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龜巖集 (李元培)/卷六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五 龜巖集
卷之六
作者:李元培
1820年
卷七

禮疑答問[编辑]

喪變禮[编辑]

幷有喪[编辑]

問。人死於母喪未葬前。而今朔卽母喪之三月矣。新喪襄事。當在於明年解凍後則其母葬亦在其時耶。若先葬祖母則喪人從柩之節。當如何耶。李恂

答。當以是月行葬。豈可拖延至七八月之久乎。長孫卽當代父爲祖母葬祭之主。則長孫從柩臨壙。而次孫則方在守殯中矣。似不當從柩。戊午

問。夫婦同日葬。題主時同題而同奠如何。李址博

答。各題而各奠恐當。丙午

問。夫婦同日葬。喪人變服之節。李址博

答。先葬母時。以父未葬不敢服母服。而以斬衰臨母喪。題主之時則父已葬矣。當各服其服以行奠。而返哭時則當服斬。丙午

問。主祖母喪。而當葬月身死矣。祖母喪旣行襄事而新喪方在殯。其祖母虞卒祔等祭。將如何行之耶。或曰。旣行襄事。祭亦當隨行。或曰。葬雖先行。祭則當行於父喪葬後云。未知如何。李稠

答。祖母喪先行襄禮。則卒祔等祭。似當退行於葬父後。故尤庵答閔老峰問曰。禮。同宮則雖臣妾。葬而後祭。今承重孫雖或先葬祖母。而父喪在殯則似當待父葬後。先行祖母虞祔云云。而愚意卒祔二祭。退行無疑。而虞祭則乃安神之祭也。體魄歸土後。或至兩三月之久而闕然無安神之節。恐未安。故雖於國恤因山前行私葬。而虞祭則不待因山後而行之。以此推之則尤翁並虞退行之說。恐可疑。辛酉

問。母喪先父喪一月。而今將以同月合葬。則母喪當用父在之禮而以亡室題主耶。卒哭則當計月而先母耶。馬贒祥

答。當用父在禮。題主則當以顯妣而卒哭。禮。偕喪偕葬。畢父虞祔然後行母虞祔云云。則先行母之卒哭。恐違於先重後輕之文。而且卒哭非如虞祭之急也。似當退母卒哭於四月。亦先父而後母也。壬寅

問云云李光復

答。孫喪雖出於祖在之時。而祔祭行於袒沒後則恐只得祔祖而已。不必因用祖在之禮也。在哀商酌而行之。若祔祖而考妣合祭則恐亦有疑。故先儒之論此者。並爲呈似。伏望俯悉。辛亥

南溪答人問曰。雜記。旣言王父死未練祥。而孫又死。猶是祔于王父則似不可以未三年拘也。但祖考妣新舊兩主。未及同廟。而先行合祭。恐有所未安。誠如來諭。只當單行於祖考而已。

問。前喪小祥在後喪葬月。則祭之行廢如何。李秀彦

答。前喪忌日若在後喪葬後。則雖卒哭前。當以忌日行小祥。若忌日在葬前。則雖不行盛祭。而依朔奠禮。告以未行祭之由。當於卒哭後擇日行小祥。戊申

問。父在母喪。未及練祥而又遭父喪者。其母練祥祝。不可不用子祭母之禮也。何以措語耶。朴思中

答。祥祭前當具由以告。告辭曰。孤哀子某。罪逆深重。不自死滅。禍延先考。已過葬禮。顯妣練祭。或祥祭定於某日。薦其常事。或祥事子當躬行。情理罔極。痛隕冞深。敢告。丁未

問。宗孫在祖父喪中又遭母喪。則祖喪禫祭固不可行。而諸叔父除服之節當如何。沙溪答人問。或以爲告辭行之。或以爲設位哭除。將何適從。李秀賢

答。沙溪前後說果不同。故先儒已有此疑。而謂當從設位哭除之禮云云。愚意亦恐如此。盖宗孫旣不可祭。而諸父行之則恐不無宗統不嚴之弊矣。乙巳

問。孫主祖喪而又遭母喪。不能行祖禫則諸父脫服之節。當盡其月。月朔設位哭除耶。車允壯

答。盡其月月朔除之者。不如禫月當禫之日除之之爲有據耳。壬子

問。父死於母喪葬前。則當伸母服行三年。一如父沒後母喪之節。不然而依父在母喪之例。則題主不可不以亡室也。若以顯妣題主而行朞年服。則彼此二岐。不無可疑。楚重燕

答。此則先儒說。極分曉極嚴截。皆以爲父在時母歿。則不可以父死而遽伸母服也。題主雖以顯妣。而十一月練。十三月祥則不可違也。練祥時當告由而祭。陶庵以爲雖一日內偕喪。而若母歿於父屬纊前。則當依父在母喪之禮而行之云云。戊申

問。父喪練後遭母喪者持服之節。

答。父喪練後遭母喪。則服齊衰。至父喪大祥時服斬衰。祭訖反母服。此乃先儒說。而父喪大祥前。雖常持母服而下室之饋。朔望之奠。亦當各服其服以行之矣。丁丑

問。妻與三子同月喪出。將行卒哭則同日而祭如何。朴益亨

答。同日而祭。似涉苟艱。恐不如先行妻卒哭。後剛日行子卒哭似好。庚戌

問云云李光復

答。長子喪卽是同宮之喪。待葬後而行父母禫吉等祭。恐不妨。來諭所謂長子喪。旣不解官。則當包沙溪所謂其餘喪三字中者。誠爲的證明據。豈以不解官之喪。而却廢父母終喪之祭乎。癸丑

尤翁曰。長子喪。國法不許解官則居處飮食及其百爲。當與父母喪異矣。○又論將祭遇喪曰。所謂三年喪者。正指父喪中母喪。或母喪中父喪言也。其餘則無與焉。

問。子死於父在時而父又死。子之小祥在於父葬前。則雖異宮。行子之小祥。亦未安耶。練祥等祭將行而遇期服。則殯而後祭。禮也。未知如何。

答。先儒說亦有不同。尤庵以爲不可行。南溪云似當行之。而愚意祖喪。以所祭言之則卽喪人。以主祭言之。與凡朞不同。則恐尤翁說爲得。乙卯

問。出繼子在妻喪中。又遭生母喪。葬後當行妻之練祭。而或云生母喪雖已葬。而未經卒哭則不可行妻練事。未知如何。玄道闡

答。此儘可疑而以先儒說觀之。則出後子之於私親喪。皆以伯叔父母之朞服處之。而練祥等祭。又異於忌祭。則雖未卒哭。而行妻練祭無可疑。有愼獨齋,陶庵說。

問。人有遭所後喪。將行練祥等祭。而又遭本生喪則練祥之祭。退行於何時耶。李鎭祜

答。當行於本生成服後。盖以本生喪已降爲朞服而同於伯叔父母也。有愼獨齋說○戊申

問。人在所後喪。又遭本生喪則其於私親小祥。以何服變除耶。黲笠黲帶。雖暫時亦不可着耶。

答。方在所后喪中則黲不可用也。恐當以孝巾直領以卒事。亦有先儒說之可據。丁未

問。從子婦祥期在邇。而從子方在侍殯中。則其亡日將如何耶。若略設奠儀則從子參否如何。李秀邦

答。當使他人代告以舅喪在殯。未得行祭之由。略設奠儀。而先儒以爲父喪葬前値母初期。則主人只就神位前伏哭。令服輕者奠獻云云。則於妻喪似不可參。而暫時行哭。恐未大妨。癸丑

問。父母喪中遭妻喪者。妻祥祭時。以何服行事耶。

答。服其服初入哭。後以孝巾直領卒事。有先儒說。丁未

問。將行父喪大祥而遭妻喪。已九日疾葬。則行父祥祭如何。

答。三年喪將祭。遭朞喪則殯而後祭。禮也。今妻喪已疾葬。則葬後卽擇日行父祥。恐不必延過三月也。庚申

問。父喪未葬前。値妻再期之祭。而旣異宮而其子又長成。則有奠獻之節耶。車衡之

答。略設奠禮而行哭不妨。有旅軒,愚伏說。○丙午

問。居所后喪中。參私親禫祭如何。

答。參祭則不可。或於初入哭與辭神哭時。庭畔行哭則無妨。有先儒說可據。己酉

問。所後葬未及虞祭而奔本生親喪者。虞祭當廢耶不廢耶。李址博

答。虞卽安神之祭。不可廢之。初再虞使他人代行。三虞卒哭則待本生親葬後。主人自行之。有尤庵,陶庵說。可以旁照。○丙午

問。所後喪葬時未及下棺。而聞本生父母訃則如之何。許兢

答。下棺後奔喪恐當。有陶庵說。丙午

問。喪人遭朞功之服而行禫祭時。變服以黑帶耶。以素帶耶。

答。恐當以黑帶變服。而祭畢後返服帶。先儒說亦有可據。庚戌

問。婦人夫喪中又遭姑喪。則常持之服。以斬衰耶。齊衰耶。李秀邦

答。尤齋以爲並有父與祖母喪者。當持祖母服云云。而此則異於父祖並有喪。無代父承統之重。婦之於舅姑。元是朞年服也。自宋朝雖陞爲三年。而乃從夫服也。其常持之服。恐當以夫之服矣。庚戌

途有喪溺海死者幷論[编辑]

問。亡子返喪日。子婦與孫子雖已成服。而復有被髮之節耶。玄聖澤

答。情理自應如此而禮亦有據。庚戌

問。有人死於旅中。越日而返喪於家。則其成服從死之四日耶。從返家四日耶。議論紛紜。莫適所從。李光白

答。喪人卽日奔喪。或本不異處而與喪偕返。則恐當以死之第四日成服。而但退溪答金士純之問。以婦人未奔喪次。當以到家四日成服云云。若喪人男女皆卽日奔喪則當從死日計也。不然則當退日成服。而愚意主喪。滿四日則自當成服。而婦女之未奔者。亦滿日成服恐不妨。丁未

問。人死於客地而將返喪于家。則在家之人成服。當在於返喪之後耶。喪雖未至而聞訃已四日。則自可成服耶。李鎭祜

答。返喪若在數日之內。則見柩後成服似宜。若返喪無期則不得不先爲成服。先儒說亦如此矣。戊申

問。溺海死者。累日未得尸矣。或云未得尸。先爲成服非是。或云未知其終必得尸。則豈可不以四日成服乎。兩說孰優。李碩重

答。今方自官令海漢遍爲搜索則遲數日。定知其無可奈何。而後成服。似得宜。乙卯

問。人有溺海死。成服後始得尸。而或以爲雖已成服。見尸後當再成服云。未知如何。金宗淳

答。此當以親喪已成服後奔喪禮照例也。括髮之節雖有之。而有沙溪說成服則豈可再製乎。或說恐非是。乙卯

喪中身死者喪服撤去之節[编辑]

問。堂姪死而寡婦又殉節。則其喪服將何以處之耶。或曰。置于靈座。葬而撤之。或曰。待其除服而撤之。未知何者爲得。玄榏

答。前說卽己卯諸儒與寒岡之論也。後說卽沙溪,愚伏之論也。在當行者之裁擇耳。丁未

問。舍弟持服。未畢而身死。先考大祥日。亡弟靈几所陳喪服當撤。而有奠告之節耶。告辭何以措語耶。崔象巖

答。撤時奠告。沙溪,寒岡皆以爲當行。告辭似當曰。維年月日干支。孝子某敢昭告于顯考云云。今以顯祖考某官府君大祥已届。筵下所陳經杖衰服。今當依禮撤去。崩隕痛迫。冞增罔極。謹以酒果。敢告厥由。丙辰

嗣子未執喪[编辑]

問。幼兒主祭而使他人攝行。祝。夙興夜處。哀慕不寧等語。先儒謂當改用。未知如何改之耶。李鎭祜

答。以稚兒托人行祭。沙溪旣許以夙興夜處等語改以他辭。先儒說又以爲夙興以下語皆當刪去。而奄及大祥下。直接以謹以淸酌云云。余意若以夙興以下語。非在襁小兒之所宜稱。則雖改以他語。終是涉僞。若又全沒夙興以下語則亦似泛然。俱未見恰當底道理。故舍弟之喪。侄兒年已五歲。粗能知父死之爲可悲。異於在襁兒之元無知識。遂全用元祝而無刪改。丁巳

無嫡嗣喪[编辑]

問。嫡子嫡孫皆已歿。而次子當喪則其拜賓之節如何。朴載學

答。家語。言孔子聞子路之死而有弔者。拜之。盖古禮則勿論主喪與否。而凡受弔則皆拜而謝之。今尊府君雖以介子當喪。而無拜賓之主。則恐不可不拜以謝助斂之人。己未

問。再從叔有二子。而身死未幾。長子又死。只有次子與兩孀矣。其主喪之禮。未知以誰爲主耶。李鎭長

答。先儒之說。或以爲長子婦皆當主之。或以爲次子皆當主之。或以爲兩孀各主其夫云云。而今遍考禮書則婦人主祭。甚非禮意。故沙溪答人問。以爲婦人無奉祀之義云云。周元陽祭錄所云。乃是一家無男子而只有寡婦。則不得不權奉其祀。而極是千萬不得已之禮也。今次子在則長婦之主舅夫。或兩孀之各主。恐非所宜也。次子若無端爲主則亦有奪嫡之嫌。而爲不有長婦矣。故余意只得依尤翁答老峰說。以次子攝行。而具由告于兩喪。以當待長婦立後歸宗之意。然後庶合禮意。而無逼嫡之嫌矣。己酉

無後喪[编辑]

問。子喪。有亡者之妻則撤筵當在三年後。而亡者之妻。於小祥日自縊死。而其父欲不撤子喪靈筵。未知如何。玄紀承

答。旣無應服三年者則雖已過朞年祭。而擇日行祭。告辭撤几。恐不可已。辛酉

問。主子若兄弟之喪。朞年撤几之祭。祝文奄及下。云小祥耶。大祥耶。陳此下。云常事耶。祥事耶。或云當曰奄及初朞。此說如何。

答。小祥對大祥之稱。初朞對再朞之稱。旣不曰大小祥。則常祥二字亦不倫。愚意小大祥初朞常祥等字。皆不可施於妻喪外他朞喪也。旅軒有奄及周歲之語。依此行之恐不妨。或稱朞年。亦似無碍。庶羞下。云伸此奠儀。兄則云恭伸奠獻。如何。丁未

問。妻母之喪。若或自主之。則稱之以何而自稱亦何如耶。鄭燮

答。先儒有稱妻母以外姑。禮書稱妻父以外舅。則於妻母。稱之以外姑。亦不爲無據。若自稱則當云外甥矣。甲寅

問。有一人夫妻俱沒而無後。只有母與兄則誰當主之耶。李鎭祜

答。以兄主弟則無可疑。而但主弟妻。恐不若姑主婦喪之爲順。而母子各主夫婦喪。亦似有碍。古人亦有以夫兄而主弟妻之禮。不得不以兄主兩喪。丁巳

問。弟妻題主。稱謂如何。李鎭祜

答。先儒有題以故弟妻某封某氏神主。丁巳

問。妾死而無所生則當自主其祭。祝辭自稱云何。而稱妾亦以何。

答。似當曰家君告于小室某氏云云。己酉

追行之禮[编辑]

問。人有葬時未成木主。今已經累年。而始欲造成則以忌日題主耶。方欲改葬則因其日題主耶。沈就澤

答。尤庵以爲主成卽行。不必待忌辰云云。陶庵以爲若有改葬之事。則因其時立主云云。今欲改窆則依陶翁說行之甚當。丁未

問。葬時未成木主而今始追成。則其祝辭何以措語耶。崔夢豹

答。此有先儒之說。當曰。葬時倉卒。未成木主。今始追成。伏惟尊靈。舍舊從新。是憑是依。壬寅

問。祔祭有故未行於卒哭之明日。則因廢之耶。擇日行之耶。卒哭明日卽柔日。祔祭擇日。必以柔日耶。玄命性

答。殷人小祥而祔。而孔子善之。今旣未行於常行之日則依殷禮行之。亦一道也。故先儒以爲行於小祥前。大祥前。無不可云云。而然用剛柔日。只爲虞卒而言。自餘則恐不必然矣。戊申

問。喪杖折傷則因舊耶。改造耶。喪服或爲水火盜賊所失則奈何。

答。喪杖折傷。於禮無見而但有先輩曾有此事。不敢改造。以半杖終喪云。而喪服或失則有先儒說。當告辭改造云。壬子

染患重病中喪禮諸節[编辑]

問。去夏遭喪之時。家兄又遘癘。甚危而見差。季父令余避出而油然。兄亦勸之。而以松巖之言爲證。余意終不忍離殯居寓。而且人之死生。似不係於避不避。故雖違季父之命而不敢出。未知如何。李冀玉

答。此果可疑。退溪有殯後避出之語。而余曾遭此。亦不敢從先儒之論。而大抵新遭巨創。以來頭禍福。離殯出寓。極是難堪處。恐未易言也。己酉

問。方當卒哭之月。而喪人三兄弟。仲季二人方染癘。惟長子家無故。則長子獨自經行耶。抑待諸弟病霽而行之耶。李碩重

答。卒哭非如虞若練祥等祭。俟衆喪人無故同行。似不妨。丙辰

問。喪人當練祥而病不能參。則其變除之節當如何。李安行

答。先儒之說。當於卧次行之云耳。甲辰

問。人有將行父母大祥而家有疾故。至二十八月。始行祥事則祥祭變服。以禫服白衣笠耶。朴瑀

答。二十七月行祥則猶是禫月內也。當以禫服行事。而今禫月已過則祥祭初入哭後。直以黑笠帶行事。而但不可着純吉之服。先儒已有定論矣。乙卯

問。遭父母喪者。連有疾患。未行小祥。而至二十五月始乃行祭。則小祥亦可追行耶。若追行小祥則再期日行小祥。擇日行大祥耶。玄彬

答。先儒說以爲再期日不可行小祥。恐當依開元禮。以二十五月練。二十六月祥。二十七月禫之例也。再期日。只得設奠而已。辛亥

問。家有癘患。亡室練月。未得行祭。而及其凈霽則已當初朞之月。或云當以初期日行練祭。以次月擇日行祥祭云。未知如何。玄樞

答。此有愼老說。當於初期前擇日行練祭。初忌行祥祭。初忌本大祥日。而以是日行小祥。恐未安。

問。將行父母大祥。而兄弟中一人方在癘患中。其變服之節如何。玄光煕

答。喪人若不病。則恐當於大祥日設位哭除。有先儒說○丙午

主喪遠行未返。撤筵當否。[编辑]

問。有人居父憂而遠行未返。於其大祥之日。則靈几之撤當如何。而其妻與子婦脫服之節。與祭之盛略。未知如何。

答。撤筵當俟主喪之廻。而若未卜其早晩則當脫服。而設奠以告厥由矣。壬寅

喪中遠謫[编辑]

問。未卒哭之喪人。若罹罪遠謫。則卒哭行之於謫所耶。玄聖泰

答。恐當以紙榜行之於謫所。而喪家亦自行之耳。有先儒說可據。丙午

改葬[编辑]

問。將行先妣襄事。而先考權葬在於他所。破墓至家則當以改葬服。而自家奉兩柩至葬山時。以何服耶。玄命性

答。此有愼獨齋說。當以緦服行柩。盖以統尊故也。癸卯

問。將行先考襄禮。而當前數日。破先妣之墓。合窆於考墓。而相距百餘里。舊喪破墓。新喪啓殯。無兩參之道。未知如何則可也。而先妣之葬已多年所。則罪孤不可不親視於破墓出柩之際。而新喪發引下棺。亦皆有時。或發引前罪孤未到則亦將奈何。朴思元

答。哀旣無他兄弟。而妣位乃久遠之喪。則哀不得不離殯往視也。新喪所有寡婦與子婦。則自當於引前一日。依禮啓殯。哀則破墓後必須趁速行柩。到家停柩。翌日同時發引。似爲變禮中稍穩處。而不敢質言。癸丑

問。父喪葬時。改母葬合窆則啓墓告辭及虞祭祝。稱號以孤哀子耶。以孝子耶。趙慶祿

答。啓墓告辭。以父未葬不敢變服之義推之。似當以孤哀子稱之。虞祭似當以孝子稱之。而雖因稱以孤哀。恐亦不妨。但未見古據。不敢質言。甲寅

問。父喪葬時改母葬合窆後。新舊虞祭之節。朴思恭

答。母喪中改父墳則新舊虞祭。次第行之無可疑。而父喪中改母葬則極難處。故先儒說亦不一。盖先行舊虞於幕次。則違先重後輕之文。返家行新虞。而復就墓所行舊虞。亦似未便。而然此論墓所在邇而言。若墓遠則不得不依遂庵說。先行舊虞後返魂耳。丙辰

問。先親葬事。將改窆於故鄕先山。而舊棺甚重。累百里行柩。恐未免中途狼狽。欲改造新棺之輕薄者而奉之。未知如何。玄彬

答。禮。凡喪具皆用始製者。故先儒說以爲初喪所用之棺。非有大段欠憾。不可改。况此則棄禮造之。厚棺而用輕薄者。甚非所宜。恐不可輕議。辛亥

問。改葬考妣位合窆。而虞祭時。或以爲當考妣合設。而鄙意則考妣神主。雖已合櫝並祭。而改葬凡節。一如初喪則虞祭合設。似未安。各所先後行之。未知如何。朴載學

答。君言極是。先儒說亦如此。乙卯

問。三年內改葬者。破墓出柩後。行上食於柩則神主廢上食耶。抑並行耶。

答。先儒已有此疑。而以從厚之意。並奠于兩處矣。尤庵說○壬子

將改葬遇喪[编辑]

問。將改窆親葬。已告辭破墓。而遭七寸叔之喪。諸議多以爲姑停葬期。以俟成服後。未知如何。

答。七寸喪與親葬。輕重旣異。而已告辭破墳則恐不可中止。戊午

慮吉凶開壙時服色[编辑]

問。欲知墓中吉凶。開壙視之。而無啓棺之事。則服之有無如何。若無服則啓墓時。以何服臨之耶。玄光煕

答。古人已有此疑。而先儒以爲雖見柩。而旣不改葬則當無服云云。恐當以白衣巾開壙。哭而視之。視訖復土而卽除巾帶。先正說亦如此。甲寅

失父[编辑]

問。吉州有一人。棄父而逃已四十年矣。其父年九十而死。無他子。只有逃人之子。疑於服喪與否。議論甚紛紜。未知如何。朴思元

答。古雖有限父年百歲發喪之論。而後賢之議。以百年爲太遠。求之不得則雖於十年內。發喪行服云云。况今四十年之久則不服祖重。朞年撤几。甚非所宜。愚意孫當告厥由于祖喪而服祖三年。爲不妨耳。己未

問。有人棄父而逃。莫知蹤跡。今其父死而有孫。卽逃人子則其服祖之節當如何。孫友權

答。亡人之孫。當服其父之喪。然後乃服祖重。今其父之年尙少。而求之亦未能遍尋國內。則子不可徑先發喪。旣不服父之喪則自不可承祖之嫡。只當以期服服祖。而葬祭時具由以告。若期內父終不來。則小祥時又告由。而不撤几筵以待之。終三年不廻。則大祥祭依禮入廟。癸丑

祭禮[编辑]

忌祭諸節[编辑]

問。顔氏家訓曰。忌日。感慕罔極。惻愴無聊。故不接外賓。不理衆務。語類曰。朱子爲無後叔祖忌祭。未祭之前不見客。若遵此禮則雖尊客之來。亦不見否。退溪遇妻忌。方伯來。於進肴。客肉而主素。客去後。曰。若非此等之輕忌則君子以喪之餘自處。何可謂進肉爲宜云云。執玆以究則似不以接賓之禮有礙於致齊之道也。但橫渠論喪中祭先之道曰。行三二分居喪底道理。則行三二分祭先底道理。自顧致齊之道。若果罄極誠愨。盡其思四之道而念不及他。則雖不接客。猶之可也。若如顔氏之說。安坐奧室。不妨言笑。厚供齊食。凡治祭諸節。未能身親莅之。委之於家屬。而謂之當齊而不見客。則恐非橫渠所謂行三二分道理之義也。以爲如何。玄聖泰

答。忌日感慕。不接外賓。不理衆務。此固情禮之然者也。但古人皆以賓祭對言之。而居喪飮酒甚非禮。而尊長勸之則猶少飮云云。以此推之則尊客之不見。亦甚未安。未知如何。若如顔氏之說。飮食言笑無異平日。而獨於接賓。曰不暇云爾。則甚非至誠不文之意也。大抵此等處。只當自顧如何而處之。則爲不失禮意。而亦無愧於心也。來諭張子之證。儘正當不易之論也。戊申

問。人家行祭。或早或晩。雖子丑時。聞雞卽行。此非質明行事之意。禮記曰。行祀不揮早。註。揮。快也。子路祭於季氏。質明而行事。晏朝而退。孔子取之。張子曰。五更而祭非禮也。按此諸說則質明前行事。恐或太早。而世多以早爲主。未知有他考據處耶。玄聖泰

答。行祭早晩。果如來諭。俗之聞雞卽行。恐未爲得。故愚常以爲春秋則寅初行之。夏則丑初行之。冬則寅末行之。庶乎酌古參今而不失禮意也。若子路晏朝而退。此則公家大祀。禮繁事縟。恐未必援而爲例也。未知如何。乙巳

墓祭之節[编辑]

問。退溪先考與後妣合葬於族山。先妣葬在別處。每遇節日。兄弟子侄祭於先壠。次日祭於先妣墓云。兄弟子侄如彼其衆多。則分去兩處。同日薦享。不逾節日者。恐或便好。而不此之爲。豈非禮而退翁行之耶。然而猶不能無疑。以爲如何。玄聖泰

答。退溪之先後妣墓祭。必兩日行之。而不使子弟各行之者。其意盖以各祭則一處無主人也。父母之祭。與旁親不同。無主人而祭。爲未安故耳。但非節日。非擇日。而惟以次日行之。亦似未穩。愚意亦如來諭之疑。使子弟攝行於同日。似或不妨。不然而必欲親祭則不如擇日而行之。未知如何。戊申

正筯之節[编辑]

問。世俗正筯。不一其制。何者爲得。玄聖泰

答。鄙家則但正筯於匙筯器上西柄矣。頃年有一丈云。曾與京中有識者論及此事。答云京中亦有三等。一等知禮家則但正于匙筯器上。次等處則下匙筯於床上。無識處則置筯於餠上云云矣。後見沙溪家禮輯覽則正如鄙家所行矣。癸卯

告祝諸節[编辑]

問。家貧祭需不備。則未得爲盛祭。祝之有無如何。而庶羞二字。亦不爲未安耶。玄聖泰

答。祭先之道。固在誠而不在物。貴潔而不貴豐。若家貧不能備物。而其祭儀則恐不可隨物而有所截殺也。盖無三獻與祝則儀不備。禮不成。是爲奠而不爲祭也。然則貧家終無祭先之日也。愚意物雖單薄。而祝獻擧哀之節則自當如儀也。但庶羞二字之未安。果如來喩。改以略具如何。戊申

問。祭日適値朔日。則其祝辭。或曰。某干支朔初一日某干支。或曰。某干支朔日。或曰。朔日某干支。未知何者爲得耶。姜鎭國

答。朔日行祭。日子與干支先後之疑。多有異同。而愚意以爲朔日某干支云者爲當耳。己未

問。兄嫂之祭。自己屬稱。如何書之耶。

答。禮有嫂叔之文。小學亦有稱叔處。而若於喪祭。依此而稱叔。亦似未穩。而又與叔姪之叔相混。恐只得書名而不書屬也。愚伏說如此。辛亥

饌品[编辑]

問。禮記曰。水涸。魚鱉不用於祭需。又曰。潢汚行潦。可薦於神明。凡此數者均是賤物。而一則曰不用。一則曰可薦。何其言之不同也。恐魚鱉之不用。以其祭需尊重之大經者言也。潢潦之可薦。盡其在我之誠。則不以微薄而廢禮者言耶。玄聖泰

答。潢汚行潦之易得。不啻如水涸魚鱉。而或曰不用。或曰可薦云者。誠若可疑。而有可以活看者。盖賤物不用於祭祀。如桃實之類故水涸魚鱉之不用云者。爲其不謹嚴於祭祀者而設戒也。神之享與不享。惟在於誠不誠。故潢汚行潦之可薦云者。爲其無誠愨於祭祀者而設戒也。其所主而言者雖不同。而恐不害於並觀而不相悖矣。來諭盖已得之。但水涸魚鱉。注家以易得釋之。而愚意禮之不用云者。恐不但爲易得而言也。盖魚而在涸則恐其失性而味變也。如是看得。未知如何。戊申

問。平日不飮酒之人。祭時似難用酒。如何。崔禮龍

答。先儒遂庵有以醴代酒之說。而但陶庵以爲天地之間。元無不可食之物。而人之不食者。是氣之偏處。其死。安有不可用之理云云。己酉

遞遷[编辑]

問。祧主奉遷時。似有奠告之節而禮無明文。遷奉後改題前。有奠告耶。改題後行之耶。車守謙

答。據先儒說。長房奉祧主而歸。設奠降神參神。斟酒讀祝。再拜改題置位。然後辭神撤奠。而遷奉時無告辭。主人旣於吉祭時告以遷于某所。故無之歟。不敢質言。壬子

問。祧主已遷于最長房。而最長房又死則次長之移奉。在於最長房喪畢後耶。抑在於喪畢之前耶。朴思純

答。此有尤春兩老之說。尤翁則伯氏喪葬後。移奉祧主於其家。同春以爲當待三年後吉祭時。而以尤翁所行爲不當云云。愚意尤翁所謂凡最長房之禮。專爲祭祀而設。而三年內昧然廢祭。有所未安云者似然矣。而改題遷奉亦恐非三年內象生時之禮也。則春翁當待吉祭時云云者。或不害於從厚之義。愼重之道也。如何。丁未

問。祧主之遷于長房時。其所祔之無后主。當並遷于長房耶。埋于墓所耶。聞洛中人有以爲當埋云云。如何。車允壯

答。先儒多以弟姪之埋兄與諸父之主爲不忍。而尤庵則以祔位之從本位遞遷。爲大不然。而愚意以禮宜從厚之義推之。所祔之位。於最長房爲至親則並奉以祭。恐不妨。戊申

問。人有年七十而傳重。則其以最長房所奉之主。亦移于次長房耶。金宗淳

答。若已傳重于子若孫。如朱子告廟之文。則廟中祀事。亦當傳付矣。所奉祧主。何獨不遷乎。但此事終是多碍掣不穩便。難可行得也。故朱子書雖有告廟傳重之文。而語類答人問。則以爲此等也難行。且得躬親云云。

祭變禮[编辑]

臨祭有故[编辑]

問。舅將行子婦忌祭。而子婦父母死。成服前亦可盛祭耶。李鎭祜

答。主人雖無服。似不可盛祭。以素饌單觴。略設奠儀。恐不妨。丙辰

兩祭相値[编辑]

問。先考小祥日與曾祖考諱日同日。而曾祖考位亦可略設奠禮。則何以先後耶。玄培庸

答。此雖有忌祥盛略之別。而不先父食之義則亦不可無也。使他子孫先行曾祖奠禮。而次行祥事恐當。己未

異居行祭[编辑]

問。宗家隔水而爲水所阻。今當親忌而不得臨祭。則紙榜設奠之禮。得不爲無據耶。車允壯

答。先儒有曰逆旅遇先忌。起坐達曙。或哭於山中。若官舍人家則不可行哭云云。今丈侍適在子家則不惟行哭。而雖設祭奠。亦無不可。愼獨齋卽栗谷女婿而曰。家直値栗谷忌日。每設祭云云。據此則雖出嫁女猶如此。况子之於父母耶。恐無可疑。故尤翁以爲少時常見先輩遇此。用紙榜設祭。家禮小註中。似有此意云云。

支子奉祀[编辑]

問。有一人長子夫婦先死而無後。次子又死。無子而有次子之妻矣。今欲立後。而未知爲長子後耶。次子後耶。朴載學

答。爲次子立後。恐當有先儒說可據。戊申

問。吾仲兄下世後。長姪夫妻俱沒。只有一男。渠又夭折矣。將不免以次姪某奉祀。而長姪夫妻。似不可爲旁親。未知如何則可也。朴瑀

答。雖是長子。而夫妻俱歿則不得不移宗於次子。程子所謂旁枝達爲直榦者也。但禮有父母歿。無授受之人則門長上言立後之言。今兄家必不欲長子爲無後旁親。則姑令次子奉祀。而告以異日立後歸宗之意。待次子生子。始令還承長子後而奉父祖祀。亦一道也。在僉兄之裁擇。庚戌

問。伯兄無子而夫婦俱沒。家親以爲長子旣無後而死。則當傳重於次子。遂略書其移宗之意。而家親棄世。今吾亦無男子。則將欲立后。而竊念先親之命吾承祀之意。必以吾將有子也。而今吾又無子。立後則欲立伯兄之后。而未知事理如何。呂祥福

答。先儒說以爲長子妻若存。則父雖有遺命。亦當爲兄立後而還宗祀。今君之兄。夫婦俱沒。雖欲立後而無所受矣。無所受而立后者。苟也非禮也。君之意則甚好。而於禮恐未恰當。只得依父命而爲自己立后。似爲得之。癸丑

妾子奉祀[编辑]

問。吾大宗家佐郞公。卽不遷之位。而宗家貧殘太甚。庶孫中有欲權奉而祭之者。未知如何。李址博

答。以貧窶而移之則體統不嚴矣。故先儒以爲最長房貧甚。不能奉祧主。則諸子孫合力搆祠堂。具祭物以祭之於最長房云云。祧主猶然。况不遷之位乎。助祭則可也。移奉則不可也。亦在門議之裁之矣。丙午

問。祧主之遷于長房也。有庶曾孫適玄孫則誰當奉之耶。車允壯

答。此有二議。愼獨齋以爲庶曾孫當奉之。陶庵則以愼齋說爲非。而適玄孫當奉云云。從彼從此。恐無甚得失。戊申

問。宗侄無子喪室。有庶子一人矣。渠又病死。死時屬我以庶子爲我後。而以上四龕則叔主處置云云。而意欲以其庶子並主先祀。余不忍斥非其意。遂以其庶子主渠之喪。而先祀則終不可付之庶孫。宗侄之弟有獨子而身死矣。今欲以其子爲宗侄後。未知如何。朴泰瑞

答。以弟獨子爲後。非經也。有他人之可立爲後者則乃爲正禮。而今無之。而其庶子是良妾所生。則雖並奉先祀。恐無不可。先儒說可考。辛酉

攝主奉祀[编辑]

問。以次子權攝。則行祭時亞獻。不可以攝主妻行之耶。玄丕欽

答。此有先儒甲乙之論。而鄙意攝主妻爲亞獻。恐不妨。盖以禮所云必夫婦共事者。於此等處。無不可用之義也。丙辰

侍養奉祀[编辑]

問。無後之人。稱以侍養孫。使之奉祀者世多有之。此果正禮耶。侍養孫之於待養祖。應何服而祖亦報服耶。題主旁題宜何稱。侍養二字。不見於禮經。見於何書耶。玄聖泰

答。侍養之禮。古無其文。而只我國之俗。故先儒亦未有一定之論。惟行禮者之博攷裁酌。而愚意若其有服之親。則父子或祖孫。各服其本服。而爲子爲孫者。則加心制幾年。無服之親則依曹述初之說。各服同爨緦。而爲子爲孫者亦加心喪。題主旁題。依收養例。隨常時所稱似不妨。而但奉祀一節。尤翁之說。有前後之異。愚意依後說因奉其祀。恐非甚害義理。

外孫奉祀[编辑]

問。奉外家祭祀而自外曾祖奉祀矣。今外曾祖之從曾孫曹某。稱以外曾孫無服。則奉祀不當。渠當移奉云。未知如何。崔經邦

答。外孫奉祀。旣是國典而一國通行。則雖以無服而不祭。旁孫之有服。亦不可以移奉也。癸卯

問。外孫奉祀。止於幾代乎。李洛瑞

答。外孫奉祀之禮。只國俗而無古禮。吾東諸儒之論。多以爲减本宗一世。或以爲旣奉祀則當與本宗無異。愚恐减一世之論是經也。而吾家則祭四代。盖吾家田庄。幾是外家之物。故以食人衣人必報其德之義。從或說祭四代。而恐於情字上。駄得重也。戊申

祠墓遇變[编辑]

問。今年水災。多有失廟主者。而改題之所若服色等節。未知如何。車亨濟

答。沙溪父子。皆以爲當題於前日安神之所。陶庵說亦如此。而但退溪說。有前後之異。前說辛酉年以爲當題於墓所。後說戊辰年則以爲前日已返之魂。豈可往依於體魄所在之處云云。今若並室屋蕩然。則或依退溪前說題于墓。而恐非十分恰當。服色則只當服素服而已。

問人有失神主改造。而後得舊主。則處變之節如何。鄭重殷

答。此已有先儒之論。遂庵以爲舊主無傷汚處則仍奉。而若傷汚則不可不改奉。陶庵以爲雖已奉安改主。而舊主若少有傷汚處。此則旣成於魂返室堂之時。雖不幸遭難。而所以憑依之者。猶不失其舊。猶可用也。新主憑依之節。視舊主似不及焉。舍新還舊。恐無可疑云云。而其改造之主則當埋潔地耳。己酉

問。今年水災。聞有失墳者。未知遭此之禮如何。鄭重殷

答。通典及開元禮。失屍柩則行三年服如常儀。己酉

問。今年懷襄之變。山谷水溺死者甚多。而或不得屍。或得之而莫辨其誰某。如何則可也。玄翊洙

答。昔年。人有問余曰。大水破墳。屍體中分而下體見失矣。後得之於水邊距塚甚遠處。則將以所得之骨合葬耶。在信疑之間則不可收之而葬耶。余以爲此無於禮之大疑禮。而以意推之。恐不可以合葬。亦不可以不收也。當厚𮖐其所得之骨。埋于墓下近處云云矣。今君之所問。正與此相類。以此答說。亦可照例也。戊申

問。自入北後。六代墓所。不分位次。築壇合祭矣。今當具石物。而門議多以爲床石當置各位前以行祭云云。而鄙意則不然。當設築壇所。而依前合祭于靈壇。未知如何。李稠

答。先儒說以爲同壠墳墓數多。則當於齋宮。設紙榜合祭。或於墓傍築壇合祭云云。况此位次未分。不知某墳爲某位耶。築壇合祭。更復何疑。戊午

問。有人將以明日行父喪卒哭。而今日家廟失火矣。其卒哭行廢如何。而改題舊主。以誰爲主耶。許兢

答。此是無於禮者。難可臆說。而三日前行卒哭似未安。退行於改題舊主後。恐不妨。改題以主人。有一事可以證援者。先儒以爲父在母喪。葬前又遭父喪。則題母主。雖有不忍死其親之嫌。而亦不可以已亡之父書之云云。以此推之則今此舊主之題。恐亦不可以已喪之父主之也。丙午

附宗法[编辑]

傳重[编辑]

問。有人年方九十而當子喪。使長孫代行。則亞獻。長孫妻行之耶。有甲乙之論。未知如何。趙重基

答。禮。年滿七十則傳重於子。凡喪祭皆使主之。故朱子大全有告廟傳重之文。今雖不如古人之七十傳重。而若老甚不能莅事者。則使冢子若冢孫夫婦代行。恐無妨。丙午

立後[编辑]

問。隣有一人無子身死。而只有叔父一人。近族中無立後處。今其門議。欲立亡人六寸弟。爲亡人之父後。寡婦之意。欲立十三寸姪。爲亡人之后。未知何者爲得。玄樞

答。大明高皇帝頒敎。凡繼後者。不可捨近取遠。近者盡然后求於遠者。有服者盡然后求於無服者。今有有服親可爲后者。則遠取十三寸。恐非所宜。而寡婦之必欲爲後於其夫。亦情理之所不免處。余意寡婦姑以顯辟主喪。喪畢後先世祀事。則叔父以介子權攝。以待亡人六寸之有子。若叔父之有孫。爲后於亡人然后始可以無憾矣。壬子

自稱出奔人子付宗當否[编辑]

問。門中有一人。得心疾狂奔。不知去處已數十年矣。近有日稱其人之子而來訪者。曰。其父卽鏡城明澗某里居公州李氏。以心疾走到端川。治療於醫人姜某家。因爲其婿。生渠欲還鄕。未果而死。而若其所携籍牌文書等物。俱灾於火屋時。蕩然無遺云。心疾人卽吾家宗孫。而不知死生。故先世神主。主祀無人。付之庶孫矣。今曰其人之子云爾。則使之奉祀如何。心疾人之母尙在。見其曰子者。以爲儀形酷似其父云。以此可無致疑耶。雖云其子。而其父旣有惡疾狂走。則以先祀因付之孽孫。而不復還宗耶。李亨壽

答。古人雖或有以儀形定爲父子者。而亦不可以一向準明而付之宗祀。其人居于端川數十年。娶妻生子則必入于姜醫戶籍。或別籍于其鄕。須令解事者。出端川搜訪邑籍。則自可明知。旣有明驗。則自可還奉宗祀。父雖以疾而廢。子又緣何而復見廢耶。先儒說亦如此。己未

無後身死罷繼者。妻服所后姑喪當否。[编辑]

問。有一人爲族人後。而無后身死。其妻遭所後姑喪矣。期年內。所後家以無立後之人。故議欲移宗于外孫。則所後者之妻。於其所後姑。便成外人。其服制除否當如何。李光復

答。此固可疑者。而但死者似無罷繼之義。所後家雖以所後子之無子而移宗。所後子則已死矣。所後者之妻。已以姑服服之矣。恐難徑除。而未有所據。從當詳考耳。己未

附雜禮[编辑]

參公家祭享諸節釋采醴齊之義幷論[编辑]

問。親忌齊日。參公家祭享如何。李冀玉

答。公祭與親忌同日則恐不可參公祭。而先忌若在公祭之翌日。而已差於執事。則恐當於祭享畢後。不參飮福坐。而卽返家則於公於私。俱無所妨。而未知先輩規模之如何耳。戊申

問。釋菜時。叔父爲初獻官。侄爲大祝。而名其叔父爲未安耶。或曰。當與執禮相換行事云。未知如何。李址博

答。廟中不諱。禮有明文。况此莫重公祭。豈可以此爲嫌而換却已差之執事乎。甚恐未安。先儒說可考。丙辰

問。釋采之義。李安行

答。禮書。或曰釋采。或曰舍采。月令。二月上丁釋采。學制。春入學舍采。注。舍卽釋也。采讀爲菜。古者士見於君。以雉爲摯。見於師。以菜爲摯。始入學必釋采。禮先師也。菜。蘋藻之屬也。戊申

問。醴齊之齊。五禮儀。讀爲粢。而或曰當如字。請聞其詳。車允壯

答。儀禮經傳反切。謂才計。或才細者十餘處。而獨杜子春讀爲粢。而鄭玄不從。疏家以鄭說爲是。而以爲子春之意。五齊皆以粢糓爲之。故讀爲粢。鄭注之意。盖以祭之大小。備齊之多少。或用五齊。或四齊。或二齊。以度量節作之義。故不從爲粢也。戊申

童子執事當否[编辑]

問。禮記曰。童子凡於喪祭時。只可使令。不可使執事。戴德曰。禮不爲未成人制服者。爲用心不能一也。其能服者亦不禁。不以制度。惟其所能勝。以此數說觀之則其所謂不可使執事者。此固禮之大經。而祭時無他人之可讀祝者。而有童子之所能勝者。則使之讀祝。亦無妨耶。以其未成人而猶有所未安。而反不如自讀之爲愈耶。玄聖泰

答。禮記所云童子不可使執事於喪祭時者。盖以年幼德未成。禮未熟。而未能愼重故耳。若無他人之可執事。而有知禮能榦之童子。則恐不必泥於禮記之說而不使之執事也。未知如何。戊申

內外親黨稱號行次[编辑]

問。人有再三娶而終無子。取他人子爲後。則其所後子。以幾母家作外家耶。朴諒

答。禮以逮事之母作外家。而若不得逮事。則當以元妣家爲外族耳。乙巳

問。姊夫年少於己。則兄事之乎。抑其不然而以齒乎。李鎭祜

答。昔栗谷姊夫尹某。年下於栗谷。而先生事之以兄。坐之上坐。牛溪,龜峰以粟谷爲非是。辨之甚力。而先生終不改。今觀所辨兩說。龜峰之論。甚直截爽快。栗谷之意。極委曲謙謹。盖兩說各是一義。而愚意栗谷之論。於睦婣敦厚之誼似優。而亦何敢質言也。乙卯

問。人有叔姪娶女叔姪。而叔娶姪。姪娶叔則坐次與稱謂。將如何。李鎭祜

答。坐次則當從夫序。而稱謂恐不可變本宗叔姪。然坐次旣從朱子說。以夫爲序。則稱謂之不變私親。亦似未穩。當更考。而此盖人理之有礙處。先儒有論及此等處曰。恐不若叔姪中后娶者之娶他女之爲穩便云云。若服制則當從其服之重者。有尤翁說。丙辰

冐年死者受職改題之非[编辑]

問。有一人年未八十而死。任掌輩不知其死而報官。自上授老職。其子訴官以厥由。官意以爲當受。而改題神主云云。未知如何。玄樞

答。年旣未滿而死。而因受其職帖則是欺君也。欺親也。事之無謂。莫此爲甚。决不可冒受改題。丁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