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新青年 第5卷第3號.pdf/12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我的同鄉黃覺僧君近有折衷的文學革新論登在上海時事新報上。今節鈔一段於下:

吾邑胡適之先生前年自歸國,與新青年雜誌社諸先生共張文學革命之幟,推倒衆說,另闢新基,見識之卓,魄力之宏,殊足令人欽佩。愚亦素主張文學革新之說者。在胡先生等未提倡文學革命以前,卽本斯旨編輯師範學校國文讀本一部。雖所選材料,與胡先生等所主張者容有出入,而其根本主義,務在排除艱深的,晦澀的,駢儷的,貴族的,浮泛的文學,而建設一種淺近的,明瞭的,通俗的,平民的,寫實的文學,則大概趨於一致。誠以生今之世,學古之文,其弊甚多:(一)不適於教育國民之用,(二)不適於說明科學,(三)不能使言文漸趨一致,溝通民間彼此之情意,(四)不適於傳布新思想。

吾師胡子承先生嘗論之曰,『文學爲物,不過一種符號,……其所以求達於文之目的,固在講道明理及通彼此之意,非蘄其文之能工也。』又曰,『吾國學子兀兀窮年,徒勞精疲神於爲文,……罕能觀書爲文,以致各種學術與技能無從爲學理之研究。』明乎此,彼倡反對文學革新之國粹論者,誠所謂無理取鬧,直盲目的國粹說耳。

雖然,胡先生等所倡之說,亦不無偏激之處,足貽反對者以口實,愚今請以折衷之說進。

(一)文以通俗爲主,不避俗字俗語,但不主張純用白話。 革新文學之目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在能通俗,使婦女聽之,童子讀之,都能了解耳。旣以使人人能了解爲主,則文之不易懂者代以俗字俗語而意見明,(此本胡先生初主張不避俗字俗語之說,愚謂較今說爲得中。)又何取乎白話爲?使新文學純用白話,則各地方言不同,旣不可以方言入文;若曰學習,則學『麽』『呢』……等字,恐較學『之』『乎』……等字爲難。更何貴乎更張乎? 其次,文學改革固當以一般社會爲前提。然文之中有所謂應用的,美術的,二種,卽以人之文學言,亦復如是。是美術文之趨勢如何,無討論之必要。何者?研究美術文者,必文學程度已高,而欲考求各種文體眞相之人,與一般社會無甚關係。愚意通俗的美術文(用於通俗教育者)與中國舊美術文可以幷行,以間執反對者之口。舊美術文無廢除之必要。(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