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Help:模板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重定向自Help:Templates
目录 模板
這裏提供一些在編輯維基文庫時常用的模板實例及説明。只需將樣板實例裏的內容粘貼到文本中的適當位置,再按著樣板說明填寫(或替換)參數,即可實現示例所呈現的效果。


維基文庫和維基百科同是以MediaWiki為支持,編者可以使用模板來簡化輸入,實現自訂樣式,維護分類等多種功能。一般的模板使用入門,可以查看中文維基百科的幫助頁:維基百科:幫助:模板

本頁詳述維基文庫錄入常用的模板,並提供所有模板的索引。本頁的以下子頁面列出專門各主題模板的分類指南。

版權相關模板參看Help:版權標記。所有模板的列表見所有模板,也可在下面搜索框内搜索。另可參考分類:维基文库模板



標題模板

[编辑]
主页面:Help:模板/標題

維基文庫的每個作品頁都要有標題模板。最常用的標題模板是{{Header}}。此模板可依填寫的基本資訊為作品頁添加合適分類。

{{Header}}模板的格式說明

[编辑]

將下面樣板中的內容複製到條目頂端。其中作者為個人時,用“author=”輸入作者姓名,但不冠“作者:”二字,例如“author=班固”就自動連到作者:班固。但有需要時,可用“override_author=”。有特殊需要省略作者欄時,用“noauthor=”,例如“noauthor=中華民國行政院” 或“noauthor=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若有前後相關文章,前者在previous而後者在next輸入頁面名稱,不需手動加入箭頭。

樣板

[编辑]
{{header
| title    = [[作品名]]
| section  = 章節名稱
| author   = 作者名,自動加連接| override_author = 作者名,無自動連接 | noauthor = 省略作者欄(左邊三者選其一)
| year = 1911
| previous = [[前一篇]]
| next     = [[後一篇]]
| notes    = 維基文庫編者注解。
}}

上面實例中加[[ ]]的參數需要手動添加維基連結。

效果

[编辑]
前一篇 作品名
章節名稱
作者:作者名
1911年
後一篇
維基文庫編者注解。
维基百科 参阅维基百科中的:維基媒體模板

其他標題模板

[编辑]

有子頁面的單一作品,子頁面通常無需重複分類。可以在子頁面使用{{Header2}},{{Novel}} 等標題模板,替代{{Header}}模板,以防止分類。非作品命名空間的頁面適用其他標題模板,如:

另外有些依系列錄入的作品使用專門的標題模板。

版權相關

[编辑]

版權相關的系列樣板應粘貼到文檔末尾。請參看Help:版权标记

版權過期類

[编辑]
  • 作者亡故100年以上:
  • 樣板
{{PD-old}}
  • 效果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 地区法律:

格式同上,效果略

{{PD-ROC-exempt}},{{PD-MacaoGov}},{{PD-PRC-exempt}},{{PD-UN}},{{PD-USGov}}
  • 自由版权:
{{GFDL}}

傳統漢字化

[编辑]

維基文庫錄入使用原作品的文字。以校對頁(page 頁面)錄入時,應盡量保存影印文檔顯示的文字,而不是以簡體或正體替代。即使是在作品頁面直接錄入,也應考慮作品最初出版或流傳時所使用的文字,而不是簡單地錄入簡體版本了事。為避免自動轉換錯誤,不要在未查证原文的情况下做傳統漢字化的工作。请不要将搜来的简体文献(即使是被别人转成简体的古代文献)在未查原文的情况下利用机器转成繁体,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如發現文字使用有誤的作品,可使用{{傳統漢字化}},{{簡轉繁}},{{繁转简}}等維護模板標記。

維基文庫使用維基百科的自動字詞轉換中的内置繁簡轉換表和自訂簡體與繁體轉換表。未啓用地區詞处理。語言模式僅啓用「不转换」、「简体」、「繁體」三種,未啓用zh-tw等變體。可以在作品頁使用{{NoteTA}}和手動轉換語法,但尚無公共轉換組

返回頁首

[编辑]
  • 說明:生成一個返回頁首的鍊接,以方便讀者瀏覽。
  • 樣板
{{Footer}}
  • 效果

注釋、校對和缺字說明

[编辑]

間注

[编辑]
  • 說明:中文古籍中的注疏一般採用間注的的格式,即在正文中直接插入注、疏、訓、反切、集解等。正文單行,注疏雙行竝書,可惜,互聯網上暫時還沒有實現直書與雙行竝書的條件。但是我們也有變通的方法。以下兩種樣板功能相同,只是名稱有異,以便不同書寫習慣的用戶選用。用戶只需將注疏內容替換成原書的注疏文字。
{{注|注疏內容}}
{{*|注疏內容}}
  • 效果

日知錄卷十五:史記平凖書,一黃金一斤。漢書食貨志,黃金方寸而重一斤。莊子百金註,李曰,金方寸重一斤,百金百斤也。漢書韋賢傳,賜黃金百斤。玄成詩曰,厥賜祁祁,百金泊舘,是也。臣瓚曰,秦以一鎰為一金,孟康曰,二十四兩曰鎰。漢以一斤為一金,是漢之金,已減於秦矣。漢書食貨志,黃金重一斤,直錢萬。惠帝紀註,師古曰,諸賜金不言黃者,一斤與萬錢。王莽傳,故事聘皇后,黃金二萬斤,為錢二萬萬。公羊隱公五年傳,百金之魚。註,百金猶百萬也。言以金重一斤,若今萬錢。

腳註

[编辑]
  • 說明:西方和中文現代白話文習慣上將注解放在頁腳、章節末尾或書末的附錄中,在正文中被注的文字後標上阿拉伯數碼或注一注二等字樣的標記,以作為查閱注解的引得。腳註的詳細說明請參閱維基百科的腳註辭條。

校正

[编辑]
  • 說明:維基文庫的參與者亦負有校正原文訛誤舛錯的義務。在不妄改原文的前提下,校者可對他所認為的訛誤文字加上標記和校語。本樣板有兩箇參數,前者是訛誤文字,後者是校語。
  • 樣板
{{校|訛字|校語}}
  • 效果:讀者將滑鼠(鼠標)移動到訛字上,校正信息會以tip的形式顯示出來。

維基

對照

[编辑]
  • 說明:不同版本的文獻會有文字上的出入。比如《千字文》「律吕調陽」句早期的版本將「調」字寫作「召」,在維基文庫錄入文檔,有必要說明原始文本的版本來歷,以後的校對者可用不同版本與之對照,發現文字出入即用如下模板注明。
  • 格式
{{參|本版用字|别版用字}}
  • 效果

例如:《千字文》……律調陽……

缺字

[编辑]
  • 說明:對原始文檔中的看不見的字,如因汚損等原因造成的,或者模糊難辦的,或者,原始文檔中本有字,但所用之字十分生僻難以輸入的,我們都稱之爲缺字。
|Unicode 3.1版已收錄7萬漢字,所以找不到的字是非常少的,只不過常用的輸入法並不支持那麼多的漢字。所以有心搞古籍文本數字化整理的朋友,請依照你的習慣安裝「第五代倉頡世紀版」,或「海峯五筆」輸入法。

對於缺字請說明其類型(如:「此處汚損兩字」)或描述其所缺之字的結構。對於結構的描述,可用 Unicode的 Ideographic Description Characters(w:表意文字描述序列),即⿰ ⿱ ⿲ ⿳ ⿴ ⿵ ⿶ ⿷ ⿸ ⿹ ⿺ ⿻ 等幾箇符號,詳細說明見相關說明文檔中文翻譯)。此方法的缺點是,描述符號模糊難辨,所以你必須得放大了看。對此項提議願同諸位探討。

  • 樣板
{{?|缺字說明或描述}}
  • 效果

例如:出言,入言警

 :)確實很模糊,哈!「?」用全角(全形)半角皆可

  • 放大效果:⿺走畢

法律和决议

[编辑]

一律填写Header模板中的lawmaker参数,而不要填写author参数。

XX决议按标题直接录入。参见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组织条例的决议

XX法律由于可能会有多个版本,即使现在只有一个版本以后可能也会有更新。所以将法律文件录入至年份的子目录。之后再Header模板里加入:alsosee、alsosee1等参数,为发布年份,参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X章为标题,在两端加两个等号,如:

==第一章 总 则==

在第X条两端加3个撇:

'''第一条'''

正文品質

[编辑]
主页面:Help:页面状态

姐妹計劃模板

[编辑]
模板 效果
{{Plain sister}}

維護模板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