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pdf/1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本页已校对

第三节 以新促老、新老融合,让人民群众更有归属感

第16条 促进新老城区空间、功能、社会深度融合

促进新老城区空间融合。坚持整体协调、系统贯通。强化空间织补,在老城区做好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以舒适宜居为标准,合理控制人口密度和建设强度,保持老城区的风貌格调,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等附属设施,增补小微绿地,推进停车位改造和市政设施扩容,加强公共空间建设,打通堵点、理顺脉络,逐步由街巷整治转向街区更新,让老城区脱胎换骨。在新建区构建品质卓越的公共空间体系,加快推进六环公园、城市绿心等示范项目建设,加强与老城区的系统衔接,实现新老城区水网、绿网、路网内畅外联、互联互通。

促进新老城区功能融合。坚持以新促老、统筹互补。强化新建区主导功能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老城区功能置换、产业升级,为老城区复兴注入新的活力,吸引本地居民就业回归。统筹调配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促进新老城区合拍共鸣、凝聚合力,实现更有创新活力的经济发展,更均衡的职住关系,更平等的公共服务,更宜人的生态环境。

促进新老城区社会融合。坚持公平正义,普惠共享。构建均衡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充分挖潜老城区存量土地资源,优先补充公共设施短板,加大新建区公共服务对老城区的延伸和辐射力度,实现同管理、同服务。建设以百年老店和通州夜市为主题的特色街区,推动老城区历史文化记忆与新建区现代文化体验全面融合,依托充满活力的组团、家园中心,富有魅力的水岸、公园、街巷、广场,促进邻里交往,形成亲善友爱、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在重视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强软件建设,推进遗产保护,唤醒历史记忆,传承文化基因,形成文化自觉,激发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实现由地缘相近到人缘相亲,创造城市副中心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