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pdf/4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本页已校对

第一节 构建“城市副中心质量”规划建设管理框架,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

完善空间规划体系,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平台,体现城市设计理念方法,开展整体城市空间景观营造,有效传导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要求,指导项目实施,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明确规划标准,以和谐宜居为出发点,制定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管理标准体系,提高参数设定,并在城市副中心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优化完善,实现规划决策、管理、执行的标准化。

第67条 创新规划编制和管控体系

建立“1+12+N”规划编制体系。形成1个街区层面控制性详细规划总成果、12个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深化方案、N个规划设计导则系列成果,兼顾规划刚性与弹性,突出特色管控引导,统筹实现多规合一,更好地解决长期以来规划目标整体性与规划实施分散性之间的矛盾,确保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

“1”为街区层面控制性详细规划总成果,通过规划核心指标、管控边界及管控分区集中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要求,通过文本、图纸、图则实现对总体功能、规模、布局和各项系统性内容的刚性管控和弹性引导,经法定程序批准后具备法定效力。

“12”为12个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深化方案,分解落实系统管控要求,主要通过规划图则和相关说明实现对各组团的建设管控和引导,经相关程序进行备案管理。

“N”为城市色彩、街道空间、滨水空间等N个规划设计导则,兼具刚性管控和弹性引导作用,作为城市副中心街区层面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的重要补充,经部门联审和专家论证后作为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开展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其中刚性内容纳入总成果的图则中进行管控。

建立“三则一平台”的规划管控体系。通过规划管控图则、规划设计导则、规划技术准则,实现对街区层面控制性详细规划刚性内容的全域管控,对特色内容的精细引导,对规划全生命周期的智慧管理。搭建规建管三维智慧信息平台,构建城市副中心全覆盖、地上地下一体、三维可视、高效便捷的信息展示系统,全时全域全系统辅助规划管理,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建立城市副中心规划标准和指标体系。按照创造“城市副中心质量”要求,梳理和提炼规划管控图则、规划设计导则、规划技术准则,形成一套城市副中心规划标准。按照建设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宜居城市的要求,结合城市副中心规划标准,构建体现“城市副中心质量”的规划核心指标体系,作为下一步开展城市体检评估的技术依据,保障城市高质量发展。

统筹安排规划实施时序。研究制定规划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坚持稳中求进,精心组织,适时启动交通、市政、生态环境等框架性项目以及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综合服务等示范性项目建设,集中力量逐步拉开城市副中心发展框架,确保规划有序实施。

尊重工程建设规律,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提高城市副中心工程建设质量,提高建筑物使用寿命,为高标准、高效率运行管理提供基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