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0541.pdf/1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善也。善士。謂命士也。此地。殷所因夏爵三等之制也。殷有鬼侯。梅伯。春秋變周之文。從殷之質。合伯子男以爲一。則殷爵三等者。公侯伯也。異畿内

謂之子。周武王初定天下。更立五等之爵。增以子男。而猶因殷之地。以九州之界尚狹也。周公攝政。致天平。斥大九州之界。制禮成武王之意。封王

者之後爲公。及其有功之諸侯。大者地方五百里。其次侯四百里。其次伯三百里。其次子二百里。其次男百里。所因殷之諸侯。亦以功黜陟之。其不

合者皆益之地爲百里焉。是以周世有爵尊而國小。爵卑而國大者。唯天子畿内不增。以祿群臣。不主。爲治民。陳浩集說不合於天子者。不與王朝

之聚會。民功曰庸。其功勞附於大國。而達於天子。故曰附庸。凡四海之内九州。州方千里。州建百里之國三十。七十里之國六十。五十里之國百

有二十。凡二百一十國。名山大澤不以封。其餘以爲附庸閒田。八州。州二百一十國。天子之縣内。方百里之國九。七十里之國二十有一。五十里之

國六十有三。凡九十三國。名山大澤不以朌。其餘以祿士。以爲閒田。凡九州千七百七十三國。天子之元士。諸侯之附庸不與。䟽其不封公𡖖

大夫。及祿士之外。並爲閒田。則周禮公邑也。不云附庸者。以縣内無附庸也。所以畿外州建二百一十國之外。則閒田少。畿内立九十三國之外。閒

田多者。以畿外諸侯有大功德。始有附庸。故閒田少。畿内每須頒賜。故閒田多。王者封之。上應列宿之位。其餘小國不中星辰者。以爲附庸。小城

曰附庸者。庸。城也。謂小國之城。不能自通。以其國事附於大國。故曰附庸。此不能五十里。故爲小國之城。言同者。謂稷累衆附庸而滿同也。非謂一

附庸居一同。小國不中星辰者爲附庸。是衆星辰大小也。附庸二十四者。言四等附庸。侯九。伯七。子五。男三。并之得二十四也。上公之地方五伯

里。附庸不滿百里。周之法也。夏殷之禮。則不滿五十里爲附庸。吕東萊左傳類編莊三年。紀季以𨟎入于齊。紀於是乎始判杜預注。言分爲附庸始

於此。莊三十年。齊人䂫鄣。杜預注。鄣。紀附庸國。僖二十年。滑人叛鄭而服于衛。夏。鄭入滑。僖二十二年。伐邾。取須句。反其君焉。杜預注。須句。别國

而削弱不能自通。爲魯私屬。若顓臾之比。文十四年。宋高哀爲蕭封人。以爲卿。杜預注。蕭宋附庸。成三年。許恃楚而不事鄭。鄭子良伐許。宣十

年。滕人恃晉而不事宋。宋伐滕宣十三年。齊伐莒。恃晉而不事齊。成十五年。許靈公畏逼於鄭。襄二年。知武子曰。滕薛小邾之不至。皆齊故

也。杜預注。三國。齊之屬。襄四年。請屬鄫。五年。穆叔以屬鄫爲不利。使鄫大夫聽命于會。襄二十七年盟于宋。齊人請邾。宋人請滕。皆不興盟。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