十三月而祥。〈癸丑〉
問。出後在所後父葬後。寡婦已以顯辟題主。則其改題與主喪之節如何。而其服當稅以三年耶。只接其餘月耶。禫祭之有無亦如何。〈李秀郁〉
答。沙溪以爲當改題。愼獨齋則云當在畢喪後。愚意當從沙溪說改題。而自主其喪爲穩便。服制則先儒說不同。通典荀伯子答何承天之問曰。出後晩。異於聞喪晩。應以亡月爲主。不以出後日爲服制之始云云。司馬操逐條辨難。以爲當更制二十五月服。而沙溪是之。孝廟朝。有人依荀伯子說。只服餘月。臺論峻發。至於削板。則稅服之當否。不須更論也。禫祭之有無。以沙溪答過期不葬行練祥祭之問。引開元禮再周而葬無禫之說觀之。則似無疑。而愼獨齋則以爲祥祭。妻不可主。再期日別設祭奠。不用祝脫服而已。所後子則更制遠月。而祥禫之祭。擇日行之可也。尤庵以爲喪中立後。禫則過時不擧。禮有明文云云。而遂庵則如愼獨齋說。當行禫云。愚意恐當依沙尤二老之論。〈壬寅〉
問。當喪立弟子爲後。而其子方在父喪中。則其生父之服將如何。或曰。生父三年內。不可出後云。此說亦如何。
答。雖在親喪中。亦當出後於人。而其除服之節。先儒之說不一。而尤翁以爲父不可一刻貳也。期內則當卽日改服不杖朞矣。期後則當卽日除之也。愚意此說直截。恐不容他議。〈壬寅〉
問。妹夫宗卿之喪。以其弟主之而題主矣。寡妹今取夫之七寸侄九歲兒以養之。則雖未有呈禮曹立案之事。而今此小祥。當告廟改題。未知如何。〈朴思元〉
答。先儒之論。以爲雖從父子間。必禀命於上。然後乃可爲父子也。不然則雖已私自與受。而不可以立後論也。昔有李三龜者。不及告君而先服叔父三年矣。旣而覺其非是。遂不服其叔母。時論以爲敗倫而削之儒籍。尤庵以三龜正得其昨非今是之義。而以時論爲誤云云。愚意此則父母殊服。前後頓異。未知其必改與否。而今此兒旣非叔姪之親。而又無中改之嫌。則决不可以未告前遽定爲父子而改題主祭也。大抵以己子與人。養他兒爲後。俱是人倫莫重之事。則豈可以不告於君而私自爲之也。遐鄕貧人。若無告君之勢則雖告于臬司若地主。亦愈於全然無告也。鄕間此等處極多。而前此未知其甚不可也。近因諸先生說。而覺得此義大煞分明矣。〈庚戌〉
問。有一人失父。四十餘年。遍求不得。而今始得父墳。欲因其改葬而服喪。則或以爲追喪過重云云。此說如何。若發喪制服則在於何時。而練祥亦以何日行之耶。有几筵上食之節耶。〈李彥明〉
答。此則異於幼喪父追喪之例。發喪制服。更無可疑。而發喪當在於的知父墳之時。練祥恐亦當以此日行之也。奉几筵行奠食。亦如常禮而無變也。〈丁未〉
問。吉州山面常漢。有妻死而不令子服喪。盖平時夫妻反目故也。其子於其父死後。欲追服其母之服。未知如何。〈車亨濟〉
答。追喪之節。以有識士子而行之。則恐未爲得。而以常漢而能之則可謂孝矣。况此則又異於幼不持服。不從其父之亂命而追伸迫切之至痛。甚合情禮。極可歎尙。〈戊申〉
問。人有以幼時喪親。未能服喪。故今欲追服三年。未知追服於禮何如。〈玄聖泰〉
答。追喪一節。古禮無據。而朱子以爲意亦近厚。觀亦近二字。可知先生之意。而後來諸儒若退溪,寒岡,尤庵,陶庵則直斥其非。而尤庵至有夷虜之說。此則恐失於過嚴。而或傷於委曲。不若朱先生近厚之語之爲渾厚。盖此非經常可行之禮。而諸儒亦未有許之者。則今不可徑情直行。而但有篤孝之人。痛其幼不服喪。欲有追行之節。則此亦仁人君子之所宜矜念者也。愚意奇高峰所行之事。爲可行無碍矣。高峰幼不持喪。每遇諱辰。必先期一月行素。盖忌日是喪餘。故禮曰。君子有終身之喪。忌日之謂也。因是日變常。加等於平人。以存追行之意。以洩結轖之至痛。或不害於禮經之大防。而爲盡於孝子之情私耳。〈戊申〉
問。再從弟某喪出已久。而寡婦欲以吾仲子爲後。則喪中立後諸節未知如何。而吾意旣未立後於初喪。則欲待喪畢後立之如何。〈玄彭命〉
答。此是大疑禮。先儒亦多論辨。或以爲所後子雖行三年服。而几筵則當撤於二十五月。或以爲几筵當隨所後子而近遠。不宜先撤云云。而遂奄以爲此甚難處。喪出未久則當立後。已久則姑待終喪立後可也。愚意令再從之喪出已久。則依遂翁說。待終喪不妨。〈戊申〉
代喪
[编辑]問云云〈李光復〉
答。竊詳閔李二說。閔則以代服爲未恰當。故有二次覆難。而陶翁之意。終以代服爲可。盖此正可疑難斷處。而愚意只得從厚。從先儒以代服爲寡過。然則妻之從服。卽是一串事。恐不可以別頭項看也。而不敢質言。未知尊意更以爲如何。〈癸丑〉
閔翼洙問。有父在母喪未葬而死者。其子當代服否。代服之義。只爲喪不可無主矣。此亡者。生時已以父在之故。雖是兄弟之長而不敢主喪。則其子亦不當代服耶。陶庵答曰。杖期條。嫡孫父卒祖在。爲祖母。是則以承重也。苟非承重則是當入於不杖期條矣。以此義推之。恐亦不可不代服也。又答曰。嫡孫父卒祖在。爲祖母旣入於杖期條。則其爲承重無疑矣。是亦袒未嘗不爲之主也。代服固與承重小異。而猶可以此義推而用之。至於父在母喪未葬而死者則不爲代服云云。於禮無見。愚意於此持難。盖此也。
問。父喪練後身死而其子代受祖重。則其成服之制。去衰,負版,辟領耶。〈車懷琓〉
答。孫之服祖。只接父服而已。而父已行練則恐當以練服成之也。〈庚戌〉
問。祖喪中父死代服時。有被髮徒跣之節耶。〈李址博〉
答。此則異於繼後子之受服。只接其父服。則不復行此等節目。〈庚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