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0551.pdf/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可易者。道無不中。庸無不常。或者知中之無定在。而不知其不越乎常也。故聖人不但曰中。而謂之中庸。盖以明夫不易之常理。初未嘗與中相離

也。未有不中而可言庸。未有不庸而可言中。君子惟樂。循乎理。故其爲中也。必因時而取中焉。且以時中之大者言之。時當以天下遜。則如唐虞之

禪授可也。時當爲天下討。則如湯武之征伐可也。當其可之謂時。時之可者。理之常者也。動惟其時。而一循乎理。此其所以爲君子之中庸。至小人

則反是。彼其制行豈不自以爲中庸哉。然德非君子。而資實小人。欲行權。而不知反經之爲非。欲蹈乎大方。而不知猖狂妄行之爲失。放浪於規矩

准繩之外。而莫酌夫權衡輕重之中。盖有舉國與人。而自以爲唐虞之禪。亦有稱兵謀叛。而自以爲湯武之師者。其他如漢胡廣。唐柳宗元之爲是。

又小人中庸之細者。動失其常。而不自知其爲非。則其所謂中庸者。乃其所以爲無忌憚也。嗚呼。小人以無忌憚爲中庸。其實反中庸者也。君子以

時中爲中庸此其所以爲中庸也。故聖人首斷之以兩言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而後言君子之中庸如此。小人之中庸如彼。以見小人之實反

乎中庸也。說者謂小人何有乎中庸。經言小人之中庸也。其中必有反字。今闕文耳。以愚觀之。小人中庸之下。言小人而無忌憚。是盖反之之實矣。

奚必更加反字於無忌憚之上哉。闕文之說。禾敢信然。李好文經訓要義真德秀曰。按程頤之論時中至矣。楊時因其說而推明。亦有補焉。易之道

以時義爲主。如乾之六爻。當潜而潜。中也。當潜而見。則非中矣當飛而飛。中也。當飛而潜。則非中矣他卦亦然也。洪範三德。當剛而剛。中也。當剛而

柔。則非中矣。當正直而正直。中也。當正直而或剛或柔。㫮非中矣。推之事事物物。莫不皆然。此人君撫世應物之大權。然必以致知爲本。惟聖明深

體焉。答祿與權集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此總論第一章中和中庸之㫖。而所以分君子小人者。是引起下章道之不明不行。知愚賢不肖

過不及之端。以見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之義。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此是發明無過不及之中。是無時而不中。無事而不中。而皆本之不偏不

倚之中。是以道心爲重也。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至此又發明過不及之差。無時無事而得中。而失其不偏不倚之中。是以人心爲重

也。因君子小人所爲不同。以見中庸爲至。而民鮮能。引起下章也。性理會元至誠足以爲中庸。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何謂也。曰。此明其所

以爲誠也。未發之前。非無物也。而得其所謂中焉。是其本也。枝葉悉備。既發之後。非有物也。而得其所謂和焉。是其道也。幽顯感格。未發而不中。既