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0541.pdf/1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益。故京師諺曰。萬事不理問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貴處中庸魏書和洽傳。洽字陽士。時毛玠崔琰並以忠清其選

用。先尚儉節。洽言曰。儉素自以處身則可。今朝廷之議吏。有着新衣乘好車者。謂之不清。長吏過營形容。不飾衣裘敝壞者。謂之廉潔。夫立教觀俗。

貴處中庸。爲可繼也。古之大教。務通人情而已。凡激詭之行。則容隱僞矣。心鏤中庸唐徐彦伯樞宻論中庸以鏤其心。

賜中庸宋史張知白爲集賢殿大學士時。進士唱第賜中庸篇。中庸上其本。乃命知白進。讀至脩身治家之道。必反復陳之。

勸讀中庸伊洛淵源横渠與豳人焦寅𣸯。寅喜談兵。先生說。其年十八。慨然以功名自許。上書謁范文正公。公一見

知其逺器。責之曰。儒者自有名教。何事於兵。因勸讀中庸。事類合璧中庸事對正德。常道。其至矣乎。不可能也。本篇昭德。焉則。本篇釋文體題不

偏。弗失。高明。龜鑒。賦偶德本於正。道行於公。 服膺若顔子切切有得。鏤心若彦伯拳拳敢忘。擇彼一善。執其兩端。 根諸心兮。自得聖人之

正。行諸已兮。孰非君子之時。𤼵為乾粹。自能信以能謹。教在重極。本無偏而無陵。勉其行於不足有餘之際。執其端於無過不及之時。 性何

待率而無性柳之職。心不必鏤而去心茅之塞。賦隔推以化民。國不待荀𡖖之政。主而在我。豈容鏤彦伯之心。 盛若姚虞。道獨傳於精一。純如文

后。德益顯於祗庸。聲律會元中庸賦偶德可謂至。民皆鮮能。 民鮮使由而民鮮大矣。人曰予知而人難守也。 徐主切切於心鏤。顔子拳拳於服

膺。九經井分庶事。以序而推。疇學宏綱。修身馬大。尊賢篤親。而敬體臣下。子民朱工。而懷柔方外。 由一身至群臣。紀别而五。自庶民及諸侯。維

張乎四。攔江綱中庸體字九經龜鑒。擇善服膺。 常道正德。可能不偏賦句生而不倚。生興俱主。性以有常。性其所性。 心苗不揠。豈侍鏤心。

性桞不職。焉能率性。胚腪於心地。素存惟一之心。㴠蓄於性天。已具有常之性。喜怒裏舉。胚腪未𤼵之天。仁義禮智。有奉有常之性。 君子依

中庸。猶待勉强。小人及中庸。類皆偏倚。江湖集趙德行題張也愚草書中庸 學就右軍家數字筆成東魯聖人書。鸞翔鳳翥三千許。鶴髮鷄皮七

十餘。從昔晉碑那冩此。近來燕說正紛如。平生嗜好同羊棗。展玩吟哦又起予。李公明集中庸 要識中庸義。中庸乃是庸。不須求勝解。只此是竒

功。卓卓孤峯上。明明百草中。若將聲色捨。聲色却盲聾。朱晦庵訓蒙絶句中庸過兼不及緫非中。離𨚫平常不是庸。二字莫將容易看。只斯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